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中考文言文集.doc
中考重点文言文15篇整理,考试必备!
【导语】现在古诗词默写的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理解性默写的类型,不仅仅是给出半句,写出另外半句了,所以搞清这⼀部分的内容还是⾮常重要的。
©⽆忧考⽹今天分享的就是常考⽂⾔⽂的理解性默写部分,⼀起学习下吧《论语⼗则》1.《论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是: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2.《论语⼗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不厌,诲⼈不倦。
3.《论语⼗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敏⽽好学,不耻下问;(2)学⽽不厌,诲⼈不倦;(3)三⼈⾏,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法的语句是:(1)学⽽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4)默⽽识之。
6.《论语⼗则》中,表现个⼈修养的语句是:⼈不知⽽不愠。
7.《论语⼗则》中,孔⼦评论孔⽂⼦的两句是:敏⽽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则》中的"逝者如斯夫"⼀句,⼈们常⽤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桃花源记》10.《桃花源记》中,渔⼈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2.《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13.《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精神⾯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和平相处、幸福⽣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14.成语"⽆⼈问津"出⾃《桃花源记》,⽂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冀,⾼尚⼠也。
闻之,欣然归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15.《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16.《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相闻。
中考50篇基本篇目(文言文) 精品
1.《论语十则》孔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三要背的文言文
初三文言文背诵篇目及解释一、《出师表》- 诸葛亮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董允之责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董允等,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第一段:先帝开创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困乏、物资短缺,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初中中考篇目文言文整理(19篇)
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高超和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初中文言文整理(19篇)
题目与作者
朝代与出处
主旨句或名句
中心思想
1
《论语》十则
孔子及其弟子
春秋 《论语》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道德修养。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曹刿论战 左丘明
春秋 《左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4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北宋 《欧阳修散文选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5
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周元公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也。
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对腐朽黑暗社会的批判,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渴望过上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8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艺文类聚》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对自然的喜爱,对逐名逐利之人的蔑视,淡泊功名利禄、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9
三峡 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 《柳河东集》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醉翁亭记.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醉翁亭记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靠近。
6、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意:情趣。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9、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归纳
序号
题目
选自
朝代
作者
字、号
1
为学
《白鹤堂集》
清
彭端淑
2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编撰
名轲,字子舆,被尊称〝亚圣"
3
橘逾淮为枳
《晏子春秋》
4
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宋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
5
周处
《世说新语》
南北
刘义庆编撰
6
小石潭记
《柳河东集》
唐
柳宗元
字子厚
7
卖油翁
《欧阳文忠公文集》
宋
欧阳修
字永叔,谥号文忠
8
核舟记
《虞初新志》
明
魏学洢
9
口技
《虞初新志》
清
林嗣环
10
陋室铭
《全唐文》
唐
刘禹锡
11
爱莲说
《周元公集》
宋
周敦颐
12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编撰
名轲,字子舆,被尊称〝亚圣"
13
公输
《墨子》
战国
墨子
名翟
14
曹刿论战
《左传》编年体
春秋
左丘明
1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国别
20
黔之驴
《柳河东集》
唐
柳宗元
字子厚
21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战国
列子
名御寇
22
狼
《聊斋志异》
清
蒲松龄
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
中考文言文篇目21篇
中考文言文篇目21篇1 《孟子·离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not 与其无礼,不可以入也。
”2 《论语·阳货》子曰:“阴阳之章,不可以不慎也。
货殖以求利,不可以无礼也。
”3 《春秋·晏子与子贡》晏子问于子贡曰:“洋洋乎何物?”子贡曰:“宽慰之家,不可以不能也。
”4 《诗经·小雅·小石》小石之勤,不可以不婆婆也。
5 《论语·卫灵公》子曰:“卫灵公问政,杂色之政,不可以不慎也。
”7 《荀子·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学不思,不可以不恶也。
8 《战国策·秦策一》古之恶行,不可以不慎也。
9 《楚辞·招魂》不思无报,不可以不慎也。
10 《淮南子·野调》野调未终,不可以不惊也。
11 《庄子·养生主》养身主之仪,不可以不端也。
12 《论语·子路》子路问政,曰:“何为则也?”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
”13 《万有文库·春秋经广》春秋一经,不可以不鉴也。
14 《礼记·曲礼》曲礼之节,不可以不注意也。
17 《五子·秦兵略》秦兵略而无过失,不可以不慎也。
19 《左传·僖公四年》子闻之曰:“父之志,不可以不谆谆也。
”20 《庄子·逍遥游》大道之行也必有义,不可以不慎也。
21 《论语·雍也》雍也问性,子曰:“克己复礼,为人殷勤,莫之能违,不可以不非也。
”。
中考23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中考23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中考23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作为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我整理了以下23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1. 《孟子·告子上》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孟子对于教育的看法,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教育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2. 《论语·为政》这篇文章是孔子的言论,主要强调了一个君子在为政时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如忠诚、正直、谦虚等。
3. 《史记·太史公自序》这篇文章是司马迁的自序,主要介绍了他的学术成就和写作动机,以及对于史学研究的看法。
4. 《汉书·食货志》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汉代的经济状况和物产,对于了解古代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 《后汉书·班彪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班彪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对于了解后汉时期的文化和学术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6. 《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贾文若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王毌丘、诸葛贾和文若三人的事迹和贡献,对于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7. 《晋书·王导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王导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成就,对于了解晋朝的政治和文化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 《宋史·张浚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张浚的生平事迹和军事才能,对于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9. 《元史·忽必烈本纪》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忽必烈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成就,对于了解元朝的政治和文化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0. 《明史·太祖本纪》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成就,对于了解明朝的建立和政治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11. 《清史稿·太宗实录》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清太宗康熙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成就,对于了解清朝的政治和文化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和家族兴衰的历史背景,对于了解清代社会和文化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完整版)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带原文版)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班别 _____ 姓名 __________《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10课)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 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 (陷 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 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 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 又很遥远。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写作语言,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应对中考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初三中考必背的21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卜算子·咏梅》雪落下,严霜至,梅花却自笑且开。
经冬藏后气如温,万千蕊丝竞含苞。
千山蜀道撑巴蜀,九坛碧水那般深。
纵然千年白雪下,照样能灿烂如霞。
2.《长恨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劝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子四书汉所传。
若老子,仁者乡。
中考所有必备古诗和文言文
中考所有必备古诗和文言文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考所有必备古诗和文言文,仅供参考。
一、必备古诗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使至塞上》王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
二、必备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三峡》郦道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与朱元思书》吴均
《马说》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小石潭记》柳宗元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
《湖心亭看雪》张岱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具体的中考必备古诗和文言文可能因地区和年份而有所不同。
建议你参考当地的中考大纲或教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部编版中考语文38篇文言文原文、译文整理
部编版中考语文38篇文言文原文、译文整理写在前面:自2019年,七到九年级已全面推行统编(部编)教材,其中文言文篇目与以往有了巨大变化,删减了部分课文,更增加了一些重要的篇目。
文言文考点在中考中占分大约在18分左右,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本文将精心整理的38篇文言文目录及原文和译文一并奉送给大家(其中有些篇目可能部分老师会把它列为诗歌,此处暂且当作古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方便。
您所需要的就是我们追求的价值,敬请关注本公众号,将为您持续更新和推送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目录·清单七年级上册1.《咏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2.《陈太丘与友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3.《论语》十二章(春秋·孔子《论语》)4.《诫子书》(三国·诸葛亮)5.《狼》(清·蒲松龄)6.《穿井得一人》(战国·《吕氏春秋》)7.《杞人忧天》(战国·《列子》)七年级下册8.《孙权劝学》(汉·司马光《资治通鉴》)9.《卖油翁》(宋·欧阳修)10.《陋室铭》(唐·刘禹锡)11.《爱莲说》(宋·周敦颐)12.《河中石兽》(清·纪昀)八年级上册13.《三峡》(北魏·郦道元)14.《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15.《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16.《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17.《富贵不能淫》(战国·孟子)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9.《愚公移山》(战国·《列子》)20.《周亚夫军细柳》(汉·司马迁)八年级下册2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22.《小石潭记》(唐·柳宗元)23.《核舟记》(明·魏学洢)24.《北冥有鱼》(战国·《庄子》)2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战国·《庄子》)26.《虽有嘉肴》(汉·《礼记》)27.《大道之行也》(汉·《礼记》)28.《马说》(唐·韩愈)29.《卖炭翁》(唐·白居易)九年级上册30.《岳阳楼记》(宋·范仲淹)31.《醉翁亭记》(宋·欧阳修)32.《湖心亭看雪》(明·张岱)九年级下册33.《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34.《唐雎不辱使命》(汉·《战国策》)35.《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36.《曹刿论战》(春秋·《左传》)37.《出师表》(三国·诸葛亮)38.《邹忌讽齐王纳谏》(汉·《战国策》)具体篇目·原文·译文一、《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中考会考的文言文
中考会考的文言文1.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三峡》(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集锦(二)
发布时间:20xx-02-29 13:30:04 :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作者:佚名【打印】【评论】(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镇江卷)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
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
重复,再次。
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弗敢专也()(2)忠之属也()
(3)遂逐齐师()(4)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
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
(“狱”、“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意思对即可。
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
(意思对
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
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
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
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三)(14分)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分)
望其旗靡()会匈奴大入塞()
俄而,斩首数百级()范兵不敌()
公将鼓之()范乃令军中褥食()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