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合集下载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 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 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B、耦合过程C、动力性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二) 学习者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2022年教育学基础课程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2022年教育学基础课程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3.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进行研究。教师的专业知识拓 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研究, 教师做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资料来源:阳利平.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
第一二节、教教师即师研进究行者 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 优势:
1.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 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
第一阶段: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学校教育产生
教师成为“技 术操作工”、 “教书匠”
教育教学问题 成为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与实 践产生分化与 对立
专门教育研究 机构及专业教 育研究工作者 出现
课程系统化和 教师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 化观念出现
第第二阶段:教师作为“研究者”观念的确立即 研究者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
近几年,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到处都在提教师要搞 科研,教师要做研究者。但是,教师要做什么样的研究 者,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者”到底如何定位?中小学教师 能否像高校专业教师一样搞研究?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教 育研究显然是应该有所区别和各有侧重的。教育行政部 门在管理上和督导方面似乎也是简单的“一刀切”,很多 学校更是秉承上级的指示,不断要求教师们科研要上层 次,要从实践研究转向基础理论研究,忽视了学校和教 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
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 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 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 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 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 和解决问题。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 国。但是对“行动研究”认识的形成 起决定作用的是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 家库尔特·勒温。

教育学师范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教育学师范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一、教育基本知识(一)教育基本理论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靳玉乐.现代教育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5.3.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5.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二)中外教育史6.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戴本博.外国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三)中外教育思想史8.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1-8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9.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全10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四)中外教育实验史10.熊明安,周洪宇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1.杨汉麟.外国教育实验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五)世界教育发展:联合国教文组织报告三大报告1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富尔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年德洛尔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二、教育名著1.柏拉图《理想国》推荐阅读版本(1)柏拉图.理想国.顾寿观,译.长沙:岳麓书社,2010.(2)柏拉图.理想国.王扬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3)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5.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花海燕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郭振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9.《论语》推荐阅读版本(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2)钱穆.论语新解(新修订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3)南怀瑾.论语别裁.北京:东方出为了有效地调控我校师生的教学行为,充分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使各项常规教学抓好、抓细、抓实,从而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特建立我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一、“教育学原理”部分: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学科学出版社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6、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7、《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鲁洁,《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11、郑金洲编写的《教育通论》二、教育心理学部分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冯中良、伍新春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5、《教育心理学》,瞿葆奎,人民教育出版社6、《教育心理学》,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7、《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9、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三、中外教育史部分1、王炳照等编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孙培青编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袁振国编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3、李秉德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5、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6、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注:标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推荐书目。

311教育综合书目参考

311教育综合书目参考
1、《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版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朝等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 人民教育出版社 36.8 教育学基础 十二校联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30 中国教育史 < /zhongguojiaoyushi/>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5 外国教育史 < /waiguojiaoyushi/>教程 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4.2 当代 < /jiaoyuxinlixue/>教育心理学 < /jiaoyuxlx/> 陈琦、刘儒德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3 教育科学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 这是你必备的教材
3、《外国教育史》周采等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பைடு நூலகம்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
2、柳海民著:《教育原理》,东北师大出版社;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4、金一鸣编:《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
5、南京师大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王鸿江主编:《现代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7、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8、瞿葆奎主编:《社会科学争鸣大系·教育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9、王少湘主编:《中国新时期学术思潮·教育卷》,吉林教育出版社;
10、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陈桂生著:教育原理(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13、[苏]巴班斯基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4、[苏]哈尔拉莫夫著:《教育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15、[苏]赞科夫著:《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
16、[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19、哲学、社会学著作。

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

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

1.《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现代教育论》(第二版),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基础》(第八版),[美]奥恩斯坦、丹尼尔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哲学导论》(第二版),石中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民主主义与教育》,[美]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高等教育哲学》,[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7.《高等教育理念》,[英] 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美] 伯顿?克拉克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9.《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曲士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外国高等教育史》(修订版),黄福涛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
1. 帕尔默著(2005)《教学勇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碧美著(2003)《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范梅南著(200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课程出版社。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2003)《教师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佐藤学著(2003)《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6.泰勒著(1992)《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7.舍恩著(2007)《反映的实践者》,教育科学出版社。

8.帕克、哈斯著(2004)《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第7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济南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济南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一、参考书目1.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二、考试题型与分值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注: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三、考试内容(一)教育学原理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课程、教学、班级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1.教育与教育学(1)掌握教育的含义和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了解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

(2)掌握教育学发展阶段中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2.教育功能(1)了解教育功能的内涵、类型。

(2)理解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教育的个体功能的表现,理解教育个体功能发挥的条件。

(3)理解和掌握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并能用教育社会功能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3.教育目的(1)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功能。

(2)了解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基本依据,掌握社会本位论和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3)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和理论基础,理性把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运用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分析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

4.教育制度(1)掌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的历史发展进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90、叶澜著:《“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当代教育书籍

当代教育书籍

教育类书籍1、.《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2.《教育原理》(第二版),陈桂生,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3.《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现代教育学基础》(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6.《教育哲学通论》,黄济,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7.《当代教育哲学》,陈友松,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8.《高等教育系统》,[美] 伯顿&#8226;克拉克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9.《高等教育哲学》,[美]约翰&#8226;S&#8226;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10.《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1.《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曲士培,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12.《外国教育通史》,滕大春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13.《比较教育学史》,王承绪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4.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美]伯顿&#8226;克拉克主编,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15. 《学术权力》,[加]范德格拉夫,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6.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荷兰]范富格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 《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美) 菲利普&#8226;G. 阿特巴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200118.19.《比较教育导论》,顾明远、薛理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阿特巴赫,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1.《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日]天野郁夫,陈武元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2.《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3.《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4.《教育政策学》,袁振国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5.康纳利、克兰迪宁著《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摘要

心理学摘要

心理学摘要(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头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是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

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使我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具有不同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人,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就不一样。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可能不同。

他们的心理活动及其外显行为都受多种共同的规律制约。

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3.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个体心理有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种。

其中心理过程含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差异含心理活动倾向性、心理活动稳定特性。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体色彩。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4.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专业课参考书目

专业课参考书目

1、教育学原理: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分析:以刘儒德老师《当代教育心理学》为主,其他两本书为补充。

3、外国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

311教育综合的参考书目

311教育综合的参考书目

关于本专业要看哪些书的问题,考311教育综合的要看的书有:
1、《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版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只买前2本也没事
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3、《外国教育史教程》孙培青等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311教育学基础考研经验

311教育学基础考研经验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学习建议。

一、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目(星号为特别推荐)(一)教育学原理:1、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透明推荐)★2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透明推荐)★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说明:以上三本综合起来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纲上的点,而且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书目之一。

尤其是《当代教育学》,今年大纲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这本书。

但是每本书都不全,而且每本书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着看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对照大纲,取其精华。

(二)中外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透明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吴式颖编蓍的《外国教育史教程》程》(透明推荐)★孙吴的这两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而且标准答案明显是参考的这两本书,所以有这两本书应该是足够了。

如果有时间,以下两本书也可以看看:王炳照等编写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1.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刘汝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2.吴庆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3.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学》5..《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上海科技出版社;说明:以上几本内容都不能全部包括大纲,但各和所长,如果全买的话根本不现实,建议选一两本买来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两个版本,都不错。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裴娣娜编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4.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5.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详细,和大纲符合的很好,如果有这本的话以这本为主。

《外国教育史》学习参考书

《外国教育史》学习参考书

《外国教育史》学习参考书各位同学:请在假期中认真阅读以下参考书目,其中第1—4本必须阅读。

建议同学们都应购买下列书籍。

1.《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西方哲学史新编》,苗力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3.《欧洲简史》(版本不限)4.《希腊原创智慧》杨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西方文化概论》,方汉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顾明远著,山西教育出版社7.《外国教学思想史》,田本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外国教育思想史》,张斌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9.《世界三大宗教》于可湖南人民出版社10.《西方宗教文化》,赵林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古希腊教育”思考题1.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2.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古希腊社会的影响?3.古希腊教育与教学实践的特征?4.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说”?掌握以下基本概念:本原;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理念论;原创文化(雅斯贝尔斯);教学方式,一、教育学大类专业必读书目1、文史哲类:《说文解字》(许慎);《中国通史》(翦伯赞)《世界史简编》(刘明翰);《道德经》;《圣经》;《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庄锡昌);《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李泽厚);《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新编西方现代哲学》(刘放桐);2、教育科学类:叶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孔丘:《论语》;孟柯:《孟子》;《礼记·大学》、《礼记·学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柏拉图:《理想国》;[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美]康纳尔著,孟湘砥译:《20世纪世界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韩达:《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教育学专业方向必读书目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颜泽贤,张铁明:《教育系统论》,河南教育出版社;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学科》,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墨翟:《墨子闲诂》;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王夫之:《四存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英]斯宾塞:《教育论》,毛礼锐:《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藤大春:《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英]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Ⅱ性》,中国书籍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23、46卷,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万俊人);[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九州出版社;[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译:《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等译:《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译:《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等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瞿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德]马·贝克·哈贝马斯著,王学东译:《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曾国屏等著:《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颜泽贤,张铁明:《教育系统论》,河南教育出版社;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学科》,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墨翟:《墨子闲诂》;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王夫之:《四存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英]斯宾塞:《教育论》,毛礼锐:《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藤大春:《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英]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Ⅱ性》,中国书籍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23、46卷,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万俊人);[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九州出版社;[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译:《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等译:《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译:《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等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瞿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德]马·贝克·哈贝马斯著,王学东译:《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曾国屏等著:《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Pedagogy适用专业:全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学时:51课程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教育学课程共51个学时,3个学分。

《教育学》是一门系统讲授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程。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等。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大纲除绪论外,共14章,大体上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章):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问题。

第二部分(第770章):着重阐明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教学意义任务、教学过程规律、教学原则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教学艺术和模式等。

第三部分(1172章):着重探讨有关德育的问题,包括德育意义、内容、任务、过程和规律、德育原则、途径、方法。

第四部分(第13—14章):论述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问题。

绪论教学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基本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教育的概述教学内容: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二、教育活动的特点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识记教育的^念(广义与狭义);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形态与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基础一:[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教育学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

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2、论述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原则的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第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第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二:[教育学基础]考研考生备考攻略复习计划为帮助考生复习考研专业课程,理顺考研学习的条理,下面总结多年考研指导经验以及成功考研学员的亲身经历,为广大考研的同学们制定和特编此专业课复习指南,以更好地指导考生专业课学习,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

2024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是教育部授权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教育学专业基础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试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拔具有从事教育学学科教学、研究和应用工作潜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具有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

五、参考书目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上是关于2024年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供您参考。

请注意,具体内容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学专业基础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笔记(教师招聘考试专用,兄弟姐妹们收了吧)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B、耦合过程C、动力性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二)学习者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

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了解二者的概念注意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这个概念。

非学校化社会——起源与20世纪70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里奇。

他打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旗帜,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

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人人平等、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一般的看书了解就可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注意三方面:1、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经济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特征。

2、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前者是基本的教育形态,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

3、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上的,彼此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性。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但进步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2、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1、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2、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与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对应着记忆)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c、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d、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1、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大致记忆)2、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a、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学校的目的;学校的类型;学校教育网络的建立;学校市场化;班级授课制的改造;学校教育观念方面的改革。

b、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c、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解释。

生产性——政治性、文化性d、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学龄阶段——人的一生;青少年——所以社会成员。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一)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

(二)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著作中中国:《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大学》、《师说》等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等影响:1、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他们的教育活动。

2、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来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育学的创立(17世纪到19世纪末)(一)主客观条件:有三个1、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密切关系3、与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分不开(二)创立标志:五个对象;概念和范畴;方法;结果;组织机构。

(三)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书中,1、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2、提出了系统的学科教育思想3、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而且努力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

德康德《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哲学。

创办了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此外,还有洛克的《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三、教育学的发展(19世纪末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一)实验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批判教育学以上我们可以发现,1、教育总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

2、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以上五个方面都从代表人、观点、评价三个方面来考查,由于书上已经很明确、条理。

因此在此不再重复罗嗦。

大家在记忆时把握住主要观点和关键词就可以了,不需要死记硬背。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20世纪末)(非重点)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非重点)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复习建议:本章属于教育学的基础章节,虽不重要但也是在认识上奠定基础的。

最起码应知道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三要素,教育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这是重点部分。

对这些基本概念应有明确的定位和理解。

另外,对于几位大教育家的著作,观点也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大家在看书时,即要有针对性,又要兼顾到整体。

重点的部分,应仔细地看,但这并不意味着非重点就不用看了,非重点也需要看几遍,只是不需要记忆。

另外,在记忆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有些问题的回答不需要你用书上的原话,但也不能太口语化了,因此还是需要多看书,书上写的比较精彩的话可以记下来。

第二章教育功能(重点章)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基础)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内部外部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期望,而是客观的结果。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基础)(一)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二)从作用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符合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四)多纬度的复合分类1、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正向显性功能;正向隐性功能;负向显性功能;负向隐性功能2、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划分(采用)教育对人的正向功能;教育对社会的正向功能;教育对人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正向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个体社会化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对其功能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思想上2、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行为上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角色上(二)教育促进社会个体化的功能1、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自主性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正向功能)(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成“才”的教育,是成“人”的教育1、通过个体社会化,个体可以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2、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学生“学会生存”。

个体把教育当作一种生存的手段和工具。

(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1、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

教育教人“成为人”。

2、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