秦汉帝国的缔建与天下秩序
秦汉时期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 是杰出的政治家, 集权的封建国家, 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基础。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 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 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 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 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 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 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建设交通网道,大力开拓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 建设交通网道,大力开拓疆域,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他高瞻远瞩,雄才伟略,对缔造和巩固大一统帝国的事 他高瞻远瞩,雄才伟略, 倾注了全部热情和毕生精力。 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毕生精力。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 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 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
(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疆域: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 的世界大国。 的世界大国。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影 响
积极: 积极:
(2)对秦: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 )对秦: 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 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 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世: (3)对 世:奠定了中国 ) 封建 的 封建 用, 用, 。 多 ,为历
版块二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件--202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秦汉时期社会阶段特征
政治: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 奠定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铁犁牛耕普及全国,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
思想文化: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武帝 时尊崇儒术,儒学取得正统地位;科技文化迅速发展;佛教传入中国,道教 在东汉末年产生。
版块二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与巩固
• 主干知识线索: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统一六国、定都咸阳、北固边疆、统一岭南、平定西南、建 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
(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权独尊
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争鸣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深化拓展1: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
重点
讨论现实问题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特点 地位
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 的社会秩序。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 精神色彩。 诸子百家之一。
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 理性(如皇权专制), 即从 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特点。
特点:强调“大一统”,以儒学为核心糅合各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体系。 强调以君主为中心,神化君主权力,具有神学色彩。 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维护现实政治。
秦汉:国家政治的大一统时期
故都陈等地,并在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 政权— 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吴广为 “假王”。由于“天下苦秦久矣”,所以“天下云集 响 应,赢粮而景从”,“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大泽乡起义(图本身说明)
这幅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而绘画的想 像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公元前209年陈 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时的情景。 “斩木为兵,揭杆为旗”。大泽乡 起 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重要名词:
三公九卿 郡县制 “使黔首自实田” 长城 灵渠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焚书坑儒 楚汉战争
第十一讲
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二、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 四、西汉中后期的统治危机与王莽改制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这幅国画是1959年由当代画家刘旦 宅画的;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陈胜墓座落在今河南永城县芒砀 山南麓。该墓在1975年重新加以 修整和绿化。墓碑上的“秦末农 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几个字是 由郭沫若题写的。
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
2、秦王朝的灭亡
(三)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
1、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了争 做皇帝,从公元前206年开始,两人 又打了四年楚汉战争,最后以刘胜项 败而结束。
异姓诸侯王
楚王韩信 梁王彭越 淮南王英布 韩王信 赵王张敖 燕王臧荼 长沙王吴芮 都下邳 都定陶 都六 都颍川 都襄国 都蓟 都临湘
同姓诸侯王
齐王刘肥 楚王刘交 吴王刘濞 代王刘恒 淮南王刘长 梁王刘恢 赵王刘如意 燕王刘建 淮阳王刘友 都临淄 都彭城 都广陵 都晋阳 都寿春 都睢阳 都邯郸 都蓟 都陈
秦汉帝国知识点归纳总结
秦汉帝国知识点归纳总结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集权的封建帝国的崛起。
本文将对秦汉帝国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讨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
一、秦朝1. 统一中国:秦朝由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
2. 嶪山之封:秦始皇巡游嶪山,设立嶪山之封,象征着天下归于秦朝。
3. 法家思想:秦朝奉行法家思想,推行法律、行政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强统治力度。
4. 长城修筑: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加强防御,保护边疆稳定。
二、汉朝1. 汉高祖刘邦: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通过长期斗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 分封制:刘邦采用分封制,将帝国划分为多个诸侯国,以维护统治稳定。
3. 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加强对外扩张。
4. 华夏文化:汉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儒学得到了重视和发扬,对后世影响深远。
5. 丝绸之路:汉朝开拓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6. 班固撰写《汉书》:班固撰写了关于汉朝历史的权威史书《汉书》,对研究汉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三、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制度:秦汉帝国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实行严密的官僚机构和行政管理体系。
2. 法家与儒家的较量:秦朝推行法家思想,汉朝重视儒家思想,两者在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3. 官僚制度:秦汉帝国实行严格的官僚制度,官员选拔采用科举制度,提升了官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四、经济发展1. 农业生产:秦朝实行均田制、收编农民兵等措施,加强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产量。
2. 水利工程:秦汉时期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修筑灌溉系统和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
3. 工商业发展:汉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丝绸、瓷器、铁器等制造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物质文明。
五、军事力量1. 秦朝的强大军事力量:秦朝通过加强军事建设,建立起强大的中央军队和战略体系,实现了统一战争力量的集中指挥。
秦汉帝国的统一与治理
秦汉帝国的统一与治理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统一与治理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秦汉帝国的统一与治理,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统一的策略和手段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真正统一中国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策略和手段。
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做法,统一了文字和统治思想。
他还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大规模的长城,巩固了北方边防,保证了统一的稳定。
此外,秦始皇还把国家行政区划改为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而在汉朝,刘邦统一天下的手段也十分独特。
他采取了慎重的政策,对待朝廷的官员重用有识之士,并保留了秦朝的重要政策,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不同于秦朝的高压统治。
这些统一策略和手段,一方面减少了内乱和分裂的可能性,确保了统一的进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国统一后的特点。
例如,在统一的过程中,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和汉朝的相对分权制度都为后来的中国王朝铺平了道路。
二、法律制度和军事组织秦汉统一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严密的军事组织。
秦朝的法家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王朝,统一了各地的法律。
这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同时,秦朝还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实行了兵籍制度。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强大军事实力,并在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强化了军队的组织和管理。
这样的军事实力使得秦汉帝国能够在内外战争中保持稳定和统一。
三、统治思想和文化传承在统一与治理的过程中,秦汉帝国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组织结构,还融合了多种思想和文化传统。
秦朝实行了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结合,将“仁义”与法律结合起来,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思想上的基础和指导。
汉朝则进一步融合了儒家思想,形成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汉朝的文化传承对于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文学艺术及科技传承至今。
四、秦汉帝国的影响秦汉帝国的统一与治理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影响。
秦朝帝国建设
秦朝帝国建设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其建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秦朝帝国建设的主要方面,包括中央集权、法律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
一、中央集权为了确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秦朝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首先,秦王嬴政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个郡,各郡设有郡守进行地方管理,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其次,秦朝实行轻装备兵制,废除了封建诸侯的私兵,统一编制军队,使得军队更加忠诚于中央政权。
此外,秦朝还实行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了财政和物资的集中管理。
二、法律制度秦朝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法律制度。
秦王嬴政颁布了《秦律》和《秦令》,实行法治,将法律作为统治的准则。
秦朝将刑罚规范化,并建立了推责制,对官员实行严格的监督和问责。
通过这一法律制度,秦朝巩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三、经济发展秦朝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建设,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秦王嬴政进行土地的平均分配,消灭了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兼并现象,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环境。
其次,秦朝推行均田制,规定每户人家平均分配土地,并且对土地进行精细的测量和登记,保障了土地的所有权。
此外,秦朝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修筑大量灌溉渠道和水利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秦朝还推动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通过开拓沟通运输路线,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繁荣。
四、文化建设秦朝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贡献。
秦王嬴政颁布了《焚书坑儒》的法令,烧毁了大量的古代典籍,以推行秦朝的法家思想。
然而,秦朝也对书法、音乐和建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推广。
特别是在兵马俑的制作和巩墓的建设上,秦朝达到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水平,为后世所传颂。
总体来说,秦朝帝国建设在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成就,为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秦朝过分强调统一和中央集权,忽视了地方的管理和民众的利益,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亚洲秦汉帝国建立的影响
亚洲秦汉帝国建立的影响古代中国是一个从大到强的大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王朝。
其中最为壮大的是秦汉帝国,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亚洲秦汉帝国建立的背景秦汉帝国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经常战争,并以此扩张自己的领土。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此后,汉朝延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开始推行中央集权。
秦汉帝国的建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亚洲秦汉帝国影响境内1.政治制度建设:秦汉帝国的建立,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秦朝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汉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博士官制”,推行中央司法制度,完善铁路交通系统,使得政治制度更加稳定。
2.文化发展:秦朝统一六国后,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统一文字和权衡度量标准,这些在汉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汉代的文化延续了秦朝的风格,又融入了自身的发展。
如史书编纂、文言文规范等,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汉代的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进步。
3.经济建设:秦朝统一货币,史称“布币”,使货币统一,从而实现了市场统一,铸造了秦朝历史上最大的青铜器——难却钱,为汉朝充分利用货币做准备。
而汉代在农业、冶炼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繁荣。
4.军事实力:秦朝的秦始皇大力推行军事改革,从而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而汉朝也延续了这种强大的军事实力。
同时,汉代的武将甚至能够跟随汉朝重新完成中原的统一,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的声誉。
三、亚洲秦汉帝国对世界的影响1.商业交流:随着亚洲秦汉帝国的发展,汉朝逐渐实现了名称的覆盖,其商业贸易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
同时,带动了中亚地区等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亚洲地区的贸易流通。
2.文化传播:汉朝时期的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在早期传播到东南亚、日本等地。
汉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也非常明显。
秦汉帝国的建立与巩固
秦汉帝国的建立与巩固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两个朝代。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皇权的基础。
汉朝则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其作为秦朝的继任者,将秦朝的统一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使之在更长时间内得以巩固。
本文将探讨秦汉帝国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因素及其影响。
一、政治建制的创新秦汉帝国的建立与巩固,首先离不开政治建制的创新。
秦朝在政治上推行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打破了分封割据的局面。
而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了三公九卿制,以及州、郡、县等行政区划,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汉帝国的稳定统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军事力量的强大秦汉帝国的建立与巩固还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力量。
秦朝在统一六国之后,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军队的编制、训练、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弓箭、戟、剑等兵器武器为主要装备,形成了以骑兵为核心的军事体系。
汉朝则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军事力量的建设,设置了骑兵、步兵、水军等多个兵种,使帝国在军事上更具优势。
这种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维护了秦汉帝国的边疆安全,也对内平定了不少的叛乱与叛乱。
三、改革开放的政策秦汉帝国的建立与巩固还与改革开放的政策密切相关。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修筑修令道、兴修水利等,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而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改革成果,同时还推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如推行民风教化、放宽赋税、兴修官渡等,进一步巩固了帝国的统一与稳定。
这种改革开放的政策,为秦汉帝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四、文化交流与融合秦汉帝国的建立与巩固还与文化交流与融合密不可分。
秦朝在统一六国后,积极进行文化统一,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为帝国的巩固打下了基础。
而汉朝则进一步推行了汉化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
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古代中国历史上,“天下秩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
这一理念源自《尚书·周书·天官书》,即天命之下,分封诸侯。
它基于天命观念,认为天地自有分隔,人类君主必须遵循天命之下的秩序。
这个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经历了不同的变革。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理念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由周王室引领而来。
周天子作为天命之下的统治者,拥有一切合法的权力和地位。
根据《尚书》,周天子将天下分封给各个诸侯国,以维持天下秩序的稳定。
这种分权的做法实现了天命下的政治治理,也为后来的世代统治者提供了一个范本。
这一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各个列国拥有独立的政权,并且开始有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出现,如士人、农民和商人等。
然而,分封制度也无法避免列国间的战争和混乱。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这导致了后来汉朝的兴起。
汉朝在继承和发展“天下秩序”的基础上,引入了丞相、太尉等官职,以加强中央集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平衡。
与此同时,汉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维护天下秩序的稳定。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也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强调礼仪和道德,为维护和传承“天下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秩序”的理念也开始面临挑战和变革。
唐朝时期,以贞观之治享誉一时,但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央集权逐渐弱化,藩镇割据成为常态。
宋朝时期,士人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崛起,文化和学术成就得到了重视,这对传承“天下秩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朝时期,儒家思想再次兴起,礼仪和道德成为社会重要的价值观。
然而,明朝晚期,农民起义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不断暴发,揭示了传统社会秩序的薄弱和困境。
清朝建立后,以满洲族为主导的政权重新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恢复和维护“天下秩序”的稳定。
康熙、乾隆时期的繁荣与和谐使得清朝成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贪腐、腐败和民族压迫。
《秦汉帝国的兴衰》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 经济政策:推行盐铁官营,发展农业 文化繁荣:兴办太学,推广儒学 军事成就: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东平朝鲜,西通西域
秦汉帝国的科技文化
农业技术:铁犁、牛耕、水利工程等 手工业技术:陶瓷、纺织、冶炼等 建筑技术:宫殿、城墙、桥梁等 科技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文化艺术: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 教育制度:太学、书院、私学等
期的秦
第 三
鼎汉 章
盛帝
时国
秦始皇的统治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 国,建立了秦朝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实 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推行法家思想:以法治国,实行严刑峻 法,加强社会秩序
修建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下令 修建长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促进了经济 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秦汉帝国 的文化传承为后世提供了文化
传承的借鉴
感
谢
观
看
汇 报 人 :
秦 尽 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汉
赅入 的你 阐的 述正
帝
观文 点,
文 字
国
是 您 思
的
汇
想
报
的 提 炼
兴
人 :
,
衰 请
目
壹
贰秦
秦
秦
目 录 标 题
汉
起
帝 国
的
盛 时 期
汉 帝 国 的
汉
落
帝 国
的
汉
响
帝 国
的
崛
鼎
王朝的天下秩序
三、西域的经营
P58
2.设官治理 (1)武帝时:设河西四郡 (2)宣帝时:置“西域都护”监护诸属 国,维持区域秩序
三、西域的经营
P58
(二)东汉的经营
1.班超出使西域 (1)起因:东汉明帝时为了讨伐北匈奴 (2)成就:调发诸国军队陆续讨平龟兹等反 汉势力,威震西域,各国纷纷纳 质称臣
•汉武帝在朝鲜置四郡后,中国 文化开始影响诸倭。
•东汉光武帝时,诸倭中的大国 倭奴遣使奉贡,光武帝赐以印 绶。
五、百越、羌族与西南夷
P59
(一)东南的百越
1.分布范围:越族广泛分布在东南地区,称为百越 2.中国的经营
南越国国 王赵佗在 秦末时称 王
赵佗在汉 初时受封 为南越王
武帝时,南越 内乱,汉派兵 讨灭后置南海 等九郡
西域─
葡萄、石榴、 马匹、骆驼、 琵琶、玻璃、 杂技幻术等
四、汉与朝鲜、日本的关系
P59
•汉武帝时,朝鲜君主招诱逃亡的汉人,并阻挠朝鲜 半岛南部的国家向中国朝贡。
•汉发兵讨平朝鲜,将其地分置乐浪等四郡。 •西汉末年,陆续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等三国。
四、汉与朝鲜、日本的关系
P59
•汉朝时,日本地区的国家有上 百个,汉人统称为倭国。
五、百越、羌族与西南夷
Pபைடு நூலகம்0
(二)羌人
汉武帝
取得河西 地后,强 迫羌人迁 徙以维护 河西通道
羌人被 迫与汉 人杂处, 受到汉 朝官吏、 豪强欺 凌,积 久生怨
西汉中叶 至东汉晚 期,数百 年间羌 乱此起彼 落,造成 西北残破
东汉长期对 羌族用兵, 庞大军费构 成沉重负担, 也助长当地 军阀的势力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平行班)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阅读材料知识主线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考点深化1.秦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1)中央集权及其郡县制西周分封不是一次完成的,周武王以后的成王、康王仍不断把兄弟、子侄、姻亲、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的诸侯国。
前后分封的大小诸侯国总数大约有130多个,其中大多数诸侯都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
分封以宗法制为原则,血缘亲疏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使西周国家像个大家庭,周王就是大家长,带领着儿子、子侄等一起开疆拓土,建立产业。
儿子、子侄自立门户,娶妻生子,自己也成为家长,再率领儿子、孙子发展地盘。
血缘关系的情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人口的发展,越来越淡。
周幽王带头儿破坏宗法制,造成政治混乱,导致春秋战国群雄并起的局面。
脱胎于父系血缘家族的宗法制并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长治久安。
当然,西周的灭亡,还有关中大地震和剥削残酷等原因。
中央集权制度是对地方分权制度的否定。
中央集权的进步首先表现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合理化。
丞相与九卿的行政结构和隶属关系明确,形似现代国家的政府总理与下属各部部长,部长(九卿)之下还有属员。
丞相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代表行政主管,但没有完整的行政权;只对皇帝负责,在决策形成之后监督百官执行,并负责执行后的考课、黜陟、赏罚等。
这样的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在当时世界已属先进水平,超过同期的罗马帝国。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核心是皇帝,最后决策权在皇帝。
但参与决策过程,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朝议”具有集思广益之功效。
朝议减少了君主专制的失误,具有积极作用。
但朝议没有制度化,不能阻止皇帝的恣意妄为。
中央机构虽然听命于皇帝,也有相对的独立性。
秦朝是制度形成的初始阶段,没有任何制衡皇权的机制,这是产生秦始皇暴政的原因。
秦汉帝国建设与治理
秦汉帝国建设与治理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它的建立和治理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统一和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机器的正规化和官僚化程度也有所提升,经济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
下面我将从秦汉帝国建设和治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秦汉帝国的建立秦国自春秋时期以来就是一个小国,在战国时期经历了与其它六个国家的竞争并最终崛起。
秦始皇即位后,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建立起严密的行政机构和完善的法律制度。
他采用了权臣政治,掌握了事实上的政治大权,同时开始进行对外扩张。
战胜六国后,实现了统一,建立秦朝。
秦朝制定许多重要的政策,例如以轻徭薄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等,这些政策都为后来汉朝提供了依据。
在秦朝的灭亡后,经过几年的纷争,刘邦在三秦地区垂钓于渭水上,号召众人并取得了一些胜利。
汉服役于刘邦的韩信因受刁麻折磨而叛变,但却因为刘邦对他如此果断和信任而归附于刘邦。
后来,在巨鹿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刘邦成功的击败了竞争对手,真正实现了统一。
二. 秦汉帝国的治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此后的所有朝代都是在秦朝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示,比如他设立郡、县和乡等行政区域,建立官吏制度等等。
汉朝后虽然取消了郡县制,但是却保留下来官吏制度,加强了兵器制造,实行轻徭薄赋和土地私有制等政策,继续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
汉朝的官员职位是领导国家和地方行政事务的人,他们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录用的。
科举考试制度从此成为中国官场的选拔方式,并持续了将近一千八百年之久。
汉朝的文化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和学派如儒家、道家和墨家都在汉朝时期得到了复兴和发扬。
同时,汉朝推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例如,麦积山汉墓中的大量文物,成为了研究汉代玉器、铜器、漆器和丝绸等文物的重要遗址。
三. 总结在秦汉时期,中国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
天下秩序论纲
天下秩序论纲天下秩序论纲秋风/文天下是中国圣贤思考人类美好生活与优良秩序之基本空间单位,天下秩序是可知之所有人均在其中各得其所之良好秩序。
天下观念是中国人所能贡献于人类的最重要思想,天下秩序必将是中国人带给这个世界之最重要公共品。
本文拟立足于经、史,略述天下秩序之要义。
一、认真对待天下秩序过去二十多年来,人类被拖入一个庄严的思想幻觉:历史即将终结。
冷战以来世界秩序之大混乱,全部来自于据此幻觉终结历史之蛮横勇气,结果是盲目的破坏与日益严重的失序。
中国正在拯救世界。
就在后冷战时期,中国快速发展,得以深刻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
人类进入“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而中国把另一种文明样态带入世界,从而让整个世界有可能变得好一些。
其中包括“天下”观念。
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有天下意识,《尧典》即有“天”、“天下”等词。
过去几千年来,中国圣贤一直在天下尺度上思考普遍的人类优良治理之道,并持续地实践,在自己文明所能影响的范围内,构造了天下秩序。
十九世纪后期,在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冲击下,为了生存,儒家士大夫被迫,放弃天下观念,接受nation-state 观念及以此为单位的国际体系,所谓“万国公法”曾经相当流行。
从天下转到国家,是现代中国思想和政治的基本主题之一。
透过国民国家及与其相应的国际体系之构建,中国解决了生存问题,而免于自身文明之灭亡。
不过,中国的内在性质就决定了,绝不可能完全走出天下,努力改造自己为民族国家的中国,半个身子仍留在天下,天下意识时时发挥作用。
此乃中国文明内在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中国和人类之大幸。
过去五百年来,在西方内部,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爆发过无数次大规模战争。
中国之日益强大,是否意味着重蹈这一覆辙?习惯于霸权思维者们忧心忡忡。
中国人作为拥有漫长而连续之文明的国度,当然不屑于跟这些霸主或曾经的霸主玩弄霸权游戏。
天下秩序本是事实,中国只需要略有自觉,即可带给人类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想象,而这正是这个世界急切需要的。
01【历史笔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历史悠久的古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旧石器时代人类遗迹分问题:试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①遍布全国各地(分布广);②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平原地带。
2. 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3. 私有制的产生概括归纳我国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特点。
这说明了什么?特点旧石器时代: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方向发展。
共同特点:东西南北都有发现,分布区域广泛;大都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厚的平原地带;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较好,有充足的食物来源等。
说明在远古时代,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留下我们祖先生活过的遗迹,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二、从部落到国家1. 夏朝的统治(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夏朝的统治①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②地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
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③夏朝文化遗存: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3)材料分析和思考: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①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体现;第二种说法说明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初中历史帝国建设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帝国建设知识点整理中国历史上的帝国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庞大的课题。
从古代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汉朝的疆域拓展,再到唐朝的辉煌盛世,每一个帝国的建设都有其特点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的角度,整理并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中若干重要帝国建设知识点。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君主,他的统一成就被称为“统一六国”。
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中央集权,创立了统一的政治制度。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措施是建立了统一的文字、计量、货币和法律制度。
秦始皇还大力推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土地私有化,并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这一时期还有著名的工程建设,如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朝的疆域拓展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封建帝国,它在统一秦朝之后,进一步向外扩张。
汉朝通过和匈奴的战争,巩固了北方边境的防线,确保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同时,汉朝也通过外交手段拓展了疆域,与西南的南越、西域的大宛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这一时期还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流与贸易。
三、唐朝的辉煌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帝国之一,有着辉煌盛世的美誉。
唐朝的帝国建设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官僚制度的发展。
经济方面,唐朝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加强了内地和外地的连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繁荣。
文化方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有着众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成就。
四、明朝的海外探险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也是一个涉足海外的重要帝国。
明朝通过郑和七次下西洋等航海活动,开辟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加强了对海洋上的掌控。
此外,明朝还进行了土地整顿和农业改革,以提高人民的生产力。
另外,明朝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多创新和繁荣,如文房四宝的形成以及长城的修筑等。
五、清朝的版图扩张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异族王朝。
【高中语文】《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太宗”是皇帝的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大都以此称呼,而开国帝王则用“太祖、高祖”这些庙号。
B.“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与“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相同。
C.《六国论》第三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D.《答司马谏议书》中“以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的“有司”意义相同。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篇送友人归隐的赠序。
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融铺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兼有辞赋、骈体、散文之美。
B.《秋声赋》多处运用比喻,使无形、无色的秋声,成为可听、可见、可感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C.《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书信体的政论文。
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表达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D.《六国论》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极度同情。
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也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含义相同。
B.肆,文中指“任意妄为”“恣意而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含义不同。
C.乡党,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世以“乡党”泛指乡里。
D.陟,文中是“提拔、晋升”的意思,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含义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帝国的缔建与天下秩序第一节统一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历史重点秦用范雎「遠交近攻」之策長平之戰後,六國無力抗秦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創立皇帝制度設立三公九卿制貫徹郡縣制度施政急躁、殘暴,及過度役使民力秦法苛刻嚴酷秦末天下大亂,楚漢相爭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平民崛起、貴族沒落一面繼承秦的郡縣制,一面分封功臣為王秦因宗室薄弱而速亡,故漢室大封同宗子弟為王文景之治:行黃老無為治術,與民休息削藩政策:「眾建諸侯而少其力」與直接削藩頒布推恩令→王國領土不斷縮小設刺史→侵陵郡守權力任命無爵位者為相內朝形成→丞相失去國家大政的決策權設「大司馬」一職,權勢超過丞相第三章 秦汉帝国的缔建与天下秩序课程统整一、秦朝的统一与速亡三公太常皇帝 九卿丞相(宰相)太尉御史大夫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源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贯彻郡县制度:全国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地方首长都是由皇帝派遣,赋税属于朝廷施政过于急躁和残暴,以征服者的姿态急于贯彻统一的成果,却不知体恤百姓,过度役使民力二、西汉初年的统治三、汉武帝的集权政策第二节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历史重点第三章秦汉帝国的缔建与天下秩序因君主才能平庸或幼年登基→國政落入外戚手中王莽名聲極高→接受漢帝禪讓,建立新朝王莽施政過急且為人迂腐→改革失敗水旱頻仍、外族入侵→新朝滅亡改善民生表彰氣節提振君權明、章二帝都注意民生,維持輕徭薄賦的政策外戚專權→皇帝聯合宦官奪權→宦官得勢結果:賄賂公行,政風敗壞名士、太學生和宦官互相指控→下令大捕黨人結果:國政敗壞而激起民變張角創太平道,舉事叛亂影響:將刺史改州牧,造成日後地方割據之局面何進密召董卓入京為援→董卓擁兵入京,密謀篡位結果:漢朝名存實亡课程统整一、西汉的衰亡与新莽的兴灭前後土地兼併問題嚴重王莽施政過急且為人迂腐,空有理想而罔顧現實○1豪強、商賈等反對○2農民因生活惡化而怨聲載道新莽末年,水旱频仍,百姓饥寒交迫而沦为盗贼,加上因贬抑匈奴等外族君长封号,引发外族入侵→乱军攻入长安,新朝灭亡二、东汉初年的政局三、东汉的衰亡第三章 秦汉帝国的缔建与天下秩序第三节 王朝的天下秩序历史重点夷夏之別在於文化藉宗法血緣以建立政治秩序以天下為臣民武帝:派張騫通使西域宣帝:置「西域都護」監護諸屬國 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的聯繫日漸密切 漢武帝:置樂浪等四郡後,正式納入版圖西漢末中國逐漸撤出→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 漢武帝:置朝鮮四郡,中國文化影響諸倭 東漢光武帝:倭奴國遣使奉貢,光武帝賜印綬 趙佗漢初受封為南越王 武帝時置南海等九郡武帝時強迫羌人遷徙以維護河西通道東漢長期對羌用兵,龐大軍費構成沉重負擔武帝時陸續降伏西南各民族→新設郡縣课程统整一、周朝以来的天下观二、秦汉与匈奴间的战争与和平三、西域的经营第三章秦汉帝国的缔建与天下秩序西汉的经营1. 初年:匈奴控制西域,并征收诸国赋税2. 武帝得知大月氏与匈奴有仇,故派张骞通使西域→虽失败,但获得大量西域信息,史称“●21鑿空”晚期远征大宛,威震西域3。
宣帝:置“●22西域都護”监护诸属国东汉的经营1. 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西域诸国大多叛离。
明帝时为讨伐北匈奴,派●23班超出使西域→讨平龟兹等反汉势力,威震西域2. 东西交流西域葡萄、石榴、胡瓜良馬、駱駝、琵琶玻璃珠、玻璃杯雜技幻術中國絲綢鑿井技術金屬冶煉印度佛教、佛教藝術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四、汉与朝鲜、日本的关系朝鲜1. 汉武帝时,因朝鲜君主招诱逃亡的汉人,并阻挠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向中国朝贡→出兵讨平,分置乐浪等四郡2. 西汉末年,中国势力逐渐撤出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24新羅、百济等三国日本1. 汉武帝置朝鲜四郡后,中国文化开始影响诸倭2. 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遣使奉贡,光武帝赐以印绶五、百越、羌族与西南夷试题演练一、单一选择题(C)1. 秦代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最主要的背景是什么?()A经济的发展()B法家思想的落实()C国家的统一()D君主的雄才大略。
1. 秦始皇统一六国,遂将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统一。
(B)2.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有待逐步恢复,国力还很虚弱,统治者偏爱“与民休息之学”。
后来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全面恢复,汉景帝镇压了吴楚七国之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请问“与民休息之学”是指何者?()A法家之学()B黄老之学()C儒家之学()D阴阳五行之学。
2. 汉初行黄老无为治术,与民休息,国力转强。
(D)3. 有一民族的生活有农耕、游牧,在中国占有河西之后,与其关系日益密切,与汉人杂居双方关系趋于紧张,中国因此在凉州置重兵,也是促使汉帝国崩溃的原因之一。
请问这应该是哪一民族?()A乌桓()B鲜卑()C匈奴()D羌族。
3. 羌乱是汉朝一直难以应付的问题,因此在凉州设重兵加以应付。
(B)4. 资料一: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
资料二: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单于不至,以故汉兵无所得。
……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数据一到数据二对匈奴态度的转折应是哪一皇帝?()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宣帝()D汉和帝。
4. 汉武帝对匈奴的态度改为主动出击。
(C)5. 一部史书节录贾谊的话:“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小学则亡邪心。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分第三章秦汉帝国的缔建与天下秩序析贾谊的论点,以下何者正确?()A贾谊政策提出来之后,文帝虽认同却无实施此策()B当时朝廷出现封建、郡县之利弊的廷议,最后朝廷决定实施郡县()C文中的“身”可以指中央政府()D贾谊认为对付匈奴也应该采用此政策。
5. 文帝采取贾谊所主张裁抑宗室,将单一诸侯的势力及领地予以分割,但其只对弱小诸侯实施,对强大诸侯却不敢动之。
(C)6. “天子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朝。
”这说明政治制度上的哪一现象?()A小官崛起,贵族没落()B君主废丞相,独揽大权()C君权侵夺相权()D文人政治,优礼文人。
6. 说明君主重用身边亲信,来侵夺外朝的相权。
第7.~8.题为题祖秦统一六国后,王绾即请秦王把诸子封于荆、齐、燕等地。
□独排众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C)7. 从以上数据判断,秦统一天下后,大臣们因国家该施行分封制和何种制度,而争执不休?()A三公九卿制()B共主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7. 封建派:王绾倡分封诸子为王,以收威镇之效;郡县派:李斯认为封建将重蹈周朝诸侯自相攻伐的覆辙。
(C)8. 最后秦王采用□的建议,且□因此受到重用,请问:□是何人?()A苏秦()B范雎()C李斯()D赵高。
8. 秦始皇采李斯“封建为天下乱源”之建议,实行郡县制。
(D)9. 秦汉的官员与西周封建体制下的官员有何不同?()A官位的高低取决于与君主血缘的亲疏远近()B卿大夫可分封土地予士;郡守也能分封予县令()C官位皆为世袭()D领取俸禄,执行中央的律令。
9. 因为西周封建体制为王室血缘分封,而秦汉官制则由皇帝派遣,领取俸禄。
(C)10. 刘邦建国以后,采用郡国并行制度,但后来诸侯王问题困扰汉室甚大。
从高祖至武帝先后采取下列哪些措施:()1众建诸侯而少其力;()2推行“推恩众建政策”;()3削藩;()4诛灭异姓诸侯王。
()A()4()3()1()2()B()2()1()3()4()C()4()1()3()2()D()3()4()1()2。
10. ()1汉文帝;()2汉武帝;()3汉景帝;()4汉高祖。
(D)11. “我很侥幸,托于皇初祖考黄帝的时代⋯⋯和太皇太后的亲属,现在……赤帝汉氏高皇帝的神灵又承了天命,而传国给我⋯⋯从今以后,服色配土德尚黄……”请问:文中自称侥幸者的“我”应是指谁?()A汉文帝()B汉宣帝()C东汉光武帝()D王莽。
11. 从文中可知他取代汉之政权,且又是外戚身分,以假藉阴阳五行概念,故选王莽。
高中历史学习宝典(C)12. 云贵、四川地区为中国少数民族居住之地,至今此区仍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繁多的地区,各族都保有自己的特色。
回顾历史,首先将此区纳入中国版图为何时?()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
12. 汉武帝在西南夷首设郡县。
二、多重选择题(AB)13.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蘗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
”请根据上文对于其相关史事,哪些叙述正确?()A此应是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B汉代的和亲政策除嫁女之外,还要附赠丰厚嫁妆给单于()C此政策开始于汉高祖,在文景之治时改变此政策()D当时胡汉之间有时会为求民族的融合而采取相互通婚的制度()E此政策也可说是汉对匈奴化外臣为内臣政策13. 汉高祖在平城之困后,依刘敬建议对匈奴采和亲政策,此为屈辱之策,除了和亲还包括财物,至武帝时改为主动攻击。
(AB)14. 中国历史上君权与相权,可共治,亦有紧张冲突之关系。
对于君权与相权之DE间的关系,下列哪些正确?()A相权常成为皇帝的御用工具()B因宰相由君主任命,使得中国政治运作充满人治色彩()C虽然君尊臣卑,但君权与相权一直维持平行,互相尊重()D宰相贵为“百官之长”、“群僚之首”,对君权发生一定程度的抗拒力时,往往首当其冲,所以历代宰相制度多变()E皇帝任相,说明已突破宗法界限及世卿世禄。
14. ()C君权与相权之发展过程,是君主不断夺相权,造成君权愈来愈高,相权愈来愈低。
(AC)15. 历史上哪些措施,首见于秦朝?()A统一文字与度量衡()B以和亲政策怀柔DE北方游牧民族()C以“皇帝”头衔称呼一国之君()D于全国设置郡县,确立地方行政体系()E以五德终始说强化政权合法性。
15. ()B汉代时才采和亲政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