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4张PPT)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55d1e3f524ccbff1218496.png)
——《中国传统水车研究》
宋元时期,翻车种类繁多,技术成熟,人力、畜力、 水力、风力在翻车那里都有运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自然经 济的核心和基础。“男耕女织”就是小农自然 经济的典型写照。地主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自 然经济单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 有车,无求于人”是地主的理想生活。皇宫、 宫廷所需要的用品也多有官府等部门自行制造。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上到皇家贵族, 下到地主小农,几乎每一个经济主体就是一个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和技术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农作物 种类
人们生活
粟、稻等 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出现青铜工具,仍以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 石器锄耕(耜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 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 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春秋 铁农具、 垄作法 战国 牛耕(开始)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
耧车
(赵过)
一年一熟
魏晋 南北朝
北:耕耙耱技术 南:耕耙技术
宋元时期,翻车种类繁多,技术成熟,人力、畜力、 水力、风力在翻车那里都有运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自然经 济的核心和基础。“男耕女织”就是小农自然 经济的典型写照。地主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自 然经济单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 有车,无求于人”是地主的理想生活。皇宫、 宫廷所需要的用品也多有官府等部门自行制造。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上到皇家贵族, 下到地主小农,几乎每一个经济主体就是一个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和技术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农作物 种类
人们生活
粟、稻等 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出现青铜工具,仍以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 石器锄耕(耜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 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 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春秋 铁农具、 垄作法 战国 牛耕(开始)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
耧车
(赵过)
一年一熟
魏晋 南北朝
北:耕耙耱技术 南:耕耙技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4247dee009581b6bd9eb3f.png)
2.特征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努力(积极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4)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 (5)农民赋役租税沉重,遇灾荒易贫困破产(脆弱性) (③6)生工产具目和的技为术生少活变和,交社税会,心自态给容自易足满足(落后性) (7)依赖土地,人口发展必然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性)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敲过清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等立国南方。 (2)秦朝统一后,通过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 进一步开发等,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江 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元明清,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南方经济领 先北方的格局稳定下来,元朝出现“南粮北调”、明清江 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龙骨翻水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 风力水车 。
二、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产生: (1)背景: 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土地 归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生产者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处境如何?为什么?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8549f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b.png)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理环境: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耕。
2. 技术创新:古代中国人民发明了犁、水车、排水系统等农具,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政策支持:古代中国政府实行重农政策,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保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 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人口的增多需要更多的粮食,这促使农业不断进步。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如发明了犁、水车、排水系统等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如实行了轮作、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 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垦,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4.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成为重要的经济部门。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课件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29aea7ccbff121dc368317.png)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pp清t课件时的风力水车
16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
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
内江用于灌溉。 ppt课件
17
白渠
漕渠
漕渠
ppt课件
18
翻车的ppt模课件型
19
筒车
ppt课件
20
今 日 仍 在 使 用 的 筒 车
ppt课件
21
唐宋时期
高筒转车筒车图
4.主要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5.土地制度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ppt课件
32
课堂小结:
早期农业生产出现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生产力
刀耕火种 耜耕
铁犁牛耕
小
农
生产关系
集体耕作
个体农耕
经 济
(男耕女织)
ppt课件
33
思考: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生产工具的进步
2、生产技术的发展
3.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
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 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ppt课件
15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ppt课件
7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ppt课件
8
西汉中期
二牛抬杠的牛耕画像石
ppt课件
9
汉代的犁和犁壁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fd4f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e.png)
古代农业的技术与
工具
详细讲解了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 和工具,如石器、青铜器、铁器、 水利设施、耕作方法等,以及这 些技术和工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古代农业的成就与
贡献
概述了古代农业在粮食生产、土 地利用、水利建设、农业科技等 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对人类文 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分析发达古代农业对现代社会意义和影响
畜牧业与农业的结合
03
古代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及其优势。
02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概念及特点
精耕细作概念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 ,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精细 的耕作和细致的管理,实现高产、高 效、高质的农业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特点
注重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强调对农田 的精心耕作和细致管理、重视农业技 术的改进和创新、追求农业生产的高 效益和高品质。
灌溉技术
古代农民创造了多种灌溉技术,如渠灌、井灌、塘灌等,使得农田得以充分灌 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肥料使用与土壤改良
肥料使用
古代农民通过施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 品质。
土壤改良
古代农民还通过深耕、晒垡、客土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 能力,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对现代农业的启示
发达的古代农业为现代农业提供 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精耕细作、 轮作休耕、农田水利建设等,有 助于提高现代农业的产量和品质。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古代农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水利 建设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对 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借
鉴意义。
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古代农业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 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人类文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PPT课件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3192115727a5e9856a61a9.png)
幻灯片 8
生古代水利工程
不利于农业经 济发展的因素 有哪些?
思考与讨论
1、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 2、土地兼并严重; 3、社会的动荡; 4、自然灾害; 5、小农经济规模小,力量弱小; ……
黄梅戏《天仙配》片断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描绘的我国封建社会是什么样 的经济类型?这种经济类型有何特点?
狗
鸡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练习与巩固 1、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 D、秦汉时期 C、春秋末期
)
2、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耕作技术
A.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到牛耕 动力:人力到畜力
春秋:牛耕开 始出现
B. 铁犁牛耕
二牛二人
1
二牛三人
2
二牛一人
3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汉 直 辕 犁
直犁到曲辕犁
唐 曲 辕 犁
工具的多样化
耧车
秧马
灌溉动力
人力到水力
春秋 桔槔 三 国 翻 车 唐 朝 筒 车
劳动组织形式: 集体协作到分散个体生产
被统治者
自耕农
佃农
新的自耕农
影响农业因素之:中国古代治水举要
课前收集
影响农业因素之:水利建设
中国古代治水举要 1、著名人物:
大禹、西门豹、李冰、王景
2、著名水利工程:
(1)芍陂、都江堰、漕渠、白渠 (2)对黄河的治理:王景 (3)地方特色工程:井渠(坎儿井)
生古代水利工程
不利于农业经 济发展的因素 有哪些?
思考与讨论
1、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 2、土地兼并严重; 3、社会的动荡; 4、自然灾害; 5、小农经济规模小,力量弱小; ……
黄梅戏《天仙配》片断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描绘的我国封建社会是什么样 的经济类型?这种经济类型有何特点?
狗
鸡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练习与巩固 1、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 D、秦汉时期 C、春秋末期
)
2、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耕作技术
A.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到牛耕 动力:人力到畜力
春秋:牛耕开 始出现
B. 铁犁牛耕
二牛二人
1
二牛三人
2
二牛一人
3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汉 直 辕 犁
直犁到曲辕犁
唐 曲 辕 犁
工具的多样化
耧车
秧马
灌溉动力
人力到水力
春秋 桔槔 三 国 翻 车 唐 朝 筒 车
劳动组织形式: 集体协作到分散个体生产
被统治者
自耕农
佃农
新的自耕农
影响农业因素之:中国古代治水举要
课前收集
影响农业因素之:水利建设
中国古代治水举要 1、著名人物:
大禹、西门豹、李冰、王景
2、著名水利工程:
(1)芍陂、都江堰、漕渠、白渠 (2)对黄河的治理:王景 (3)地方特色工程:井渠(坎儿井)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5d63796767f5acfa0c7cd9c.png)
6
课堂探究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及高度的土地集中除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外还会导致什么后果? 过度征发的徭役和高度土地集中,使大 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农民 最终被逼上反抗的道路,致正常的经济 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 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 文化凋谢的直接原因。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既区别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又与西欧封 建社会的庄园经济存在明显不同。
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 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井渠”: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 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唐代: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管理。 (5)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3
课堂探究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 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 破性的进步呢? 因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 主,缺少革新生产技术的动力和条件。 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耕作方式的改进。 2、生产工具的革新。 3、水利的兴修。
1
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与生产工具演进
(1)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 术。 (3)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及,曲 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推广。
2
中国古代水利成就
4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1、赋税繁重。 2、徭役沉重。 3、土地兼并。
课堂探究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及高度的土地集中除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外还会导致什么后果? 过度征发的徭役和高度土地集中,使大 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农民 最终被逼上反抗的道路,致正常的经济 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 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 文化凋谢的直接原因。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既区别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又与西欧封 建社会的庄园经济存在明显不同。
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 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井渠”: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 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唐代: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管理。 (5)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3
课堂探究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 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 破性的进步呢? 因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 主,缺少革新生产技术的动力和条件。 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耕作方式的改进。 2、生产工具的革新。 3、水利的兴修。
1
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与生产工具演进
(1)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 术。 (3)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及,曲 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推广。
2
中国古代水利成就
4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1、赋税繁重。 2、徭役沉重。 3、土地兼并。
演示文稿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
![演示文稿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a2d336852458fb770b56eb.png)
• ①都江堰—战国李冰父子
• ②曹渠、白渠、龙首渠—西汉武帝时
吐 鲁 番 的 坎 儿 井
• 2)灌溉工具
① 曹 魏 翻 车
② 唐 朝 筒 车
③ 宋 朝 高 转 筒 车
④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方 式、耕作技术及水利灌溉技术。哪么传统 农业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什么呢?
2.小农经济的条件 •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 1)具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 较高,为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 2)但封建剥削十分沉重,家庭稳定受 到威胁
• 4.小农经济的评价
• ①先进性。a.农民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精 耕细作,使社会得以较为稳定的发展;b.使 中国农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CA.铁犁牛耕
C.刀耕火种
B.个体农耕 D.石器锄耕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 程的最高评价
C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A4.春秋以后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 A.“男耕女织” B.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相结合 C.“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 D.种植业为主、渔猎为辅
• 阅读《学思之窗》:
•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请思考:①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 什么样的? 男耕女织的生活
•
②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经济的什么特点?
•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 这种模式属小农自然经济的模式源自•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PPT课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ae2ce37f1922791688e8f5.png)
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 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 土地制度、政策、 劳动者等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⑴、耕作方法:
⑵、工具 材质:石器 青铜
铁器
工艺:打制 磨制 冶炼铸造
⑶、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
•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
10、不曾等待,不知等待的滋味,不曾迷恋,不知说不出的爱的痛苦,你是否还记得,曾经还有一个人是那样深深的爱你?
•
11、多美的幻想,多美的你,多美的过去,多美的回忆。梦想与现实交错,颓废与纯真相依。
如果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负 责人,请你给都—青文化遗产写 一个批准理由
• 1)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青城山在中国道教史 上具有开创性; 2)都江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世界科学技术 史上独树一帜 3)青城山道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文 化划时代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 祖庭 5)青城山--都江堰是全世界亚热带山地生物多 样性保护最完整的地区
表现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 私有制开始产生。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制 加速井田制瓦解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鲁国:初税亩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秦国商鞅变法等
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 “除井田,民得买卖”
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 私有制
“依军功行田宅”
3、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水利成就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 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井渠”: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 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唐代: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管理。 (5)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
3
课堂探究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 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 破性的进步呢?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耕作方式的改进。 2、生产工具的革新。 3、水利的兴修。
-
1
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与生产工具演进
(1)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 术。 (3)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及,曲 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推广。
-
2
(2)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 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封 建国家在不同时期管理和使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形式, 主要有屯田制和均田制等。
明朝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农民提出“均田免粮” 口号,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桎 梏。
-
因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 主,缺少革新生产技术的动力和条件。 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
4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1、赋税繁重。 2、徭役沉重。 3、土地兼并。
-
பைடு நூலகம்
5
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以下特点:
(1)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既区别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又与西欧封 建社会的庄园经济存在明显不同。
-
8
6
课堂探究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及高度的土地集中除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外还会导致什么后果?
过度征发的徭役和高度土地集中,使大 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农民 最终被逼上反抗的道路,致正常的经济 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 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 文化凋谢的直接原因。
-
7
课堂小结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