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盎然论《婴宁》—— 兼论蒲松龄爱情小说的诗化倾向
初探婴宁的艺术形象美
初探婴宁的艺术形象美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也是蒲松龄倾其一生心血之所在。
全书虽以狐仙鬼魅故事居多,但却寄寓了作者对时政的强烈关怀以及他的理想。
本文主要以作品中婴宁这一形象爱笑的特色,加以浅略分析,进而探讨该艺术形象所寄寓的现实意义。
蒲松龄(1640- 1715),字留仙,号柳泉,也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他19 岁考中秀才,此后屡试不中,中年以后除了到江苏宝应县令孙蕙那里做了一年幕僚以外,其余的岁月均为谋食而奔忙,辗转于缙绅人家做童蒙师或代拟、誊抄文稿等,生活相当清苦。
正是生活地位的低下和仕途追求的坎坷以及现实生活的境遇,使他一生徘徊于两种社会之间:一方面,他虽非农家子,但身居农村,家境贫寒,一度径直是贫窭大众中的一员,经受过生活的困苦和科举失意的折磨,也受过现实生活的逼迫;另一方面,他长期做童蒙师的身份使得他能与科举文人、缙绅名流、地方官员等长期交往,并密切接触……这种身世地位造就了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文人学士的雅文学和百姓民众的俗文学之间。
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其投入巨大精力,用数十年的时间搜集、加工、创作了传世奇作《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主要包括爱情婚姻、批判社会黑暗和对科举制度批判三大类主题的作品。
而其中又尤以人与花妖、狐鬼之间的恋爱故事数量最多,成就最大。
《聊斋志异》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有《瑞云》、《小谢》、《连城》、《阿宝》、《聂小倩》等。
而在众多爱情题材的故事中,《婴宁》篇中的那位爱笑的女主人公婴宁,则让笔者读罢久久不能忘怀,连读几遍后不禁对这位爱笑的姑娘产生了浓厚的兴致。
《婴宁》篇主要讲述了书生王子服在元宵灯会偶遇佳人,他捡起姑娘丢落的梅花,相思成疾。
表兄吴生诳他说女子是他的表妹,在西南30 里的山里。
此后,王子服便一人入山寻找,见到佳人,不想她竟真是自己的姨妹,叫婴宁。
婴宁本为狐产女子且随鬼母长大,全然不知道人间的礼数,憨纯无比。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出身与"书香"家庭。
父亲蒲磐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
但到蒲松龄尚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一比较困苦。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
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
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
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从二十多岁时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四十岁左右初集成帙,以后随时增补,直到年逾花甲才辍笔,前后历时四十余年。
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
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我认为婴宁是个很憨、很可爱的狐女,她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笑声。
看似是没有心肺的人,可是墙角一戏却可以看出她机灵得很,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习婴宁的至孝精神,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就是《婴宁》所要表达的主旨。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
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小说开头只用“容华绝代”来概括,并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论_婴宁_的诗性特征
婴宁所能考虑到的。这一段是婴宁纯真任性的性格与 情节,配以优雅的山中环境,展示了婴宁作为一个狐女
严酷的礼法社会的一次直接的、剧烈的冲突。冲突的结 慧黠的一面。婴宁的母亲很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REVIEW
果是婴宁“矢不复笑”。婴宁不再笑,象征着纯真的理想 小说接下来却不直接写二人成婚,而是插入了一段饶
婴宁惩戒好色的西邻子这一段一向都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一段描写是否损害了婴宁形象的典型性。有读 者认为,西邻子虽然好色荒淫,但也罪不至死。而且这一段的故事情节类似《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整死贾瑞一段,这一段是不是败笔?我认为这一段不仅不是败笔,反而是作者塑造婴宁纯真任情性格至关重要的一 笔。婴宁看到对她不怀好意的西邻子,“不避而笑”,“指墙底笑而下”,西邻子“谓女意属己”,“大悦”,晚上去赴约却 丢掉了性命。西邻子意外死亡差点惹来诉讼事件,婴宁遭到婆母严厉训斥,这对婴宁的打击是巨大的。她没料到她 任情任性地惩戒好色荒淫的西邻子的行为差点给家庭和亲人带来灾难。就如她的母亲和婆母所说,婴宁确实是“少
MASTERPIECES
/
名
作
欣
生”,婴宁也不以为意。直到她任情任性的鲁莽行为差 “撄宁”哲理的形象化阐释。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
赏
点惹来诉讼事件,经过婆母的训斥,她才“矢不复笑”。 即使是过度阐释,只要是从文本出发做出的合理化阐
后来将鬼母迁葬,竟然“抚哭哀痛”。婴宁由憨笑,一变 释,也是可取的。但是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来做一番
性格的丧失。这个结局隐喻了无数被礼法社会所扼杀 有趣味的“园中共话”。这一段重点刻画了婴宁纯真的
的纯真性格。
性格特点。园中“细草铺毡,杨花糁径”的优美环境,配
蒲松龄在小说末尾的“异史氏曰”中说: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
【课外阅读】《婴宁》赏析【课外阅读】《婴宁》赏析《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着力于女性美好形象的描绘,但呼之欲出经世长存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形象却并不多见。
而柳泉居士蒲松龄笔下的婴宁则是一个成功的美的纯洁的憨直的完美的少女艺术形象。
作者在描绘这个形象时,思想大胆而新颖。
在当时的社会无人能出其右的。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枷锁使千千万万女子如失去了甘露的小草憔悴枯黄,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里面,却生活了这样一位少女:她嗜花爱笑,天真无邪,仿佛一朵未经尘世沾染,生长在遥远天山的雪莲花。
在《婴宁》这篇小说里,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婴宁的外貌及其嗜花爱笑的特征。
在婴宁出场的一刹那,作者用了寥寥数字刻画出婴宁的风华绝代:“拈一枝梅花,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恰恰是这数十字,作者已经为以后描写婴宁的嗜花爱笑的性格埋下伏笔。
足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而作者又紧接着对王子服的神态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婴宁的美貌。
比如“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可以想象,当时的王子服是怎样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也许这样写作者觉得还是不足以描绘出婴宁的美貌,于是又通过小婢讥笑王子服“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一来描写王子服当时初见婴宁则惊为天人的呆样,更是衬托了婴宁的美貌不可方物。
而对于王子服一副登徒子的好色相,婴宁竟然“笑语自去”,足见她内心的纯洁,丝毫没有被封建礼教世俗枷锁所污染。
在文章以后较长一部分篇幅里,作者专写王子服的相思之苦:怎样茶不思饭不想,终日卧床满脑子都是婴宁的倩影,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啊。
作者如此不惜笔墨描写王子服的“忽忽若迷”,其实也是为描写婴宁的外貌如仙所服务的。
要知道,正是婴宁的美丽,才使得王子服神魂颠倒。
后来王子服按照他表兄弟吴生的指引,去寻访婴宁。
找寻之后作者不再是用寥寥数句话对婴宁进行概括的描写,而是不惜重墨,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婴宁及与她有关的一切。
论《婴宁》的诗性特征-婴宁的性格特征
论《婴宁》的诗性特征|婴宁的性格特征摘要:《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具诗意特征的一篇。
《婴宁》的诗意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形象的蕴稽性淡化故事情节与注重环境描写,悲剧意蕴与哲理意味。
诗性特征是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的重要美学成就。
关键词:《婴宁》诗性特征阐释空间《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这篇小说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淡化故事情节,注重环境描写,展现了婴宁富于诗意的性格美。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篇写人狐相恋的爱情婚姻小说,而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性格小说。
小说着重描写了婴宁纯真的性格美。
婴宁与鬼母秦氏、狐女小荣生活在杳无人迹、恍若世外桃源的山野中。
小说以婴宁为中心,写了王子服初见婴宁、思念婴宁、再见婴宁,以及婚后的婴宁,文末点明婴宁的来历和结局,最后是一段“异史氏曰”的议论,点明题旨。
《婴宁》中雅洁的环境描写,与婴宁天真爽朗的笑声相适应,衬托出她富于诗意的性格美。
这篇小说具有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纯真人性的向往之情,以及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之情。
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复杂的思想意义。
从美学特征上来看,它代表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最高美学成就。
从思想意义上来说,这篇小说具有多重阐释空间。
整篇小说显得摇曳多姿,表现出浓厚的诗性特征。
《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类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塑造,属于性格小说;淡化故事情节,侧重环境描写,表现出诗化特征。
《婴宁》正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
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感人至深,处处洋溢着一种诗意美。
所谓诗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物形象的蕴藉性,朦胧凄迷的意境美,以及故事的悲剧意蕴和哲理意味。
一、诗意的性格小说着力描写了婴宁爱花、憨笑的性格特征,爱花和憨笑相始终,有花必有笑,有笑必有花。
“痴”与“癖”这两大性格特征,展现了婴宁纯真的理想性格。
婴宁爱花成癖,小说中婴宁一出场就是“拈梅花一枝”,写婴宁居住的环境是“墙内桃杏尤繁”,婴宁“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婴宁家院内是“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豆棚花架满庭中”,“窗外海棠枝朵,探人室内”,婴宁来到王家后,依旧“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乌托邦的丧失的悲剧——浅析《婴宁》的悲剧意味
乌托邦的丧失的悲剧——浅析《婴宁》的悲剧意味《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一篇,婴宁也是蒲松龄所塑造的重度美艳高洁女子之中性格特征最为明显,同时整个人生遭际也作为悲苦的人物形象。
婴宁的悲剧在于其怀着吗美好的愿景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跟着王子服来到世俗的世界,爱情的滋润和温养却并没有将婴宁心中的童真天性以及婴宁、王子服二人的乌托邦世界圆满地维持下去。
现实与梦想,天真与世俗,爱情与阴谋,这些人类世界中永远无法规避的终极矛盾和命题在《婴宁》这篇古文之中得到了极为现代化的表现。
一、乌托邦的营造之环境与人(一)环境中的自然、高洁意味在《婴宁》中,蒲松龄十分注重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希望能够借助对典型环境的营造和针对性气氛的形成来为人物的丰富和发展提供环境上的助力。
婴宁作为文中主角,其自幼生长环境得到了蒲松龄极大笔墨的渲染,可谓是泼墨如水,墨香四溢:“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
肃客入舍。
粉壁光明如境;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
在此简单几句对婴宁生活环境的描写中,读者可以很容易读出蒲松龄的修缮意图:他希望借助对这个环境的细致描写,来交代清楚和烘托出婴宁性格内涵的特征与来源。
刚开始的乱山合沓,还只是纯自然的方面,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
这在一点程度上就是将自然之力引入到了婴宁生存环境的塑造之中。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在丛花乱树之中,婴宁居住的村落就隐没在这花树之中,这样的搭配丝毫没有破除掉整个画面中的自然气氛,反而是交相辉映,象征了一点人迹的房屋的存在更加从侧面烘托了出了这个乌托邦环境中的自然、单纯的味道。
当然,在对谷中人家的描写中,这种自然意味得到收敛,更多的地将环境中居住的人作为重点描写对象,蒲松龄在对这一客体进行描写时,没有片面将自然的味道注入其中,反而是开始讲人类世界中的高洁、道德等意味突出表现出来,借助素客、粉壁、光明、海棠等等客体的使用,读者分明能够从这几句话中找寻到人类世界中大方之家、大德之家的意味。
痴耶?黠耶?——论婴宁的形象塑造兼谈蒲松龄女性理想的矛盾
者 似乎是 为 了渲染 一种 清幽静 僻 的狐鬼氛 围 ,然
而 读完本 段会 觉得 它并 不 阴森可怖 ,而是有 一种 心 旷神怡 的感受 。这里 的山是合沓 的 , 树是乱 的 ,
象笑得最烂漫 、最恣肆 、最优美的一个 。”瞄 ㈣ 真是恰如其分 。 例如 :与王子 服初次相见时是 “ 笑容可掬” 、
蒲 学专 家 马瑞芳 先生 称婴 宁为 “ 古 代文 学女 性形
山合沓 ,空翠爽肌 ,寂无人行 ,止有鸟道。遥望谷 底 ,丛花 乱树 中,隐 隐有 小里落 。” [ 3 1 ( P 1 5 1 ) 一切
都是天然 的 , 不加雕琢的 , 这 里的 自然景物是这样 , 住 在这里 的少 女婴 宁也 是这 样 。这 一段描 写 ,作
母 也称 “ 此女 亦 太憨 ” 、 “ 年 已十六 ,呆 痴才 如
婴儿 ”。这里 的 “ 痴” 和 “ 憨 ”并非 憨傻 之 意 ,
小 生 长在 山野 ,在 大 自然 中无 拘无 束地 长 大 ,因 而形 成 了其 娇憨 烂漫 的性格 和笑 容可 掬 的风采 。 嫁入王家后 ,其性格也随之变得恪守礼法 , 顺从世
而 婴宁 正是这 样一 个充 满童心 、真心 的可 爱无 比
、
“ 山野 人 生 ”与 “ 世俗人生 ”
的痴人 形象 。她生 于与 世隔绝 的 山野 ,长 于与 世 隔绝 的 山野 ,与 鸟兽为 伴 ,爱 花爱 笑 ,未 受过 尘
世 间世 俗 的熏染 。她与 王子 服 的一 番对 话 ,纯 是 自然天 成 ,无 遮无 拦 ,童心盎 然 ,全 无一 丝一 毫
俗。
可 以理解 为充满 童心 、天真无 邪 。明代李 贽在 著
名的 《 童心 说 》 中说 过 : “ 夫 童 心者 ,真 心也 ; 若以童心为不可 ,是 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 , 绝假 纯真 ,最初 一念 之本 心也 ;若 失 去童 心 ,便
浅谈《聊斋志异——婴宁》
浅谈《聊斋志异·婴宁》摘要:《聊斋志异》是一部以鬼狐史抒发个中块磊的著名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他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通过天才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成就了这部“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最后一座高峰”。
该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很好的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的精华特色揉为一体,刻画了数百个鲜活的“花妖狐魅”形象,而其中优美雅洁的爱情故事更可谓聊斋艺术殿堂中最美丽的风景,《婴宁》讲述人狐爱情故事,可算当中典范之作。
本文即从《婴宁》一文人物、文笔、景致、对话角度谈一谈它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人物文笔景致对话《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集,是作者蒲松龄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通过天才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所完成的一部记录奇事奇闻的“奇”书。
刚刚完成后便“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
”1更在众多清人笔记中获一致赞誉“为本朝稗史必传之书。
”2《聊斋志异》中,人与异类的爱情故事不下数百篇,这些故事有和有散,有悲有喜,经典众多,可无论从何角度,《婴宁》一篇都绝对算得上“压卷之作”,事好,人好,景好,话好,通篇乏见败笔,是鲁迅先生所谓“……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3的典范之作。
一、事好即“故事好”。
《婴宁》讲述的是一个人狐爱情故事。
一个叫王子服的年轻人在元宵节游玩时见到一个美貌爱笑的女子,自此不思寝食。
表哥的一句戏言让王生遍处寻访,误打误撞竟寻到了这位名叫婴宁的女孩子,于是带她回家。
王母对婴宁的身份十分怀疑,但几次试探未见异处,因而同意了她与儿子的婚事。
婴宁爱笑爱花,过门后为王家增添许多生气,家人邻人都很喜欢她。
几年后,婴宁告诉了王生自己狐母所生,鬼母所养的实情,王生并不害怕,甚至还帮助实现狐母遗愿与婴父合葬,按日祭拜。
婴宁很是感激,二人生儿育女,携手白头。
应该说,《婴宁》是《聊斋志异》婚恋故事中少有的圆满之事,很是合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古训。
超凡脱俗一尘不染_试析_聊斋志异_婴宁_的豪放审美意蕴
东岳论丛 Feb .,2010Vo.l 31No .2 2010年2月(第31卷/第2期)(Dong YueT ribune)[作者简介]于永森(1977-),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¹/豪放0美学范畴的基本内涵是/不受拘束0,婴宁的豪放表现为其不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真性情,超凡脱俗 一尘不染)))试析5聊斋志异#婴宁6的豪放审美意蕴于永森(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14)[摘 要]蒲松龄5聊斋志异#婴宁6篇中塑造的婴宁是作者理想女性的体现,其/豪放0的精神姿态在全书所有女性中光芒四射。
婴宁形象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豪放0女性的极大肯定,同时也是作者借描写狐鬼灵妖世界来超越现实庸俗世界的一种方式,表明了作者始终以文人式的/豪放0精神为指导,不同现实社会妥协的态度。
[关键词]豪放;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 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0)02-0096-03蒲松龄5聊斋志异6中的女性形象,多姿多彩,仪态万方,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展现了中国女性丰满而生动的风采,她们有的善良,有的多情,有的忠厚,有的狡黠,但无一不趋向真、善、美的人生本质。
这使我们掩卷而思,陶醉在亦真亦幻的艺术世界里,充满对人生的无限遐想。
笔者以为,在这些各有特色的女性形象中,最富有豪放¹而自由精神的,当数5婴宁6篇中的婴宁。
一/童心0是/豪放0范畴的审美意蕴之一,它形成了/豪放0范畴核心内涵/不受拘束0的基本心理条件。
综观5聊斋志异6一书,5婴宁6篇最能体现成人/固有的性格0/在儿童的天性中纯真地复活著0º的特色。
婴宁生长在一个不受世俗礼教束缚的氛围中,这就使得她的纯真以一种超然的姿态体现出来。
蒲松龄在晚年尚能创作5婴宁6这样天真烂漫的小说,首先在于他本身即富有一颗一尘不染的/童心0。
5婴宁6篇在本质上是以/童心0为利器,向世俗社会,尤其是向带有浓厚的政治正统教化色彩的儒家思想发起攻击。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婴宁》赏析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婴宁不仅清丽、自然、纯洁、真实,与她的生活环境溶为一体,她的行为更是自由不羁,率性而至她身上丝毫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她率性而为,与尘世无染。
她的行为一如赤子之心,天真之至。
婴宁的纯洁在她的憨笑痴语中表观得更是淋漓尽致。
她终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
她笑对人生,笑对社会。
她的笑如此恣意,好像要化作清风把整个社会都遮蔽住婴宁的笑源于赤子之心,发自内心深处。
篇末,作者比之为山中的“笑矣乎”草,相比之下多少人艳羡的“解语花”是多么的俗气与矫揉造作。
她的笑如天籁之音,自然无邪,一如她纯真的灵魂。
更能表现其纯真的是她的痴语。
初遇王子服,不谙世俗语的她竞说“个Jb~l1日灼灼似贼”。
在世俗看来,此等事是不能想的,更不能在人前乱讲。
而婴宁不知避讳,脱IZI而出,令人婉尔,少女的稚气与天真未凿表露无遗。
“园中话”更是把她的纯真推向高潮。
婴宁之美,还在于她的生机、洒脱、无挂无碍。
就其本性而言,人应当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然而能够活出真我的能有几人。
在礼教大防熏压之F,生命的洒脱与自由确实不易做到,对女子犹难。
婴宁做到了。
这是天然、真实、纯朴的婴宁生命力之所在。
这首先表观在摆脱礼俗的任性、自由。
礼教对女人有一点基本要求:笑不露齿,语不高声。
而婴宁的笑如此恣意,不可遏制。
看她与王子服在家中相见一节,先是“隐隐不笑声”,后是“嗤嗤笑不已”,接着是“笑不可仰视”,以至纵情大笑。
婴宁是自然之子,她不染世尘、纯真灵秀,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在举世皆浊中散发出高沽与雅致,饱含着生命的力与美,展现着人的自然和自然的人。
在她的身上看不出任何封建礼俗的烙印,也绝无人为的矫情。
她从空翠爽肌的山林走来,带着花靥,带着肆意2笑,带着人性的真与美。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只有魏晋名士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与婴宁的任性而为略有相似。
婴宁与蒲松龄内心深处地追寻
婴宁与蒲松龄内心深处地追寻关键词:婴宁蒲松林封建社会追寻摘要: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婴宁》的主人公,。
她天真爱笑美丽纯真,仿佛不是生活在这个尘世,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
这一人物是蒲松龄对于人生内心深处地追寻,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作者笔下,婴宁或是一代知识分子理想的追寻。
一、超脱与凡尘俗世的美丽之歌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有着丰富的女性形象,他们亦仙亦人,或喜或悲,文学创作离开不了社会现实。
蒲松龄的笔下的婴宁,从各方面都是最美的一个,他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社会内心深刻的看法。
(一)狐女婴宁——外貌之美蒲松龄没有过多的描写婴宁外貌。
只用了“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十三个字进行艺术化的勾勒。
作者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展示外貌美。
作者通过王子服把婴宁的美描写的淋漓尽致。
王子服在上元年初遇婴宁,如痴如醉,“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当婴宁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之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到了一种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他“不语不食”“肌革锐减”,被吴生哄骗后,他“喜溢眉宇”“饮食渐佳”“日就平复”,久不得婴宁消息,又“悒悒不乐”,常常睹物思人,陷入了无限相思之中。
总之,他对婴宁是绝难忘怀的。
作者通过王子服的动作、心理、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从侧面刻画了婴宁的勾人心魄的美。
开篇作者除了描绘婴宁的外貌美,还点出了婴宁的两大个性:“拈花一笑”,即爱花的特征,这里的花又巧妙的映衬了婴宁的美貌,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笑容可掬”又是表现其爱笑的特征,而爱笑则是婴宁内在性格的表现。
在作者的笔下,婴宁堪称“容华绝代”,是绝代佳人,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美丽,而她的美又是独特而自然:鲜花相伴,笑容可掬。
鲜花是大自然的美的象征,笑是发自内心毫无矫饰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温馨的笑容、漂亮的花朵使得这一个大自然的宁馨儿格外风姿绰约、艳丽动人,充满了青春活力。
作者的字里行间,难免流露出对社会凡尘的厌恶,婴宁是他对自然美地追求与向往。
痴耶?黠耶?r——论婴宁的形象塑造兼谈蒲松龄女性理想的矛盾
痴耶?黠耶?r——论婴宁的形象塑造兼谈蒲松龄女性理想的矛盾李建玲【摘要】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其性格以嫁入王家为界分为前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期娇憨烂漫,无拘无束;后期则恪守礼法,顺从世俗.通过婴宁这一形象,可以看出蒲松龄女性理想的矛盾:既崇尚自然的人性美,又对世俗的伦理怀有依赖和认可.其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呈现为矛盾的统一体.【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婴宁;蒲松龄;理想女性;矛盾【作者】李建玲【作者单位】枣庄学院图书馆,山东枣庄 277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9蒲松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在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婴宁的形象是比较特殊的。
婴宁与其他众多女性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生父是人,生母是狐,后由鬼母养大。
她从小生长在山野,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地长大,因而形成了其娇憨烂漫的性格和笑容可掬的风采。
嫁入王家后,其性格也随之变得恪守礼法,顺从世俗。
婴宁的形象历来为读者所喜爱,也为作者蒲松龄所钟爱,称其为“我婴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小说中,婴宁的性格行为前后迥异,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婴宁前后不同的性格行为和蒲松龄对其笔下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蒲松龄在对女性的态度上是有矛盾的,颇值得我们仔细地体味。
以离开南山嫁到王子服家为界,婴宁的人生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为生活在远离尘俗的山野之中,可称为“山野人生”;后期生活在世俗礼法束缚的现实世界,可称为“世俗人生”。
山野生活中的婴宁给人的最大特点是“痴”、“憨”。
王子服对她的感觉是“恨其痴”,其鬼母也称“此女亦太憨”、“年已十六,呆痴才如婴儿”。
这里的“痴”和“憨”并非憨傻之意,可以理解为充满童心、天真无邪。
明代李贽在著名的《童心说》中说过:“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诗化小说的典范之作——细读《婴宁》
诗化小说的典范之作——细读《婴宁》
井玉贵
【期刊名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6)005
【摘要】《婴宁》历来被认为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具诗意特征的一篇.作者旨在通过对小儿女纯真的初恋情景的描写,传达其对于返璞归真的人性的由衷向往.作为小说,《婴宁》的情节并不复杂,其艺术魅力全然源自诗意氛围的营造,主要体现为对婴宁之“笑”的精彩刻画,而“笑”所包含的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亦是对小说主旨的呼应.后世小说中类似婴宁的少女形象陆续出现,或与婴宁一脉相承,或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虽妍媸不一,但表明婴宁形象正在走向经典,可以说,婴宁是中国古典小说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总页数】5页(P136-140)
【作者】井玉贵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细读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婴宁》为例
2.性别视角细读《婴宁》的悲剧意蕴
3.“诗化小说”的典范——评《月亮》
4.诗化小说的典范之作——细读《婴宁》
5.《聊斋》细读——说《婴宁》《颜氏》《凤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宁》赏析
《婴宁》赏析摘要:从作者到作者的作品及思想引出重点——《婴宁》,剖析《婴宁》女主人公婴宁的笑是天真烂漫的,以及婴宁笑的背景因素是与世俗隔绝、不受世俗污染,还有写出几位名家对《婴宁》的剖析语。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婴宁、笑蒲松龄(1640-17150,字留先,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半农半商家庭,后家道陷于贫困。
他屡次失意于科场,只得以做幕宾、塾师为生。
他生活在明清正当易代的乱世,黑暗的社会现实与坎坷的个人遭遇,造成了他“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表现在他的创作《聊斋志异》中。
其诗、文、俗曲等作品今汇编成《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近500篇,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把花妖狐媚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底层。
生活的重担,礼教的束缚,使千千万万的女子犹如巨石之下的小草,枯黄柔弱,失去了生命的色泽。
但在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小山村里,却生活着这样一位少女:她爱花又爱笑,天真无邪,像山花一样烂漫,山泉一样纯净,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礼教、世俗人情的摧残和污染。
这位少女就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婴宁》篇中塑造的理想形象——婴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对这篇小说进行重点剖析,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文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篇精金美玉式的作品。
作者蒲松龄对他笔下这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倾注了无比炙热的情感,“异史氏曰”以“我之婴宁”称之,即可见一斑。
(来自《名作欣赏》2011年第29期作者:郭慧)《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显得很突出。
像清风拂过山野,像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的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像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笑”。
《婴宁》主题论
《婴宁》主题论摘要《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备受关注的一篇,这篇小说描写了王子服对狐女婴宁在一次灯会上一见钟情,思念成疾便孤身去山里寻找,最终将婴宁带回家里,经历了种种事情后结婚生子,相守一生的爱情故事。
蒲松龄用他生花的妙笔将婴宁爱笑、爱花、善良纯真、聪慧无比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这篇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是赞扬不畏惧世俗,冲破传统束缚,勇敢追求内心真实情感,追求真善美的执着与无畏的精神。
关键词:蒲松龄;婴宁;笑;花;封建;AbstractPu Songling" is "Yingning concern" in a 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 this novel depicts the prince on the female fox in a Yingning lantern at first sight, Miss Green will go to the mountains alone will eventually find, Yingning home and experienced all sorts of things after the married life, love story. Pu Songling with his delicate touch will Yingning love to laugh, love flowers, innocent, extremely clever image depicts the true to life. The theme expressed in this novel is to praise the spirit of persistence and fearlessness, which is not afraid of the secular world, breaks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 bravely pursues the true emotion of the heart, and pursues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Key words:Pu Songlin;Ying Ning;Smile;Flower;eudal目录引言———————————————1一、蒲松龄的时代与人生——————-1二、《婴宁》主题阐释————————4结语———————————————10文献参考—————————————11引言清代杰出作家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影响不言而喻。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课外阅读】《婴宁》分析一、思想内容分析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肯定青年男女的不畏礼教,冲破封建桎梏,真诚相爱,自由结合。
在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中,这样充满美丽幻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独特的异类狐女形象——婴宁,她住在原生的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天真到似乎不懂得“葭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差别,有知道还该有生活的隐私。
她大胆而少人间礼教的拘束,永远天真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丝毫未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
婴宁的爱笑戏嬉和钟情,表明她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的,具有冲破礼教规范,反抗封建势力的积极意义。
而当她进入了人世后,便不得葆其天真、无拘无束了,她不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作者写她的美貌天真,超凡脱俗,有高洁的情操,在她身上,倾注有作者的激情爱憎,寄托了作者的情趣和追求。
而写她的天真与笑的被扼杀,则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沉重”的深入思考。
这样一来,就把爱情故事与其它诸多社会问题结合了起来,扩大并加深了主题的思想意义。
二、艺术特色分析作者在表现这一爱情主题时,大胆运用浪漫文义手法,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通过狐女与人的恋爱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反抗封建势力的人物形象。
故事既可自由驰骋,离奇瑰丽,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
写来恢奇变幻,诞而近情,抒发胸臆,表达理想,更富有诗情画意。
正如鲁迅所言:“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继承唐传奇笔法,采用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来写作,故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感情丰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婴宁外憨内慧,天真爽朗,纯洁善良,自由放纵,不受礼法的拘束。
为了塑造此形象,作者精心采用了一系列创作手法:如描绘生活细节以突出人物的个性。
婴宁与其他某些少女一样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但其个性表现为爱笑,于是小说便全篇以笑作点染,将她的性格风貌从内到外写得栩栩如生,在爱笑的细节描写中,使婴宁漠视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个性化的表现;又如渲染生活环境,以衬托人物形象。
婴宁——笔下的蒲松龄
婴宁——笔下的蒲松龄摘要:婴宁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产物,源于“撄宁”,但结局却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命定的归宿。
在我看来,说婴宁的一生是场悲剧未免太过偏激,而作为理想女性,爱笑的女孩最终却不笑了,这个结局又难以让人看出理想该有的丰满。
与其说《婴宁》是鬼狐的传说,不如说是作者的自传。
关键词:婴宁、蒲松龄、“撄宁”、自传“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1),老舍曾这样评价《聊斋志异》。
而《婴宁》作为《聊斋志异》的名篇,脍炙人口,更具有个性。
婴宁的笑灿烂间又带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笑声兜兜转转中又渐起难以言传的悲伤。
她的笑,让人久久回味。
杜贵晨(2)认为《婴宁》即《庄子》“撄宁“思想的演义。
但苏涵(3)却不信服,认为”从《婴宁》及整个《聊斋志异》产生的时代背景来说,这个“婴”字与婴宁形象的”婴儿“特征,更明显地凝聚和象征着明清时代新的文化精神,而非古老哲学命题的演义。
”我却认为婴宁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产物,源于“撄宁”,但结局却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命定的归宿。
现实无法跟着理想走,走歪了,就只能在悲喜中交织着。
熊文斌(4)认为婴宁是一场童心的丧失、憨痴的隐藏和真幻颠覆的悲剧。
而姚亦登(5)认为婴宁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
在我看来,说婴宁的一生是场悲剧未免太过偏激,而作为理想女性,爱笑的女孩最终却不笑了,这个结局又难以让人看出理想该有的丰满。
与其说《婴宁》是鬼狐的传说,不如说是作者的自传。
一、三试第一名,天真烂漫时“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八字评语透彻点出了蒲松龄的文采。
那个将当时贵胄追名逐利的丑态毕露于《蚤起》二字之上的蒲松龄,那个笔法细腻,人物心理描写传神的蒲松龄,那个三试文章有人物独白、人物对话的蒲松龄,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披露于纸张,绝不八股地敷衍着自己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月 Vol.38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6────────── 收稿日期:2015-11-04作者简介:陈江英(1977-),女,甘肃天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前文学文献。
-68-诗意盎然论《婴宁》—— 兼论蒲松龄爱情小说的诗化倾向陈江英(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史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摘 要:《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和总结,蒲松龄用他诗人的才情和气质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群美丽可爱的女性形象,《婴宁》属其中翘楚。
《婴宁》和其中的许多篇章无论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构思美几个方面来看,都散射着浓郁的诗化倾向。
关键词:蒲松林;《婴宁》;女性形象;诗化倾向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3-0068-04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3.018On the Poetic Phenomena of Ying Ning : The Poetic Tendencyin the Romance Novels of Pu Song-lingCHEN Jiang-ying(School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 Longnan Teacher College, Chengxian 742500, China)Abstract: 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 is a peak and essence in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y. Pu portrayed series of charming and lovely ladies with his intelligence and wisdom, among which Ying Ning is the best. Besides female images, conception, expression or framing, Ying Ning and many other sections are mightily shining with Pu’s poetic tendency in many ways.Key Words: Pu songlin; Ying Ning ; female images; poetic tendency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也是蒲松龄的泣血之作。
对女性和爱情的描写是其中最精彩最富魅力的篇章。
蒲松龄用谈狐说鬼的手法,塑造了一群美丽、善良、可爱的花妖狐魅形象,给她们赋予诗化色彩,《婴宁》当属其中翘楚。
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有着风华绝代的容貌、无拘无束的笑声、天真烂漫的语言、活泼调皮的动作,无论外表语言还是行为都具有鲜明的诗化倾向。
一、风华绝代的形象美婴宁一出场就伴随着毫无顾忌的笑声。
天真烂漫的笑声是婴宁性格最大的特点,爱笑是他的天性。
对于婴宁的相貌,蒲松龄仅用了“风华绝代”四个字来描写。
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但不管何种想象,婴宁的美丽都是独一无二的。
她有诗一般的容貌、诗一般的笑声、诗一般纯真的言行。
她虽然徒步乡野,却有着惊人的容颜,除过“风华绝代”外,蒲松龄再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正面描写婴宁的天生丽质,而是通过王子服一见婴宁的失态和痴迷来反衬婴宁的美貌。
王子服初见婴宁,目光就像受到磁石的吸引,死死地盯在婴宁的身上,再也不挪开半步。
王子服的母亲平日几乎不让儿子出门,他久居书房,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终于有机会和表哥一同出游,在梅花报春的元宵佳节,猛然见到笑语莺声、青春靓丽的婴宁,他顿时方寸大乱,只是直勾勾地盯着婴宁看。
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就连出没荒野的婴宁也被盯得有些许的羞涩,她回头对婢女说“个儿郎目灼灼似贼”,说着就扔下一串笑声和一枝梅花而去,只留下痴痴呆呆的王子服。
婴宁的笑天真、率性、陈江英:诗意盎然论《婴宁》-69-无拘无束,就像春天的山花,纯洁无邪、阳光而充满活力。
第二次见到婴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户外隐有笑声”“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回到王子服家依然笑声四溢:“但闻室中嗤嗤,皆婴宁笑声”“女犹浓笑不顾,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不同情景,不同的笑声,笑态却又极具韵致。
如果说爱笑是婴宁的天性使然,那么爱花就是婴宁纯真心性的写照。
婴宁每次都伴随着花出场,拿花的神态也是多姿多彩。
就连她家的住所房前屋后、台阶、院落都花海如云。
“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似人,人如花,美得无暇、美得娇憨。
王子服对婴宁一见倾心,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婴宁的形象美。
她容貌姣好,天真纯洁,爱笑爱花,衣袂飘飘,手捻梅花一枝,携婢女漫步乡野,娇憨的模样、纯真的笑声、轻盈的步履和手中的梅花相映成趣,可谓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在春寒料峭的元宵佳节,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
《蒲松龄评传》中也有对婴宁形象美的总结:“《婴宁》通过少女婴宁无拘无束,多种多样的笑声和几乎童稚无知的话语,塑造了一个娇憨纯洁、一派天真的形象,诗人感到‘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但她经历了一场人间是非后,‘矢不复笑’,‘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这无疑又提醒人们,这一形象在现实中并无立足之地,只能产生存活于幻境之中,如雾里看花,可远观不可亵玩,给人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美感’。
”[1]婴宁的美是诗化的。
诗化现象是蒲松龄创作的一大特色。
蒲松龄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诗人,他有一部《聊斋诗集》,存诗达一千余首。
艺术是相通的,他往往能以诗入文,以诗化人。
正如袁世硕、徐仲伟[1,p210]在他们合著的《蒲松龄评传》中所说:“蒲松龄能诗,当他从事小说《聊斋志异》的创作时,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诗的浸润影响,从而使其中的某些篇章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诗化倾向。
”蒲松龄一生写了大量优美的爱情篇章,其数量约占《聊斋志异》作品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他的爱情篇章中描写最完美、刻画最成功的就是诗化般的女性形象。
这样的作品,除过《婴宁》,还有《晚霞》《白秋练》《连城》《宦娘》《黄英》《绿衣女》《小翠》《西湖主》《花姑子》等等。
《聊斋志异》的许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带有诗化的形象美,也不乏淡泊的诗趣,这也是蒲松龄小说诗化的普遍特征。
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周先慎教授[2,p25]在《聊斋志异的诗意美》中所说:“《聊斋志异》中富于诗美的形象,多数都是幻化为人形并且具有人的思想感情的精魅形象。
这些形象本身就带有一种虚幻和诡异的色彩。
就像假阿绣形象的创造一样,作者大都采用的是幻实结合的手法。
以虚映实,幻中见实,形象既清晰,又朦胧,有时竟像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透出一种空灵美和朦胧美。
而空灵美和朦胧美也正是一种诗美。
”二、空灵飞动的意境美首先,蒲松龄笔下的景物充满诗情画意。
花和笑本来就是一种极美的景致,再加上蒲松龄是位写景状物的高手,他笔下的婴宁和婴宁的居所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塑造了幽美的意境。
王子服初见婴宁是在一个梅花迎春、万物复苏的季节。
婴宁天真烂漫的笑靥、银铃般的笑声和冬日乡野的沉寂相互映衬,花的艳丽和婴宁的笑靥融为一体,就是在那一瞬间,给王子服留下了难以割舍的相思,以致后来才思念成疾,一病不起。
婴宁在笑声中遗弃于地的梅花,王子服当做珍宝一直压在枕头底下,每当想念婴宁之时就拿出来把玩,尽管花朵早已干枯,似乎依然留有婴宁的气息。
王子服再次见到婴宁,已经是群芳争艳的春天。
久病初愈的王子服为了见到心爱的婴宁,独自一人徒步前往西南山寻找。
他所到之处“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此时的景物宁静而幽美,翠峰高耸,青山喷翠,绿荫环绕,鸟鸣林涧,正应了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境界。
回头再俯瞰山底,只见满目的苍翠和繁华簇景。
在绿意红花掩映的山谷,几间整洁的茅屋依稀可见。
顺鸟道攀爬下行,潜至谷底,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的平地,只见房舍青青,桃李争艳,修竹依依,鸟鸣其中,真乃仙境之地。
就在王子服犹豫着是否要上前问路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和着花香一路袭来。
王子服抬头一看,“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闯入他眼帘的美少女竟然是他日思夜想的婴宁!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次,蒲松龄很善于因情造景,注重情景交融。
蒲松龄擅长于景物描写,他笔下的景物往往呈现出一种空灵飞动、如梦似幻的意境美: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3]……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
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
裀藉几榻,罔不洁泽。
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华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这几段文字的描述,不光营造了婴宁所居之处的幽静、修雅,还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纯真优美的世外仙境,恰好和婴宁纯真、烂漫、无拘无束的性格相互映第3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月-70-衬,景美、情美、人美融为一体。
袁世硕、徐中伟在《蒲松龄评传》[1,p216]中写到:“这段描写,既是写景物的锦绣文字,同时也是对婴宁纯真烂漫性格的写照。
景因人而生,人因景而活,其中包含着蒲松龄对‘我婴宁’的难以自抑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周先慎[2,p26]在《聊斋志异的诗意美》中说:“这段环境描写,除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狐仙身份以外,都是由一些美的意象,如幽谷、丛花、茅屋、丝柳、桃杏、修竹等构成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再加上“空翠爽肌”“意甚修雅”等主观感受的穿插,就不仅使读者有恍如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还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氛围。
这里虽然还没有写到婴宁的出现,但读者已隐约地感到婴宁形象的存在了。
读者自然地会想到,这样美的境界,必然有、也只配有一个同样美的人物生活其中。
这种充满诗意美的环境描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氛围的营造,含蕴其间的人物的精神气韵,正是诗的意蕴所在。
”同样地,在蒲松龄其他作品中,也能清晰地看到空灵飞动、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比如,《王桂庵》中写男主人公因相思而入梦幻之境:一夜,梦至江村,过数门,见一家柴扉南向,门内疏竹为篱,意是庭园,径入。
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
隐念诗中‘门前一树马缨花’,此其是矣。
过数武,苇笆光洁。
又入之,见北舍三楹,双扉阖焉。
南有小舍,红蕉蔽窗。
江淮一带的风物给久居淄川的蒲松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蒲松龄通过王桂庵眼中的所见,描绘出一幅绚丽灵秀的江南美景:疏竹为篱,红丝满树,苇篱光洁,红蕉蔽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