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精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精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精选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1964~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

据图回答1~2题:1.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解析:1.A 2.C第1题,读图可知,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由过去的3.6%,增长到占总人口的7%,增长了近1倍,其余的年龄段人口增长慢,0~14岁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2题,我国人口基数大,15~64岁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大,占70.1%,造成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如图中的①②两图分别为两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两个国家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国家的老龄人口男性比女性多B.①国就业压力大C.②国社会养老负担重D.两个国家人口增长类型不同4.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①俄罗斯②印度B.①德国②日本C.①肯尼亚②法国D.①英国②巴西解析:3.A 4.C第3题,由人口构成示意图可知,两国女性人口多于男性,①国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②国人口增长慢,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社会养老负担重等,结合各个选项,A 项符合题意。

第4题,①国属于发展中国家,②国属于发达国家,可推知C项符合题意。

人口年龄系数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重。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图示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负数表示人口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人口数量的变化()A. 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的交通拥堵状况B. 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 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 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2.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叙述,正确的是()①江西人口净迁入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的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3~4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B.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C.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图为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绘制的江苏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入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经济发展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读粤、苏、贵、桂四省级行政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2050年数据为预测值),完成7~8题。

7.导致图中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省级行政区间人口的迁移 B.人口出生率的降低C.人口寿命的延长 D.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8.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②农村③经济发达地区④经济欠发达地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含解析

单元测试(一) 人口的变化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以下图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 D )A.1985年以来,人口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D.2006年以来,人口诞生率变化较小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我国人口的诞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比拟稳定,变化较小。

2.目前,我国人口( B )A.诞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快速B.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C.诞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D.诞生率低、死亡率高,消失人口负增长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人口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以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答复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 B )A.1982~2009年人口诞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人口统计图的判读等学问。

读图可知,1982~2009年0~14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明显变小,反映出这段时期人口诞生率呈下降趋势,故A 错误;1982年与2009年相比,青少年占的比重大,老年人占的比重小,故1982年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故B正确;图中显示,1982年与2009年相比,4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的人口比重均小,故C错误;图中1982年和2009年的20~24岁年龄组占总人口比例相当,但2009年比1982年人口基数大,所以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少,故D错误。

4.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B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说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此题考查人口年龄构成及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4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教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3、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和各类人口统计图表,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六、【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比较法、因果联系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通过复习回顾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也要知道考试要求。

请同学读一读本章的考纲要求。

【学生齐读考纲要求】:1、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3、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师讲解考情说明】: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

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

3、常与工业扩散、产业转移和国土开发等资料相联系,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为四个城市城区人口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城市的人口变动,自然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2.目前④城市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是A.人口总量过大 B.人口出生率低 C.老年人口迁入量大 D.中青年人口迁出多3.四城市中人口总量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2016年江苏、河南、新疆、黑龙江四省区的人口增长数据对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序号表示江苏人口增长的是()A.①B.②C.③D.④5.近年来③地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A.产业迁入B.政策限制C.劳动力减少D.交通发展缓慢6.④地机械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有()A.地理位置优越B.经济发达C.交通便利D.矿产资源丰富下图分别示意我国1972年、2002年和2032年(预测)的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从我国人口发展情况判断,a、b、c三张图像依次对应的年份是()A.1972年、2002年、2032年B.1972年、2032年、2002年C.2002年、2032年、1972年D.2032年、2002年、1972年8.从1972年—2032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是()①人口负增长率②男女比例③青少年人口比例④中、高等教育普及率⑤流动人口比重⑥老龄人口比例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⑥D.①④⑤9.人口过亿的国家中,仍实行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新加坡下表为2000年上海市就业人口的文化程度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10.2000年外来人口在上海主要从事A.市场指向型工业B.第一产业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D.第三产业11.2017年上海市外来就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大幅提升达35.8%,影响因素可能是A.人口政策 B.产业转型 C.医疗水平D.教育程度12.该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如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如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3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39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世界人口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一系列的人口变化数字及多种人口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对世界人口危机的重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上的投影图片,我们知道,世界人口于1999年10月12日就达到了60亿,而且世界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每年将新增人口7800万。

据预测, 2028年将达到80亿,2054年将达到90亿。

尽管“人口爆炸”趋势已经减缓,但人类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的警钟在不断地敲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4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45
21.综合题
答案(1)促进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服务设施和缩减城乡、地区之间差距;加剧城市交通拥挤、居住紧张等问题。
(2)山东。
(3)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4)有利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
9.C10.B第9题,住过后的房屋出现空置且越来越多,说明人口数量在减少;光顾酒吧的人多为年轻人,酒吧数量减少,说明年轻人数量减少。这些都反映老龄化越来越严重,C项正确。经济衰退不会导致大量原来住人的房屋空置,日本国内就业机会多,青壮年出国经商出现举家房屋空置的现象很少,A、B、D三项错误。第10题,大量购房保值和购买能力不足不会导致原来住人的房屋出现空宅,A、C两项错误;老房子质量差可能导致原有住人的房子空置,但不是由老龄化造成,D项错误;受老龄化严重影响,离世的老人多,他们的子女名下会因此而多出一套房屋,但子女变卖房产要支付因转让而产生的高额费用,故这些多出的房屋就会被空置下来,B项正确。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共有的影响
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等
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容量的概念
知识点解析
1.D2.C本题组考查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入地的影响。第1题,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15%,75%,10%)。对比这两个数据可发现未成年人口比重下降,成年人、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明显。本市青壮年人口应该是迁入的,自然灾害频发与老年人口增加关系不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青年及中年人口比重下降,所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D项正确。第2题,根据题中资料无法判断当地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情况,故A项错误。引起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项错误。从就业人员构成看,该市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达,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女性迁入就业,迁入人口性别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其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并未出现产业升级,D项错误。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单元测试题 A (人教版必修 2)、选择题读人口构成比重图回答 1-2题。

人口比重上升了 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 1.3亿。

作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 .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因此,新世纪人口工'.*\/% f \ /\叱—y _______ 二八i 1* 、 f、D 潮 4U 出1斓 l (KHg"申人口年龄梅腹比車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③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A. ①③B.①④C.②③ D .②④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 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 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 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据此回答5-6题。

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 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C.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 城市化速度快6. 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A.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B. 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 “未富先老”等特点C. 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D. 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13%D.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8%, 65岁以上F图为“ 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7-8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7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72

《必修二第一章复习与测试》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4、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5、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三者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点复习,让学习回忆复习第一章的内容2、通过测试题来巩固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三者的关系。

令狐灵活运用知识点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板书:1.1人口的数量变化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1.人口总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迁移率(或者是净迁移率或者是机械增长率)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①人口出生率低;②人口增长缓慢;③人口老龄化严重;④社会负担重;⑤缺乏青壮年劳动力;⑥国防兵源不足等发达国家人口政策:①鼓励生育;②接纳海外移民;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②人口数量多,增长快;②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③资源、环境、就业压力大发展中国家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具体措施:实行计划生育5.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现代型:“三低”增长缓慢6.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年轻型人口增长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是年轻型而且对应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成年型人口增长特点: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出生率、死亡率基本相等老年型人口增长特点: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发达国家大多数是老年型而且对应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7.从人口发展的规律看,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较快,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我国积极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板书: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必须改变居住地;持续一段时间(1年)2.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0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105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学设计知识结构: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2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3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4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高中地理的学习,了解一定地理基本知识,掌握了高中地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技能,有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转入人文地理的学习,对于文科生更容易接受。

但对于概念理解区别需要一定投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原因.2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2 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复习内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长过快 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 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68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68
承转
人口增长不仅有自然增长,还有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移。
让学生明白人口的增长有两种方式。
活动二
专题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根据学案所给材料及结合补充材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相关问题。
思考:
1.大批中国人和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尤其是悉尼和墨尔本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美国近几年国内人口迁移空间上有什么特点?影响因素是什么?
2、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3、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根据相关的材料让学生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在经过学生讨论展示的活动
带领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自主
学习
回顾课本内容P2~14,完成学案知识回顾。
阅读书本,思考回答知识回顾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关于人口变化的知识。
活动一
专题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师分配学生任务,安排学生根据学案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组讨论问题,并上台展示。问题如下
思考:
1.分别说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总体的人口增长模式。
教师总结:1、人口的自然增长有时间的变化,有两个时间节点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2、人口的自然增长还有地区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带来了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措施去解决。
3、人口增长模式随着时间变化从原始性向传统型到现代型逐步过渡,目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属的增长模式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7(2021022805384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7(2021022805384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加率的观点,能据图说出生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加的地域差别,认识人口基数对自然增加率、人口增加绝对数目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人口的迁徙,可以认识影响人口迁徙的影响要素,及对迁入地和迁出的影响。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培育学生优秀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升从地图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图片资料的剖析,理解世界各国民众对当前已十分宏大,而且还在不停增加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说明人口自然增加与自然增加率的关系及自然增加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及人口的空间变化与迁入和迁出的关系。

3、利用图表剖析、比较法指引学生归纳世界人口变化在不一样期间的特色和同一期间不一样地域人口增加的差别,理解相应国家不一样的人口政策,达成读图思虑。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可连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育学生详细问题详细剖析、从发展的角度对待问题的辨正唯心主义世界观。

3、经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二、要点难点要点:1、理解人口数目增加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别及其成因。

2、培育学生优秀的读图习惯,提升学生从地图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难点:影响人口自然增加和人口迁徙的要素及影响三、教课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加1、影响人口自然增加的要素出生率和死亡率2、世界人口增加的时空差别时间差别: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空间差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人口的增加模式及其转变(二)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的迁徙的观点:人口迁徙和人口流动差别2、分类3、意义(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2、环境人口容量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4、人口合理容量四、小结五、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34(2021022805283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34(20210228052832)

《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复习与测试——教课方案复习要求:认识人口自然增添的影响要素,掌握不一样人口增添模式的主要特色及地域散布。

认识人口迁徙的观点、分类,掌握国际人口迁徙和我国人口迁徙的特色,人口迁徙的主要原由及影响。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掌握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

知识回首:一个地域人口的自然增添,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公式:自然增添率=出生率-死亡率某个地域人口自然增添的数目受人口自然增添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人口增添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添率三个指标组成。

4、人口增添模式特色人口增添模式特点原始型超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传统型超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添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5、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大多半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半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加重国家的社会负担,(如,医疗,养老等方面),致使劳动力不足对策:1、鼓舞生育2、采取国外移民人口的迁徙(1).人口迁徙的观点: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徙的种类①国际人口迁徙19世纪从前:以公司性、大量的移民为主特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②国内人口迁徙我国的人口迁徙特色和原由期间特色原由20世纪80年月中期计划经济系统和严格的户籍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前理制度20世纪80年月中期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显然变化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后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此中经济要素是主要要素(4)人口迁徙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材、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材的流入和供给低价劳动力,有益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添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差别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7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测试》75

人口的数目变化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添率的观点,能据图说出生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添的地域差别,认识人口基数对自然增添率、人口增添绝对数目的影响;使学生掌握人口增添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色,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添模式及其转变。

2.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优秀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升从地图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研究地理问题的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课要点1、理解人口数目增添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别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添模式的特色。

三、教课难点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

四、教课方法:先讲后练,讲练联合,议论法等。

五、教课手段:多媒体协助教课六、讲堂教课过程(展现世界60亿人口日图,引入新课)跟着世界第60亿个人在波黑的降生,世界人口已敲响了警钟。

人口、资源、环境是此刻世界面对的三大问题。

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要点要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本源。

人口数目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起包含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而人口的变化主要表此刻人口的自然增添和机械增添两个方面,机械增添主假如指人口的迁徙惹起人口数目的改变,这一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于一节课议论,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人口的自然增添。

人口的自然增添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展现人口自然增添的公式从公式可知,人口的自然增添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添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别,不一样的时候人口的增添速度是不一样的,(展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添图)让学生读图,说出认识世界人口的增添特色。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展现幻灯片)世界人口增添的特色:农业革命前:人口增添迟缓;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添加速;工业革命后:显然加速。

(展现100年来世界人口增添图)教师发问:近百年来世界人口增添有什么特色?(学生议论,教师总结)20世纪50年月前:人口增添较慢;20世纪50年月后:人口迅猛增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67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67
课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
授课
时数
2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能据图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根据图表数据,判断某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1)人口增长较多的大洲,排序说明 (2)人口增长较少的大洲,排序说明
(2)(3)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排序说明 (4)人口增长较慢的大洲,排序说明
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低。由此可见,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发展中国家。
过渡:既然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呢?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板书】(2)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学生活动:图片展示15、16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与发达国家来说人口增长缓慢,应采取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的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87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87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加强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2.强化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的掌握;3.提升读图和用途能力;4.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5.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构建知识体系;2.提升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绘制思维导图一、辨真假(带领学生判断分析)1.人口增长率不等于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量取决于人口增长率3.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后期,死亡率不是继续下降而是可能略有回升4.人口增长就是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二、读图表(教会学生读图方法)读图方法:以人口金字塔图为例1.读结构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右图:2.定类型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图的基本类型对比3.析变化(1)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

(2)特殊变化如右图。

④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⑤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⑥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可能是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三、引入辩证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1.人口多、增长快,除了带来压力,也会带来红利;2.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导致人口问题。

只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3.人口问题范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也属于人口问题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利弊共存5.人口生育政策只干预统计年份之后的人口增长,而不影响已生人口数量;已生人口数量增减以人口迁移为主要原因四、关注热点五、练习强化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4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复习与测试》_42

人口的变化章节复习与检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时空规律、原因以及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分布。

2.能根据人口统计图表数据判断出人口增长模式,能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人口变化;能利用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描述人口增长原因。

3.能读懂几种常见的人口统计及变化图表。

4.能简单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建立和谐的人地思想。

教学方法:
1.讲述法、问题式、归纳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引入:以北京市人口资料为材料的活动题导出本章的重要知识点: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人口容量
2.复习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长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多少快慢的关系;人口变化的时空差异及原因;不同国家和一个国家不同历史阶段人口问题及对策。

3.复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演变过程,归纳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依据。

4.加深应用:课堂练习并让学生解析;老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读人口统计图
5.课堂小结
6.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1.课堂结构组织科学合理,重难点突出,练习设计科学,突出了复习课的特点。

2.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出来,教师语言不精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高一地理阶段性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3% B.6% C.6.2% D.3.2%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入人口多④④生态移民较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

结合下图分析回答6~7题。

6.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7.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________相似( ) A.①B.②C.③D.④9.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

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

10.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D11.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12.最有可能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A.A B.B C.C D.D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块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如右图,据此回答以下13-14题。

13.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14.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16.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租、市场 D.政策、地租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17-19题17.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1)→(2) B.(2)→(3) C.(3)→(4) D.(4)→(5)18.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 B.韩国 C.古巴 D.澳大利亚 19.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A.(1) B.(2) C.(4) D.(5) 20. 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

据表可知(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读以下中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a 、b 、c 三条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22.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0.93420.17681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C.2015-2020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D.2025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逐步减少读下图,回答23~25题。

23.四地中租金最高的是( )A.甲B.乙 C.丙D.丁24.若在四地选择一处建为绿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对城区意义最大的是( )A.甲B.乙 C.丙D.丁25.甲地建成一大型批发市场,其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 )A.临近高速公路 B.客流量大 C.地价低廉 D.环境优美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读以下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完成26~27题。

26.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读新浪网2011年6月20日所引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资料图片,回答28~29题。

28.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生育率B.2034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C.2005年~2034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29.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出生的人口成活率高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高龄化累积了老年人口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30. 2014年1月初,浙江成为我国首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育二胎)的省份。

到2035年,此项政策可能会使浙江省()A.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B.人口分布格局改变C.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 D.人口迁出数量明显增加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入表格内二.综合题(共40分)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美国人口增加和人口平均寿命图。

材料二美国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

材料三美国人口来源比例图。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特点。

(2)我国某社区居民,对美国复杂的人种来源很感兴趣,但又缺乏了解,请你完成下表,运用所学知识,向他们作出解释。

人种 时间 主要原因黄种人 土著人 约1万年前 受自然食物吸引,踏着白令海峡冰桥到达美洲华人 19世纪 白种人 欧洲人 15世纪 黑种人非洲人16世纪2.(2011·郑州高一检测)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2011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0.5640.562(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10年11月1日启动,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上海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结合以下三幅图回答相关问题(11分)图1上海市部分年份人口数量图2 上海市2001年人口金字塔图3上海市近年来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灰色部分表示外来人口比重)(1)读图10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并结合所提供的图表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分)(2)读图11可知上海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年龄段是,并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7分)4.下图为某城市地形与交通线路图,根据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从图中交通网来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______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