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中国法制史期未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详解(最终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夏代● 法典:“禹刑”,夏代法律的总称,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可能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改造、积累的习惯法,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
● 罪名制度:昏、墨、贼,杀:昏、墨、贼是夏朝的三种罪名,杀是刑名。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自己有了罪而掠取别人的美名是昏;贪婪而败坏职责是墨;杀人而没有顾忌是贼。
可见,昏、墨、贼是三种罪名。
犯此三罪者,依照夏朝法律要处以死刑。
● 监狱(P28)据《竹书纪年》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从此夏朝有了正式的监狱。
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
监牢的形象名称,在地下挖圆形的土牢或在地上围起圆形土墙,以监禁罪犯,防止其逃跑。
《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商汤“囚之夏台”,则夏台可以说是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
据说夏在都城阳翟“均(钧)台”还设有中央直辖的监狱。
商代● 法典(P30):《汤刑》是商代成文刑书,也是商代法律的总称。
《左传·昭公六年》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汤刑并非汤所制定,而是后人为纪念先祖以其名命之。
它是因乱政而作,主要是关于如何镇压奴隶和平民反抗的规定。
● 刑罚制度(P31)从《荀子·正名》“刑名从商”的说法来看,商代的刑罚制度似乎已形成体系,并且直接影响到后世。
根据文献记载,这一刑罚体系以五刑制度为主,包括墨、劓、刖、宫、大辟等刑名。
(一)大辟:(1)戮(2)炮烙:强迫人在烧红的铜格上赤足行走。
(3)醢:把犯罪者捣成肉酱。
(4)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
(5)劓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
(6)剖心、剔刳(二)肉刑:(1)墨刑: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涂以墨色。
(2)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
(3)剕刑:也叫刖刑,就是断足的刑罚。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早期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刑起于兵,兵刑同制。
夏商的神权法思想是法律的思想基础。
王命包括誓(约束)、诰(告诫)、命(君主的命令)等多种形式。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可能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五刑是其主要内容。
汤刑一般指商朝法律的总称。
夏商五刑:墨、劓、髌、宫、大辟。
大辟即死刑,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罚,髌是断足或者砍去膝盖骨,劓即割掉鼻子,墨刑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注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刑罚原则:刑不株连、疑罪从轻、不杀无辜、过失从轻中央司法官,商称司寇。
神判和天罚是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
夏朝监狱为圜土、夏朝末年称之为夏台、商朝监狱有羑里。
简述原始氏族战争对我国法律起源造成的影响:阶级分化,原来的氏族社会行为规范,后来便成为了法律。
氏族首领的职权演变为统治者,建立了权力机关和法律机构。
原始社会末期也确立了不少刑罚罪名及处置方法。
有法官和审判的存在。
频繁的氏族部落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早就了法律。
部落军事首领掌握着军事权利,这就必然对原有的氏族部落首领的继承制造成破坏。
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①刑起于兵,兵刑同制。
中国法律起源于氏族部落同族之间以及同外族的战争。
②原始风俗转变为法律。
③血缘纽带关系影响之深。
④维护部落首领的政治权利的集中和强化。
简述夏商立法思想以及立法活动的情况:夏商以“恭行天罚”、“天讨”的神拳发思想作为法律的思想基础。
立法活动:①王命(誓、诰、命)②禹刑③汤刑④官刑简述夏商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法律内容出于秘密法状态。
已经出现比较完备的刑事法律体系。
产生了我国早期的经济法规,反应国家管理和调节社会生产各方面的程度。
军权至上,神权法思想渗透至深。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天罚思想、明德慎罚(缓和阶级矛盾,对周初的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环境)、礼治思想(维护等级猪肚、预防犯罪、防民)《吕刑》西周中期的重要刑书,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中国法制史电大历年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中国法制史 2008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赎刑2.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 )。
A.大理寺 B.廷行事 C.廷尉 D.宗正府3,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的是( )。
A.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六典4.首次规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大业律 C.唐律疏议 D.唐六典5.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
A.《开皇律》 B.唐律 C.《宋刑统》 D.《大清律例》6.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九章律》 B.《北齐律》 C.《唐律疏义》 D.《宋刑统7.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清吏司8.太平天阔的结婚证书叫( )。
A.合挥 B.聘书 C.婚约 D.合约9.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 )条。
A.21 B.20 C. 22 D.2410.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商朝的监狱叫做( )。
A.图固 B.圜土 C.均台 D.牖里2.四周的婚姻制度有( )。
A.六礼 B.七去 C.三不去 D.五听3.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受到( )的批评。
A.孔丘 B.商鞅 C.魏文候 D.叔向4.秦朝的法律思想有( ),A.法令由一统 B.事皆决于法 C.以刑杀为威 D.严刑峻法5.以下是汉朝颁布的法典有( )。
A.九章律 B.沈命法 C.酎金律 D.左官律6.唐代御史台在御史大夫和中丞下设( )。
A.台院 B.殿院 C.察院 D.审刑院7.清朝制定的法律有( )。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一.关于国家与法的起源的一般理论二.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及其依据三.中国古代关于法律起源的几种观点:(一)起源于黄帝时代说(二)起源于尧舜时代说(三)起源于夏代说(四)“刑起于兵”、“兵刑合一”说四.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一)“刑”字的演变及其含义(二)“法”字的演变及其含义(三)“律”字及其含义第二节夏代的法律制度一.“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二.夏代的《禹刑》:(一)关于《禹刑》的由来(二)关于禹刑的性质、内容三.文献记载所见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四.夏代的监狱第三节商代的法律制度一.商代法律思想的发展二.《汤刑》及商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一)商代的立法概况:1.《汤刑》2.《汤之官刑》3.“弃灰之法”(二)商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三.主要罪名及刑名:(一)主要罪名:1.不吉不迪2.颠越不恭3.暂遇奸宄4.不孝5.巫风6.弃灰于公道(二)刑名:1.文献记载所见商代的刑罚:(1)炮烙(2)醢(3)脯(4)断手(5)罚丝(6)劓殄2.甲骨文所见商代的刑罚:(1)墨刑(2)劓刑(3)刖刑(4)宫刑(5)死刑四.商代的民事、婚姻、继承制度:(一)民事法律制度(二)婚姻制度(三)继承制度五.商代的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与审判活动(二)监狱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第一节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二.“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一.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一)西周的立法概况:1.周文王之法“有亡荒阅”2.《九刑》3.《吕刑》(二)西周的主要法律形式:1.礼2.刑3.誓4.诰5.命二.礼的渊源、性质与作用:(一)礼的渊源(二)礼的性质与作用三.礼与刑的关系第三节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一.西周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二.西周时期的主要罪名三.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一)区分过失与故意、惯犯与偶犯(二)“罪人不孥”(三)“罔厉杀人”(四)罪疑从轻(五)同罪异发(六)宽严适中第四节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所有权的转变(二)契约关系:1.买卖关系2.借贷关系3.租赁关系二.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一)婚姻管理的专门机关(二)婚姻关系的缔结(三)同姓不婚的原则(四)“六礼”(五)“七出”、“三不去”三.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第五节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一.西周时期的主要司法机关二.西周时期的主要诉讼制度:(一)起诉(二)审判(三)判决三.西周时期的监狱制度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开放教育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中国法制史课程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法学属于社会科学,中国法制史属于法学类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强的特点。
作为对培养法学类专业人才起主要作用的核心课程,《中国法制史》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的专门型人才提供必备的法律制度演变知识,为法学类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法律制度史基础。
(一) 考试范围蒲坚教授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教材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辅之以中央电大录制的IP课以及电视直播课堂。
以上多种教学媒体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指导和考试复习指导。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形式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形成性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
终结性考核采取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
(三)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题结构试题类型共五类,包括填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本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3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用。
(一)本期黔东南电大教学平台上转挂的重难点分析、作业讲评、考点分析,请各位学员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本期课程辅导教师整理出了期末复习指导,对复习应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请大家认真用好这份资料。
(三)教材及中央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小册子。
三、考试应注意的问题(一)文科课程性质的考试要求学员绝对不能在试卷上开天窗,留空白。
无论选择题、填空题,还是名词解释、问答题,均要作答。
不做,只能得零分;做了,无论对错,或许还能得几分。
(二)作答问答题时,不仅要答出要点,还要逐点展开进行分析,切忌只是几个简单要点的答法。
四、复习考试重点辅导第一部分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 夏朝的法律制度1.夏朝的法律制度;P172.监狱的设立;P20第二章 商朝的法律制度1.商朝刑事立法概况;P252.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刑名,罪名;P26、P27、P303.商朝婚姻制度,继承制度;P31、P324.司法机关和监狱;P33第三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1.西周立法概况,法律形式;P45、P462.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定罪量刑的若干原则,罪名,刑名;P48、P52、P503.所有权,契约关系;P54、P554.司法机关,诉讼与审判;P60、P61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井田制的破坏,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礼制的衰落;P652.郑、晋、楚各国的立法概况,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争论;P68、P693.各诸候国的变法; P714.战国的立法概况,立法指导思想;P71、P725.李悝的《法经》;P73第五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1.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活动与云梦秦简的发现,法律形式;P83、P85、P872.刑名,罪名;P96、P1003.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P934.秦朝的司法机关,诉讼制度;P110、P111第六章 两汉的法律制度1.立法概况,法律形式;P120、P1222.定罪量刑的若干原则,刑名,罪名;P131、P133、P1343.汉文帝时刑制的改革;P1334.契约关系;P1415.婚姻制度,家庭关系,继承制度;P144、P145、P1466.司法机关,诉讼制度;P156、P158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1.三国法规,两晋法规,南朝法规,北朝法规;P166、P169、P171、P1722.刑事立法,民事立法;P174、P177第八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1.隋朝法律的基本内容,隋朝法制的破坏及其迅速覆亡的教训;P185、P1882.唐朝的立法概况,法律形式;P193、P1953.在刑事立法方面有重大发展;重视用法律调整民事关系,民事立法空前完备,注重经济立法,广泛运用法律调整经济关系;P204、P214、P218、P2214.唐律的主要特点,唐律的历史地位;P223、P2255.唐司法机关,诉讼制度,监狱管理,监察机关对司法活动的监督;P226、P227、P229第九章 宋元的法律制度1.宋朝的法律形式;P2362.加重对“盗贼”的处罚,严酷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确认封建的租佃关系和田宅典卖制度,保护地主阶段的经济利益;“凌迟”入律,恢复肉刑,刑罚更加滥酷;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确立了集权中央与提高镇压效能的司法审判制度;P2373.元朝的立法及特点,元律的主要特点,元朝的司法制度;P244、P246、P249第十章 明清的法律制度1.明律的制定,《大诰》的颁布,“例”的编辑,《大明会典》的编修;P255、P257、P258 2.明律严酷镇压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的反抗行为,严惩侵犯地主阶级财产的行为,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严厉惩治贪官污吏,加强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精华资料大全)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一、西周时期(前1066-前771)——以德(礼)治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夏、商法律(一)西周契约制度(三)西周的刑法与诉讼制度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一)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立法活动(二)战国时期李悝制《法经》三、秦代的法制(指导思想:重刑主义和统一法律)(一)秦代的罪名(繁多而无系统分类,未形成科学罪名体系)(四)司法诉讼制度(五)法律形式四、汉代的法制(思想:汉初是“黄老思想”;后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原则)(一)西汉(中期)文帝、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二)汉律的儒家化(四)汉代司法制度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一)魏(220-265)律(三国时期)(二)《晋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颁行全国的法典(四)南北朝之北魏(386-534)(五)南北朝(南朝420-589,北朝386-581)之刑制改革第二节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一、唐代的法制(一)唐立法——思想:“礼法合一”、“一准乎礼”(三)唐代中央司法机关:唐袭隋制,宋沿唐制,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四)唐代的六杀、六赃与保辜二、宋代的法制(一)宋代立法(三)宋代民事法规(四)宋代司法机关(沿唐制,皇帝以下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五)宋代诉讼制度三、元代的法制四、明朝的法制(一)明代立法(二)明代的刑法(三)明代的司法机关五、清朝的法制(一)清代的立法第三节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一、清末的法制变化(一)清末的预备立宪二、民国时期(1912-1949)的宪法民国时期(1912-1949)的宪法第四节世界主要法系概述及主要问题纵论。
成人教育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法律答问2、《九章律》3、公罪4、官当5、六礼6、翻异别推7、新五刑8、《大明律》9、三省10、五听11、凌迟二、判断题1、汉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理。
( )2、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 )3、《吕刑》是周穆王时吕候所作。
( )4、“公罪”是指官吏“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 )5、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 )6德主刑辅”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7、赀刑是秦朝的独立刑种。
()8、《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9、明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10、“傅别”是适用于租赁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三、简述题1、简述十恶重罪。
2、简述清朝的会审制度。
3、简述“准五服以治罪”的原则。
4、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
5、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6、简述明朝中央司法机关及其执掌。
7、简述五听断狱8、简述汉初文景的刑罚改革9、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情况10、简述战国时期魏国《法经》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1、试论汉朝的春秋决狱。
2、试论唐律“一准乎礼”。
3、试述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4、试分析唐律的类推适用原则“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唐律疏议·名例》5、试论与唐律相比,明律在犯罪与刑罚方面最主要的一个特点“轻其所轻,重其所重”6、分析西周对于故意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25分)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乃不可杀。
——《尚书·康诰》7、试论唐律“用刑持平”的特点8、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情况。
9、简述秋审制度。
五、史料分析题1、下面几段古文反映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礼“禁于将然之前”,刑“禁于已然之后”;“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请说明下面这段话所体现的刑罚适用原则,并加以评析。
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
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1、★中国法律文明起源的两个途径:刑起源于兵{战争是重要而复杂的集体活动需要严明的组织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统一的活动,及时有效的指挥参战人员,且在战争中对一部分人和行为需进行处理}、礼源于祭祀。
{在祭祀中形成的礼仪道德规范,也是为了统治者的自身利益}2、★中西方法制文明起源的区别:(1)中国古代法制文明最初起源于各个不同的部族之间的征服战争和人们日常进行的祭祀礼仪活动,反映了中华民族既重礼仪又重法制的历史传统。
而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古代法制文明的起源,最初起源于势均力敌的各支氏族部落势力之间的斗争与妥协, 其宗旨是反映和彼此兼顾各方的利益要求及其权利义务关系, 因此,其法律体系及其法律内容也相对比较客观化和规范化。
(2)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起源,与宗法等级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缘的联系紧密。
因此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往往带有国法和宗法的双重性质,可以同时适用于家族、宗族内部和整个国家及社会。
而西方古代法制文明的起源, 最初就整立在地域组织的社会关系之上, 其原始氏族制的血缘组织已完全解体, 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的社会主体单位, 宗法伦理关系在国家法制体系中没有法律地位。
(3)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起源,宗旨是维护团体利益及社会和谐,法律对社会成员要求的义务较多,人们的权利意识则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这种家族、宗族所有制下,法律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却把一切义务几乎推给另一个阶级。
因而私有权的法律观念很难正常发展起来。
而以古罗马为例的西方文明恰恰相反,一开始就对公法私法明确区分,旨在保护个体私有权的私法相当发达。
(4)中国的国家权力形成主要不是循着经济发展的路径, 而是通过政治性的集权方式得以实现的。
国家制定法是以保障其统治安全而非平民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人们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贫富差距因经济因素逐步形成。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要及时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及时复习巩固。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1.明德慎罚:所谓“明德”,就是主张崇尚德治,提倡德教。
所谓“慎罚”,就是要求在运用刑罚时做到审慎、宽缓,也就是要求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2.九刑:一种解释是指周朝的刑书。
另一种解释是指墨、劓、|、宫、大辟、流、赎、鞭、扑九中刑罚。
3.七出三不去:所谓“七出”,即丈夫或夫家借口休弃妻子的七种表现――“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口舌”、“窃盗”。
所谓“三不去”,即已婚妇女不能被遗弃三种情况――“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4.五听:是指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的简称。
5.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铜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6.城旦舂:秦汉时强制男犯筑城女犯舂米的刑罚。
7.鬼薪、白粲:鬼薪、白粲是一种男犯上山砍柴、女犯择米的徒刑。
鬼薪,指男犯要为祭祀鬼神而去上山砍柴;白粲,即是女犯要为祭祀鬼神择米做饭。
8.隶臣妾:战国时存在不少的官司奴隶,主要来源于罪犯。
9.公室告、非公室告: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其家庭以外的人所犯的杀伤人、偷窃财物之类行为所提出的控告;非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其家庭内部的犯罪行为向官府提出的控告,对此种控告,官府不予受理。
10.约法省刑:约法省刑是汉初的立法原则之一,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实施的立法原则。
11.九章律:西汉初期,相国萧何依照秦法,适应新形势,以《法经》六篇为基础,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故称《九章律》。
《九章律》是汉律的核心和基础,通常所说的汉律,主要是指《九章律》。
12.上请:是指贵族官僚犯罪后,一般司法官员无权审理,须通过廷尉直接上奏皇帝进行请示,由皇帝根据犯罪者与皇室关系的远近亲疏、官职功劳的高低大小,决定刑罚减免与否的`制度。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中国法制史—晋藩—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31元客观题请见在线作业题一、名词解释•法律答问(2.1)•折杖法(5.3)•枷号(8.4)•春秋决狱(3.2)•领事裁判权(9.6)•廷杖(8.4)•九卿会审(8.5)•五听(1.7)•五权宪法(11.4)•六法全书(11.4)•八议(4.2)•三司推事(5.6)二、简答题• 1.简述《北齐律》的基本容。
(4.1)• 2.简述国民政府立法原则和立法特点。
(11.3)• 3. 简述唐律中老少废疾犯罪减免处罚的原则。
(5.3)• 4.简述《法经》的基本容。
(1.8)• 5. 简述汉代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3.1)• 6. 简述元代刑事立法的基本特色。
(7.4)•7. 简述《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和基本容。
(10.5)•8. 简述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因。
(1.5)•9.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容。
(11.1)•三、论述题• 1.试述明初重典治国成效和后果。
(8.1)• 2.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本书未涉及)• 3.试述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容及意义。
(3.1)• 4.试述古代中央司法体系的特点。
(本题综合)• 5. 试论明朝初年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8.1)• 6.试述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容及意义。
(3.1)•7.试论唐律的特点与影响。
(5.4)•8. 试述唐律的主要特点。
(5.4)•9. 试述清末法律制度变革的原因。
(10.2)•10. 试述唐律中有关违律为婚的规定。
(书中未涉及)•封建法律规定:①同宗共姓不准通婚。
唐律规定:“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缌麻以上,以奸论”。
封建婚姻制度明、清律都有同样的规定。
②严禁良贱通婚。
封建社会的所谓贱民名称历代并不划一,唐代主要包括部曲、客女、乐人、杂户、官户、奴婢。
清代以士、农、工、商四民为良,“奴仆及倡优隶卒为贱”(《清会典·户部》)。
良贱通婚为违律婚。
按唐律,“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精华笔记,复习大纲
中国法制史复习纲要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1........................中国法的起源:“刑起于兵,礼源于祀”的含义2.............刑罚的原则和主要罪名2.1天罚神判的法治指导思想(自然神到人格神)2.2刑罚的原则:(唐虞)“眚灾肆赦,怙终贼刑”-过失减免刑罚,故意或惯犯加重处罚(夏)“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反对错杀无辜和滥罚轻罪(商)“殷罚有伦,义刑义杀”2.3 罪名夏-不孝,违命,昏,墨,贼商-乱政,疑众,巫风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西周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严禁司法人员徇私枉法。
“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弊端,分别是惟官(同僚关系)、惟反(敲诈勒索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惟内(亲属关系)、惟货(索贿受贿)、惟来(勾结往来)。
这五种行为依法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
周礼集西周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之大成;调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维护宗法等级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周礼贯穿着一条“亲亲”“尊尊”的原则。
以孝和忠为核心。
●了解礼与刑的关系:1.出礼入刑,礼的功能在于正面的积极指导,刑的功能在于处罚及遏制犯罪;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1】婚姻的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尊女卑原则【2】婚姻的成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唐律规定了卑幼在外的合法婚姻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
【3】成立要件●“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唐律规定只要有“报婚书”或“受聘财”之一,婚姻即有效力。
【4】婚姻关系的限制●同姓不婚●良贱不婚●哀丧不婚●其他限制(秦律和唐律的娶人亡妻;不得娶所监临女)【5】婚姻的解除与限制●政府强制离婚:违律为婚或嫁娶违律;义绝;●夫家强制离婚:“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口多言,有恶疾,窃盗;●“和离”夫妻双方自愿协议离婚;●但七出受“三不去”的限制: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夫妻协议离婚:西周时期总结的司法机关审讯技巧。
08年法律硕士复习指导之《法制史》复习试题精选四-fashuo.doc
第五章清末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年颁布的《》由()编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是清政府于()年颁布的一部过渡性法典。
《》是清政府于()年公布的一部专门刑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是清政府于()年完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民法典草案。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于()年在香港公布的《》及随后签订的《》中。
6.()年通过的《》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了()政体,规定实行()原则;在其基础上,《》将原来的()制改为()制,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律文件。
7.()年通过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
8.《》又称“”,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
9.《》俗称(),是中国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
10.《》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11.“”的制定,标志着国民党政府虚伪的“实施宪政”活动的破产。
12.清末商事立法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商事立法主要由()负责;在第二阶段,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主持起草,经()和()审议后请旨颁行。
第六章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是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
《》是土地革命后期影响最大,实施地区最广,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
人民调解制度最早发端于()时期的工农运动中;在()时期,人民调解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在政府组织条例中。
其种类主要有:()调解,()调解,()调解,()调解。
其处理方式一般有(),(),()或()及其他善良习惯。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规定审判权和司法行政权在中央采取“()制”,()专管审判工作,()专管司法行政工作;在地方则采取“()制”。
2。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材料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材料国际关系学院2007——2008年度中国法制史密卷题型一、选择题10道(20分)前五道:单选后五道:多选二、名词解释6个(30分)三、简答题2个(20分)四、论述题三选二(30分)密题解密:中华法系的特征(简答题10分)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家庭为本,伦理法制治世之具,发自君出缘法断罪,类推裁断无讼是求,调处息争诸法合一,明刑有分分区解密夏商时期1,刑罚体系夏:(旧)五刑:大辟,膑辟,宫辟,劓,墨商:墨,劓,剕,宫,大辟2,主要罪名昏墨贼,杀(昏指的是“已恶而掠美”;贪指的是“贪以败官”;贼指的是“杀人不忌”)3,刑罚原则甧灾肆赦,怙终贼刑(了解哪个字指的是什么意思)(甧指的是过失,怙指的是故意)周朝1,宗法等级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级制必考题——宗法制的名词解释或者简单题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融血缘与社会等级为一体,合血统与君统为一体,嫡庶有别,大宗、小宗的界线分明,传承清晰。
所谓宗法制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结构,同姓为亲,异姓联姻为戚。
一个个家族亲戚组成社会集团,具有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的遗风。
周朝统治者把宗法制从家族内部推向全社会,其目的是用宗族“亲亲”、“尊尊”的法则来约束社会,治理国家。
宗法制的特点是以血缘区分等级,使亲者贵,疏者贱,长者尊,幼者卑成为统治者的既定政策。
2,“明德慎罚”与“刑兹无赦”的内容与辩证关系“明德慎罚”是西周统治者的法律主张。
所谓“明德”,指主张崇尚德治,提倡德教;所谓“慎罚”,指主张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要审慎、宽缓。
明德慎罚的观点实际上是强调教化与刑罚相结合。
西周统治者以此观点作为处理立法和司法事务的指导理论。
“刑兹无赦”则是指的是那些犯上作乱的“小人”,并不违反“明德慎罚”的要求,是他们咎由自取的。
“刑罚世轻世重”3,重点:周公制礼(必考:名词解释,论述或者是简答)作为名词解释则只用解释定义即可:法律渊源--夏商时期的礼,结合周族习惯法调整范围--涵盖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基本原则--“亲亲”(孝)与“尊尊”(忠)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如果作为问答题,那么就要加上以下内容:礼制的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公族无宫刑”4,礼刑关系:礼和刑当作西周法律体系中的两个部分。
2008年秋中国法制史期未复习资料
2008年秋《中国法制史》期未复习资料学习重点导论重点掌握中国法制产生、发展、变化的大致线索。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夏朝法律制度的概况。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商朝继承制度前后发展变化及原因。
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西周的宗法制、礼、立法指导思想;西周的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西周的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以及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与论争;李悝《法经》的内容与意义;商鞅改法为律。
第五章秦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秦朝刑事立法、经济立法、司法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第六章两汉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汉代立法指导思想;两汉法律形式;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司法制度。
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这一时期法律体例和法律内容的演变第八章隋唐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特点与历史地位;唐朝的经济立法、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内容。
第九章宋元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宋朝“盗贼重法”和“重法地法”以及刑罚制度的变;宋朝皇帝和中央对司法权的控制;元朝法律制的主要特点第十章明清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明初的立法指导思想;《大明律》体例的变化和《大诰》的颁布;明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清律的主要特点;明清司法制度的主要变化。
第十一章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的制定与内容;清末的立法指导思想及修律活动与所订新律的主要内容;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制度。
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太平天国法制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第十三章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十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与意义;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抗日民主政权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和调解制度;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第1-7章练习题(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的能力。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指导一、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分配的说明本次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五种,其中单项选择25分,多项选择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20分。
二、考试范围导论一般了解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一)一般了解:中国的国家和法的产生;夏朝法制的主要内容;夏朝监狱的名称;我国古籍中关于“刑”、“法”、“律”的释义及其运用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二)一般了解:商朝的立法概况;婚姻家庭立法;罪名;司法机关和监狱;商朝的刑名和奴隶制五刑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宗法制度与礼;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西周的契约关系;司法制度中的审判制度;司法机关(二)一般了解: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刑事立法;所有权制度婚姻、家庭和继承立法;诉讼制度;监狱制度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具体措施;成文法公布所发生的争论及实质;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法经》;商鞅变法(二)一般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郑、楚、晋三国的立法;第五章:秦朝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秦朝的法律形式;皇帝制度;定罪量刑的原则;刑名与罪名;司法制度;(二)一般了解:秦朝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立法活动及云梦侵简;职官管理;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关于手工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第六章两汉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汉朝法律指导思想;法律形式;行政管理体制;定罪量刑的原则;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罪名;春秋诀狱;司法机关;执行制度(二)一般了解:立法概况;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继承立法;经济立法;监察制度;诉讼制度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魏国立法;两晋立法;梁、陈立法;北魏立法;北齐立法;立法主要成就;刑事立法内容的发展;司法制度(二)一般了解:吴国立法;蜀国立法;宋、齐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第八章隋唐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隋朝的法律形式;《开皇律》的主要内容;隋朝的司法制度;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概况;法律形式;《大唐六典》;三省六部制;刑事立法;刑名;罪名;《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二)一般了解:隋朝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唐律的篇章结构;管理选任制度;考课制度;致仕制度;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继承立法;经济立法;第九章宋元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宋律的变化;《宋刑统》与编敕;元朝的主要立法;(二)一般了解: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概况;《宋刑统》以外的其它法律形式;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第十章明清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大明律》;《明大诰》;《大明会典》;明律的主要特点;《大清律例》;清律的主要特点;明清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明清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审判制度,监察制度);(二)一般了解:清朝立法的指导思想;明朝的立法概况;清朝的立法概况第十一章鸦片战争后期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清末立法指导思想;清末修律的目的和实质;《大清新刑律》;礼法之争;司法机关的变化;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制度;(二)一般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清政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清末预备立宪;《大清商律》;《大清民律草案》;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二)一般了解:太平天国的主要立法;司法制度;太平天国法制的革命性和局限性第十三章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改革;北京政府的制宪活动;北京政府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北京政府诉讼审判的特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机关体系(二)一般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项革命法令;《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北京政府的其它立法活动;六法全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审判制度;狱政制度;律师与公证制度第十四章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工农民主政权的审判制度;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调解的法律化;《中国土地法大纲》;(二)一般了解:工农民主政权的其它法律制度;《施政纲领》;抗日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以上就是本次考试的出题范围,以课本为中心,少数试题只是稍加变通。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示中国法制史本学期实行课程考核改革(机考,电脑抽题),终结性考核的题目有两种类型:名词选配题15个(以单选的形式出现),每题4分;问答题4个,每题10分。
复习参考资料有:书面材料主要为教科书、学习指导和复习指导,网上的复习资料主要为期末复习考试重点提示。
由于中国法制史终结性考核的题型与形成性考核的题型不一致,因此形成性考核作业只作复习内容范围之参考,建议多根据期末复习重点提示的内容全面复习。
请大家全面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一章重点难点1.禹刑是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它虽然以禹命名,但并不是大禹所作,而是夏朝统治者制定的,为了追念其祖先而名为“禹刑”。
文献记载,禹刑规定了五刑,共三千条。
2.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陕西省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甘誓》里规定了“威侮五刑,怠弃三正”的内容。
3.圜土是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
因其在地下挖成圆形土牢,或是在地上用土筑成圆形土墙而得名。
4.夏朝的监狱。
夏朝已建立囚禁罪犯的监狱。
据《竹书纪年》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圜者,圆也”,“圜土”,是监狱的形象称呼,在地下挖成圆形的土牢,或是在地上用土筑成圆形的土墙。
夏朝在都城阳翟“均台”(今河南禹县)这个地方还设有中央直辖的监狱。
相传夏桀曾把商汤“囚之夏台”。
均台也叫夏台。
所以后来“均台”和“夏台”都成为夏朝监狱的代称。
5.《甘誓》的发布及其主要内容。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陕西省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其中规定了:(1)“有扈氏威侮五刑,怠弃三正。
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罚。
”夏启向他的臣民宣告有扈氏的罪行,有扈氏不学习黄帝、尧、舜、禹四世的德行与政绩,不走正道,逆天而行,引起天怒人怨,因此上天要灭绝他,夏启奉上天的意志对他进行讨伐。
(2)“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秋《中国法制史》期未复习资料学习重点导论重点掌握中国法制产生、发展、变化的大致线索。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夏朝法律制度的概况。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商朝继承制度前后发展变化及原因。
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西周的宗法制、礼、立法指导思想;西周的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西周的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以及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与论争;李悝《法经》的内容与意义;商鞅改法为律。
第五章秦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秦朝刑事立法、经济立法、司法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第六章两汉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汉代立法指导思想;两汉法律形式;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司法制度。
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这一时期法律体例和法律内容的演变第八章隋唐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特点与历史地位;唐朝的经济立法、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内容。
第九章宋元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宋朝“盗贼重法”和“重法地法”以及刑罚制度的变;宋朝皇帝和中央对司法权的控制;元朝法律制的主要特点第十章明清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明初的立法指导思想;《大明律》体例的变化和《大诰》的颁布;明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清律的主要特点;明清司法制度的主要变化。
第十一章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的制定与内容;清末的立法指导思想及修律活动与所订新律的主要内容;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制度。
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太平天国法制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第十三章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十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与意义;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抗日民主政权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和调解制度;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第1-7章练习题(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的能力。
(2)题量要适当并且难易搭配。
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25%,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50%,比较容易的试题占总数的25%。
(3)考试题型。
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主观性试题,如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共六种题型。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试题应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重视提高理解与运用能力。
试题兼顾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法制;兼顾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大体主观性试题占60%,客观性试题占40%左右。
考试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
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____________”产生。
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____________。
4.《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5.“商有乱政,而作。
”6.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
7. 西周的“九刑” 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四刑。
8.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和。
9. 西周初期,土地归王一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10.礼制的原则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郡县制取代了____________。
12.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____________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13.公元前216年秦朝颁布了“”的法令,在全国实行土地私有制。
14.秦始皇为了加强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统一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动了“”事件。
15.秦朝采用“”思想作为自己统治思想的基础。
16.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以“天人合一”思想位皇帝制度制造一套理论,提出了““说。
17.汉初至文景时期,汉朝的统治思想以为主,辅以法家思想。
18.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与秦民约法三章:“”。
19、魏律改具律为,并冠于律首。
20、正式规定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特权的“八议”条款是。
21、在晋律里,将以夺爵、除名、免官来抵罪总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
A .夏朝B .西周C .战国时期的秦D .汉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 .五百B .一千C .二千D .三千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 .习惯B .战争动员令C .祭祀D .礼仪4.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
B .A .《汤刑》B .《汤誓》C .《汤诰》D .《太甲训》5.炮烙之刑出现于()。
A .夏朝B .西周C .春秋D .商朝6.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
A . 大辟B . 斩C . 戮D . 凌迟7.《吕刑》的作者是( )。
A .李俚B .商鞅C .邓析D .吕侯8.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A .《九刑》B .《汤诰》C .《汤刑》D .《周礼》9. 西周的判例叫()。
A .决事比B .廷行事C .成D .刑统10.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的反对。
A .孔子B .叔向C .商鞅D .子产11.子产是春秋时期()的贵族。
A .郑国B .晋国C .楚国D .魏国12.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的人是春秋郑国的()。
A .孔子B .叔向C .商鞅D .子产13.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的法律形式是()。
A.令 B .式 C .法律答问D.廷行事14.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
A.成 B .廷行事 C .式D.法律答问15.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军事的是()。
A.丞相 B .太尉C..御史大夫 D.奉常16.“君权神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A.秦始皇 B.李斯 C .刘邦 D .董仲舒17.皇帝制度的理论化、神秘化,开始于()。
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18.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A .黄老思想B .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道家思想19、“八议”最早规定在()。
A .魏律B .晋律C .北齐律D .北魏律20、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其中规定“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A .晋律B .齐律C .魏律D .蜀律21、以下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
A .魏律B .晋律C .北齐律D .北魏律三、多项选择题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
A . 刑B . 公正、不偏不倚C . 限制、强制D . 律2.夏朝的监狱叫()。
A .圜土B .夏台C .均台D .囹圄3.“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
A .昏B .墨C .贼D .杀4.商朝的立法主要有()。
A .《汤刑》B .《汤誓》C .《汤诰》D .《太甲训5.商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有()。
A .B .C .D .A .戮B .炮格C .醢D .脯6.奴隶制五刑包括以下的()。
A .B .C .D .A .墨刑B .劓刑C .刖刑D .宫刑7. 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礼和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B .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C .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二而发挥职能作用D .西周的法要通过礼和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8. 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A .《工律》B .《誓命》C .《吕刑》D .《九刑》9. 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
A.誓 B .礼 C.、遗训D.、殷彝10.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制定法律,分别称作()。
A.仆区法B.刑书 C .茆门之法D .竹刑11.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是()。
A.明德慎罚 B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C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D.“重其轻者” 12.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
A.制定法经 B .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C.善平籴D.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13.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国家后,统一了()。
A .文字B .货币C .度量衡D .车轨14.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
A .法令由一统B .事皆决于法C .以刑杀为威D .明德慎罚15.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
A .法网严密B .全国实行统一的法令C .严刑重罚D .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16.“约法三章”的内容包括()。
A .杀人者死B .伤人抵罪C .盗抵罪D .大逆死17.《九章律》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
A .户律B .兴律C .厩律D .具律18.汉律六十篇包括()。
A .《九章律》B .《朝律》C .《傍律》D .《越宫律》19、魏律对两汉相沿的旧律进行的改革有()。
A .篇条由9章增加到18章B .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C .正式规定了“八议”条款D . 规定了“重罪十条”20、为晋律作注释的有()。
A .羊祜B .杜预C .张裴D .裴楷21、晋律较魏律的重大发展是()。
A .严格区别律令的界限B .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C .“礼律并重”,如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D .规定了保护地主阶级特权的法律,如专门规定了“杂抵罪”四、判断正误题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夏启是我国第一个国王。
3.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夏王朝。
4.夏启通过禅让制获得夏王朝的统治权。
5.夏朝的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6.夏桀曾把商汤囚禁在都城夏台。
7.商武丁统治的五十多年里,为商朝最强盛的时期。
8.商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商王,他是商族奴隶主阶级的总代表,掌握着国家的军事、行政、立法、司法大权。
9.商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铸造业。
10.商朝文字的发达,11、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也是世间最高的统治者,掌握立法、行政与司法大权。
1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是严格依照宗法等级原则进行的。
13、周礼直接渊于夏商之礼。
14、西周时期把“亲亲”、“尊尊”作为礼治思想的核心。
15、西周在礼、刑的适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原则。
16、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王权旁落,政权下移,宗法制日趋衰落,法治取代礼治等等,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点。
17、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18、邓析作竹刑,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19、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便遭到晋国以孔子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
20、晋国赵鞅铸刑鼎,遭到叔向的反对。
21.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确立皇帝制度,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辅佐皇帝管理全国政事。
22.清朝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政和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