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5大题 Ⅱ.考点3 分析结构技巧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分析结构层次(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分析结构层次(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从脸谱说起》),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考题明确要求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那就先要找出该段的层次:“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而且是艺术性的。
||就实用性而言……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第一层抓住关键句“菜谱给人一个规范”;第二层抓住关键句“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第三层抓住关键句“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
须注意的是,此段先说菜谱,而后说舞台艺术,相当于比兴手法,所以层次必须先分明;其次,要明确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备考策略
2.写作 (2018年考试大纲) ⑶ 有文采•用语贴切,句
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2017年考试大纲) ⑶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
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用词”变“用语”,“语”比“词 ”大,所指范围有所扩大,因为写作的语言要 求不仅是遣词,还有造句,都有表达准确、运 用贴切的问题。这样表达更准确严密。
2017年是考试大纲修订幅度最大的一年 2017年是新旧高考命题思想转化的一个拐 点。 2017年高考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
决策者要下的中国教育这盘大棋 高考考试大纲 高考试卷
一、2017年考试大纲作出的重要调整 二、2017年试卷在考纲指导下的变脸 三、2018年语文复习备考的有的放矢
(5)古诗文阅读: 在“理解B”层级里,增加了“了解并掌
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
——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显然是为了落 实在高考试题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
(6)语言文字应用: 将原“表达应用E”层级中的第(1)个考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移动位置,放到了本层级 的最后第(6)点。
二、2017年语文试卷在考纲指导下的变脸 1.形式上的四个调整 (1)试卷整体结构的调整 (2)总题量的调整 (3)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的调整 (4)阅读量增加,题型作出相应调整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价:“精准落实‘立德树人’考查重点,
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
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
明”“风景这边独好”。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分答题技巧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分答题技巧高三语文笔记:高分答题技巧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 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5大题 Ⅱ.考点3 分析结构技巧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分析结构技巧(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也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技巧。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穿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1)线索:气味。
(2分)(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2分)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2分)一、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可从如下角度抓线索:1.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为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
2018版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名师课件高考重点题型答题指导 (共354页)
她一点也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 , 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 ,刘家父 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 也似乎更痛快儿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提问: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 文本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 哈一笑 , 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 , 仿佛一脚登在天堂 , 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 ,他有六十多辆 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 别家的大,可是到 “三节” 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 ,都可以白住—— 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 (注:软磨硬 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 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 , 只须告诉他一声 , 他不含糊 , 水 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
4.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 条分缕析,即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一分析。 多角度呈现,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 考虑,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 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 审清题意,规范作答,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 要点简洁,言之有理。
探究一 1.题型分析(含变式)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 他的 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 ,他要过来, 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 ”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 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 “不离! ”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 门! ”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 ”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 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2018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知识点梳理【精编ppt】
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 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 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 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精品强课件烈,下内载后在可以情编辑感,直抒胸臆。
义。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⑶ 答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
情节的作用,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
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
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
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 级为最基本。按照顺精序品课,件,与下载之后可相以编近辑 的是答案的重点。
⑷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作用:
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 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 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 他怎么样,表现了他精怎品课样件,的下载性后可格以编(辑 思想品质)。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 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 等。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散文的命题涉及点(方向)
(1)命题: 1、词语 2、句子 3、文章(信息概括、要点归纳、 结构) 4、形象(景象、物象和人物形象) 5、表达 技巧 6、探究 (2)阅读散文关注点: 1、文章脉络(思路) 2、作 者情感指向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版)ppt课件高考第3大题 考点5 鉴赏表达技巧
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人与拟物 拟人是指将人的习性、特点、行为、动作等拟用在物体上。拟物是把某一物 体当作另一物来写,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人拟成物,一是把物拟成另一物。 5.对偶与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 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就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 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3.衬托与对比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 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 物特点。二者的主要区别: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 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二、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3 步骤” 步骤 1:定技巧 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步骤 2:释运用 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是如何运用表达技巧的。 步骤 3:析效果(作用)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2018高考语文全国二卷
2018高考语文全国二卷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是中国高中毕业生的一项重要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本篇文档将从试卷的整体结构、题目特点以及答题技巧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一些经典题目进行解析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的试卷结构。
整张试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其中选择题占据了试卷的60%,非选择题占据了试卷的40%。
选择题由多项式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两部分组成,非选择题则包括了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通过这一结构,试卷兼顾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能力,也有利于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的题目特点。
从整体来看,试卷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的考查,试图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涵盖面较广,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高。
而非选择题则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解读,对学生的实际驾驭能力进行考察。
题目难度适中,既有简单的填空题,也有需要较多论证的论述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应对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答题技巧来提高分数。
首先,在做选择题时,可以先扫读全文,掌握文本的大意,再结合题干去定位答案。
此外,多多做一些模拟试题,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对于非选择题,我们要注重概括归纳,突出重点,一步一步展开论述,尽可能全面地回答问题。
另外,在论述题中,可以适当提供一些真实的例子来支撑观点,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的一些经典题目。
试卷中的多项选择题通常涉及语言文字的规范与运用、词义辨析、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等知识点。
其中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判断下列词语是否使用正确,并就其中一个错误之处进行了解释与指正。
这种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及对语言规范性的把握。
另外,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通常涉及科普知识、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领域,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与分析。
2018高考语文5.5概括或鉴赏与分析ppt二轮复习课件
-10-
1.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通过小男孩之口,两次提到他的妈妈,间接表现出男孩的妈
妈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正是作者不露痕迹地交代男孩拥有良好的家
庭环境的妙笔。
B.在小男孩再也拿不出东西和我交易时,我便耍小花招,悄悄地在
长椅下放几枚硬币,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小男孩捡硬币的秘密。
“你好啊,伊柳沙,〞我快乐得合不拢嘴,“天也没下雨,你怎么一 直没来啊?椅子底下的硬币都没人捡了。〞
“我不需要硬币了。〞伊柳沙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绝 望。
专题五
第5讲 概括(或鉴赏)与分析
课前试做·自我诊断 模拟阅卷·满分方略
-8-
“伊柳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搂住他的小小的肩膀,忐忑不 安地问,“你为什么不捡硬币了?〞
男孩低声说:“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 就这样,我和这个叫伊柳沙的孩子认识了,后来还成了朋友。我每 天都去那个小街心公园,坐在椅子上等他。他也每天都来,而且几 乎是同一个时间。我每次问他有什么收获时,他就蹲在地上翻开纸 包,认真地把自己捡到的硬币数一遍,但每次都没有超过一个卢布。 有一次我问他:“伊柳沙,我有几个硬币,你拿去好不好?〞 伊柳沙低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来说:“不行。妈妈告 诉过我,不能白要别人的钱,得拿东西换才行。你有多少硬币?〞 我把手里的硬币数了一遍说:“45个戈比。〞
那天之后,伊柳沙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和我交换了,不管我怎么劝他, 他都不容许。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已倾 其所有,再也拿不出什么来了。
专题五
第5讲 概括(或鉴赏)与分析
课前试做·自我诊断 模拟阅卷·满分方略
-7-
于是,我耍了个小花招。我比以前早来一点,然后悄悄地往长椅下 放几枚硬币。伊柳沙来了之后,捡起来,然后就蹲在我脚边一丝不 苟地数他一天来的收获。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及复习指导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及复习指导完善试卷设计,语文将实现“关键能力”全面考查。
高考语文完善试卷设计,扩大文本选取范围。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试卷结构变化语文试卷分为阅读与表达两部分。
阅读包括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5部分,共19题,80分。
表达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和分析性写作2部分,共4题,70分。
满分仍为150分。
开发6种新题型1.情境化的默写填空题:改变给出上句,要求考生填写下句的简单记忆性默写考查,设置一个可供考生理解、使用古诗文的情境,考生需要在理解情境的基础上填写句子。
2.传统文化素养选择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中选取内容,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
3.言语逻辑选择题:通过短小材料营造生活、学习的情境,考查考生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思维的过程。
4.混合型材料阅读题:拓展试题材料来源,主要考查对多元化的文字材料、信息图表的阅读理解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5.实用性写作题:要求考生撰写诸如书信、通知、消息等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实用性文章。
6.分析性写作题:要求考生撰写满足学习与研究所需要的辨析论证的分析性文章。
现代文阅读在考查内容上,需进一步明确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标,增加课外阅读与阅读方法的考查。
在试题选材上,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阅读文本形式的变化,扩大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如图片、表格、统计数据等,尝试引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古诗文阅读首先,在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尤其是如何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注重挖掘古代作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其次,要注重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对于区分高分段考生、引导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加强所选材料的经典性,避免试题设问过于宽泛,注意防止套作等问题。
2018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大题 考点5 归纳内容要点
上一页
返回导航下一页源自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浙东道学之盛,盖自宋之季世。高皇帝初定建康,青田刘文成公,实与景濂 及丽水叶景渊、龙泉章三益四人,首先应聘而至。当是时,居礼贤馆,日与密 议。浙东儒者皆在。盖国家兴礼乐,定制度,建学养士,科举之法,一出于宋 儒。其渊源之所自如此。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对应学生用书第 24 页) [专 项 练] 一、(2017· 南京盐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93404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送狄承式青田教谕【注】序 [明]归有光
予与承式同举于乡,试于礼部,皆不第。而承式独以禄养为急,徘徊都下。 送予出崇文门外,谓当得官浙中,因约余游钱塘西湖,远则在天台、雁荡之间, 欲为东道主人,然又数不果。今年,始得处之青田。青田在万山中,足以读书 谈道,优游自适。而浙东学者,近岁浸被阳明之教,为致良知之学。承式为人 敦朴敛约,不喜论说,而中有自得者。今为人师,不容默默,亦将出其所有, 以考论其同不同何如也。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答案】 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2 分)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2 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一、解答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题的技巧 1.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 2.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 3.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所属生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2018年高三二模语文考试分析及备考策略
复习策略
增长点一 选择题(43分) 这部分易拉差距,很大程度上决定全局 论述类文本阅读:3道题(9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道题(单选3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2道题(单选3分+多选5分)
文言文阅读:3道题(9分) 诗歌鉴赏:1道题(多选5分) 语言运用:3道题(9分)
增长点二
1.文言文阅读
(1)选择题不丢分
训练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不急于做题。 充分利用试卷资源。
(2)把握分类复习的重点
形成不同类别的知识储备和答题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和散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
复习后期不必面面俱到,要找准突破重点。
(1)论述类文本阅读
了解近年来试题变化
加强适应性训练
应对策略
①强化“读”的能力,纠正“重做题,轻阅读”的毛病。
第14题,双项选择题,得分率低。题材是很常见的送别诗,但不少考生对 词作的内容未进行细致阅读和深入理解,对于诗歌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理解 不够深刻。同时,很多考生错误的选择了C项,这与对“白马津”这一地点 不了解有关。
第15题,基本上能注意联系相关诗句进行赏析,能较为规范地使用专业术 语。但仍有部分考生只有对诗句意思的描述和情感的概括,没有对手法的 概括或对手法判断不够准确,而由于颔联颈联分不清导致无效或低效分析 的答案也并不鲜见。
(2)答对题
① 选择题仔细比对,准确无误 ② 主观题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强化答题要点意识 严格规范答题格式
掌握各种答题套路
在具体练习中内化方法、规范,提升能力。
薄弱点二 现代文阅读
语文试卷的阅读量增加是面临的新问题。
阅读量从2016年的6500~7000字增加到2017年的8500字。如何引导学生根 据文体信息快速抓关键信息是教学的关键, 培养学生快读阅读抓关键的 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圈点勾画,抓住关键,快速做题。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思路概括(讲) 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思路、概括要点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分析文章思路、概括要点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分析结构思路【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课件:高考第5大题+Ⅱ.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④之后, 忽然有一天, 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 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 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 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 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 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 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 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 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 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 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 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 得有些孱弱 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 .. 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 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Ⅱ.
散 文 阅 读
考 点 一
归 纳 内 容 要 点
栏目 导航
析考题·以题觅法
找失分短板 悟解题之道 专项对点练 新题尝鲜练
提考能·以题试法
(对应学生用书第 50 页) (2015·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 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 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2018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2018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前言1.这份图是语文高考复习的知识结构图,分为五大板块——语言知识和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
2.第一、二、三三个板块的体例如下:§1考纲要求(蓝色字体)§2具体考查内容一、分类知识名目(一)解题指导(红色字体)(二)内容解说或举例(紫色字体)(三)典型例题(绿色字体)3.第四板块现代文阅读由于其特殊性,体例另排。
4.由于篇幅限制,部分知识点的知识举例从略。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和运用§1考纲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应该能力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2.词语(包括成语的)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欠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5.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6.常见修辞方法及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7.标点符号的使用。
8.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了解。
9.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10.常见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
§2具体考查内容一、正确识记字音。
(一)解题指导1.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
2.注意区别形近字。
3.注意区别多义多音字。
4.注意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
5.注意一些常见误读。
(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 D.端倪.(ní) 宝藏.(zàng) 未雨绸缪.(móu)答案:B。
(全国高考题)例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数shǔ数.说数.伏不可胜数.数.典忘祖B 识 shí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C 横 héng 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D 模 mó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答案:A。
【精品文档】2018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范文word版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虽然语文的学习和考试并没有固定的公式,但是我们平时复习过程中可以掌握一些技巧和答题思路以便在高考用上,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2018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8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答题技巧、答题模板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答题技巧、答题模板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答题技巧、答题模板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高考语文熟语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高考语文病句答题技巧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介词“ 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高考语文二卷试题分析及高考备考建议精选
强调学科能力素养彰显时代文化品格——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分析及2019高考备考建议凤翔县彪角中学语文组王红亮纵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为依据,在试卷整体结构与试题命制上继续秉承“稳中有变”、“稳中求变”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了高考考纲的精神理念,即“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
试卷材料与命题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落实,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信息筛选等基础能力,也考查考生阅读鉴赏与概括表达等关键能力。
试题着眼社会、关注人文,回归本色语文,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全面检测了考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突出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考生回归传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体现了命题人对课程改革的新的理解和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与2017年相比,客观题部分取消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题)和诗歌鉴赏(第14题)的多选,分值43分降低到39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文本保持不变,选材是小说和非连续性新闻材料。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变化最大,连贯、成语、病句三个小题由一大段材料统领,考前非常热的逻辑连贯题未出现,补写句子的题也未出现,第20、21题分别由修改病句和仿写、扩展语句替代。
具体来说,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文化性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整套试卷都呈现出浓浓的文化色彩,回归传统,回归经典。
论述类文本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以当下火热的概念——“大数据”为题材,文中对火热的大数据进行冷思考,是对当下机器工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成长的反思;文言文《王涣列传》和2017年一样,节选自《后汉书》,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第11题考查了“豪右”“顿首”“茂才”“京师”文化常识;诗歌鉴赏选材依然是名家的非名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7—19题的整体材料是关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很有文化韵味,极富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分析结构技巧(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也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技巧。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穿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1)线索:气味。
(2分)(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2分)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2分)一、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可从如下角度抓线索:1.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为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
2.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如《白杨礼赞》;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海燕》。
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二、如何解答思路、构思和材料安排题1.分析整体结构和构思(1)分析线索在文中的作用: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散文中可以用来作线索的事物有很多,人、物、情、理、时、空等都可以。
一般而言,线索都有语言标志,它在文中反复出现。
(2)看思路特点。
在对全文内容、层次梳理后,再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
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
(3)看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特点。
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
(4)个别情况下可考虑选材上有无特点。
如大量引用诗文等。
2.分析全文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什么时候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
这种全文结构上的安排也是考查全文构思的一种形式、一种考法。
对于这种考法,一般要综合分析,注意以下三点:(1)受散文文体特点尤其是具体散文类型及手法的制约。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如游记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顺序去写;状物散文的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
(2)出于结构安排的效果考虑。
如使用顺叙,使结构清晰;使用倒叙,巧设悬念,引人入胜;使用插叙,使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3)服从于主旨表达的需要。
3.分析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要点。
文中的穿插性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
其作用如下:(1)衬托突出主题;(2)对比凸显主题;(3)伏笔铺垫,引起下文;(4)欲扬先抑,引出主题;(5)前后照应,呼应主题;(6)渲染感情,烘托气氛,深化主题;(7)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8)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9)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切记:答题时要指出或概括题干中所提到的事或物,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59页)[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934073】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就意味着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的不同和季节的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了,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了,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
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
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
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我对最美春色的记忆,居然与伤痛联系在一起。
那年5月3日,爱人在归乡途中因车祸罹难,我赶回故乡奔丧。
料理完丧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绿满枝的时候。
姐姐见我很少出门,有一天领着孩子,拉着我去堤坝走走。
太阳已经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却觉得脊背发凉。
堤坝是我和爱人常去的地方,我们曾在河边打水漂,采野花,看两岸的山影、庄稼和牛羊。
我走下堤坝,看到几棵嫩绿的柳蒿芽,随手采了,那是我和爱人喜欢吃的野菜,把它用开水焯了,蘸酱吃鲜美无比。
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见了野花,白的,粉红的,淡蓝的,星星似的眨眼。
我没有采花,因为以往采回的野花,会放到床头桌上,照亮两个人的梦境。
想着爱人与这样的春色永别了,想着再无人为我采撷这大好春色,伴我入梦,我忍不住落泪了。
我怕姐姐看见,便朝茂密的柳树丛走去。
泪眼中的春色飞旋起来,像一朵一朵的云,在人间与天堂之间绽放,那么迷离,那么凄美!四野寂静,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
我最爱的词人辛弃疾,曾写过“春风不染白髭须”的名句。
是啊,春风染绿了山,染红了花,染蓝了天,染白了云,可它不能把我们的白须白发染黑,不能让岁月之河倒流。
但春风能染红双唇,让它在夜深时隔着时空,轻唤你曾爱过的人。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1.本文写春色,却从冬天写起,这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文章首段从冬天写起,“十月便入冬了”“最长的季节是冬天”“一吹就是半年”写出了冬天的漫长,极言冬的难熬,使下文中人们对春天的渴盼顺理成章,为下文的叙写做铺垫。
【答案】突出北方冬天的强悍和漫长;为下文写人们渴盼春天做铺垫。
(每点2分)[综合练]二、(2016·苏北四市联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5题。
(20分)人生树下王开岭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
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
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
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
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
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
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
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
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
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
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
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老人……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
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
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
它比屋高,比人久。
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
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
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
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鬟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