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物理整体法与隔离法专题讲座1
《整体法与隔离法》课件
03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比较
应用场景的比较
整体法
适用于分析系统整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状态,如分析物体的平动、转动等。
隔离法
适用于分析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如分析连接体之间的相对 运动和相互作用。
分析方法的比较
整体法
将系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 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来求解未知量 。
04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实例 分析
实例一:桥梁分析
总结词
桥梁分析是整体法的典型应用
详细描述
在桥梁分析中,将桥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其静载和动载下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整体法能够全面地考虑桥梁的整体性能,避免了对各个部分的孤立分析。
实例二:建筑结构分析
总结词
建筑结构分析是隔离法的常见应用
05
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建议
根据问题特性选择分析方法
简单问题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使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分析。如果问题涉及整体的运 动状态或受力情况,可以选择整体法;如果问题只关注部分或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
力情况,可以选择隔离法。
复杂问题
对于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结合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优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先用整体 法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再根据需要用隔离法对某个物体或部分进行详细分
02
隔离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隔离法是将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对其进行分析的方 法。
特点
隔离法注重研究对象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通过深入研究对象 的内在规律和特性,揭示其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隔离法的应用场景
机械系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济学
高中物理-专题一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专题复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命题方向 1.本讲主要解决力学和电学中的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涉及的力主要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和磁场力等。
2.掌握力的合成法和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解析法和图解法等的应用。
科学思维:用“整体和隔离”的思维研究物体的受力。
科学推理:在动态变化中分析力的变化。
高考以生活中实际物体的受力情景为依托,进行模型化受力分析。
主要题型:受力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静态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电学中的平衡问题。
一、五种力的理解1.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摩擦力(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具体值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来求解。
(2)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电场力(1)大小:F =qE 。
若为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为恒力;若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与电荷所处的位置有关。
点电荷间的库仑力F =k q 1q 2r 2。
(2)方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一致,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4.安培力(1)大小:F =BIL ,此式只适用于B ⊥I 的情况,且L 是导线的有效长度,当B∥I时,F=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垂直于B、I决定的平面。
5.洛伦兹力(1)大小:F=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
当B∥v时,F=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不做功。
二、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专题01隔离法和整体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
专题01隔离法和整体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将问题进行隔离,逐步分析求解;而有时候我们又需要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从整体出发进行分析和求解。
隔离法是指通过将问题进行隔离,将其划分为多个独立、相对简单的小问题进行逐步求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多次分析和求解的情况。
例如,在力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复杂的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将力进行分解成多个独立的分力,分别分析并求解每个分力的作用,最后再将各个分力的作用结果进行合成,得到最终的结果。
整体法则是指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进行分析和求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问题比较简单,无需进行多次分析和求解的情况。
例如,在电路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问题。
此时,我们可以将串联电路看作一个整体,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压的代数和;将并联电路看作一个整体,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流的代数和。
通过这种整体法,我们可以更加简洁和快速地求解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有时候可能需要同时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
例如,在力学中,当我们需要求解多个力的合力时,可以首先使用隔离法将问题分解为每个力的分解,并分别求解每个分力的作用;然后再使用整体法将各个分力的作用结果进行合成,得到最终的合力。
总之,隔离法和整体法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条件进行选择和运用,以期更有效地解决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整体法、隔离法受力分析专题讲解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1.隔离法: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称为隔离法。
隔离法的原则:把相连结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如果要分析的是整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就要把跟该力有关的某物体隔离出来。
当然,对隔离出来的物体而言,它受到的各个力就应视为外力了。
2.整体法:把相互连结的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分析整体外的物体对整体中各个物体的作用力(外力),称为整体法。
整体法的基本原则:(1)当整体中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加速度不相同的问题,中学阶段不建议采用整体法)或都处于平衡状态(即a =0)时,命题要研究的是外力,而非内力时,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2)整体法要分析的是外力,而不是分析整体中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3)整体法的运用原则是先避开次要矛盾(未知的内力)突出主要矛盾(要研究的外力)这样一种辨证的思想。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对于连结体问题,多数情况既要分析外力,又要分析内力,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先整体(解决外力)后隔离(解决内力)的交叉运用方法,当然个别情况也可先隔离(由已知内力解决未知外力)再整体的相反运用顺序。
考点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滑动的物块、沿斜面匀速直线下滑的木箱、天花板上悬挂的吊灯等,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0F =合。
3.平衡条件的推论(1)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2)如果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1500字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高考物理是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科目。
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中,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两种常用的解题方法,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隔离法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解题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并逐个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运用隔离法解题:1.明确解题思路:在解题之前,首先要明确解题思路,搞清楚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需要使用哪些物理知识和公式进行计算。
2.分析问题: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并分别解决。
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进行分析。
3.归纳总结:解决每个子问题后,要进行归纳总结。
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检查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整体法是一种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的解题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整体问题,通过整体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最终的答案。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运用整体法解题:1.明确问题:在解题之前,要明确问题的研究对象和求解目标。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知识和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2.整体分析: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计算。
3.结果验证:计算得出问题的答案后,要进行结果的验证。
可以通过合理的实验和数据对比,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从上述的介绍可以看出,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每种方法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
隔离法适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逐个解决,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而整体法适用于整体问题的解决,通过对整体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最终的答案,提高解题的效率。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
(完整)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一:隔离法和整体法.docx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隔离法和整体法江苏省特级教师戴儒京隔离法和整体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特别是力学问题的基本而又重要的方法。
隔离法是把一个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只研究他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不研究他的施力情况。
整体法是把物体系看做一个整体,分析物体系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而不分析物体系内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力。
整体法一般是在物体系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应用。
并且不求物体系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力。
下面的例题中的物体系只包含 2 个物体, 3 个以上的物体,方法与此类似。
一、一个外力例 1.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 A 和 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1、 m2。
若用水平推力F 作用于 A 物体,使 A 、B 一起向前运动,如图 1 所示,则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若将 F 作用于 B 物体,则 A 、 B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F【解析】对 A 、B 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用整体法,根AB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图 1 F (m1m2 )a ,所以 aF①m1m2对 B 物体用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B m2 a②将①代入②得F AB Fm2③m2m1若将 F 作用于 B 物体,则对 A 物体用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BA m1a④所以 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 BA Fm1⑤m1m2实际上,在同一个时刻,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A 、B 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
此处,③式和⑤式所表示的F AB和 F BA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是两种情况下的 A 、 B 之间的作用力,这样表示,以示区别,不要误会。
③式和⑤式,可以看做“力的分配规律”,正如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一样。
因为大- 1 -家知道,电阻R1、 R2串联,总电压为 U,则 R1和 R2上的电压分别为R1,U 1 UR1R2U 2R2。
这两个式子与③式和⑤式何其相似乃尔。
UR1R2例 2.粗糙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 A 和 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12、 m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为μ。
(完整版)高中物理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一、整体法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只涉及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或整体的受力图或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二、隔离法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该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三、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的方法1、合理选择研究对象。
这是解答平衡问题成败的关键。
研究对象的选取关系到能否得到解答或能否顺利得到解答,当选取所求力的物体,不能做出解答时,应选取与它相互作用的物体为对象,即转移对象,或把它与周围的物体当做一整体来考虑,即部分的看一看,整体的看一看。
但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在解决问题时决不能把这两种方法对立起来,而应该灵活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为使解答简便,选取对象时,一般先整体考虑,尤其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不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
但是,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力时(即系统内力),必须用隔离法。
2、如需隔离,原则上选择受力情况少,且又能求解未知量的物体分析,这一思想在以后牛顿定律中会大量体现,要注意熟练掌握。
3、有时解答一题目时需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使解题简捷明了。
所以,注意灵活、交替地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不仅可以使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思路与步骤变得极为简捷,而且对于培养宏观的统摄力和微观的洞察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高考专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的运用一、隔离法隔离法的含义:所谓隔离法就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思维特点:隔离法是从全局到局部的思维过程.通过隔离法分析物理问题,可弄清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弄清物体在每阶段的运动情况(包括运动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及几个过程间的相互联系.隔离法的适用情况:①求解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如连结体中的某个物体)情况时.②求解某段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规律时.③求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④运用适用于单个或可视为单个物体的物理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解题.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这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选择隔离对象的原则:一是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应尽可能地减少.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所研究的某段过程、某种状态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③对被隔离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和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下面来归类分析应用隔离法的几种情况:1 隔离研究对象为了求解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寻求与该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将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研究.[例1]如图1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D.μ1≠0,μ2≠0[解析]将B隔离分析,由题知B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C的摩擦力f,且大小f = F≠0,方向与F 相反,故μ2≠0.将A隔离分析,由题知A与B既无相对运动趋势,也无相对运动,可见A、B间没有摩擦力,但无法判断μ1是否为零,故μ1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正确选项为B、D[说明]为分析μ1和μ2,本题必须采用隔离法分别研究A和B,如此,根据运动情况分别研究它们的受力情况,十分清楚.2、隔离运动的过程物体往往会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了求解涉及某个运动过程中的物理量,寻求所求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必须将某个运动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研究.[例3]木球从距水面高20m处自由下落,共经过10s又返回到水面,求:①木球的密度.②木球在水中下沉的最大深度(取g= 10m/s2)[解析] 木球在空中作自由落体运动,在水中先向下以匀减速运动下沉至最大深度处,后向上作相同加速度的匀加速运动.①木球的密度: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木球在空中自由下落,落至水面速度由运动的对称性知,木球自水面运动至最深处时间与从最深处运动至水面的时间相等,故木球自水面运动至最深处时间木球在水中的加速度木球在水中的动力学方程为ρ水Vg -ρ木Vg=ρ水Va②木球在水中下沉的最大深度[说明]本题中,为了求出落至水面的速度v和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1,需隔离木球在空中自由下落过程分析.为了求出木球在水中的加速度a和在水中落至最深处的时间t2,并最终求得木球的密度ρ木和下沉的最大深度h2,需隔离木球在水中下沉过程分析.3、隔离的优化选择一些物理问题中,往往涉及几个研究对象和几个运动过程,为了使解题快捷,必须认真审题,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优化选择所要隔离的某个研究对象和某段运动过程.[例4]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5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 = 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H1=1.5H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2 = 1.8H0,求此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解析]研究对象应选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状态变化过程:气体先等容升温,至压强为p时活塞开始上升,再等压升温至高度H1,然后等温降压至高度H2.设气体最初温度为T0,则活塞刚离开卡环时温度为T0+△T,压强为p1.由等容升温过程得设气柱高度为H1时温度为T1,由等压升温过程得设气柱高度为H2时温度为T2,由等温膨胀过程(T2 = T1)得由②和④式求得将⑤式代入⑥式,并利用T2 = T1,得代入数据解得T2 = 540K[说明]为使解题简明,必须注意优化选择被隔离的物体、状态、过程.上述解法中,研究对象选择了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而没有选择活塞.状态变化过程隔离为初态I(p0、H0、T0)→(等容升温)至状态Ⅱ(p1、H0、T0+△T)→(等压升温)至状态Ⅲ(p1、H1、T1)→(等温降压)至状态Ⅳ(p0、H2、T2)三个过程,建立的方程较多,解答显得冗长繁琐.如果将所隔离的过程优化组合,则复杂过程简单化:将状态Ⅱ变化至状态Ⅲ隔离出来分析,压强不变(均为p1),因而将状态Ⅰ和状态Ⅳ隔离出来分析,压强也不变(均为p0),因而代入数据同样解得T2=540K.二、整体法整体法的含义:所谓整体法就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整体法的思维特点: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具体运用,它把一切系统都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运动情况,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从而避开了中间量的繁琐推算,简捷巧妙地解决问题.整体法的适用情况:①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可整体分析对象.②当只涉及研究运动的全过程而不涉及某段运动时,可整体分析过程.③当运用适用于系统的物理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可整体分析对象和整体分析运动全过程的初末态.④当可采用多种方法解题时,可整体优化解题方法.⑤整体法不仅适用于系统内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且也适用于各物体间有相对加速度的情况.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下面来归类分析应用整体法的几种情况:1、整体研究物体系当求解时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而只需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就可寻求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则取系统为研究对象,加以整体分析研究.当运用适用于物体系的物理原理、定律时,应取系统为研究对象.例如: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取运动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取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例6]如图7(a)所示用两根等长的绝缘细线各悬挂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小球,悬点为O,两小球带同种电荷,当小球由于静电力作用张开一角度时,A球悬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α,B球悬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β,如果α=30°,β=60°,求两小球m A和m B之比.[解析]若将两根悬线和小球A、B作为一个整体,则球和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静电力均为内力,对解题带来方便.取两根悬线和小球A、B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7(b),系统受到重力m A g 和m B g,受到悬点O的拉力T A和T B.以悬点O为固定转动轴,系统在G A和G B的力矩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有M A=M B得m A gL A=m B gL B其中L A=Lsinα,L B=Lsinβ[说明]本题若用隔离法求解,显然要麻烦.[例7]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中有一个竖直放置的被压缩的弹簧,其上部放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车以速率v向右做匀速运动,中途突然将弹簧释放,小球被弹簧弹出,此后小车的速率为多大?[解析]小球在弹出之前,球和车是一个整体.小球弹出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小球与小车没有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小球离开小车后在水平方向上应与小车仍保持着同样的速度.在小球脱离小车的瞬间仍应视小球和小车为同一系统.取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有(M+m)v = Mv'+ mv'解得v'= v.[说明]①本题应用的动量守恒定律,必取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②如果将小球脱离小车后认为只需分析小车的情况(将小球和小车隔离),则错解为(M+m)v = Mv'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而不必分析某一阶段的运动情况时,可通过整体研究运动的全过程解决问题.例如:运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时,只需分析运动的初态和末态,而不必追究运动过程的细节,这对于处理变力问题及难以分析运动过程和寻找规律的问题,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例8]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现时,机车已行驶了t秒,于是关闭气门,除去牵引力,设运动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机车牵引力恒定,试证明列车两部分都停止时,机车比末节车厢多行驶了时间[解析]整体分析运动全过程会发现,如果在脱钩时即撤去机车牵引力,则车厢和机车的加速度均为a =μg.又脱钩时速度相同,由v = at知,车厢和机车照例会经相同时间停下.但由于脱钩后,牵引力F=μMg在时间t内给机车冲量的缘故,使机车[此时受到摩擦力为μ(M-m)g]多行驶了△t时间,牵引力F的冲量μMg t用于抵消摩擦力的冲量μ(M-m)g·△t.取脱钩后机车的运动过程分析,脱钩后,机车受到的牵引力的冲量kMgt用于克服机车所受摩擦力的冲量k(M-m)g·△t,故有kMgt = k(M-m)g·△t[说明]本题应用整体法研究了运动的全过程.如果用隔离法可求解为:取末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受到阻力kmg,设脱钩时速度为v,脱钩后运动时间为t1,由动量定理得-kmg·t1=0-mv ①取机车为研究对象,脱钩前作匀速运动,牵引力F等于阻力kMg;脱钩后在t时间内受到的牵引力kMg;在除去牵引力后受到的阻力k(M - m)g,运动的时间为t2.由动量定理得kMgt-k(M-m)g t2 = 0-(M -m)v ②由①和②式得机车比末节车厢多行驶的时间为可见,如果能深刻理解整个系统运动过程的实质,用整体法解极为简捷.3、整体变换物理图景对于一些多次连续变化的对称问题(如物体在两竖直挡板间的多次碰撞,光线被多次反射等),运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将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对称展开,把一系列不连续的变化转化为单一连续变化的整体过程,让待求量与已知量间的关系变得简单明了.[例9]一条截面为圆柱形的光导纤维,长1000m,它的玻璃芯线的折射率为1.50,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1.00,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00×108m / s.光从它的一端射入,经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所需的最长时间是多少?[解析]如图9(a),设光从光导纤维中心A处射入至B点(BC为法线)发生全反射,光从B 射至D点,再发生全反射,如此周而复始,光从光导纤维一端全反射至另一端.将光线的路径对称展开则变为如图9(b)所示,光从A点入射,B'点射出,AC'为光导纤维全长,光的实际路径为AB'.设光在玻璃芯线和外层材料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为Φ,由全反射特点有n1sinΦ = n2sin90°①设v为光在玻璃芯线中的速率,c为真空中的光速,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有n1 = c / v ②光线的路径对称展开如图9(b)所示,设光导纤维长度为AC'= L,时间为由①、②、③式解得[说明]从形式上看,整体变换是将物理过程或情景对称展开,以寻求简单的物理模型来替换复杂的物理过程.从本质上看,整体变换是运用联想和推理的思维方式,以创设新的物理图景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从而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4、整体的优化选择整体的优化选择包括优化选择所研究的系统、所研究的运动过程、所研究的物理图景及所运用的解题方法等.优化选择时,可能涉及上述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例10]如图10所示,A、B是位于水平面上的质量相等的小滑块,离墙壁距离分别为2L和L,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今给A以某一向左的初速度使A向左滑动,假定A、B之间及B 与墙壁之间的碰撞时间很短,且均无能量损失,若要使A始终不向右滑动,A的初速度最大不超过多大?[解析]A以v0向左作匀减速运动,与B碰后速度交换,A静止,B以v0向左作匀减速运动,与墙碰后向右作匀减速运动,若B运动到A处速度刚好减为零,则v0就是使A始终不向右滑动的最大速度.用整体法考虑,研究对象取A、B组成的系统,研究过程取从A开始运动到B刚好停止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说明]①本题整体综合分析了研究对象和运动的全过程.②动能定理(以及动量定理)一般适用于一个物体,但也适用于一个物体系.利用动能定理整体法解题时,要注意系统内力做功之和必须为零,否则系统外力做功之和不等于系统的动能增量.[例11]质量为M的金属块和质量为m的木块通过细线连在一起,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过时间t,细线断了,金属块和木块分开.再经过时间t',木块停止下沉.问此时金属块的速度多大?[解析]本题所研究的对象有金属块和木块.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是:细线断前系统在重力(m+M)g和浮力(F1+F2)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沉,经过时间t,下沉h,速度达v.细线断后,m 在重力mg和浮力F2作用下,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至停止下沉时,v t2=0,又下沉h2.M在重力Mg和浮力F1作用下,作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经t'时速度为v t1,即题中要求解的物理量.在细线断的前后,对金属块和木块组成的系统而言,所受外力均为重力(m+M)g和浮力(F1+F2),且有F =(m+M)a,如此,不妨取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物理过程整体研究.取金属块和木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从细线断前的瞬间至木块停止下沉的整个过程分析,应用动量定理,有Ft'=(Mv t1+0)-(m+M)v ①其中F =(m+M)a ②v = at ③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说明]本题整体分析了研究对象(金属块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整体分析了运动全过程(细线断前和断后).整体优化了解题方法(本题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也可用动能定理解,但用动量定理解最为简捷.)三、隔离法和整体法的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两种方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常常需交互运用,发挥各自特点,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迅速明了.下面来归类分析优化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的几种情况:1、优化选择隔离法和整体法[例12]如图11所示,小框架的质量为M,中间支柱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滑环,今使滑环以初速v0竖直抛出,致使整个框架恰好对地面没有作用力,滑环上升的加速度多大?[解析]解法一:采用隔离法求解:取小框架为研究对象,依题意知地面对框架的支持力N=0,环对框架的摩擦力f = Mg ①取环为研究对象,有mg+f = ma ②解法二:采用整体法求解:取小框架和环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摩擦力f为内力,在合外力(M+m)g的作用下,小框架的加速度为零,环的加速度为a,所以有(M+m)g = ma[说明]有些物理问题往往既可用隔离法解,也可用整体法解,两者是等效的.用隔离法解时,力和运动状态的对应关系较为明确;但用整体法解往往较为简捷巧妙.2、优化选择研究对象[例13]如图12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墙固定,另一端与倾角为α的斜面体小车连接,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上叠放一个物体,已知小车质量为M,物体质量为m,小车位于O点时,整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小车从O点拉到B点,令OB=b,无初速释放后,小车即在水平面B、C间来回运动,而物体和小车始终没有相对运动.求:①小车运动到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和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②b的大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得小车和物体一起运动的过程中,在某一位置时,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零.[解析]所求的加速度a和摩擦力f是小车在B点时的瞬时值.当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零时,小车的加速度变为a',小车距O的距离变为b'.①取M、m、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kb =(M+m)a取m为研究对象,在沿斜面方向有f-mgsinα= macosα②设满足条件时OB=b',取m为研究对象有mgsinα= ma'cosαkb'=(M+m)a[说明]在求解加速度时整体分析系统,在分析求解m受到的摩擦力时隔离分析物体m,两者交互运用,相得益彰.3、优化选择研究过程[例14]一个木块从如图13(a)所示的左边斜面上A点自静止起滑下,又在水平面上滑行,接着滑上右边的斜面,抵达B点静止,设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转角处撞击不计,测得A、B两点连线与水平面夹角为θ,则木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解析]如果隔离运动过程分析,需考察木块从左边斜面滑下、水平面上滑行、滑上右边斜面三个过程,显然较繁.但如果整体分析木块从A至B的运动全过程,如图13(b)所示,从A到B相当于物块从A点自由下落h到B的同一水平面,并以此时的速率滑动s到B点停止,即重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对运动全过程整体分析,初、末态速率为零,用动能定理解极为方便.对木块运动的全过程分析,应用动能定理有mgh -fs = 0其中f =μmg[说明]如果按常规思路隔离分析三个运动过程,两斜面长度和倾角未知,还需对每个过程受力分析,列方程未知数又多,求解较繁.4、优化隔离法和整体法的交互运用[例15]在图14所示电路中,当滑线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向b端移动时,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是[]A.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B.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C.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D.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解析]P的移动,影响R3(局部),从而影响总电阻R、干路电流I、路端电压U(整体),导致各部分电路(局部)上的特性发生变化.对于R3,当P向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R3变大,使R2和R3的并联电阻R23变大.从而影响整个电路,外电阻R变大.干路电流强度变小.路端电压(U=-Ir)变大.所以电压表读数增大.对于R1段电路,其两端电压(U1=IR1)变小.对于R2和R3,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U23 = U - U1)变大.对于电流表和R3所在的一段电路,通过的电流强度(I3=I-I2)变小,所以电流表的读数减小.综上分析,正确选项为A.[说明]本题交互运用了隔离法和整体法:对R3、U1、U23、I2、I3的分析,必须将有关的部分电路从整体电路上隔离出来.对R、I、U的分析,必须对整个电路加以考虑.5.优化隔离法和整体法的综合作用[例16]如图15所示,小车质量M=4kg,车内壁ABC为一半径R=2.5m的半圆,车左侧紧靠墙壁.质量m=1kg的小滑块,从距车壁A点正上方高度为R的D点,由静止沿车内壁滑下.不计一切摩擦,取g=10m/s2.求滑块经过车右端点C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大小是多少?[解析]小滑块由D运动至B为下落过程,由B运动至C为上升过程,在车半圆内壁中运动时,m受变力作用,故拟考虑从功和能、动量的角度求解,并由此确定相应的研究对象.小滑块从D运动至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为此取小滑块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小滑块从B运动至C的过程中,与车发生相互作用,使车向右运动.由于在水平方向上无外力作用,故系统的动量守恒,为此取小滑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且设小滑块运动至C点时的系统的水平速度为V cx,则有mv B =(m+M)v cx小滑块滑至C处后,将有沿切向方向(即竖直方向)飞出的效果,设小滑块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cy,为求v cy,可取小滑块从D至C的全过程来研究,因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为此取小滑块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有小滑块在C处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水平方向速度v cx和竖直方向速度v cy的合速度,即m/s=5.8m/s[说明]本题综合优化运用了隔离法和整体法.从研究的对象看,由于机械能守恒,故用整体法取小滑块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动量守恒,故用整体法取小滑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的运动过程看,为避免处理变力问题,故用隔离法取D→B的过程求解v B;为求解v cx,用隔离法取B→C的过程.为求解v cy,用整体法取D→C的全过程.最后用整体法思想,从全局考虑,将v cx和v cy合成小滑块在C处对地的速度v c.。
专题01 隔离法和整体法-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精讲含解析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隔离法和整体法隔离法和整体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特别是力学问题的基本而又重要的方法。
隔离法是把一个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只研究他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不研究他的施力情况。
整体法是把物体系看做一个整体,分析物体系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而不分析物体系内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力。
整体法一般是在物体系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应用。
并且不求物体系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力。
下面的例题中的物体系只包含2个物体,3个以上的物体,方法与此类似。
一、一个外力例1.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A 和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
若用水平推力F 作用于A 物体,使A 、B 一起向前运动,如图1所示,则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若将F 作用于B 物体,则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解析】对A 、B 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用整体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m m F )(21+=,所以21m m Fa +=①对B 物体用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m F AB 2= ② 将①代入②得 212m m m F F AB +⋅= ③图1若将F 作用于B 物体,则对A 物体用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m F BA 1= ④所以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211m m m F F BA +⋅= ⑤实际上,在同一个时刻,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B 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
此处,③式和⑤式所表示的AB F 和BA F 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是两种情况下的A 、B 之间的作用力,这样表示,以示区别,不要误会。
③式和⑤式,可以看做“力的分配规律”,正如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一样。
因为大家知道,电阻R 1、R 2串联,总电压为U ,则R 1和R 2上的电压分别为2111R R R UU +=,2122R R R U U +=。
这两个式子与③式和⑤式何其相似乃尔。
例2.粗糙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A 和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为μ。
专题讲座 整体法与隔离法
图3 专题讲座 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分析和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首先遇到的,就是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
其方法有两种:一是隔离法,二是整体法。
其中隔离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部分)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整体法适用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包括加速度为零的情况)。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 为使解答简便,一般先整体后隔离。
一、两个物体均静止或均作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例题1 如图1所示,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L+1m g k μB. L+k g m m )(21+μC. L+k g m 2μD. L+g m m m m k ⎪⎪⎭⎫ ⎝⎛+2121μ 拓展1 若两木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则两木块间的距离又是多少?拓展2 若改为用水平力推物块1,两木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木块间的距离又是多少? 例题2 (98上海)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
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有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 B. N 不变,T 变小C. N 变大, T 变大D. N 变大, T 变小例3 (08海南卷) 如图,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A .(M +m )g B .(M +m )g -F C .(M +m )g +F sin θ D .(M +m )g -F sin θ二、两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的情况例题3 (93全国)一质量为M ,倾角为θ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高考物理专题讲座整体法与隔离法(课堂PPT)
FN′=FN=
2M m g.
2
12
题型3.若几个物体有加速度,但是加速 度不同 题后反思: ❖ 若几个物体加速度不相同,用隔离法,
分别对每个物体分析计算.
13
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A mB 的物体A、B中间用轻绳连接,现用水平力F 拉物体B,使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求中间绳子的拉力FT。
题后反思:
若求外力:整体法 若求内力:隔离法
8
题型2.若几个物体有加速度,但是加速 度相同
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水平面上,其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M,在它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用
水平力F推斜面体,使物体与斜面体一起沿水
平方向向左以相同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所有
的接触面均光滑,求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大
小。
m F
M
A.等于零 B.不为零,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 D向.不右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
16
练习2 (2009安徽)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 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 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 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 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 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 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
3
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A mB 的物体A、B中间用轻绳连接,现用水平力F 拉物体B,使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求中间绳子的拉力FT。
A
B
F
4
知识梳理
一、内力和外力 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
高考物理整体法与隔离法专题讲座
对杆静止,M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铁球m,此时小车正以大小为a的加速
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M、m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M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 )
A.横杆对M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B.横杆对M弹力不变
C.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
D.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解析]对整体可知:FN=(M+m)g ; f=(M+m)a 所以,横杆对M弹力不变,横杆对M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
FN f
倍。AB 正确。
隔离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F合/m =gtanθ T=mg/cosθ 所以CD 错误。 [答案]AB
(M+m)g
总结 1.求内力:先整体后隔离。 2.求外力:先隔离后整体。
开场以一样的加速度沿斜面下滑,在这过程中A受到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
A
C.大小等于μ2mgcosθ
D.大小等于μ1mgcosθ
B
[解析]对A和B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为 a=[(m+M)gsinθ-μ2(m+M)gcosθ]/(m+M)=g(sinθμ2cosθ) 隔离A,设A受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mgsinθ-f=ma 解得:f=μ2mgcosθ [注答意案:]BAC和B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不是滑动摩擦力
得:a=μmg/M 再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m)a 解得:F=μ(M+m) mg/M=48N
F fm
M
f
所以,当F>48N时,A与B相对滑动;当F≤48N时,A与B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M
(4)斜面光滑,加速上升,T=? m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可得:F- (M+m)gsinθ=(M+m)a 隔离m可得:T-mgsinθ=ma 联立解得:T=mF/(M+m)
总结:①无论m、M质量大小关系如何,无论接触面是否光滑,无论在水平面、
斜面或竖直面内运动,细线上的张力大小不变。 ②动力分配原则:两个直接接触或通过细线相连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以共同的
(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FN F : F+FN-m人g=m人a FN =275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N m 人g a
同步练习
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
伸长量为( )
A.(F1-F2)/k
C.(F1+F2)/2k
B.(F1-F2)/2k
D.(F1+F2)/k
答案:C
【例3】(2002年广西物理)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
A.减小A物的质量 B.增大B物的质量
)
C.增大倾角θ
D.增大动摩擦因数μ
答案:AB
2.如图所示,弹簧秤外壳质量为m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 重物质量为m,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外力F拉着弹簧秤,使其向上做匀加速运 动,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A.mg B.
m0 F m0 m
C.
) m
为研究对象
隔离法 二、内力和外力 将系统中的某一物体为 研究对象
加速度和所受外力
求解物体之间的内 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系统.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 2.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系统外部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叫外力.
三、系统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不仅对单个质点适用,对系统也适用,并且有时对系统运用牛顿
加速度运动时,各个物体分得的动力与自身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的总质量成
反比。 ③条件:加速度相同;接触面相同
m
F M
同步练习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线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 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A,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B与斜
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增加轻线上的张力,可行的办法是(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人和吊板整体有
2T-(m1+ m2)g=(m1+ m2)a
可解得:a=1.0m/s2 隔离人有: T+F-m1g=m1a
T
T T
F
解得:F=33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吊板的压力F=330N
(m1+ m2)g m1g
同步练习 6.(09年安徽卷)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 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
F
F
m0 m
D.
m mg m0 m
m0
答案:C
m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链条,共有 (P+Q)个环,每个环的质量 均为m。 链条右端受到一水平拉力F,如右图所示,则从右向左数, 第P环对第(P+1)环的拉力是 A.F B.(P+1)F C. QF/(P+Q) D. PF/(P+Q)
答案:C
【例2】 (2004年全国)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 质量分别为m1-和m2,拉力F1和F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1>F2。 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
解析:设两物块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 F1-F2=(m1+m2)a F1-T=m1a ②
m1 F2 m2 F1 m1 m2
①
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质量为m1的物块有 由①、②两式得 T
总结:1.若m1=m2,则拉力T=( F1+F2)/2 2. 若F1=F2,则拉力T=F1=F2 3.若F1、F2方向相同,则拉力T=( m2F1- m1F2)/( m1+m2)
T
M
F
联立解得:T=mF/(M+m)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可得:F-μ(M+m)g=(M+m)a 隔离m可得:T-μmg =ma 联立解得:T=mF/(M+m) f
m
T
M
F
F (3)竖直加速上升,T=?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可得:F- (M+m)g=(M+m)a 隔离m可得:T-mg=ma 联立解得:T=mF/(M+m) m M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解析: (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 F 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F 则有:2F-(m人+ m椅)g=(m人+ m椅)a a F=440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F'=440N (m人+m椅)g
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
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
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
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
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 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
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
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a=1.0m/s2,F=260N B.a=1.0m/s2,F=330N C.a=3.0m/s2,F=110N D.a=3.0m/s2,F=50N
2.求外力:先隔离求加速度,后整体求外力。
例题分析 【例1】相同材料的物块m和M用轻绳连接,在M上施加恒力 F,使两物块作匀加
速直线运动,求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绳中张力。
(1)地面光滑,T=?
m
M
F
(2)地面粗糙,T=?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M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可得:F=(M+m)a 隔离m可得:T=ma m
第二定律要比逐个对单个物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要简便许多,可以省去一些
中间环节,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减少错误的发生。 对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F合 m1a1 m2 a2 m3 a3 mn an
即系统受到的合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力的合力)等于系统内各 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 若系统内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表达式为:
高考物理专题讲座: 整体法与隔离法(一)
牛顿运动定律解 连接体问题
知识梳理 一、整体法与隔离法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几个相互联系的、在外力作用下一起运动的物体系。 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必然涉及选择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的问题。 方法 整体法 研究对象 将一起运动的物体系作 选择原则 求解物体系整体的
F合 (m1 m2 mn ) a
四、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 实际上,不少问题既可用“整体法”也可用“隔离法”解,也有不少问题则需 要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因此,方法的选用也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外力
整体法
加速度 a 隔离法
内力
1.求内力: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