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走进神奇的灌河
灌溉工程 历史故事 精神
灌溉工程历史故事精神
灌溉工程,作为人类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无数农田提供了生命的源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灌溉工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开始利用自然力量进行农田灌溉。
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人们建造了庞大的灌溉系统,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在中国,秦朝时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这些古老的灌溉工程不仅为当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灌溉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现代的灌溉工程结合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实现了精准、高效的农田灌溉。
从喷灌、微喷灌、滴灌到渗灌等多样化的灌溉方式,满足了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这些先进的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灌溉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仅仅关注技术的进步,也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无数先贤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致力于改善农田水利条件。
他们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灌溉工程的精神支柱。
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为灌溉工程的发展不断努力。
通过灌溉工程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也可以领略到人类对进步的不懈追求与智慧。
在未来的农
业发展中,灌溉工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
同时,其承载的精神也将继续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走近中国古代灌溉历史
走近中国古代灌溉历史作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07期中国古代灌溉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据史书记载,大禹和伯益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河渠、井水灌溉农田和园圃。
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大量应用,灌溉工程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如郑国渠、都江堰等。
史前文明时期的水利工程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了灌溉技术的探索和实践。
最早的灌溉工程可以追溯到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
长江下游的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距今约有5000年历史。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遗址之一,其灌溉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考古学家研究,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灌溉设施,如水道、水渠等,这些古老的灌溉系统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后来的农业文明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时期的水利工程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水利初步发展的时期。
相传夏朝建立以后,开始有了农田规划,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按照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区分农田赋税标准。
到了商代,井田制下出现了原始的沟洫工程。
人们利用水利工程来进行灌溉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我国最早的成体系文字——商代甲骨文中也有一些关于治水的记载。
西周时期,沟洫工程有了发展,形成了有灌有排的初级农田灌排系统,引水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直接造福人类。
先秦典籍《尚书》《周礼》和《管子》等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商周时期的水利工程情况,如灌溉渠道、水库、水门等。
《周礼》记载,国家设有管理农田水利的官员——稻人。
《管子》则记载:齐相管仲提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
五害已除,人乃可治”。
这种“治国先治水”的思想和主张,在我国水利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和影响。
秦国和秦朝的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秦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掌握的水利工程技术,先后开凿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个大型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对秦国成功地统一中国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水利灌溉设施案例
农村水利灌溉设施案例农村水利灌溉设施是农村地区进行农田灌溉工作的重要设施,对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列举了符合题目要求的10个农村水利灌溉设施案例:1. 鹅湖灌溉系统:位于湖南省醴陵市的鹅湖,是一个重要的灌溉水源。
通过修建鹅湖灌溉系统,可以将湖水引入附近的农田,解决农田的灌溉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 山塘灌溉工程:位于四川省广元市的山塘灌溉工程,通过修建山塘和引水渠,将山区的降雨水资源引导到农田中,解决干旱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水井抽水灌溉系统:在河北省农村地区,通过修建水井和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取到农田中进行灌溉,解决了缺水问题,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4. 山地梯田灌溉系统:在云南省的山区地区,通过修建梯田和引水渠,将上层梯田的雨水引导到下层梯田中,解决了山区农田的水源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5. 水库灌溉系统: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通过修建水库和引水渠,将水库中的水资源引导到农田中进行灌溉,解决了旱季农田的缺水问题,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6. 河流引水灌溉系统:在河南省农村地区,通过修建引水渠和水闸,将河流中的水资源引导到农田中进行灌溉,解决了农田的水源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7. 滴灌系统:在山东省农村地区,通过安装滴灌设备,将水源通过管道和滴灌管输送到农田中,实现了精确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8. 集雨灌溉系统:在贵州省的农村地区,通过修建集雨设施,将降雨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中进行灌溉,解决了旱季农田的缺水问题。
9. 地下渠灌溉系统: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通过修建地下渠和渠道,将地下水引导到农田中进行灌溉,解决了农田的水源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10. 污水灌溉系统:在江苏省农村地区,通过处理城市污水,将污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中进行灌溉,既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又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需求,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这些农村水利灌溉设施案例充分体现了农村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采用不同的水利灌溉措施,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灌河简介——精选推荐
灌河简介灌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北部、连云港市南端,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黄金入海通道。
干流全长74.5千米,一般河宽350米,水深7-11米。
西接六塘河诸水,内可以经盐河、京杭大运河通达长江、淮河,外可以直通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四大海域与日本、韩国通航,具备海河相通、河河相通、江河相通、河陆相通的良好集疏运条件。
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优势,专家称灌河可与德国的莱茵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媲美,是"苏北的黄浦江"。
灌河起源传说很久以前,苏北沿海一带没有河流。
只有芦苇荡,杂草地,水的沼泽,虫蛇肆虐。
当地人民只能选择河畔,堤坝高处搭建草棚,砌泥灶,开荒种粮,生活非常艰苦。
每逢雨季又积水成灾,种不了五谷,收不了庄稼。
有位神仙,名叫王彦章,身高一丈有余,头大如巴斗,掌有扇大,臂大腰圆,足力千钧,号称“水头王”。
他决心效仿大禹疏导九河之法,开凿海滨河道,疏水入海,为民造福。
后来,王彦章从玉皇大帝兵器库里盗来十八般兵器,放在神炉中冶炼了七七四十九天,铸成一艘崭新的铁船。
舵、锚、樯、篙等家什样样备好,皆为铁铸。
王彦章神力非凡,擎铁篙,撑铁船,陆地行舟。
铁篙点地,铁船如飞,只见那泥沙翻滚,泥雾排空,大地轰鸣。
铁船过后,即出现深深的小河,两旁的积水迅速归洪,顺着小船哗哗地流向大海。
一日中午,烈日当空,王彦章撑铁船驶至海州伊芦山前,正在山上纳凉的山神李成孝闻得山南隆隆作响,地动山摇,急忙起身前去观看,只见王彦章挥舞铁篙,驾着铁船,急驶而来。
仇敌相见,分外眼红。
听说他们两人曾在东海前较量过,李成孝败于王彦章。
今日相见,怎么放过,说时迟那时快,他大喝一声,好一个大胆的王彦章,你是绕山过,还是穿山过?王彦章说:谁也不要阻碍我开河,再大的山,我也要把它凿通。
话音刚落,只听霹雳一声巨响,伊芦山脚塌下半边。
那李成孝也不是好拔的葱,他力大无比,有拔山掘地的本领,慌忙将山提起向王彦章压去,王彦章感觉不好,一纵身跃出山外,铁船被压在山底……从此以后,便有了美丽、富饶的灌河。
天祝县南阳山灌溉工程意义
天祝县南阳山灌溉工程意义拧开水龙头,汨汨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水龙头下,安装着精致的洗漱池、洗菜盆等,不管是洗漱还是做饭,都十分便捷。
天祝县松山镇鞍子山村村民马贵良感慨:“没想到,咱老百姓也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这一切,得益于南阳山片供水工程的建成运行,使南阳山片原有的2万居民和从高深山区搬迁至此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房子,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开启了新征程。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天祝县在20xx年以前,有近x万名群众生活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高深山区,就医、上学、行路、饮水等困难重重,成为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让这部分群众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近年来,武威市找到了一套“脱贫密码”——通过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并积极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彻底改变高深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目标。
按照这一思路,20xx年起,武威市清理收回了xx个市、区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林场用于移民安置,其中为天祝县无偿划拨x 个,使天祝县xx万多名群众从高深山区搬迁到了市直农林场和其它川区,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天祝县还有x万名群众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的高深山区,这些群众该往哪里搬?经过多次调研和考察后,市、县领导将地势平坦、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区位优势明显的南阳山片确定为天祝县新一轮“下山入川”的移民安置点。
但南阳山片水资源短缺是其短板和瓶颈,如果3万名群众搬迁下来后,人畜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量会急剧增加,原有的水资源无法满足新的需求。
解决水的问题,成为一切问题的核心。
xxx年x月x日,在经过紧张的规划、筹备、申报、审批之后,南阳山供水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精心施工,经过x个月的艰辛努力,xxxx年x月x日,工程正式通水。
建成后的南阳山片供水工程翻山越岭,气势恢宏。
工程起点位于金强河天祝县城上游东岸,在此处建有引水枢纽x处;水从这里引流后,通过沿线的x座梯级泵站和xx公里的提水管道、xx公里的供水管道输送到南阳山片区;终点处是二道墩水库,引来的水全部注入这座库容xx万立方米的水库后,一部分水进入灌溉管道实施农业灌溉,一部分通过人饮管道进入水厂,经净化处理后保障居民用水。
《活力灌南 逐浪灌河》解说词
《活力灌南逐浪灌河》宣传片解说词公元1128年,黄河南迁夺淮,奔流入海,在苏北大地上形成一条迷人的潮汐河----灌河。
灌河水深河直,如一条巨龙横卧徐淮平原,有苏北“黄浦江”之美誉。
灌河岸边,有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这,就是灌南。
她继承了母亲河的博大与深邃,厚积薄发,正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崛起于灌河岸边。
(出片名:活力灌南逐浪灌河)灌南,地处苏北平原,濒临黄海,是我国十大港口城市之一--连云港市的南大门,面积1041平方公里,74万人口,版图象一把“金钥匙”。
(此处视频可用金钥匙与灌南地形图互相幻化)灌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岁月积淀的五张文化名片——“小品”、“音乐创作”、“书画艺术”、“自行车运动”、“魔术杂技”,正传播着灌河深邃的历史文化。
灌南处于南北交通枢纽地位,高速公路、铁路、航运、水运、海运等组成密集的交通网,距连云港火车站70公里、连云港港口90公里、连云港机场80公里。
通过境内的京沪、沿海、宁连三条高速公路,到上海、南京、苏州、青岛等中心城市只要3到4个小时;已开辟了通往北京、沈阳、上海、广州、桂林等城市的多条航线;境内河网密布,灌河横贯东西,上与京杭大运河、长江相通,下经堆沟港出海,可到达上海、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内外各大港口。
近年来,在“开明开放、诚实诚信、创新创业、自立自强”的灌南精神指引下,灌南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崛起于苏北大地,成为黄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2003-2007年,灌南连续5年荣获连云港市综合目标考评第一名,在“全国和谐发展中小城市50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100强”评比中,分列第15位和第18位,并拥有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等金字招牌,已成为连云港市以及周边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最安全的县份之一。
连云港作为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地理位臵优越,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7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连云港视察,指出连云港发展的独特优势;2007年4月,现任中组部部长、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更是强调“沿海开发,连云港是重中之重”的苏北发展战略。
疏通拦门砂灌河出东海
3 0海里。灌河干流长约 8 6 O公里, 流经灌 云、 灌南、 响水等县 。 是苏北唯一未建闸的
天然潮汐河道; 年入海水量 1 0 亿立方米。 0 航道平均宽度约 7 0米, 0 比黄浦江长且宽。
性 。 0 5年 。 20 响水县委托南京大学制订
灌河开发规划。
潮差大于黄浦江 ; 6米等深线贯通整个河 道; 上游与京杭大运河、 淮河相通 。 中游与 通榆 目 交,下游经陈家港入黄海,0 0 30 吨级船舶可四季通航,被国内外学者誉为
码头若干个。
4 CV T 2 0 6 8 V 0 6.
维普资讯
开发 『
导堤 的造价和工 期都不能 低估。与一
般淤泥 质河 口相 比 。灌河 的水沙情形 更 为复杂。 除了上述 口门东侧沙咀 的 发育引起深泓 的偏 移摆荡 外 ,上世纪 5 0年代新 沂河从灌河西岸注入 ,又大 大增加 了口门水流沙情 的不稳定 因素。
2统筹规划 ,资源共享 . 建议 由省 综合部 门牵头 ,打破行 政 区划,按照 区域联动 、资源 共享的 原则 。抓 紧灌河水运 规划的研 制和确 定。规划应 当体现综合 、整体 、集中、 长期 性 。规划 内容 应有 总体 及港 口、
航运 、产 业配 置 、岸线 、建设 用地 、 交通 、环保 、生态 、城镇建设 及管治 等 ;明确开发建设 先后序列 ,使规划 真正成为灌河开发的 “ 施工图纸” 。
维普资讯
灌河规划方案
灌河规划方案一、灌河的意义灌河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对水源进行有效的调配和利用,灌河项目可以保证农田灌溉的水量充足,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推动经济的繁荣。
因此,制定合理的灌河规划方案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可靠的农田灌溉水源,保障农业生产需求。
2. 保障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提供稳定的供水供应。
3.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保护生态环境,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规划内容1. 水源调配:通过建设水库、引水渠道等基础设施,将远距离的水源输送至灌溉区域和城市,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 灌溉系统建设:在农田建设灌溉系统,包括管道、喷灌设施等,确保农田灌溉的科学化、高效化。
3. 排水系统:对于灌溉区域存在的水涝问题,建设排水系统,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4. 水质治理:对于供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保障居民健康饮水。
5. 生态修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四、规划实施1. 技术保障: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规划方案的实施和工程的建设,确保技术标准的达到和工程质量的稳定。
2. 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资金、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灌河项目的资金支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 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机构,负责规划方案的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的把控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五、规划效益与前景1. 农业发展:灌溉水资源的充足保障,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动农业现代化。
2. 经济繁荣:稳定的供水保障了城市的工业生产和商业繁荣,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生态环境:灌河规划方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维护了区域生态平衡。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都江堰的灌溉系统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都江堰的灌溉系统中国古代以其众多精巧的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
其中,都江堰的灌溉系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工程壮举。
本文将详细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工程构造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贡献。
一、历史背景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始建于公元256年,是当时称为蜀国的巴蜀地区的一项重要工程。
当时,巴蜀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经常受到旱涝灾害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官员李冰领导下的工程师团队历时近10年,成功地建造了都江堰灌溉系统。
二、工程构造都江堰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两条水渠组成,即岷江河道和川江河道。
岷江河道是从岷江引来的主渠,通过绕山而行,然后分流入侧渠,最终进入川江河道。
这样的设计使得水能够从高处引入并分布到适当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为了保证水流顺畅,工程师们采用了一种被称为"鱼鳞式"宽浅沟渠的设计。
宽浅沟渠以其宽度相对较大、倾斜度较小的特点,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河流水位的波动,并减少淤泥的堆积。
这种设计在都江堰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系统的稳定和持续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都江堰的灌溉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巴蜀地区的农田灌溉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灌溉系统的引入使得农田的耕作面积得以扩大,增加了农作物的种植量。
同时,灌溉所提供的水源也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份,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此外,都江堰的灌溉系统还在农田排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排除农田中过多的积水,避免土壤中盐分的积累,从而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这对于巴蜀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该地区盐碱化现象比较严重。
综上所述,都江堰的灌溉系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个奇迹。
它的建造不仅解决了当地旱涝灾害的问题,也大大促进了巴蜀地区的农业生产。
而今,都江堰已成为人们游览的热点景点,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智慧的活生生证明。
灌河真美-450字五年级作文写景
灌河真美-450字
星期天的下午,爷爷带我去看灌河。
灌河真美!那宽阔的水面、那清澈的河水、那奔腾的急流、那洁白的浪花。
河水中,常有小鱼儿跃出水面;河面上,鸟儿自由飞翔;河滩上的芦苇,被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响声,象招呼外来的客人;河岸上一排的杨树,青枝绿叶,郁郁葱葱;那横跨灌河两岸的是灌河大桥,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行人,令人眼花缭乱……
爷爷告诉我,灌河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听老年人讲,灌河不是一条人工开挖的河流,它是铁镐撑船汪秀昌的铁船开挖的。
为了不让汪秀昌把自己的家乡弄得支离破碎,“二郎神”把汪秀昌骗到开山岛前,问他是穿山过还是从上面过,汪秀昌说“穿山过”,结果铁船被压在开山岛下。
据说,现在站在岸边,还能隐约看到船尾呢。
还有“大鱼拜龙王”的传说,说的是每到闰年的七、八月间,常有大鱼随潮水而上,在河中若沉若游,排成二三里路的长阵,浩浩荡荡,河面上小鱼跃出水面,浪花飞舞,壮观极了……。
灌河美,还美在它有丰富的特产。
什么鳗鱼、螃蟹、梭子蟹……特别是“四腮鲈鱼”,味道美极了,有机会一定要尝尝哟!
现在的灌河岸边,一排排的工厂正拔地而起。
万吨级码头,沿海高速公路,火力发电厂即将建成。
未来的灌河,一定会更美哟!。
灌河生态修复人工湿地的水动力水质模拟
灌河生态修复人工湿地的水动力水质模拟作者:侯晓辉周倩邢宝龙来源:《人民黄河》2020年第03期摘要:灌河沿线分布多个城市和乡镇,为保证河道水质,针对不同河段污染特征及场地条件,沿线分别布置支流汇入口表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潜流人工湿地、河道滩地溪流湿地、入河排污口生态湿地等4种不同工艺类型的人工湿地。
为验证人工湿地对水质改善的效果,采用MIKE21模型对灌河进行二维水动力水质模拟,对比分析了人工湿地工程实施前后灌河控制断面水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沿线生活污水排放口、支流汇入口、面源污染排放区等设置人工湿地,能够有效降低入河污染物量,人工湿地在改善河流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工湿地;MIKE21;水质;生态修复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0.03.013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of Constructed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Guanhe River BasinHOU Xiaohui1, ZHOU Qian2, XING Baolong1, ZHAO Tongyang1, SONG Wenchao1(1.Henan Water &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Zhengzhou 450016, China;2.Zhengzhou City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46,China)Abstract:There are many cities along the Guanhe Rive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water quality,according to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t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river sections,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river, namely,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at tributary inlet, tail-water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at sewage treatment plant,stream wetland at river beach and ecological wetland at sewage outlet.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o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MIKE21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used for water quality to construct two-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of the Guanhe River. It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river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tructed wetland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pollutants entering the river by setting up domestic sewage outfall,tributary inlet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discharge area along the river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have good effects on improving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and water ecology.Key words: constructed wetlands; MIKE21; water quality; ecological restoration隨着绿色发展观的提出,生态建设力度逐渐加大,流域生态建设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治水兴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那些生命长青的古代灌溉工程
那些生命长青的古代灌溉工程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09期自古以來,灌溉技术就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古人修建了众多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灌溉工程,其中有二十三项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以农业为经济命脉,农业事关农民的生存与国家的兴盛,而农业丰收则有赖于灌溉技术的实施。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北方干旱,南方湿润,各地区降雨量差别极大,农作物的生长期与降水时间并不匹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区、丘陵和平原对于灌溉用水的需求各不相同。
因此,灌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一部古代农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灌溉技术发展史。
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农田灌排技术就已开始萌芽。
此后,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修建了众多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灌溉工程。
这些各具特色的灌溉工程,经过历代的改建和维修,有相当一部分保存下来,至今还在发挥功用。
自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2014年设立了世界遗产项目—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来,我国已有23项古代水利工程入选,成为全球灌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这些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古代灌溉工程的代表,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既有北方的引水灌溉工程和丘陵地区的陂塘堰坝,也有南方的塘浦圩田和沿海地区的拒咸蓄淡工程,更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井灌和梯田灌溉等。
木兰陂:东南沿海拒咸蓄淡灌溉工程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山地性河流木兰溪上,濒临东海兴化湾,兴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迄今已有938年的历史,是中国东南滨海地区拒咸蓄淡灌溉工程的独特创造,2014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木兰陂建设之前,兴化湾的海潮可沿木兰溪上溯至陂首上游3公里的樟树村,南岸大片农田仅靠少数水塘蓄水灌溉,易涝易旱,沿岸百姓饱受旱、洪、涝、潮的袭击。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当地传奇女性钱四娘集资兴建木兰陂,陂址选在上游的将军岩,建成后适逢上游山洪暴发而被冲毁,钱四娘投水自尽。
关于黄河灌溉的文章
关于黄河灌溉的文章
《黄河灌溉那些事儿》
嘿,朋友们!你们知道黄河吗?那可是咱中国的母亲河啊!它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直默默守护着我们。
你想想,要是没有黄河的灌溉,那得有多少土地没法种出庄稼呀!
以前我就听说过黄河灌溉的厉害。
有一次,我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正好赶上他们在田里劳作。
我就好奇地问:“爷爷奶奶,你们这田都是靠黄河水浇的吗?”爷爷笑着点了点头说:“是啊,娃子,没有黄河水,咱这地可长不出这么好的庄稼哟!”我看着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心里别提多感慨了。
黄河灌溉可不简单啊!就像一个巨大的工程。
它要经过一道道沟渠,流淌到每一片需要它的土地上。
这过程多不容易啊,简直就像是一场艰辛的战斗!可是黄河从来没退缩过,一直勇往直前。
你看看那些靠黄河水灌溉的农田,那庄稼长得多旺盛啊!就好像是一群欢快的孩子,在尽情地享受着黄河带来的滋润。
这难道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吗?
还记得有一次,村里的人们因为灌溉的事情起了争执。
有人说:“水就这么多,咋分嘛!”另一个人马上反驳:“大家都有份,可不能乱了规矩!”就在大家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村里的长辈站出来说:“都别吵了,咱祖祖辈辈靠着黄河水,这点事还解决不了?大家一起商量个办法就行!”最后,大家还是心平气和地解决了问题。
黄河灌溉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它、保护它吗?我们可不能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回报啊!我们要一起努力,让黄河永远流淌下去,让它的灌溉之能一直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不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吗?黄河就是我们的宝贝,我们要好好爱它呀!。
百里长渠:首个战渠变灌渠的典范
百里长渠:首个战渠变灌渠的典范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9年第9期2018年8月,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传来喜讯: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华夏第一渠”——湖北省襄阳长渠,被确认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予以授牌,成为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与长渠同期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还有都江堰、灵渠、姜席堰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目的是保护、挖掘、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
而此次是中国第5批申报成功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加上包括四川省夹江东风堰、浙江省丽水通济堰、福建省莆田木兰陂、湖南省新化紫鹊界梯田、浙江省宁波它山堰等13个项目在内的前4批,截至2018年,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个,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
一部长渠史,几多兴衰事襄阳长渠的历史,比都江堰早23年,比郑国渠早33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长的水利工程之一,被《中国水利之最》列为“我国最早的灌溉渠道”。
它又名白起渠、荩忱渠,坐落在素有“华夏第一城池”美誉的襄阳古城南部,全长49.3公里。
其始建于公元前279年,如今主要履行灌溉之职,但最初长渠的修建并非用于农业灌溉,而是用于战争。
襄阳长渠的建设,源于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白起。
早年,秦昭王派遣白起率军伐楚。
白起利用鄢城(现宜城市)及其周围地理位置较低,加之周围河渠密布的有利条件,在距鄢城百里之遥的武安镇旁,垒石筑堤,开沟扩渠,水淹楚国都城。
秦统一六国后,朝廷有识之士认识到长渠的价值,不断加以开发、治理,引水溉田。
唐、宋、元时期,襄阳长渠历经多次修治。
明清时期,战乱频仍,长渠几近废弃。
民国时期,抗日名将张自忠驻防宜城,以“前方将士喋血奋斗,端赖后方发展生产”为由,电请省政府复修长渠。
1942年,长渠修复工程破土动工,施工5年,后终因战事吃紧而中止。
系列报道走进神奇的灌河
系列报道《走进神奇的灌河,感受文明的魅力》正式开播灌河,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极地,为了让广大观众感受灌河的魅力,分享灌河的文化,了解灌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灌南电视台经过认真策划,精心拍摄制作的系列报道《走进神奇的灌河,感受文明的魅力》,于6月7日,正式开播。
自去年6月10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灌河,以其绵长的水岸线资源和广袤的滩涂资源,彰显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极地。
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发表一周年之际,向广大观众奉献这道美味的大餐,一起来了解灌河、感受灌河、开发灌河,让灌河这条“蓝色飘带”舞起海河经济新时代。
《走进神奇的灌河,感受文明的魅力》系列报道共由《王彦章铁船凿灌河》、《灌河八景》、《抗日烽火》、《灌河巨变新貌》、《生态湿地五龙口》、《盐灌船闸通四海》、《二郎神大战灌口》、《龙王庙里显神灵》、《虎头潮卷千堆雪》等11篇组成,从6月8日开始,每天一篇播出,让广大观众朋友逐一触摸神奇灌河的厚重历史、感受灌河的文化底蕴、领略灌河的民俗文化、见证灌河的历史巨变。
(灌南县文化广电体育局李先蓉),。
王彦章铁船凿灌河传说很久以前,苏北沿海一带没有河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常年受到旱灾水灾的侵害,种不了五谷,收不到庄稼,生活极其艰难,这时有位身高丈余、头大如斗、掌阔如扇、力大无穷的神仙王彦章决心开凿海滨河道,疏水入海。
王彦章从玉皇大帝的兵器库里盗来兵器,在神炉中冶炼,最终铸成了一艘崭新的铁船,神力非凡的王彦章陆地行船,船过后泥沙翻滚,大地轰鸣,随后就出现一条深深的小河,河水越积越多,源源不断奔向大海。
王彦章在凿船路上,不惧困难,不畏险阻,抱着“只要碍于我开河,再大的山我也要把它凿通”的决心,终于凿成了河道,也就是今日的灌河了。
人们往往会利用美丽神奇的神话传说来表达改变自然战胜自然的决心与信心,而事实上,灌河是条天然的潮汐河流,在公元1128年黄河南迁夺泗夺淮入海后就逐渐形成,最早出现关于灌河的文字记载在是在1575年,但原先并不叫“灌河”,最早的灌河叫“潮河”或“大潮河”,明末,出现了“灌河口”之名,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清乾嘉以后,人们开始由灌河口往西的潮河称为灌河了,1807年,徐端《挽河归海疏》中有“黄河北岸,佃湖迤下,由灌河归海一路、、、、、、”的记述,但那时所说的灌河与今天说灌河仍是有很大区别的。
家乡的灌河小学作文500字
家乡的灌河小学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响水,有一条宽而长且直通大海的河——灌河。
据说它是二郎神的故居,它那种神秘莫测的景象,是那样的引人遐想,令人神往。
周末的时候,我喜欢在灌河桥上看日出。
当太阳还没升起来时,我就早早地来到大桥上,静静地等待着日出。
天渐渐亮起来,东方一片鱼肚白,又慢慢变红,像一匹红色的绸缎。
过了一会,太阳公公像个小姑娘似的露出了半边脸。
灌河也从梦中醒来,披上了红纱,瑰丽无比。
太阳渐渐上升,红霞也悄悄地跟了上去,突然,太阳射出灿烂的阳光,照射在灌河上生作文,照射在大地上。
这时,听!呜——呜,瞧!小扁舟、大渔船纷纷驶出港口,海面上泛起朵朵浪花,寂静的灌河顿时热闹起来......
我不仅喜欢在灌河大桥上看日出还喜欢夕阳西下的美景。
在黄昏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泼洒在天边,衬托着鲜红的夕阳。
那夕阳却像喝醉了酒的诗人,慢慢地沉入水面。
那些小船儿也三五成群地凯旋归来。
如果幸运的话,可以在灌河里看到群鲸戏水的场面。
那一条条庞大的鲸鱼互相追逐着、嬉戏着,一会儿跳出水面,一会儿沉入水底,好似正在举行一场比赛。
家乡的灌河现已开发出八个景点。
你那壮美的风光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印在我的脑海中,啊!我你美丽的灌河!我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母亲河作文300字
家乡的母亲河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在灌河岸边,灌河是响水的母亲河,是个非常神奇的河流,传说灌河是古时王彦章勇铁篙撑船划出来的一条大河;她全长 74.5 公里,是江苏唯一她的河口外宽内窄,潮汐差大,十分壮观。
灌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滩上芦苇成片,一群群野鸭成群结队,嬉戏河水隐身芦苇中。
灌河的河水咸淡相容,当地群众称为“阴阳水”,这种水质奇特,生长四鳃鲈鱼,肉鲜味美,全国只有松花江和我们灌河才有。
灌河常年白帆点点,捕捞各种鱼虾,运输的船像一条条巨龙穿行在大河中间,一年四季,朝霞夕阳,欢歌笑语,一派繁忙。
灌河还有“大鱼戏早潮”奇特景观,大的鱼约十几米长,在水中时隐时现,小的也有几米长,时而跃出水面,非常壮观。
啊,我为我家乡的灌河感到自豪!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灌流的十大好处
灌流的十大好处
1.灌流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
2. 灌流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灌流可以减轻地下水资源的压力,防止地下水位下降。
4. 灌流可以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5. 灌流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6. 灌流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7. 灌流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
8. 灌流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9. 灌流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就业结构的多样化。
10. 灌流可以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促进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 1 -。
灌流的十大好处
灌流的十大好处
灌流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它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以下是灌流的十大好处:
1. 提高农作物产量:灌溉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从而提高产量。
灌流还可以帮助农民在干旱季节种植作物。
2. 保护土壤:灌流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的风险。
通过灌溉,水分可以渗透到土壤深处,从而提高土壤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灌流可以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此外,灌流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4. 保护生态环境:灌流可以为植物和动物提供足够的水分,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灌流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流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灌溉,水分可以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从而减少水分的浪费。
6. 减少干旱灾害:灌流可以减少干旱灾害的风险。
通过灌溉,可以为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分,从而减少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7. 提高水质:灌流可以提高水质。
通过灌溉,可以减少水中的污染物质,从而提高水质。
8. 促进社会稳定:灌流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通过灌溉,可以提高农
民的收入,从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9. 保护生命安全:灌流可以保护生命安全。
通过灌溉,可以减少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
10. 提高生活质量:灌流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灌溉,可以为人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资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灌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它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灌流技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二郎神住在哪里
二郎神住在哪里
二郎神文化遗址公园坐落于江苏省灌南县城北五龙口,地处五河交汇处的灌河河口。
占地39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一千多年历史的盐河、八百多年历史的灌河、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武障河以及灌南县城居民赖以生活的南、北六塘河等五条河流在此交汇,水域宽广、生态优良,淌古流韵、通江达海。
现已成为国内二郎神文化传承展示基地,也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场所。
该园为国家4A旅游景区。
灌河,古称灌江,古典名著《西游记》里描写的二郎神大战灌江口就是指今天的灌河口。
灌河岸边,有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这就是灌南。
灌河,是灌南人民的母亲河,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淌着深厚的历史沉淀。
灌河,是神话人物二郎神的故乡。
多少年来,灌河两岸一直流传着二郎神住灌河口的神话传说。
据史籍记载,在明清及民国时期,位于灌南境内的灌河五龙口(武障河)就有二郎神庙,后毁于战乱。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位于灌南县城北1公里的五龙口核心区,这里五条河流交汇、生态优良,通江达海、流淌古韵。
公园由《西游记》研究专家李洪甫教授策划,著名古建筑专家潘谷西教授领衔设计,全部为仿古建筑,主要有真君殿、慈孝阁、斩蛟台、团圆宫、二圣斗变园、3D动漫影城等多个景点,景区同时开发《西游记》及二郎神文化衍生产品。
目前是国内最权威的二郎神文化传承展示基地,再现历史上二郎神庙的雄姿风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报道《走进神奇的灌河,感受文明的魅力》
正式开播
灌河,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极地,为了让广大观众感受灌河的魅力,分享灌河的文化,了解灌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灌南电视台经过认真策划,精心拍摄制作的系列报道《走进神奇的灌河,感受文明的魅力》,于6月7日,正式开播。
自去年6月10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灌河,以其绵长的水岸线资源和广袤的滩涂资源,彰显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极地。
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发表一周年之际,向广大观众奉献这道美味的大餐,一起来了解灌河、感受灌河、开发灌河,让灌河这条“蓝色飘带”舞起海河经济新时代。
《走进神奇的灌河,感受文明的魅力》系列报道共由《王彦章铁船凿灌河》、《灌河八景》、《抗日烽火》、《灌河巨变新貌》、《生态湿地五龙口》、《盐灌船闸通四海》、《二郎神大战灌口》、《龙王庙里显神灵》、《虎头潮卷千堆雪》等11篇组成,从6月8日开始,每天一篇播出,让广大观众朋友逐一触摸神奇灌河的厚重历史、感受灌河的文化底蕴、领略灌河的民俗文化、见证灌河的历史巨变。
(灌南县文化广电体育局李先蓉)
,。
王彦章铁船凿灌河
传说很久以前,苏北沿海一带没有河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常年受到旱灾水灾的侵害,种不了五谷,收不到庄稼,生活极其艰难,这时有位身高丈余、头大如斗、掌阔如扇、力大无穷的神仙王彦章决心开凿海滨河道,疏水入海。
王彦章从玉皇大帝的兵器库里盗来兵器,在神炉中冶炼,最终铸成了一艘崭新的铁船,神力非凡的王彦章陆地行船,船过后泥沙翻滚,大地轰鸣,随后就出现一条深深的小河,河水越积越多,源源不断奔向大海。
王彦章在凿船路上,不惧困难,不畏险阻,抱着“只要碍于我开河,再大的山我也要把它凿通”的决心,终于凿成了河道,也就是今日的灌河了。
人们往往会利用美丽神奇的神话传说来表达改变自然战胜自然的决心与信心,而事实上,灌河是条天然的潮汐河流,在公元1128年黄河南迁夺泗夺淮入海后就逐渐形成,最早出现关于灌河的文字记载在是在1575年,但原先并不叫“灌河”,最早的灌河叫“潮河”或“大潮河”,明末,出现了“灌河口”之名,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清乾嘉以后,人们开始由灌河口往西的潮河称为灌河了,1807年,徐端《挽河归海疏》中有“黄河北岸,佃湖迤下,由灌河归海一路、、、、、、”的记述,但那时所说的灌河与今天说灌河仍是有很大区别的。
今天的灌河已成了苏北地区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全长74。
5公里,河宽250——1200米,最大日潮差4。
98米,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并且是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黄金入海通道,据着重要的河域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优势。
今天的灌河俨然已成了苏北人民的母亲河,并用它宽厚朴实的胸怀孕育着苏北大地一代又一代善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