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育制度的特点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试卷36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试卷36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试卷36(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综合型学制解析: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沙眼的症状是( )。

A.眼睛充血B.视力模糊C.视野中会看到一些沙子样的“异物”D.眼睛会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出现少量分泌物√解析: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

发病患者眼睛会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出现少量分泌物,并伴有眼睛易疲劳等症状,如果继发感染可导致视力减退。

3.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 )。

A.发展性评价√B.综合性评价C.多元性评价D.过程性评价解析: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发展性评价。

4.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

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解析: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其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收集的个案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

5.学习和升学压力会导致学生过度焦虑,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家长就连吓带逼,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使其畏惧学习B.这种焦虑会导致学生的感情淡薄√C.这种焦虑可能会使学习尚可的学生在考场上思前想后而发挥失常D.很多高中学生因担心考不上大学无法向父母交代,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解析:6.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是( )现象。

A.原型启发B.定势√C.迁移D.功能固着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定势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它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1.小学教育特点4:对象特别的义务全面基础教育教育对象特别性(生理、感知水平低、形象经历、道德感含糊、);基础性(社会、个体进展的基础,课程内容);义务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青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学校教育);全面性(各方面充分进展,保证其德智体美劳方面最大程度和谐进展)2.小学教师劳动特点6遵守系统、给学生做示范的复杂长期工作,(还需要离开学校、加班、备课)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制造性(因材施教、教学上别断更新、教育机制)劳动时刻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利用课余时刻备课、批改作业;校内外、家访等)系统性(由教育的系统性以及人的身心进展的延续性决定)3.课程打算(教学打算)是依照教育目的和别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要紧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以及学周安排。

4.教育目的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教育的核心咨询题妨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进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5.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三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妨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挑选和施加教育妨碍的对象,教育妨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6.学校治理三要素:治理者、对象、手段;工作核心是教学治理;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7.8.教育观看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举行系统感知和考察)教育调查法(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寻求解决咨询题的方案)系统抽样(依照预定规则、每部分抽取1个样本)分层抽样(按某一属性分类,按比例举行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编号后分成个数相同的组)整群抽样(随机分组,抽取群体)多级抽样(抽取若干群,在群中随机抽取样本)教育实验法(操纵或创设一定条件,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实验(缺乏假设、操纵措施、无对比组)真实验(彻底操纵、效度高)准实验(在现成的教学班级内举行、无随机分派,别能操纵误差)9.学校文化核心是:精神(观念)文化10.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小学时期以综合课程为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何必修课程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挑选性;紧密课程内容与日子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养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治理制度11.教师专业进展三时期:进展最后成为专家型教师关注生存时期(搞好关系)关注情境时期(提高学生成绩)关注学生时期(思考个不差异、学生需求)12.教师专业进展的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小型课堂教学)举行特意训练(日回忆、新材料、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周月回忆)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13.教学研究的基本步骤7:确定研究课题;查阅、阅读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打算、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做出结论;撰写成文。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资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资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资料)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1.简述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二、教育的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本途径(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4)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5.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8.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道德素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辅导:教育制度的特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辅导:教育制度的特点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本文摘自: 1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辅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
间的关系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范围内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活动。

其基本社会职能是教养子女,是子女启蒙教育的开始。

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等特点。

2、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团体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

它是一种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导和制约作用。

社会教育具有自愿性、自发性、广泛性、多样性及复杂性等特点。

3、学校教育
学校在三结合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专门教育机构;
(2)学校有专门训练过的教师;
(3)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另外,学校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指导作用。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20世纪后的教育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20世纪后的教育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20世纪后的教育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第二,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第四,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相关试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中无多选题.应广大考生需求,中公教师考试网将从多方面提供相关试题,供考生全面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项选择题】20世纪以后的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 )A.全民化B.民主化C.教育技术的现代化D.多元化【答案】ABCD.【单项选择题】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开始于( ).A.20世纪50年代以后B.20世纪60年代以后C.20世纪70年代以后D.20世纪80年代以后【答案】B.解析:我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简答题】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案要点】(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简答题】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新东方网课推荐:年教师资格一次顺利提分课程!!点击免费试听>>>。

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义

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义

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义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义一、考试科目与内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主要涉及教育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小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等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与评价、学科知识与教学等。

二、重点知识点梳理1、教育目的: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教育目的的功能与价值,理解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2、教育制度:熟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了解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层次和类型,关注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影响小学生发展的因素,了解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准和保障。

4、小学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熟悉班级管理的模式与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5、班主任工作:了解班主任的职责与角色,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方法,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6、课程设计:理解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原则,掌握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

7、教学过程与评价:掌握教学过程的要素与特点,理解教学原则与方法,熟悉教学评价的标准与工具,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8、学科知识与教学: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所教学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三、复习方法与技巧1、全面复习:通读教材,全面掌握教育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小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等知识,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2、重点突破: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结合例题和实际案例进行练习和掌握。

3、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模拟测试:进行模拟考试,检测知识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针对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

四、备考资料与建议1、教材复习:选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结合考试大纲进行系统复习。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必考科目之一,其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汇总一些必考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目的和功能,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不同教育目的论的观点和特点。

4、教育制度: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教学方法: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发展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认知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认知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情感发展:掌握情感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情感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3、品德发展:了解品德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品德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4、个性发展:掌握个性发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个性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四、班级管理知识1、班级管理理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班级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3、班级日常管理: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掌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五、教育教学技能知识1、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应用。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l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l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1、制度管理法2、民主管理法3、学生自主管理法4、情感沟通法5、目标管理法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2、整体性3、高效性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梳理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想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一道重要的门槛。

要顺利通过考试,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将为您详细梳理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教育基础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等基本概念。

熟悉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现行教育制度。

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学生指导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学会指导小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的激发等。

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能够进行有效的德育指导。

3、班级管理熟悉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如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等。

掌握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学会处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和问题。

4、教学设计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掌握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会运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实施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要求。

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掌握课堂管理的技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6、教学评价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功能。

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二、综合素质1、职业理念教育观: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观:明确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如等。

掌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学生的权利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熟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4、文化素养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本知识。

5、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含义,提取关键信息。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名词解释(教育学)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名词解释(教育学)

第一章:教学与教育学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3.终身教育: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人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4.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小学教育识记小学教育、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

小学教育也称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

国家、社会、家庭、学校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可以说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

4.小学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识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1.人的发展:指人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生理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

2-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意向的发展包括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的发展。

3.遗传素质:遗传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和理特点叫遗传,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与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8.教育目的的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

教师资格证职称考试教育学4

教师资格证职称考试教育学4

三、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标志”
一、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
二、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壬寅学制 1902
癸卯学制
首次颁布
1904 首次执行
壬子癸丑学制 壬戌学制
资本主义性质
美国为蓝本,长期
三、当前我国现代学制的改革
四、义务教育制度
1986 颁布
2006 修订
五、终身教育制度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特点
教育的对象
自我教育主体
发展中的人
二、学生的主要权利
三、学生的义务
补充:教师职业形象
全国教师招聘—教育学
主讲:瑾熙
粉笔教师招考 粉笔教师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四、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1
2 3 4
5
一、新中国我国教育目的历史回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理念 形成社会化、 开放化教育
《中华人 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 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确立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灵魂和统帅德 ຫໍສະໝຸດ 劳 体 美前提和支持综合各育
物质基础
动力作用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五、素质教育
第四章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表现形式(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形式: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全民化;(2)教育的民主化;(3)教育的多元化;(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的终身化。

3.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教育的速度和规模;②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管理的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措施(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要做到因材施教。

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生理前提、物质基础。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其教育目标而建立的一套体系和管理制度。

它包括教育的组织结构、教育活动的规范、教育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评估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等方面。

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教育制度的概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教育体系:中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

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初等教育包括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则包括本科、研究生教育等。

2. 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它包括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

教育体制的目的是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公民提供教育服务。

3. 教育政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这些政策涵盖了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改革等方面。

4. 教育改革:中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改革措施包括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改革等。

5. 教育现代化:中国致力于推进教育现代化,通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努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6. 立德树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个性发展。

7. 教育公平:中国政府强调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8. 教育国际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以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

2016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制度的发展历程

2016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制度的发展历程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制度化的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并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练习题:【单项选择题】“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制度化教育阶段C.非制度话教育阶段D.学校萌芽阶段【答案】A。

2.制度化教育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练习题:【填空题】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答案】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

练习题:【单项选择题】“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思潮的体现。

A.制度化教育B.非制度化教育C.形式化教育D.非形式化教育【答案】B。

【单项选择题】关于非制度化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习惯和技能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展开探讨。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教育多由私人或宗教
机构负责,学生通过师徒制学习知识和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立学校逐渐兴起,并成为普遍教育的主要方式。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19世纪开始建立,经
过多次改革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当前的模式。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全面性:学校教育制度覆盖广泛,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有序性:学校教育制度遵循一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保障学生学习的有序性和连贯性。

•公平性:学校教育制度注重公平,致力于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

•专业性:学校教育制度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评价性:学校教育制度通过考试和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现状
目前,学校教育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完善和发展。

各国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
质量和公平性,推动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向前发展。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制度也在积极探索教育科技的应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语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对于塑造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学校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教学特点 管理制度

教学特点 管理制度

教学特点管理制度教学特点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估和课程改进等方面。

通过规范和管理这些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增强机构的竞争力。

首先,教育培训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计划制定制度。

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等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育培训机构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以便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教学资源配置制度。

良好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的保障,只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和教学材料等方面,教育培训机构要想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就必须合理配置这些资源。

在配置教学资源时,教育培训机构应考虑到教学需求和实际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提供专业化的教学设备,确保教学环境和条件的优越性。

再次,教育培训机构应建立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育培训机构要想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就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应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确保教师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供完善的教学指导和支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此外,教育培训机构还应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课程改进制度。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工作。

教育培训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方法,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评估结果,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育制度的特点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教育制度的特点
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类似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1、客观性
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制订的。

教育制度的制订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订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订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取向性
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订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订的,是有其一定的取向性的。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表现为其阶级性,即教育制度总是体现着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总是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

社会主义的教育应该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应该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取向特性。

3、历史性
教育制度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一种取向的选择和体现,而客观性和取向性的具体内容又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制度,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

4、强制性
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独立于个体之外,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此文章由伯乐教师网()整理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