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学习材料 川教版
四川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4课 《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说课稿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说课稿板书所有下划线内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16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的第4课。
本节是继前面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一步深化的理论性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对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二、说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进入了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时期,年龄特征更为鲜明。
此阶段的学生在机房相较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为二十分钟左右。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以下两点:(1)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了解计算机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研究计算机工作过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探究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深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加强与周围的同学沟通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重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组成难点是认识各硬件及了解其作用;认识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及简单工作原理。
五、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如下的方法: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
而本节课主要涉及到理论性方面的知识。
鉴于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演示后,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本节的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论性知识。
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川教版
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是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编写的。
该教材共分为8个单元,包括电脑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常用办公软件、多媒体制作、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等内容。
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呈现,通过实践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电脑硬件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工作原理;(2) 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能够使用Word、Excel等软件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数据分析;(3) 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能够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4)学习利用互联网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和安全使用网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素养,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提供真实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3)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如电脑实验、多媒体教具等,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教育。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第一单元:计算机的基本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计算机的分类与功能(3)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4)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视频和讲解引入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学习计算机的分类和功能,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作用。
(3)学习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4)练习: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界面和操作方式,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熟悉程度。
2.第二单元:互联网和网络安全(1)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习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学习网络和利用信息的方法(4)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掌握安全使用网络的方法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例讲解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
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四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要有一个简单的认识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常见硬件与常见软件,能给自己配置计算机,能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容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初步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通过自己的学习,列出计算机配置清单所带来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各硬件的重要作用2、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赏识教育法、实习实作四、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硬件系统的实物(CPU、内存条、硬盘及其他硬件实物)五、教学课时2课时(1+1)(1节理论课+1节实习实作课)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题: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导入:问题导入“对于大家经常使用的计算机,从外观上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学生回答(略)师(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在计算机中都称硬件)(有了硬件计算机就能工作了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三)知识讲解(系统讲解):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A:硬件部分知识简介:1、中央处理器(芯片)-CPU计算机的大脑(核心部件)组成、功能,观察实物,分类,生产发展及国内外的差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的目的。
2、存储器(存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内存和外存实物展示、作用地位、容量单位及换算。
概括:内存容量较小,运行速度快,价格高,外存容量更大,存取速度比内存较慢,价格较便宜。
3、其他硬件简介:主板、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等4、小结:硬件系统组成B:软件部分知识简介:C:计算机系统组成: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分类(四)课堂总结,强化认识(五)课堂练—突破难点:(填空题)探究活动(下一节课作准备)附:板书设计第四课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
(2)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输入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遵守信息技术的道德规范。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发展史2.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第2课:操作系统的使用1. 操作系统的简介2. 桌面环境的基本操作3.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第3课:计算机的基本输入方法1. 键盘的结构与功能2. 指法练习3. 中文输入法的基本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
2. 演示法:展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基本输入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操作技能: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和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川教版。
2. 计算机设备:每名学生一台计算机,安装有操作系统和中文输入法。
3. 教学软件:操作系统模拟演示软件,中文输入法教学软件。
4. 网络资源:有关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六、教学安排第1周:第1课计算机的认识第2周:第2课操作系统的使用第3周:第3课计算机的基本输入方法第4周:第4课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第5周:第5课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
(2)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
(3)计算机的基本输入方法。
(4)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5)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3.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发展史2. 计算机的分类3.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4. 计算机的用途第2课:操作系统的使用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及基本操作2. 文件的管理3. 磁盘的管理4. 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第3课: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1. Word软件的启动与退出2. 文档的基本操作3. 字体设置4. 段落设置5. 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第4课: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使用1. Excel软件的启动与退出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3. 数据的输入与编辑4. 单元格的格式设置5. 简单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第5课: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1. PowerPoint软件的启动与退出2. 演示文稿的创建与编辑3. 幻灯片的设计与布局4. 插入图片、图表和动画5. 演示文稿的播放与保存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上机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练习题、教学参考书等。
六、教学计划第6课: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3. 网络通信工具的使用(如QQ、等)4. 网络购物、在线学习等应用第7课:电子邮件的使用1.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2. 的注册与登录4. 邮件的附件发送与接收第8课:搜索引擎的使用1. 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2. 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3. 网络信息的检索与筛选4.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判断第9课:计算机安全与维护1. 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与预防2. 网络安全的注意事项3. 计算机的硬件维护4. 计算机的软件维护第10课: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1. 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 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3. 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4. 信息素养的培养七、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word教案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2.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学习重点: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计算机的分类;学习难点:计算机工作原理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知识点梳理:★4.1.1 计算机系统由:和组成。
★4.1.2 计算机硬件由、、、、 5个部分组成。
★4.1.3 把和放到一个芯片上构成的器件叫做“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简称(Central Processing Uint),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
▲4.1.4 存储器分为和。
主存储器也叫“”,通常用于存储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其存储的内容会因为断电而丢失。
的大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在CPU不变的情况下,越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快。
4.1.5 是从计算机外部将数据、命令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存的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
4.1.6 可以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信息。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
4.1.7 按计算机系统的规模,计算机可以分为、、、、等类型。
微型机由于其价格低廉、适合单人操作,故又称为“”或机,或简称“”。
二、合作探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2+5)x 3为例,解释计算机工作的原理。
三、课堂过关1、计算机中最核心的部件是()A、输入设备B、输出设备C、中央处理器D、存储器2、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部分是()A、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B、主机和外部设备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D、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3、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A、键盘B、显示器C、打印机D、音箱4、下列各选项中,能称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的是()A、键盘、显示器、打印机B、显示器、打印机、音箱C、扫描仪、键盘、鼠标D、磁盘、绘图仪、显示器5、保持微型计算机能正常运行比不可少的输入设备是()A、键盘和鼠标B、显示器和打印机C、键盘和显示器D、鼠标和扫描仪6、下列设备中不属于外存储器的是()A、移动硬盘B、光盘C、软盘D、随机存储器7、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与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原理》等,以扩展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深入理解。
-视频资源:提供一些关于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拓展要求: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传递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基本概念。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流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资源,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解决计算机故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计算机系统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计算机系统。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教案川教版
- 五大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信设备。
- 各部分功能及相互关系。
2. 计算机软件系统:
-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
- 常用应用软件的分类和功能。
3. 计算机工作原理:
- 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过程。
- 计算机性能的提升途径。
当堂检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敏感度,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计算思维:通过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计算思维。
3. 信息技术应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激发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热情,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4. 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安全、合法使用计算机的意识,明确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担当。
3. 改进措施:
- 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
- 引入更多实例和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计算机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分册解读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分册解读七年级上册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编写意图,7—8年级为信息技术教育第三阶段,此阶段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与6年级以前的学习内容有重复,但这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简单重复,其中7年级上期主要学习:信息基础、计算机的硬件及操作系统以及常用软件的高级应用等。
第1课信息与信息社会目的意义概述:本课希望以“科普”方式,从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的方式方法以及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和概念。
在“探索活动:UFO存在吗?”的活动中,希望通过让学生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加工、发布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既丰富学生活动内容同时培养的提高教学的信息能力。
各小结说明如下:1.1信息通过回忆电影、电视场景,浏览阅读材料,让同学感受到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最后落实到对信息的定义上。
1.2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首先从“上课铃声”、广告、报纸等信息的获取,明确人们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但人们通过自身感官获取信息是有限的,从而引入人们为了更多、更快、更广的获取信息,借助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新产品,如“望远镜”、“显微镜”、“通讯技术及传感技术”等。
关于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方面,应让学生明白,信息本身无意义,只有人们给信息赋予特殊含义后,经过筛选、加工、处理、重组后才有价值,而计算机以其自身的高速、准确、便捷等优势,成为了信息处理的极佳工具。
1.3信息社会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社会已经来临,自己正身处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里,信息被充分利用和共享。
在信息时代国际的竞争,说到底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因此,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是未来社会的需要。
第2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目的意义概述:本课同样以科普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并通过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川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4.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案
川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4.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上册3. 授课时间:第1课时4. 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系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基本概念,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应用实例。
2. 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基本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数字实践: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信息社会责任: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并能够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中。
5. 信息交流与合作: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基本概念,同时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信息检索能力,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信息。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
此外,他们喜欢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1)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复杂原理,如CPU、内存、硬盘等组件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运行机制。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4、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教学后记
指导学生加速对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及其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的认识;了解计算机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三课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进度
4/20
教材分析
重点
⑴、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四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进度
5/20
教材分析
重点
4.1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
4.1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GB=1024MB 1MG=1024KB 1KB=1024B
3、小结
4、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教学后记
《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六章初步使用计算机
进度
7/20
教材分析
重点
学习、掌握使用计算机输入字符和在计算机中绘画
难点
在计算机中绘画
关键
掌握在计算机中输入字符和绘画的技巧
教学目的
1、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在计算机中输入字符和绘画。
《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进度
3/20
教材分析
重点
通信技术及其发展:电话、手机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三、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数据及相关技术文档资料的总称。
计算机软件如同计算机硬件一样,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个计算机如果只有硬件而无软件,就如同一个植物人,虽然生命仍存在,但大脑的思维能力已经丧失,那就什么也做不成了,软件,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一) 练一练(硬件/软件)
1、同学们在利用画图( )画画。
2、将计算机上文章打印出来的打印机是( )。
3、工程师利用制图( )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 )。
(二) 知识抢答(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1. windows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
( )
2. 应用软件必不可少。
( )
3. 瑞星杀毒软件是应用软件。
( ) (三) 知识归纳
四、计算机工作原理
过程重现,以学生表演的方式。
(例如,2X3=6)
五、拓展
罗列知识点
承前启后
组织知识抢答,给予小奖励
组织学生表演,课前排练
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小结,形成知识框架
应用软件 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教学过程设计】: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教学过程设计】:附、教学资料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网站:5次信息革命的发生年代及相关:/question/338660.html?md=1 泉州市鲤城区科学技术协会:/kpcl/zwwl/28.htm未来信息技术的三大发展趋势:/gkjqy/xxkx/k034402.htm在线课堂:http://220.201.196.36/32school/OnlineClass/ShowArticle.asp?ArticleID= 178光纤的基础知识:/wangluoredian/guangxianzhishi1.htm洪恩在线:/default.htm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教学过程设计】: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教学过程设计】: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教学说明:“数字化”这个词,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然而在计算机中信息的数字化代表着什么意思,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
本课试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悟信息数字化的含义和意义。
在新课的引入部分,先由教师引导学生们对十进制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对照给出二进制数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进行灯泡亮灭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
第二部分,在学生掌握了二进制数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过程。
第三部分,给出计算机存储器容量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转换,通过活动2让学生理解英文字符与汉字字符存储的区别。
最后,在探索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活动的环境,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外部条件。
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走向体验的发生和丰富深刻,实现简单的信息数字化编码。
【教学过程设计】: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教学过程设计】: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你对多媒体的认识?引入新课。
初中信息技术川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技术 计算机的常用硬件说课PPT
师生再见
结束
关机关电
我不想走
主机通常都是封闭的,所 以同学们即使听说过这些 硬件,但基本不认识。
教学目标
计算机的常 用硬件说课
3.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及突破
通过网络,让同学们自己 到网上去查找相应的图片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的图 片。图文并茂让学生能更 好地记忆。
教学目标
计算机的常 用硬件说课
3.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及突破
通过网络,让同学们自己 到网上去查找相应的图片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的图 片。图文并茂让学生能更 好地记忆。
材 ,第二节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和拆除部分硬件,
处 了解简单的维修。在这里,我选择的是第一节课内容
理 。并且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内容,让学
生了解目前流行的计算机硬件及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
况。
教学目标
计算机的常 用硬件说课
1.
本校七年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70多个学生中约有
学 10多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学生基本能操作电脑,少数
教学目标
计算机的常 用硬件说课
3.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及突破
计算机硬件中的CPU是什 么以及各部件各有什么功 能。
教学目标
计算机的常 用硬件说课
3.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及突破
计算机硬件中,最重要的 是 机 件 ,计 么 能C硬有特算以。P件些别机及U,都什是硬各平很么硬件部时少功盘中件学见能和的各生到更内有CP对,不存什U计是各清条么算什部楚,功 大人都经常说错。
生 比较熟练。所以在学生分组时,尽量把操作熟练的同
情 学分到各个小组中。
况
教学目标
计算机的常 用硬件说课
2. 知识目标:
教
学生主要了解 计算机由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材料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完成的。
硬件和软件互相配合,计算机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一)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实际设备的总称。
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1.中央处理器(CPU):它是计算机的心脏,影响着整台机器的速度。
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部件。
控制器:是负责指挥、控制计算机工作的部件。
著名的芯片公司有:Intel,Amd。
2.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统称为存储器。
它是存储指令和数据的部件。
3.输入设备:它是人与计算机的桥梁,把信息送入计算机。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摄像头、手写板等。
4.输出设备:它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展现在我们眼前。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内存条
硬盘优盘
CPU
(二)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数据和有关资料。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是维持计算机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计算机硬件功能并支持应用软件运行,提供服务的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两类。
DOS、Windows、Unix、Linux 等都是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编制的各种程序。
如WPS、Word、PowerPoint等都是应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