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创新创业创意耦合培养化学工程领域发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4.06.13•【字号】鲁工信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鲁工信发〔2024〕8号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单位:大模型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抢抓大模型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我省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聚焦场景牵引、创新突破,着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供给水平、塑强产业主体优势、深化融合应用效能、培育优良发展生态,到2025年,加快突破一批前瞻性、原创性、引领性大模型关键技术,推动创新平台体系初步建成,积极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级大模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
建设50家以上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50个左右产业集聚和赋能应用的特色园区,大模型产业年度收入增幅不低于25%,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大模型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高地。
二、重点领域(一)基础级大模型。
着眼未来趋势和技术前沿,布局参数量大、结构复杂、处理力强的通用大模型产品,加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多模态的生成式、判别式大模型研发,为行业级、场景级大模型产品研发提供适配灵活、稳定性高的底座支撑。
(二)行业级大模型。
聚焦我省重点特色行业和标志性产业链,深挖数字化转型需求,加速垂直细分领域数据训练、优化,加快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大模型开发,建立门类齐全、专业度高、落地性强的行业级大模型体系。
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2021.12.14•【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时期铁路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制了《“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铁路局2021年12月14日“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
铁路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铁路发展的第一动力。
为持续推进铁路科技创新,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划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关键技术自主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铁路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国铁路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形成涵盖时速160~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动车组产品谱系,京张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智能铁路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发布中国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架构1.0版;系统掌握高原、高寒、大江大河、艰险山区等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速铁路和不同轴重等级重载铁路的建造技术;掌握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和重载铁路运输组织集约化精细化技术,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铁路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打造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铁路科技国际交流合作,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202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制定了以下2024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法律、伦理素养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建立学生的数理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单元操作、化工原理、传热传质、化工流程计算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开设化工设计、实验技术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组织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企业实习,了解真实的化工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2.毕业设计: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化工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创新创业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实验教学1.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对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教学条件。
2.实验课程:增加实验课时,开设化工实验、仪器操作等实用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实验指导:加强实验指导力度,提供充足的实验指导材料,并组织优秀教师进行实验指导。
五、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工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和交流,并开展化工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
2.产学研合作:促进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实际项目和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
3.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
六、评价机制1.考试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包括笔试、实验考核和毕业设计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实践评价: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包括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的评价,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3.个人发展评价: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开展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参考。
产学研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
产 学 研 联 合 培 养 化 学 工程 与技 术 专 业研 究 生
乐长高, 谢宗波
( 东华理3 大学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 院, - 江西 抚州 3 4 0 ) 4 0 0
摘
要: 文章探 讨 了当前化 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 究生培养在工程 实践方 面的不足 ; 出 了以项 目为依托 、 提 基
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任务中面临三个问题 。 J
1 1 研究 生解 决实 际 问题 的 工程 实践能 力不足 .
部分研究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 , 参加 社会 实践 活动 及应 用性研 究 工作 很少 , 程 实践 能 工 力不足。本项 目通过与企业 合作 , 学研一体 培 产 养 , 目从 生产 实践 中来 , 项 到生 产 实 际 中应用 , 解 既
决 了研究 生 的实践 问题 , 又锻 炼 了研究 生 的工 程 实
践 能力 。 1 2 多数 教师 研究 课题脱 离 了工程 实践 .
基金项 目: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教学 改革研究 项 目“ 日制 专业硕 全
士学位 研究 生实 践 性教 学 模式 研 究”( 赣教 研字 [ 0 9 1 20 ]6
有 知识 和人 才优 势 , 以为 企业 和 研 究 院所 提供 和 可
论知识 , 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的培养 , 将满足不了社会对综合创新人才的需 求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 的建立 , 不但能培 养 学生工 程 实践能 力 , 可 以加快 科研 成果 的转 而且 化 , 进课 程 教 学 改 革 , 大 地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积 促 极
机制 , 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以及高校 自身发展 的必 然选 择 。
产 学研 结合 是 工科 专 业 教 育 的 必 由之路 。化 学工 程 与技术 专业 是一个 工 程 性非 常 强 的专业 , 没 有 足够 的实 践性环 节 的保 证 , 生 仅 局 限于基 本 理 学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4.17•【字号】潍政办字〔2023〕38号•【施行日期】2023.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其他规定正文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潍政办字〔2023〕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4月17日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鲁发〔2022〕19号),推动《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潍发〔2023〕7号)重点任务攻坚突破,制定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如下: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1.高质量建设实验室体系。
抢抓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重塑机遇,统筹推进实验室建设工作。
重点支持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建设。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2.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基础性、应用性、关键性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字号和省级创新平台晋升。
力争年内新增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30家左右。
新工科建设产学研融合 培养卓越化工人才
侯翠红等 : 新工科建设产学研融合 培养卓越 化工人才
・化 工教 育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 工 科 建 设 产 学 研 融 合 培 养 卓 越 化 工 人 才
侯翠红 , 胡国勤 , 任保增 , 刘国际
( 郑州大学 化工与能源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摘
要: 工程教 育在我 国高等教育 中占有重要地位 , 高素质 工程科技人 才是 支撑 产业转 型升级 、 实施 国家重大发 展
流” 建设 目标 , 以产 学研 融合 育人 为抓 手 , 开展新 工科教 育产学研 协 同育人模式研 究与 实践 , 建设 一流本科 专业, 培
养卓越化 工科技人 才。
关键词 : 新工科 ; 产 学研 ; 协 同育人 ;卓越化工人 才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3— 3 4 6 7 ( 2 0 1 7 ) 1 2—0 0 4 7— 0 3
变革 , 我们 要重 构一 些 核心知 识 , 原 来 的老知识 要 升
级 换 代 。“ 新工 科 ” 应该是科学 、 人文 、 工程 的交 叉 融合 , 是培 养 复合 型 、 综 合 性 人才 , 学 生要 具 备 整 合 能力 、 全球 视 野 、 领 导能 力 、 实 践 能力 , 成 为一 个人 文 科 学 和工 程领 域 的领袖 人物 。④ 校企 之间 未能建 立 良性 的联 合培 养 机 制 , 产 学 结 合不 够 。 高校 缺 乏 有 经验 的企 业工 程 师参 与 教 学 活 动 , 同时 企业 积 极 性
战略 的重要保 障。新 工科 建设是 对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 业变革的主动响应。新工科 以应对 变化 、 引领 未来为建设
产学研、创新创业创意耦合培养化学工程领域人才的实践
率和就业 质量。 企业 的收获在于教学培养 的人才 和科 研成 果最
终流向企业 , 通过一年实践学习, 对 实习企业有一定了解的化学 工程领域研 究生毕业后选择 回实 习企业就 业, 这 些研究生对企 业工艺流程有比较深 刻的了解 , 不需要经 过培训 , 很容易上岗; 企业 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到我校通过攻读化学工程 硕士学位提高
研创 新基 地 , 又 是 企 业 破 解 行 业 技 术 问 题 和 研 究 生 培 养 的 共 同体 。
规律的一门工程 学科, 涉及在化工 、 炼油 、 轻工 、 冶金 、 能源 、 医 药、 环保 、 军工等部 门从事产 品研 制 、 T艺开发 、 过程设 计、 系
统模拟、 装备强化 、 操作控制 、 环境保护、 生产 管理等 内容。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 学院2 0 0 2 年获得 “ 应用 化学” 二 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 , 2 0 0 5 年 获得 “ 化学工艺” 二 级学科工学 硕士点授 予权 , 2 0 0 8 年获得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授予权 , 2 0 1 0 年获得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 予权。 该学科 拥有先进 的实验平 台, 雄 厚的科研 开发 实力 。“ 化 学工程与技术 ” 硕士点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 构均较合理 的师 资队伍。 产 学合作是 一种学 校理 论学 习与企 业工 程实践相 结合 的 教育模 式 , 相 对于其他类 型的人 才培养 , 产学合作对化学工程 领域 人 才的培养更为重 要, 丰富 的实 习实践 训练 、 扎 实的研究 训练对 提高研 究生就业 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与l 9 世纪研究生教 育产生时所处的社会 环境不同 ,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产、 学、 研 的
抚州三和 医药化 工有 限公 司、 江西 赣亮 医药原 料有 限公 司、 江
化工专业发展前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化工专业发展前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正因为其产业链条长、关联面广,给了很多青年学子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创新创业机会。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化工专业的发展前景也在不断变化。
如何适应化工专业未来发展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化工专业的教学中至关重要。
二、化工专业发展现状化工专业是在工程技术学科基础上,针对化学工程技术领域而设立的专业。
而在我国,化工专业的发展也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产业梦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总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5%,目前化工行业总体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化工企业形成了多个专业、多层次、多种类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与此我国的化工专业教育也在持续探索创新。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化工专业,满足了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而传统的专业教育也逐渐开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化工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在化工专业中得到充分的普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待提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化工专业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针对化工专业的发展前景,主要从产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和人才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 产业发展趋势我国的化工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趋势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绿色环保的支持力度,化工行业也在向着高效、清洁的方向发展,致力于建设绿色化工工厂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趋势下,化工专业人才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具备更多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2. 技术革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工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趋势意味着化工行业需要更多具备新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这也为化工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11149377_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坚持“五化”转型,加速“三链”融合发展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工程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世界500强第196位)扎根上海的高端技术服务平台,是以玻璃新材料技术为核心、以科研设计为龙头、以工程技术带动装备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型企业集团,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国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入驻上海普陀区20年来,中国建材工程集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进程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创新为驱动,推动企业向“数字化、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了“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玻璃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2022年,跻身“上海硬核科技企业”榜单前十名,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上海光电玻璃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上海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筹)等多个高端研发平台。
战略引领,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国际工程公司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工作要求,在“材料创造美好世界”使命引导下,围绕凯盛科技集团玻璃新材料“3+1”战略布局,抓机遇,抢先机,挑重担。
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在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合作,累计出口60余条优质浮法玻璃和其他玻璃生产线,获国际玻璃行业巨头的高度认可。
其中,“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哈萨克斯坦浮法玻璃生产线完成投产、越南首条超白浮法玻璃生产线产销两旺。
总包建设美国南加州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欧洲最大的西班牙283MW电站,欧洲单体最大的葡萄牙光伏电站已被《人民日报》等海内外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坚持“双碳”发展战略,明确“核心技术+重点技术+托底技术”的低碳发展路径,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在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玻璃窑炉烟气高效碳捕集、可储热柔性光伏建筑幕墙方面持续发力,助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机制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机制研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将产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的创新模式,对于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机制的研究,则是深入理解和优化这种创新模式的关键。
产学研协同创新,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通过合作,共同开展创新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然而,要实现这种协同创新并非易事,需要建立有效的耦合机制,来解决各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均、合作动力不足等问题。
信息共享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机制的重要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所处的环境和关注的重点不同,往往导致信息流通不畅。
企业更关注市场需求和产品的实际应用,高校侧重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则聚焦于前沿技术的探索。
为了促进信息的有效共享,需要搭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将各方的需求、成果、技术等信息进行整合和发布。
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交流会议、开展调研活动等方式,加强各方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了解。
利益分配机制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机制中的核心问题。
在合作过程中,各方都投入了资源和精力,因此如何合理分配利益,关系到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要明确各方的贡献和风险承担,根据贡献大小和风险程度来确定利益分配的比例。
其次,可以采用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如现金分配、股权分配、技术入股等,以满足各方的不同需求。
此外,还需要建立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对于在合作中因特殊情况导致利益受损的一方,给予适当的补偿和调整。
动力机制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的关键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是其参与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
因此,要通过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提高其创新收益。
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职称评定、科研经费、学术声誉等是重要的激励因素。
可以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将产学研合作成果纳入考核范围,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
化工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培训课件
化工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培训课件引言近年来,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化工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展培训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将介绍化工技术创新的意义,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份关于化工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培训的课件。
化工技术创新的意义化工技术创新对于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化工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创新技术,企业能够开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其次,化工技术创新能够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有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创新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化工技术创新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化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科研人员能够了解实际生产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和工艺的水平。
产学研合作还能够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化工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培训课件第一部分:化工技术创新概述1.1 化工技术创新的概念和意义•化工技术创新的定义•化工技术创新的意义和作用1.2 化工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第二部分: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案例分析2.1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2.2 产学研合作的案例分析•某化工企业与大学联合研发新产品的案例•某科研机构为某化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案例第三部分:化工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培训实践操作3.1 实验材料介绍及实验目的•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的介绍•实验的目的和要求3.2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步骤的详细说明•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3.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结论本文档介绍了化工技术创新的意义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份关于化工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培训的课件。
大学化工创新创业计划书
大学化工创新创业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化工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因此,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创新化工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鉴于此,我们拟定了一项大学化工创新创业计划,旨在利用大学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深耕行业领域,推动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共赢发展。
二、项目简介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在化工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以解决行业中存在的难题和痛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说,我们将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 研发新型材料:通过引入高新技术和现代化工工艺,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和较高附加值的新型材料,以满足市场需求。
2. 提升工艺技术:优化现有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3. 推广应用新技术: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三方共赢。
三、市场分析化工行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生产模式落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
因此,化工行业急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目前,国内化工行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挑战。
而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全面落实,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化工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化工行业的未来将会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秉持创新创业的理念,相信我们的项目将会在未来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四、项目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几点项目目标:1. 在3年内,研发出3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材料,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2. 在5年内,获得2项重点科研项目支持,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
3. 在10年内,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团队稳定的研发团队,推动化工产业的创新发展。
五、项目方案为了实现以上项目目标,我们拟定了以下方案:1. 搭建研发团队:引进高级人才和科研团队,提升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简介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一、简介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4年正式成立,是顺德区直属事业单位,由顺德区、北滘镇两级政府出资建设,以创新创业孵化、企业科技服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为核心业务,以精密仪器研发、信息技术、机械自动化、工业设计等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建设技术创新生态、服务顺德产业升级、培养高级复合人才”为宗旨,建设成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
研究院是首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同时,研究院被省、市、区各级政府授予“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佛山市众创空间培育单位”、“顺德区融创100基地”、“顺德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荣誉。
(一)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院大力引进人才和优质团队,扩大人才增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盘活人才存量;开展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促进大众创业。
研究生联合培养立足于顺德产业发展的需求,以项目导入、研究院平台式先导培养、产教研融合发展为特色,为顺德引进大批研究生层次专业人才,同时也在全国开创了联合培养的创新模式。
截至目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取得了如下成绩:研究院已与71所国内外高校、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培养2400名研究生,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事业单位达280家,征集联合培养项目1020个,需求人数3281人。
研究生在顺德联合培养的时间平均为6个月,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储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
不少研究生人才通过联合培养了解顺德、爱上顺德、愿意留在顺德。
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即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联合培养研究生;还有很多研究生在联合培养阶段与顺德企业达成了联合招生项目名称 合作大学 学制 专业领域 招生名额 入学时间 国际设计校园IDC 广州大学 3年:1+1+1 工业设计20 2016年9月 智能家电工程师计划 西南大学 2年:0.5+1+0.5 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 50 2016年9月 智能生物产业工程师 汕头大学 3年:1+1+1 机械工程、生物工程15 2016年9月 生物工程硕士联合招生 武汉科技大学 3年:1+1.5+0.5 生物工程15 2017年9月 信息工程硕士联合招生 江西理工大学 3年:1+2 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 30 2017年9月 工程硕士联合招生 长沙理工大学 2.5年:1+1+0.5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102017年9月 工程硕士联合招生 武汉工程大学 3年:1+1+1 艺术硕士、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控制工程302017年9月 工程硕士联合招生 郑州大学 3年:1+1.5+0.5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生物工程 302018年9月 工程硕士联合招生 桂林理工大学3年:1+1.5+0.5 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化学工程30 2019年9月合计/230初步就业协议。
研发创新与工程实践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协同作用
研发创新与工程实践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协同作用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是一个涉及设计、建设和运营化学过程的学科领域。
在现代工业中,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生产各类化学产品和材料提供技术支持。
研发创新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研发创新与工程实践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协同作用。
一、研发创新对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促进作用1.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研发创新可以提供新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使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更加高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利用新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运用新的传热设备和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热力学过程的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2. 引入新的材料和产品研发创新可以引入新的材料和产品,丰富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应用领域。
通过开发新的功能材料和高性能产品,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开发新型催化剂和吸附材料可以提高化工催化和分离过程的效率;研制新型聚合物材料和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器件等领域。
3. 推动工艺优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研发创新可以推动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工艺优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优化操作条件,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绿色化工生产。
此外,开发环保和节能的新技术,也可以提高工艺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二、工程实践对研发创新的推动作用1. 提供实验验证平台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个实验验证的平台,可以对研发创新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和验证。
通过在工程实践中进行试验和规模化生产,可以评估研发创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案。
工程实践还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反馈和经验,推动他们进行更加深入和实用的研究。
2. 提供数据支持和分享平台工程实践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为研发创新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验证新的理论和模型,指导研究方向和优化设计。
化学工程与绿色制造的合作与创新
化学工程与绿色制造的合作与创新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化学工程与绿色制造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学工程与绿色制造的合作模式、创新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合作模式1.1 产学研合作化学工程与绿色制造之间的合作模式中,产学研合作占据重要地位。
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合作有助于科学研究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2 产业联盟合作产业联盟合作是化学工程与绿色制造领域合作的另一种重要模式。
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共同推动绿色制造的实施与发展。
1.3 跨界合作化学工程与绿色制造的合作与创新还需要跨界合作。
与其他领域如材料科学、工艺工程等的合作能够为绿色制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二、创新领域2.1 绿色催化剂研发催化剂在化学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催化剂的研发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并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例如,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催化剂研发有助于实现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化学工程的技术手段,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废弃物再生纤维的研发和生产,可以实现纺织行业的绿色转型。
2.3 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绿色制造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减排等措施,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采用高效催化剂、低温反应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三、未来发展趋势3.1 绿色制造技术的普及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制造技术将逐渐得到普及和推广。
传统的化学工程将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绿色制造的理念将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3.2 绿色化学工程的创新绿色化学工程将继续在催化剂、反应条件、废物处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化工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化工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张秋云雷燕慧张玉涛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04期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全面协同育人,对于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群,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具有较强工程性、设计性的专业,它不仅涉及多门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还与实验操作、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密切相关,其专业培养目标应紧跟化工相关行业的发展,确保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但现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与专创融合相去甚远,需对它们进行优化和改革。
基于此,在新工科视域下,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从化工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库、师资队伍及考核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对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为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将“专创融合”有机融合到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是新工科视域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可调动工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双创”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及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偏强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知识架构与认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重构教学的课程内容,融入专创思想;同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设计,并融入课程思政,深入挖掘章节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点,设置专创建设目标,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化工分离工程》第1章内容绪论,专创融入点是化工企业家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专业自信,培养家国情怀;第3章多组分精馏与特殊精馏,其融入点是化工人才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创新思维培养及创业技能训练。
化工专业发展前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化工专业发展前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摘要:在我国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治理环境污染仍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任务,其中化工污染占一定的比例,因此社会更加渴望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学习化工类专业的高校学生不在少数,为适应当今时代背景与政策,学生不得不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新颖点才能发光。
因此本文围绕高校本科化工专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化工专业;创新实践;创业能力在如今提倡绿色化工及环保的今天,绿色化工技术已经成为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首选,其不仅满足了化工行业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客观需求,还实现了化工污染的有效控制。
同时,新一代年轻人是国家发展的新鲜血液和动力源泉,学习化工专业以及从事化工产业的人员必当增强自我创新意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大胆开展针对性的改革,将未来化工的发展方向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新型绿色化工的发展之路。
1 高校本科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化工产业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原料工业转型成知识密集型工业。
[1]因此需要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的技术型化工人才来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相对传统的农民工劳动力,这批人才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毕业生以及更高学历的学子,因为其知识更为丰富,创新创业能力更为强大,对于推动新型产业动力更足。
对于化工专业学生来讲,应提高创新思维、实践与实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本科化工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十分重大。
2 化工專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2.1 自主性差,缺少目标对很多大学生来讲,高中到大学是一个从被束缚向自由转变的过程。
在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们缺乏自律意识和对自我的规划,缺乏对学业的规划与目标,从而失去了积极学习和努力创新的动力,创新意识较差。
2.2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当代家庭对孩子吃苦耐劳意识培养教育的缺乏、对学习与就业传统灌溉导向的不当以及社会文化氛围的负面影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关于化学工程专业产学融合协同培养模式探讨论文.doc
关于化学工程专业产学融合协同培养模式探讨论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化学工程专业产学融合协同培养模式探讨论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产学融合协同培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建立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产学融合协同培养’基地”,从选题原则、协同指导、共享成果三个方面论述了基地运行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专业硕士研究生“产学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切实可行。
关键词:化学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硕士;产学融合;协同培养专业硕士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术硕士教育不同的是专业硕士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且适应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如化学工程师等。
我国自1991年设立专业学位以来,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逐渐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仍然面临不少问题:①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不清晰。
很多学校都是由学术型研究生指导教师同时担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很多学术型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选题时不重视专业学位的特殊性,仍然安排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脱离特定职业领域应用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违背了专业学位基本要求;②部分专业硕士虽然开展应用研究,但没有真正地对接企业,少数挂牌的实践基地大多也只是表面化,没有真正运行起来;③“双导师制”大多也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安排校外导师。
202X年教育部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强调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究、合作发展。
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2]。
本文通过建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融合协同培养基地”,探讨基地运行和“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化工专业发展前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化工专业发展前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化工专业是一个涵盖了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化工专业的发展前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将为化工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化工专业发展前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的作用。
一、化工专业发展前景化工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行业,它从传统的化学工业发展到了现代高新技术领域,其应用范围涵盖了能源、环保、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化工专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化工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化工技术在锂电池、光伏新能源、石油替代品等领域的应用将会成为未来的热点。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化工产业也在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这需要化工专业学生具备更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医药、食品等领域对化工技术的需求也会愈发增强,这为化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可以说化工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其未来将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适应这个发展的脉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化工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化工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科研实验和工程设计,这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行业动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将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型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学术型硕士处于同一培养水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专业学位定位为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学位,主要培养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专门应用型人才。
2009年首次招生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专业类型、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均衡发展的总体格局。
[1-3] 化学工程领域是一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涉及在化工、炼油、轻工、冶金、能源、医药、环保、军工等部门从事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2002年获得“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5年获得“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8年获得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
该学科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产学合作是一种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对化学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丰富的实习实践训练、扎实的研究训练对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与19世纪研究生教育产生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产、学、研的一体化。
我校“化学工程”领域一直高度重视产学合作教育对化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产学研”与“创新创业创意”结合培养化学工程领域高级人才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效。
一、“产”为先、引导创业意识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科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我校“化学工程”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为核化学化工行业培养高级人才,一直与核化工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校建校以来,长期受部委管辖,与当地化工企业联系很少。
自从学校下放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以来,经过多方努力,积极与地方企业联系,义务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相互信任,局部弥补了企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的不足。
目前已与江西省内十多家化工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如江西抚州添光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赣亮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江西抚州苍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抚州市临川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永方电源有限公司。
通过不同层次层面的合作,形成了校企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促进了企业通过加快引进高校技术成果来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形成了产学相结合的化工初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又是企业破解行业技术问题和研究生培养的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都是双向的。
导师鼓励研究生走出“象牙塔”,向社会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注重就业创业引导,努力使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有效衔接,让研究生在“做中学”,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创业理念,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企业的收获在于教学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最终流向企业,通过一年实践学习,对实习企业有一定了解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实习企业就业,这些研究生对企业工艺流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需要经过培训,很容易上岗;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到我校通过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
二、“学”为主、培养创新能力学校不必建立一个比真实化工厂的工程实践环境更好的化学工业实验室,通过多层面、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学校既可有效地解决化学工业实验室建设所需要的经费不足和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中化工专任教师“弱工程化”的问题,增加接触化工企业的机会,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以提高化工专业课程教师工程素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另外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在承担各级纵向科研课题的同时,也通过与化工企业广泛合作,承担大小横向研发项目,在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教学
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所有这些纵向横向项目的开展都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环节提供了充足的题目来源和经费支撑,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必备基础。
创新是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内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东西的一种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进入化工企业的专业型研三、“研”为线、点燃创意火花化工企业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由校企双方共享,校企双方以互惠互利、共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我校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贡献率,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
能力骨架,增强研究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合作单位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
[6] 高校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三大职能。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穿梭于学校和生产企业之间,能及时了解什么是社会急需的技术和适用的技术,密切关注科技成果应用价值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根本上解决经济科技“两张皮”,摆脱长期以来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睡大觉”现象,切实充当产、学、研的纽带和桥梁,让彼此从原来的松散联盟变成紧密合作体。
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多名知名教授被化工企业聘请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或承担省级产学研课题。
2010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雷贝拉唑羟基物盐酸盐”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奥美拉唑氯化物”又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技术创新团队”被认定省级技术创新团队,这些科研成果里也凝聚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的心血和汗水。
研究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体会到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就会有更多的创意,也观察到如何将好创意应用到商业,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大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创意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是我们今后将继续探索和实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