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基因组PPT讲稿
[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PPT
基因组:一个物种单倍体所
携带的整套基因称为该物种的基因 组
C值:每一种生物中的单倍 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是特 异的
不同物种的C值差异极大
C值矛盾:C值的大小和物种的结
构和功能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特点一: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必然存在大量的不编码 基因产物的DNA序列
拷贝数:DNA序列在基因
组中的存在个数
DNA序列
单一序列 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Βιβλιοθήκη 高度重复序列特点2: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单一序列,但 只有极少数单一序列是编码多肽链的基因 其余都是非编码间隔序列。 含有许多重复序列。这些序列长短不一。
特点3: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 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 因称为基因家族
在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 的基因产物,但在结构和DNA序列上与相 应的活性基因具有相似性——这一类基因 称为假基因 。
原因:
缺失 倒位 突变
第三章 真核生物基因组
• 第一节 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 • 第二节 染色体外的基因组- 线粒体 •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
第一节 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
•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 二、单拷贝基因 • 三、重复序列 • 四、基因家族 • 五、端粒和端粒酶 • 六、基因移动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一)基因组庞大 :基因可达109bp (二)线状双链DNA和二倍体:染色体都是成对出现。 (三)非编码区远多于编码区:仅1.5%的序列被转录
特点:
• 种类多、分布广,在人群中世代相传。在 基因组中平均50kb就有一个重复序列,突 变率低(< 0.04%)。
• 在人群中高度多态,其多态信息含量容量 超过70%。其多态性表现为正常人群的不 同个体某一基因位点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 可不一样,同一个体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上 重复次数也可以不一样,即微卫星DNA拷 贝数在人群中是可变的。
线粒体DNA
二、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
(一)线粒体DNA(mtDNA) :母性遗传的核外遗传物质 (二)与核DNA区别:
1、非孟德尔的母系遗传 2、高突变率 3、异质性和复制分离 4、阈值效应 5、半自主复制与协同作用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
一、人类基因组概貌 二、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及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三、人类基因组研究
真核生物rRNA基因的加工
四、基因家族(gene family)
• (一)基因家族: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 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从 一个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演变而来的。
• (二)假基因(pseudogene):与具正 常功能的基因序列相似,但无转录功能或 转录产物无功能的基因。
组蛋白基因家族
• 在人细胞组中卫星DNA约 占5-6%。
大学课程生物化学真核基因与基因组课件
基因的功能
➢ 利用碱基的不同排列荷载遗传信息。 ➢ 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稳定、忠实地遗传给子代
细胞,在这一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可能会 发生基因突变。 ➢ 作为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的模板,使 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各种RNA和蛋白质在 细胞内有序合成而表现出来。
目录
与基因功能相关的结构
目录
本章重点
➢掌握概念:基因、基因组、断裂基因、顺式作 用元件、外显子、内含子
➢掌握真核基因基本结构 ➢熟悉真核基因结构特点
目录
基因(gene):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 定功能产物的、负载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 除了某些以RNA为基因组的RNA病毒外,基因 通常是指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
编码序列,编码蛋白质或RNA 非编码序列,包括编码区两侧的调控 序列和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
目录
真核基因结构
真核基因结构不连续,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外显子(exon);在基因序列中,出现在成熟mRNA分子上的序列。 内含子(intron):外显子之间、与mRNA剪接过程中被删除部分相对 应的间隔序列。
目录
二、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 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单拷贝序列(single copy sequence)或低度重复序列
目录
(一)高度重复序列
重复频率可达106以上,不编码蛋白质或RNA。 分类:
第三篇
遗传信息的传递
目录
本篇学习内容
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DNA的生物合成 DNA的损伤和修复 RNA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ppt(共59张PPT)
在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基因的转录除了启动子、RNA聚合酶II和基础转录因 子以外,还需要其它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参与。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有:增强子、沉默子、绝缘 子和各种反应元件;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也称为转录 因子,它们包括激活蛋白、辅激活蛋白、阻遏蛋白和辅阻遏蛋白。 激活蛋白与增强子结合激活基因的表达,而阻遏蛋白与沉默子结合 ,抑制基因的表达,某些转录因子既可以作为激活蛋白也可以作为 阻遏蛋白其作用,究竟是起何种作用取决于被调节的基因。辅激活 蛋白缺乏DNA结合位点,但它们能够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 用而行使功能,作用方式包括:招募其它转录因子和携带修饰酶( 如激酶或乙酰基转移酶)到转录复合物而刺激激活蛋白的活性;辅 阻遏蛋白也缺乏DNA结合位点,但同样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 作用而起作用,作用机理包括:掩盖激活蛋白的激活位点、作为负 别构效应物和携带去修饰酶去中和修饰酶(如磷酸酶或组蛋白去乙 酰基酶)的活性。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 调控机制上的主要差异
调控的原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 和更经济地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而多细胞真核生物基 因表达调节的主要目的是细胞分化,它需要在不同的生长 时期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样式; 调控的层次: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集中在转录水平 ,但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转录后水平调节与其在转录水平 上的调节各占“半壁江山”,而某些调控层次是真核生物特有 的,比如染色质水平、RNA后加工水平和mRNA运输等;
调控的手段: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的基因组织成操纵子,但真核 生物一般无操纵子结构。
在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调控
原核生物的DNA绝大多数处于完全暴露和可接近的状态,而真核生物 DNA大部分被遮挡并组织成染色质。因此,原核生物DNA转录的“默认 状态”是开放,其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阻遏蛋白进行的负调控,而真核生 物DNA转录的“默认状态”是关闭,其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蛋白进行 的正调控。 染色质的结构是一种动态可变的结构,其结构的变化能直接影响到基因 的表达。已有众多证据表明,一个基因在表达前后,其所在位置的染色 质结构会发生重塑或重建。由于染色质的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因此,染 色质结构的改变是从核小体的变化开始的,而核小体的变化是从组蛋白 的共价修饰和去修饰开始的。
基因组学ppt课件
编辑课件
6
染色体带型命名
人类染色体带型最早确定的命名方式是从着丝粒向两侧按数字编号, 短臂以p代表 (p=petit),长臂以q代表. 短臂和长臂又可进一步分区,每个区又分为数个亚区, 亚区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区带,有的区带又可细分为区亚带。
编辑课件
7
人类染色体核型
编辑课件
8
四、基因组的结构成分
1) SAR和MAR 2) CpG岛 3) 等高线
5) MAR或SAR之间的距离平均为30 kb, 染色体DNA环突
长约25-600 kb, 因此并非所有MAR或SAR均与基质或
骨架结合. 或这说MAR(或SAR)与基质或骨架结合的
位置是动态的, 不固定的.
编辑课件
11
SAR和MAR的应用
由于发现许多功能基因的两侧含有SAR或 MAR的结构,并证实SAR和MAR具有阻止 异染色质位置效应和隔离相邻基因彼此干 扰的功能, 因此为了提高转基因的表达水平, 在构建表达载体时可在基因两侧安装SAR 或MAR顺序, 以减少转基因沉默效应.
编辑课件
12
MAR
的 分 离
编辑课件
13
(2)什么是CpG岛
满足CpG岛的条件为: 1. 连续200 bp的DNA顺序(已修改为500 bp); 2. C+G含量大于50%(已修改为55%); 3. 观测到的CpG双碱基数目与预期的数目
之比大于0.6(已修改为0.65).
(Gardiner-Garden, J.Mol.Bio., 196:261, 1987;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9:3740-3745, 2002 )
第6章 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
编辑课件
《真核基因与基因组》课件
真核基因与基因组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精准医疗
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的精 准医疗将为疾病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 方法。
药物研发
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可以 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加速 药物的研发进程。
生物多样性保护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基 础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生 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2023-2026
基因组的组成与结构
基因组的组成
基因组由DNA和RNA两种核酸分子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则 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基因组的结构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复杂,包括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不同组成部分,其 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各异。
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真核基因概述 • 基因组学基础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 基因组编辑技术与应用 • 真核基因与人类健康 • 研究展望
PART 01
真核基因概述
真核基因的定义与特点
真核基因
指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基 因,负责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 。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进 一步提高基因组学研究的效率和 精度,揭示更多基因组中的奥秘 。
人工智能与生物信
息学
人工智能和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 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预测模型 构建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有助 于挖掘基因组中的隐藏信息。
24-第二讲 真核生物基因组
第二讲真核生物基因组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比较庞大,并且不同生物种间差异很大,例如人的单倍体基因组由3.16×109 bp组成。
在人细胞的整个基因组中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份(约占2%~3%)的DNA序列用以编码蛋白质。
第一节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真核生物体细胞内的基因组分细胞核基因组与细胞质基因组,细胞核基因组是双份的(二倍体,diploid),即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细胞质基因组可有许多拷贝。
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生成一个mRNA分子和一条多肽链。
细胞核基因组存在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大多为非编码序列;因此,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区域。
大部分基因含有内含子,因此,基因是不连续的。
真核生物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具有许多复制起点,但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一、细胞核基因组与细胞质基因组(一)细胞核基因组细胞核基因组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chromosome)。
除配子细胞外,体细胞有两个同源染色体,因此基因组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是基因组遗传信息的载体。
(二)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为双链环状超螺旋分子,类似于质粒DNA,分子量小,大多在1~200×106之间,如人类mtDNA仅由16569bp组成。
mt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可以是θ型复制,或滚环复制,或D环复制,由线粒体DNA聚合酶催化完成。
线粒体基因组主要编码与生物氧化有关的一些蛋白质和酶,如: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有七个亚基,其中三个亚基由mtDNA编码,其余四个亚基由细胞核DNA编码;细胞色素还原酶有七个亚基,基中的一个亚基由mtDNA编码;ATP酶含有十个亚基,其中四个亚基由mtDNA编码。
线粒体基因组可能还包括一些抗药性基因。
此外,线粒体基因组有自己的rRNA,tRNA,核糖体等系统,因此线粒体本身的一些蛋白质基因也可以在线粒体内独立地进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度重复序列
– 高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重复频率高, 可达106次,因此复性速度很快。高度 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随种属 而异,一般在10~60%范围内。
– 人的高度重复序列约占整个基因组的 20%左右。
➢高度重复序列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两种:
1. 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s) – 是由两个相同顺序的
互 补 拷 贝 在 同 一 DNA 双链上反向排列而成。
反向重复序列的两种形式
发卡结构
回文结构
2. 卫星DNA(satellite DNA)
– 卫星DNA的重复单位一般由2~70 bp组 成,成串排列。
– 卫星DNA占基因组的比例随种属而异, 在0.5~31% 范围内。
人类基因组中可分离出三类卫星:
(二)中度重复序列
➢基因组中重复次数<105的重复顺序,重复单位平均长
度约300bp;
➢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多与单拷贝基因间隔排列。 ➢多为非编码序列,如Alu序列 ➢也有编码基因产物的,如rDNA、tDNA、组蛋白基因
家族, 一般往往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
依据重复序列的长度分为: –短散在核元件( 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 SINEs):平均长度300bp,如Alu家族 –长散在核元件( 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 LINEs):平均长度>1000bp,如KpnⅠ家族
真核生物基因组课件
➢细胞核基因组(cytoblast
genome)
➢细胞器基因胞核基因组
由染色体DNA组成: ➢DNA+蛋白质=核小体 ➢线性双链DNA分子 ➢染色体的数目,绝大多数真核生物 体细胞都是二倍体 ➢基因表达与染色质结构相关
*M期——染色体形式 大部分细胞周期——染色质(弥散状)
4. 功能基因大多不连续,存在有内含子和
外显子;
5.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也存在一些可移动的
DNA序列(转座元件)。
单顺反子结构
• 多数的真核生物不存在操纵子结构,每一
个基因都单独构成一个转录单位,转录产 生单顺反子mRNA,及编码一种蛋白质。
▪ 这是原核生物基 因的操纵子结构, 转录产生多顺反 子mRNA,可编 码多种蛋白质。
Alu家族
➢是哺乳动物和人类基因组中含量最丰富的一 种中度重复序列家族
➢Alu家族每个成员长度约为300bp,典型的特 征 是 内 部 有 一 个 限 制 性 内 切 酶 AluⅠ 位 点
(AG/CT),序列被分割成170bp和130bp的两
个片段,因而称其为Alu序列或Alu家族。
➢具有种特异性
➢ 断裂基因存在的意义
• 断裂基因存在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从
复制水平而言,不同的外显子可分别编 码不同的功能结构域,基因外显子不同 的组合产生新的编码蛋白质,即是外显 子改组。如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均由独 立的外显子编码结合血红素的结构域。
真核生物的重复序列
➢重 复 序 列 : 多 拷 贝 的 相 同 或 近 似 序 列 的 DNA片段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通常存在大量的重复序 列,可占整个基因组DNA的90%以上。 ➢按复性动力学方法可将这些重复序列分为 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和低度重复 序列(单拷贝序列)三大类。
☆ 人类基因组DNA中平均每6~10kb就有一个
STR位点 。不同个体之间在一个同源STR位点的 重复次数不同。 由于重复单位及重复次数不同, 使其在不同种族,不同人群之间的分布具有很大 差异性,构成了STR遗传多态性。
高度重复序列的功能
➢参与复制水平的调节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参与转位 ➢与进化有关 ➢与个体特征有关 ➢与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有关
细胞核基因组的特征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1. 真核生物基因组都是由大分子双链线状
DNA构成。染色体通常成对出现(双倍 体)。 2. 基因组非常庞大,结构 非常复杂,有多个复制 起始位点。
3. 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以及非编
码序列。真核生物基因组内非编码序列 占90%以上,是与细菌、病毒的重要 区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物进化的标 尺。
① 大卫星DNA(macrosatellite DNA):
其重复单位为5~171 bp,主要分布于染色体的 着丝粒区。
② 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
其重复单位为15~70 bp,存在于常染色体。 ③ 微卫星DNA/短串联重复序列(microsatellite
DNA/short tandem repeat, STR): 其重复单位为2~5 bp,存在于常染色体,常见 于内含子中。
DNA染色质的电镜图像
a、常染色质:密度较低, 一部分基因能被表达 b、异染色质:密度较高, 不被表达(着丝粒、端粒)
核小体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多为
DNA:约200bp 组蛋白:H1
H2A,H2B H3 H4
串珠状核小体结构
➢核小体的细微结构影响基因表达
- 念珠样结构不利于基 因表达
- 乙酰化组蛋白有利于 基因表达
Gilbert (1978年)提出内含子、外显子概念
外显子(exon):编码的DNA序列,即被
表达的DNA区段
内含子(intron):非编码的DNA序列
5`GT —— AG 3`法则
• 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都是一段
高度保守的共有序列,内含子的5`端是 GT,3端是AG,这种接头方式称为GTAG法则,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 RNA剪接的识别信号,转录后的前体 RAN中的内含子剪接位点。
➢原核生物的多顺反子
5 PPP
3
➢真核生物的单顺反子
5 mG - PPP
蛋白质
AAA … 3
蛋白质
非编码序列
核蛋白体结合位点
编码序列 起始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
断裂基因(split gene)
•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DNA序列由编码序
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交替组成,编码序 列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分割开来, 称为断裂基因。其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
人类Alu序列特征: 由两个约130bp的正向重复构成的二聚体;
第二个单体中有一个31bp的插入序列,不同成员 之间核苷酸顺序相似但不相同; 两侧为6-20bp的正向重复顺序,不同成员的侧翼 重复顺序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