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魏背至隋唐时期,“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北宋以后,佛教逐渐走向势微,儒学复兴。
由此可推知( )A.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B.佛教理论来源单一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D.儒学理论建设加强2、朱熹晚年编著的《四书集注》,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注重理论的教育,注重普及,注重民俗的改造,使“士人的思想”成为“世人的常识”。
这反映了( )A.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C.朱熹理学强化了等级与秩序D.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3、“开芳宴”图象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包括夫妻对坐宴饮及乐舞两个场面,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含答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B. 法家的严刑竣法C. 道家的无为而治D. 儒家的天人感应2.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
”;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作法()A. 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 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 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 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3.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 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A.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D.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6.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解析:选C。
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万物本原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故C项正确。
A项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故D项错误。
2.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解析:选C。
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项正确。
3.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解析:选C。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是著名的元杂剧作家。
4.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
它属于(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解析:选D。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故选D项。
5.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
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 )A.造纸术的发明B.雕版印刷术的出现C.市民文学的兴起D.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解析:选D。
注意时间“宋代”及现象“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印书量如此之大可知,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6.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
这反映了西夏文字( )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B.早于汉字创立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D.成为与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解析:选A。
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四书集注》构建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它为中华文明的自我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促成这一可能性的主要原因是()A.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理学走向成熟B.《四书集注》宣扬继承了儒家“仁、礼”的核心思想C.朱熹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D.《四书集注》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2.朱熹和陆九渊自鹅湖之会后,直到陆九渊去世,中间十七年,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两家的门人,亦常彼此往来问学,有的先朱而后陆,有的先陆而后朱,有的可立于两家的门墙。
这说明朱陆两派()A.思想内容相同 B.修养方法相同C.思想本质相同 D.哲学思想相同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阳明心学”时说:“在王阳明看来,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
”下列能佐证汤因比这一观点的言论是()A.“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B.“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D.“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4.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
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
这说明()A.宋代理学家排斥佛教 B.儒学受到了佛学影响C.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 D.佛学已成为思想主流5.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据此可知()A.科技发展推动理学发展 B.理学思想影响传统科技C.理学思想依据客观规律 D.沈括开启北宋理学之源6.宋代一些史家批评传统的重事轻义的史学风气,倡导作史“但欲通知古今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12 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篇稳固提高合格考专练1. 宋朝 , 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虑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 从矛盾对峙变换出发B. 从天人感觉出发C.从万物来源出发D. 从人的天性出发答案 C分析程朱理学认为 , “公理”是宇宙万物的来源, 而且将“公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就是以儒学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据此可知, 这个新的角度是从万物来源出发。
2.“未有天地之先 , 毕竟也不过理 , 有此理 , 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 , 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
”说这段话的应当是()A. 朱熹B. 孟子C. 董仲舒D. 荀子答案 A分析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重申“理之源在于公理”, 应选 A 项。
3.汉代的儒学是经学 , 孔子依赖于六经 : 宋此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 , 使孔子真实获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由是()A. 罢黜百家的结果B. 科举制度的繁华C.程朱理学的影响D. 民间书院的兴隆答案 C分析依据题干剖析可知, 从汉代到宋朝“孔子真实获得了独尊地位”说明孔子的思想在宋朝影响很深, 主假如因为程朱理学宣扬“理是三纲五常, 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 故孔子获得了独尊地位, 应选 C 项。
4.“自宋以降 ,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 论者认为程朱讲学之效。
”该资料表示程朱理学对宋朝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保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迫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修了人们的价值与崇奉答案 D分析由题干资料反应的信息来看, 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 ,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说明程朱理学有利于培育人们的道德涵养, 重修了人们的价值与崇奉。
5. 词发源于唐朝, 到了宋朝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朝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 士人集体的形成B. 市民阶层的壮大C.财产阶级的产生D. 农民文化需求的增添答案 B分析词的特点是能够传唱, 属于街市平常文化, 所以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应选 B项。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测试(解析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过关练1.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
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
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的中国化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
其原因主要在于( )A.社会主流思想演变B.政府选官的需要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八股取士的实施3.近代学者陈寅恪指出,“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
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由此可知,他所说的新儒学( )A.是构建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
它反映出苏轼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B.清新婉约C.通俗易懂D.沉郁悲壮5.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
这些优秀作品jJ}{现的主要因素是(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元朝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6.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7.有人以进化论解释中国文学的演进,“即以韵文而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命也……诗之变为词,五大革命也。
词之变为曲、为剧本,六大革命也”。
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练习)
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5世纪晚期,印刷术传入英格兰。
英语印刷品的生产和广泛传播使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而且印刷书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使得书写英语迅速固定化,并催生了阅读群体的出现。
这一状况A.使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B.是宗教改革广泛发展的结果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D.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2.明末小说《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中提到,闵子骞早年丧母,继母为己所生二子和闵子骞缝制棉衣,唯闵子骞棉衣内塞入芦花,闵父发现,欲休妻,闵子赛苦苦哀求,闵父遂罢此念,继母为之感动,家庭和睦。
据此可知,当时小说A.成了文学作品的主流B.承载了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C.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D.是儒家思想官方化必然产物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天人感应4.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
朱熹认为学生应该“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千世;陆九渊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
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相同之处是A.经世致用B.修身明理C.鉴戒资政D.知行合一5.文人画最初被苏轼称为士人画,是“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苏轼所说的士人画A.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B.与市民阶层的迅速壮大相关C.继承了传统工笔画技巧D.展现北宋士人的意境和情怀6.以水磨为主题的绘画兴盛于五代。
下图《闸口盘车图》为画家卫贤于宋初绘制,描绘了河旁闸口的磨面作坊、堂屋和商船。
对此画评述准确的是A.面对战乱有感而发,寄托了作者的理想B.目的是详记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应用C.将“格物”精神用于绘画,写实而严谨D.是再现当时生产和生活场景的风俗画卷7.与唐宋瓷器不同,国内销售的元青花瓷出现大量人物故事题材图案。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单选题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软(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A.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C.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D.维护了传统的封建统治2.南宋中期的朱熹继承了程颐、程颢、张载等人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形成了程朱理学。
1241年,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理宗下令二程、张载、朱熹等四人从祀于孔庙。
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A.主张学术应为现实服务B.强调社会伦理道德秩序C.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3.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贾思勰——《农书》B.毕昇——活字印刷术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天工开物》4.如表为宋元时期的重要科技成果统计表,其中①处应填入的是()A.《天工开物》B.活字印刷术C.《本草纲目》D.管形火器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地动仪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图所示是哪一发明的外传线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7.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词从士大夫的樽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技艺——小唱。
这反映了宋代文学发展趋势是()A.文人化B.平民化C.职业化D.自由化8.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唐诗、宋词、元曲B.元曲、唐诗、汉赋C.宋词、唐诗、元曲D.宋词、汉赋、唐诗9.下图是元代杂剧演出的壁画。
它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描绘了一个杂剧戏班登台谢幕的场景。
这幅壁画()A.可印证元杂剧得到广泛传播B.表明元代杂剧起源于山西地区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重要史料D.说明戏剧是山西主要娱乐方式10.元代马致远在杂剧《荐福碑》中借落魄书生张镐之口写道:“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4.“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5.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C.皇族 D.农民6.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
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B.造纸术的发明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D.印刷术的进步7.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8.有一种思想,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准则,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1.宋朝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
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
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二十三座。
在宋朝瓦舍中会出现的现象有()A.叫卖京剧脸谱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C.评说话本《三国演义》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2.北宋词人柳永“把以前徜徉在土大夫的小庭院中的词引向了集市都会”,使词成为了雅俗共赏、易于传唱的艺术形式。
这说明柳永()A.代表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最高成就B.为宋词普及于民间做出重大贡献C.一生落拓失意寄情于宋词的创作’D.成为服务于演唱艺人的专业作者3.《家礼》为其根据,并且明确作出诸如“祭用文公《家礼》”,“元旦渴祖、团拜及春秋二祭,悉遵朱子《家礼》”之类的规定。
这体现出()A.儒学重建信仰理论的完成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儒学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4.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
这体现了宋代理学()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B.探求世界发展的规律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5.元代散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经过儒客文人润色改进,集艺术性和通俗性于一体。
不仅曲牌名直观易懂,如《出队子《救风尘》《小桃红》喜春来》《单刀会》《红绣鞋》等,而且语言大都俚俗,深受民众欢迎。
据此可知,散曲()A.地域文化气息浓厚B.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C.蕴含着反封建精神D.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6.有学者指出,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人人心。
这主要是强调宋代理学()A.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思想体系B.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C.推动了儒家传统伦理的世俗化D.完成了儒家信仰理论的重建任务7.王守仁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练习题(精选近年高考真题,带解析)
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2020江苏卷·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D项错误。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3.(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题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故A项错误;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实际阐述了“民惟邦本”,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D项错误。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单选题1.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原,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
宋初孙复、石介、胡瑷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
他们的努力()A.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兴起B.使儒学受到官方尊崇C.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D.全面排斥佛教和道教2.有一种思想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这种思想是()A.程朱理学B.法家学说C.董仲舒新儒学D.孔孟儒学3.书院产生于唐代后期,是民间私人隐居读书或藏书的地方。
当时书大多由人亲手抄录,成本很高。
到了宋代,书院正式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并广受民间青睐。
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宋代()A.商品经济较唐代发达B.对外贸易发展迅速C.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印刷技术得到发展4.北宋某一书籍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此书籍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农书》C.《梦溪笔谈》D.《四书章句集注》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以下现象不属于宋朝的是()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C.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6.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D.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7.李清照的名作《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典例精析同步练习-统编版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典例精析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1.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B. 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C. 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D. 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2.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这些天文观测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引起了农业科技的变革B. 有利于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稳定C.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 促进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3. 南宋《梦粱录》记述“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中指南针的主要作用是( )A. 观测天象B. 辨别方位C. 测量风向D. 记录行速4. 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其中有些笔画就是直接来源于汉字的笔画。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礼乐文明制度的确立B.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 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D. 农牧文化的交流融合5. 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 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 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 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6. 宋室南渡之后,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比较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A. 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B. 表明文学创作深受理学影响C. 反映君主专制强化的社会现实D. 在李清照与柳永身上表现明显7. 宋代士人在热情参政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统编版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1. 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熹主张 ( )A. 理是万物的本原B. 气是万物的本原C. 气在理先D. 格物致知2. 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家人、族人的生活习惯。
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A. 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B. 社会风气日益开放C. 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 理学成为官方正统3.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
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
宋词的繁荣( )A. 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B. 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 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 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4.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其反映的我国古代绘画风格是( )A. 表达主观情趣的写意画B. 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C. 表现社会百态的人物画D. 描绘贵族生活的宫廷画5. 从宋朝开始,科举取士不问家世,科举考试成为淡化仕途与个人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
这表明宋代科举旨在()A. 扩大统治基础B. 推动文化发展C. 排除世家子弟D. 提高选官标准6.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A.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 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 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 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7.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的积贫积弱B. 理学思想的影响C. 民族交融的加强D. 战乱的频繁发生8. 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必修1第12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是()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2.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诸多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列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能代表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是A.裴秀《禹贡地域图》B.沈括《梦溪笔谈》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孙思邈《千金方》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可能经历到的是()①带上指南针出海捕鱼①在一次参加对辽作战中使用火箭①在开封开了个印刷作坊,大量印刷畅销书《窦娥冤》①看到画家张择端正在展示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①朱熹开讲坛,阐述他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古代某科学家改制和创造了简仪、仰仪、圭表、正方案等近二十种天文仪器,并编定了新的历法《授时历》。
这位科学家是()A.贾思勰B.僧一行C.郭守敬D.宋应星5.“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为政以德”B.“天者理也”C.“以法治国”D.“民贵君轻”6.话本是“说话”艺术的文学底本。
“说话”作为一门技艺,在宋之前就已出现,但仅仅处于一种萌芽状态。
只是到了宋代,“说话”才进入繁盛阶段。
“说话”进入繁盛主要在于,宋代()A.城市经济的繁荣B.民族危机的出现C.市民文化的发展D.儒家学说的复兴7.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试卷第1页,共3页相思,两处闲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唐诗、宋词、元曲B.元曲、唐诗、汉赋C.宋词、唐诗、元曲D.宋词、汉赋、唐诗8.唐代长庆四年(824年),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时说:“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等篇,缮写模勒(雕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这说明()A.唐代诗歌侧重体现世俗性B.造纸技术推动了诗歌发展C.唐代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D.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学传播9.元人欧阳玄在《曲阜重修宣圣庙碑》中,记述了自元太宗到元顺帝诸位皇帝封爵先圣、取士兴学、崇奉孔子、弘扬儒学、以儒治国、修缮庙庭等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刷题课时练 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认为儒教与佛教都是圣人之教,对治世治心都有帮助。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契嵩和尚是看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庞大影响力,想借助于儒家文化来宣扬佛教,这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表现,故A项正确;佛教与儒教在宋以前就开始了合流,“开始出现合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虽认为儒教和佛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儒教仍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C、D两项均错误。
答案:A2.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解析:“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无法全面体现材料信息,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已经瓦解,B项错误;依据材料“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信息可知,作者强调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项错误。
答案:C3.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见材料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完善道德,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没有揭示材料的本质,排除。
答案:C4.朱熹认为8岁宜进入小学阶段,他花费了很大精力编著小学阶段的教材,其中《小学》一书最为著名,该书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
这反映出朱熹()A.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 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推动儒家伦理普及化 D.关注儿童全面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了朱熹和程朱理学。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倡导经世致用实学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故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的内容,故排除B项;根据“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可知朱熹编著《小学》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儒家伦理的普及化,而不是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故排除D项。
故选C项。
答案:C5.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 B.市民C.皇族 D.农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宋元时期,话本、杂剧作为一种通俗的大众文化,主要流行于城市中的市民阶层。
故选B项。
答案:B6.元杂剧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作为舞台艺术也取得很高成就。
下列对元杂剧的认识,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体现B.代表作家有关汉卿、李清照C.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的废除D.是士大夫文学的代表形式解析: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A项正确;李清照是宋朝词人,B项错误;元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需要,科举制的废除只是重要的推动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元曲是世俗文化的代表,D项错误。
答案:A7.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
下列有关少数民族政权文字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B.金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C.元朝统一后,用畏兀体蒙古文修史D.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解析: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用畏兀体蒙古文修史,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符合史实,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C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
……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
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文化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宋词、绘画、理学、科技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第(2)问材料二中“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说明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答案:(1)宋词、文人画、理学的形成,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等。
(2)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七大)——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论述:1、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前两次大会都在上海举行。
2、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随着北伐胜利进军,革命中心转移到广州、上海和武汉。
3、国共合作破裂后,情况危急,六大在莫斯科举行。
4、随着长征的胜利,延安成为革命中心;5、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北京成为首都,故八大以后均在北京举行。
6、历次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
观点: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论述:中国共产党注重实事求是。
1、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2、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遭受重大挫折,中共四大、五大及时调整,提出了建立工农联盟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主张。
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果的法宝。
【解析】【详解】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部分或者整体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主题,本题可从历次代表大会得出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按照逻辑论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
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评述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这一现象。
【答案】【解析】【详解】分析结合每一个阶段特点,从经济、政治以及思想角度分析回答。
比如:第一个阶段可从“官费,留学美国,主要是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
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
”分析,背景从两次鸦片战争战败等角度分析,影响从近代教育、工业、国防等角度分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未代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科技成就简表(部分)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薮内清在论述宋代的科技成就时指出:“北宋时代是中国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以至近代相比。
”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要求:围绕一种立场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一:赞同。
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印刷术在雕版印刷之外出现了活字印刷,加速了印刷业和文化传播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普及,为市民文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同时印刷术的外传,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当时的航海贸易,商品经济更加活跃,有利于中外的文化交流;指南针传人欧洲,在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北宋科技发展在推动文化下移、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若学生答出火药的成就及作用、天文学、农学、建筑学等成就也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反对。
北宋的科技与文艺复兴近代科技有着巨大差异。
北宋科技属于古代传统科技,实用性强,重经验总结,且主要分布在和农业密切相关的农业、天文历法等领域。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科技属于近代科技,注重实验,注重总结科学定律,且主要集中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与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
宋代科技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最终没有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科技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助推了西方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综上所述,宋代科技在科技范畴、社会作用等方面均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科技存在很大的差异,故不能等而视之。
【解析】【详解】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应当表明立场,即对材料观点“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持赞成或者反对意见。
然后结合史实说明自己的立场。
本详解以赞成为例:观点一:赞同。
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结合材料中涉及的印刷术、指南针对宋代和世界的影响进行说明,来体现其意义所在。
如印刷术在宋代有所创新,出现了活字印刷,从其对宋代文化事业、市民阶层以及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展开说明即可。
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生化观点,即北宋的科技发明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4.下表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及课文内容摘编,阅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备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子目序号,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