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丁叙事艺术理论初探

合集下载

第二节 菲尔丁

第二节 菲尔丁

(三)艺术特色
1、“谜”一般的结构设置、流浪汉小说的结构, 以及框架式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 受戏剧《俄狄浦斯王》与小说《堂·吉诃德》 结构的影响。(作品除了男女主人公的生活、 命运及种种冒险奇遇外,还穿插了许多次要 人物、事件与逸闻掌故,为男女主人公绘制 了一幅巨大的社会背景。) 2、小说每章之前均有序言,用以发表作者对各 种问题的看法,各章节中还插入许多论说与 旁白,作者在叙事过程中不断进行道德和社 会批判,促使读者进行理性思考,起到了深 化主题的作用。 3、“散文滑稽史诗”。
亨利·菲尔丁(1707~1754) 第二节 亨利·菲尔丁(1707~1754) 一、生平及创作 琼斯的历史》 二、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代表作《弃儿汤姆 琼斯的历史 三、创作理论
菲尔丁
一、生平及创作
(一)生平
菲尔丁( 1707~ 1754) 菲尔丁 ( Henry Fielding, 1707 ~ 1754 ) , 18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18 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 和笛福 和理查生一道, 成为英国近代小说的创始人。 和理查生一道 , 成为英国近代小说的创始人 。 散文滑稽史诗” 其 “ 散文滑稽史诗 ” 小说是英国近代小说的 奠基作。 曾在伦敦以写剧本为生。 奠基作 。 曾在伦敦以写剧本为生 。 共撰写了 20余部喜剧或笑剧 , 主要讥讽时风朝政, 并 20 余部喜剧或笑剧, 主要讥讽时风朝政 , 余部喜剧或笑剧 因此而闻名。 因此而闻名。
(二)人物
A、汤姆·琼斯 汤姆·
汤姆是个心地善良、 性格坦率、 活泼好动、 汤姆是个心地善良 、 性格坦率 、 活泼好动 、 充满朝气的正直青年。 他为人诚实、 热情、 充满朝气的正直青年 。 他为人诚实 、 热情 、 豪爽侠义、 见义勇为。 豪爽侠义 、 见义勇为 。 为了保护猎场看守人 乔治不受解雇( 打鹁鸪) 乔治不受解雇 ( 打鹁鸪 ) , 他宁肯自己受毒 为了索非亚的安全, 打 ; 为了索非亚的安全 , 汤姆曾奋不顾身拦 截惊马。 赴伦敦途中, 截惊马 。 赴伦敦途中 , 他从强盗手中救出山 中隐士, 从凶手手中救出华特夫人。 在伦敦, 中隐士 , 从凶手手中救出华特夫人 。 在伦敦 , 他帮助被抛弃的南瑟姑娘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他帮助被抛弃的南瑟姑娘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 汤姆对于奥尔华绥始终十分尊敬, 汤姆对于奥尔华绥始终十分尊敬 , 从不怀疑 奥尔华绥的慈爱。 奥尔华绥的慈爱。

亨利·菲尔丁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

亨利·菲尔丁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

亨利·菲尔丁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作者:张威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7期摘要:18世纪英国启蒙主义小说家、戏剧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史》深刻诠释了他的社会观和人性观。

菲尔丁以独特的全视角第三人称叙事展开故事,采用幽默、讽刺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真实的人性”,以主人公汤姆的身世之谜和他与苏菲亚曲折的爱情抗争经历为主线,描绘社会生活百态,赞扬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抨击封建观念和上流社会的伪善庸俗,并希冀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以达到社会和谐。

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启迪心智、发人深思。

《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完美体现了菲尔丁的文学创作理念。

关键词:启蒙主义社会观人性观全视角叙事现实主义手法《弃儿汤姆·琼斯史》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亨利·菲尔丁最具影响力的杰作,是他对“散文滑稽史诗”这种新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大胆尝试。

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国第一个用完整的小说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的作家,被历史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称为“英国小说之父”。

他的这部“滑稽史诗”,以篇幅宏大、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写实生动闻名于世,被誉为“英国小说的鼻祖”。

一、《弃儿汤姆·琼斯史》的情节梗概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洋洋洒洒18卷,分为乡间生活、路上见闻及伦敦奇遇三个部分,每个部分6卷。

小说第一部分以偏僻的外省乡间为背景,以两个乡绅奥尔华绥和魏斯顿的家庭生活为中心展开故事:乡绅奥尔华绥是个善良富有、受人尊敬的长者,妻子早逝,他的妹妹伯里琪和他同住在一起。

有一天,他去伦敦办事归来,发现自己家中有一个弃婴,乡绅奥尔华绥便把他收为养子,取名汤姆·琼斯。

汤姆为人坦诚、慷慨正直、活泼开朗、孝顺养父,但冲动鲁莽、随性不羁。

试论《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

试论《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

试论《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作者:侯淑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9期摘要:《汤姆·琼斯》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菲尔丁的代表作,这本小说的叙事结构一直被高度评价,成为后世很多作家创作的范本。

通过对于情节的合理安排、戏剧性的巧合、英雄式的战斗等使得小说的整体艺术结构很完美,同时给读者的逻辑思维不会造成错觉。

本篇文章将对《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进行思考分析,旨在对菲尔丁小说的叙事结构进行探索。

关键词:汤姆·琼斯;作品内涵;叙事结构;情节设置作者简介:侯淑声(1977-),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21、作品内涵与艺术价值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四大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主要是讲述了主人公汤姆·琼斯从出生就被遗弃到长大成人后的幸福生活的故事。

小说的情节线索十分多,主要的情节是汤姆·琼斯的流浪生活以及与女主人公苏菲亚之间的爱情,将汤姆·琼斯与其他人物之间的感情作为副情节来讲述,使得整篇小说的结构更加精巧。

《汤姆·琼斯》这本小说的著名之处在于它和其他英国当时的小说不一样,作者将故事结构和作品内涵二者进行融合,通过设置多个情节来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情感,读者可以通过作品和作者以及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共感是一部优秀作品的效果。

《汤姆·琼斯》这本小说的叙事结构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重点,但是小说中人物设计的部分也是小说出彩的重点。

叙事结构和人物内涵是小说成功的两大主要因素,这本小说在欧洲的地位和我国四大名著的地位是相当的。

首先,《汤姆·琼斯》这本小说虽然有宏大的构造,但是叙事结构十分精细,这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小说有清楚的了解。

其次,小说中虽然人物很多,但是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吸引人。

《汤姆

《汤姆

《汤姆•琼斯》中叙述者功能的探讨作者:张蕾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汤姆·琼斯》是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

本文主要对其中叙述者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叙述者在主题突显、艺术效果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汤姆·琼斯》;亨利·菲尔丁;叙述者功能作者简介:张蕾(1983.2-),女,陕西礼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汤姆·琼斯》主要讲述的是弃婴汤姆·琼斯的成长经历。

前人对《汤姆·琼斯》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性主题、小说道德功能的角度上。

很少有研究是针对作品中叙事者功能的,而本文根据20世纪的叙事学理論,对《汤姆·琼斯》中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作品中叙述者的功能,以期能够为亨利·菲尔丁叙事艺术理论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一、组织功能组织功能与作品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作品取材、时间安排等都属于故事的内在组织形式,而这种组织形式就是组织功能的体现。

这种组织功能负责对故事的内在结构与要素进行管理,对故事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

小说中,叙述者首先对故事的内在结构进行了说明,对故事的叙述过程起到了指引作用,对于叙述时间,叙述者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通过每一章节的标题将故事的进展暗示给读者。

例如,第五卷为:比半年略长些时间内发生的事。

叙述者不仅将故事的发展进程提醒给读者,还为读者揭示了故事叙述中的时间组合与情节变化。

例如,第十六卷第六章的标题为: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倒叙一件过去的事。

虽然是件小事,但是这件事影响了现在故事的发展。

叙述者在解释一个小情节的意义时可能花上大篇的篇幅,但是也可能一笔带过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几年。

叙述者掌握了恰当的叙述节奏,同时也引导读者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期待。

这也正是叙述者在充分发挥自身安排故事时间结构的权力。

论亨利·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

论亨利·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

怎么理解 “ 中国文学精神 ” 呢?精神 , 一般意义 而言 , 就 主 要是指与 物质对应 , 同意识 相一致 的哲学概 念 , 它包括 了
人的意识 、 思维活动等 。所 谓“ 国文学精 神” 是指 以 中 中 , 国文学为 物 质载 体 , 中提 炼 出来 的思 想 意蕴 、 美 情 从 审 趣、 价值 取向 , 以及 人格理想和生命魅力等 。 本论文包 括绪 论 、 文 五章和结 语 。绪 论 介绍 了 本 正 论文的选题 目的 、 研究 意义、 究现状 姒及研究 思路与 方 研
曾小月 : 武术 与 中 国文学 精神 : 跨学 科 比较研 究 29 8
而这一点恰恰是主人公美德有报 的一个具 体表 现 , 即经过道德历练后 的主人公 , 最终凭借着个人道德 的社会 认同重新 回 到 了社会价值体系 的中心位置 。在此 过程 中 , 菲尔丁有关密友形象道德 困境 和宗 教救赎问题的描写 , 则充分 显现 出他 对 于宗教和道德关系的辨证理解 。与密友形象相 比 , 菲尔丁精心塑造的女性英雄形象 , 不仅 以财产馈赠的方式解 救 了男 主
第 一章 本 章以菲尔T4 说男性英雄的道德特质作为 主要研究对象 , , 在一种比较研究 的视野 中, 试图阐明其人 物塑 造对于传奇 文学 的创 造性 转化 , 并从 中探讨 了菲尔丁的人性 论和感性的道德起 源论 。尽管作为一种文学潮 流 , 奇叙事 传 在 1 世 纪的文学 语境 中业 已衰微 , 8 但其影 响力却一直存在 。体 现于菲尔丁 的作 品 中, 即为小说 人物 的传 奇化 特征。大 致从创作《 约瑟夫 ・ 安德鲁斯 的经历 》 开始 , 菲尔丁便精心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传奇 色彩的道德英雄形 象。与骑 士文学 中 的英雄人物相 比, 菲尔丁将 出身 高贵 的英雄置换为 了品德高 尚的道德 英雄 , 他们不仅相貌俊 美 , 而且 具有 非凡 的道 德勇 气 。凡此种 种 , 均能证明作家借 助传奇文学 表达道德 主题的叙 事意 图。此外 , 由于菲尔丁 对传奇 文学进 行 了创造 性转 换, 因此他也在将骑士英雄置换 为道德英 雄的同时 , 充分表 达了 自己对 于人 性问题 的关 注。不过在论 及人性 问题 时 , 菲

亨利菲尔丁

亨利菲尔丁
从小说理论到实践,菲尔丁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作品列表
《一七三六年历史纪事》(1737) 《大伟人乔纳森·菲尔德传》(1743) 《汤姆·琼斯》(1749) 《艾米莉亚》(1751) 《里斯本航海日记》(1754)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1 亨利·菲尔丁 Henry Fielding的全部作品 .豆瓣电影[引用日期2022-03-31] 2 Birth chart of Henry Fielding - Astrology horoscope .astro-seek[引用日期2023-02-09]
小说第二部分是汤姆和苏索亚在路上的活动。本想出海的汤姆迷路去了伦敦,他与苏索亚多次近在咫尺,但 始终没有遇上。他在客店遇见一伙军人,因与人争吵受伤,遇见以前的塾师巴特里奇,二人同行。路上他们遇见 隐士、乞丐、艺人、律师、吉卜赛人、劫盗、税官等人。这部分占了小说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小说中最有趣也是 最有意义的部分,描写了社会各阶层人物,表露了对不幸者的同情。
小说理论
菲 尔 丁 对 小 说 理 论 也 有 很 大 的 贡 献 , 他 首 先 确 定 了 小 说 在 文 学 形 式 中 的 地 位 。 在 《 约 瑟 夫 ·安 德 鲁 传 》 序 言 里,他把自己的小说称为“散文滑稽史诗”,在《汤姆·琼斯》各章绪论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小说理论。他认为小 说最接近史诗,除了没有韵律,有史诗的一切特征:“故事、情节、人物、感想和文体。”他的小说具有滑稽可 笑的特点,但也不同于喜剧,“它的情节所涉及的更宽,包罗的更大,内容包含着的事件范围更广,它所介绍的 人物更是多种多样。”在人物塑造上,他强调“典型”。在情节方面,他强调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他特别注 意小说的结构,认为要详略得当。故事引人入胜,要具有内部的统一性。他在小说中确立起全知全能的叙述形式, 令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区别开来,使英国小说不再是简单的叙述而成为一种有意趣的文体。

【推荐下载】试析散文体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之伦理道德观

【推荐下载】试析散文体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之伦理道德观

[键入文字]
试析散文体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之伦理道德观
 一、菲尔丁及其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
 亨利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

他早年从事戏剧创作,尤其致力于喜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希望像以往的喜剧大师那样,以喜剧的形式达到讽刺现实、针砭时弊的作用。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他的剧作虽然广受好评,却由于抨击朝政而被禁止上演,菲尔丁本人也由此遭受迫害,结束了他的戏剧生涯,生活陷于困顿之中。

为了养家糊口,菲尔丁曾经从事律师、编辑等职业,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不仅为他的小说创作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也更加奠定了其创作的价值取向。


 在整个英国文学发展史上,菲尔丁的小说理论及其创作实践始终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的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以史诗般的宏大规模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

正是由于这一点,菲尔丁不仅开创了反映社会状况的小说创作,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同时,这部作品也恰好体现了他所谓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的艺术特色与创作意蕴。

1。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叙事策略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叙事策略
亨利·克劳福德是小说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富有、 英俊、自信的年轻人,对简·奥斯汀抱有深深的爱意。然而, 他的性格中也有自私、虚荣的一面,这使得他在小说中的角 色十分复杂。
次要人物塑造
范妮·普莱斯
范妮·普莱斯是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她是一个善良、敏感、聪明的女孩,对简·奥斯汀的生活和爱情观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她通过对当时社会阶级、婚姻和道德观念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道德 困境。
02
叙事手法
视角选择
单一叙述者
小说采用单一叙述者的视角,通过其 观察和叙述,展现庄园内外的故事和 人物。
限制性叙述
叙述者对庄园内外的了解有限,其视 角受到限制,使得故事更加神秘和引 人入胜。
时序安排
倒叙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通过叙述者回忆过去的事件,逐步揭示庄园的历史和秘密 。
女性爱情观
庄园中女性角色对爱情的 看法和态度,反映了她们 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04
人物塑造
主要人物分析
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是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 明、机智、善良,对爱情和婚姻有着独立的见解。在小说中 ,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错综复杂,展现了她的性格特点和生 活态度。
亨利·克劳福德
读者反馈与评价
读者喜爱
该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视为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作品之 一。
高度评价
读者对该作品的评价极高,认为其情节紧凑、人物鲜活、语言优美 。
情感共鸣
作品中的情感描写细腻,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对作品中 的人物和情节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学术研究与解读
学术研究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学 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和解读。

叙事学相关书籍

叙事学相关书籍

叙事学相关书籍
关于叙事学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和前沿的推荐:
《小说美学》:阿米斯、万·梅特尔著,傅志强译,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

《当代叙事学》:马丁、华莱士著,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语言学与小说》:福勒、罗杰著,重庆出版社,1991年。

《小说的艺术》:洛奇、戴维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

《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略萨著,赵德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结尾的意义:虚构理论研究》:克默德、弗兰克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小说——文学分析的现代方法与技巧》:瓦特莱、贝尔纳著,天津人民
出版社,2003年。

《新小说新电影》:托马塞、克洛德著,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诗学——文学形式通论》:方丹、达维德著,陈静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互文性研究》:萨摩瓦约、蒂费纳著,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作为修辞的叙事》:费伦、詹姆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这些书籍涵盖了叙事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小说美学、语言学与小说、小说的艺术等。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您深入了解叙事学的理论和实践。

浅析《汤姆·琼斯》的叙事手法

浅析《汤姆·琼斯》的叙事手法

浅析《汤姆·琼斯》的叙事手法作者:孟现莉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汤姆·琼斯》作为菲尔丁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英国18世纪最为完美的现实主义小说,这部名著具有其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将从叙述者,结构模式和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其叙事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叙述者;结构模式;人物一,戏剧化的叙述者美国著名批评家韦恩·布斯认为,“在通过…我‟或…他‟之类讲述者的意识来叙写的作品中,叙述者是非戏剧化的。

这样的叙述者没有被赋予任何个人特征,而一旦叙述者把自己作为…我‟来提及时……他就被戏剧化了。

”[1]菲尔丁小说中的叙述者就属于戏剧化的叙述者,它通过不断介入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告知读者它的叙述行为,在卷前和叙述中不断发表议论和对读者进行提醒和说教,从而使读者注意到它的存在。

在这过程中,叙述者从幕后被推到了前台,成为读者欣赏的对象。

《汤姆·琼斯》中,叙述者在18卷序章中都登场亮相,或与读者交流,或发表一些妙趣横生的评论,或告诉读者本章内容与前文的关系。

在故事叙述的过程中,叙述者也不时跳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如小说第五卷第八章写到奥尔华绥先生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向众人宣布了遗嘱。

之后,叙述者说道:“大家临走的时候,有的落了泪,甚至…向来不惯于啼哭的‟哲学家斯奎尔也拭了拭眼睛,至于威尔根斯大娘,她…那一串串泪珠跟阿拉伯橡胶树上滴下的药用汁液一样滔滔不绝‟——每遇到适当场合,这种礼数她是从不会短少的。

”[2]最后这一句,叙述者不露声色地揭示了威尔根斯大娘一贯的虚伪作风。

再以贝拉斯顿夫人出乖露丑的场面为例,贵妇人贝拉斯顿夫人深夜到琼斯的房间与他调情,却不料全被躲在房间里的昂诺尔大姐听到了,但是夫人应对这种场面十分老练:“这时,夫人已经恢复了沉着,像所有社交场上的妇女一样,这种沉着在她也是十分现成的,尤其遇到当前这样的场合。

浅析曼斯菲尔德的创新技巧和叙述艺术——以《布里尔小姐》为例

浅析曼斯菲尔德的创新技巧和叙述艺术——以《布里尔小姐》为例

根据 M. 艾布拉姆斯 , 悟意指“ H. 顿 一种 证 明 ” “ 示 ” 在 或 展 。 文 学 作 品 中 , 姆 斯 ・ 伊 斯 将 顿 悟 定 义 为 “ 普 通 物 体 或 场 景 詹 乔 对
启 示 的 闪现 ” 。曼 斯 菲 尔 德 在 《 里 尔 小 姐 》 运 用 了顿 悟 展 现 了 布 中
寻 找 温 暖 。继 而 闲 散 地 打发 时 光 ,到 最 后 顿 悟 到 “没 有 人 需要
引 言
曼斯菲尔德 是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 , 詹姆斯 ・ 伊斯 、 与 乔
弗 吉 尼 亚 ・ 尔 夫 一样 , 二 十 世 纪 现 代 小说 的 革新 者 之一 。 沃 是 她
她 。 ” 说 描 述 了 布 里 尔 小 姐 想 象 自 己 是 一 位 “ 员 ” 而 公 园 就 小 演 ,
是舞 台, 使她找到了归属感 , 这 自我 重 要 性 以 及 与 周 围 陌 生 人 的
联 系 。这 是 布 里 尔 小姐 顿 悟 的前 景 , 而这 一 前景 却 让 一 对 年 轻 人 给 打 破 了 。布 里 尔 小 姐 的顿 悟 打 破 了 她 的 幻 想 , 她 意 识 到 “ 使 没
分 析 曼斯 菲 尔 德 的 短 篇 小 说 《 里 尔 小 姐 》 探 索 她 的创 新 技 巧 布 , 和叙述方式以展现其对现代小说的革新和贡献。
就 是 移 情 。移 情 作 用 是 指 把 自己 的情 感移 到 外 物 身 上 , 觉得 外物
也 有 同样 的情 感 , 像 自 己 欢 喜 时 ,所 看 到 景 物 都 像 在 微 笑 , 好 悲 伤 时, 物也像在叹气。 景 布 里尔 小姐 每 周 日都 渴 望 去 公 园 ,每 当 这 时 她 的 心 情 都 很 好 。故 事 中 反复 提 到 了 布 里 尔 小 姐 的狐 皮 围脖 , 事 一 开 始 描 述 故 围脖 是 “ 暗 的 小眼 睛” “ 伤 的 小 眼 睛 ” 昏 、悲 。渴 望 主 人 围 上 它 出 门 。 当 主 人 围 上 它 后 ,这 个 小捣 蛋 ” 着 她 左 耳 旁 的尾 巴 时 , “ 咬 她

浅析亨利·菲尔丁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

浅析亨利·菲尔丁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

浅析亨利·菲尔丁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作者:刘亚菲来源:《卷宗》2015年第10期摘要:亨利·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艺术理论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创新性地提出“散文体喜剧史诗”这种新的文体形式,并在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得以完善与体现。

关键词:亨利·菲尔丁;小说理论;艺术创新;散文体喜剧史诗亨利·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写于1749年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社会讽刺小说,本文关注菲尔丁在小说创作方面重要的理论成就—散文体喜剧史诗,选取菲尔丁最能体现其“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的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为对象,旨在研究其理论体系的逐步建构和完善过程、核心内容、在作品中的具体展现,从而为菲尔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站在新的角度看现代小说文体建立的脉络。

1 什么是散文体喜剧史诗菲尔丁认为古代史诗的容量很大,但写的是神和英雄,英雄自有神助,故能逢凶化吉,这不符合生活真实。

悲剧是写高贵人物的,不写平民。

喜剧包含最多的真实人性,可惜范围太窄。

至于当代作品,真实的人性在作家笔下并不多见。

他便把“史诗”与“喜剧”结合起来,借史诗的容量,装喜剧的人性。

1.散文体欧洲散文小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薄迦丘的《十日谈》,到拉伯雷的《卡冈图与庞大个儿》的共同特征是注重人的作用,以现实的生活为主题,否定了中世纪传奇中的神秘主义,以平凡人物的普通事来表现主题。

菲尔丁认为“史诗可以不是诗歌的形式,即不用韵文使用散文,仍不失为史诗。

”。

2.散文体喜剧史诗的史诗性在他的第一部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的序言里里,菲尔丁就提出了他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

首先菲尔丁指出:史诗也包括戏剧,被划分为悲剧色彩与喜剧色彩两类:“当任何作品包涵了史诗所有的别的成分,例如:结构、情节、人物、情操、措辞,而只缺韵律的时候,我想它仍旧可以称为史诗。

《苔丝》中折射出的菲尔丁的读者作用理论

《苔丝》中折射出的菲尔丁的读者作用理论

《苔丝》中折射出的菲尔丁的读者作用理论邓彦(湘南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摘要:《苔丝》中独具匠心地运用色彩推动悲剧节奏的设计和哈代式的“超自然作者叙述”.折射出哈代对18世纪亨利菲尔丁读者作用理论的炉火纯青的运用。

这一理论的运用使读者不仅能深刻理解《苔丝》的悲剧寓意,更能体会哈代的悲剧思想。

读者作用理论的运用不但使得作者跟读者能有效地、完美地交流和沟通.而且更凸显出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道德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亨利菲尔丁读者作用理论色彩超自然作者叙述亨利-菲尔丁(H e nr y Fi el di ng,1707一1754)是18世纪唯一一个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小说理论的小说家。

菲尔丁推崇古典论,认为一个作家只有在阅读并理解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和郎吉努斯等人的原著的基础上.才能被承认懂得了批评的程序。

古典文论是菲尔丁阐发自己小说理论的起点。

在古典文论的基础上。

他推陈出新地对小说概念进行了界定。

并论述了小说创作的真实性、小说形式的建构、小说家资格以及读者作用等问题。

亨利菲尔丁是最早注意到读者在小说中的作用的小说理论家。

对于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读者的作用.他指出:首先必须积极发挥语言在说明事理方面的作用.进而直接建立起作者跟读者之间的对话渠道。

这种交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表明写作目的,具体指导读者.指难,最后在他最杰出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得到了戏剧化的表现。

在《市长》中,亨察尔与法佛雷之间的斗争是旧制度终究要灭亡的预示。

哈代为了反映宗法世界与资本主义的强烈对比.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表现手法。

对卡斯特桥及周围地区二十多年来自然环境与风土人情的变化进行了细致地描写。

借以强化亨察尔对环境的特别依赖,抒发作者感伤无奈的心情。

【2】哈代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在旧的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对抗,勇敢而坦率地道出了新兴的力量必定能战胜封建势力的真理。

三、绘画艺术在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中,哈代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美学观,对瞬间印象进行捕捉和记录。

菲尔丁叙事艺术理论初探

菲尔丁叙事艺术理论初探

菲尔丁叙事艺术理论初探韩加明亨利·菲尔丁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理论在我国也早有译介。

20世纪30年代,茅盾先生就曾发表《散文的喜剧史诗》,译介了菲尔丁有关小说理论的一些论述。

1954年前后,在纪念菲尔丁逝世二百周年之际,我国不仅翻译出版了《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两部小说,而且发表了杨周翰先生以《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的理论》为题翻译的《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序言和《汤姆·琼斯》的五篇序章,以及一批批评论文。

十年动乱结束以后,随着外国文学介绍和研究的蓬勃发展,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先后以两个译本问世,萧乾先生还出版了专著《菲尔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相关学术期刊上也不时有研究论文刊出。

1说我国对菲尔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从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对菲尔丁小说理论的研究集中在阐释其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及其特征。

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菲尔丁的“小说理论总的说来是现实主义的”;2而且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外国小说研究也历来以现实主义为重点。

关于菲尔丁小说理论的研究主要有四篇论文。

最早是杨绛先生1957年发表的《菲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1979年收入《春泥集》时题目改为《菲尔丁的小说理论》,主要阐述菲尔丁的“滑稽史诗”理论与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古典文学理论的继承关系。

她指出:“我们细看菲尔丁的理论,可分别为二类。

(一)引用《诗学》的理论,这是他理论的主体,在他引用的去取之间,可以看出他自己那套创作理论的趋向和重点。

(二)引申和补充……这里可以看出他本人的新见。

”31981年,《国外文学》第二期发表了张谷若先生译的《汤姆·琼斯》各卷首章,杨周翰先生撰写了《菲尔丁论小说和小说家》予以介绍。

该文评价了菲尔丁在18世纪小说家中的地位和他关于小说创作的基本观点,并指出“在所有这些‘首章’中,最系统最重要的要数第九卷第一章”,因为在这一章菲尔丁提出了成为小说家的四大要素:天才、学识、经验和好心肠。

叙事学参考书目

叙事学参考书目

叙事学参考书目结构主义与叙事学书目一、结构主义及相关思潮(形式主义、符号学)的经典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瑞)费尔迪南?德?索绪尔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79※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法)托多罗夫编,蔡鸿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三联书店1989野性的思维(1962) (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结构人类学(1958)(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结构人类学(文选)(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陆晓禾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符号学美学(1964) (法)罗兰?巴特,董学文、王葵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结构语义学方法研究(1966)(法)格雷马斯,三联书店2000※人论(1944) (德)恩斯特?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下列文论选本中也收有部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原典文献: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陆梅林等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二十世纪文学评论,戴维?洛奇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93 当代文学批评主潮,冯黎明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最新西方文论选,王逢振等编,漓江出版社1991二叙事学经典文献及总结、综述性著作※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叙事美学,王泰来等编译,重庆出版社1990※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热奈特论文集,(法)热拉尔?热奈特,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叙事虚构作品,(以)里蒙—凯南,姚锦清等译,三联书店1989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荷)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初版,2002新版《后现代历史叙事学》,(英)马克?柯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作为修辞的叙事》,詹姆斯?费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新叙事学》,戴卫?赫尔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三结构主义思潮评析、研究20世纪法国思潮,(法)约瑟夫?祁雅理,商务印书馆1989结构主义(1970)(瑞)让?皮亚杰,倪连生、王琳译,商务印书馆1984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比),J.M.布洛克曼,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6※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英)特伦斯霍克斯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语言的牢房(1972)(美)詹姆逊结构主义诗学(1975)(美)乔纳森卡勒盛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文学结构主义(1974)(美)罗伯特史柯尔斯刘豫译三联书店1988又译作“结构主义与文学”孙秋秋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徐崇温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结构诗学》(俄)鲍安乌斯宾斯基彭甄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英)约翰斯特罗克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四、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概述※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特雷伊格尔顿伍晓明译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 (或译“文学原理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王逢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文学理论(美)乔纳森卡勒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0世纪的文学批评(法)让伊夫塔迪埃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张隆溪三联书店198620世纪法国小说诗学史忠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欧美文学术语辞典艾布拉姆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罗吉福勒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文学批评术语词典,王先霈、王又平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五、叙事学应用:※批评的解剖(加)诺思诺普弗莱百花文艺出版社※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1985)(美)杰姆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法)保罗利科尔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时间和叙述(法)保罗利科尔三联书店比较诗学(美)厄尔迈纳王宇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通俗文化、传媒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美)伯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六、西方小说美学著作※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吕同六华夏出版社199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工人出版社1987小说美学(美)万梅特尔阿米斯,傅志强译,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小说的艺术(美)亨利詹姆斯,见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小说技巧珀卢伯克;※小说面面观爱摩福斯特;小说结构,爱缪尔※现代小说美学(美)利昂塞米利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现代小说写作技巧(英)乔纳森雷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现代小说(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外国文艺》1981/3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美)狄克森、司麦斯合编朱纯深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小说写作技巧20讲(美)盖利肖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浪漫小说ABC现代SNP创作中心2002※小说修辞学(美)W?布斯周宪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小说的艺术(捷)米兰昆德拉孟湄译三联书店1992※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苏)米哈伊尔巴赫金三联书店1988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秦林芳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当代叙事学(美)华莱士马丁伍晓明译北京大学1990语言学与小说(英)罗杰福勒重庆出版社1991《小说的艺术》戴维洛奇作家出版社1998《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巴略萨(Planeta,S.A.)著,赵德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结尾的意义:虚构理论研究》(英)弗兰克克默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小说——文学分析的现代方法与技巧》(法)贝尔纳瓦特莱著,陈艳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新小说新电影》(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诗学——文学形式通论》(法)达维德方丹著,陈静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互文性研究》(法)蒂费纳萨摩瓦约著,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七、中国小说史、小说理论及中国叙事学中国小说史略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中国现代小说史杨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991中国小说美学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小说艺术论稿马振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小说学引论李洁非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 ※现代小说技巧初探高行健花城出版社1981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南帆上海三联书店1987小说美学吴功正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小说叙事艺术刘世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小說敘事學》徐岱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叙事学导论罗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叙事学胡亚敏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傅修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叙述学董小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苦恼的叙述者赵毅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赵毅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叙事学,杨义,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陈平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从传统到现代-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捷〕米列娜著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小说叙述学与文体学研究,申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人与故事,高小康,东方出版社1995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许子东,三联书店1999叙事的建构——叙事写作教程,高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文学的维度,南帆,三联书店1998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乐黛云,北京大学出版社※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周英雄北京大学1990台湾中国文学史论文选,王大鹏选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台湾香港论著选集,宁宗一、鲁德才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小说艺术形式分析――叙事学研究》王阳《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傅修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高小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李显杰,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卡通叙事学》杨鹏,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小说修辞研究》李建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叙事美学》耿占春,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时间?历史?叙事》李纪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丁乃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塞壬的歌声》格非,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叙事研究》格非《小说门》曹文轩,作家出版社《虚构之刀》马原,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讲稿》王安忆《小说稗类》张大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鲁迅小说叙事研究》赵卓,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谭君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谭君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书信体小说》张鹤《當代中文小說中的第二人稱敍述》谢腾,香港中文大学学位论文。

流浪汉小说传统与菲尔丁的艺术创新的开题报告

流浪汉小说传统与菲尔丁的艺术创新的开题报告

流浪汉小说传统与菲尔丁的艺术创新的开题报告题目:流浪汉小说传统与菲尔丁的艺术创新背景介绍:流浪汉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以流浪汉为主人公,描绘了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和无常命运。

这种小说常常被视为美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式,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味。

而菲尔丁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文学中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全景式地描绘了贫困、不公和剥削,同时又赋予了其作品与生俱来的感性性格。

其作品被誉为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强烈批判,也被诟病为一种极端的悲观主义。

研究目的:通过对流浪汉小说传统和菲尔丁艺术创新的分析和研究,探究其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还可以从中了解到美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社会的变迁和演变。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文本分析和理论探讨为主要方法,分析流浪汉小说传统的演变和菲尔丁的艺术手法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以期全面深入地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流浪汉小说传统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整理,探讨流浪汉小说在美国文学中的诞生背景,以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

2. 菲尔丁的艺术创新和风格特点:通过对菲尔丁的小说进行解读和分析,探讨他在小说创作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并探讨这些手法和技巧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3. 流浪汉小说传统与菲尔丁的联系和作用: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和对比,探讨流浪汉小说传统对菲尔丁创作的影响和启示,以及菲尔丁对流浪汉小说传统的承续和发展。

结论和意义: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讨流浪汉小说传统和菲尔丁艺术创新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两者的深入分析,可以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历程和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被忽略边缘群体的呈现提供启示和参考。

散文体的滑稽史诗(菲尔丁)

散文体的滑稽史诗(菲尔丁)

十八世纪是小说刚刚兴起的时代,作为一种散文体的虚构故事,这时的小说还没有成为“艺术”,似乎也登不得大雅之堂。

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小说以其机智幽默和洞察人生的智慧,已经征服了很多读者。

笛福和理查逊的创作可以称为小说的开创之作,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菲尔丁无疑也对小说的确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巩固了小说的历史地位,他出色的艺术实践为这种新兴的文体开辟了道路。

菲尔丁的小说创作缘起于对理查逊《帕美拉,又名美德有报》(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的讽刺之作——《莎美拉·安德鲁斯生平的辩护》(An Apology for the Life of Mrs. Shamela Andrews ,1741)。

而他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 a Foundling ,1749)则最能够代表他的艺术理论和创作风格。

这部作品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特色,独特的叙述手法以及其幽默的喜剧氛围,都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先例。

菲尔丁的文学观念对他的小说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虽然他并不盲从于新古典主义的近乎教条的文学法则,但是古典文学传统在他身上仍然起了很大作用。

按照他的观点,从本质上说,小说也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它源于古代的史诗。

菲尔丁就是从这种观点出发提出了他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

他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实际上是在借助于古典文学的权威来证明小说这种文体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他从对史诗的构成要素的分析中论述了小说与史诗的“亲缘”关系。

我们不得不说,菲尔丁的这种归类方法是牵强的。

而他本人在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时,他所采用的分析标准则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严肃与滑稽模式的区分。

菲尔丁将喜剧与悲剧相对应,滑稽史诗与严肃史诗相对应,说明了散文体滑稽史诗所具有的内容广阔,人物丰富,亦庄亦谐的特点。

浅析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浅析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浅析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西方叙事学是研究叙事艺术的学科,起源于欧美国家,包括叙事理论、叙事心理学、叙事结构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其传播和发展进行浅析。

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少不了翻译和引进。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西方叙事学开始引入中国。

当时的学者们通过翻译经典著作,如沃尔夫的《叙事的王国》、巴尔的摩的《故事的结构与作家的方法》等,将西方叙事学的思想和理论带入中国学术界。

这些翻译和引进的工作,为中国叙事学研究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得益于学术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增加,中国的学者开始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与西方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学术交流的机会,使得中国学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叙事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西方学者进行学术互动和合作。

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学者的努力。

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始进行对西方叙事学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索。

他们将西方叙事学与中国文学、电影、传媒等领域相结合,探讨中国叙事传统与西方叙事理论的相互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为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的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发展西方叙事学的教育和培训。

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叙事学相关的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叙事学研究人才。

这些人才的培养,为中国叙事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西方叙事学注重个体体验和情感交流,其在中国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现实主义,与西方叙事学的个体主义和唯美主义理念不完全契合。

中国学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西方叙事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叙事实践。

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得益于翻译和引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国内学者的努力以及教育机构的支持。

尽管还存在一些挑战,但中国学者应坚持创新思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为中国叙事实践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戏拟创作在《汤姆·琼斯》小说中的运用

戏拟创作在《汤姆·琼斯》小说中的运用

戏拟创作在《汤姆·琼斯》小说中的运用在文学创作方面, 戏拟也是重要的创作手法。

但不同于后人对戏拟手法的运用, 菲尔丁在创作《汤姆·琼斯》时, 运用戏拟手法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推崇, 达到了增强文章喜剧性的目的。

所以在阅读《汤姆·琼斯》时, 还应加强《汤姆·琼斯》中戏拟手法的运用分析, 以便在掌握小说特点的基础上, 更好地体会小说的价值。

一、《汤姆·琼斯》与戏拟手法《汤姆·琼斯》的作者菲尔丁擅长运用戏拟手法进行小说创作, 从而通过对前人作品进行讽刺性模仿体现自己的观念。

其创作的小说《莎梅拉》就是通过戏拟理查逊的《帕梅拉》得到的, 以体现其对理查逊清教徒式道德思想的不满。

在此之后, 菲尔丁运用了戏拟手法创作了《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这篇小说, 也提体现了作者反《帕梅拉》的思想。

在其创作的许多小说中, 都可以发现作者运用戏拟方法的文学创作习惯。

所谓戏拟手法, 则是利用扭曲和夸张进行文学作品模仿, 从而引发人们讥讽和嘲弄的一种手法。

针对戏拟, 不同学者拥有不同的看法, 总体上来看可以将戏拟手法看成对前人作品喜剧性或讽刺性模仿的手法, 即以讽刺和喜剧为核心。

而在《汤姆·琼斯》中, 菲尔丁虽然再次运用了戏拟手法, 但却一改过去戏拟理查逊小说的创作习惯, 出于小说本身创作需求对传统文学形式化和元素进行了戏拟。

从戏拟的目的上来看, 菲尔丁一方面通过戏拟对新古典主义文学进行实践追求, 以完成类似史诗的文学形式创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营造滑稽性和喜剧性的效果, 继而以讽刺性口吻更好地表现当时社会发展状况。

从根本上来讲, 《汤姆·琼斯》作者菲尔丁尊重古典文学传统, 并非是想要通过戏拟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讽刺, 而是希望利用古典文学完成现实矛盾的衬托, 以实现文体创新, 进而使当代小说的创作更加规范, “反映现实的客观性, 具体性和真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尔丁叙事艺术理论初探韩加明亨利·菲尔丁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理论在我国也早有译介。

20世纪30年代,茅盾先生就曾发表《散文的喜剧史诗》,译介了菲尔丁有关小说理论的一些论述。

1954年前后,在纪念菲尔丁逝世二百周年之际,我国不仅翻译出版了《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两部小说,而且发表了杨周翰先生以《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的理论》为题翻译的《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序言和《汤姆·琼斯》的五篇序章,以及一批批评论文。

十年动乱结束以后,随着外国文学介绍和研究的蓬勃发展,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先后以两个译本问世,萧乾先生还出版了专著《菲尔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相关学术期刊上也不时有研究论文刊出。

1说我国对菲尔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从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对菲尔丁小说理论的研究集中在阐释其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及其特征。

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菲尔丁的“小说理论总的说来是现实主义的”;2而且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外国小说研究也历来以现实主义为重点。

关于菲尔丁小说理论的研究主要有四篇论文。

最早是杨绛先生1957年发表的《菲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1979年收入《春泥集》时题目改为《菲尔丁的小说理论》,主要阐述菲尔丁的“滑稽史诗”理论与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古典文学理论的继承关系。

她指出:“我们细看菲尔丁的理论,可分别为二类。

(一)引用《诗学》的理论,这是他理论的主体,在他引用的去取之间,可以看出他自己那套创作理论的趋向和重点。

(二)引申和补充……这里可以看出他本人的新见。

”31981年,《国外文学》第二期发表了张谷若先生译的《汤姆·琼斯》各卷首章,杨周翰先生撰写了《菲尔丁论小说和小说家》予以介绍。

该文评价了菲尔丁在18世纪小说家中的地位和他关于小说创作的基本观点,并指出“在所有这些‘首章’中,最系统最重要的要数第九卷第一章”,因为在这一章菲尔丁提出了成为小说家的四大要素:天才、学识、经验和好心肠。

杨周翰先生指出这些1参见萧乾著《菲尔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三113-114页附录(2)“参阅书目”对菲尔丁研究的综述。

2杨周翰著《菲尔丁论小说和小说家》,载《国外文学》1981年第2期,第23页。

3杨绛著《菲尔丁的小说理论》,载《春泥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71页。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结合18世纪的思想背景来看,却很有时代气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4许桂亭1984年发表的论文《菲尔丁的小说创作与理论》则以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为参照,分析评价了菲尔丁的创作理论及其局限。

他指出:“菲尔丁的这些理论虽然很不严密,论述也不很确切,但可以说是现实主义艺术典型化原则的一种萌芽,是它的一种朴素的表达方式。

”5萧乾先生在为他和李从弼合译的《汤姆·琼斯》所撰的《前言》中写道:“在这些序章中,他谈得最多的,还是小说艺术这个问题。

他不厌其烦地强调作品的真实性,而为了做到真实,作者必须了解社会;了解人。

”6而他的专著《菲尔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的题目就鲜明地指出菲尔丁对英国小说发展的基本贡献在于其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和实践。

武月明的论文《试论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理论》指出“菲尔丁小说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则首推严格模仿自然理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无论是小说的主题还是小说的形式,菲尔丁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

”7上述论文和专著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评价菲尔丁的小说理论及其历史地位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令人略感遗憾的是菲尔丁关于叙事艺术的许多重要观点尚未引起论者的充分重视。

而从18世纪英国小说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现实主义的强调是大多数小说家的共同特点,真正把菲尔丁与同时代的其他小说家区别开来的主要特征恰恰是他的叙事艺术。

著名批评家伊恩·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中论证说形式现实主义的真正代表是笛福和理查逊,尤其是后者,而菲尔丁则由于其叙事特点与形式现实主义大相径庭而对后世小说影响较小:“菲尔丁的艺术太不拘一格,难以构成小说传统中的一种永恒的组成部分——《汤姆。

琼斯》只是部分的小说,其中还有许多别的东西——流浪汉故事,喜剧和时论散文等。

”8瓦特的观点当然值得商榷,但这至少说明菲尔丁的小说艺术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非完全合拍。

因此,在吸收前辈学者对菲尔丁创作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当代叙事学理论为参照,分析探讨菲尔丁的叙事艺术理论。

《汤姆·琼斯》的十八篇4同注①,第24页。

5许桂亭著《菲尔丁的小说创作与理论》,载《天津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第68页。

6见萧乾为《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译本撰写的《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0-11页。

7武月明著《试论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理论》,载《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4期,第89,90页。

8伊恩·瓦特著《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第331页。

译文略有改动。

序章,《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的序言和两篇序章,菲尔丁为胞妹萨拉的小说《大卫·辛朴尔》所写的序言,为夏洛特·雷诺克斯的小说《女吉诃德》所写的书评,以及他在自己主办的《考文特花园报》为他的最后一部小说《阿米丽亚》所作的论辩都涉及他的叙事理论,要想全面评介绝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完成的。

本文仅以《汤姆·琼斯》的十八篇序章为依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初步探讨。

一、叙事由简到繁、由质朴到铺张的变化以及省略的作用;二、艺术点缀的作用;三、整体艺术;四、叙事者的形象和作用。

《汤姆·琼斯》第一卷的序章题为《卷首引言,或宴上菜单》。

菲尔丁以饭馆老板自比,开列一份菜单,先说明本书的主题是“人性”,并强调人性是复杂丰富的。

然后笔锋一转,引著名诗人蒲柏的诗句,阐明本书的全部要点在于表现作者的艺术手段。

蒲柏在《论批评》中对真正的巧智(wit)或艺术下了这样的定义:“真才气是把自然巧打扮,思想虽常有,说法更圆满。

”9菲尔丁引用这两行诗句意在表明他的重心在于艺术表达,而不是如笛福和理查逊所言照自然原样叙述故事。

菲尔丁指出:“怡情悦性之优劣,少有赖于选题之当与不当,而多有赖于奏技之巧与不巧。

”10在本书中,像名厨先上普通菜,再上美味佳肴一样,“我们刚一开始,要把穷乡僻壤中所看到的平淡朴素一类人性献出,以飨胃口最强的读者,随后才把流行于皇宫王廷和通都大邑的那种法兰西和意大利浓烈作料——那也就是,矫性饰情和酒肉声色——全加进去,再快刀精切,文火慢煨。

用这种方法,我们相信,就能使读者阅览起来,不忍释卷……”11读者从第二章开始进入小说正文,先读到在索默塞特郡乡间发生的故事,然后跟着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在从乡间到伦敦的路上奔波,最后才是伦敦城里发生的故事。

从乡间到都市,故事从简朴到复杂,人物从自然到矫饰,这种场景、故事和人物的变化,正是《汤姆·琼斯》引人人胜之处。

以男主人公与三个女人的性关系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叙事艺术上的变化。

汤姆与娼丽的关系是从最自然的青春男女的互相吸引开始的,绝少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成分。

汤姆在去伦敦途中与洼特太太的关系始于汤姆解救面临危险的落难女子,洼特太太既感激汤姆相救之恩,又被他的翩翩风度所吸引,于是有意裸露上身,并在饭桌上频抛媚眼,终于引汤姆上钩,导致一夜温9译文选自王佐良著《英国诗史》,译林出版社,1997年,第192页。

10张谷若译《弃儿汤姆·琼斯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第8页。

11《弃儿汤姆·琼斯史》,第8-9页。

情。

而汤姆与白乐丝屯夫人的关系则纯粹是后者设了圈套让汤姆钻,在她的生活和道德观念中没有一点自然真诚可言。

《汤姆·琼斯》三部分的对称结构被范·甘特比喻为“帕拉第奥式”宫殿建筑;12罗伯特·艾尔特也十分强调这种对称艺术,并进一步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就菲尔丁对小说的发展所起作用而言,他是用真正建筑结构眼光来看待小说的第一人。

”13这种整齐对称,结构复杂,小中见大,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与纷繁无序的实际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也恰恰体现了菲尔丁独具匠心的艺术追求。

菲尔丁指出,他的写作遵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有时可能省略数月甚至数年。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的《时距》一章中详细分析了省略的作用,并引菲尔丁为证:“他略带夸张地自命为调节叙事节奏、删除无关时间的创始人,略过了汤姆·琼斯早年生活的十二年,宣称‘此间没有发生任何值得一写的事迹’。

我们都知道司汤达对这种轻慢举止是何等推崇并着力模仿。

”14省略是菲尔丁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人称叙事或书信体叙事为了保持叙事的逼真效果,往往有文必录,不能随意省略,而第三人称小说中的叙述者则可以根据叙事结构需要而对故事进行剪裁安排。

《汤姆·琼斯》中的省略除了如第二卷与第三卷之间省略了十二年这种情况之外,还有若干特殊情况。

一是出于道德观念的省略,如对汤姆与白乐丝屯夫人的苟且关系,叙述者就一笔带过,因为当时的文坛常规不允许渲染这种关系,而现代小说和电影却往往大肆渲染,这是菲尔丁原著《汤姆·琼斯》与现代电影《汤姆·琼斯》的一个重要区别。

二是对有些场面或人物避而不描写,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

如关于白蕊姑、派崔济太太和斯威克姆的形象作者就没有描画,只是说他们分别像当代著名风俗画家霍各斯画中的某个人物。

15三是按照菲尔丁信奉的新古典主义艺术传统,有意避免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例如第四卷第三章,关于卜利福表面没有对苏菲娅喜欢汤姆表示不快的原因,叙述者就没有深究。

他是这样讲的:“但是,既然他在外表上没有表示出这类嫌恶之意,那我们如果非要到这个小伙子内心的最深处不可,我们会帮了倒忙,也说不定;这就好像有些不惮物议的人,专好侦查他们的朋友最隐秘的私事,并且往12多萝西·范·甘特著《英国小说:形式与作用》,纽约,哈珀与罗出版公司,1953年,第80页。

这里提到的“帕拉第奥式”的英文是:palladian,指16世纪意大利建筑家帕拉第奥的建筑风格。

13罗伯特·艾尔特著《菲尔丁与小说的本质》,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68年,第97页。

14G.热奈特著《叙事话语》,伊萨克,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0年,第107页。

15《弃儿汤姆·琼斯史》,第59,86和167页。

往搜索到人家的幽房密室和碗橱盘架,结果只会把朋友的卑鄙猥贱和贫穷匮乏,暴露于世上。

”16四是有时不描写胜过描写。

如第五卷第十章写汤姆因为养父奥维资病愈而欣喜若狂,喝醉了酒,在树林中像个疯子似的宣泄他对苏菲娅的一片痴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