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中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6a345e1711cc7931b716a6.png)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2017年中考文言文汇编(2017黑龙江绥化)(一)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1-14题。
(8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微斯人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可以一战。
B.而或长烟一空一鼓作气。
C.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王。
14.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是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请用原文回答)。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2分)(2017湖北荆州)7.【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2017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02b4c0866fb84ae55c8d4b.png)
成都市2017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题A 卷(共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 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 分,共12 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收敛.(liǎn)重荷.(hè)豁.然贯通(huò)B. 琐屑.(xuè)媲.美(pì)锲.而不舍(qiè)C. 簇.新(cù)倔强.(jiàng)长吁.短叹(xū)D. 绮.丽(qǐ)卓.越(zhuó)心会神凝.(níng)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A. 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B.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
C. 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D. 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C.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 分,共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
2017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f38adcbb2cc58bd63086bd67.png)
2017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7年武汉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
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闻之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王且何利利:好处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译文:答案:8.B 9.C 10.D11.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鼗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0e430183c4bb4cf7ecd1d6.png)
文言文阅读滨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判断正误。
C“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届时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047ece45c3b3567ec8bb3.png)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一、基础•运用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题目。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___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_____)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答案】 (1)楷体 (2)7 (3) C 【解析】本题考查书法的赏析。
(1)要熟悉常见的字体特征,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
(2)C项正确,“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一)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052f624f0c22590102029db9.png)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一)一、(15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气氛(fēn)感慨(kǎi)吮吸(yǔn)春风拂面(fú)B.发酵(jiào)缄默(jiān) 鸟瞰(k àn) 恪尽职守(kè)C.窈窕(yǎo) 弦歌(xián) 摇曳(yè)随声附和(hé)D.踌躇(chóu) 造诣(zhǐ)苗圃(pǔ)脍炙人口(kuài)【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吮—shǔn,属于形近字误读;C.和—hè,是多音字;D.诣—yì,属于形近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粗犷家具城沧海一栗戛然而止B.脉搏名信片再接再厉脱颖而出C.寒暄口头禅克不容缓左右逢源D.追溯座右铭世外桃源金榜题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沧海一栗——沧海一粟;B.名信片——明信片;C.克不容缓——刻不容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B.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D.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此处与前面的“在心里”重复;B.“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事物、进步事物,用在此处不妥;D.“夸夸其谈”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完整word版201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带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201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4be41fd1f34693dbef3e5f.png)
2017 文言文中考真题汇编答案解析2017届中考贵州省六盘水市卷】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一、【【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其此之《兑命》曰:学学半。
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嘉肴》谓乎?(【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zhòng róu“”,煣【注释】①中())绳::通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多次。
曝叁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晒干。
④参:通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强也..木受绳则直③学不可以已④故..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垄上然也辍耕之.輮使之..B 明而行五过矣。
.不知其善也则知..C 有槁暴有嘉肴虽.虽..D 日参省乎己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学而..3 )翻译下列句子(“”其此之谓乎?①《兑命》曰:学学半。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主要运用的;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也)[。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论证方法是5 )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1)①甘美②勉励③停止④所以,因此(2)C(3)①《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2017福建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福建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e59918376baf1ffc4fad4c.png)
201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全卷共7页,23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6)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7)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9)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0)《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露为霜(2)海内存知己(3)恨别鸟惊心(4)到乡翻似烂柯人(5)却话巴山夜雨时(6)人有悲欢离合(7)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8)断肠人在天涯(9)逝者如斯夫(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考试注意平时要准确的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
(1)—(9)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10)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
(2)“海内存知己”中的“己”,不要写成“已”。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78aa93284ac850ad0242f4.png)
文言文阅读专题杭州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还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①殣(jìn):饿死。
②钱塘:地名,今杭州。
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④罹(lí):遭受。
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
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2017年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2017年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30ece6f12d2af90342e6b2.png)
2017年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答案【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林壑尤美()②有冀然临于泉者()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④掇幽芳而荫乔木()2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山之僧智仙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修之来此C.名之者谁?遂书以名其亭焉D.山水之乐乐其地僻而事件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译文:29.【乙】段中和(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
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3分)(出自2017年四川广安中考语文)参考答案25.夫宣上恩德/ 以与民共乐/ 刺史之事也(每处1分,共2分)26.(4分)①格外(特别、尤其)(1分)②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1分)③这(1分)④遮阴纳凉(1分)27.C(2分)28.(4分)(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附满分范文
![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附满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0b216433d4b14e8424683f.png)
潍坊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一、(12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曾经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①;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②;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③。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
为之(震惊/震撼).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
正当她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跃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
(于是/然而)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
放眼两岸,真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脚下磬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暄(xuān)徘徊(huái)如痴如狂B.溅(jiàn)上溯(shuò)排山倒海C.颤(chàn)巍(wēi)巍万马奔腾D.钻(zuàn)磬(pán)石得意扬扬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A.震惊然而鬼斧神工B.震撼然而巧夺天工C.震惊于是巧夺天工D.震撼于是鬼斧神工3.在文中三处划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如虹如带的飘逸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泊如镜的沉静B.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虹如带的飘逸③如狮如虎的豪壮C.①如狮如虎的豪壮②如泊如镜的沉静③如虹如带的飘逸D.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B.“简”我们走上月桂小径,慢慢地朝坍塌的篱笆和七叶树的方向闲荡过去,他说,“桑菲尔德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C.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
2017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17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733104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3.png)
2017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宋初古文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①,当时谓之“古文”。
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
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
”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①穆修、张景:北宋初年人,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等都有影响。
平文:即散文,是区别于当时骈体文的一种文体。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2)穆、张尝同造朝()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
译文:(2)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译文:10.(2分)穆、张二人描述“逸马毙犬”的用语,后人认为“拙涩”,为何当时“谓之工”?答:11.(2分)穆、张二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答:【参考答案】8.(2分)(1)崇尚((2)到……去9. (4分)(1>(他们)恰好看到有一匹奔跑的马踏死—条狗。
(2)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谁写得好谁写得差。
10. (2分)因为当时文体新变,可供参照的范例少,人们的评价标准还不够高。
11.(2分)珍惜时间。
在上朝之前的空暇还在探讨写作问題。
关注生活。
把生活看作写作的源头活水。
【参考译文】以往士人多喜欢用对偶句写文章,穆修、张景等人开始写散文,当时称为“古文”。
穆修、张景曾一起上朝,在东华门外等天亮,正议论文章时,恰好见到一匹奔跑的马踩死了一条狗,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行文的优劣,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
”当时文体刚有所变化,张景和穆修的行文都还呆板生硬,那时已很认为出色了,一直是传诵到现在。
(2017内蒙古包头)【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017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7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3d4b61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5.png)
2017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公输(节选)墨子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胡不见.我于王于舅家见.之(王安石《伤仲永》)B.今有人于.此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舍其文.轩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醉翁亭记》)D.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复立楚国之.社稷(司马迁《陈涉世家》)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然胡不已乎这些胡人不会停止进攻B.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C.荆之地方五千里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D.宋无长木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21.选文中,通过“文轩之与敝舆”“①”“锦绣之与短褐”对比,墨子得出楚国攻宋是“②”的结论。
(4分)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这一段选文都围绕“劝说”展开,下表对此进行了梳理。
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分)【参考答案】19. (2 分)D20. (2 分)A21. (4分)①梁肉之糟糠②为与此同类22. (4分)①)以家事设喻②楚王必定取宋【参考译文】墨子先生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的短衣,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
201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
![201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ff106a8114431b90dd8e5.png)
201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01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2-14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广故数言欲亡亡_________________:⑵诸郡县苦秦吏者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⑴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选段从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刻画了陈胜这个历史人物,请说说从中体现了他能“为王”的哪些特点。
(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⑴逃跑。
《宋史·韩琦传》2017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宋史·韩琦传》2017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0869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1.png)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下⾯这篇⽂⾔⽂《宋史·韩琦传》,并回答问题。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
琦风⾻秀异,弱冠举进⼠,名在第⼆。
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直集贤院、监左藏库。
时⽅贵⾼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箢库,众以为⾮宜,琦处之⾃若。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判官,拜右司谏。
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中⽴,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同⽇罢。
⼜请停内降,抑侥幸。
凡事有不便,未尝不⾔,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余疏。
王曾为相,谓之⽇:“今⾔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可谓切⽽不迂矣。
”曾闻望⽅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信。
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
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万。
赵元昊反,琦适⾃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即命为陕西安抚使。
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切从之。
琦陈其不便,条所宜先⾏者七事,继⼜陈救弊⼋事。
谓:“数者之举,谤必随之,愿委计辅⾂,听其注措。
”帝悉嘉纳。
时⼆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韩琦性直。
” 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
论者以重厚⽐周勃,政事⽐姚崇。
其为学⼠临边,年甫三⼗,天下已称为韩公。
嘉祜、治平间,再决⼤策,以安社稷。
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不为、或谏⽇:“公所为诚善,万⼀蹉跌,岂惟⾝不⾃保,恐家⽆处所。
”琦叹⽈:“是何⾔也⼈⾂尽⼒事君死⽣以之⾄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闻者愧服。
(本⽂出⾃《宋史》卷三百⼀⼗⼆·列传第七⼗⼀,内容有删改)问题:1、下列选项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其中正确的⼀项是____?A、是何⾔也/⼈⾂尽⼒事君/死⽣以之/⾄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B、是何⾔也/⼈⾂尽⼒/事君死⽣以之/⾄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C、是何⾔也/⼈⾂尽⼒事君死⽣/以之⾄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D、是何⾔也/⼈⾂尽⼒事君/死⽣以之⾄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2、下列选项对⽂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其中不正确的⼀项是____?A、古⼈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
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③,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士争凑④燕。
(《战国策·燕昭王求士》,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作动词。
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
③见事:被任用。
④凑:聚集,奔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况贤于.隗者乎
B. 受任于败军之.际臣闻古之.君人
C.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觉常有
D. 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分)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2分)
5.你觉得阅读以上两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1)此、这、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同“返”返回(4)买
2.B
3. (1)先帝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把当时的天下大事拿来询问我。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千里马)送到燕国。
4.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5.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7言文阅读模拟小测(二)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②,茶毕,即棹③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④,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⑤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②昭庆:寺名。
③棹:划船。
④峨:这里指眉上的的彩“黛”(青黑色)。
⑤目酣:形容非常好看。
1.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3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D. 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余拏.一小舟()⑵及.下船()
⑶从武林门而西.()⑷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惟长堤一.痕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湖中人鸟声俱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余游西湖始.此地始.一反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样是写西湖,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景的方法上的异同。
(4分)
(1)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通“桡”(携、带、拿)(2)等到(3)向西(4)喝茶
3.D
4.(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
5.相同之处:都是从视觉角度来写雪景。
不同之处:甲文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乙文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2017言文阅读模拟小测(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③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④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⑤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
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④[揕]zhèn,用刀剑等刺。
⑤还,]通“环”,绕。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4分)
(1) 虽千里不敢易.也( ) (2) 轻.寡人与( )
(3) 轲既.取图奉之( ) (4)图穷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学而.时习之
B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在乎.山水之间也
C 何至于.此!战于.长勺
D 此庸夫之.怒也吾妻之.美我者
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唐雎、荆轲有何共同点(两点)。
(6分)
[参考答案] 1.⑴交换⑵轻视⑶已经⑷呈现
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1)把您当做长辈,所以不放在心上。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4.D
5.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