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相)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塔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碳酸盐沉积作用与七个主要环
境联系起来划分成潮上-潮间坪、泻湖及局限海湾、潮间- 潮下浅滩区、开阔陆棚及台地(由浅水至深水)、礁及碳酸
盐岩隆、前缘斜坡和盆地7个相带,其中盆地包括其它欠补偿
的远海碳酸盐沉积区和碳酸盐浊积盆地。塔克又将前五种环 境划归碳酸盐台地-陆表海,将后二种划归盆地较深水/斜坡 区。该模式同威尔逊的模式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塔克模式中 将盆地与陆棚放在一起,台地边缘生物礁与浅滩合并。在碳 酸盐台地中则将泻湖(局限台地)与潮坪分开,开阔台地内 又分出浅水碳酸盐砂滩,局部出现斑(点)礁及泥丘。相对 威尔逊模式,塔克这个模式更切合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 非常适用于我国华北地台及扬子地台的古生代及三叠纪。
A.盆地相区(相当于陆棚沉积区) 1.盆地相 2.开阔陆棚相
波基面以下——X带
暗色泥晶灰岩和页岩
主要生油区 宽相带区
3.碳酸盐斜坡脚相(盆地边缘或深陆棚边缘相)
四、威尔逊标准相带模式
波基面以上——Y带
B.台地边缘相区(相当于障壁岛、滩沉积区) 4.碳酸盐台地边缘前斜坡相
生物礁、生物碎屑灰岩
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
地质历史中沉积碳酸盐岩的主要浅海是陆表海,现在浅海多是陆缘海
陆表海的碳酸盐沉积分异主要决定于海水的能量。
关于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前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 于陆表海内波浪、海流以及潮汐作用对于碳酸盐沉积物的分 异,形成了三个明显的沉积相带,即一个高能带、两个低能 带。这一特征首先由肖(Shaw,1964)提出,奠定了碳酸 盐相模式的基础,其后欧文(Irwin,1965)正式命名为X、 Y、Z三个带,之后拉波特(Laport,1967,1969)提出四 个带,一直发展到威尔逊(Wilson,1969,1975)的九个相 带和塔克(Tucker,1981)七个相带,碳酸盐沉积相模式才 逐渐趋于完善和适用。
碳酸盐沉积环境
碳酸盐沉积环境碳酸盐沉积环境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 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
少量灰泥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
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
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屑。
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
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1)较深水盆地区:陆棚边缘、障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区(滩前、滩间)。
(2)较低能的浅水区:障壁后的泻湖及潮坪区。
碳酸盐与生物和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2
灰色厚层癞痢状灰岩(锡矿山组)
灰色白云质泥质条带灰岩(佘田桥组)
隆回六都寨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主要以灰色泥晶灰岩、泥灰岩,呈中厚层状,局部含有“癞痢”凝 块状灰岩,上部约有60m为灰色、暗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顶部约有15m厚的黄褐 色钙质泥质粉砂岩。岩性特征反映该时期的水体深度较浅,为局限台地相沉积。
南丹罗富黑色薄层硅质岩(榴江组)
望谟桑郎硅质岩-灰岩型
南丹罗富灰黑色薄层泥岩(罗富组)
贵州桑郎泥盆系剖面
泥盆系上统
上统响水洞组,
主要以深灰色及灰 黑色薄层钙质泥岩 夹薄层夹黑色硅质 层台盆相环境局部 为硅质灰岩组成的 台棚相环境交替出 现;代化组则以台 棚相的深灰色及灰 黑色钙质泥岩夹杂 部分的中薄层深灰 色生屑灰岩及泥晶 灰岩沉积为主;者 王组主要以深灰色 及灰黑色中薄层泥 晶灰岩、灰黑色中 薄层燧石层及灰黑 色薄层钙质泥岩为 主,反映了深水台 盆相沉积。
在本次野外地层踏勘中,典型的台地边缘礁环境的剖面有紫云石头寨二叠系 生物礁。
紫云洞礁前生物角砾灰岩
紫云石头寨二叠纪生物礁 GPS: 25o44.965N,106o05.755E
6、台地边缘斜坡相
位于台地前缘斜坡处,主要由各种碎屑组成,沉积物极不稳定,其大小和形 状变化极大,主要的岩石类型有各种石灰岩,如泥晶石灰岩、砂屑石灰岩、沉积 角砾岩等,这取决于水的能量,岩石颜色从暗色到浅色,有大型的滑塌构造,切 断层理的外来岩块、斜坡泥丘以及碎屑注入岩脉等。
灰黑色薄层炭质泥岩夹 炭质硅质泥岩(代化组)
灰黑色薄层硅质岩(者王组)
深灰色钙质泥岩夹中薄层细晶灰岩 及粉砂岩(代化组)
深灰色钙质泥岩夹中薄层细晶灰岩 及粉砂岩素描(代化组)
紫云火花泥盆系、石炭系剖面
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4 (碳酸盐海相)
一、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二、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三、台地边缘浅滩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四、生物礁沉积特征 五、风暴成因的浅海碳酸盐岩沉积 六、大陆斜坡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七、远洋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1
二、潮坪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潮坪:潮汐作用为主,波浪作用较小,宽阔、平缓 倾斜的海岸(滨海)地区。
四、生物礁沉积特征
五、风暴成因的浅海碳酸盐岩沉积
六、大陆斜坡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七、远洋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4
1、正常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潮上顶部:陆相沉积,如风成砂、钙结壳和淋滤构造
潮上(泥坪): 白云岩化和含石膏的泥晶—粉屑灰岩、 藻席灰岩,鸟眼、窗格、干裂,被地下水上涌或结 晶作用形成帐蓬构造,被破碎成扁平砾石状角砾。
碳酸盐潮坪也可分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按湿度和盐度可分为两类: (湿度和盐度)正常潮坪和 干旱盐化潮坪。
3
第三节 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相模式
一、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
二、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1、正常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2、萨布哈碳酸盐岩潮坪沉积相模式
三、台地边缘浅滩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7
2、萨布哈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海岸萨布哈:是波 斯湾海岸的一片荒 芜低平的盐碱地。 现在用来代表干旱 气候条件下有盐壳 的盐坪、盐沼和盐 碱滩沉积环境。对 潮上带的盐坪称为 海岸萨布哈。大陆 内干旱盆地形成的 盐碱滩、干盐湖则 称为大陆萨布哈。
8
2、萨布哈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波斯湾的特鲁西尔海岸现代潮坪和萨布哈是一个最近三百年
内形成的海退序列。其底部为一套潮坪沉积的碳酸盐泥、藻泥碳
海相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与有机质特征
2) 影响海水温度 。低纬度区的海水表层温 度为 20~26℃,至水深 100 m 逐渐降至 10℃左右 , 至 200 m 水深降至 7℃左右 ,大于 600 m 降至 4℃ 左右 [ 5 ] 。温度 影 响 生 物 的 生 长 , 温 度 降 低 增 加 CO2 的 溶 解 量 , 从 而 降 低 海 水 的 pH 值 , 促 进 CaCO3 的溶 解 。因此 , CaCO3 沉积比例随水深增 加而减少 ,深水区无 CaCO3 沉积 [ 6, 7 ] 。
113 早 、中奥陶世华北陆表海的碳酸盐沉积
图 1 现代海洋碳酸盐岩的分布 [3 ] Fig11 D istribution of carbonates in the modern sea
据古地磁资料 ,早 、中奥陶世的华北板块漂移 至赤道附近 (图 2) [ 8, 9 ] ,是一个以震旦系变质岩为 基底经寒武纪剥蚀夷平和沉积充填后形成的古大 陆 ,海水淹没古大陆形成范围广大 、坡度很小 、水 体很浅的陆表海 ,为碳酸盐沉积制造了最佳条件 : 1)低纬度范围内强烈的蒸发作用浓缩溶解的盐 类 ,必然发生大规模的生物 - 化学或完全无机的 CaCO3 沉淀 ,大范围分布的硬石膏 、盐岩及其垂向 上与纯净碳酸盐岩的互层沉积 ,表明了蒸发作用 的强烈程度与海平面不大的振动幅度 [ 10 ] 。 2 ) 根 据沉积构造 (波状层理 、鲕粒结构 、虫孔 、乌眼 、泄 水构造 、窗格构造 、泥裂等 ) 、岩性组合 (潮上萨巴 哈 )及生物组合分析 ,华北陆表海水深一般在 10~
第 30卷 第 3期 文章编号 : 0253 - 9985 (2009) 03 - 0337 - 06
O IL & GAS GEOLOGY
2009 年 6 月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
少量灰泥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
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
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屑。
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
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1)较深水盆地区:陆棚边缘、障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区(滩前、滩间)。
(2)较低能的浅水区:障壁后的泻湖及潮坪区。
碳酸盐与生物和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第十二章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第一节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特点一、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海洋环境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30°纬度的赤道南北温暖浅海地带,如加勒比海大巴哈马滩、波斯湾、孟加拉湾、我国南海诸岛及印度尼西亚巽他陆棚等地。
上述地带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局部有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灰泥及造礁生物粘结岩正在堆积。
而在南北纬度40°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这些现代海相碳酸盐产出环境,不仅是温暖、浅水,而且是清水环境,如加勒比海的三大碳酸盐滩,远离密西西比河口自西来的沿岸流,这就避开了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我国广西北海水域的涠洲岛和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市的滨浅海域,同样远离粘土及粉砂的供给区而以沉积碳酸盐为主。
除造钙生物提供的骨骼,现代热带浅海碳酸钙沉积与藻类活动有关。
据金斯伯格(R. N. Cinsburg,1975)的资料,现代热带浅海小于10-15m水深的海域,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主要与这一水域的绿藻海松科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需要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及颗粒的主要提供者,因此藻类繁生可以提供大量碳酸盐沉积物,而它的生活需要一个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的环境。
如果海水浑浊,不仅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的生长,另外悬浮的粘土可以堵塞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摄食器官,使这些动物不能繁衍,也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故浑水对碳酸盐的生成起着抵制作用。
海水太深,阳光不足,氧气不够,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不利;位于CCD面之下的深海水域,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仅不会有大量原地碳酸盐沉积物的直接产生,而且对已堆积的碳酸盐沉积物有强烈溶解作用,部分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具几丁质表面保护层的浮游生物(如颗石藻、抱球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以浊流方式搬运来的灰泥或粉屑供给。
第十七章--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相)
第十七章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相)第一节概述一、碳酸盐沉积物的生成条件“暖、清、浅”(一)最有利的生成环境是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海陆棚;(二)热带、亚热带开阔海的表层水中,也形成大量的碳酸盐沉积物;(三)水温较低的中、高纬度浅海中也有碳酸盐沉积。
二、碳酸盐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碳酸盐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热带浅水陆棚和浅滩上,这些沉积物的一部分会被向陆和向深海盆地搬运。
这样,碳酸盐的沉积物有三个不同的沉积区:海岸沉积区、浅水陆棚区和深水盆地区。
潮汐流和风暴流将浅水陆棚上生成的碳酸盐沉积物向岸搬运到潮坪或海滩上,在那里形成碳酸盐砂和灰泥的沉积。
风暴回流和重力流则将浅水陆棚上生成的碳酸盐沉积物搬运到深水环境中沉积,这些基质支撑的颗粒沉积层在深水环境中与细粒的悬浮物沉积在一起。
留在浅海陆棚区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和潮汐流的簸扬下,灰泥被带到低能泻湖或较深水中沉积,在波浪作用强的高能带留下碳酸盐砂,形成颗粒滩或生成生物礁。
这样,在海洋环境中就形成了多样的碳酸盐岩。
第二节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分为海洋环境和非海洋环境。
其中海洋环境是主要的。
一、滨岸浅水碳酸盐沉积滨岸或浅水海洋环境一般指水深小于20米的各种海洋环境。
(一)无障壁的海岸碳酸盐沉积海南岛沿岸现代盐沉积是较好的例子。
1.潮间带海滩岩相当于前滨带的潮间带,最明显的特征是“壳积线”,或者说是由碳酸盐型海滩岩组成的滩脊。
海岸沉积物中大量的海生动物壳,由于波浪和潮汐的作用而堆积成为延伸方向平行于海岸的“壳积线”。
2.礁屑平台由于海南岛附近水域的海水温度、含盐度、透明度等性质有利于珊瑚的生长,而在滨岸带大量繁殖了小型珊瑚礁,当它们被波浪等营力打碎后,就成为碳酸盐的碎屑沉积物,因而形成了一些碳酸盐质的礁屑平台。
3.砾石层阶地由半固结的碳酸盐胶结砾石组成,分布在开阔滨海沉积带中。
距岸越近,基岩成分的砾石越多,距岸越远,生物碎屑的砾石越多。
4.珊瑚海南岛沿岸的珊瑚有116种,主要构成岸礁和裙礁。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
少量灰泥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
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
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屑。
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
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1)较深水盆地区:陆棚边缘、障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区(滩前、滩间)。
(2)较低能的浅水区:障壁后的泻湖及潮坪区。
碳酸盐与生物和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
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
“台地”,即碳酸盐岩台地的简称,来自对巴哈马 台地的研究。巴哈马是被深海所包围的地形平坦的 浅水平台,具有很陡的斜坡。但现在台地的含义已经 扩大了,泛指“以 碳 酸 盐 岩 沉 积 为 主、地 形 较 平 坦 的 浅水沉积环境”。
本文将“浅水”定义为水深在风暴浪基面以上的 水体。对于海洋来说,风暴浪基面的深度一般在 50 ~ 60 m 左右。对于湖泊来说,这个深度要小得多,一 般为几米到十几米左右,视湖泊大小和深浅而定。海 水的透光带可达 100 m 左右,但 50 ~ 60 m 以内是阳 光较充足的范围。充足的阳光是藻类等植物生存发 育的必要条件,而植物又是动物的食物。现代生物礁 主要分布在 50 ~ 60 m 以内的海域。尽管钙质底栖生 物生存的环 境 可 达 200 ~ 400 m,但 超 过 50 ~ 60 m 后,无论钙质生物的种类还是数量都急剧减少; 尽管 现代几千米的海底有的地方有钙质软泥,但这些钙质 沉积物是海面上的钙质微体浮游生物死后沉落到海
尽管现代几千米的海底有的地方有钙质软泥但这些钙质沉积物是海面上的钙质微体浮游生物死后沉落到海表1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相分类table1classificationofmarinecarbonatesedimentaryfacies相facies亚相subfacies微相microfacies亚微相submicrofacies台地潮坪滨岸潮坪台内潮坪台缘潮坪潮上带潮上灰坪潮上云坪潮上云灰坪潮上滩潮上湖潮间带潮间灰坪潮间滩潮汐水道潮下带潮下灰坪潮下滩滩岸滩障壁滩台内滩台缘滩滩中滩缘礁台缘礁礁核礁前斜坡礁后滩礁沟堡礁岸礁礁核礁前滩礁后滩礁沟斑礁礁核礁缘滩塔礁礁核礁缘斜坡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斜坡缓坡上部下部陡坡上部下部陡崖上部下部盆地浅盆深盆669沉积学报第31卷底形成的
碳酸盐主要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 3.碳酸盐岩台地的斜坡脚相(或盆地斜坡相或盆 地边缘相)
碳酸盐岩台地的斜坡脚相位于碳酸盐岩台地的斜坡末 端,其沉积物由远洋浮游生物及来自相邻的碳酸盐岩台地 的细碎屑组成,水体深度与开阔陆棚相相似,一般位于波 基面以下,但高于氧化界面,由薄层、层理完好的碳酸盐 岩组成,夹少量粘土质及硅质夹层。此岩石类似盆地相沉 积物,但含泥质较少,厚度较大。某些韵律性或类似复理 石层理的薄层石灰岩可达数百米,有滑塌现象。
► 6.簸选的台地边缘砂相(或碳酸盐岩台地边缘 浅滩相)
► 簸选的台地边缘砂相主要呈砂洲、海滩、扇形或带状的滨外坝或 潮汐坝,或风成砂丘岛。一般位于海平面之下到5~10m水深的范围 内。组成的颗粒已受波浪、潮汐或沿岸海流的簸选,因而比较洁净。 此带盐度正常,循环良好,氧气充足。但由于底质经常变动,因此 不适于海洋生物繁殖。
► 这是一个真正的潟湖,海水循环受到很大限制,盐度显著提 高。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潟湖可分为堤礁(堡礁)之间或 堤礁(堡礁)之后的潟湖,沿岸砂嘴之后的潟湖以及环礁内 的潟湖。此相带还包括潮间带环境。主要沉积物为灰泥,它 们堆积于天然堤、潮汐坪、潟湖内。粗粒沉积物见于潮汐沟 以及局部海滩内。海水盐度变化较大,淡水、盐水、超盐水 均有。有的地区可暴露于水面以上,氧化和还原环境均有。 所见植物有海水沼泽植物,也有淡水沼泽植物。
► 5.台地边缘的生物礁相
► 其生态特征取决于水体的能量、斜坡陡峻程度、生物繁殖能力、
造染生物的数量、粘结作用、捕集作用、出露水面的频率以及后 来的胶结作用。此种生物建造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灰泥丘或生物 碎屑丘;②圆丘礁台或斜坡;③格架建筑的环礁。主要由块状石灰
岩和白云岩组成,几乎全由生物组成,也有许多生物碎屑。
碳酸盐台地又进一步细分多种环境,潮坪、 生物礁、浅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 缘等。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2
邵阳西寨口D3x积云状叠层石(潮间带)
隆回滩头C1d3中厚层灰质白云岩(潮上带)
薄层灰岩与页岩互层(邵东段)
冷水江锡矿山石炭系剖面:岩关组 邵东段具有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积沉积的特点,反映了混积潮坪相环境
2、局限台地相
太原西山本溪组半沟段
隆回滩头石炭系岩关组为生屑灰岩及泥质灰岩,局限台地沉积
隆林德峨黄龙组主要岩性以 大套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 泥晶灰岩,其中含有大量的 深灰色中厚层生屑灰岩,表 现为多次生物碎屑粒序旋回 堆积,代表了本区多次的异 地生屑颗粒形成的浅滩环境。
广西上林塘红二叠系剖面:下二叠统则主要为清水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代表 了较为稳定的开阔台地沉积,局部的重力流沉积反映了短暂的台缘斜坡环境;
三、碳酸盐岩沉积环境
温暖、清洁的浅海海域。在现代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
生物骨胳和藻类繁 盛是形成碳酸盐沉积物 的最主要因素。
碳酸盐颗粒(内碎 屑、鲕粒、藻粒、球 粒 、生物颗粒)
碳酸盐骨架(珊瑚、 层孔虫等)
碳酸盐泥(机械的、 化学的、钙藻、钙质超 微生物)
绝大多数碳酸盐在浅海环境中形成,其沉积作用过程主要受到化学和生物 化学条件的控制。 1、生物在碳酸盐岩沉积中具有重要作用; 2、水动力条件对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控制作用; 3、碳酸盐岩沉积基本在原地形成; 4、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形成于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环境; 5、碳酸盐岩沉积作用迅速,但容易受到控制(抑制)。
2020/9/29
15
7、盆地边缘或深陆棚边缘相
斜坡脚一般位于浪底以下,岩石主要为薄层的细粒石灰 岩,有的地方夹有燧石及粘土层,有滑塌现象,陆源碎屑少 见,多呈页岩夹层出现。
薄层泥岩夹硅质岩
《岩石学》课件第十七章沉积岩构造
河流环境中的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组成,具有分选性较好、磨圆 度较高等特点。
环境变化对沉积物改造作用
物理作用
01
水流、波浪和风力等物理作用可对沉积物进行搬运、分选和磨
圆等改造。
化学作用
02
溶解、沉淀和氧化还原等化学作用可改变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和
矿物组成。
生物作用
03
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过程可产生有机物质,改变沉积物
《岩石学》课件第十七章沉积 岩构造
目
CONTENCT
录
• 沉积岩构造概述 • 沉积岩基本构造类型 • 沉积岩特殊构造类型 • 沉积岩构造识别与描述方法 • 沉积环境对沉积岩构造影响分析 • 沉积岩构造在地质学中应用探讨
01
沉积岩构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沉积岩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排列和充填方式 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由于物理 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
分类
根据成因,沉积岩构造可分为原生构造、次生构造以及生物成因 构造。原生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如层理、波痕等 ;次生构造是沉积物固结成岩后,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如节理、 断层等;生物成因构造则是由生物活动形成的,如生物扰动、生 物遗迹等。
形成过程及环境
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形成经历了母岩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岩石在原地或异地堆积,并经过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形成沉积 岩。
形成环境
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多种多样,包括陆地、湖泊、海洋等。不同环境中形成的沉 积岩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海洋环境中形成的石灰岩常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而陆 地环境中形成的砂岩则可能含有植物化石。
《沉积岩石学》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礁与礁相
为了澄清这种混乱,卡明斯和施罗克 (1928,1932)提出了生物丘(bioherm)和生 物层(biostram)的概念。
一些研究者直接引用他们的概念,强调地 形上的特点,并通过地层的接触关系去论述 礁。另一些研究者则强调造礁生物及其生态。
于是生态礁的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些研究者为了避开这种争议而使用“生物 碳酸盐建隆”(organic carbonate buildup)这个 一般性的术语。
3. 礁的形成与演化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礁也有它的发 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海侵过程中的古地貌高地常常是礁的发生 地;地壳下沉的幅度与造礁生物生长幅度一致 是生物礁发育的必要条件。
海侵过程中海平面上升幅度太快,海水变 深,或海退过程中海平面下降得太快,海水变 浅,盐度增加,以及其他因素等,都会中止生 物礁的发育。
礁复合体或礁组合是指礁石灰岩和有关的 碳酸盐岩的集合体。多数人认为它是生物礁不 同相的总称,凡是与礁的形成发展相关的相都 应该括在礁复合体中。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刘家场奥陶系红花园组生物礁灰岩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3. 根据礁的形态分类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线线状状礁礁 马马蹄蹄礁礁 点点 礁礁 塔塔 礁礁 桌桌 礁礁 台台 礁礁
分散在盆地、泻湖、台地 或滩中的孤立礁,也称作斑 礁、补丁礁或点礁。
简述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简述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碳酸盐沉积环境是指一种地质学上的沉积环境,其主要特征是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类物质。
在现代环境中,碳酸盐沉积环境主要包括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体。
这些水体中的碳酸盐类物质通过化学和物理过程被沉积在水底或海底,形成了大量的碳酸盐岩。
在碳酸盐沉积环境中,石油、铅锌矿、锰矿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
同时,碳酸盐沉积环境也是海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相)第一节概述一、碳酸盐沉积物的生成条件“暖、清、浅”(一)最有利的生成环境是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海陆棚;(二)热带、亚热带开阔海的表层水中,也形成大量的碳酸盐沉积物;(三)水温较低的中、高纬度浅海中也有碳酸盐沉积。
二、碳酸盐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碳酸盐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热带浅水陆棚和浅滩上,这些沉积物的一部分会被向陆和向深海盆地搬运。
这样,碳酸盐的沉积物有三个不同的沉积区:海岸沉积区、浅水陆棚区和深水盆地区。
潮汐流和风暴流将浅水陆棚上生成的碳酸盐沉积物向岸搬运到潮坪或海滩上,在那里形成碳酸盐砂和灰泥的沉积。
风暴回流和重力流则将浅水陆棚上生成的碳酸盐沉积物搬运到深水环境中沉积,这些基质支撑的颗粒沉积层在深水环境中与细粒的悬浮物沉积在一起。
留在浅海陆棚区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和潮汐流的簸扬下,灰泥被带到低能泻湖或较深水中沉积,在波浪作用强的高能带留下碳酸盐砂,形成颗粒滩或生成生物礁。
这样,在海洋环境中就形成了多样的碳酸盐岩。
第二节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分为海洋环境和非海洋环境。
其中海洋环境是主要的。
一、滨岸浅水碳酸盐沉积滨岸或浅水海洋环境一般指水深小于20米的各种海洋环境。
(一)无障壁的海岸碳酸盐沉积海南岛沿岸现代盐沉积是较好的例子。
1.潮间带海滩岩相当于前滨带的潮间带,最明显的特征是“壳积线”,或者说是由碳酸盐型海滩岩组成的滩脊。
海岸沉积物中大量的海生动物壳,由于波浪和潮汐的作用而堆积成为延伸方向平行于海岸的“壳积线”。
2.礁屑平台由于海南岛附近水域的海水温度、含盐度、透明度等性质有利于珊瑚的生长,而在滨岸带大量繁殖了小型珊瑚礁,当它们被波浪等营力打碎后,就成为碳酸盐的碎屑沉积物,因而形成了一些碳酸盐质的礁屑平台。
3.砾石层阶地由半固结的碳酸盐胶结砾石组成,分布在开阔滨海沉积带中。
距岸越近,基岩成分的砾石越多,距岸越远,生物碎屑的砾石越多。
4.珊瑚海南岛沿岸的珊瑚有116种,主要构成岸礁和裙礁。
(二)与大陆毗连的有障壁海岸—浅海波斯湾南部的特鲁西尔海岸可作为这方面较好的例子。
风和潮汐是这里的主要营力。
阿拉伯语一侧的沿岸地区及其附近的水下大陆架是各种碳酸盐和蒸发岩的沉积环境。
这些环境包括潮上盐沼(萨巴哈)、潮间带、潮下泻湖、滨外滩及珊瑚礁(位于迎风一侧)以及开阔的陆架。
在此,鲕粒和礁正在形成。
鲕粒在潮汐水道口处形成潮汐三角洲。
在潮下泻湖一侧则主要沉积了球粒状灰质砂,在泻湖内部则是含文石的灰泥。
潮上带的萨巴哈环境是很好的成岩变化场所,可引起蒸发矿物的沉淀作用和准同生的白云化作用。
二、浅海陆棚碳酸盐沉积浅海陆棚的水深大于20米或50米,且在波基面以下。
可举大巴哈马滩(巴哈马台地)为例说明。
大巴哈马滩位于安得罗斯岛以西,在此潮汐作用很强,是主要的水动力因素。
这里不能成礁,是因为来自东边泻湖的退潮水带来了高盐低氧水,不利于造礁生物的生长。
在潮汐通道中形成鲕粒,构成通常所说的鲕粒坝或鲕粒滩。
生物颗粒砂沿台地边缘呈带状分布,宽数公里。
三、深海碳酸盐沉积在现代深海海底1/3以上的地区都覆盖着含有30%以上钙质的软泥。
最常见的深海碳酸盐沉积物是浮游有孔虫软泥、颗石软泥和翼足类软泥。
一般由微体、超微体钙质生物化石组成。
这些生物在各种海洋中都有,但在赤道附近更多,因为此处养料多。
四、非海洋碳酸盐沉积非海洋碳酸盐沉积以湖泊碳酸钙沉积最有意义。
湖泊碳酸盐沉积规模可大可小。
它可以具有类似滨岸—浅水海洋环境中生成的各种颗粒。
湖泊成因的碳酸钙沉积物和石灰岩,可以和浅海环境中的碳酸钙沉积物和石灰岩非常相似,与其中的区别主要靠一些特征的海洋生物或自生矿物。
美国犹他州大盐湖碳酸盐沉积特征与海洋的十分相似。
西亚死海也正沉积低镁方解石、文石以及石膏等矿物。
青海湖是一个以碎屑沉积为主的微咸水湖泊,其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其半深湖—深湖区,在水深25米以下的黑色淤泥中,主要是泥质和钙质淤泥,占据了湖底面积的60%。
钙质淤泥已达到形成泥灰岩的程度,在盆地东北部有鲕粒砂和风成砂,呈非带状分布,局部地区还有石灰华等特殊沉积。
我国东部下第三系古湖泊沉积中,碳酸盐沉积较发育,不但有碳酸盐滩坝,还有生物礁。
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油气显示丰富,如东营平方王沙四段复式礁体。
五、现代碳酸盐沉积作用的基本特点(一)暖、清、浅的水体最有利于碳酸钙沉淀(二)形成过程中,机械作用占重要地位尤其在水体运动较强的地带表明尤为明显。
礁的发育、叠层石的堆积也均与水体能量密切相关。
(三)碳酸盐颗粒大部分原地生成即盆地内形成的。
(四)碳酸盐沉积与陆源碎屑沉积呈消长关系。
(五)现代碳酸盐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两种类型台地:1.与大陆毗连的台地,如波斯湾(阿拉伯)、南佛罗里达、我国南海地区;2.孤立于大海大海中的浅水台地,即浅滩和礁等,如巴哈马滩,我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礁等。
(六)形成碳酸盐台地最重要的是保持浅水环境碳酸盐台地的形成结果表明,最根本的是保持浅水环境,即海底下沉速度与碳酸盐沉积物的补偿速度一致(七)半深海—深海环境的海底也存在各种碳酸盐软泥第三节海洋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碳酸盐岩相模式最早由肖(Shaw,1964)提出,经欧文(Irwin,1965)、拉波特(Laport,1967,1969)进行补充,直到1969~1975年威尔逊(Wilson)进一步划分出碳酸盐岩的九个标准相带,建立了较为详细的理想模式。
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学者,如关士聪(1980)也提出了中国古海域发育的碳酸盐岩相带综合模式。
一、按能量带划分的理想模式——适用于陆表海清水盆地的理论模式(一)陆表海和陆缘海的概念1.陆表海(epeiric sea, epicontinental sea, inland sea, continental sea)也称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海底坡度一般小于1ft/mile),范围广阔的(延伸可达几百到几千英里),很浅的(水深一般只有几十米)浅海。
2.陆缘海(pericontinetal sea)也呈大陆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海底坡度约2~10ft/mile)、范围较小的(宽度一般100~300miles)、深度较大的(水深可达200~350米)的浅海。
地质历史中沉积碳酸盐岩的主要浅海是陆表海,现在的浅海大多是陆缘海。
肖提出了以上两个概念,还第一次表述了陆表海的水能量特征,提出陆表海的碳酸盐沉积分异主要决定于海水的能量。
为陆表海碳酸盐沉积环境分析和相带划分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陆表海清水沉积模式和能量相带欧文(1965)根据肖的能量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模式和能量相带(X、Y、Z)的理想序列。
根据波浪和潮汐作用的能量把一个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输入的陆表海由广海到滨岸划分为三个能量带,并命名为X、Y、Z相带。
1.X带(低能带)此带海底位于波基面以下,宽约数百英里。
沉积物主要来自Y带的灰泥。
沉积物多为暗色,是有利于生油的环境。
2.Y带(高能带)此带从波浪冲击海底的起点起,向海岸方向延伸至波浪及潮汐的能量大部被消耗为止。
宽约数十英里。
沉积物基本上由生物成因的或碎屑成因的碳酸盐颗粒组成。
是良好的油气储集相带。
3.Z带(低能带)位于Y带的向岸方向,直到滨岸。
水浅而能量低,宽可达数百英里。
岩石主要是泥晶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
化石少见,但叠层藻席相当发育。
(三)潮汐作用相带模式1.拉波特(1967,1969)(1)潮上及潮间带:相当于欧文的Z带;泥—粉晶白云岩、白云质泥质灰岩、球粒泥晶灰岩;纹理、干裂、鸟眼构造等常见,化石少见。
(2)浅的潮下带:相当于欧文的Y带;薄层不含化石的球粒泥晶灰岩;(竹叶状)砾屑常见,也有鲕粒和砂屑;叠层石常见,化石种类单调,但数量相当丰富。
冲刷现象常见,也有干裂。
(3)无陆源沉积的潮下带:相当于欧文的X带上部;是礁和滩的发育带。
(4)有陆源沉积的潮下带:相当于欧文的X带下部。
泥晶灰岩的生成环境。
2.杨等(Young et al.,1972)(1)潮上带、潮间带、局限潮下带——Z带;(2)开阔潮下带——Y 带;(3)没有X 带。
较低能的局限潮下带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高能的开阔潮下带相当发育,在地形上再凸起一些,那么这种较低能的局限潮下带就向泻湖过渡了。
二、威尔逊的标准相带模式考虑到海底地形、潮汐、波浪、氧化界面、盐度及海水循环等综合因素的控制,建立了综合因素碳酸盐岩标准相带模式,包括三大相区和九个标准相带。
(一)盆地相区1.盆地相:属于深海盆地2.开阔陆棚相3.(二)台地边缘相区以生物礁、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为特征,是良好的油气储集相带。
分布范围较窄,称为窄相带。
4.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相:远岸低能与高能的过渡带;5.台地边缘的生物礁相:位于波基面以上,高能环境,相当于Y 带。
6.台缘砂相(台地边缘浅滩相):(三)台地相区7.开阔台地相8.局限台地相9.台地蒸发相三、其他(一)碳酸盐台地—陆表海沉积模式塔克(M. E. Tucker,1981)的将海洋碳酸盐岩沉积划分为7个主要环境。
1.潮坪2.滩后泻湖3.地台浅滩整个陆棚即为一个台地4.开阔潮下(泻湖)—正常浪底以下5.台缘礁或台缘浅滩——正常浪底以上6.台前斜坡大陆斜坡7.碳酸盐浊积盆地——浪底以下我国古代碳酸盐的沉积相特征与塔克的模式极为吻合。
(二)中国古代海域沉积环境综合模式(关士聪)和碳酸盐缓坡模式(阿尔)第四节碳酸盐岩的含油气性据英国石油公司1971的统计,当时世界石油总可采储量1030亿吨中,属于碳酸盐岩油田的占52%。
此外,世界上绝大部分高产油井都与碳酸盐岩有关。
我国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川中生界~古生界的碳酸盐岩的天然气和石油已经有上百年的开采史。
70年代在华北古生界碳酸盐岩中找到了高产油田。
长庆油田也在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找到了大型气田。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勘探程度的提高,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一、生油条件在还原环境和富有机质的低能环境中沉积而成的泥状灰岩是重要的烃源岩。
二、储集条件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大都是次生的。
加上因构造应力和其他作用形成的裂缝,可使碳酸盐岩岩储集层成为高产油气层。
次生储集空间受碳酸盐岩成岩过程控制,但仍与沉积环境有关。
较好的储层来自生物礁相、颗粒滩相及潮坪相,白云岩化也常与这些相带有关。
原生孔隙发育和沉积期、成岩早期的暴露,可能对后来的埋藏成岩过程有相当的影响。
裂缝是碳酸盐岩储藏高产的重要因素。
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都十分注意寻找裂缝发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