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组织受到自身免疫攻击,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因此,对于AIH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减少肝脏损害。

那么,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首先,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比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

其次,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而言,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痛、皮肤瘙痒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

2. 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学指标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非常重要。

常见的检测指标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等。

这些抗体的阳性率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

3. 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对于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非常重要。

肝穿刺活检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如淋巴细胞浸润、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诊断。

总的来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过程,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最终确定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可能因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进步而有所变化,因此医生在诊断时需要关注最新的诊断标准和指南,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总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过程,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最终确定诊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减少肝脏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逍遥散加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观察

逍遥散加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观察
照就诊 先 后 顺 序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治 疗 组
疗程均 为 6个 月 。治 疗 前后 及 用药 后 每 月复 查 1 次肝 功能 、 I 以及 记录症 状 、 征 变化 。所 有 病例 服 AH 体 药期 间均禁 烟酒 、 辛辣 、 肥腻 之 品。
3 疗效 判 定标准及 结果
6 , 4 o例 女 2例 , l 男 8例 , 龄 2—6 年 4 5岁 。对 照 组 6 0 例, 4 女 6例 , l , 男 4例 年龄 2 —6 2 7岁 。
实验室 常规 检查 : 采集 10例 患者 晨 起 空 腹 静 脉 2 血, 测定 总胆红 素 ( BL 、 接 胆 红 素 ( BL 、 氨 酸 T i) 直 D i)丙
1 临床 资料
1g 党参 1 g甘 草 6 。每 日 1剂 , 煎 4 O l早 晚 2, 2, g等 水 0r , a
温 服 。辨 证加 减 ; 疸加茵 陈 5 g 大 黄 lg 关 节疼 痛 黄 0, O; 加 威灵仙 3 g 月经 不 调 加 红 花 lg 干 燥 综 合 征 加 麦 0; O;
氨 基转移 酶 ( L ) 门冬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S ) 碱 性 AT 、 AT 、
3 1 疗效 判定标 准 .
治愈 : 主要症 状 、 体征 基 本 消失 ,
疗 效指数 ≥9 % , 功能检 查 正常 , 核抗体 谱 滴度 下 5 肝 抗
降至正常 ; 有效 : 状 、 征 改善 , 效 指数 ≥7 % , 症 体 疗 0 肝 功 能检查 正 常或原值 下 降 5 % 以上 , 核抗 体 谱 至少 0 抗 下 降 一个滴 度 ; 无效 : 达到上 述标准 。症状 疗 效标准 未
维普资讯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药治疗现状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药治疗现状

自身 免 疫 性 肝 炎 ( uo ueHeat , I 多 A tmm n pti AH) i is 见 于女 性 , 原 因不 明 的 自身 持 续 存 在 的肝 脏 炎 症 。 是 其 临床 特点为 不 同程 度 的 血清 转 氨 酶 升 高 、 ^ 高 y一球
蛋 白血症 、 血清 中出现 自身 抗体 , 织 学特 征 为 “ 面 组 界 性 肝炎 ” 。近年来 , I … A H越来 越 受 到人 们 的重 视 , 国
定 的成果 , 一 定 的启 示 意义 。施 伯 安 等 认 为 , 有 A H 的治疗 上滋 补 肝 肾之 阴应 贯彻 始 终 , 以滋 肾柔 I 拟

在 我 国中医学文 献 中无 AH 的 病名 记 载 , 中 医 I 但 诊 断常根 据患 者的主 症来确 定 。该 病 临床表 现复 杂多
样 , 于以一个 中医病 名涵 概 , 难 在病 程 的不 同阶段或 据 其合 并症 不同 , 别归 属于 “ 分 黄疸 ” 胁 痛 ” 积 聚 ” 痞 “ “ “ 满 ” 鼓 胀 ” 水肿 ” 血证 ” 痹症 ” 虚 劳” 中医病证 。 “ “ “ “ “ 等
肝 方治疗 。将 6 随机 分为治疗 组 3 以滋 肾柔 肝 O例 0例
松 、 唑 嘌呤 , 硫 1个月 后 , 尼 松 按 月减 量 , 月 后 停 泼 3个
国 内中医药学者 对 于 A H 的病 机认 识 并 不一 致 , I 病位论及肝 、 脾 、 胆等 , 肾、 胃、 病性则多本虚标实 , 论虚 则有血 虚 、 阴虚 、 虚 , 实 则 有 湿 热 、 滞 、 血 、 气 论 气 瘀 湿 阻、 留痰 等 。施 伯安 等 认为 , I 的病机肝 肾禀 赋不 AH 足是本 , 风热外 邪 、 气郁滞 是标 , 肝 是诱 因 , 内外 因相互 影 响造成肝 脏损 伤 , 导致 l 诸 多证 候 。李 双 全 等 临床 归 纳所 治 1 3例 AH 患 者 均 属 中医 黄 疸 病 “ 黄 ” I 阳 范 畴 , 机为 肝郁化 火 , 灼 营 阴 , 病 热 迫血 外 行 , 滞 脉络 , 血 同时兼 有脾 虚湿盛 , 湿从 热化 , 湿热 蕴结肝 胆 、 腹 、 脘 皮 肤及关 节 。孙凤 霞 等 对 临 床 诊 断 为 A H后 肝 硬 化 I 的患者 进行 系统观 察 , 录 I 症 状 、 发 症 、 记 临床 并 生化 结 果, 归纳 分 析 其 临床 、 化 特 征 和 中 医证 型 。结 果 提 生 示 : 医 辨 证 以 肝 肾 不 足 , 血 阻 络 多 见 。高 丽 英 中 瘀 等 认为依据 AH的常见临床表现 , I 该病可归属于中 医“ 痞满 ” 胁痛 ” 黄疸 ” “ “ 等范 畴 , 涉及 脾 、 、 、 等 胃 肝 胆 脏 腑 。本 病 以脾 虚 为本 , 邪 为 标 , 湿 久病 及 血 , 虚 贯 脾

中医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研究现状

中医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研究现状

中医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研究现状近年来, A IH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一些中医药学者对AIH 进行了探索,现对此进行总结分析。

1中医对AIH病名的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多起病隐匿,也可呈急性甚至暴发性发作,约1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依据患者主要临床特征是以具有纳差、乏力,恶心、腹胀不适或疼痛、黄疸、低热、肝脾脾大等症状及体征,肝外表现常见关节炎、血管炎、皮疹、内分秘失调、甲状腺炎和干燥综合征等。

可将本病归于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积聚”、”鼓胀”等范畴。

AIH 既可表现为某一单独病证,又可同时兼有数个病证。

2古代中医对肝病病机治法的认识《内经》中从肝的生理特性出发,提出了”木郁达之”、”辛以散之”、”酸以敛之” 、”甘以缓之”等肝病用药法则,其胁痛与”肝热”“寒气”有关,黄疸的形成与”湿热相交”有关,为后世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东汉张仲景将胁痛又分为实寒与虚寒,依据脉象的”紧弦”、”微弦”,并将黄疸归经为太阴病与阳明病,开创淡渗利尿、泻热通腑等治疗方法。

隋唐到宋代,《诸病源候论·肝病诸候》对肝病从虚实立论,认为“肝气之实也,则宜泄之”,胁痛“肝气盛为血有余,则宜泻之”;《备急千金要方·肝脏篇》列肝实热方5首,黄疸方面,隋唐五代宜单验方为主,至北宋韩袛和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但是当时并未被其他医家认可,仍沿袭仲景之法。

金元以后,医家的治疗重点偏于肝脾,重视肝的疏泄,其中刘完素用逆气散治疗胸胁刺痛,张子和治疗胁痛先以吐法,继而服用木香槟榔丸,李东垣认为胁痛是”肝木妄行”,治宜开通之。

明清时间对肝病的论点治法多样,张景岳认为治疗还需辩证气滞血瘀以及痰湿等,并提出了亦可应用补法,方选大举元煎等,陈士铎认为治胁痛必先平肝,平肝必须补肾,不必治胁痛,胁痛自平也。

从而也形成了养肝阴补肝体的理法,叶天士则发展了止痛之法,提出”久痛入络”理念,对于黄疸的治法,张景岳提出阳黄多为脾湿郁热所致,须清火邪,阴黄宜培气血,赵献可认为有湿热发黄者,当从郁治,其他如理脾疏肝、活血祛瘀的方法的提出也比较贴近临床。

吕文良教授从“调和气血”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炎-倪瑶

吕文良教授从“调和气血”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炎-倪瑶

122第19卷 第10期 2017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9 No. 10 Oct .,2017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未知病因的进展性肝病,其特征在于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检测阳性和界面性肝炎。

由于其多相性的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特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标记物,AIH 的诊断是困难的。

AIH 具有影响任何年龄、性别和所有种族群体的全球分布特点,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显示AIH 可从无症状表现到严重或极少数的暴发性肝炎,并发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伴有IgG 的选择性升高。

AIH 的诊断仍然是一个主要挑战,在没有病毒、代谢、遗传和毒性致病源的影响情况下的慢性或急性肝炎,依靠组织学(界面性肝炎、玫瑰花结样改变)和自身抗体的检测虽然不能确定诊断,但仍然是及时诊断AIH 的主要手段[1]。

临床研究显示:AIH 患者早期即开始接受治疗,80%以上的患者病情可得到缓解,很少转化为肝硬化[2-3]。

AIH 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面色晦黯、乏力、嗜睡、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脾肿大、黄疸、胁痛、瘙痒、发热、皮肤粗糙、口干口苦、两目干涩、牙龈出血、赤缕红丝、关节痛等症状。

AIH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表现轻重程度差异大,偶尔伴随有爆发性肝衰竭。

长期的亚临床状态会出现在临床表现之前或是之后,或有正常、肝脾大、慢性肝病及重度黄疸的表现。

AIH 罕见自愈,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需要进行肝脏移植。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许多专家对于AIH 的临床实验研究虽然有重大进展,但是,近几十年的治疗研究进展却十分缓慢,治疗方案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4]。

目前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5]以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泼尼松(龙)单药治疗、其他替代药物治疗等对AIH 进行治疗,治疗目标是获得生物化学缓解和肝组织学缓解,防止疾病进展,因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实际中患者依从性较差。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观察
减: 乏力明显 者 加太 子参 、 黄精 ; 纳 差 腹胀 者加用 生 谷麦 芽、 山
楂; 皮肤瘙痒、 黄疽者 加用 茵 陈、 栀 子、 黄芩 ; 关节疼 痛者加用 丹
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技术的提高 , 报道发病呈明显增加趋势 [ 2 ] 。目
前A I H 尚无特效治疗方 法 , 若长期 发展 , 可以演 变成肝 硬化 , 对
自身免疫性肝 炎 ( A I H )是 一种 由 自身免 疫介导 的肝脏 慢 性炎症损伤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包括肝酶异常 、 血清 一 球蛋 白
升高 、 循环 自身抗体 出现 以及 肝组织 病理 改变n ] 。随着对 该病
郁金 1 0 g , 佛手 1 0 g , 生 甘草 9 g , 柴胡 6 g 。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加
1 . 3 治 疗 方法 表 1 两组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比较 ( i±s )
1 . 3 . 1 对照组
给予泼尼松片 口服 , 第1 周剂量为 6 d , 第 3周和第 4周均为 3 0 m g / d , 第 5周起采用 2 0 m g / d维持剂量 。 1 . 3 .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 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调肝方 。药物组
例; 年龄 2 l一5 7 (3 6 . 9 ±4 . 1)岁 。两组患 者的一般资料 比 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具有可 比性 。
1 . 2 诊 断标准
数 据用均数 ±标准差 (面 ± s)表示 ,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
P<0 . 0 5为有显著性差异 , 组 间 比较采 用卡方检验。使用 S P S S
与 本组 治 疗 前比 较, ・ P < 0 . 0 5 。
成: 黄芪 2 0 g 。 白术 2 0 g , 茯苓 1 5 g , 薏苡仁 1 5 g , 白芍 1 5 g , 生地 1 5 g ,

中医药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优势与困境

中医药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优势与困境
自身免疫性肝病 (AILD)是指由于机体的免疫系 统 攻击自身的肝组织所造成的一组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功 能异常为主要 表 现 的 自 身 免 疫 性 疾 病,主 要 病 种 有 自 身 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 硬化性胆管炎(PSC)、免疫球蛋白 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IgG4SC),临床以 AIH、PBC常见。通 常 认为遗传 易感 个体在环境等因素的诱发下发病。近年来随着 AILD的 发病率不断 攀 升,AILD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关 注 和 重 视, 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干预对 AILD患者的预后 及生存质量 的 改 善 至 关 重 要。 中 医 药 辨 治、中 西 医 结 合 方案的运用各有优势,互为补充,亦有困境。 1 从黄疸看中医药辨治 AILD的理论基础 1.1 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关 AILD的论述基础深厚 古代 没有 AILD的病名,根据 AILD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特 点,目前常把 AILD归为中医学黄疸、积聚、瘙痒症等病。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以 AILD最为常见、最为突出的临 床症状———黄疸来 辨 治,对 于 其 描 述 中 医 经 典 著 作 分 布 于不同疾病 的 不 同 阶 段 的 病 证 之 中,其 病 因、病 机、病 位 基本明确一致。本文主要从黄疸的角度进行讨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年第 29卷第 6期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19.06.001
中医药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优势与困境
·481·
·专 论·
卢秉久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 (辽宁 沈阳,110000)
关键词 中医药;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病
作 者 简 介:卢 秉 久 教 授,博 士 生 导师,国家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经 验传承指导教师,首批国家中医优秀 临床人才,辽宁省名中医。擅长中西 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肝病。主持课题 20余项,其 中 国 家 级 课 题 6项。获 省、市级奖励 30余项。发表论文 80 余篇、专著 16部。培养博、硕士研究 生 100余名。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 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肝病学会主任 委员等。

高月求教授从肾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

高月求教授从肾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

・经验交流・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4.022高月求教授从肾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朱晓骏1张鑫'陈博武1凌晓瑜2郑超1孙学华1高月求仏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201203)2.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从肾论治;高月求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志码B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G和(或)Y-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其病死率高,自发缓解者少,如不治疗,5年的生存率约50%[2]。

随着对肝组织病理认识的提高及检验技术的进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率越来越高。

部分患者因年龄、疗效、药物禁忌证等原因不能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而选择中医药治疗。

高月求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从肾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病名的认识中医的病名以主要症状来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出现目黄、尿黄、乏力、胁痛、腹胀等症状,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属于中医的“胁痛”“黄疸”“胃痞”等,晚期出现肝硬化腹水、吐血、神昏的表现,属于中医的“鼓胀”“癫狂”“血症”等范畴。

2病因病机的认识高月求教授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本有先天禀赋不足,《素问•六节脏象论》“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后天出现不良的情绪变化,情志失调,肝木不得舒达,肝气郁滞,肝藏血,肾藏精,肝肾阴阳,息息相通,相互制约⑶,而发病。

肝气郁滞,累及脾、胃等脏腑,可出现脾虚、湿邪、血瘀等表现,肝郁化火,火邪伤阴。

患者本有肾精不足,则易出现肝肾不足。

一些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耗伤阴液,肝肾阴虚,阴虚火旺。

后期因气滞湿阻,血运不畅,气滞血瘀,出现癥痕积聚证。

张俊富主任医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经验举隅

张俊富主任医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经验举隅

张俊富主任医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经验举隅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总结张俊富主任医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经验,并以典型病案体现其诊治思路认为其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辨证思路和治疗处方用药显示了中医治疗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标签: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医药;治疗经验;张俊富张俊富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主任医师,从事肝病研究30余年,擅长慢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辨证施治。

笔者曾有幸随师学习,深受启迪,现将张俊富主任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经验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累及肝脏为主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三种疾病以单一病型出现者较少,常以两种病型同时发病的综合性病理表现多见,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为特异性生化改变,自身抗体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1 病因病机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表现,该病应归于中医学“黄疸”、“胁痛”、“痞满”、“臌胀”等范畴。

张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阴虚为主,标实以湿热为主,并夹气滞、血瘀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女性多发,发病年龄多在绝经期前后,此时女性机体机能由盛转衰,出现冲任虚损、气血不足、阴阳失调、阴血不足等生理病理改变,又复感湿热之邪,肝络郁滞而发病,湿毒之邪最易留恋,湿阻脾胃,正虚邪恋,故病情迁延,缠绵难愈,气机郁滞日久,血运不畅,又可形成瘀血,终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

2 辨证论治根据病因病机,临床常见以下证型。

2.1 肝郁脾虚证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胃脘痞闷,喜叹息,面色苍黄少华,倦怠,大便时干时稀,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柔肝健脾,理气解郁。

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赤芍、白术、茯苓、山药、玄胡、茵陈、郁金、陈皮、枳壳、炙甘草等。

2.2 肝肾阴虚证见胁痛隐隐,五心烦热,身目发黄,皮肤瘙痒,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目干,耳鸣健忘,盗汗,舌红苔少,脉细弦。

中医药调治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良效

中医药调治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良效

中医药调治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良效作者:张春涛来源:《家庭医药》2019年第10期对于肝病,大家熟悉的往往都是病毒性肝炎以及脂肪肝等,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却知之甚少。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相互重叠的重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8,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超过40%的患者至少并发一种其他肝外自身免疫病,如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或Graves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等。

早期有的患者没有症状,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肝脏没有被破坏。

约70%的患者发病较为隐匿,症状和体征呈逐渐出现,但这些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体重减轻、面色不华(晦滞或黄疸)等。

女性患者还可有月经稀少甚至闭经。

除了单纯肝胆病证表现,有的还会出现关节酸痛等症。

约30%的患者突然发病,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但各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阴性。

急性期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可持续数月,逐渐发展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病虽然知晓率不高,但发病率却不低,占美国慢性肝病的10%~15%。

过去,我国医师对于该病认识不足,缺乏临床报道,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加。

未经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预后不良,最终导致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不少患者到了肝硬化晚期,才确诊为免疫性肝病,此时已错过最佳的诊疗时机。

治疗措施和治疗过程的不规范,导致疾病的反复和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

因此,及时诊断,并给与合理恰当的治疗,对于延缓或逆转此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肝病的诊断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而自身免疫性肝炎由于自身症状无特异性,诊断起来更加难。

当患者出现嗜睡或极度疲劳、不适、皮肤瘙痒、复发性鼻出血等症状或查体发现肝功能异常时,首先需要通过病情询问和实验室的检查手段,排除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肝病可能。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而中医理论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侵袭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等。

当正气不足时,人体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如风、寒、湿、热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从而引发疾病。

同时,脏腑功能失调,如肝、脾、肾等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衡,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核心原则。

辨证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伴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寒凝证,治疗上则应采用温补肾阳、散寒通络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附子、肉桂、杜仲、牛膝、独活等。

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些中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够减少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例如,雷公藤、白芍总苷等中药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降低炎症反应。

同时,一些中药还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比如,黄芪、党参等中药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其次,中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中医药辨证施治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辨证施治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辨证施治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而导致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根治。

与之不同,中医药辨证施治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注重整体观察与治疗,能够从根本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治愈的效果。

中医药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是“辨证论治”。

辨证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情所属的中医证候。

而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辨证施治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调整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

中医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常表现为免疫功能亢进或低下。

辨证施治能够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调整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在免疫功能亢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益气补虚、养血安神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其次,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改善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辨证施治不仅关注病人当前的症状,还注重调整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通过中药的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气血运行,增强病人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再次,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在西医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常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免疫功能低下、肝肾功能损害等。

而中医药辨证施治则是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来治疗疾病,不仅能够减少药物的使用,还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最后,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免疫系统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异常功能引起的一类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中医学认为,免疫系统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中医治疗方法注重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从而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免疫系统疾病主要通过辨证施治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医师会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以确定病情所在,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1. 中药调理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医师会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常用的中药如黄芪、人参、枸杞子等,这些中药有助于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时,针灸可以改善气血的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穴位注射、暗斗针等。

二、草药治疗中草药在中医治疗免疫系统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中医理论,一些草药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草药治疗方法:1. 补益法中医认为,免疫系统疾病往往是由于机体的气血不足导致的。

因此,通过补益草药来调理气血,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补益草药有黄精、当归等。

2. 清热法一些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常常伴随着体内炎热的症状。

中医认为,清热草药可以清除体内的炎热,从而减轻症状。

常用的清热草药有金银花、紫草等。

三、饮食调理中医治疗免疫系统疾病还注重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病情。

中医认为,一些食物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可以在饮食中加入一些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免疫调节作用的食物。

比如,常食用蔬菜水果、粗粮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四、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包括日常生活、运动锻炼、情志调节等方面。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56例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56例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56例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以下简称“重叠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胆管炎、胆汁淤积和肝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胆主疏通,肝胆疏通协调流通是保证肝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辨证对重叠综合征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重叠综合征的辨证规律及中医药治疗。

一、重叠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肝气疏泄不畅、胆热、湿热等病因可导致重叠综合征的发生。

在这些病因中,肝气疏泄不畅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肝气疏泄不畅是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失调所致。

肝气疏泄不畅导致肝胆淤积,胆汁不能顺畅排泄,致使患者出现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肝气疏泄不畅也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使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清除,导致肝脏发生炎症。

胆热是导致重叠综合征的另一个重要病因。

在胆汁淤积的情况下,胆囊不能及时排空,胆汁淤积于胆囊中,长时间积累会导致胆囊发生炎症,形成胆囊炎或胆囊结石。

当胆囊炎或胆囊结石严重时,会造成胆热,胆热加重了肝炎的程度,导致重叠综合征的病情加重。

湿热是引起重叠综合征的另一种常见因素。

湿热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不良、居住环境潮湿、体力过劳等原因引起的。

湿热容易导致肝胆囊结石、慢性肝炎等肝胆疾病的发生,进而导致重叠综合征的发生。

总之,中医认为重叠综合征的发生与肝胆气机不畅、湿热、胆热等因素有关。

中医辨证可进一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二、重叠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规律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常常反映在疾病的发生、演变和治疗中。

重叠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肝胆疾病,因此肝胆脏腑本身的变化对辨证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叠综合征中,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往往同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中医辨证的主要方向是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脾胃虚弱证等。

(一)肝、胆湿热证肝、胆湿热证是中医辨证中重叠综合征的常见证型,主要表现为舌苔厚腻、口苦口干、乏力、头晕、胸闷、上腹胀痛等。

中医内科学如何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对自身组织和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而中医内科学在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邪气侵袭是发病的外在条件,而脏腑功能失调则是导致正气不足和邪气侵袭的重要原因。

因此,中医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扶正的重点在于补肾健脾。

补肾可以采用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等药物,以滋补肾阴肾阳;健脾可以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以益气健脾。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起居有常等方式来扶助正气。

例如,多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祛邪,即祛除邪气,消除导致疾病的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邪气主要有风、寒、湿、热、瘀等。

针对不同的邪气,采用不同的祛邪方法。

如风邪致病,可选用防风、荆芥、羌活等祛风药物;寒邪致病,可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散寒药物;湿邪致病,可用苍术、厚朴、茯苓等祛湿药物;热邪致病,可用黄连、黄芩、黄柏等清热药物;瘀邪致病,可用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

同时,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外治法来祛邪。

调整脏腑功能是中医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环节。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有关,治疗时应注重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与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理心、肝、肾的功能。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对脏腑功能的影响,认为情志失调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诱发或加重疾病。

中医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困扰。

传统中医学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体系,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案例等方面,探讨中医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一、中医理论在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理论认为,免疫系统疾病多与人体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时,中医注重调整整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

中医理论中的“八纲”是对疾病的辨证分型体系,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种分类。

这一体系常被用于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中医常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温经活血、祛风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还通过诸多理论来解释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比如,“抵抗力虚弱”和“邪气侵袭”等概念,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患上免疫系统疾病。

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认知,也能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中医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具有辨证施治的特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宜的中药进行治疗。

举例来说,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时,中医常常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例如,黄芪、地黄等具有免疫调节和肝脏保护作用的中药常被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从而改善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例如,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缓解鼻塞、鼻痒等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够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E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3. 中医养生中医强调“上工下农”,即注重养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肝病的中医药治疗

肝病的中医药治疗

肝病的中医药治疗摘要:中医药在临床上积累了相当的治疗经验,其集中表现为辨证施治和分型论治,这也是近年来中医药开展临床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

其使用方药,多为传统方加减和单方草药,总体上仍为辨证施治。

同时又将辨证施治与生化、免疫等客观定量指标做对照研究,旨在寻找某种相关关系;或是采用生化、免疫、病理、分子生物学、基因与蛋白质组学等指标,作为辨证施治的疗效判定是可能作用机制研究的标准和手段。

在此基础上,己发现一些有效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对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肝病;中医药;治疗肝病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总称,包括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根据肝病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辨病为“黄疽”、“胁痛”、“鼓胀”、“庙瘾”等。

各种肝病一直困扰着患者,对于医疗工作者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西医在肝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理及发病机制方面相对研究的比较深入,但治疗上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目前仍然缺乏理想的有效药物。

中医药以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肝病,具有有效、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特点,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面,相对于西医来说具有特别的优势。

1 病毒感染性肝病的治疗1.1 慢性乙型肝炎(CHB)核苷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促进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联合抗病毒药物,取得抑制病原和组织学改善。

在“十一五”期间开展辨证复方中药联合阿德福韦治疗CHB 临床研究,多中心(17 家三甲医院)、大样本(全数据集590 例)、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由第三方统一检测(上海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48周疗程,试验组在 HBV DNA 下降的同时,HBeAg 阴转率较对照组提高 11. 78%。

同时观察到中医药组对炎症和组织学的改善,突破了“中医治疗肝炎无证据”之说,做出了现代中医研究的一个范例。

1.2 HBV携带者 HBV 携带者数以千万计,虽无生命之忧,却饱受发生肝炎、肝硬化、肝癌之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 2 3 ( 4 ) : 3 4 0 — 3 4口服 液 的制 药 工 艺等 ,无 一 不
( 本文 编辑 : 苏 玲 本 文校 对 : 邱 昌龙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1 — 4) 0
自身免 疫性 肝 炎 的 中医辨证 论治

官 、爪 甲、形体是整体的一部分 ,只有正气充沛 、气 血流通 、脏腑阴阳协调 ,颜面 、形体方不会衰老 ,须 发 才 乌黑 亮泽 ,五官 、爪 甲才 能得 到 濡润 。正 如 《 圣 济总蜀 所 说 :“ 血 气者 人之 神 ,心 者 生之本 。… …服 药 以驻 颜 色 ,当 以益 血 气 为先 ,… …徒 区 区于 膏面 染 瓮 之 术 ,去 道远 矣 ” 。整体 观还 体 现 在 人 与 自然 、社 会 的统 一 ,人 若 能顺 应 自然 ,调摄 精 神 ,就 能达 到 延 寿驻颜 的 目的。在诊断时从整体出发 ,全面分析局部 病 变 与 全身病 变 的联 系 ,以及 病 变与 季节 气 候 、社 会
远 D 3 I C & n 程 O N O 教 F C H I 育  ̄ .
第 2 0 l 1 3 5 卷 年 第 2 1 期 月 ・ 总 下 第 半 2 0 月 2 期 刊
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美容 中运用 的典范。中医美容 的教 育 应 当重视 与现 代科 学 技术 、现代 医学 手段 有 机 的结 合 ,兼 容 并 蓄 、广 采博 收 ,以便 于更 好 地提 高 中 医美容 的科技 含 量1 7 1 。通过树 立传 统 与现代 相结 合 、与 时 俱 进 的 观 念 ,使 学 生 学 习 灵 活 ,在 今 后 的工 作 中 , 既 能遵 循 中 医基 本理 论 又不 拘 泥 于古 人之 法 ,注重 与 现代 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相结 合 ,不断创 新 。 中 医美容 学 既拥 有 丰 富 的 中医理 论 底蕴 ,又适 应 了 当前 现 代 医学 模 式 的转 变 ,富有 强 大 生命 力 ,定将 环境 等 因素 的联 系 。在治疗 中,中药美容 、食膳美 为现代美容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因而从基本观 容 、经络 美容 、气 功美 容 、音 乐 美容 、心理 美 容等 多 念 上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符 合 中 医美 容 市 场 的需 种 方 法 均为 全身 调 理与 局 部 治疗 相结 合 ,而更 注 重 内 求 ,以培 养 技能 型 、应 用 型 、创 新 型综 合人 才 为 目标 在 整 体调 理 。 中 医美容 的辨证 观则 体 现 在诊 断 疾病 时 方 向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和学 习 效 率 的 中 医美 容 教 学 模 以 “ 辨证 ”为 主 ,治疗 方 法 的确 立是 根 据证 候 ,而非 式 ,将 把 中医美 容 教育事 业 推 向一 个 全新 的领域 。 对 “ 病 ”或对 “ 症 ”治 疗 。在 教 学 中通 过 帮助 学 生树 参考文献 1 ] 刘宁 . 中医 美容 学 [ M 】 一 E 京: 中国 中医 药 出版社 , 2 0 0 9 : 1 . 立 中医 美容 学 的整 体 观和 辨证 观 ,从 而改 变 民间 流传 [ [ 2 ] 彭 红华 , 龙春 莉 , 丁 唠, 等. 中医 美 容本 科 教 育 必 要 性 探 讨 [ J 】 . 中 国 美 容 医 的 “ 一 方通 治一 病 ” 的误 区 ,使 中医美 容 成 为真 正意 学, 2 0 1 3 , 2 2 ( 2 ) : 3 0 5 . 3 0 7 . [ 3 ] 赵 中扬 , 方 亚雯 , 周典 , 等. 中 医美 容发 展 概况 『 J 1 . 中国 医疗 美容 , 2 0 1 3 , ( 4 ) : 义上 专业 的中医美 容 。
张晓琳 孙 建光
( 1 山东 中医 药大 学基 础 医学 院 ,济南 2 5 0 0 1 4 ;2 山东 中医 药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 肝病科 ,济 南 2 5 0 0 1 4 )
摘 要 :简要 论述 了 自身免疫 性肝 炎 ( A I H) 的 中 医含 义 、证 型 、治 疗等 ,结 合 西 医治疗 的 劣 势和A I H具 有病 程 长 ,病机 复 杂 等 特 点 ,分析 了中 医在 治疗 中发挥 的优 势作 用 。在 坚持辨 证 论 治的 基础 上 ,揭 示 了 “ 湿浊 、 阴亏 、瘀 血 、气 郁 ”为病 机 关键 , 以 “ 利湿 、滋 阴、 活血 、理 气”为 重要 治法 。 同时针 对 不 同证型 列举 了临床A I H中 医应 用实例 。 关键 字 : 自身免疫性 肝 炎 ;病 因病 机 ;辨证 论 治
电药物 离 子导入 技 术 以及 中药 化妆 品 的 中药 提纯 新 技
[ 5 ] 赵玮, 于淼 , 王艳 芹 . 美 容 医 学伦 理 中美 与伤 的 冲 突及 对 策 阴. 中 国社 会 医 学 杂志 , 2 0 1 0 , 2 7 ( 5 ) : 2 8 1 . 2 8 2 .
[ 6 1 ; 长 玉香. 浅谈中医美容整体观[ J 1 .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 2 0 0 1 , 2 0 ( 3 ) : 4 0 . [ 7 】 李静 , 王超 , 徐丽敏. 中 医美 容 的发 展 及 现 代 开 发应 用 【 J 1 . 中国美容医学,
5 树立 与 时俱进 的 观念
8 3 _ 8 4. 9 5 .
I 4 1 j 厉 建宇 , 李彦知 , 范竹雯 , 等. 关于传统医学 中的美学思想 的再识l J I l 光明中
医. 2 0 1 1 , 2 6 ( 7 ) : 1 5 0 2 . 1 5 0 4 .
时 代在 进 步 ,科 学在 发 展 ,传 统 的 中 医美容 理 论 配合 现 代化 的科 技 手 段 ,使 中医美 容 插上 了腾 飞 的翅 膀 ,如 :超 声 波药 物 导 入技 术 ,药 物 熏蒸 技术 ,直 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