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大学的困境与出路
企业大学发展的政策建议分析
企业大学发展的政策建议分析企业大学在国内外的发展非常迅速。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
根据美国的数据统计,1997年美国的企业大学是1000所,1999年的数据是1600所,2001年的数据是2000所,2002年的数据是2400所。
在1997—2002年这五年时间里,美国企业大学数量的平均年增长率是25%左右。
在我国,近十年来企业大学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根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目前大约有500所,知名的企业如宝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粮集团、腾讯公司、招商银行等都建立了企业大学(包括企业商学院)。
国内企业大学的大规模建立,一方面反映了国际企业大学发展大趋势在国内的体现;另外一方面也深度反映了我国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企业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企业大学对于提升企业的绩效有很强的正向意义。
我国人力资源的发展急迫需要从量的优势向质的优势转变,企业大学对于促进这个转变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一、企业大学发展的主要观点1.企业大学是企业学习发展阶段中的创新模式从国内外企业大学数量的迅速增长来看,企业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去分析这一事实,而不是批判与挑剔其“大学”之名。
培训部门早已存在企业内部,企业既然选择在培训部门基础上成立企业大学,既有它的必然性需求,也有企业管理者对于学习创新的期望。
21世纪的企业面临各种挑战、转型与发展,具有人才需求的急迫性。
这种急迫性需求不是个别的,而是全方位的、全员的、系统的。
企业需要扬弃以往被动、零散的人才培训思路,构建新的理念和框架来推进企业的培训学习与人才培养。
企业大学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产生的。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大学在本质上是推动企业变革、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以促进企业发展,建立企业学习型生态文化、构建企业知识库以提高企业效率。
可以说,企业大学是企业学习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也是企业自身的需求推动了企业大学的出现与成熟。
企业大学建设六大难题
企业大学建设六大难题一年前,Y广告公司创办了自已的企业大学——Y商学院,主要用于企业内训,是纯粹的内向型企业大学,承担着员工技能培训、新员工社会化、企业文化宣传等几项主要任务。
在培训主管兼商学院常务院长王青山的领导下,商学院不仅得到了稳健发展,培训的硬件设施得到了逐步改善,而且还积累和沉淀了一些企业大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今年年初,随着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调整,商学院的发展战略也开始从单一的承担内部员工培训的内向型企业大学逐步转轨到向其他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内外兼营型企业大学。
然而,王青山却发现,随着企业大学的正规化程度的提高,改变了发展战略的商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而且,就当前而言,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夜已经很深了,王青山决定从企业大学建设当前遇到的难题入手,逐个突破商学院的发展瓶颈,于是,他动手在电脑上敲下了下面几个字:企业大学建设面临的难题。
企业大学最初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发展到今天,在世界各地,企业大学的踪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上企业大学的数量将超过美国所有注册的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大学总和——4300家以上。
毫无疑问,一场商业教育培训的革命正席卷全球商界。
而在中国,过去几年里企业大学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企业大学的快速发展,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数量快速增加的过程中,企业大学对组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了增强,对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呢?经过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的企业大学建设现状并不容乐观。
1、课程设计众口难调在国内企业大学中,有些是参照美国GE公司的模式,以管理类课程为主,有些则是涵盖了技术和管理类课程。
跨国大型企业多是将其全球通用的课程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应用于国内员工培训;而本土企业大多倾向于与管理咨询公司、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发课程,或者直接从外部引进品牌培训课程。
相比来说,跨国企业更强调分享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长期效果;而本土企业则更注重培训课程的实用性。
浅谈企业大学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谈企业大学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摘要】目前,我国企业大学发展初具规模,但尚未发展成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数量增长、教学与课程改革、逐渐成为独立实体、寻求多方合作伙伴的支持等方面。
【关键词】企业大学;现状;发展前景企业大学(Corporate/Company University)又称公司大学,是企业教育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
由于企业大学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受训者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课程,使他们及时更新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其职场竞争力。
企业大学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一个突破点,从而倍受关注。
1.我国企业大学发展的现状凯洛格公司2007 年 5 月发布的《2007 企业大学白皮书》显示,到2007 年,中国已经成立的企业大学超过了150 家。
尽管我国企业大学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但真正符合企业大学内涵的还很少。
按照沃尔顿(Walton)的划分,现代企业大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大学以提供特殊培训模块为标志,更多地保留了培训中心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它覆盖了更大范围的培训对象,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这种企业大学更像是培训中心的“升级版”。
第二阶段的企业大学开始扩张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框架之下,试图将其深深嵌入工作本位的学习之中。
企业开始与高校进行合作。
“教育”和“培训”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企业开始普遍接受学习应渗透到组织中的思想。
第三阶段的企业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企业大学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培训中心转至一个学习过程,发展的焦点也从某个体的发展转移到整个企业组织的发展,从组织成员的学习扩展到组织自身的学习,进而成为组织发展的战略中心。
凯洛格公司的调查显示:用他们制订的30 个指标体系衡量,国内符合标准的企业大学不超过15 家。
即使是符合标准的少数企业大学,大部分也仅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前期,与美国领先的企业大学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当前,我国企业大学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徒具形式缺乏内涵。
中国企业大学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企业大学的困境与出路自1993年摩托罗拉大学在中国创立之日起,企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20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上千家企业大学。
但由于对企业大学的认知和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企业大学的发展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加上各个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大学也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但是,在企业大学表面繁荣之下,却隐藏着重重危机:不少企业大学遭遇了发展瓶颈,甚至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难道是企业大学在中国水土不服吗?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的企业大学碰到了以下问题与困境。
困境一:有些老板看到其他公司建立了企业大学,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也建立企业大学。
结果挂了牌子,却没有后期投入,没有实际业务,建立起来的企业大学就成了空壳,成了摆设。
困境二:企业大学成立后,公司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也聘请了外部机构进行设计与规划,列出了庞大的课程体系。
但做了几年后,发现课程规划很难实施,公司上下怨声载道。
由于庞大的项目无法继续实施,企业大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困境三:企业大学表面上办得很热闹、风光无限,但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缺乏坚实的基础,仅靠几个时髦的工具来点缀,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困境四:企业大学为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开展了大量培训,设计了不少课程,也受到了员工的欢迎,但老板总觉得没有达到他的期望,认为没有实现建立企业大学的初衷。
企业大学的“初衷异化”是其陷入困境的一个极为重要又极易被忽视的原因。
要想破解困境,必须回归原点,找到企业大学建设的初衷,然后思考:在在建设企业大学的过程中,为何初衷会被异化,致使企业大学失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初衷异化:企业大学困境之因所谓“初衷异化”,是指企业大学在创建时被赋予的初衷或原初目的在企业大学运营中被异化了。
异化,是在人类和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当前我国企业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知识文库 第2期193当前我国企业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 勖随着我国人才供需矛盾的加深,越来越企业开始投入到企业大学的建设工作中,以此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人才。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大学的建设还未取得具体成效,想必是其中必定存在许多问题,而导致其未对企业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对此,本文从企业大学的定义及特征入手,分析当前企业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企业大学人才培养效率及质量。
目前,我国存在一种严重的人才供需矛盾,那就是应届毕业生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缺乏符合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矛盾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传统教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因此,企业大学这一新型教育体系开始在我国各大型企业中应用,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出发,自行培养所需应用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人才匮乏问题。
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企业大学仍未取得有效性成果。
对此,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企业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当前企业大学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企业大学的定义及特征企业大学是以培养人才、加快企业转型、更新技术需求为建设目的,由企业自身出资建设,将企业内部优秀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教育界优秀专业教师为师资团队,以实战模拟、互动教学等更具实际意义的教学手段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大学具有企业性、战略性、集成性、自主性以及针对性五项特征,其中企业性体现在企业大学的建设及各项课程、师资方面,均存在极强的企业色彩,并且该教育体系是以为企业服务为建设基础,从而富有极强的企业性特征;战略性集中在企业大学的运作方面,是以企业战略为主进行调整,并以推动企业发展战略为具体建设实施;集成性主要是指企业大学集中各类学习资源;自主性是指企业大学是企业中一项可独立运行的项目;针对性体现在企业大学的构建及发展均是针对某一企业进行。
根据相关实践证明,企业大学是当前最有效的人才培养系统,更是企业实力的主要体现。
我国企业大学研究
我国企业大学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质高效的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因素逐渐侧重于人力资本建设。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大学的理论分析,在深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大学投资收益等方面,从多方综合因素说明企业大学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工具在员工培训体制的重要性,对企业的培训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标签:人力资本企业大学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去分析我国企业大学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这对于企业大学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企业大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我国企业大学的现状企业大学是企业规模和实力的有效证明,是企业培训的最高形式,由企业出资,通过内、外聘相结合的形式,内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外聘一些高等学院的专家教授、专业的培训师,并通过企业实际经营战略和实施应用相结合、讨论分析不同经营案例等多种教育模式,通过提升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合作伙伴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最终满足员工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需求。
在现有的企业大学里,存在大多数的“山寨大学”,在HanS企业大学研究中心对国内企业大学的现状数据显示:目前包括五种“徒有虚名”的企业大学类型,分别是:“浑然不知”型、“挂羊头卖狗肉”型、“空中楼阁”型、“冲动”型和“骑虎难下”型。
1.2 国内企业大学陷入瓶颈的主要成因国内的企业大学一般呈现较低的利用率和价值率。
松散无针对性的人员培训及学习教育课程设计,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前提下,已无法通过企业大学获得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要表现为:较差的培训力度。
现有的企业大学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上采用“无创新”覆盖式课程,没有针对企业文化特征、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进行课程设计,进而不符合企业发展,不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松散的培训管理制度。
一些国内企业大学完成任务式的培训模式,导致没有系统性的选择内、外聘老师,也没有对老师进行专业考核,随意的授课方式使学员学而无用,与此同时,也没有完善学员行为、成绩等激励因素的管理制度。
“中国式”企业大学的路在何方
“中国式”企业大学的路在何方“你的企业建企业大学了吗?”最近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似乎“企业”不贯上大学的后缀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一个有文化的企业——于是乎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热情不断高涨;“企业大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乎企业不再担心“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开始琢磨“我能动谁的奶酪”。
企业大学是为谁服务的?究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还是“自己更能把好自己脉”?企业大学究竟是另一块可以“盈利的蛋糕”,还是“未知的陷进”?就企业大学的建与不建,专业与非专业等问题,笔者走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大学的研究凯洛格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王?。
先天不足后天操之过急谈到“企业大学”人们自然会和传统的大学相比较,虽然大家对于传统教育有种种争议和不满,但单从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角度讲,高校的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建议,为此我特意走访了北京大学的原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教授。
采访中曹教授客观的谈到了企业大学具有量体裁衣的优势——把企业型大学建成培训类的技术学院,即企业把大学内部化后,对企业职工某项技能的培训可以做到传统大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对企业岗位和企业的要求粘合度高,降低了企业对新增劳动力方面的成本;当企业从内部的培训班,升格为大学,会给企业的无形资产带来一定的收益,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会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国内的企业大学似乎不仅仅满足在企业的内部发展,反而过分夸大了其对外盈利功能和投资效益。
尽管曹教授以一种平和的态度、缓慢的语速和我叙述着企业大学的发展方向,但是作为一个严谨的教育工作者他还是表现了自己的忧虑:目前国内企业蜂拥而上办大学的情况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它是教育、投资、市场机制造成的后果:一些企业办大学是因为看到民间高校力量短缺、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低于市场需求,利润空间很大也想分享这块诱人的蛋糕。
但是当你把办企业大学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时,你的客户就会相应的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美企业大学运营模式比较研究关于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建议
2、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2、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中国企业大学需要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实战性和前沿性的课程内容,强调与行业和市场需求 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多样化教学方式与加强师资 力量建设
3、多样化教学方式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中国企业大学需要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在 教学方式方面,可以引入在线课程、实地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 学效果。在师资力量方面,可以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 经验的企业内部培训师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与高校教授合作等方式 引入外部优质师资力量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
2、挑战与问题
2、挑战与问题
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人 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大学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企业文化和员工凝聚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大学在多个方面进行 努力。最后,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环境、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企 业大学在借鉴美国企业大学的运营模式时也需要考虑本土化的因素。
结果与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中美企业大学的运营模式存在以下差异: 1、培养目标方面:美国企业大学更加注重员工的全面素质和领导力的培养, 而中国企业大学则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
结果与讨论
2、课程内容方面:美国企业大学的课程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科交叉和 知识更新,而中国企业大学的课程内容则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大学作为培养员工知识和技能的重要 机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企业大 学的运营模式具有典型意义。本次演示旨在比较分析中美企业大学的运营模式, 探讨其优缺点及原因,以期为我国企业大学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的十大问题分析
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的十大问题分析企业大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中国的企业纷纷趋之若骛。
可问题的关键是,对企业大学的模糊认识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与盲目,导致了中国的企业大学失去了原本应具有的“神奇”功效。
本文将从国内企业大学现状分析、企业大学的发展史和新形势下的变革思考、建立企业大学的需求分析、企业大学的投资与回报、企业大学与培训中心、企业大学与学习型组织、企业大学的培养对象、企业大学的培训师资、企业大学的课程设计、企业大学联盟这十个方面展开讨论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关键性问题。
一、国内企业大学现状分析国内很多所谓的企业大学大多缺乏可行性研究,也就是说它们在建立企业大学前往往很多问题都没有加以全面和妥当的考虑,甚至连何谓企业大学都没有搞清楚。
于是,投入很大一笔资金建了企业大学,满心欢喜从此便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员工,办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谁知,在大学开始运行后,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企业这时才发现办企业大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企业在建立企业大学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务必使企业大学和组织的经营战略目标直接联系。
真正规范意义上的企业大学,筹建之前就必须考虑它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将为这种目标的服务由始至终地贯穿在企业大学的整个运行过程中。
从这种意义上看,企业大学并非纯粹的培训实体,它必须依托于组织的长远战略并始终为其服务。
可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跨国公司将其各自的企业大学“移植”到中国来,很多企业感到眼前一亮——将企业培训冠以“大学”的名号,听起来如此荣耀和庄重!于是,我们的企业终于耐不住性子,趋之若骛。
一夜间,“企业大学”的牌子在神州遍地可见。
结果可想而知,由于企业缺乏对企业大学深入的了解、良好的准备、完善的规划,其仓促、盲目导致了很多企业大学失去了原本应该起到的“神奇”功效。
的确,大学是神圣庄严的,但在这块神圣“牌匾”之下的国内企业大学却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危机下的企业大学发展策略
危机下的企业大学发展策略作者:面对经济危机,企业大学的管理者们首先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心态.尽管面对经济危机,培训经费缩水是很多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但并非没有出路.历史经验表明,历次经济危机都催生出重大的科技创新和新的优秀公司的崛起,而这些又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和繁荣.发电机、汽车、生物工程、万维网都是在历次的经济危机中诞生的,所以说,经济危机是区别伟大和平庸公司的分水岭."大浪淘沙,有的时候经济危机更像是一次资源的重新整合,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大学是成本中心,资金来源通常是总部拨款和相关部门支付.面对经济危机,企业需要削减培训预算、削减人力资源、削减运营成本来提高企业大学的性价比.所以,企业大学比以前更需要证明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为了证明企业大学的价值,企业大学的管理需要做到:1.深入企业内部,为各业务部门解决实际问题;2.比以前更加聚焦于关键的业务问题;3.比以前更贴近业务一线,直接有助于解决当前的业务问题;4.由课程超市转变为问题导向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因此,有些企业大学更名为"绩效改善中心";5.与业务部门肩并肩共渡难关,甚至一起走到客户身边;6.转变为组织的效率中心.危机下的企业大学发展可以参考如下的策略:1. 20/80法则的有效运用企业80%的贡献来自于20%的员工.经济危机下,企业大学的预算减少了,资源减少了,所以作为培训的管理者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些最能为组织创造价值的20%的员工,这是"革命的火种".如何找到这20%呢?这里有两个维度:首先,找到对于组织过冬来说最为重要的20%的管理层级,再找出对于这20%的管理层级来说最为重要的适合过冬需求的20%的课程;其次,找到对于组织过冬来说最为重要的20%的专业类别,针对不同的企业,专业类别可能是销售,也可能是研发等.那么,如何找准这20%呢?惠普商学院主要通过两方面的工作加以保障:首先是组织结构.为了及时有效地聆听业务部门的需求,企业大学不妨设置前端和后端两个专家团队.前端队伍:业务集团培训发展顾问.他们深入第一线的业务部门了解他们需要培训的重点在哪里,需求在哪里.因为业务部门通常很难自我诊断当下培训的重点在哪里,需要通过这些顾问来了解培训需求.后端队伍:培训专家队伍.后端的培训专家们在收到前端的培训发展顾问关于培训需求的报告之后,就着手研发针对性的课程,开发之后再交给前端的培训发展顾问听取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才交给业务集团进行实施.而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前端的培训发展顾问也会收集业务集团的反馈,不断地对课程进行修订.通过这样的流程,企业大学就可以保证研发的课程与业务部门的需求紧密联系.譬如在惠普,惠普商学院的相关负责人与业务部门的高层还会定期召开沟通会,不仅沟通培训讲师和课程是否与业务部门的需求相适应,更重要的是,通过沟通会,惠普商学院可以了解业务部门前瞻性的需求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其次是提升培训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培训管理者不能满足于原来的事务专家或者行政管理的角色,而是要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譬如战略角色、分析评估角色、课程开发角色、指导老师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 有效的内部挖潜建立成熟的企业大学内部讲师队伍是内部挖潜的有效手段之一.惠普商学院提出了内部讲师的"五力模型",即态度力、知识力、表达力、控场力、结构力.此外,开发一套成熟的内部课件也是促进内部讲师有效挖潜的重要保证.这其中包含三个方面:为什么开发?谁来开发?怎样开发?MKXZ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调研,调查业绩优秀的员工与业绩平庸的员工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针对行政、管理及销售这些不同岗位,业绩优秀的员工相对于业绩平庸的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分别有40%、49%及67%的差别.所以开发内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业绩优秀的员工的工作知识由隐性变为显性,变为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借鉴的结构化的知识,从而推动组织的成长.这是课程开发的原因.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两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内容专家和方法专家.内容专家是指最了解这个流程的方法和经验的人;方法专家则是擅长将内容专家们的方法和经验按照企业管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化、生动化的人,他们共同构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作为企业大学的学习管理者,需要发展自己作为方法专家的能力素质,以适应内部挖潜的需求.至于开发的流程,首先需要建立开发的目标.惠普商学院将课程开发的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大类,针对每个分类则分为不同的层级.在培训的过程中,首先,培训管理者需要了解所设定的目标的分类及层级;其次,培训管理者需要了解影响培训的三个要素:结构、内容及活动,这三个方面不可偏颇;最后,课程结束后的文件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培训管理者不能只满足于一门课只拥有PPT文件,而应该包括课程大纲、课程设计大纲、讲师手册、学院手册、题库与标准答案.此外,培训管理者还应该保证课程内容的统一性和传授程度的一致性,保证课程的可传承性.。
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现状
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现状作者:高楚欣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3年第24期企业大学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企业大学发展只有20年的时间,却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
相比国外企业大学高投资高回报的结果,中国的企业大学采取的主要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方式,在西为中用、本土消化的过程必然产生了很多问题。
而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企业大学发展20年后的现状,通过中外对比,为中国企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企业大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27 年通用汽车成立GM 学院,同一般的培训机构不同,它是企业为战略目标实现而建立的知识运营组织。
前者是松散的、临时性的,而企业大学是系统性、持续性的,只要企业存在一天,成熟的企业大学就有存在的必要。
从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通用电气公司克顿维尔学院正式成立,截止到2013年全球目前约有4000多家企业大学。
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企业大学每年也以200多所的数量递增,国内企业开办的大学已从2008年的242所增至2012年的1186所,其数量预计于2019年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大学。
数量之多,企业大学看起来发展蓬勃,可是庞大数量背后企业大学是否达到了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的,还是仅仅赶鸭子上架?国外企业大学发展历史有几十年之久,从组织的结构到培训课程的体系都相对成熟,而中国的企业大学发展只有20年的时间,采取的主要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方式,在西为中用、本土消化的过程必然产生了很多问题。
而本文对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王根顺、马莉在《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看现代企业大学》中提出,企业大学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开辟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新途径。
这意味着企业大学是与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投资息息相关,企业大学的发展好坏,对于企业人才输送至关重要。
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企业大学对于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企业大学现状
• 机制匹配:人才胜任的战略绩效、各级管理者人才培养责任、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等机制界 定明确程度以及人才培养与管理流程的清晰度
业务完 备度
• 工具完备:人才规划、成长通道、绩效与能力模型、人才评价、人才库 • 内容契合:课程/项目与成长通道、模型及其评价结果、企业实践的对接 • 方法多样:课程/项目的培养方法与不同群体、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对接
标杆组 普通组
3.3.1 战略契合的典型特征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使命定位
发展规划
能力对接
标杆组 普通组
最佳:着力围绕企业使命和战略进行
企业大学定位,并根据战略规划进行企 业大学发展规划;
对照:具有对接意识,但规划的系
4 5-10年
7 非国有
16 普通组
11
1万人-3万人
7 3-5年
7
0.5万人-1万人 4 2-3年
5
0.5万人以下
5 2年以下
4
14
第十四页,共51页。
报告结构
背景与目的
工具与方法
结论与展望
15
第十五页,共51页。
1.1 2012中国最佳企业大学的分布特征
2012最佳企业大学规模分布特征
0.5万人以下
10
第十页,共51页。
研究工具:中国最佳企业大学评估模型
战略契合 度
• 使命定位:企业大学定位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度、清晰度和执行度 • 发展规划:企业大学规划清晰度及其与业务及管理改善的对接度 • 能力匹配:企业大学参与战略研讨及战略主题的对接能力
互联网时代企业大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互联网时代企业大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在跨国企业的升级发展中,企业大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这种模式被引进中国,国内企业纷纷效仿,本土企业大学数量与日俱增。
然而由于对其认知与定位的模糊,企业大学发展遭遇普遍瓶颈,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组织学习的技术形成全面冲击后,企业大学的发展究竟路在何方?因此简要分析了企业大学的由来、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发挥不可替代价值的工作思路。
标签:企业大学;互联网;现状;挑战;应对1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大学生存环境1.1企业大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组织管理实践中越来越意识到人才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对各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培训机构、场所和专业教师从普通高校(大学商学院)向企业转移,大量规模型企业纷纷在传统人力资源部培训职能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培训中心。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建设企业大学。
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通用电气“克劳顿学院”正式成立。
2010年全球五百强企业有90%以上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国内企业大学数量超过2700家。
随着这几年互联网行业的自我革新与对传统组织的全面冲击,企业对人才发展工作与企业大学建设热情仍将加速提升。
1.2企业大学的生存现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新阶段的产物,企业大学在全球依旧没有权威的定义,诸多企业成立企业大学的动机、出发点也各有不同。
企业大学建设需要理清的核心关系是:如何确保企业大学建设紧密连接组织经营战略,使其在组织发展中明确价值定位。
然而现实是,组建企业大学的企业显然在这点的认知上参差不一,伴随跨国企业把企业大学的运营引入中国,本土企业仿佛抓到了企业发展的救命稻草,纷纷对原先的培训功能进行升级改造,冠以“企业大学”的名号,寄予厚望!不难预见,虽然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头的企业大学,但由于缺乏对企业大学本质认知,一边是过高的组织目标与价值期望,一边是混沌的定位与落后的组织能力,两者之间一地鸡毛,公司、企业大学从业者都陷入尷尬的境地。
以需求侧改革促进培养模式转型——国内企业大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22管理学家 CHINA MANAGEMENT MAGAZINE一、国内外企业大学的起源与现状一般认为,企业大学是一种由企业出资或经营的,为满足企业教育培训需求的,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在战略创新、人才发展方面的竞争优势为目标的战略中央管理机构或组织。
20世纪50年代,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通用集团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克劳顿学院,此后,企业大学在全球迅速发展。
目前,70%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都建有企业大学。
在我国,企业大学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期,以外资企业照搬美国模式为主,在遭遇“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后,国内的企业大学研究者们也对此进行了探索,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大学的发展阶段、发展路径、培养模式、经营模式等整体的研究,但对于实践案例的研究较少,深度和广度尚存在不足。
二、国内企业大学的典型案例通过调研中广核大学、中兴通讯学院、百度学院等具有标杆性和代表性的企业大学,分析其在制度、体系和机制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
(一)中兴通讯学院的知识服务体系建设中兴通讯学院以服务和支撑企业发展为目标,从企业业务拓展和人才培养的双重需求出发,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知识服务体系,为企业的业务拓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他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为“端到端的项目交付”筑牢基础。
从需求管理、产品设计、交付计划到调研评估,项目经理对全流程进行端到端的管理及监控,确保项目完整、准确、有效交付。
二是为“全方位的管理咨询”拓展业务。
他们开发了包括战略规划服务、变革创新咨询服务、学习发展咨询服务、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国际化咨询培训服务等一系列管理咨询服务方案,将技术创新、管理实践和国际化拓展经验向社会传播和分享。
三是为“平台化的线上学习”提升了效率。
他们整合主流线上培训方式,集成开发了知识服务平台,并且打通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尝试解决了线上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
四是为“体系化的讲师管理”培养人才。
2021年企业大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1年企业大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11月龙华清朱坚成目录一、中国企业大学行业概况41、企业大学行业总值达2300亿元,持续稳中向上发展趋势42、中国企业大学行业PEST分析 53、企业大学行业仍在初级阶段,资源整合及盈收有待突破 64、中国企业大学行业现存问题简述 75、行业进入洗牌期,信息化特征愈发显现8二、中国企业大学行业市场分析91、市场结构多元化,品牌服务占比突出92、企业大学行业影响逐渐增强,影响力日益突出103、企业大学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2.6% 114、行业覆盖人群规模大、服务及服务用量激增115、企业大学生产服务状况今非昔比 116、市场策略连锁直销、渠道及销售模式117、企业大学行业趋势遵循一般行业服务发展规律12三、中国企业大学行业政策环境121、十四五规划解读122、地级市的标准需要参考省级标准 123、企业大学财政税收制度日趋全面 134、政策趋势更加重视,技术环境日益创新13四、中国企业大学行业竞争格局131、企业大学竞争企业介绍132、行业竞争力分析 143、企业大学行业竞争焦点介绍144、竞争技术介绍145、企业大学行业竞争趋势与影响15五、中国企业大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51、企业大学行业特点152、行业发展走势分析163、企业大学行业前景174、企业大学行业商机发掘185、发展路径与未来走向18六、中国企业大学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181、企业大学行业投资机会182、投资风险分析193、企业大学投资必要性及建议194、投资回报分析20一、中国企业大学行业概况1、企业大学行业总值达2300亿元,持续稳中向上发展趋势 企业大学行业对中国人的生活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市场发展情况、行业服务状况、服务用户分析、行业生产总值等各个方面切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企业大学行业的研究分析有利于较深的理解行业特性,为该行业的投资做支撑,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
图1 华中地区企业大学行业行业总值及增长率企业大学行业生产总值,主要由行业所涉及的单位、人员、资产、市场容量等方面组成的行情分析。
最新-企业大学如何拯救中国企业? 精品
企业大学如何拯救中国企业?人才是贯穿企业发展最基本、最具创造力的因素,现在企业大学除了培养企业高素质人才外,还承担起拯救中国企业的历史重任。
拯救,须先绕过陷阱尽管企业大学有很多优势,但也并非灵丹妙药,希图借助企业大学来解决所有难题只是异想天开。
事实上,国内的企业大学尚处在探索阶段,因而也就存在诸多不足。
要想使企业大学真正起到拯救企业的作用,须先绕过企业大学建立过程中的诸多陷阱利用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管理不严格。
国内很多企业大学形同虚设。
有一些企业大学采取企业与高校联办的方式,通过与高校合作,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在高校内挂牌成立。
可是某种程度上,那也仅仅是联办高校中挂的一块牌匾而已。
很多企业还没有搞明白企业大学与人力资源部的培训或传统高校教育的区别,就迫不及待地建立企业大学。
企业大学与一般高校的不同之处就是企业二字,企业大学中的教学、培训都要围绕企业这个核心展开。
尽管有些企业大学的课程稍显合理一点,采取高校师资、外聘讲师管理咨询公司顾问、专业的培训师等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三者结合的方式授课。
可是这三者之间仍然相对独立,而不是根据企业需要开发的系统化、整体化的课程。
国内的企业大学采取企业与高校联办的方式,也存在这样一个陷阱高校为完成企业员工培养的任务而管理不严。
一些企业大学只不过是高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对接平台,企业的联办大学为了完成定单式培养任务而放松培训人员的考核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除白白承担了一大笔的培训费用却没有获得任何效果外,还滋长了弄虚作假、不劳而获的风气。
对企业的隐性损失更大于显性。
绕过这些陷阱后,企业大学的积极拯救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拯救企业文化近年来,人才流动的加剧与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形成鲜明的反差。
没有稳定的团队和充足的后备人才,企业大厦的根基开始出现震荡,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遭遇过员工集体出走或员工频繁跳槽的尴尬。
由此带来的人力成本的提升、人才的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正困扰着每一个中国企业,其中也暴露出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不足。
企业大学路在何方
企业大学路在何方2011年,我进入了刚刚成立的XX集团大学(XX集团企业大学),面对300多家子公司,我们的定位是“内部的培训机构”,我们选择了内部创业的方式,持续提升团队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们向子公司提供培训服务是收费的,但费用很低,课酬是工作日1000元/天,周末2000元/天(这些费用全部给到内训师,XX集团大学不盈利)。
在没有成立XX集团大学之前,这些子公司也是对外采购培训服务的,但是量很少。
但成立XX集团大学之后,我们用价低高质的课程有效激活了子公司的学习热情,提升了管理者对于员工培养的重视程度。
为什么说是价低高质?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内训师,他们来自于业务部门甚至是业务一线,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XX集团大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将经验萃取出来,设计成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精品课程,推动内部传播与落地。
当时也有不少外部机构找到我们,看重我们的体量,认为这些专业工作完全可以外包给他们,我们何苦自己操刀,甚至公司有些管理者也提出了类似看法,建议可以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
当时团队的思考逻辑是一定要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作为“大学”,核心是要有好课程和好老师,这背后是扎实的研发能力;而作为企业大学,关键是有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及人才培养体系。
即使借助于外部机构,也是在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一切都是外包,那就变成了一个“买手”,是知识的搬运工,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有限。
科斯定律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如果对外采购的交易成本低于内部开发(生产)的成本,那显然应该外包,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蓬勃发展的原因。
企业大学提升专业能力的初衷就是在生产自己的“学习产品”时,要比外采的成本要低,质量要好。
因此,基于规模经济的理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成立企业大学的必要,因为其研发(引进)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复用次数的增加,边际费用会下降,而随着其产品的不断迭代,效果反而会越来越好。
中国企业大学发展的问题、借鉴及对策
中国企业大学发展的问题、借鉴及对策
楼国
【期刊名称】《观察与思考》
【年(卷),期】2012(000)022
【摘要】随着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企业内部的企业大学不再只是培训管理活动的组织者,而是上升到战略高度,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推动者和提高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平台。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大学发展历史、问题,与当前国外企业大学对我国的借鉴,提炼出我国企业大学发展遵循的准则,对中国企业大学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总页数】2页(P3-4)
【作者】楼国
【作者单位】杭州小球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企业大学发展的问题、借鉴及对策
2.对中国企业大学发展现状的思考
3.首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暨CLO首席学习官峰会"在京举行
4.“首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暨首席学习官峰会”成功举行
5.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研究——借鉴肯德基成功案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