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与单纯保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疗效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使膝以下小腿和足缺血,可导致下肢静息痛、麻木、干性坏疽、足部溃疡,部分患者只能截肢以保全生命。
近几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运用高顺应性微小长球囊对膝以下动脉因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和闭塞进行扩张成形而恢复血流,使病变得到明显改善或治愈。
本科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运用高顺应性微小长球囊和支架成形术治疗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访1~12个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
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管腔狭窄、血栓及粥样硬化斑块沉积,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完全探测不到血流。
下肢动脉造影术:动脉造影显示髂总动脉闭塞2例,髂外动脉闭塞1例,股总动脉闭塞5例,股浅动脉闭塞2例。
1.2手术方法术前1周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d 。
术前3d 开始加用氯吡格雷75mg/d 。
快速准备时术前1d 加用氯吡格雷300mg 。
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穿刺成功后,选用单弯导管和J 型头超滑导丝通过狭窄或闭塞部位,对于短段病变多能顺利通过,对于长段病变应在透视下边造影边小心通过。
通过病变部位后交换导丝采用直径8~10mm 球囊,股浅动脉6~8mm 球囊,球囊长度应略长于病变段,扩张60~120s 。
扩张后造影如有以下情况考虑支架植入:残留狭窄大于管腔30%或压力梯度在5mm Hg以上,血管腔内广泛性碎片、活瓣形成和动脉闭塞等。
2结果本组10例患者共10次介入治疗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3例,髂动脉伴股腘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2例,股腘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1例,腘动脉以下球囊扩张4例。
术后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疗效分析李成福,李星云(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吉林延吉133000)【摘要】目的评价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临床诊断CT 血管造影提示有2条以上小腿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伴有股、腘动脉闭塞;所有患者经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病变血管的部位和长度后。
介入治疗与单纯保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对比
介入治疗与单纯保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对比孟庆江;罗薇;李耀杰;刘建民【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6(027)001【摘要】目的:观察和对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采用介入治疗和单纯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皆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和内置支架术进行治疗。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比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3、6个月,(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单纯保守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明显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总页数】2页(P21-22)【作者】孟庆江;罗薇;李耀杰;刘建民【作者单位】开封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河南开封475000;开封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河南开封475000;开封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河南开封475000;开封市中心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河南开封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介入治疗与单纯保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J], 梁卫明;陈义雄;陈建业;黄昕;莫坚2.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J], 刘俊;阳普根;徐茜茜;欧阳亮远;黄丽;吴静;吕为3.药物涂层球囊联合斑块旋切术与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对比 [J], 张东东;叶郁青;陈宁恒;张闯;欧阳璐;郭学利4.全程护理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J], 郭恩惠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J], 吕涛涛;冯北锦;戴启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分析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组,一般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所获治疗效果整体有效率82.2%以及截肢率4.4%要明显优于一般组有效率42.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治疗效果由于动脉硬化而导致的下肢闭塞缺血,具体表现为肢端溃疡、间歇性跛行等临床体征,直接影响到患者其生活治疗,如果不能及时予以有效治疗,甚至会使患者面临截肢风险,威胁到其生命安全[1]。
传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为药物治疗,但是这一治疗效果有限,不仅截肢率高而且死亡率高,因此,急需确定一种更高效的治疗方法。
1 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有患肢无力、疼痛感以及体温下降等临床症状表现。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组,一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7.9±4.6岁,病程3~26个月,平均病程15.7±2.1个月;治疗组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8.2±5.1岁,病程3~24个月,平均病程14.6±1.8个月。
经检验,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一般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的治疗方法,包括将血压、降血糖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介入治疗方法,具体为:①依据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做出对患者血管的精准评估,确定相适宜入路;②准备260 cm的交换导丝、55 cm的指引导管、J型超滑亲水导丝以及猪尾造影管等所需材料,支架长度要比病变长度长2 cm;③侧骨动脉行逆行穿刺处理,静脉注入0.5~1.0 mg/kg 的肝素,将超滑导丝缓慢置入,随后导管置入,造影可见导管已经在血管腔中之后,确定狭窄段位置,换为超硬加强导丝,使用球囊对狭窄处进行扩张,并置入长度、直径相符的支架;④术后持续24 h对患者其生命体征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并做扩血管、抗血小板以及抗凝等对症治疗。
介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
介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目的研究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60例该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30例。
其中30例患者进行人造血管旁路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随访两组患者1年后可见,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 3.3%、13.3%,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
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April 2012 and April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in which the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vessels bypas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which the other 30 patients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and recurrence ra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m.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6.7%)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80.0%)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1 year follow-up showed that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3.3%)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13.3%)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due to its remarkable effect.[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therapy;Elderly;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Clinical effect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一种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截肢率、死亡率等差异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截肢率、死亡率等差异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的方式,给予实验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方式。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统计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后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介入治疗的方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长期的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发生脑梗死,脑溢血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保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显示,由于生活饮食习惯及老龄化结构的影响,我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新兴的微创治疗手术,在心血管疾病的使用范围较广[2]。
本次研究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术后未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②一年内有过重大手术史;③严重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实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3.26±15.26)岁;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3.26±15.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的下肢血液供应不足病变。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和危险性。
近年来,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微创手段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状态。
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吸附物取出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闭塞病变都有明确的适应症,并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病变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下肢缺血症状和生活质量。
第二,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治疗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需要开刀、缝合、切除等,术后疼痛大,切口恢复缓慢,易发生感染、淤血、水肿等并发症。
而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经皮穿刺,直接进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避免了切口、缝合等操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第三,介入治疗可以增加治疗成功率和长期疗效。
介入治疗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使得病变部位得到更加彻底、精细的治疗,使得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
持续不断的随访也显示出,在选择合适的病人、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操作方法、术后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下,介入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的治疗效果。
因此,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虽然介入治疗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例如治疗后的再狭窄、内皮损伤、血管穿孔等并发症;但只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并且在治疗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就可以实现治疗的最佳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中国乡村医药3 讨论高通量透析器的应用,使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进而对血管通路提出更高的要求,血管通路稳定、高质量成为决定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高频彩超用于术前评估血管情况,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及经济安全等特点[2],临床应用较广泛。
借助高频彩超对动静脉直径、通畅性能直观了解,明确静脉可扩张程度、静脉距皮距离,利于手术医师参与检查流程[3]。
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前,借助高频彩超对动静脉内径、距离能直观了解,标记好血管走行、分支,缩短术中寻找、游离血管时间,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明确动静脉管径、流速后,合理选择配对血管,提高手术成功率[4]。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高频彩超能综合评估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血管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检测方便、无创等优势,安全可靠。
参 考 文 献[1]黄晓,白晓慧,徐皖东,等. 超声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2019,24(5):903.[2]马黎丽,富琳岩,沈英.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超声评价[J].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2):155.[3]吴晓蓉,王前,芮琴,等. 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内瘘成熟度的影响因素[J]. 江苏医药,2016,42(24):2741.[4]周文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0):1067.(收稿:2020-11-10)(发稿编辑:张戈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观察吕涛涛 冯北锦 戴启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进展性慢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
大多数患者致病因素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或血管闭塞,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包括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本文探讨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分析研討經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项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肱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的TTS、ABI、并发症。
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随访中复发率、随访中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和随访6个月,两组的ABI、TT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可考虑采用经肱动脉行介入,可按照患者状况确定手术入路方式,疗效突出,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标签:经肱动脉;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Brachial Artery Interven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ZHOU Jun-ch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9):008-011【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by brachial arter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Method:This study was a prospective study,and case selection method was random ballot,and 96 case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included in the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via femoral artery approach,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via brachial artery.The ABI,T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disposable puncture success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81.25%,higher than 64.58%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follow-up recurrence rate,comparing mortality during follow-up of two group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Before the operation and at six months of follow-up,the ABI and T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s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4.17%,lower than 16.67%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Clinical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may be considered via brachial artery intervention,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to determine the surgical approach,prominent curative effect,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Key words】Brachial artery;Interventional therapy;Lower extremity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Clinical effectFirst-author’s address:Xiaog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03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退行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状况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方式也有所变化,其饮食结果也和以往存在差异,临床各疾病诊断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我国发病率也在日益上升[1-2]。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1. 引言1.1 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又称为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由于血管内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导致的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疾病。
该病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患者常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冷、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下肢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甚至发生坏疽,威胁患者生命。
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1.2 介绍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介入治疗,医生可以在血管内通过导管进行介入操作,清除血管内的血栓、狭窄部位,恢复血管的通畅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介入治疗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等优势。
介入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如术中出血、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风险较高。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血管旋切术等。
手术步骤一般包括导管的放置、器械的引入、治疗部位的操作等环节。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感染等,需要及时监测和干预。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介入治疗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
2. 正文2.1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是当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有效地恢复患者下肢血液供应,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的应用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康复时间,是一种比传统手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病变血管进行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血管支架植入、血栓抽吸等方法。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摘要】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从介入治疗的原理、方法、效果、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介入手术恢复血流通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其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复发率较高和适应症局限等。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尚需解决的问题包括技术不断完善、并发症控制等。
展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将在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祉。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应用价值、原理、方法、效果、优势、局限性、应用前景、解决问题、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下肢血管内壁发生粥样变性,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导致血流受阻,引起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
该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将血管内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血流通畅,缓解下肢缺血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介入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避免传统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日益增多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
本文将重点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原理、方法、效果、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介入治疗的原理、方法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还将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阻塞,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疼痛、活动困难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在体内进行操作,包括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管将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扩张,以恢复血流通畅;支架植入术是在血管内植入金属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性。
这些治疗方法简单、安全且创伤小,可以有效缓解下肢血流不足的症状。
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良好。
一项研究发现,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另一项研究发现,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足背动脉脉搏波速度和足背跖屈压力指数。
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则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和复杂度,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介入治疗的效果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部位。
研究发现,病变部位越严重、越远离主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就越低。
其次是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
有研究发现,高龄、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的疗效可能相对较差。
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遵循治疗和康复措施等因素也会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
如血管穿孔、血管瘤形成、血栓形成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其他并发症。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严密监测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介入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通过扩张狭窄血管和植入支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的血液循环。
治疗效果可能受到病变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且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治疗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35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年6月临床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刘利国吉林省镇赉县人民医院 137300【摘要】目的: 分析并且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接受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
方法 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案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
结果 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中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为其提供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6-035-0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干预,会产生肢体溃疡以及坏死引发截肢或是死亡,我们国家70岁以上人群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的发病率大概在15.0%到20.0%。
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由于对病人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恢复速度快等优势,慢慢以及成为主流治疗方案[1]。
本文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2016.1-2017.1),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案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介入治疗;对照组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56.8±5.7岁,病程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6个月,平均14.6±3.2个月;研究组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57.1±6.2岁,病程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5个月,平均13.5±2.9个月。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及疗效探究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及疗效探究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进行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以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5例。
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加行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前言近年来,国内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在不断的增加,该病属于外周血管疾病,因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导致出现动脉狭窄或者是闭塞,最终会出现下肢慢性缺血[1-2]。
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该病和糖尿病、吸烟、血液高凝等有着紧密关系,其中血液高凝为重要的诱病原因。
目前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为了更好的分析最佳的治疗方式,本文针对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1 基本资料和方法1.1信息资料本文的30例患者数据均选取于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选时间区间为2018年1月-2020年5月,按照抽签法的方式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参照组(n=15)与试验组(n=15)。
参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在46-79岁,平均年龄在(65.2±5.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在(2.6±0.5)年;试验组男9例,女6例,年龄在47-79岁,平均年龄在(65.5±5.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在(2.8±0.7)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并无差异,P>0.05。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赵杰;冯磊;刘秀芳【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开展介入手术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脑梗死、截肢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手术后观察组踝肱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确切,减少不良预后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6【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住院时间;踝肱指数;脑梗死;截肢【作者】赵杰;冯磊;刘秀芳【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血管介入科,河北邯郸 056001;邯郸市中心医院血管介入科,河北邯郸 056001;邯郸市中心医院血管介入科,河北邯郸 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疾病类型之一,是非外伤患者截肢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和抽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关系密切,随着年龄升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增加[1-2]。
本研究探讨了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数字表分组。
对照组男女各有24例、18例,年龄41~77岁,平均(63.12±2.12)岁。
观察组男女各有25例、17例,年龄41~76岁,平均(63.16±2.1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药物治疗,给予降脂、降糖和降压等保守治疗改善微循环状态,并给予神经营养和抗感染治疗。
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殷世武;潘升权;项廷淼;高宗根;张慧林;王菊【摘要】目的观察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26条患肢).结果 18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例开通失败后行截肢术,2例介入术后再截肢,明显减低了截肢平面.介入术后6周22支病变血管保持通畅(73%),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再通率分别为59%和51%.1例高龄患者术后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死亡,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满意.【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2(052)038【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疗法【作者】殷世武;潘升权;项廷淼;高宗根;张慧林;王菊【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23001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23001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23001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23001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23001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2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随社会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呈逐年增加趋势。
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根本解决下肢缺血问题。
由于血管内病变的弥漫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往往已不适合行外科手术搭桥。
近年来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1,2]。
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们采用介入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73.5±3.2)岁。
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或MRA确诊,其中单纯髂动脉或股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单纯腘动脉以下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合并腘动脉病变15例。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一、介入治疗的概念和原理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等特殊器械在体内实施治疗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等疾病。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介入治疗主要通过介入导管在闭塞血管内放置支架、球囊扩张术等方式,恢复血流通畅,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1. 显著改善症状介入治疗能够迅速有效地解除闭塞的血管,恢复下肢血液的正常供应,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经过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下肢疼痛减轻,行走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 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微循环,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
而介入治疗通过扩张血管,恢复血流通畅,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情况,减轻肢体的水肿、发绀等症状。
3. 降低手术的创伤和风险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势。
介入治疗只需在患者的手、脚等部位进行穿刺,无需大规模的切开手术,减少了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降低了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4.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介入治疗在手术操作中能够直接观察病变血管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支架、球囊等治疗方式,因此手术的成功率较高。
而传统的开放手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
5. 术后恢复快速因为介入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对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老年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不断完善了血管支架、球囊等介入器械,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安全精准。
越来越多的新型介入治疗技术被引入临床,如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血管内超声引导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望实现介入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及效果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及效果发布时间:2021-09-01T16:39:37.1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作者:陈阳曾燕吴玄生(通讯作者)[导读]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方式与临床效果陈阳曾燕吴玄生(通讯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402160【摘要】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方式与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观察对象60例,均为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采取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的方式展开研究,所分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均接受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治疗。
结果:对比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可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结论:介入疗法治疗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前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由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引起,属于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1]。
患病之后,患者大多会出现下肢麻木、冰凉、无力等症状,治疗不及时还极易导致多种严重后果。
针对该病,常规治疗多为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
本组研究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方式与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供相关研究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对象60例,均为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男37例,女23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6.35±1.25)岁,病程5~20个月,平均(12.75±1.03)个月。
采取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的方式展开研究,所分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均接受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治疗。
对比两组在病程和年龄等方面的组间差异,可得均P>0.05。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探析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探析发布时间:2021-12-13T06:22:35.29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2期作者:陈旭[导读]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药物疗法,观察组60例,给予介入治疗。
陈旭龙岩人民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药物疗法,观察组60例,给予介入治疗。
比较两种医治手段对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价值。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肢体发凉缓解时间、静息痛缓解时间、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介入治疗的应用,可使患者的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胫后或足背动脉状况得到有效的优化改善,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因动脉供血不畅,致使肢体出现缺血等一系列症状的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症[1]。
若医治不及时,患者会从早期的肢体发凉、麻木等症状,一步步变为肢体静息痛,使肢体溃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飙升[2]。
常规药物疗法的治愈率较低、各种并发症率较高,与预期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本研究针对目前的现状,比较和分析给予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运用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于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共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50~80岁,平均(67.49±5.26)岁;对照组共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52~85岁,平均 (69.21±5.09)岁。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血管内膜发生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等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疼痛、间歇性跛行、溃疡等症状。
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恢复快速等优点。
本文将就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探讨。
一、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内导管或介入器械,经皮肤穿刺或血管切开进入患者的血管内,对患者的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介入治疗通常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介入药物治疗等。
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管将特殊的球囊放置于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部位,然后通过球囊的膨胀,将血管内的斑块或血栓挤压到血管壁上,从而扩张血管腔。
支架置入术是在血管狭窄或闭塞处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
介入药物治疗则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到病变的血管内,以溶解血栓或改善血管通畅度。
1. 显著改善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常常伴有间歇性跛行、坏疽、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患者的行走能力,减轻疼痛和不适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保持血流通畅,防止坏死组织的形成,从而有效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尤其对于高龄、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介入治疗对于防止坏死性肢端病变的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减少手术创伤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速等优点。
介入治疗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降低了手术风险。
5. 提高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器械和药物,针对性强,治疗效果显著。
并且,介入治疗可以在术中进行血管造影,直观地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