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53张)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53张)

《春秋》、“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等。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五、归纳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 . 3.秦伯说 ,与郑人盟 . 4.失其所与,不知 .
同“矣” ___________________ 通“供”,供给 ___________________ 通“悦”,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 通“智”,明智 ___________________
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 那人,指秦穆公。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2.若 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 . 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 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3.图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 召有司案图 . 而后乃今将图 南 . 阿母大拊掌,不图 子自归 .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
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 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 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 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课件PPT(61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课件PPT(61张)
词)
古今异义
•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 门所带的包裹)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 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 一般人的妻子)
•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
之:代指秦军
夫人:那人 因:依靠
敝:损害 所与:同盟 知:通“智”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翻译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烛之武退秦师
起因 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发展临夜危缒受出命城
坦言知亡,动之以情 阐明利害,晓之以理 高潮 劝退秦师 以利相诱,为秦着想 引史为例,巧设离间
结局 秦晋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连环画
•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 承接,连词)
•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 折,连词)
重点虚词(二)
• 3、焉
• 4、其
•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代词,指代 “使者”)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
(疑问副词,为什么) 其难也 (代词,指代
• ③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疑问代词,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写人简
而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烛之武退秦师
为什么“退”? 什么人“退”? 怎样“退”? “退”的结果如何?
五、字词注音
秦军氾( fán )南
无能为(wéi )也矣 共( gōng)其乏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公开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公开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字词读音
无能为( wéi )也矣 共( gōng )其乏困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 ),与郑人盟
若不阙( quē) 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使杞( qǐ )子、逢(páng )孙戍之
文章总览
结合文章注释,概括每段的大意。
1 秦晋围郑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 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 ,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 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 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 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内容探究
及:达到 因:依靠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与:结交, 亲附
知:通“ 智”明智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敝:损害。 之:指秦军
其:表商量语 气,还是。
去:离开。 易:代替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内容探究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 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 氾南。
第一自然段:介绍背景——晋秦围郑,介绍起因,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 展埋下伏笔。
内容探究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假如。使:派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 之。
寻觅文言津梁 研习·活动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苏教版)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二、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 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 了他的“勇士”性格。 三、辩士。 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强了邻国(晋国)。 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 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 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 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 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 势易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 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 心。 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 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 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 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 利焉!”许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 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 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 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 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1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 A 、我未能在早前重用您,现在情势危急却来 求您,是我的过错。 B 、我未能在早前重用您,现在情势危急却来 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C 、我不在早前使用您,现在情势危急了却来 求您,是我的过错。 D 、我未能在早前使用您,现在情势危急了却 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50张PPT)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50张PPT)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名
所害:所+动
尝:曾经
(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为:给
(晋君)许君焦、瑕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所知:所+动
夫:发语词
(第五层)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厌 厌:满足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向东。 名→状
﹏重点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Fra bibliotek。课文诵读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氾(fàn)南。
②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 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公曰:“吾不 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供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jué)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悦yuè),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乃还。
学法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公开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公开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成功。晋文公退兵也是明“智”之举,更是无奈之举也,我们也看到了一
个霸主冷静的军事头脑。
文本研习
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文本研习
分析人物形象。
由很充分,“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这两处肯定是军事咽喉之地,从军事学角度言,占尽天时、地利,郑国 “危矣”,然分军驻守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 了伏笔。唯一可图之处在于人和也。言短意长,可见《左传》之特色。
文本研习
烛之武的劝说为什么能成功,它的言辞高妙在哪?学生讨论。
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
书叫做“《春秋》三传”。
关于《左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 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 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 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 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 的社会生活画面。
特殊句式; 2. 剖析烛之武论辩的几个层次,感受烛之武的论辩艺术、外交 才能; 3. 学习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
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 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 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
解题
(1)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 (2)“退”如加修饰语,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 (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 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 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烛之武退秦师》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烛之武退秦师》第1课时课件

精选教育课件
11
二、深层探究 6.概括第1~2自然段的内容、作用,并分析烛之武和郑
精选教育课件
7
连词,“因为” 介词,“拿”,后省略“之” 目的连词,“来” 同“而”
介词,“对” 介词,引进行为对象,可不译
介词,“对”
精选教育课件
8
代词,“他”,代佚之狐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它”,代郑国
句末语气助词
代词,“怎么”
精选教育课件
4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无能为也已:_“__已__”_通__“_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共其乏困:_“__共__”_通__“_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伯说:_“__说__”_通__“_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失其所与,不知:_“__知__”_通__“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第20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掌握“已”、“共”、“说”、“知”等通假字,掌 握“军、贰、缒、鄙、辞、陪、济、肆、夫、微、
之”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本文设伏笔及在选材上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精彩的外交辞令及生动传神的形象刻画。
4.学习烛之武以大局为重、临危受命、不避艰险、解除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 把___…__…__作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认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道主:古义: 东__方__道___路__上__的__主__人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请__客__的__主_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课件

精选教育课件
12
6.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退秦师的?
提示: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 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 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是我国 最早的一部长于修辞的史学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 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以《春秋》记事为纲的编 年体史书,相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作传, 因此,《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记事比 《春秋》详细具体,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 七年,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 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 的爱国志士。
精选教育课件
15
2.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 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3.辩士 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 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 加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
精选教育课件
10
4.写“夜缒而出”有何作用?
提示: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秦晋围郑”“国 危矣”等内容。内容上,一是表明情况已经相当危 急,一触即发;二是表现了烛之武勇赴国难的献身精 神。
精选教育课件
11
5.烛之武是如何触及秦国利益根本的?
提示:先指出“亡郑”只利于晋,对秦国则有害 无益;又在温文尔雅的劝诫中,勾勒出晋国言而无信、 忘恩背德的贪婪嘴脸,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不能 不让秦伯动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4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4张PPT)

• .本段仅25字,道出哪些内容?
• 明确: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
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 请用原文回答:
• 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
• 2、晋侯、秦伯为什么要围攻郑国?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以:因为; • 礼:礼遇,以礼相待; • 贰: 从属二主;数词活用做动词 • 军: 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句,
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以其于 晋无礼”
秦晋围郑形势图
补充背景资料:
• 重耳过郑
•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 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 告,对重耳不礼。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 应的写作技巧。 5、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 爱国主义精神。
• 郑楚结盟
•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 之一。
•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 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 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 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 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苏教版必修3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苏教版必修3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
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左传》
秦军氾( fán)南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 quē )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佚之狐( yì )
使杞(qǐ )子、逢(páng)孙 戍( shù)之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一般尊称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词类活用 形容词→动词
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史记》、《三国志》等。

苏教必修三课件: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共59张PPT)

苏教必修三课件: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共59张PPT)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 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 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而完 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 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 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 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 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 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 术表现能力。
郑 烛之武
危在旦夕 临危受命 夜缒而出
智说秦君
秦晋围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朗读、翻译第四自然段
1、口头翻译本段 2、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 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 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 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词语解释
1、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危在旦夕
临危受命 烛之武
秦晋围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朗读、翻译第三自然段
1、口头翻译本段。 2、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明确:这段说辞,仅125个字,却包含了五层意思,① 说明秦、晋围郑,郑国必亡。欲扬先抑,提出问题;②说 明亡郑只是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③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如果说上一层是分析危 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以利益引诱秦伯了;④以史 为例,挑拨秦晋;⑤步步推测未来,劝秦图之。
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

苏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阙秦以.利晋(
) ) ) )
公从之.( (7)之臣 是 何之 寡 厌.壮 人 之.也 之 有.( 过 (也(
亦去之.(
) ) )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①吾其.还也( (8)其② ③君 以知 其.其 无.难 礼也 于( 晋(
④其.真无马邪(
) ) ) )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正式场合。
【答案】 (1)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 (2)外交使节。 (3)那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从烛之武对晋国历史和国君的为人了解之清楚,对秦伯心理和秦晋恩怨把 握之全面,可以看出他虽然长期怀才不遇,却一直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 济苍生的方法。长期的默默积蓄,使其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沉稳自信,也 使其具备了能言善辩,巧妙退兵的高超智慧。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迎来了 瞬间释放的闪亮时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没有智慧的蛮力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2.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3.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克雷洛夫 ——托尔斯泰
——罗素
4.决定问题,需要智慧,贯彻执行时则需要耐心。 5.谨慎是智慧的长子。
——荷马 ——雨果
上一页
返回首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第1课时课件

基础精练
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秦军氾.南( fàn )
②佚.之狐( yì )
③缒.而出(zhuì)
④越国以鄙.远( bǐ )
⑤许君焦、瑕.( xiá )
⑥共.其乏困(⑧不阙.秦( jué )
⑨秦伯说.( yuè )
⑩杞.子( qǐ )
⑪逢.孙(pánɡ )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无能为也已:_“__已__”__通__“__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共其乏困:_“__共__”__通__“__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伯说:_“__说__”__通__“__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失其所与,不知:_“__知__”__通__“__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第20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掌握“已”、“共”、“说”、“知”等通假字,掌
握“军、贰、缒、鄙、辞、陪、济、肆、夫、微、 之”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本文设伏笔及在选材上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精彩的外交辞令及生动传神的形象刻画。 4.学习烛之武以大局为重、临危受命、不避艰险、解除 国难的精神。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_因__:__依__靠__。__敝__:__损__害__。_____________ ⑤失其所与.:结__交__,__亲___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以乱易.整:_改__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敢.以烦执事:谦__词__,___冒__昧__请__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苏教版必修3

扩张野心。
答案:C
7.下列对第3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 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 动秦伯提供了可能。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君之薄也”,烛之武指出, 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 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 之薄”,措辞直白、激烈,毫不掩饰地挑拨秦晋之间的关系。
解析:D项,“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错误,应该是体 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答案:D
(三)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夜,缒.而.出 ①缒: 动词,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②而: 连词,表修饰关系
(2)郑既.知亡矣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敢以.烦执事 (5)越国以.鄙远
(10)夫晋,何厌.之有 厌: 满足
(11)又欲肆.其西封.
①肆:动词,扩张、延伸 ②封:名词,疆界
(12)不阙秦,将焉.取之 (13)惟.君图.之
焉: 疑问代词,哪里 ①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②图:动词,思考、考虑
(14)乃.还
乃: 副词,于是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析文理 4.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危矣”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境地。 B.“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 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 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 D.烛之武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 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 桐中 王栋仁
编辑ppt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 。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 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 传”。
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于天、民重于君、 民为邦本的思想,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
老师想到的一些问题
• 1 为什么选择烛之武退秦师? • 2 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 • 3 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 4 烛之武为什么能成功退秦师?
编辑ppt
秦 晋
函陵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郑 氾南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 之厚,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有利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 郑国存在对秦的种种好处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贪得无厌,忘恩负义 编辑ppt
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
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以退为进,博得 秦君好感。 ②抓住秦君趋利的心理,阐明利害,动 摇秦君。 ③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拨其 盟,拉拢秦君 ④推测未来,极言晋贪无厌,毁其盟约。
编辑ppt
怎样劝说身边爱上网的同学
编辑ppt
欢迎 指 导
编辑ppt
编辑ppt
1、课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概括叙述:
2、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整个故事:
编辑ppt
烛之武退秦师
• 六个男人关于一场战争的对话、、、、、、
编辑ppt
秦 晋
函陵
郑 氾南
晋侯 子犯
烛之武
佚之狐
郑伯
秦伯
编辑ppt
谁最聪明?
• 围绕“烛之武退秦师” 这个标题 • 提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
编辑ppt
编辑ppt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 秦
函陵

氾南
编辑ppt
秦军氾( fàn )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 jquéuē)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使杞( qǐ)子、逢( páng )孙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