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文化事业和产业双重维度传承丝绸文化的实践探索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17高职院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罗春梅(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
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共识。
本文通过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四个不同方面系统介绍高职院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传统文化;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深刻阐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
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
高职院校作为服务社会和产业最有活力的教育院校,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古今伟大工匠精神的重任。
本文通过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组织保障、师资培训、课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
一、提供组织保障,创造实施条件学校是培育未来接班人的沃土,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
我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高度重视,组织全院教师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关于教育、文化等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指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教国家对高职院校的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我院明确在新时代下的办学新任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全院上下实施一系列相关措施,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所负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真正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洗礼,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为每一位学生做好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传承非遗文化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传承非遗文化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2-08-05T09:06:03.66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9卷6期作者: 1.曾剑 2.傅萍[导读]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曾剑2.傅萍1.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2.青州市文旅局,山东青州 262500摘要: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针对高职院校而言,非遗文化传承对于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更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总结了近年来传承非遗文化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非遗文化;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城市之魂。
高职院校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1]。
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的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大力推进工匠精神、非遗文化进校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工作的指示要求,聚焦文旅主战场,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为己任,开展非遗文化育人和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化育人工作和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非遗文化:探赜城市的历史文脉为延续古城青州文脉,保护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非遗文化,学院借助百年书院的历史资源优势,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自觉担负起为国弘文、以文化人的使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逐步发展成为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重要阵地。
近年来,共引进古琴、花键、风筝、威风锣鼓、霸王花棍、挫琴等二十多个非遗项目进校园,建成非遗空间、鲁班工坊等非遗实训基地,打造了集教学、传习、保护、研发、展示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传习平台,形成了“一专业、一非遗项目、一工坊、一社团”的工匠精神培育特色道路。
“一主多元、四位一体”高职文化品牌建设基本模式的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关键 词 : 高等职 业教 育 ; 高等职 业 院校 ; 大学 文化 ; 校 园文化建设 ; “ 一主 多元” ; “ 四位 一体 ”
中 图分 类 号 : G7 1 0 文 献标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6 9 8 ( 2 0 1 3 ) 0 3 — 0 0 1 6 — 0 5 高职 院校 校 园文 化 , 是 以社 会 先进 文 化 为 主
要使命 , 理应努力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品牌 , 为 建设社 会 主义先 进文 化做 出贡献 。
校的基本功能, 深刻指出: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 承 的重要 载体 和 思想 文 化 创 新 的重 要 源 泉 , 要 积 极 发 挥文化 育 人作 用 , 加 强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建设 , 不 断 培 育 崇 尚科 学 、 追 求 真 理 的思 想 观 念, 推动社 会 主 义 先进 文 化 建 设 。文 化 同样 是 高
第2 6 卷第 3 期 2 0 1 3年 6月
眚鸟 职甚 技术 净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d a o T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Vo 1 . 2 6 No . 3
J u n .2 0 1 3
‘ ‘
发挥着 目标 、 规范 、 意见和行动整合功能 , 促进发 展 目标的推进与工作任务 的完成 。在师生个体层 面, 文化 发挥 着 塑造 个体 人格 的功能 , 深刻 影 响师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7T16:00:49.2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于佳卉[导读]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出发,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剖析其在非遗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优势,进而通过“非遗文化”进课堂、“非遗传人”进讲堂、“高职学生”走出去、“非遗艺术”融生活四个维度,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传承与创新非遗提供借鉴与参考。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出发,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剖析其在非遗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优势,进而通过“非遗文化”进课堂、“非遗传人”进讲堂、“高职学生”走出去、“非遗艺术”融生活四个维度,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传承与创新非遗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高校负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类型教育,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
目前,高职教育逐渐走上了寻求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政策引领下,高职院校如何传承与创新非遗成为当下新的历史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高职院校的发展依赖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非遗文化中遗凝结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印记,对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精湛专业技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因而,如何传承与创新非遗成为时下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的一项课题。
一、非遗传承与创新意义1.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高职院校将非遗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非遗文化传承活动,有利于实现价值引领,促进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行为规范养成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2020SJB0733);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 三心 工作法推进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 (JCKT -B -20210201)㊂作者简介:苏雷(1984-),男,四川华蓥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㊁职业素养提升;王利锋(1979-),男,河南郑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㊂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综述基于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方案的分析苏㊀雷㊀王利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㊀要:文化是高职院校及其专业持续保持 高水平 的原动力㊂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体现独特魅力,彰显校园 个性 ㊂挑选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建设方案进行文献分析,归纳了基于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㊁品牌塑造三个方面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得出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遴选文化育人载体㊁立足高水平院校治理健全文化育人机制㊁紧扣高水平育人宗旨培育文化育人品牌等三方面启示,并结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从文化育人载体㊁机制㊁品牌三方面提出具有苏经院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对策㊂关键词:文化育人;育人载体;育人机制;文化品牌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4.047㊀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有利于催生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反之,高水平的文化育人体系,也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的建设具有正向激励作用㊂教育部㊁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家要求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在加强党的建设㊁提升学校治理水平㊁提升国际化水平等10个方面进行改革发展,注重文化传承,一体化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㊂1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方案分析双高 计划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建设导向,在建设与申报中体现出大量规律性,这些都是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之间的 共性 ,但为了体现高职院校的独特魅力,彰显校园的 个性 ,必须依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这是高职院校及其专业能够持续保持 高水平 的原动力㊂综述以 文化 为关键词,针对全国202所申报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关键词搜索,全面探寻申报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举措,最终确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㊁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79所在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的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在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和品牌培育三方面内容分析如下㊂1.1㊀文化育人的载体选择在上述79所样本院校中,有25所高职院校选择特定的人或事作为文化育人载体,将载体所展示的精神内涵进行扩展,融入学校建设各方面工作㊂本研究认为,之所以需要确定文化育人的载体,是因为 载体 具有历史悠久性㊁广泛接受性和文化传承性,通过具象的载体,让校园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够以更易于理解记忆和传播的方式,在师生的文化熏陶中入脑入心㊂全国25所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载体如表1所示㊂表1㊀全国25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列表序号学校名称文化育人载体序号学校名称文化育人载体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物:王进喜14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业:精耕2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胡杨15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动物:蒙古马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物:李大钊16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地点:湟源牧校4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地点:西柏坡17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事物:经纬5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物:詹天佑18威海职业学院物品:船舶㊁海洋6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军工19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点: 三红 基地7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物品:铁牛20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地点: 红三角 8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产业:农经21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点:茶马古道9黑龙江职业学院物品:铺路石22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人物:警魂10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动物:骆驼2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品:乌金1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禾木24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地点:红岩1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品:煤炭25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点:红岩㊁三峡13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产业:航海㊃801㊃㊀㊀从上表中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选择来看,各大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色和历史沿革,在载体的挑选中主要存在以下类型:第一,深入酝酿优秀代表人物,借人颂文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选择 铁人 王进喜为代表人物,打造以 铁人 精神和工匠精神 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用 铁人 精神铸魂育人,让 铁人精神 融入学生学习和活动之中,浸润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着力打造 工匠摇篮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 师徒相授 手把手教学 模式,将学生技艺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融入 师道 与 术道 ㊂第二,精心挑选独具风格物品,以物崇文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以沙漠 生命之魂 胡杨为校园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确立了特色鲜明㊁意蕴丰富的大学精神 胡杨精神,以其 扎根大漠,荫泽苍生 的气概,寄寓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其不畏艰辛㊁顽强生长的生命特征,寄寓酒职院人自强不息㊁艰苦创业㊁脚踏实地㊁开拓进取㊁上下求索㊁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㊂第三,充分挖掘地域独特魅力,立地扬文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燕赵红色文化弘扬工程,开展 西柏坡精神 重走赶考路 同呼吸㊁心相印 党性教育活动,构筑了完整的文化育人体系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之基在茶马古道文化,他们定位自身有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茶马古道文化精神,要在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和云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时展现茶马古道文化不畏艰难的精神面貌,他们还要向世界推介普洱茶文化㊂1.2㊀文化育人的机制健全上述79所高职院校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紧紧围绕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在文化育人的机制健全中各显神通,将文化育人的内涵融入教学㊁管理㊁校企合作㊁院校治理㊁学生管理㊁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文化的浸润作用㊂在机制健全的实施方面,凸显以下特点:第一,大学精神㊂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样本中全部79所院校的文化育人体系均催生了对 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 红色基因 等职业教育重要元素的打造和培育,同时,这些院校将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与学校的校训㊁校风等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机制,让制度和文化这两个要素实现了刚柔并济㊂如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情怀和劳动技能,营造具有 劳动教育 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引领㊁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㊂第二,思政价值㊂大部分样本院校将自身构建的独特文化育人精神内涵整合融入思政教学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精神内涵和建设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融入爱国㊁爱校教育,激活思政课程在职业教育下的灵魂,实现 育人铸魂 的功效,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㊂如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打造学校 大道 文化特色品牌,创新文化育人的思政成效,营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助推师生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双提升㊂第三,资源整合㊂文化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系统的建设并驾齐驱㊁相互交融,将文化育人融入课程育人㊁实践育人㊁管理育人㊁服务育人等体系,将党员队伍㊁辅导员队伍㊁思政教师队伍㊁专业教师队伍㊁管理服务队伍等进行整合,一体化构建以文化育人为引领的综合育人体系,在建设实践中呈现系统化㊁多元化的特色㊂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形成融入军工传统㊁引入CIS战略的文化育人体系㊂学校将航空文化浸润于校园文化建设,引入CIS战略(即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从物态(VI)㊁制度(BI)㊁理念(MI)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注入航空文化元素,系统构建并实施了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㊂1.3㊀文化育人的品牌塑造研究样本中的高职院校在深入挖掘文化育人载体的精神内涵㊁完善文化育人体系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凝练和宣传,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尤其是当文化育人体系融入专业建设㊁实训基地建设㊁学生社团品牌建设㊁校企合作㊁国际合作等工作中时,文化育人的品牌效应更能充分凸显,具有基于大学精神的传播价值㊂第一,文化育人与专业品牌建设相结合㊂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具有 专业文化㊁岗位素养㊁人文涵养 的专业群人才,强化学生 人口老化与老人长期照护 的整体脉络视野,整合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 全人㊁全程㊁全社会 的为老服务理念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制度文化㊁治理文化㊁质量文化,将 厚德㊁崇文㊁实业㊁创新 的理念融入博雅全人教育体系,打造以 苏商精神 为特征的校园文化,融入经贸特色文化建设,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㊂第二,文化育人与社会品牌价值相结合㊂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借助红色娘子军纪念馆等海南红色教育资源,传承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红色基因,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创新创业㊁教育扶贫等活动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建设以农耕文化馆㊁东北抗联记忆馆㊁中药慧馆㊁党建展馆㊁农经文化馆等 五馆 为载体的校内文化传承基地,以及 东北抗联精神 红色教育基地㊁ 电商农村讲习所 助农实践基地㊁ 大手拉小手 志愿服务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校地合作㊁校企联动㊁校军合作,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共同体㊂第三,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品牌相结合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打造兵团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兵团红色文化校园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兵团红色文化活动,形成兵团红色文化特色学校㊂建立兵团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大赛示范基地㊂更新举办大赛活动的硬件设施,办好各项学生赛事㊁成果展示活动,办好校园实践团活动,加大学生参赛意识和技能的培训,真正成为举办大赛的示范基地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提升 树两代师表㊁铸两代师魂 的全员育人文化品牌,培育 生活即教育的环境育人文化品牌,打造 心连心㊁手拉手 的基地育人文化品牌㊂2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启示本研究基于对79所申报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内容的分析,总结了他们在文化育人载体㊁文化育人机制㊁文化育人品牌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以上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体系㊃901㊃建设相互融合的工作中成效显著,具有同行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如下㊂2.1㊀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遴选文化育人载体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在所有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中,只有25所确定了文化育人的载体,是因为文化育人载体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第一,载体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值得被挖掘,并能够与校训校风等校园文化系统自成一体;第二,载体应当在学校重点专业所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或者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彰显职业特色;第三,载体与学校的高水平专业育人宗旨存在内在一致性;第四,载体能够帮助无形的校园文化有形化,具备传播价值;第五,载体能够有机融入专业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㊂因此,那些未确定文化育人载体的高职院校,同样有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这体现了他们在遴选文化育人载体时的谨慎性,如果行业㊁地域㊁事物等要素能够与院校特色正好匹配,那选择与之对应的文化载体是十分必要的㊂2.2㊀立足高水平院校治理,健全文化育人机制无论是否确定文化育人载体,为了塑造高水平的校园文化,都需要将文化元素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实现整合,融入大学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浸润作用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将文化内涵与大学精神相结合,突出文化在 精神层面 的指导意义,通过传承文化内涵,彰显办学宗旨㊁师生风貌㊁校园活动等方面的特色;第二,坚持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课程育人㊁科研育人㊁实践育人㊁文化育人㊁网络育人㊁心理育人㊁管理育人㊁服务育人㊁资助育人㊁组织育人等多管齐下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三,一体化建设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若有条件,可设立文化育人相关的教育中心㊁纪念馆㊁研究中心等,围绕校园文化打造一批专属于自身的文化研究成果;第四,依托线下社团文化的活动载体㊁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把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进行整合,借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全方位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第五,将文化育人的特色元素写进思政教材㊁专业课本,在思政课程㊁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中,促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入脑入心,在专业建设㊁课程建设㊁教材建设㊁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彰显文化特色;第六,在校企合作㊁创新创业㊁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植入文化育人的元素,让校园文化的正面激励成为展示校企合作中院校风采的宣传力㊁鞭策创新创业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㊁鼓舞青年志愿者回报社会的行动力,让文化为校企合作㊁创新创业赋能;第七,以文化育人为桥梁,打通国际合作的壁垒,立足文化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国家战略提供文化视角的贡献㊂2.3㊀紧扣高水平育人宗旨,培育文化育人品牌通过对79所文化育人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在精心打造文化育人体系的同时,高职院校尤其需要注重文化育人品牌的培育,让文化育人品牌的影响力㊁传播力㊁知名度㊁美誉度反作用于院校和专业的高水平发展和特色构建,同时与国家㊁民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诉求进行匹配㊂本研究在样本院校中挑选11所校园文化品牌与国家战略高度匹配的典型高职院校,其文化育人品牌同国家战略的匹配情况如表2所示㊂表2㊀全国11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品牌与国家战略匹配表序号学校名称特色文化品牌与之匹配的国家战略1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㊁劳动精神2兰州资源环境职业学院品质至上工匠精神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共融爱国人文情怀㊁工匠精神㊁法治理念4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娘子军精神红色基因㊁教育扶贫5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抗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㊁文化自信6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军工文化工匠精神㊁劳模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7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铁牛精神 责任㊁拼搏㊁开拓㊁担当 的新时代大学精神8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红色革命文化㊁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㊁爱党爱国㊁传统文化9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文化非遗传承㊁一带一路10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精耕文化工匠精神㊁劳模精神1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红岩精神㊁抗战精神传统文化㊁精神补 钙㊀㊀由上表可见,文化育人品牌的构建,绝不能凭空想象,而必须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导向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具备的资源进行培育㊂3㊀结论本研究对全国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共性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基于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㊁品牌塑造三个方面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㊂随着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以文育人㊁以文化人的功能也越发重要㊂后期研究将针对构建红色基因㊁优秀文化㊁工匠精神等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进行,进一步发挥大学文化举教育旗帜㊁聚社会民心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韩萌.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10,31(08):53-57+66.[2]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 ].教育研究,2009,30(04):89-93.[3]杨东铭. 主题+ 文化建设与职业院校文化育人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8,(11):139-142.[4]葛志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索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7,(23):45-48.[5]李良进.文化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5,(17):49-54.[6]皇甫贤昌.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化育人[J ].职教论坛,2009,(20):46-47.㊃011㊃。
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拟立项名单
附件
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主要立项单位备注2019001 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王家爱潍坊职业学院我厅委托立项2019002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吴梦军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我厅委托立项2019003 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素质模型要素构成及标准研究丁文利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我厅委托立项2019004 以专业评估结果为基础的职业院校排名机制研究探索傅智端滨州职业学院我厅委托立项2019005 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探索李寿冰潍坊职业学院我厅委托立项2019006 基于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侯同运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重点资助项目2019007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李允志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重点资助项目2019008 核心素养框架下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杨光军滨州职业学院重点资助项目2019009 高职院校“双引领、三协同”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模式探索研究与实践杨巨广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资助项目2019010 对接现代商贸服务业打造高水平智慧商科专业群的研究与实践张宗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资助项目2019011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职业院校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研究许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重点资助项目。
析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要素、原则及载体——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C h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L i g h t I n d u s t r y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a n g z h o u 2 1 3 1 6 4 ,C h i n a )
Cu l t u r e J o i n t Fa c t o r s ,P r i n c i p l e s a n d Ca r r i e r s
— —
A Ca s e S t u d y o f Ch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Li g h t I n d u s t r y Te c h n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o f L i g h t I n d u s t r y I ' e c h n o l o g y a s a n e x a mp l e ,t h e c a mp u s — c o r p o r a t e c u l t u r e j o i n t s h o u l d c a r r y o u t
Abs t r a c t : T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d e t e r mi n e t h a t i t s h o u l d b e c l o s e l y l i n k e d t o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6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9 7 0 6 ( 2 0 1 3 ) 0 4 — 0 1 1 2 - 0 4
非遗传承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
非遗传承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在非遗传承的视角下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遗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技艺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机构,有责任与使命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中。
“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对工作的专注与执着,对细节的精准把控,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这正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传统手工艺非常注重技术的细腻和品质的精益求精,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艺水平,发扬“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具备高技能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从教师的引导入手。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导师,他们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注重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引导学生逐渐培养起“工匠精神”。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真实的实践案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传身教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将传统工艺、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扎实,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能力。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艺。
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给学生。
与企业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需求,提前适应工作场景,培养学生与“工匠精神”相符合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与传统手工艺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传统手工艺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非遗的熟悉程度。
高职蚕桑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蚕桑技术专业要培养德、 、 智 体全面发展 ,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 具备蚕桑生产、 蚕种繁育 、 蚕茧 收烘、 蚕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 理论 、 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 适应现代蚕业生产 、 建设 、 管理、 推广、 经营、 服务第一线需要 , 能在蚕桑行业从事桑 、 、 蚕 茧、 种等生产、 建设、 经营、 管理、 服务等岗位工作的 高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 目 , 标 我们努力对中 专蚕桑 专业 进行 更新 和改 造 , 积极 探 索工 学结合 的
13 9
维普资讯
“ 应用 ” 主 旨和 特 征 构 建 教 学 内容 和 课 程 体 系 , 为 按照 突 出应用 性 、 实践 性 的原则 更新 教学 内容 和重 组课程 结构 , 形成 理 论 教 学 、 践 教学 和素 质 教 育 实
和用 具 ; 立 起 了 教学 、 习 、 研 、 产 四位 一体 建 实 科 生
质结构上 , 要求毕业生 掌握 四方面知识, 即文化基
础 知识 、 专业 基础 知识 、 专业 技 术知 识 和 专业 拓展
、
改革 与实践
知识 ; 具备六种能力 , 即学习能力、 交流沟通与协作 能力 、 实践能力、 创造能力、 就业 能力和创业能力 ; 养成较高的思想素质、 身心素质、 职业素质和人文
三大课程体系。教学 内容突 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 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理论教学要 以应用为 目 的, 必需、 以“ 够用” 为度 ; 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 性 和实用 性 …( 附 。 高职蚕桑技术专业在修业三年中, 课程内教学
总时数 10 80学时 , 中文化 基 础课 ( 其 含思 想道德 修
周 晓舟 , 梁 萍 , 覃连 红 , 梁运 波 , 小欣 王
高职院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问题研究——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
以 常 州轻 工职 业技 术 学 院为例 *
杨 海
( 常 州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后 勤 集 团总 公 司 . 江苏 常 州 2 1 3 1 6 4 )
摘 要 : 高 职 教 育 的 特 性 决 定 了它 与 社 会 要 保 持 紧 密 的 联 系 , 其 中, 高 职 院 校 文 化 和 企 业 文 化 的 对 接 尤 为重要 。结合 常州轻 工职 业技 术 学院 实际 , 校企 文化 对接应 该 形成 以职业核 心能 力 、 文 化 自 觉
Vo 1 . 1 l No . 1 5
Au g .2 0l 3
2 Ol 3年 8 月
I ) ( ) l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1 3 . 1 5 . 0 3 4
高 职 院 校 文 化 和 企 业 文 化 对 接 问 题 研 究
大; 二 是 文 化 自觉 要 “ 从 传 统 和 创 造 的结 合 中 去 看 待
未来 ” ; 三 是 要 了 解 中 华 文 化 存 在 的 意 义 。 哈 佛 大 学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4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
“三全育人”是对高校育人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党建品牌建设经验和做法,提出“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以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学院党建工作背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十四五”党建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15610”新时代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要求基层组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強党组织“四力”为着力点,以严格做到“六个过硬”为落脚点,以“三全育人”为主线,构建新时代立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从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实施“一院一品”基层党建品牌和“示范支部”建设。
品牌建设核心在于育人,本品牌建设将秉承“党建引领、多维驱动、深度融合、铸魂育人”的理念,由学院党总支牵头,以“主题引领、问题导向、多维互动、知行合一”的原则,按照外语商务学院党建规划,从着力健全党建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党建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党建“双创”品牌、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四个方面着力,针对外语商务学院专业群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践行育人新理念等过程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和方案,提出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建与育人实践相融合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外语商务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旅游管理、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和国际商务(外籍学生)四个专业,目前正在建设(省级)商务英语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党总支按照学院党委工作督署、以党建“双创”为抓手,按“双高”建设和商英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要求,在总结外语商务学院发展成果、沉淀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语言、文化专业优势,提出“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的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融合实践路径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融合实践路径探索作者:张成飞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2年第06期[摘要]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其重点在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与学生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融合,以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具有很多的契合点,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在拓展文化育人渠道、丰富学生职业生涯选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要通过传统与时代、教学与实践、硬环境与软环境、制度先行与思想引领、企业力量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2-0108-0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包括文化育人在内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在开展文化育人过程中要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契合点,创新文化育人方法,加快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育人的意义(一)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院校开展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基因,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精神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思考,启发和激励學生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进步不懈努力。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是对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追求,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化推动力。
“仁义礼智信”“孝悌睦姻任恤中和”是对个人是非荣辱观的思考,是高职院校学生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课程思政视域下非遗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
课程思政视域下非遗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NON-LEGACY INTO ART DESIGN MAJOR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是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1],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艺术教育各环节[2]的具体实践,将两者互融互通,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一、非遗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非遗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教育内容,是课程思政的不竭源泉,其内在的文化艺术价值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创意元素和艺术素材。
将非遗融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是实现非遗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教学成果可以反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践行课程思政成效,如图 1 所示。
非遗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追求的育人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两者存在教学内容的交叉性、育人功能的契合性和相互发展的依存性,将非遗融入地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是必要且可行的。
二、非遗融入地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非遗融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作者对云南省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云南省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情况如下:(一)学生问卷调查对象为云南省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发出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数据反馈真实可信。
有效问卷中有64.49%的同学愿意将非遗植入专业课程,丰富设计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创新设计理念,提升文化内涵,有31.16%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而将非遗相关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占比仅为20%。
高校档案文化功能初探——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例
档案工作archives work高校档案文化功能初探——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例文/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档案室 国艳秀【摘要】高校档案是高校在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
高校档案文化功能表现为:思想教育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导向功能、规范整合功能、文化传承功能。
【关键词】高校;高校档案;文化功能一、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首要职责。
高校的人才观和育人观本身具备思想教育指向。
纵观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发展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直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校教学类、学生类档案收集了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实习计划安排、毕业生就业调查、比赛获奖、学籍卡、成绩单、班级集体档案明细、奖学金发放明细等资料。
记录了学校的治学风尚、师生的辛勤劳动,揭示了人才培养的目的、规格,展现了高校的育人观念。
2014年档案室扫描了1980届手写的丝绸专业教学计划,在学校OA上发布,泛黄的纸张里透出的是当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通过档案研发,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新知识、新信息,充实自身知识宝库;可以了解学院过往,增强对学院的自信;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获得智慧和力量。
二、文化传播功能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紧贴当地经济和行业需求,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前身为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位于丝绸之乡——周村,丝绸是学校的品牌专业,建校20多年来,为当地丝绸行业输送了大量所需人才。
2014年,为适应当地行业转型和发展需要,更名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高校与当地行业交往中,学校的外在形象,如建筑风格、校园规划、教室布局、走廊布置等逐渐为人熟知,高校的管理方式、教学理念、科研规划也被人了解,高校的校风校训、办学传统、大学精神也得到传播。
高校不是隔绝的堡垒,在维持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校企、校校、校政之间往来更为密切。
2017年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确定“一专一行一融合”的校企合作原则,与南京嘉环合作案例还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推介,扩大了校企合作的影响,打响了学校的知名度。
高校照片档案的作用及管理——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例
742020年 第31期兰台内外档苑论坛职业拓展高校照片档案是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以静止影像为表现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照片档案的内容包含底片、照片和文字说明。
在数码相机出现之前的传统照片,即感光纸在照相底片下爆光后经显影定影而成。
数码照片是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获取的瞬间静态图像文件,通常以数码形式存储在光盘、磁盘、磁带等媒介。
数码照片冲洗为纸质照片后,也要附加目录和文字说明。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报纸、杂志等通过单一维度、单一视觉传递信息的平面媒体日趋式微,人类进入了一个电视、互联网等立体媒体构建的多维度信息时代。
视觉文化、图像时代成为一种主导的、覆盖性的文化潮流,读图时代的出现也对高校照片档案的来源、载体、产生方式、制作手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随着高科技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数码、扫描、存储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照片档案数量空前庞大,影响也与日俱增。
高校档案人员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需要重新审视照片档案的意义和用途,加强照片档案规范管理,使照片档案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档案的表现方式来看,图像和语言文字都是诉诸于人的视觉。
同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图像以“实像”的形式存在,考察的是人的观察能力;文字通过音和义来解读,强调的是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读图与读文相较,两者中究竟哪个更为优秀,本文不做比较。
但不可否认的是,读图比起读文,图像迎合了时代特点,传播迅猛,信息量大,受众广,更易被人接受,角度精准、内涵丰富的图片极具情绪感染力,因其生动形象和意味蕴藉更能唤起人的共鸣。
结合时代需要,高校照片档案在以下几方面作用日益显著:一、高校档案照片的作用1.构建高校记忆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的历史记录。
历史再现性是档案的重要特征。
照片用图片形式把高校历史瞬间凝固下来,把有保存价值的人、人的活动、物,以静止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理解这些照片档案,就能重溯高校的历史,构建高校记忆。
高校的变迁体现高校历史发展的脉络,沧海桑田,时代发展,高校日新月异。
特色高职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实践
特色高职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实践摘要:以企业和学校为依托,通过深度挖掘学院和企业丝绸文化资源,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建设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本文阐述了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理念、建设目标与定位,创意园的规划、校企共同管理的运营模式及开展的服务项目,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为主要功能,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职丝绸文化创意园。
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的建立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形象,营造文化的艺术氛围,传承了丝绸文化,推动了学院发展。
关键词: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人才培养;创新创业1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理念挖掘自身优势建设特色丝绸文化创意园。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座落于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淄博市周村区。
学院前身为山东省丝绸学校,曾开设有桑蚕、织丝、制丝、纺织、染整和服装等与丝绸生产链相关专业,培养近万名技能型人才,传播了丝绸优秀文化,为山东丝绸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围绕“丝绸”做足文章,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逐步形成了以“丝绸”文化为主线,以培育源于丝绸的“一桑一蚕”无私奉献精神、“一梭一丝”时尚工匠精神和“一带一路”开放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精神。
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因学校1960建校而得名,是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响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淄政发〔2018〕17号)《关于加快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淄发〔2019〕15号)(规划建设丝绸等主题工业旅游小镇)为了促进丝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学院专业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与淄博海润丝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
丝绸文化创意园以企业和学校为依托,深度挖掘学院和企业丝绸文化资源,将学院闲置的校办工厂——丝织车间及废弃的锅炉房,在保留老建筑的基础上升级改建而成的。
教研产德密切结合培养丝绸纺织技能型人才——记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教研产德密切结合培养丝绸纺织技能型人才——记山东丝绸
纺织职业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06(000)026
【摘要】@@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前身是山东丝绸工业学校,始建于1960年,坐落在有数千年丝绸纺织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淄博市,是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系统德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多年来,凭借雄厚的办学实力,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扎实技术功底的丝绸纺织专业人才,为山东乃至全国丝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页数】1页(P5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正式更名 [J],
2.“通源杯”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在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举行 [J],
3.“通源杯”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在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举行 [J],
4.传承丝绸新文化打造丝绸新王国——记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 [J], 余勇
5.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服装工程系在2010全国丝绸服装设计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非遗”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认知与实践
高校“非遗”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认知与实践●王继波程文凤[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地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的重要资源。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为两翼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践、课程评价的课程体系建构。
面对当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强调在教学环节要紧扣育人育才的“双育人”目标,立足学生主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习得过程两大抓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实践;习得过程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举措、坚持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课程思政”的提出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它既是教育理念的呈现,也是囊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方法,还是一种课程教学体系和教育实践活动”。
①随着世界多元文化思想的传播渗透,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迫切需要高校发挥主体优势,以课程思政为着力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深度融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育才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②,承载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
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非遗”课程体系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耦合,对于引领大学生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丝绸非遗活动策划方案
丝绸非遗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及意义丝绸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被誉为“东方软黄金”。
丝绸非遗是指传承和保护丝绸制作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和弘扬丝绸非遗,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举办丝绸非遗活动,展示丝绸制作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二、活动目标1. 传承丝绸非遗:通过活动,加强对丝绸非遗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公众对丝绸制作技艺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丝绸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2.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活动,展示丝绸制作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3. 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通过活动,增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文化机构和个人参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1. 展览与展销:举办丝绸非遗展览,展示优秀的丝绸非遗作品,并组织相应的展销活动,提供机会给丝绸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和优秀手艺人展示和销售丝绸制品。
2. 丝绸非遗技艺表演:邀请丝绸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进行丝绸制作技艺的实地演示,向公众展示传统的丝绸制作过程和工艺。
3. 工艺体验活动:设置丝绸制作工坊,邀请专业的丝绸制作人员教授丝绸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公众亲自参与其中,亲手制作自己的丝绸制品。
4. 学术研讨会:邀请丝绸制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等进行学术研讨,探讨丝绸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5. 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邀请国内外的文化机构、丝绸制作团队等参与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丝绸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四、活动流程安排1. 策划: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制定活动策划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和场地等。
2. 宣传准备:制定宣传计划,包括制作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设计活动宣传口号和LOGO,并进行宣传推广。
3. 展览布置:确定展览的展品和布局,进行展品的选取和搭建展览场地,同时配备展示所需的展柜、展板等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j期(总第813期)大放
局职院校基于文化事业和产业双重维度
传承丝绸文化的实践探索
----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例
杨公德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00)
摘要:传承包括丝绸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的新职能、新使命。
丝绸文化的属性和高职院校的本质属性都 要求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维度传承丝绸文化。
通过梳理、总结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立足双重维度传承丝绸文化的实践 探索和已有成效,为高职院校传承包括丝绸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重维度丝绸文化
我国的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被视为中华文明 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内塑造或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创作、风土民俗、礼仪制度等诸多方面;对外方面,中国 丝绸最早传到古希腊,希腊称中国为“支那”,即希腊文“丝绸 之国”的含义,推动和加深了中华文明的域外传播及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日常生活在内的 方文明的流 ,对 文明的 、、了特作。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技术 ,加之 经济、效的,丝、丝 的在 ,丝绸 、制 的,着 的丝绸文化 的、,,对 、传的要和。
等 作为等的重要 ,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
了)推 民族文化传 创作的 *( 〔2013〕2号),传创民族文化的重要义、、总 、和工作施等作了细化署。
应充 ,自觉担当起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这既是社会赋予 的责,又是学 的方向。
_、基于双重维度传承丝绸文化是丝绸文化自身属性的内在要求
事业属性指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基础和载体,承担着 为一定经济基础服的社会功能,能够引 、、鼓舞人、塑造人,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地影响、改变们的
观念、为习惯、价值取、审美情操,以文化人,公 益性和非营利。
产业属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可以
开利、生产流、易,创造文化产和服,实
经济效益和再生产,而满足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具有 经济 和营利 。
丝绸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类,天然地具有文化的事 业属性和产属。
要求传丝绸文化时,客观正视、同等关照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既要立足事业维度,注重丝 绸文化的社会公益性,切 文化人的社会功能,又要立足产维度,注重丝绸文化的经济和营利,追求经济 益,加以开利用,满足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益相统一。
二、基于双重维度传承丝绸文化是高职院校自身属性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等 共有的属特征。
i
过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的
基本能,提供公共服、公共利益。
作为秀文化传承的重要 ,理应基于文化事业的维度,通过、等 ,推动丝绸文化、,加以传 。
一方面,同等 的特属。
关于高职院校的特有属性,观点众多,学界普遍认可的有如 下几种-一是产 ,周明星在《代 本质属 ;析》一文中 是 统中与经济活动 最的产 ,、产 ,要 ,产业性是 的本质属性,即特有属性吒二是社会性,观 培生最早提,在)一的生命是 ?》一文中明确提出,学“本质 ,就是
社会;作 ,是社会化”。
认为 的一切活
动都是在一定的 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三是生产性,主要 过“产 ”,创办生产
习基地,立学、生产、科技推广或社会服相的
学 制,加 质生产和 。
种观 重 同,但 明
有鲜明的外 ,是的。
是 作过中与
,是服 地方 中域经济的
人,在与外 、社会的动合作、服 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经济活动,需要 ,参加质生产和 ,在丝绸文化传 方面 外。
文化学研究
三、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基于双重维度传承丝绸文化的实践探索
(一)立足文化事业维度,注重丝绸文化的社会效益。
一是创新传承丝绸文化的体制机制。
强化顶层设计,在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层面,高度重视丝绸文化的传承创新。
学院专门设立丝绸文化研究中心和创意设计中心,具体从 事丝绸文化的研究发掘、传承保护及丝绸产品的设计研发、市场开发;下发《关于加强纺织品设计研发工作的规划意 见》,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师资、馆藏资料和实训设备等软 硬件优势,不断提升包括丝绸在内的纺织品设计研发水平。
二是搭建传丝绸文化的平体。
一方面“一馆
一库两中心”,丝绸藏资料馆、市丝绸纺织服装 、丝绸文化研究中心和创意设计中心,开丝绸文化的
收集保护、宣传普及、设计研究等传工作。
丝绸藏资料
馆以各地丝绸、纺织志和丝绸纺织相关实和样品资料为,开展对重地区丝绸纺织文资料的收集工作,切实加强丝绸 资源的建设开发。
包括丝绸文化 ,在内的 市丝绸纺织 ,资 的
,面 和 人提 关于丝绸文化的 资 。
丝绸 文化研究中心和创意设计中心 织新 中心 学和 设计,不 织相关专学
馆、织 馆等丝绸 馆。
一面丨
专建设、设置、学 等体,实传承丝绸文化 的各 。
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一 丝绸技术专业作护专 以保。
面 纺 的专业开设《丝绸文化》,开设% 》、%&等关 ;在全院 内开设《丝绸文化》。
专 :丝绸 、文化、品设计等 面的专 。
三是 传丝绸文化的。
一面从
识层面的态传到更加注重实践 的动态传承,通 过纺织社团的打比赛、织设计打中心的丝绸织设
计和小试织、舜唐中 文化研究院的盘扣制作及旗袍、汉服等传统中 的穿着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其中,真正将学到的丝绸 运用于实践当中,不断
提升传承丝绸文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度。
另一面从
局限于学校师生的内部传 到社会大众的部普及,借助职教育进校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社宣活动,让社 会众尤其是青少学生通过植桑养蚕、设计制作、
览、授等 近距离、位接触丝绸、了解丝绸,进一
步扩丝绸文化的受众群体,强化普及传承效果。
(二)立足文化产业维度,注重丝绸文化的经济效益。
一是提 务和创意设计。
学院紧紧 、充分利
用自身的师资、教学、、实践优势,染坊丝绸集团有
限公司、淄博舜唐纺布艺文化有限公司等区域丝绸纺织提织分析设计、小试织及专培训等务;
业自创新和开发丝绸面料新产品提支持;』
联合开发丝绸文化创意产品研究 目开发,助 从
制 创意 发 。
二是提 资 务。
学院 立 市纺织装数据库,专门把丝绸文化作为特色子库予以独立建设,该 在资 内和 设计 面具有 效 ,在
地文化事 建设、文化 发 、提高等提
务,注重社会效的,经济效,有效务于高
校教学科研和区域丝绸纺织 。
三是积极 社会务。
丝绸文化研究中心坚持服务
地方经济和扶持 发,后织师
% 地》的制作和监制工作;连
两届主持()览会“丝绸 +”丝绸
展馆的体设计工;城 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馆的备设计和工作。
四、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基于双重维度传承丝绸文化的
经验启示
(一)基于双重维度,实现了学院内部传承丝绸文化的 良性循环。
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应该走出片面强调文
化事 性、化 视 性的 ,尤其 于
丝绸文化 意 态的文化 ,。
近 ,
学院 于 、高度重视丝绸文化的 性,积极运
用市场 和经济手,通过提 、样品研发、产
品设计、资,让丝绸文化的 性以面和
充分 ,在文化、经济、、、人 面 部 、
社会 了、开 、的动和 ,了以 学
院丝绸文化传工作的内部性、性和局限性。
其中,学
院以资、等 市场分,教师提
供技术咨询、品研发和产品设计等智力服务,学生运用所
学 品,丝绸文化传 体 其
工作和 相匹配的经济 ,积极性以动,
到体 ,从 有 的经济资 和 的动
,传 丝绸文化。
(二)基于双重维度,有助于丝绸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良 性循环。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相转化。
学院一面立足文化事度,积极履行
社会 ,采取 普及、推广、传丝绸文化,
实扩大丝绸文化和产品的受众群体,提升社会认知度和消
费接受度,不断厚植丝绸文化 的社会氛和消费基础。
一面立足文化度,充分发挥自身在师资、教学、
技术、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域内丝绸企业的产品研发、
转升级等提、资、创意设计服务,助
研发、符合潮、贴近市场的丝绸产品,使其承载
的丝绸文化更具生命力和代感。
参考文献:
[1]周明显.现代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探析[J].职业与教
育,2003(1).
基金项目:“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