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

合集下载

(整理)植物生理学

(整理)植物生理学

1吸胀吸水:指依靠亲水胶体的吸胀力而引起的吸收水分的方式,它是依赖低的*m而引起的吸水,是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燥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

2代谢性吸水:3伤流:指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

4蒸腾拉力;指因叶片的蒸腾作用而产生的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5灰分元素: ;除了C,H,O,N等元素分别以CO2,H2O,N和S的氧化物等形式挥发外,植物体所含的不能会发的残余物质称为灰分,占干物质的5%-10%。

灰分中存在的元素称为灰分元素。

6顶端优势:指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和侧根生长的现象。

6光呼吸; 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

7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或促使植物花器官形成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8呼吸链;指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定氧化还原电位顺序的呼吸传递体,把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9抗氰呼吸:植物呼吸链存在的一条对氰化物不敏感的支路,这种氰化物存在条件下仍运行的呼吸作用。

10临界日长;指在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日照长度。

11临界暗期; 指在昼夜周期中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暗期长度,或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短日照长度。

13短日植物: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14日中性植物; 利用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

15三重反应:乙烯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向地性生长。

16光周期现象: 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17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参与吸收、传递光能或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色素。

18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19原初反应:指光合作用起始的光物理化学过程,包括光的吸收;传递与电荷分离,即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并传递给中心色素分子,使之激发,被激发的中心色素分子将高能电子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使之还原,同时又从原处电子获得电子,使之氧化。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一、绪论1.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二、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衬质势:由于衬质 ( 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 ) 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3.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4.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5.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6.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7.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

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8.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9.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0.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 g·kg-l表示。

11.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 1g 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 g 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12. 气孔蒸腾:植物细胞内的水分通过气孔进行蒸腾的方式称为气孔蒸腾。

13.气孔运动主要受保卫细胞的液泡水势的调节,但调节保卫细胞水势的途径比较复杂。

14.保卫细胞:新月形的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叶气孔周围,控制进出叶子的气体和水分的量。

形成气孔和水孔的一对细胞。

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通常是肾形的细胞,但禾本科的气孔则呈哑铃形。

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为细胞壁面对孔隙的一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所以随着细胞内压的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C4植物:具有四碳二羧酸途径的植物。

2、CO2同化:CO2同化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3、EMP途径(糖酵解途径):细胞质基质中的己糖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步骤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4、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时,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5、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6、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7、冻害:当温度降到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8、光合链;连接两个光反应系统、排列紧密而互相衔接的电子传递物质。

9、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酸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10、光合速率:通常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物质的量或放出O2的物质的量。

1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2、光呼吸:指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吸收O2并放出CO2的过程。

13、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改变, 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14、呼吸商: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比值。

15、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输。

16、集流运输速率:指单位截面积筛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常用g/(m2·h)或g/(mm2·s)。

17、假环式电子传递: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Ⅱ和PSⅠ两个光系统,最终传给O2的电子传递。

18、简单扩散:生物膜允许一些疏水分子和小而不带电的极性分子,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溶质从浓度较高的区域跨膜移向浓度较低的邻近区域的物理过程。

19、近似昼夜节奏:在没有昼夜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恒温条件下,叶子的升起和下降运动的每一周期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绪论及第一章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物质转化:植物对外界物质的同化及利用。

能量转化: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储存,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信息传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整体水平上,从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信号转导: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产生生理反应的过程。

形态建成:植物在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植物体大小,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完全依赖于植物体内各种分生组织的活动。

原核细胞: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核质外面缺少核膜,细胞质中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质外有核膜包裹,细胞之中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生物膜:细胞中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膜状组分,即细胞内所有膜的总称,包括质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被膜及其他内膜。

内质网:存在于真核细胞,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

共质体: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体连成一体。

质外体: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互相连接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组成。

细胞质:由细胞质膜,胞基质及细胞器等组成。

胞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细胞浆。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指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壁。

微管: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

微丝: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纤维。

中间纤维:一类由丝状角蛋白亚基组成的中空管状蛋白质丝。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微小颗粒,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解释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共质体:是指活细胞内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及质膜本身互相连结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质外体:指原生质以外的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的导管等无生活物质互相连结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其通道可由质膜或内质网膜或连丝微管所构成。

●自由水: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小孔扩散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直径成正比的规律。

气孔蒸腾速率符合小孔扩散律。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种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

单盐毒害无论是营养元素或非营养元素都可发生,而且在溶液很稀时植物就会受害。

●离子对抗: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

●诱导酶:指植物体内原本没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

●光合作用:常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同化力:指ATP(腺苷三磷酸)和NADPH(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还原型辅酶Ⅱ)。

它们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由光能转化来的活跃的化学能,具有同化CO2为有机物的能力,所以被称为“同化力”。

●红降现象:植物在波长大于680nm的远红光下,光合量子产额明显下降的现象。

●爱默生增益效应:由Emerson首先发现的,在用长波红光(如680nm)照射时补加一点波长较短的光(如650nm),则光合作用的量子产额就会立刻提高,比用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这一现象也称为双光增益效应。

这是由于光合作用的两个光反应分别由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进行协同作用而完成的。

●原初反应:指光合作用中最初的反应,从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起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光化学反应。

库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库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库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植物的
生长、发育、营养吸收、代谢、激素调控、生殖等方面的生理过程。

植物生理学主要关注植物内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以及植物
对外界环境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它研究的范围涵盖了从分子水平到
整个植物生长过程的各个方面。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调控、植物对逆境
的抵抗能力、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植物的生殖生理等。

通过对这
些生理过程的研究,植物生理学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
适应机制,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植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
基础和技术支持。

在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以深入探究植物生理过
程的机制和规律。

通过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植物的生命活动,为解决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
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绪论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研究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信息生理、逆境生理、分子生理。

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3个历史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阶段、植物生理学发展阶段。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向纵深领域拓展;第二,对植物信号传递和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将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开辟新的途径;第三,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仍将是研究重点;第四,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①作物高产优质生理理论与技术;②现代设施农业中的理论与技术;③作物遗传改良中植物生理学的应用。

第一章细胞生理名词解释:1.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的骨架是由膜脂双分子层构成,疏水性尾部向内,亲水性头部向外,通常呈液晶态。

膜蛋白不是均匀地分布在膜脂的两侧,有些蛋白质位于膜的表面,与膜脂亲水性的头部相连接;有些蛋白质则镶嵌在磷脂分子之间,甚至穿透膜的内外表面,以其外露的疏水基团与膜脂疏水性的尾部相结合,漂浮在膜脂之中,具有动态性质。

两个基本特点:不对称性、流动性。

2.共质体:植物体活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形成了连续的整体。

质外体:质膜以外的胞间层、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彼此形成了连续的整体。

简答题: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组成、代谢和遗传方面都有显著差别。

原核细胞一般体积很小,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无核膜的环状DNA分子构成的类核;除了核糖体、光合片层外,无其他细胞器存在;有蛋白质丝构成的原始类细胞骨架结构;细胞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的调控比较简单,转录与翻译同时同时进行。

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包裹的典型细胞核,有各种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分化,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存在,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1 绪论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命活动包括: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动力运输:1.水分压力蒸腾 2.根压根压的存在可以通过下面两种现象证明:伤流与吐水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叫做伤流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在土壤水分充足,气温适宜,天气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尖端或边缘也有液体外泌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吐水导管中水柱如何保持不断?答:由于水分子蒸腾作用与分子间内聚力大于张力,使水分在导管内连续不断上升。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盐的吸收、运转和同化(以及矿质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叫做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生物膜的功能:1.分室作用 2.代谢反应的场所 3.物质交换 4.识别功能根据跨膜离子运输蛋白的结构及离子运输的方式:1.离子通道(ion channel)2.离子载体(ion carrier)3.离子泵(ion pump)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膜蛋白复合体:光系统I(PSI)光系统II(PSII)Cytb6/f复合体ATP酶复合体(ATPase)NADPH脱氢酶电子链:还原型辅酶上的氢原子以质子的形式脱下,其电子沿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电子传递体转移,最后转移给分子氧并生成水,这个电子传递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光合作用,从能量转化角度,整个光合作用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A)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为电能的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B)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C)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主要途径有:1.糖酵解(EMP)-酒精或乳酸发酵2.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TCA)3. 磷酸戊糖途径(PPP)。

质子--------ATP电子--------NADPH第五章植物的生长物质植物激素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油菜素内酯为第六类)生长素的生理效应A)促进伸长生长:与顶端生长有关(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会转化为抑制作用)器官敏感性:根>芽>茎B)促进器官与组织分化:促进根的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运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方法揭示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是现代合理农业的理论基础。

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重要植物生理指标的基本测定方法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部分:(1)细胞结构与功能,它是各种生理活动与代谢过程的组织基础;(2)功能与代谢生理,主要包括光合、呼吸、水分、矿质、运输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各种功能、机理与环境条件的影响;(3)生长发育,它是各种功能与代谢活动的综合反应,包括生长、分化、发育与成熟、休眠、衰老(包括器官脱落)及其调控;(4)逆境生理,包括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抗逆性等。

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植物生理学的整体。

绪论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对象、内容、产生和发展及对农业做出的贡献、发展趋势。

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第1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重点了解植物细胞(生物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基本概念1. 粘性(viscosity)2. 弹性(elasticity)。

3. 液晶态(liquid crystalline state)4. 伸展蛋白(extensin)。

5. 胞间连丝(plasmodesma)6.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2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主要了解植物对水分吸收、运输及蒸腾的基本原理,维持植物水分平衡的重要性。

(一)基本内容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及其动力4.植物水分平衡(二)重点1.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2.水分吸收和散失的动力及调控(气孔运动的机理)3.植物水分平衡(三)基本概念1.水势(water potential)2.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3.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4.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与水分平衡(water balance)5.自由水(free water)与束缚水(bound water)6.共质体(symplast)与质外体(apoplast)7.主动吸水(active absorption of water)与被动吸水(passive absorption of water)8.水孔蛋白(aquaporin)9.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10.蒸腾效率(transpiratton ratio)与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11.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12.永久萎蔫系数(permanent wilting coefficient)13.根压(root pressure)14.小孔律(law of small pores)15.SPAC(Soil-plant-atmosphere-continuum)第3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主要了解植物生命活动中必需矿质元素的重要生理功能及缺素诊断,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利用特点及吸收机理。

(一)基本内容1.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必需元素及其研究方法2.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典型缺素症诊断3.根系吸收矿质的特点及运输4.细胞吸收矿质的机理5.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二)重点1. N、P、K、Ca及Fe、B、Zn的重要生理功能及典型缺素症2. 根系吸收矿质的特点3.细胞吸收矿质的机理(四)基本概念1. 灰分(ash)和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2. 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3. 主动吸收(active absorption)4.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5. 膜转运蛋白(fransport protein)6. 载体(carrier)9. ATPase (ATP phosphorhydrolase) 10. 致电泵(eletrogenic pump)。

11. H+-ATP酶12.共转运(cotransport)。

13. 离子的选择吸收(selective absorption) 14.生理酸性盐(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15.生理碱性盐(physiologically alkaline salt) 16生理中性盐(physiologically nutral salt)17.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 18.离子拮抗(ion antagonism)19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 20 离子交换(ion exchange)。

21.质外体(apoplast)22表观自由空间(apparent free space,AFS)。

23 叶面营养(foliar nutrition) 24.最高生产效率期。

第4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机理、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特征以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作物光能利用率。

(一)基本内容1.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2. 叶绿体色素的光学性质与生物合成3. 光合作用的机理4 .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的途径及其特点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7.植物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植物对光能的利用(二)重点光合作用的机理(三)基本概念1.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2.碳素同化(carbon assimilation)3.作用中心色素(reaction center pigment)4.聚光色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5.光合单位(photosythetic unit)6.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

7.水氧化钟(water oxidizing clock)8.原初反应(primany reaction)9.红降现象(red drop)与爱默生效应(Emerson effect)10.PSI(photosystem I)与PSII(photosystem II)11.量子产额(quantum yield)12.Rubisco(RuBP carboxylase/oxygenase)13.荧光现象(fluorescence)14.作用中心(reaction centre)15.光合链(photosynthetic chain)16.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17.C3径(C3 pathway)与C3植物(C3 plant)18.C4径(C4 pathway)和C4植物(C4 plant)19.CAM途径(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pathway)CAM植物(AM plant)20.生物产量(biolgical yield)与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21.叶子散阻力(leaf diffusion resistance)与叶子导度(leaf conductance)22.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23.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24.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25.叶面积系数(leaf area indx LAI)26.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或光合生产率(photosythetic production rate)27表观光合速率(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净光合速率(net phosynthetic rate)28.光补偿点(1ight compensation point)与光饱和点(1ight saturation point)29.CO2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与CO2饱和点(CO2 saturation point)。

30.光能利用率(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第5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了解呼吸作用及其多条路线的生理意义,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为作物栽培和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本内容1.高等植物呼吸作用的类型及其生理意义2.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3.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4.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作物栽培农产品贮藏)2.呼吸作用的多样性及其意义(二)重点1.呼吸代谢的多样性及其生理意义2.EMP、TCAC、PPP途径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生理意义3.抗氰呼吸及其意义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其与作物采后贮藏的关系(三)基本概念1.呼吸作用(respiration)2.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3.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4.EMP途径(EMP pathway)5.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C)6.PPP(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7.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8.呼吸链(respiration chain)9.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10.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11.能荷调节(regulation of energy charge)12.抗氰呼吸(Cyanide resistat repiration)13.呼吸商(respiration quotient RQ)14.呼吸速率(respiratory rate)15.P/O比16.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dase)17.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18.安全含水量(safety water content)19.无氧呼吸消失点(anaerobic respiration extinetion point)第6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分配及细胞信号转导主要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分配规律及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分子机理,调控源流库关系以提高作物产量质量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内容1.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方向、速度、形式和机理2.有机物质的分配方向和规律3.影响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环境因素4.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二)重点1.实验证明有机物质运输途径和方向2.有机物质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内容及其评价3.源库理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4.植物把环境刺激信号转导为胞内反应的途径5.Ca2+在细胞中的分布特点、钙信使作用标准及分子基础(三)基本概念1.代谢源(metabolic,Source)2.代谢库(metabolic, Sink)3.流(transportation)4.源-库单位(sour-cesink unit)5.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6.比集运量(specific mass transfer,SMT)7有机物质运输速度(transport velocity)和有机物运输速率(transport rate)8.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和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9. 生长中心(growing center)10.就近供应11.同侧运输12.细胞信息系统(cell message system)13.环境刺激—细胞反应偶联信息系统14.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15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16.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s) 17 CDPK18.钙调素(Calmodulin,CaM) 19.SE-CC20.肌醇磷脂信号系统(inositol phospholinid inositide signal system)第7章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主要了解五大植物激素在高等植物中的分布、运输、生物合成、主要生理功能和作用机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