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故郡[2]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
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
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己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
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
但满此期,根本立矣。
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此书到日,恐己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
如我辈亦不劳逼也。
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
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
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
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柑桔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
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
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
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
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
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也论“月氏”之“月”是读“月”还是“肉”
、
“ 月 氏” 之“ 月” 原本就读 “ 月” ,本不成 问题
月 氏作为 中国西北 少数 民族之 一 ,其名 称早 已为西周 、春秋 时期 中原人 士所知 ,见于典 籍者
有《 逸周 书》 《 山海经 》 。《 逸 周书》 中的《 王会解 》 附 录“ 伊 尹朝献 ” ,记 载 了商朝 初年 ,伊 尹受 商汤之
收稿 日期 :2 0 1 7 — 0 7 — 1 1
作 者简介 :崔云胜 ( 1 9 6 9 一) ,男,甘肃 临洮人 ,教授 ,研 究方 向 :中国传统文化 、河西走廊地方 史。
・
28 ・
崔云胜 :也论“ 月氏” 之“ 月” 是读“ 月” 还是“ 肉”
外 ,在 《 逸周 书》 《 穆 天子传》 《 管 子》 中又有关 于禺氏 、禺知 的记载 ,《 逸周 书 ・ 王会解 》 载 :“ 禺 氏胸
月氏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jj3先秦时期的西北戎族月氏禺氏郁郅乌氏的名称在汉代作为县名同时出现在汉代的安定郡和北地郡给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月氏禺氏郁郅乌氏是不同的部族不可混为一谈
第3 3 卷第 6 期( 2 0 1 7 )
河西 学院学报
也 论“ 月 氏" 之“ 月’ ’ 是 读“ 月” 还是 “ 肉”
中 图分类号 :K 2 0 7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 0 5 2 0 ( 2 0 1 7 ) 0 6 — 0 0 2 8 — 0 7
D O I : 1 0 . 1 3 8 7 4  ̄ . e n k i . 6 2 - 1 1 7 1 / g 4 . 2 0 1 7 . 0 6 . 0 0 6
成 问题 。经刘 向 、刘歆校 订流 传于世 的《 选周 书》 、 《 山海 经》 中,月氏写作 “ 月氏” 、 “ 月支” ,说 明月 氏 中的“ 月” 不是“ 肉” 的误写 。宋代 以后的典籍 ,如《 金 壶字考》 、 《 太平寰宇记》 等典 籍将 月氏的读 音
月氏的解释读音近反义词
月氏的解释读音近反义词
月氏
[ yuè zhī ]
基本解释
亦作“ 月支”。
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
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
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
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 (今祁连山 ),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唐李白《寄远》诗之十:“ 鲁縞如玉霜,笔题月支书。
”支,一本作“ 氏”。
元戴天锡《天马图歌》:“ 月支天马难再得,谁向君家貌真蹟。
”
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清谭宗浚《览海赋》:“誓斩月氏,几擒车鼻。
”参阅《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
详细解释
亦作“ 月支”。
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
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
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
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 (今祁连山 ),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唐李白《寄远》诗之十:“ 鲁縞如玉霜,笔题月支书。
”支,一本作“ 氏”。
元戴天锡《天马图歌》:“ 月支天马难再得,谁向君家貌真蹟。
”
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清谭宗浚《览海赋》:“誓斩月氏,几擒车鼻。
”参阅《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
神秘消失的古国——月氏
神秘消失的古国——月氏月氏——域外的逍遥国月氏(y?e sh?)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其后西迁至中亚,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
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
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支。
历尽艰辛,张骞让月氏王国重现汉武帝即位之后,一直图谋反击匈奴,彻底消除匈奴人对中原的威胁。
碰巧这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
投降的人说:当年有一个月氏国,跟匈奴发生了战争。
匈奴王率部击败了月氏,杀死了月氏王,把月氏王的头盖骨做成了喝酒用的杯子。
战败的月氏人逃到了西域,对匈奴王侮辱月氏先王的事深感屈辱,一直想报复。
但是月氏势单力薄,自己不敢讨伐匈奴,又苦于没有盟友,因此复仇的心愿难以实现。
汉武帝听了匈奴人的报告,觉得月氏现在既然到了匈奴的西边,又与匈奴人有血海深仇,实在是讨伐匈奴大业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就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臂,还可以让汉朝少花许多人力、物力、财力。
于是,他下令贴出榜文,召募敢穿越匈奴控制的地区,寻找月氏并建立关系的使节。
当时,人们只知道月氏国在在西域,具体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更何况,在汉朝与西域之间,阻隔着强大的匈奴。
也许不能走到西域,就被匈奴人杀了。
因此,没有人敢莹募而来。
这时,张骞挺身而出了。
张骞是陕西城固人,此时正担任汉武帝的宫廷侍卫。
他觉得这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有重要意义的事,于是首先应征。
汉武帝很高兴,为他挑选了100名勇士随行,还让归顺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
公元前138年,张骞开始了寻找月氏的行程。
要到西域寻找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
张骞他们溜进匈奴人的地盘,尽可能隐蔽地行进。
但没走几天,他们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
张骞一行被送到了匈奴王庭,军臣单于很容易地得知了他们的目的,恼怒地斥问:“月氏在我的北方,你们汉朝人凭什么可以不经过我的同意,就越过匈奴与月氏通使?如果我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也允许吗?”虽然很恼怒,但不知道为什么,匈奴人并没有杀掉张骞等人,而是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古代草原游牧民族之月氏
古代草原游牧民族之月氏古代草原游牧民族之月氏小葵丶阅历史2018-04-21月氏首领月氏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
公元前2世纪中叶,分为大月氏和小月氏两支。
大月氏逐步西迁,前往中亚阿姆河流域;小月氏仍留在甘肃省河西与青海省湟中一带。
早在商代,《伊尹朝献商书》中即已提及月氏。
在《逸周书·王会解》中作禹氏,并云当时分布于周朝的正北方。
《穆天子传》中作禹知,《山海经·海内东经》作月支。
《史记正义》引万震《南州志》说大月氏“人民赤白色”,似属于欧罗巴人种。
研究中亚历史的学者普遍认为月氏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说一种塞克语或东伊朗方言。
据古希腊斯特拉波《地理学》记载,从希腊人手中夺取阿姆河以南巴克特里亚的是西徐亚(斯基泰)游牧民中的阿西伊和吐火罗等部落③。
巴克特里亚即《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大夏,被西迁的大月氏人征服。
所以,许多西方历史学家认为阿西伊和(或)吐火罗就是大月氏④。
秦、汉之际,月氏分布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包括后来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县)、肃州(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市)等地。
月氏是游牧民族,《史记》云:“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
从有关月氏西迁以后的记载中,可以想见其传统的畜牧业在西迁前已具备一定基础。
据三国康泰的《吴时外国传》记载:外国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为人众,大秦为宝众,月氏为马众。
东晋郭璞《山海经注》云:月氏国多好马;有大尾羊,即羬羊。
《元中记》则十分夸张地形容大月氏“日及”牛的健壮说:今日取其肉,明日疮愈。
战争月氏原在匈奴之西,曾与匈奴多次发生冲突。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当时,月氏比匈奴强大。
匈奴头曼单于遣太子冒顿至月氏作质子。
头曼为了诱使月氏杀死冒顿,以便自己另立小儿子为太子,曾突然袭击月氏。
前209年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
约在前206年匈奴大破东胡以后,冒顿又向西击走月氏。
时大部分月氏人从今甘肃省西部,进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
大月氏——精选推荐
大月氏大月氏(Great Yüeh-chin;IndoScyths)da yue zhi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
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月为肉字的古体(氏古音读作支)。
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公元前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奔匈奴。
公元前177 ~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
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不久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
月氏大多数部众遂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种大部分被迫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从此被称为大月氏。
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
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
公元前 1 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南的大夏。
至公元初,遂建立强大的贵霜帝国。
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至巨。
它造成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月氏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後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
早期以游牧为生,住在北亚,并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其後西迁至中亚。
这时,月支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
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著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
到後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犂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支。
[]历史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
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
汉武帝想联合月氏共击匈奴,张骞找到月氏了吗,月氏后来去了哪里
汉武帝想联合月氏共击匈奴,张骞找到月氏了吗,月氏后来去了哪里汉武帝初期准备与匈奴开战,其实汉武帝并没有多少信心,为了能打败匈奴,汉朝先弄了一个马邑之谋,准备以计谋来伏击匈奴,但马邑之谋失败了,后来汉武帝就想联合匈奴的敌人共同攻打匈奴,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当汉武帝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了匈奴的敌人是月氏时,就想派出一个使者团到西边去寻找月氏。
于是汉朝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张骞以郎官的身份成为这个使者团的团长,这是汉朝第一次向西域派出使者,张骞带了一百多个人就从长安出发了,目的就是寻找月氏,可是月氏在哪里?有多少人?是否愿意联合汉朝共同抵御匈奴?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没有人知道答案。
张骞出使匈奴月氏其实是华夏周边的一个部落或者政权,最初生活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也就是今甘肃兰州以西的河西走廊,这里水草丰美、交通便利,是华夏与西域之间最早的联系通道,月氏最早也是游牧民族,在战国晚期及秦朝时期最为强大。
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攻打匈奴,将匈奴从河套地区赶走,这个时候的匈奴并不强大,直接被赶到七百里之外的蒙古高原上,秦朝末年,整个中原一片大乱,重新陷入战争,匈奴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壮大,匈奴当时生活在蒙古高原,以及内蒙古阴山一带,并逐渐向河套地区移动。
在匈奴的南边除了华夏之外,还有月氏和乌孙,月氏和乌孙当时都生活在河西走廊,在匈奴的东边是东胡,东胡也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月氏、乌孙、东胡都是匈奴的敌人,但在秦朝时期,匈奴并不强大,匈奴单于头曼还把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月氏当人质,后来冒顿一个人又从月氏逃回到匈奴,冒顿后来杀了头曼,自己做了单于,才开始带领匈奴一步步强大起来。
秦朝时期,月氏、匈奴、东胡的位置根据考证,匈奴是华夏后裔,来自夏朝人的后代,而月氏则是来自周朝的胡族禺氏,一直在华夏的周边生活,与华夏经常会发生战争,西周穆王时期,曾经西征昆仑,走的就是河西走廊,并且遇到了禺氏,双方发生战争,这是关于月氏最早的记载。
河西走廊遗存的两座月氏故城
河西走廊遗存的两座月氏故城
李并成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河西走廊遗存的两座月氏故城李并成史载战国至秦汉之际,月氏人称雄
于河西走廊地区。
《史记·大宛列传》:“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凉、甘、肃、延(瓜)、沙等州地,本月氏国也。
”月氏在河西地区遗存有哪些遗迹?史籍未详,研究者亦少。
...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李并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9.1
【相关文献】
1.学术界关于月氏在内蒙古等地区的历史及文物遗存综述 [J], 王大方
2.邾国故城遗址2015、2017年度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 [J], 宋艳波; 王青; 路国权; 陈章龙; 郎剑锋
3.北京首次在路县故城遗址发现大规模冶炼遗存 [J],
4.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 [J], 路国权;蒋建荣;王青;
魏书亚
5.中国考古学家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发现古月氏遗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古代民族》月氏人
《世界古代民族》月氏人月氏人(yuèzhī,旧读rùzhī或ròuzhī)是匈奴崛起以前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古代游牧民族,亦称“月支”“禺知”。
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
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种人,迫使塞种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朝,建立大夏国。
后来月氏复占大夏,并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帝国。
一、历史渊源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
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
公元前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奔匈奴。
公元前 177 ~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
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不久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
月氏大多数部众遂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种大部分被迫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从此被称为大月氏。
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
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
公元前1 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南的大夏。
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
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至巨。
它造成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二、崛起贵霜帝国由大月氏(dà ròu zhī)五翕侯贵霜翕侯部落建立。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神秘消失的古国:张骞通西域联系的月氏人,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神秘消失的古国:张骞通西域联系的月氏人,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1983 年,新疆巴里坤兰州湾,一位朴实的庄稼汉在耕作时,无意间的一铲,竟然挖出了一件长满绿锈的铜缶,新疆社科院得知后迅速派人进行实地考察,最终认定了这是一处人类文化遗址。
1984 年正式开始发掘此地,并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青铜器和大量陶器。
2001年,考古专家再次来到了巴里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
经过调查,专家们推测这可能是一处月氏人的遗址。
这个遗址的发现,也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月氏——这个曾在秦汉时期出现在中原王朝史书上的西域古国身上。
这是一个怎样的西域古国?它为什么在后来的中原王朝史书记载中再无提及?强盛一时的贵霜王朝是月氏人的杰作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究......汉谟拉比铭文中的暗示月氏(读作“越知”,yuè zhī)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它在《史记》《汉书》中没有专门列传。
但《史记》的《乌孙传》《大宛传》《张骞传》等传中保存了月氏早期历史的一些资料。
月氏为游牧部落,“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
据文献记载,月氏族在商代就居于我国西北。
我国的先秦文献提到过一些与月氏名称相近的居于西方的部落,例如《逸周书·王会解》中提到过“禺支”,《穆天子传》卷中提到过“禺知”。
《管子·国蓄篇》称“玉起于禺氏”;《管子·轻重甲篇》则有“禺氏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然后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 然后八千里之昆仑之虚可得而朝也”的记载。
许多学者相信,这些名称都是后来大月氏的不同译名。
《史记·大宛传》说月氏原居于敦煌、祁连之间,《后汉书·西羌传》也说属于大月氏别种的湟中月氏胡,旧时居于张掖、酒泉之地。
西汉初年中原有关月氏消息得之于匈奴降人和来自匈奴的使臣。
武帝以后,有关这个民族的准确消息主要来自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的报告。
张骞所提到的月氏故地敦煌、祁连均非汉语。
月氏和突厥、匈奴是什么关系,为何一夜消失?这几种说法哪个靠谱
月氏和突厥、匈奴是什么关系,为何一夜消失?这几种说法哪个靠谱公元前138年,踌躇满志的张骞挺身而出,挑起了出使西域的重担。
他此次出行的目的,就是去寻找传说中的月氏,与其结盟,共同对付匈奴。
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月氏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古代民族。
然而不知为何,这个曾经的绿洲古国突然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月氏人原居住于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
匈奴兴起之前,月氏很强盛,地处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曾迫使匈奴屈服于自己,并屡次侵扰东汉。
《史记。
匈奴列传》称:”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介乎其中,东西皆臣事惟谨。
“后来,匈奴崛起,月氏人不得不向西迁徙。
他们先到了伊犁河,然后又到了中亚大夏地区。
这些西迁的月氏人被称为”大月氏人”,留下的部分则被称为“小月氏人”。
大月氏人在四个世纪后,历经兴盛、分裂和战火的煎熬,终于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小月氏人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与羌族杂居。
当时的甘肃和青海,尚在中原统治区域之外,为匈奴所管治,小月氏中的一部分容入匈奴,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
其他小月氏人则多被羌族、汉族所同化。
三国以后,“小月氏人”这个名字逐渐消失,不再见于史书之中了。
由于月氏人存在的时间不长,所以有关月氏人人种特征、语音词汇的记载很少流传下来,这给判断月氏人的民族属性带来了困难。
在中国古代史书中,月氏被称为析枝、寓氏或寓知,在商代的时候就居住在了我国西北地区。
《史记.夏本纪》曾记载说“弱水既西......三危既度......织皮、昆仑、析枝、梁搜,西戎即序。
”其中的析枝,就是指月氏。
《逸周书》“王会”篇中也记载说:“禺氏陶涂。
”这是指禺氏向西周成王朝贡的事。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来到黑河流域的“禺知之平”就是今天甘肃的张掖一带。
当时,张掖一带叫作剻邦,是月氏首领剻柏綮统辖的地方。
周穆王的那一次访问受到了剻柏綮的热烈欢迎与款待。
剻柏綮献给穆王豹皮十张、良马二十六匹。
穆王让他的宠臣井利接受了这些礼物。
关于“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姓氏词典》注说,月姓的最早记载见于《博古图》,周代有称为月季的酒杯,又有叫月鲁基的鼎,月就因此演变成了姓。
也有的书上说,古代有夕月的官职,专门为帝王祭月,他们的后代雹陈就姓月了。
而在云南孟连及沿中缅边境的傣族中,月姓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姓氏。
月字在傣族中是长女的意思,傣族女子在未生子女之前的名字构成是“排行+名”,因此,大女儿往往称“月某”,沿用汉人姓名习惯,月就慢慢成了姓。
贵州省镇远县羊坪镇月家村月氏始祖为月东来。
明洪武年间,武略将军月东来与弟月东萤奉旨,随南征将军傅友德从甘肃远征贵州青溪镇平定盗贼,接着又奉旨带家眷镇守。
月东来及其随带的武官月玉山均阵亡。
因军功,朝廷封赏羊坪哨约十里的田地山为月东来后嗣耕种。
至今已600多年。
来自月氏族。
月氏族起源于乌拉尔山、南西伯利亚一带,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古代原始印欧人种游牧部族,亦称“月支”“禺知”。
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
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人,迫使塞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国,建立大夏国。
后来月氏复占大夏,并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
元代有月乃和,后改姓名为马祖常。
明有巴县诗人月文宪。
在江西赣南全南县烧斗村和龙南县的红岩月屋村,有1100多月姓人,自称都是蒙古人月阔察儿后裔。
其中多有支系外迁四川等地现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合流镇灯盏村周围具有月氏族人近2000人传为湖广填四川时期清朝康熙年间迁入,为现今已知最大的月姓聚居地。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县城附近的月家村,有月姓人口二百多人。
除了上述的江西龙南、四川邻水、贵州镇远、云南嵩明以外,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还有三十余处如月家村、月家庄、月家沟这样的地方,可能和月姓家族有关。
例如山西临县青凉寺乡月家沟曾经有月氏家族古墓5座(1977年被毁),说明该处曾经是月姓家族的居住地,并且地名一直保留。
关于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神秘的月氏人,曾和华夏有过千年纠葛,这不为人知的一面,今天和大家一起捋一捋:
1、月氏人是古印欧人(雅利安人)向东迁移最远的一支,曾在河西走廊建国,做为文明的灭世者(曾灭过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印度),在东方,还没来得及和华夏直接接触,就已溃退回了中亚,他们也就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要找的那个民族
2、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在中亚也叫粟特,也许月氏和粟特本是亲戚,曾做为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的臣属,其王城撒马尔罕繁华璀璨,一千零一夜中有过生动的描述
3、后来大月氏人建了印度贵霜王朝,是显赫一时的世界级帝国,东汉时曾在西域挑战过班超,可惜败的很惨
4、隋唐时的昭武九姓是大月氏后裔、贵霜后裔,也是西方人眼中的粟特民族一部分,隋唐时在中国影响较大
5、安䘵山的安姓来源于昭武九姓中的安姓,安䘵山的部下有大量的粟特人,大唐长安城中也有大量粟特人,可参考电视局《长安十二时辰》,安史之乱中粟特人占有很重的戏份儿
6、秦汉至隋唐千年时间,他们一直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实际上是月氏后人主导了这一时期的中西贸易,为他们积累了难以想象的财富,这并不奇怪,他们曾在这条路上往返迁徙过两趟,没什么民族比他们更熟悉这条艰险而又充满机会的道路。
氏的组词有哪些
氏的组词有哪些一、氏的组词如下:1、读shì时,组词如下:姓氏、摄氏、氏族、人氏、名氏2、读zhī时,组词如下:月氏、阏氏、小月氏、大月氏、大月氏人二、释义:[ shì ]1、姓(张氏是“姓张的”):张~兄弟。
2、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赵王~(夫姓赵,父姓王)。
3、对名人专家的称呼:顾~(顾炎武)《日知录》。
摄~温度计。
达尔文~。
4、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后面称自己的亲属:舅~(母舅)。
母~。
5、姓。
[ zhī ]见〖月氏〗。
三、字源解说:氏,甲骨文加长了“人”的下垂手臂。
金文在下垂的手臂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表示手垂至地。
造字本义:低头捶手抵地。
篆文将圆点写成短横,字形略有变化。
“氏”被假借为“宗族根底”后,再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另造“氐”,表示“低头垂手至地”的本义。
“氏”的本义消失,只有引申义“宗族根底”延用至今。
姓、氏,都显示一个人的生命背景信息:在母系时代,“姓”显示生身母亲的近景信息;“氏”则显示宗族历史渊源的远景信息。
文言版《说文解字》: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
象形,乀声。
凡氏之属皆从氏。
杨雄赋:响若氏隤。
白话版《说文解字》:氏,巴地、蜀地的山名中,叫崖肩之旁附着而又俗坠的山岩为“氏”。
“氏”崩塌时发出的声音,方圆百里都可以听到。
字形像崖肩之形,“乀”作声旁。
所有与氏相关的字,都采用“氏”作边旁。
杨雄在他的文赋中曾提到,某种大的声响,就像“氏”崩塌时一样。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相关组词:1、姓氏[xìng shì]表明家族的字。
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
后来说姓氏,专指姓。
2、摄氏[shè shì]摄氏度符号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摄氏度=(华氏度-32)÷1.8。
《通鉴纪事本末》选读 汉通西域
出版物刊名: 月读
页码: 52-53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期
主题词: 大月氏国
摘要:汉通西域汉武帝元朔三年。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
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
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氏故郡西周时期,月氏居敦煌祁连间。
周秦之际,“月氏控弦者可一二十万”成为比匈奴强大的游牧名族,并统治中心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昭武城,也就是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一带。
昭武城“前临山麓,地当水湄;材阜林椒,不啻仙源”。
月氏又称“月支”“禺氏”亦即古籍中的“和氏”。
月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
据清人何秋涛《周书王会篇笺释》的考证认为:《逸周书·王会解》《穆天子传》卷一及《管子》之《国畜》《地数》《揆度》《轻重》甲、乙篇中的“禺氏”或“禺知”,即是月氏。
这足以说明“月氏”早在周代就已出现。
月氏是中国境内的古老民族之一,公元前16世纪即散居在中国西北,游牧于河西走廊一带。
从近年来东灰山考古、四坝文化遗址的发掘来看,月氏文化是铜石并存,也发现了铁器。
从使用的器物来看,石器虽有磨制,但打制较多,并且制造粗糙;陶器的制作也很粗,形态笨厚。
从出土的带翼铜镞来看,制造工艺已相当先进,与周代的极为相似,但又具特点。
(大月氏的生存条件)历史的河西地区,虽间有沙漠、戈壁,但在东西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土地上,地势平缓,绿洲草原连绵不断;五大河流从南到北贯穿其间,这五大河流在西汉时被称为氐量水(今敦煌党河)、籍端水(今酒泉疏勒河)、呼蚕水(今酒泉市北大河)、羌谷水(今张掖市黑河)、谷水(今武威石羊河)。
其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草丰美,宜牧宜耕;南面的祁连山是天然的优质牧场,且山中生长的仙人树果实可充饥。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月氏民族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月之人精通天文历法,尊崇周文王创立的《周易》学说。
他们中有许多人是精通《周易》的国师,对地理风水和阴阳学说多有研究,对选城建国更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传说月氏王狩猎到昭武这块水草茂盛的地方,当时他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向南远眺,皑皑祁连山白雪覆盖;向北一望,合黎山青翠欲滴,雾岚中百鸟鸣唱;山下弱水一泻千里,这一切景致都令他心旌神摇。
他率领侍卫在茂密的芦草丛中狂奔,忽然,不远处一对交配的马鹿映入他的眼帘。
他手下的部将看见这对高大的马鹿立即拉弓如满月,弓响箭飞,只见一朵祥云冉冉升起,马鹿蹄踩五色祥云飘向空中,月氏王眼看马鹿消失在白云蓝天之中,驻马神思良久。
但见脚下这块草地东侧的大湖呈月牙形,草地像凹凸的半圆,北面弱水发出“哗哗”的声响,南面祁连山像一座硕大的靠山,山随地势,水从洼流,恰似天地巧妙安排下的一幅八卦图,而刚才马鹿交配的地方正是八卦的轴心。
月氏王心中大喜。
纵马到马鹿交配的地方,将一支孔羽花翎箭插在草地上,并以此处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走九九八十一步,下令在此修筑一座城池,取名“昭武城”。
昭武城地处黑河中游,山丹河在它东约十公里处的张掖市甘州区靖安乡境内与黑河交汇;淤沙河从祁连山中奔涌而下,途经甘州区明永镇、沙井镇到临泽鸭暖箭台村汇入黑河;梨园河从鸭暖野沟湾汇入黑河。
淤沙河在昭武城之东,梨园河在昭武城之西。
昭武城三水环绕,一山背靠。
它的中北部是天然草场,西南部是宜耕宜农的肥沃土地。
月氏人放牧的主要牧畜有牛、马、羊、驴、等。
羊是月氏人的主要衣食之源,他们养的羊很多。
郭璞注《山海经》云:“月氏国有大尾羊,如驴。
”《太平御览》说:“月氏国有羊,尾重十斤,割之供食,寻生如故。
”月氏人是最早懂得用牛的民族之一,他们用牛犁地,用牛驮物。
康泰《外国传》说:“外国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为人众,秦为宝众,月氏为马众。
”月氏人在昭武城一带放马牧畜,很快便殷实富足起来。
有了固定的城池、稳定的农牧业,月氏人口也逐渐发展起来。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月氏…控弦者可一二十万。
”可见月氏人口众多,国力强盛,当时连匈奴都很惧怕,将太子冒顿(modu)送到昭武城当人质。
刘爱国摘自《临泽史话》6-8页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年5月昭武城的月氏人在《临泽史话》中有很多与月氏古国遗址相关的信息,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里只是摘抄了一部分。
这是本新书,大家有时间可去看一下。
月氏月氏一名,最早的确切记载当属《史记·大宛列传》。
先秦史籍中的禺氏、禺知、月支,研究者多认为是月氏的同音异写,实为同一民族。
秦汉之际,月氏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间,势力一度强大,曾与东部的东胡从东西两侧夹击匈奴,迫使匈奴头曼单于送子入质。
匈奴冒顿单于(头曼子)立,经整肃内部,实力骤增,开始强于月氏。
汉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初年,冒顿大举攻伐月氏,月之不能敌,被迫远徙伊犁河流域。
这部分西迁者汉文史籍作大月氏,另一小部分留居原地未西去者,则进入南山(今祁连山)中,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大月氏西迁的伊犁河流域,原是塞人住地。
大月氏西击塞王,迫使塞人向西南远徙。
然而,刚盘踞伊犁河流域不久的大月氏,于公元前161年前后,又遭到由河西相继而来的乌孙人的攻击,被迫再向西迁去。
伊犁河流域从此便由乌孙占据。
一部分大月氏人未能西迁,遂于少数留居的塞人一样,服属于乌孙。
再次西迁的大月氏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攻占了位于阿姆河中上游地区的大夏,并以大夏的巴克特利亚(即蓝氏城,今阿富汗北部的巴尔赫)为都城,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且采取了分离五翕侯的分封制度。
汉武帝时,曾遣张骞至其国欲约之共击匈奴,虽未能达到目的,但以后往来渐多。
公元前1世纪中叶,其内部五翕侯之一的贵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统一了大月氏,国势渐强。
从此,西方历史上便称其为贵霜王朝,四世纪起,称其统治下的大夏故地为吐火罗,而中国文献一般仍称为大月氏,东晋之后,亦称该地为吐呼罗,睹货逻(吐火罗的同音异写)。
由于大月氏王国所处的欧亚大陆交通咽喉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
公元5世纪后期,大月氏政权被南下的厌哒人所灭。
月氏人的经济在河西及伊犁河流域时,皆以游牧业为主。
自西迁大夏后,大部分人转为定居农业。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商业也很繁荣。
进入祁连山及河湟地区的小月氏,则与当地羌人一起过着农牧兼事的经济的生活。
月氏的文化,与其种属、族源有密切关系。
月氏的来源,因文献资料急缺,中外史学界颇多歧见。
有河西土著戎羌说、突厥说、印欧族说、伊朗族说等。
如我国史籍《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
部分中外学者以汉文史籍描述月氏“人民赤白”以及他们使用吐火罗文,属于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则认为属于印欧人种。
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据《汉书˙西羌传》对小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的记载,认为月氏是河西的土著民族;另一种意见以月氏在河西驻牧时的文化遗存—沙井青铜文化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青铜文化风格相同的特点,认为月氏当源自北方草原的“先狄文化”,其语言当为阿尔泰语系的先突厥语族。
鉴于上述歧义,研究尚待深入。
不过,尽管大月氏因西迁异域而造成了研究的复杂化,但小月氏仍是留居者,史载他们避入祁连河湟后,经过与河湟诸羌“杂居共姻”,以及与“汉人错居”,逐渐接受了羌人文化或汉人文化,到魏晋时期,已分别融入到当地的羌族和汉族中。
——摘自《中国民族概论》536—538页中央民族出版社2001年月氏我们暂时先回顾一下曾经居住在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大夏人,不过这些人也分布在该河以北和这条山脉以南直至印度河平原地区。
丝绸之路上几乎所有的中亚民族,都不断的经历过种族遗传学的改变过程,因为他们吸收过新的、首先是异族成份,或者是自己归属到到其他异族中去。
这一点也特别适用于大夏居民,他们生活的地区,可以粗略地划定为今日的阿富汗。
从地理学上看,这个地区可以说是中亚各个山脉的一个交会点。
来自东方的与来自西方的一些民族,特别是从广阔的中亚各地的民族,都在这个地区找到了避难所。
他们或者作为主人在这里定居下来,或者作为移民加入到一个现存的社会中去。
既然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自从亚历山大时代以来的希腊人涌入的情况,那么安息人、塞克和印度人对大夏的影响就不能置若罔闻。
月氏人游牧部落自中国西境(今日甘肃)的迁来,对于大夏地区的希腊大夏王国的灭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是在公元前2世纪时,被同样是游牧民族的匈奴人从他们世代相传的故乡中赶出来的。
有一小部分人奔向南方,进入西藏高原以北地区。
但大部分人继续向西转移,穿过伊塞克湖畔的游牧民族乌孙地区,到达阿姆河,在大夏定居下来。
部落中的五个领袖,有一个取得了统治权,建立了贵霜王朝。
贵霜人大约直到公元2世纪—按照歌卜勒的断代—才在丘就却·卡德费泽斯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这个帝国版图最大时期,向西北部扩张到咸海,西南到达赫尔曼德河,东部伸展到恒河中部盆地。
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月氏人在其向西迁徙的几百年时间里,是否保留了原有的民族特点。
在中国人看来,他们一定还是原来那个民族,因为中国人在月氏迁向大夏后不久,就试图与他们取得联系,以便于他们携手对付中国西翼的、制造麻烦的游牧民族匈奴。
由中国皇帝刘彻(汉武帝,公元前141—87年)派遣的使者张骞,于公元前139年离开中国,前往月氏进行联系。
他的充满冒险的旅行,并未得到预期的结果,但在中国却引进了人们对那个位于遥远西部的大夏地区的兴趣。
当中国的军事远征抵达了费尔干纳河谷,与西域建立了贸易关系之后,这种越过中亚大沙漠和草原所进行的联系,就得到了维持。
这首先是从刘彻当政时开始的。
我们不清楚,月氏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在大夏定居下来的,以及他们与其他民族融合的程度或者结盟的程度,甚至他们的初始语言也不为人所知。
有些学者倾向于把他们与那些印欧语西地吐火罗人等同看待。
关于吐火罗人,我们知道,他们再向西迁移的过程中,从黄河弧形地区来到了大夏,因此后来甚至把大夏地区称作吐火罗斯坦。
希腊历史的编写者阿尔特米西亚认为,大夏被四个部落,即;阿希欧依、安息、吐火罗以及塞克所征服。
吐火罗人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不同的地区,我们也将在库车与焉耆绿洲中见到他们。
有些人认为,应当把月氏人与吐火罗人联系在一起。
即使是这样,月氏人来到大夏不久,就放弃了他们的传统语言,接受了大夏人的语言,在书写中采用了希腊文字。
他们在大夏是作为统治阶层而定居下来的。
在文化上,他们继承了希腊大夏王国的遗产,不久就表现出接受了袄教的形式,而在把贵霜王国巩固了之后,就越来越多地归附于印度的文化与宗教。
他们最初几代国王所铸造的硬币,就已经带有印度的象征性标记和印度神,而自从伟大的迦腻色迦一世当政起,佛教得到了格外的礼遇。
在贵霜王朝时代,大夏发展成为一个民族与文化的大熔炉,正如贵霜国王所铸硬币上记载的那样。
再向中亚和东亚传播伊朗和印度文化,特别是在传播佛教方面,这个国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伊朗的萨珊政权强大以后,贵霜王朝的东部地区,继之又在包括核心地区,都处在了波斯人强大势力的控制之下。
在波斯朝廷所任命的贵霜沙赫,就是这个国家的政治首脑。
在不由他所掌握的地区,例如巴米扬,则由地方君主进行统治,有一部分与贵霜沙赫保持着松弛的藩属关系。
尽管如此,贵霜王朝的晚期至少也延续到公元4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