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构造单元划分表
陕西区域地质构造要点
中秦岭造山带
礼县一柞水华里西褶皱带
南秦岭造山带
南秦岭印支褶皱带
康—勉板内接合带
康县一略阳华里西褶皱带
松潘一甘孜造山带
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
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巴山造山带
北大巴山褶皱带
陕西区域地质构造
2
三个构造区
界线
中朝准地台
陇山、秦岭以北的八渡一宝鸡一铁炉子---三要断裂
秦岭褶皱系
宽川铺(另说在阳平关断裂)一勉县一巴山弧断裂
扬子准地台
2
2
将商丹断裂带以北作华北板块,以南作扬子板块。
板块与槽台的关系
板块观
槽台观
华北板块
北秦岭造山带
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北部分
商丹板块对接带
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南部分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目录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二、三大地貌单元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四、丰富多样的植被五、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
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
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
渭河地堑亦称关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
基地构造在宝鸡、陇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
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
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生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部最古老的岩系是早古生界的变质岩,上覆晚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活动差,花岗岩很少;南部最古老的岩系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变质岩,上覆志留系的沉积岩,有花岗岩分布。
大巴山过渡带是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
其凸起地区,基岩外露,主要是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和古生界的岩系;凹陷地区基岩被覆盖,覆盖物为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
二、三大地貌单元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 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 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 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 。
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大体以白于山和长城为界,以北为风沙区,以南为黄土区。
西安地层结构表
名 称 代 号 I1 I2 I3 II1 II2 II3 II4 II5 II6 III L1+S1 L1+S1+L2+S2 L1+S1+L2+S2+L3+S3 L1+S1→S4 或 S5 L1+S1→S6 或 S7 L1+S1→S8 或 S9、S10 20 层或 34 层黄土与古土壤互层
l l l l l pl pl al
al
eo1 el
黄土地层
al
冲积、洪积、湖积地层 Q 4 二元结构(河床相+漫滩相)
渭河及支流一级阶地 渭河及支流二级阶地 各支流的三级阶地 一级洪积台地 二级洪积台地 三级湖积台地 四级湖积台地 五级湖积台地 六级湖积台地 黄土塬
Q 3 黄土(L1)+ Q 3 古土壤(S1) Q 3 二元结构(河床相+漫滩相) L1+S1+L2+S2+L3+S3 Q 2 二元结构(河床相+漫滩相) Q 4 粉质粘土夹透镜状砂 Q 3 粉质粘土夹透镜状砂 Q 2 粉质粘土夹薄层状砂 Q 2 粉质粘土夹薄层状砂 Q 2 粉质粘土夹薄层状砂 Q 1 粉质粘土夹薄层状砂 第三系或 Q 1 三门组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目录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二、三大地貌单元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四、丰富多样的植被五、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
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
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
渭河地堑亦称关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
基地构造在宝鸡、陇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
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
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生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部最古老的岩系是早古生界的变质岩,上覆晚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活动差,花岗岩很少;南部最古老的岩系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变质岩,上覆志留系的沉积岩,有花岗岩分布。
大巴山过渡带是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
其凸起地区,基岩外露,主要是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和古生界的岩系;凹陷地区基岩被覆盖,覆盖物为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
二、三大地貌单元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 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 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 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 。
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大体以白于山和长城为界,以北为风沙区,以南为黄土区。
陕西省金矿床成矿系列划分
陕西省地处我国南北和东西地质构造的枢纽地带。地层 出露齐全 ,岩浆活动强烈 ,地质 构造复杂 ,矿产资源丰 富,是我 国主要金矿聚集 区之一 ,资源潜力巨大。本世纪初 ,宋小
文 、侯满堂等对陕西省金矿床成矿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并对成矿系列进行 了初步的 划分。本文在 《 陕西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 ,旨在从大 地构造特征及地质演 化人手 ,通过对省陕西省 内主要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成矿过程的系统分析,建立陕西省金矿 床成矿系列 ,为金矿 以后勘查和研究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9
南秦岭裂谷带 ( P z 。 )
Ⅳl 勉 略结合带
Ⅵ 华南陆块
Ⅶ 西藏一三江造山系
Ⅵ2上扬子古陆块 NhomakorabeaⅥ
2
Ⅵ2 龙 门山基底逆冲带
米仓 山一大 巴山基底逆 冲带 Ⅶl 摩 天岭古陆块
Ⅶ 巴颜喀拉地块
( 2 )北秦岭岩浆弧 北秦岭岩浆弧发展于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不同时期的多岛弧盆系演化 ,沿秦岭活动
1 金矿 资源概况
陕西省金矿资源包括岩金 、砂金和伴生金 ,以岩金为主 ,砂金居次 。金矿是陕西省的优 势矿种之一 。目前共发现矿点以上 ( 含矿点 )独立的和以金 为主的岩金产地 1 0 9处、砂金 产地 4 9 处 ,其 中岩金有特大型矿床 2 处 ,大型矿床 5处 ,中型矿床 2 O 处 、小型矿床 5 9 处;
铙蚕馏鹭
第3 l 卷 第1 期
G EO L OGY OF S HAA NXI 2 0 1 3 年6 月
陕西省区域地质概况
陕西省区域地质概况陕西的地质位置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它处于中国南、北接壤,东、西过渡和三大构造域交汇地带,地层发育齐全,各种岩类发育,可追溯的地质历史近30亿年,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在本省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地层区划横跨华北、华南两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10个地层分区和20个地层小区,从新太古代-新生代地层均有不同程度分布。
其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主要由中深变质的高级片麻岩系组成,呈构造穹隆或构造残块出露于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早—中元古代以浅变质火山岩和次稳定变质细碎屑岩为特征;长城—蓟县纪由火山沉积为主逐渐转为陆源碎屑沉积为主;震旦纪—早寒武世全区均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区明显;中三叠世以后全区均为陆相地层。
一、地层(一)陕西地层的基本特征横跨华北、秦岭和杨子三个一级综合地层区。
除晚白垩世缺失、晚侏罗世尚有争议和古元古代尚不清楚外,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太古代至第四纪不同程度均有纪录。
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太古界,分布于华北地层区南缘,研究程度低。
元古界分布较广,为本省前寒武系的主体。
古生界构成本省南部地层的主体,研究程度较高。
中、新生界遍及全省,集中于陕北、关中地区。
地层大小单元达263个。
(二)陕西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特点前震旦系主要沿南、北古老地块的边缘形成,呈带状分布,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秦岭区和扬子区,华北区仅分布于南缘,寒武一奥陶系和二叠一三叠系省内普遍分布,华北区缺失志留和泥盆系,扬子区大部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晚侏罗世及晚白垩世全省普遍缺失沉积;新生界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北,以汾渭分区最为发育。
以上反映了古生代以来,省内地壳有两次普遍沉降和两次整体遭受剥蚀的过程。
金堆城小区中、晚元古界发育较完整,为我国西北地区所少有。
扬子区至秦岭区震旦系的横向连续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阳平关小区及高滩—兵房街小区震旦系与寒武系剖面连续过渡,是研究两者界线的良好地区。
岚皋—竹溪分区志留系笔石化石特别丰富,笔石带较为齐全,是研究笔石化石不可多得的地区。
构造单元划分
怒江断裂
2
昌宁-澜沧断裂
16
澜沧江断裂
3
南汀河断裂
17
弥沙河断裂
4
普洱断裂
18
金沙江断裂
5
九甲-安定断裂
19
格咱河断裂
6
哀牢山断裂
20
小金河断裂
7
红河断裂
21
丽江-木里隐伏断裂
8
弥勒-师宗断裂
22
程海断裂
9
开远-丘北-广南隐伏断裂
23
雅砻江-箐河断裂
10
黑河断裂
24
渡口-楚雄隐伏断裂
11
李仙江断裂
Ⅱ2
丽江台绿褶皱带
川滇成矿区
Ⅱ2
川滇台背斜
滇东成矿区
Ⅱ2
滇东台褶带
哀牢山成矿带
Ⅱ2
丽江台绿褶皱带
华南成矿区
Ⅰ1
华力加里东褶皱系
滇东南成矿带
Ⅱ2
滇东南加里东褶皱带
Ⅰ1
松潘-甘孜褶皱系
中甸成矿带
Ⅱ2
中甸褶皱带
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
Ⅰ1
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
澜沧江成矿带
Ⅱ2
中排褶皱束、半坡复背斜
构造单元划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
兰坪-思茅褶皱带
中排褶皱束
元江-江城褶皱束
景谷-勐腊褶皱束
半坡复背斜
德化复向斜
无量山复背斜Leabharlann 云岭褶皱带德钦-雪龙山断褶束
德钦断块
雪龙山断块
白芒雪山褶皱束
金沙江褶皱束
墨江-绿春褶皱带
安定-平和褶皱束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
第15卷 第3期1996年 9月地质科技情报Geo logic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Info r m ati onVol115 No13Sep1 1996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①杨志华(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摘 要 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是造山带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特征。
秦岭构造格架是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共存的造山带。
笔者以秦岭最新的实际资料按板块构造学说和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观点编出新的地质构造图,提出秦岭是四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关系组合而成的拼贴叠置堆垛体,不存在自北而南或自南而北按时代形成的碰撞增生构造带。
关键词 构造格架 构造单位 板块构造 抽拉构造 秦岭—大别造山带构造格架(构造格局)和构造单元的认识,是对一个地区研究程度和水平的集中体现。
正确认识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合理划分构造单元,是分析研究该区地质构造形成、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矿产勘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的前提条件。
1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秦岭处在中国南北分野、东西过渡的重要地位。
这种背景决定秦岭必然是东西与南北共存的构造格架。
东西向构造的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实质是扬子地(板)块与华北地(板)块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与演化,是古中国地台(板块)形成、裂解为华北、扬子地(板)块和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的历史。
包括笔者在内的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多的论述〔1~10〕。
笔者自70年代晚期以来,多次论述秦岭存在南北向构造〔6,7〕。
这种南北向构造不是一个背斜或一条断层,而是有相当规模的南北向的沉降带和隆升带。
在古生代—三叠纪时期,从西向东,大约在东经102°~106°,106°~108°,108°~110°和110°以东分别构成南北向的沉降带和隆升带,并有可能形成以东祁连—西秦岭—三江为沟向东依次出现弧盆体系,而东经110°以东成为当时中国大陆的主体部分。
陕西省大地构造相划分及主要构造相特征_白胜利 (1)
文章编号:1001—6996(2016)01—0038—11陕西省大地构造相划分及主要构造相特征白胜利1,张满社2,杨冰玉1( 1.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西安710100; 2.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摘要:在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大型构造作为边界,以优势大地构造相为划分依据,将陕西省划分为77个亚相,归并为15个优势相,6个大相,分属4个相系。
关键词:构造相划分;构造相特征;陕西省中图分类号:P548(241)文献标识码:A1概况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岩石圈板块经历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地球动力学和地质构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综合产物。
按照全国潜力评价技术要求,一级构造单元为:造山系(多岛弧盆)相系、陆块区相系;二级单元为:结合带大相、弧盆系大相及地块大相;进而将三大相依据造山带洋—陆构造体制和盆山构造体制时空结构转换过程的特定大地构造环境,划分为大地构造相及其亚相。
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以陕西省1ʒ25万建造构造图、省内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及大型变形构造研究与专题底图编图研究基础上,以大型构造作为划分边界,以优势大地构造相为划分依据,划分出77个亚相,归并为15个优势相,6个大相,分属4个相系(表1)。
2大地构造相、亚相特征2.1华北陆块相系—鄂尔多斯陆块大相2.1.1鄂尔多斯陆内盆地相:进一步划分4个亚相。
涑水基底杂岩残块亚相:仅在韩城禹门口出露,主要由TTG 岩套长英质混合片麻岩及表壳岩系组成。
主要岩性为混合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更长片麻岩、角闪更长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等,构成区内结晶基底,矿产为磁铁矿。
收稿日期:2016—01—10作者简介:白胜利,男,53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
陕西省成矿区_带_的划分
第37卷 第3期 2004年(总150期)西 北 地 质NO R THW EST ERN GEOLO GYV o l.37 N o.3 2004(Sum150) 文章编号:100926248(2004)03200292014陕西省成矿区(带)的划分宋小文,侯满堂,陈如意(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通过系统总结,将陕西省成矿区(带)进行了统一划分,该省与4个 级成矿区(带)、4个 级成矿区(带)和7个 级成矿区(带)有关;在 级成矿区(带)中,共划分出19个 级成矿区(带);在 级成矿区(带)中,共划分出44个 级成矿区(带)。
关键词:陕西省;成矿区(带);划分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前言陕西省地处我国中部,中央造山带横亘华夏东西,成为我国自然地理、气候和地质构造等重要的转换和过渡带。
全省跨华北和华南两个地层大区,进一步由大到小可划分为祁连—北秦岭、晋冀鲁豫、南秦岭—大别山、扬子4个地层区,10个地层分区,20个地层小区。
侵入岩比较发育,超基性2酸性岩均有出露,集中分布于秦巴地区,出露面积1174×104 km2。
区内历经了漫长、复杂及不同构造体制下的多旋回发展演化,造就了独特的构造面貌。
陕西省构造单元的划分以主造山期为主体,包含早期残余要素,适当反映了陆内改造构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方案[1~5]。
陕西省1:50万地质图及说明书中①,从板块构造理论将陕西省从北到南划分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华北板块、商丹加里东结合带、华南板块);4个二级构造单元(华北陆块、华北板块南部活动性陆缘,华南板块北部被动陆缘、扬子陆块),在二级构造单元内以地质事件为依据,以不整合界面和断裂作为单元边界,划分出断隆、地堑、地体、海盆及隆起等14个三级构造单元(表1)。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征明显,陕北以煤、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矿产最具优势,岩盐、膨润土矿产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关中及相邻地区以煤、钼、金、建材矿产、地热、矿泉水为主;陕南汉江流域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
陕西地质地貌
陕西地质地貌地貌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
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次级地貌类型:(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
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
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
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
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
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
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
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
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
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
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
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
另外,在北部边缘与内蒙古接壤地带及榆林附近,分布有一系列湖盆滩地。
其特点是:沙丘沙地环抱湖盆草滩,沙丘高度一般较小,高3—6m,多已固定、半固定。
草滩地主要由冲积沙、粘土组成,地面较平坦,潜水水位埋深十几厘米至一、二米。
陕西省地质资料
地貌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次级地貌类型:(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
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
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
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
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
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
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
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
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另外,在北部边缘与内蒙古接壤地带及榆林附近,分布有一系列湖盆滩地.其特点是:沙丘沙地环抱湖盆草滩,沙丘高度一般较小,高3—6m,多已固定、半固定。
草滩地主要由冲积沙、粘土组成,地面较平坦,潜水水位埋深十几厘米至一、二米。
陕西省区域地质概况
陕西省区域地质概况陕西的地质位置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它处于中国南、北接壤,东、西过渡和三大构造域交汇地带,地层发育齐全,各种岩类发育,可追溯的地质历史近30亿年,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在本省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地层区划横跨华北、华南两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10个地层分区和20个地层小区,从新太古代-新生代地层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其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主要由中深变质的高级片麻岩系组成,呈构造穹隆或构造残块出露于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早—中元古代以浅变质火山岩和次稳定变质细碎屑岩为特征;长城—蓟县纪由火山沉积为主逐渐转为陆源碎屑沉积为主;震旦纪—早寒武世全区均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区明显;中三叠世以后全区均为陆相地层.一、地层一陕西地层的基本特征横跨华北、秦岭和杨子三个一级综合地层区.除晚白垩世缺失、晚侏罗世尚有争议和古元古代尚不清楚外,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太古代至第四纪不同程度均有纪录.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太古界,分布于华北地层区南缘,研究程度低.元古界分布较广,为本省前寒武系的主体.古生界构成本省南部地层的主体,研究程度较高.中、新生界遍及全省,集中于陕北、关中地区.地层大小单元达263个.二陕西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特点前震旦系主要沿南、北古老地块的边缘形成,呈带状分布,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秦岭区和扬子区,华北区仅分布于南缘,寒武一奥陶系和二叠一三叠系省内普遍分布,华北区缺失志留和泥盆系,扬子区大部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晚侏罗世及晚白垩世全省普遍缺失沉积;新生界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北,以汾渭分区最为发育.以上反映了古生代以来,省内地壳有两次普遍沉降和两次整体遭受剥蚀的过程.金堆城小区中、晚元古界发育较完整,为我国西北地区所少有.扬子区至秦岭区震旦系的横向连续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阳平关小区及高滩—兵房街小区震旦系与寒武系剖面连续过渡,是研究两者界线的良好地区.岚皋—竹溪分区志留系笔石化石特别丰富,笔石带较为齐全,是研究笔石化石不可多得的地区.徽县—旬阳分区旬阳、西口一带,晚古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剖面连续,化石较为丰富,在当前堪称是研究我国中部晚古生界层型剖面最有利的地段.陕甘宁分区中生代地层系统发育,是我国内陆盆地较为完整并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关中、陕北第四系黄土分布广,剖面较为完整,在我国也是少有.三古生代海生生物群的分区特征华北区属北方西方大区;扬子区属东方太平洋大区或古地中海大区,秦岭区常为上述两大区的过渡类型.反映了古生代主要为早古生代秦岭海域南北并无长期的阻隔,只有环境的差异或局部的地理隔绝.中生代海相地层,秦岭区出现北方的菊石及南、北方瓣鳃类的混生.陆相地层植物群,西北地层区以温暖、潮湿的蕨类为主,其次银杏,西南地层区以炎热环境的苏铁类为主.说明了在中生代秦岭已对我国南、北自然环境及气候起了一定的分割作用.四沉积类型华北区自长城纪始由准稳定转向稳定类型沉积;扬子区自震旦纪起为稳定类型沉积;秦岭区除晚震旦世外以活动类型沉积为主.扬子区和秦岭区震旦系由差异到相似,寒武系由相似到差异的演变,反映了稳定区与活动带的演化既有显着的差异,但在某些时期又有相似和过渡,同时也说明了地层序列、沉积类型与地质演化的关系.五地层含矿性陕西地层含矿层位较多,除华北区及扬子区奥陶系或志留系外,几乎遍及各个时代的地层,其中属同沉积的矿产.华北区,前寒武系以铁为主,古生界以煤为主,其次为磷、铁、硫铁及粘土,中生界以煤、油气为主,新生界仅有石膏、石英砂及油气显示.扬子区,前震旦系以铁、铜为主,震旦系以磷、锰为主,古生界以磷、铁、硫铁及煤为主,中生界有石膏、煤,其次为铁和粘土.秦岭区,前震旦系以铁、硫铁、多金属为主,震旦系以磷、钡为主,其次为硫铁及锰等,古生界的铁、多金属以及钡、硫铁、磷、铀、煤均具有一定意义,中生界以煤为主,新生界有砂金、砂铂.秦岭区碳硅质地层普遍富含钒、钼、铀及稀土等元素.省内碳酸盐岩地层构成的石灰岩、白云岩矿产地也不少.二、岩石一沉积岩及岩相古地理1.省内沉积岩以分布广泛,海、陆相均较发育,环境多样,物源复杂,岩类较多,成岩后生作用明显,时空上多种岩类共生互变为特点.在划分的十一个岩类中,以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粘土质岩最为发育,其次为硅质岩、磷质岩;铁、锰、铝、铜质岩,形成于特定的环境,局限在少数层位,可燃有机岩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并以华北区为主.在陕北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中还发现沸石质岩.2.本省碎屑岩较为复杂,不同时代和地区变化较大.砾岩按成因分为海相,陆相,冰成及成岩四种类型,以前两类较为普遍.华北区南缘上奥陶统出现有水下重力流砾岩.冰成岩形成于早震旦世,以华北区较为典型,扬子区仅有冰水沉积岩.成岩角砾岩仅见于扬子区三叠系中.砂岩分布的时代和层位最多.海相砂岩,稳定区以成熟度高的石英砂岩为主,杂基较少;活动带以长石石英砂岩及粉砂岩为主,泥质杂基成分较高.陆相砂岩,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华北区以斜长石为主,含一定量的黑云母,钙质胶结为特征,扬子区以钾长石为主,云母少,粘土质胶结为特点.3.石灰岩以海相浅水沉积为主,古生代最发育,粒屑灰岩和晶粒灰岩类分布最广.粒屑灰岩类以生屑灰岩和内碎屑灰岩较为普遍,晶粒灰岩以灰泥岩为主.早古生代普遍富硅、镁、铁,晚古生代以高钙为特点.不同程度可见白云岩化、方解石化、硅化、膏化及压溶作用等成岩后生变化.白云岩以晚元古代及早古生代最发育,按其成因,有同生白云岩和交代白云岩两类.同生白云岩省内以晶粒白云岩分布最广,隐藻白云岩主要分布于地台区前寒武纪地层.交代白云岩三大区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古生代以来地层中.从华北区元古代白云岩化学成分反映,以高硅、钾、富镁质为特点.4.通过对震旦纪至第三纪沉积相和古地理环境的研究,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各时期海陆分布、变迁和沉积环境的基本特征.华北区早古生代主要为滨海潮坪及台地环境,石炭纪至三叠纪为内陆盆地滨海平原和河湖沼泽环境,扬子区早古生代以浅海陆棚环境为主,晚古生代主要为滨海台地环境,中生代以来由滨海局限台地演化为内陆盆地,秦岭区自古生代始至中三叠世,总体以浅海陆棚及盆地环境为主,海域自南、北向中心逐渐收宿,由东向西迁移,晚三叠世以后为山问断陷盆地沉积,北秦岭元古代古陆及扬子北缘汉南等古陆,对古生代省内三大区沉积海域不同程度地起了一定阻隔作用,但海域又常守所沟通.5.陕西磷质岩分布在十一个地层单位,主要为震旦系和寒武系,有规律地沿古陆边缘滨、浅海环境形成.滨海形成于海侵早期,以砂质或灰质磷质块岩为主,浅海形成F盆地或陆棚环境,以硅质磷质块岩为主,多数并具异化地磷块岩特征.二岩浆岩1.省内岩浆活动具多期次,多岩类为特征.在划分的十个期中,最早为阜平期,最晚为喜马拉雅晚期,其中火山岩浆活动有九期,20余个地层单位,侵入岩岩浆活动有七个期.前寒武纪以火山岩占优势,寒武纪后以侵入岩为主.按其分布的面积,侵入岩尤其花岗岩类最广,空间上以秦巴地区最为发育.2.省内火山岩自老到新表现由基性+中基性+中酸性的演化趋势.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沉积岩均较发育,常构成由喷发相至喷发—沉积相.多数具旋回性和韵律性特点.岩类较多,主要有: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单一组合,玄武—英安岩或流纹岩两端员组合,玄武—安山—英安—流纹岩组合和英安—流纹岩缺基性端员组合等四种类型.以钙碱性系列为主,其次为碱性一钙碱性,少数为碱性系列.火山喷发强度,可分别与夏威夷式、武尔卡诺式及斯特朗博利式对照,划为三种类型.根据分异系数和固结指数,省内火山岩偏酸性者一般分异程度高,偏基性者一般分异程度低.岩浆演化有三种趋势,即拉斑玄武岩趋势、钙碱性趋势和中间型趋势.根据比率“T”值,火山岩可能来源于上地幔,地幔部分熔融及地壳物质的深部重熔三个方面.本省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可归纳为四种:①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受断裂控制,包含具活动带性质和准稳定区性质两种,前者靠洋一侧,后者靠陆一侧,②形成于大陆边缘由活动带向不成熟岛弧演化,具岛弧内外侧火山岩特征,③属于成熟岛弧造山带环境;④由陆壳再生分裂产生的,包括发展成为活动带及不具活动带性质两种,前者与弧后盆地火山岩类似,后者与大陆裂谷火山岩接近.3.省内超基性及基性侵入岩发育,是我国主要分布区之一,共有岩体群244处,岩体1467个,岩石类型11种.空间上划分为七带一区,以加里东期为主.北秦岭及勉略地区主要为铁镁质及镁质超基性岩,汉南岩区及北大巴山岩带以铁质基性岩为主.这些岩带区多数沿区域性断裂带分布,岩石普遍蚀变.超基性岩含有铬、镍,基性岩含有钒钛磁铁矿及磷灰石等主要矿产.4.省内闪长岩、正长岩类分布面积仅次于花岗岩类.时空上划分为四期五个岩区,闪长岩类以华力西期规模最大,前燕山期一般形成于构造活动带或造山带,并常与花岗岩类伴生,岩体常受混染,燕山期多数与小斑岩体伴生.有陆壳重熔和深部分异两种不同的物源.正长岩类以加里东期为主,多数形成于准稳定发展阶段或稳定区的边缘,以略阳、勉县和安康,紫阳等地最为发育,中元古代为钙碱性,古生代为偏碱一过碱性.与中性岩类有关的主要矿产,闪长岩类有铁、铜,正长岩类有铌、稀土及铀矿化.5.本省花岗岩类岩石类型较多,时空上划分为七期和七个岩区.按物质来源和成岩方式,划分为陆壳重熔,深部分异和混合交代三种成因类型.在南郑碑坝并发现霓石花岗岩.花岗岩类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前寒武纪主要分布于华北、扬子两个稳定地块的边缘,加里东期主要分布于加里东褶皱带,华力西、印支期主要分布于秦岭印支构造带的西部及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燕山期主要分布于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及华北地块南缘东段,先以重熔型为主,后以分异型为主.扬子区白震旦纪以来未发现岩浆侵入活动;华北南缘在中元古代侵入活动后,东段叠加燕山期;秦岭区随其地质发展,总体自南北向中心迁移,西强东弱,北秦岭为多期侵入活动带.花岗岩类各期次不同程度都有成矿现象,构成多期成矿特点.一般晚期次成矿较好.重熔型岩基株一般与稀有、稀土、铀,钨成矿关系密切,分异型小斑岩多数与钼、铜、铁成矿有关.岩体的主要组分与成矿有一定关系,一般含矿岩体富硅、碱,贫铁、镁、钙.成矿岩体具不同程度蚀变交代,与小斑岩有关的钼矿以钾,硅交代为主,铜矿具面型蚀变分带,大岩基成矿者常具垂直和水平蚀变分带.三区域变质岩1.省内变质岩亦较发育,自太古代至三叠纪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质.主要分布于秦岭区,扬子区以墓底变质为主,华北区除基底变质外,南缘中元古界至早古生界盖层也经历有轻微变质.岩石类型较多,除榴辉岩外其他各类岩石均有.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及变质程度,前震旦纪以火山型及混合型为主,一般形成中,低级变质,少数高级变质,震旦纪以来以正常沉积型及混合型为主,一般形成低级变质,部分为中级变质.2.变质岩结构,以镶嵌结构及变余或残留结构较为普遍,并具有不同形变作用的序次至少有三次.变质岩中出现22种特征矿物,可归纳为u种变质反应.变质岩按谢勉年科的等化学系列分类,基本上可分属于铝硅酸盐岩、铝镁铁硅质岩和钙质碳酸盐岩三类.3,混合变质岩较为发育,可分为四种类型,若干种岩石,其中以条带状及片麻状混合岩较发育.其分布主要集中于三个带,太华混合岩带以重熔型为主,后期有少量再生型,太白—商县混合岩带基本属于再生型,马道—佛坪混合岩带以重熔型为主,后期有再生型.4.省内以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为主,绝大多数产生于地槽阶段,少数产生于准稳定阶段.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主要产生于秦岭冒地槽区及扬子区北缘,由准稳定向活动过渡阶段或主旋回阶段.断陷变质作用仅见于北秦岭构造带中.华北区南缘由准稳定向稳定演化形成的盖层,经轻微的变质,暂与盖层变质作用类型类比.5.变质相有低温、中温和高温,以低温分布最广.递增变质带较为普遍,其中以马道—神河递增变质带较为完善、规整,可与巴罗式带相对比.依反映压力类型的特征矿物,仅能确定有低压和中压相系,尚未发现高压相系.6.混合岩形成于三大地质单元,分别由活动带向稳定区转化的时期,与主变质期同时或稍晚.华北区太华群混合岩形成于主变质期之后准稳定阶段.秦岭基本地带产生于主变质期或略早,但北秦岭秦岭群中的混合岩除与主变质期有关外,还叠加有加里东期.扬子区混合岩化较弱,与主变质期关系较为密切.因此,除叠加的混合岩外,省内的混合岩化作用基本反映了变质作用的终了阶段.7.省内地台区的变质作用具“层状结构”特征,并有随地层由老到新变质减弱的趋势,华北区由“多结构层”组成,扬子区由“单结构层”组成.秦岭地槽区的变质作用以“带状结构”为特点,在时空上具有不均一性,变质作用类型较多.8.本省三个变质地区,十七个变质地带分属于七个变质期.最早为阜平期,最晚为印支期.一般较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多数伴有同旋回的构造运动,有的发生于构造主幕如扬子地区的扬子期变质作用,也有发生于构造主幕之前或之后,前者如铁铜沟变质地带,后者如柳叶河—三条岭变质地带的东段.9.省内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大致可分为受变质、变成及混合岩化三种基本戍因类型.受变质矿产主要有铁、铜多金属及硫铁矿,多数形成于原岩为火山型及混合型沉积层中.变成矿产,与变质重结晶作用有关的主要为非金属高铝矿物、石墨,金红石及刚玉多数形成于原岩为沉积型地层中,与变质热液有关的以多金属为主.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矿产主要与伟晶岩有关,有稀有、稀土等.三、区域地质构造一陕西地壳结构极不均一,导致各块体的构造性质及演化的显着差异.可划分为三个一级,十二个二级,二十一个三级及若干四级构造单元,成为我国多构造单元的省区.区域构造演化具多旋回性、迁移性、不可逆性及动定互为转化的普遍规律.二中朝准地台为我国最古老的地台,自太古代至第四纪漫长的地质发展,有十一次主要构造运动.阜平运动地台基底轮廓基本形成,中条运动基底最终固结,进入地台阶段,中石炭世起转为后地台阶段.地台形成后经历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及新生代五个阶段,并由准稳定向稳定逐渐演化,形成八个地台盖层.元古代台缘可以认为是由裂陷作用产生的沉降带.早古生代为地台型广阔滨海盆地,石炭纪至二叠纪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三叠纪以后为独立内陆盆地,白垩纪以后盆地萎缩.新生代台缘形成断陷和新的坳陷.岩浆建造主要形成于前蓟县纪及中生代.火山建造前蓟县纪以熔岩为主,中、新生代仅有少量凝灰岩;侵入建造均分布于台缘,前蓟县纪以重熔岩浆为主,中生代先以重熔型,后以分异型为主.台缘构造形变强烈,早古生代及其以前褶皱形态相对较为复杂,后地台阶段出现箱状、长短轴背斜及平缓拱起,新生代以断陷为主,常形成箕状不对称断凹盆地.三陕西南端属扬子准地台台缘隆褶带部分.基底为前震旦系,震旦纪始进入地台阶段,形成海相沉积盖层,晚三叠世起转入后地台阶段,形成陆相沉积盖层.基底的形成演化经历武陵、“芹峪”、扬子三个旋回.其发展自地块核心向北不断迁移增生.蓟县纪由南向北形成冒、优地槽对,地槽回返由南向北时间略有推迟,蓟县纪末基底轮廓基本形成,青白口纪以陆相火山活动为主;晋宁运动基底最终固结.地台形成后,经历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一侏罗纪及新生代五个阶段,形成六个盖层,其中泥盆纪—石炭纪盖层仅分布于台缘高川地区.火山建造形成于前震旦纪,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并存,由海相向陆相演化.侵入建造主要形成于扬子旋回,古生代以来未见岩浆活动.褶皱与中朝准地台迥然不同,表现多方向,协调与不协调共存,开阔与紧密、长轴与短轴相伴.扬子准地台经历九次主要构造运动,其中以晋宁运动最为主要,印支和燕山运动使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逐渐形成、定型,其次为“芹峪”和加里东运动.四秦岭主要是从古生代始在古中国地台上新生的地槽带,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最终回返.北秦岭中元古代地槽是在过渡壳—洋壳基础上形成的,中元古代末褶皱回返,并经扬子、兴凯旋回进一步固结、僵化.南秦岭元古代地槽.东部是在陆壳—过渡壳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晚震旦世转为地台;西南部勉略地区是在洋壳或过渡壳上形成,晚元古代晋宁运动回返,拼贴于扬子地台边缘.秦岭古生代以来的地槽是由南、北秦岭冒,优地槽构成的.北秦岭早古生代优地槽是在中元古代褶皱带上由裂陷作用新生的地槽,属突变式地槽带,经加里东运动褶皱回返.南秦岭冒地槽是一个多旋回地槽,它是在晚震旦世地台基础上演进而来的渐变式地槽带,并由断裂作用形成隆坳间列的发展布局.阳平关加里东地槽带是从晚元古代褶皱带上分裂形成的冒地槽.因此,认为秦岭古生代以来的地槽,可以被认为属裂陷型地槽.秦岭古生代以来多旋回地槽带,经历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三个旋回.其总体发展可归纳为自南、北向中心迁移,形成了地槽带具双边对称迁移特点.侏罗纪以来在整体上升的背景上形成不同规模的断陷盆地.四、区域地质发展史省内地质历史经历六个发展阶段,三次重要地质事件和两次重要转折.前震旦纪包含两个发展阶段.为大型地壳块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它以大陆地块边缘增生形式出现,经历中条、晋宁两次重要地质事件,使华北、扬子大型地块先后最终形成.震旦纪以来,包含四个发展阶段.为秦岭活动带及南,北两地块之间相对运动、拼接和解体发展演化的过程.它经历晚震旦世和中晚三叠世两次不同形式的南、北拼接和早古生代及新生代两次规模不等的陆壳解体,最终形成今日的构造地貌形势.从本省的地史发展,可看出我国南北地质的衔接和东西过渡的若干特征.在近30亿年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活动与稳定的互为转化.自五十年代本省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以来,在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对基础地质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成果已显示了它的效益和作用.----摘自陕西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9年。
陕西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陕西省跨三大构造单元。
北属中朝准地台,南属扬子地台,中部为秦岭褶皱系。
中朝准地台,省内仅涉及其西南部,南侧以八渡—虢镇—眉县—铁炉子—三要断裂带为界,由陕甘宁台坳、汾渭断陷和豫西断隆组成。
秦岭褶皱系,北与中朝准地台为邻,南以宽川铺—饶峰—麻柳坝—钟宝断裂与扬子准地台相隔,由六盘山断陷、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礼县—柞水华里西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组成。
扬子准地台,本省仅涉及其北缘。
北与秦岭褶皱系为邻,南部延入重庆、湖北两省(市),由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四川台坳组成。
第三纪以来,新构造活动剧烈、复杂,类型多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构造景观。
陕北高原拱起地块,自中生代以来,堆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建造,岩层产状平缓,褶皱断裂不发育。
新生代在晚白垩世缓慢上升为大面积拱起区,且具有在更新世西南部掀斜、全新世东北部掀斜的特点。
现代地貌为沙漠高原和黄土高原,新构造所形成大的活动断裂不明显,在中生界基岩中有裂隙密集带发育,在新生代地层中可见小断层发育,其走向一般近东西。
渭河地堑系新生代断陷盆地,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区域稳定性差。
活动性断裂以近东西、北东东、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
近东西向断裂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直接控制着侏罗、白垩、老第三系和中新统的分布,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如口镇—关池大断裂;北东东向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初,直接控制着中新统和上新统的分布,直至现在仍有活动,如渭河大断裂、乾县—临猗大断裂。
同期的还有北北东向断裂,如韩城断裂;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控制着第三系张家坡组,第四系上、中更新统的分布,现在仍在活动,主要有毛家河断裂、白龙潭断裂等。
同期的还有北西向断裂,如八渡—虢镇断裂。
断裂皆为高角度断层,直接控制、影响沉陷的形成和发展,使本区形成具差异性断块构造的某些特征。
近东西向地堑与北东向凹陷迭加形成断陷洼地,如陵前洼地、保南洼地、卤阳洼地等,近东西向地垒与北东向隆起带共同作用形成断块中低山、断块黄土塬,如嵯峨山、将军山、尧山、五龙山、九龙塬、紫金塬、焦作塬、铁镰塬等。
浅析陕西区域地质构造分区格局
浅析陕西区域地质构造分区格局发表时间:2020-12-03T13:11:20.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作者:王苏沂[导读] 摘要:陕西省地处我国南北和东西向地质构造的枢纽地带,主要包括华北地块、华南地块及秦祁昆造山系、西藏-三江造山系四大构造单元,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研究中国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矿床学等学科的良好地区之一。
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榆林 719000摘要:陕西省地处我国南北和东西向地质构造的枢纽地带,主要包括华北地块、华南地块及秦祁昆造山系、西藏-三江造山系四大构造单元,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研究中国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矿床学等学科的良好地区之一。
关键词:区域构造;分区;构造特征1位置、交通陕西简称陕或秦,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经105°21′至110°15′、北纬31°40′至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甘肃、宁夏,南抵湖北、四川、重庆,北接内蒙,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是我国毗邻省市区最多的省份。
全省南北长约870km,东西宽200~500km,土地面积20.58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
2区域地质2.1地层据陕西省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以古地理条件、沉积相、岩性组合及含矿性将本省划分为4个地层大区、6个地层区和12个地层分区。
华北地层大区:位于华北地层区的西南边陲,处于陕西中北部。
秦祁昆地层大区:位于华北地层大区之南,南与华南地层大区相邻,以宁强宽川镇、勉县、洋县、石泉饶峰、紫阳麻柳坝至镇坪钟宝一线之区域性断裂为界,可分北祁连、秦岭、勉略结合带等三个地层区。
华南地层大区:位于华南地层区的西北隅,处于本省南端,分为上扬子地层区及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两个地层分区。
陕西省的构造
西安交通大学整理序言《陕西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的研究》(编制地震分布规律图)是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76-1985年)重点研究项目第85项(原52项)《中国构造体系与主要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地质力学编图)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根据原国家地质总局(76)地科字第228号、第593号文和(77)地科字36号文、(78)1050号文及陕西省地质局下达任务要求进行研究和编制的。
这项任务由陕西省地质局科技处承担。
一九七九年三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一九八O年六月完成。
编图的指导思想要求以地质力学为理论指导,加强地震地质的研究,贯彻保卫“四大”(大城市、大工程、水利枢扭、交通枢扭)的方针,为划分地震危险区和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地震地质依据和基础资料,从而达到“以预防为主”进行地震预报的目的。
陕西省解放前未进行过地震地质工作,解放后兰州地震大队(现兰州地震研究所)、陕西省地震队、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等许多单位先后进行过地震地质调查和地形变测量。
尤其是陕西省地震局成立后,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
以上单位为我们这次编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使得我们得以完成地震分布规律的研究和编图任务。
这次编图,构造休系部分本应以新编1 : 50万构造体系图为基础,但该图与地震编图虽系先后起步,由于构造体系图尚未定稿之前,地震图已着手编制,故不得不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构造体系内容,并着重于活动构造带的划分。
编图过程中主要参考了阎廉泉同志《映西省构造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演化关系的初步认识》一文的1:200万附图《陕西省主要构造体系图》、陕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50万《陕西省构造体系图》征求意见稿、陕西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所编1 : 50万《陕西省构造体系图》(内部印刷出版)。
地质部分以陕西省地质局区调队所编1 : 50万《陕西省地质图》(印刷稿图)为底图进行简化。
地震部分以地震单位所编地震目录为基础。
此项研究工作承陕西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阎廉泉同志亲自指导,并审阅全稿。
陕西行政区划明细表
地级行政区
邮编
区号
车牌代码
县级行政区
西安市
710000
029
陕A
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
宝鸡市
721000
0917
陕C
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咸阳市
716000
11
陕J
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榆林市
719000
0912
陕K
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安康市
725000
0915
陕G
汉滨区、旬阳县、石泉县、平利县、汉阴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白河县
712000
029
陕D
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渭南市
714000
0913
陕E
临渭区、华州区、韩城市、华阴市、蒲城县、富平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白水县
铜川市
727000
0919
陕B
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
延安市
汉中市
723000
0916
陕F
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商洛市
726000
0914
陕H
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陕西省大地构造区划
陕西省大地构造区划
王根宝;张宽房;郭超
【期刊名称】《陕西地质》
【年(卷),期】2003(021)002
【摘要】大陆腹地多旋回复合造山地区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主造山期为主体,包含早期残余要素,适当反映陆内构造对本区的改造特点的方法,将陕西省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一级单元、五个二级单元和若干三级构造单元,并对其地质组成和演化进行了初步讨论.
【总页数】7页(P33-38,44)
【作者】王根宝;张宽房;郭超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8(241)
【相关文献】
1.新编亚洲大地构造区划图 [J], 万天丰
2.中国大地构造区划及若干问题 [J], 刘训;李廷栋;耿树方;游国庆
3.广西大地构造与成矿区划分初探 [J], 郜兆典;罗寿文;刘炳胜;潘贝红
4.大陆铀成矿带(区)大地构造区划探讨 [J], 姚振凯;黄宏业;刘翔;徐勇
5.非洲大陆铀成矿大地构造区划及铀成矿模式 [J], 姚振凯;黄宏业;徐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地质勘查工作中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初稿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是建立区域成矿背景及研究成矿条件的重要资料之一。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又是决定着同一成矿带不同勘查区块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类型。
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初步了解一个勘查区块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地质背景、已知矿床赋存地质条件及矿体的找矿标志(层位、构造、蚀变等)。
通过对区域及勘查区块周边地质条件的解读,类比勘查区块的成矿地质条件,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根据成矿地质理论确立找矿地质工作思路,选择合理的工作手段,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法和程序。
一、区域地质资料的解读解读区域地质资料,往往是主要从事矿区地质工作者所忽略的或不愿深入的领域,摘录、转抄或粘贴前人资料成为编写设计、报告的主要手段。
因此,造成设计、报告编写中对成矿背景认识陷入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的局面。
解读区域地质资料,在任何一个地区,必须运用的地质资料为:其一为区域地质志和岩石地层划分两本书;其二为不同比例尺的各种地质图件。
如何解读区域地质资料的思路应由面到点分层次解读,根据区域地质志、岩石地层划分和小比例尺地质图资料,确定勘查区块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属地层区、构造单元及成矿带。
1、大地构造位置的解读陕西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案,反映出不同学者所重视的主所在,目前划分比较详细的主要有传统的槽台观点和现在兴盛的板块构造观点。
(1)槽台构造说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中国槽台说有黄汲清为创始人,现在的传人以任纪舜、姜春发等为代表。
槽台说将大地构造单元分为两大类,即地壳构造主要由地台和地槽。
地台反映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具有不规则的形状,有古老的地壳存在,构造作用强度相对较弱,变质作用较浅,岩浆岩不发育等地质特征;地槽反映相对不稳定的构造单元,具有长条形的形状,有巨厚的地层沉积,构造作用强度相对较强,变质作用较浅,岩浆岩不发育等地质特征;槽台说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有成熟的划分方案,有系统的构造单元术语和命名系统列(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Ⅱ—1
一级单元
二级单元
三级单元
华北板块
华北陆块
鄂尔多斯晚古—中生代上迭盆地
陇县—韩城断隆
汾渭新生代地堑
陕豫隆起
六盘山中生代断陷
华北板块南部活动性陆缘
陇县—北宽坪构造地体
草滩沟—云家山构造拼接地体
秦岭变质构造地体
商丹加里东结合带
华南板块
华南板块北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陆缘
准—古特提斯上迭盆地
加里东台拉海槽
摩天岭隆起
后龙门山加里东台缘裂陷槽
扬子陆块
汉中米仓山台隆
川北加里东—印支复式上迭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