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案
历史:4.3《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课件(人教大纲版)
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改革的巨 为什么中国改革成功了,而苏联、东欧的改革相继受挫 大成就。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 呢? 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经过20余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崭新的复杂而艰巨的历史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3.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 有实质性的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重视重工业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国家陷入怎样的困境,原因何在?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
六、东欧的变革
,经济发 展 到 重 , 党内斗争 。
苏联东欧关系问题上的教训
(1)兄弟党之间应当坚持独立自主,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坚决反对 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恶劣作风。 (2)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这样, 才谈得上按国际主义原则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 (3)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不能以一种模式到处乱用,必须根 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具有民族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小结:
在刚刚逝去的20世纪,社会主义第一次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 度出现在我们的星球上。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从无到有,从一 国到多国;社会主义各国既尝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又饱经挫折和 失败的困挠。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起、发展和受挫是贯穿20世纪最重 大的事件之一,也是20世纪最伟大、最深刻、最具世界意义的社会 实验工程。本节课集中讲授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世 界体系的历史,同时详细介绍了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在 改革中曲折发展的历程,其中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当前国际共产运动处于低潮阶段。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西 方帝国主义的辩护士布热津斯基之流大放狂言。胡说什么“到下个 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但是他们高兴得太 早了。苏联的解体,只能看做是社会主义一种模式已经僵化而又长 期不改所导致的失败。今天,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建设,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功必 将重新唤起世界人民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成为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再次兴起高潮的契机。
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案
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要求: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东欧变革的原因,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波兹南事件与哥穆尔卡改革,匈牙利事件与卡达尔改革,“布拉格之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能力要求:比较波兹南事件与匈牙利事件的异同。
分析对比苏联、东欧变革失误与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
透析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的演变轨迹,总结苏东关系的经验教训,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历史认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表明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世界体系,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进程,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国家间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积极意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
教学过程课时导入新教师运行,出现世界地图画面,提示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然后教师说明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迅速发生变化。
除了苏联外,在东欧,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东德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4.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案2(旧人教版高二下)
历史:4.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案2(旧人教版高二下)1.美国战后经济的稳定发展:①原因:a.大力拓展世界市场;b.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c.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②表现:a.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b.70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①原因:a.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b.1973年,中东石油提价,引发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衰退。
②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被位动摇。
经济:“滞胀”: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通货膨胀严重。
经济复苏与繁荣:①原因:a.80年代,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和减少政府干预等措施,扭转了经济颓势;b.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充分利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经济。
②表现:a.1982年底,经济开始复苏,此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b.90年代,经济增长加快,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递减,甚至出现盈余,呈现繁荣景象。
2.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繁荣:①原因:a.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经济;b.充分利用美国的支援;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d.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②表现:a.50年代初,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b.五六十年代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c.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
联邦德国的崛起:①原因:a.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实行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搞经济建设;b.美国的扶持,援助;c.制定可行政策,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强调按市场规律运转,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d.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②表现:a.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b.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高二历史第四章 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二. 重点、难点:重点: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难点:东欧的变革【课堂教学】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节主要内容:第一,战后初期苏联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东欧建立了八个人民民主国家、亚洲建立了四个人民民主国家,每国都各有其特点。
第二,苏联等东欧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相继进行改革,尽管改革成效不大,但为以后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且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 战后初期的苏联1. 战后初期的苏联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战后初期的苏联苏联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法西斯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1946年起,苏联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
在“四五计划”完成的195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
国防工业也取得重大成就,1946年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2. 苏联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国家体制方面,苏联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年苏维埃八大通过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个体制在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以及在二战后的恢复时期,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战后它的弊端日益显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除市场机制,利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丧失了生机和活力。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权力过于集中,滋生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上述弊端,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影响人民正常的民主生活。
其次,在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由于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4-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的另外一个表现是: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的范围。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看教材68页第二段,问:有哪些国家?共几国?(东欧8国)
阅读教材68—69页第一段小字,思考回答:
(1)建立的历史条件(提问):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②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③苏军的帮助(小字:东欧各国建立的四利方式。虽然发挥的作用不同,但都有苏军的帮助)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挫折
1、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1)背景(作为社会义国家中的“老大哥”,为什么苏联会走上改革的道路呢?)
①根本: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暴露,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要有新的发展,必须改革旧的体制)
②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此后,苏联开始进入赫鲁晓夫当政时期。领导人的变化,客观上也为改革创造了条件)
③苏共20大的召开:1956年2月(注释①,回顾苏联党名的变化: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18俄共(布)——1925联共(布)——1952苏共)
主要内容:两个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秘密报告(71页小字)
影响:A(会后,全国出现了什么活动?这些活动)解放了思想,揭开
了改革的序幕
B问题:内——评价不全面,引起思想混乱;外——帝掀起反苏反浪潮、东欧动荡、中苏分歧
分裂建国(比较:德国分裂的时间、原因)
1950—1953朝鲜战争,南北对峙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9(胡志明)
民族民主革命胜利
抗法斗争的胜利:1954战役、协议、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2
李承晚(1875——1965) 大韩民国 首任总统
金日成(1912——1994)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袖
3.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
胡 志 明 陵
胡志明(1890—1969),原名阮必成,参加革命后又曾改名为阮爱国 1945—1954年,胡志明作为越南党政领袖,领导越南人民为保 卫革命政权而斗争,取得了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1954—1965年, 领导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统一祖国的斗争。六十年代, 领导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但是,长期动荡艰苦的革命生涯严重 损害了胡志明的健康。1969年9月3日,胡志明因严重的心脏病不幸 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最主要的特征:国家实行一党制和高度 集中的中央集权制 其弊端:如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臃肿,会议
成灾,官僚主义严重,个人崇拜盛行,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忽视社会主义法制 等。
何谓个人崇拜?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崇拜一词的意思是指不恰当地夸大个人的作用,神化个人,把个人作为 偶像来崇拜。 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①俄国是一个有东方专制主 义传统的国家。 ②苏联是从封建的沙皇专制的制度直接转变为苏维埃形式的集 中制的,封建传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③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一国 建成社会主义,是形成专制体制的客观原因,它使党和国家有某种“紧迫感”。 ④斯大林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政治敏感性,但同时性格上 有一些严重弱点,如粗暴任性,独断专行等。 ⑤个人崇拜是农民意识的反映。 农民阶级自己不能代表自己,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获得了土地的农民,本能地把无 产阶级领袖人物奉为自己的救世主。由于斯大林本身存在的一些弱点,终于和社 会上的小生产者产生了共鸣。 材料一 1953年1月13日,苏联政府宣布破获“医生阴谋案”:9名克里姆林宫 医生“以破坏性的治疗为手段”谋害苏联党政军高级官员,包括1949年突然死去 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 的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并准备继续从事此类谋害活动。在这 9名医生中,6名是 犹太人,5名被指控听命于国际犹太组织和美国特务机构。 材料二 (在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中说)仅凭一封完全未经调查核实的诬告 信,他便下令逮捕一批著名的苏联医学家,并且“亲自召见了预审审判员,指示 他们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审讯方法,这样的所谓方法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所谓拷 打、拷打、再拷打。 材料三 党的最高机关——代表大会十几年没举行。党中央委员会应每四个月 召开一次,可是在1947年3月到1952年8月间一次也没有举行。许多重大问题是在 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
高中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2课时教案附课堂练习
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上)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东欧变革的原因,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波兹南事件与哥穆尔卡改革,匈牙利事件与卡达尔改革,“布拉格之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表明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世界体系,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进程,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2.通过对比分析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失误和中国成功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不正常关系中吸取教训,认识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指导学生理解分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史料,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历史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方法,同时通过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对波兹南事件与匈牙利事件的比较,对苏联、东欧变革失误与中国改革成功原因的分析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异同,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指导学生透析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的演变轨迹,总结苏联东欧关系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3(PPT)5-3
2.赫鲁晓夫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在经济领域,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
成效;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的措施。 (2)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 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 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六、东欧的变革
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练习
小结
在特征方面与原种有一定区别,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②比喻跟已有的形式有所变化而实质相同的错误或反动的思潮、流派等。 【变奏】动乐曲结构原则, 运用各种手法将主题等音乐素材加以变化重复。 【变奏曲】名运用变奏手法谱写的乐曲,如贝多芬的《小调三十二次变奏曲》。 【变阻器】名可以分级或连 续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接在电路中能调整电; 少儿口才加盟 少儿口才加盟 ;流的大小。通常由电阻较大的导线(电阻线)和可以改变接 触点以调节电阻线有效长度的装置构成。 【昪】〈书〉①明亮。②欢乐。 【便】①方便;便利:轻~|近~|旅客称~。②方便的时候或顺便的机会:~ 中|得~|~车。③非正式的;简单平常的:~饭|~条儿。④屎或尿:粪~。⑤排泄屎、尿:大~|小~|~桶|~血。 【便】①副就:没有各方面的通 力合作,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这几天不是刮风,~是下雨。②连表示假设的让步(后面多带“是”字):只要依靠群众,~是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注 意“便”是保留在书面语中的近代汉语,它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上跟“就”相同。 【便步】名队伍行进的一种步法,随意行走的姿势。 【便餐】名便饭。 【便车】名顺路的车(一般指不用付费的):搭~去城里。 【便当】?ɑ形方便;顺手;简单;容易:这里乘车很~|东西不多,收拾起来很~。 【便道】名 ①近便的小路;顺便的路:地里一条小道,是贪走~的人踩出来的。②马路两边供人行走的道路;人行道:行人走~。③正式道路正在修建或修整时临时使 用的道路。 【便饭】①名日常吃的饭食:家常~。②动吃便饭:明晚请来舍下~。 【便服】名①日常穿的服装(区别于“礼服、制服”等)。②专指中式服 装。 【便函】名形式比较简便的、非正式公文的信件(区别于“公函”)。 【便壶】名男人夜间或病中卧床小便的用具。 【便笺】名①便条。②供写便条、 便函用的纸。 【便捷】形①快而方便:比较起来,这种方法最为~。②动作轻快敏捷:行动~。 【便览】名总括性的书面说明;一览(内容多为交通、邮政 或风景):《邮政~》。 【便利】①形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交通~|附近就有商场,买东西很~。②动使便利:扩大商业网,~群 众。 【便利店】名便利群众购物的小型商店。 【便了】助用在句末,表示决定、允诺或让步的语气,跟“就是了”相同(多见于早期白话):如有差池,由 我担待~。 【便帽】名日常戴的帽子(区别于“礼帽”等)。 【便门】(~儿)名正门之外的小门。 【便秘】动粪便干燥,大便困难而次数少。 【便民】 形属性
高二历史说课稿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高二历史说课稿《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说课稿
一、基本情况分析和教学目标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二年《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节内容需要用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将完成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子目的教学。
对学生来说,苏联和东欧的改革具有理论上抽象,情感上疏远的特点。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二战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下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展示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对我们思考20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推进改革开放也有很重要的启示。
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高二年学生保持着对感性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史实、图片、资料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独立意识强,好质疑,具有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苏共“二十。
高二历史下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案(2)旧人教版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2)五、苏联和改革和挫折(课件显示)1.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课件显示)教师讲解:苏共“二十大”召开的背景: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1879~1953年)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一度动荡,赫鲁晓夫先是发动高层官僚一举铲除了贝利亚,接着,他又成功地剥夺了马林科夫的政府首脑地位。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在这些基础上,1956年2月召开了苏共“二十大”。
会议概况:(1)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
(2)大会还听取了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运行课件:显示赫鲁晓夫人物图片。
教师详细介绍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1956年2月24日夜晚11点半,会议闭幕后,赫鲁晓夫突然发出通知,要参加大会的代表回到克里姆林宫去听报告,他从午夜起到25日凌晨,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会后,秘密报告内容向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接着又传达到所有工厂、机关干部、商业部门以及其他组织的全体党员,最后传达到了党外的所有人群,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但秘密报告没有在苏联国内正式公开出版。
5月,法国人声称他们弄到秘密报告手抄本全文,并在《法兰西晚报》上发表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5月末,美国情报局从华沙搞到它的全文。
6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把这个报告公之于众。
美国驻苏大使在6月中旬的一个宴会上,直接向赫鲁晓夫进行探问,虽未明确答复,但他们感到确有这个秘密报告。
美国《纽约时报》于1956年7月5日发表了报告全文,这样,秘密报告便以各种文字传遍全世界。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中没有对斯大林进行全面评价,只是列举了斯大林滥用职权和违反法制的种种表现,着重揭露了斯大林在30年代大清洗运动中和卫国战争初期所犯的许多严重错误,但他对问题的分析肤浅,把这些错误全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
高三历史教案-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新
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战后初期苏联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东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八个国家及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亚洲人民民主政权的四个国家;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它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的巨大影响;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南斯拉夫的改革;波兹南事件和波兰的改革;匈牙利事件和经济体制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利弊,形成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东欧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形成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分析,形成运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分析历史发展进程的能力。
知识点拨(一)知识引导1.战后初期苏联在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①195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②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③国防工业取得重大成就,1946年建成原子能反应堆,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④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年~1950年)。
2.苏联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存在的问题①国家体制方面,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弊端日益暴露,利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使企业丧失了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经济发展。
②国家体制方面,由于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破坏。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给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3.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建立的背景。
a.东欧国家在战前都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对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有很大依赖性。
b.二战中,东欧各国人民先后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成立各种名称的民族解放阵线,其中坚力量多为共产党,为东欧各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内部条件。
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案
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案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东欧变革的原因,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波兹南事件与哥穆尔卡改革,匈牙利事件与卡达尔改革,“布拉格之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能力要求:(1)比较波兹南事件与匈牙利事件的异同。
(2)分析对比苏联、东欧变革失误与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
(3)透析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的演变轨迹,总结苏东关系的经验教训,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历史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表明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世界体系,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进程,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国家间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积极意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运行课件,出现世界地图画面,提示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然后教师说明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迅速发生变化。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复习教案(旧高二下)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复习教案〔旧高二下〕一、战后初期的苏联(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开展:①从1946年起执行第四个五年方案,恢复和开展了国民经济。
②1956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946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
③国防工业方面,1946年建成原子反响堆,1949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2)存在的问题:①体制上,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口益暴露。
②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③思想文化上,在抵抗西方思想浸透和反对资产阶级文化的斗争中,在文艺界和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批判运动。
许多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展批判,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开展造成损害。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稳固(1)背景和建立:①二战改变了国际形势,使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②在反法西斯战争节节成功的形势下,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指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开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③在苏军的帮助下。
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2)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结合专政。
(3)主要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民主德国。
(4)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①1948—1953年.苏联形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建立。
②这种体制为恢复和开展东欧各国的经济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初步改变厂这一地区的落后相貌。
③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开展。
这种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开展埋下了隐患。
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1)蒙古人民一一共和国的成立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①1945年10月,蒙古举行全民投票;1946年初,中国成认蒙古人民一一共和国独立。
②经过十多年的经济建立,到1958年,蒙古由一个畜牧业国家转变为农业工业国,1959年,完成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一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半岛的分裂:①日本投降后,苏美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案
第六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案【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理论性强,深具现实性和针对性。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发展、改革、演变及其当今面临的新课题。
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及其对20世纪人类进步的伟大贡献;尤其要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要求学生了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了解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苏式经济政治体制、探索符合本国情况及当时世界经济政治状况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新体制的艰难历程。
要求学生着重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教训。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以及正确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意义;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十月革命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列宁从俄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实现了由全体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到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管理国家、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执政后,终止了新经济政策,在苏联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在1936年通过的新宪法中,苏联宣布已经建成社会主义,从而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正式形成。
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模式曾发挥过极大的作用。
在短时间内,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和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使之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这种体制也极大地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与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
但这种体制也存在着重大弊端。
主要表现是:极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使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出现困难和危机。
第十二课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设计示例需要掌握的知识:苏联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背景、措施、成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诞生的具体条件、人民民主国家的概念以及这些国家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通过对本课有关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分析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通过对苏联反法西斯的胜利和战后经济的恢复发展,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新中国的成立是十月革命后的重大事件,加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战后初期的苏联。
难点: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战后初期的苏联苏联在二战中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然而,苏联人民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却不能不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士,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1.苏联在二战中的巨大损失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表和柱状图等形式展示二战期间苏联各方面的损失。
由此可见,战后初期苏联人民的重要任务就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夏和发展国民经济。
2.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及时地把工作重心从战争转向和平的经济建设。
苏联政府一面大规模地复员军队,一面对国家机关进行职能和结构上的调整,如撤销战时最高权力机构国防委员会,把许多军工部门改组成民用工业部门,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为了切实完成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工作,苏联制定和实施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重建家园,使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
为此,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积极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下面分几个方面看看苏联人民取得的振兴经济的巨大成绩。
在工业战线上,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例如:顿巴斯煤矿的工人排除了6.5亿立方米的矿井积水,等于排干了一个面积70平方公里,水深10米的湖,矿工们还修复了2500多公里倒塌的坑道,这几乎相当于在莫斯科和巴黎之间修筑了一条离地面200―700米的隧道。
高二历史教案-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最新
高二历史教案-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最新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学习目标1、战后初期苏联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2、东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八个国家及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3、亚洲人民民主政权的四个国家;4、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的世界历史意义;5、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它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的巨大影响;6、苏共“二十大”;7、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南斯拉夫的改革;波兹南事件和波兰的改革;匈牙利事件和经济体制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8、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自学导引㈠、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1.苏联(1)建设成就:在___完成的195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
国防工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___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2)存在的问题①____的弊端日益显著。
②对斯大林的____有增无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③在文艺界和学术界展开的批判运动中,把许多___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苏联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建立①原因:客观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___的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苏联给东欧各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援助。
主观方面,在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东欧各国________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②概况: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共出现了南斯拉夫等__个人民民主国家。
(2)巩固:1948~1953年,苏联式的___________体制在东欧确立,初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
但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束缚了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其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___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3.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⑴蒙古①1946年,___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②______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宣称,蒙古已由一个畜牧业国家转变为农业工业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案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东欧变革的原因,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波兹南事与哥穆尔卡改革,匈牙利事与卡达尔改革,”布拉格之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能力要求:(1)比较波兹南事与匈牙利事的异同。
(2)分析对比苏联、东欧变革失误与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
(3)透析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的演变轨迹,总结苏东关系的经验教训,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历史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表明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世界体系,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进程,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国家间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时安排2时教学重点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积极意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
教学过程第一时导入新教师运行,出现世界地图画面,提示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然后教师说明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迅速发生变化。
除了苏联外,在东欧,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东德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亚洲,中国、北朝鲜和北越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社会主义国家共拥有世界1/3的人口和1/4的土地。
欧亚一大批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表明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世界体系,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进程,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今天这节我们就学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由此导入新。
[讲授新]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显示)一、战后初期的苏联(显示)1.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显示)教师布置学生看书,然后提问:(1)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学生答:1946~190年。
(2)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学生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工业的成就突出,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水平,尤其是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运行,出现“修复后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图片、教材前面彩图19的图片,然后教师总结:194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第四个五年汁划,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重建苏联受害地区,使工业和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然后再超过这个水平。
在五年计划的指引下,苏联人民辛勤劳动,重建家园,同时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取提前完成四五计划。
打出: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简表:项目成就工业190年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190年的总产值接近战前国防工业1946年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1949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教师最后指出: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过渡到下一个标题。
2.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示)布置学生看书,提问: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答: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②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③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④艺界和学术界开展的广泛批判运动,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技化事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
师生逐一讨论分析:讨论1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显示: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经典模式: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分析这一模式存在的弊端:(1)片面强凋发展工业,轻视农业;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轻视轻工业,使农、轻、重比例失调。
(2)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质量,结果产品不对路,质量低劣,消耗性大,浪费惊人,经济效益不高。
(3)片面强调计划的指令性和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决策过于集中,使企业和职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片面强调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结果部门林立,互相扯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滋长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
影响地方作用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展。
()过于强调速度和积累,把消费压到最低限度,使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为建设自己的国家不得不长期作出重大牺牲。
显示: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最主要的特征: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国家实行一党制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
分析其弊端:如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臃肿,会议成灾,官僚主义严重,个人崇拜盛行,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忽视社会主义法制等。
讨沦2 何谓个人崇拜?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
教师解释:个人崇拜一词的意思是指不恰当地夸大个人的作用。
神化个人,把个人作为偶像崇拜。
师生讨论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提示学生从历史、国情、个人影响几个方面去思考。
)(1)俄国是一个具有东方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
(2)苏联是从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直接转变为苏维埃形式的集中制的,封建传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形成专制体制的客观原因,它使党和国家有某种“紧迫感”。
(4)斯大林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政治敏感性,但同时性格上有一些严重弱点,粗暴任性,独断专行,心胸褊狭,权欲心重。
()个人崇拜是农民意识的反映。
农民阶级自己不能代表自己,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获得了土地的农民,本能地把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奉为自己的救世主。
由于斯大林本身存在的一些弱点,终于和社会上的生产者产生了共鸣。
讨论3 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打出材料:材料1 193年1月13日,苏联政府宣布破获“医生阴谋案”:9名克里姆林宫医生“以破坏性的治疗为手段”谋害苏联党政军高级官员,包括1949年突然死去的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并准备继续从事此类谋害活动。
在这9名医生中,6名是犹太人,名被指控听命于国际犹太组织和美国特务机构。
材料2 (在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中说)仅凭一封完全未经调查核实的诬告信,他便下令逮捕一批著名的苏联医学家,并且“亲自召见了预审审判员,批示他们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审讯方法,这样的所谓方法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所谓拷打、拷打、再拷打。
”材料3 党的最高机关———代表大会十几年没举行。
党中央委员会应每四个月召开一次,可是在1947年3月到192年8月间一次也没有举行。
许多重大问题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
让学生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
讨论4 艺界和学术界开展的广泛批判运动,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技化事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
教师讲解:苏联在全国开展思想批判运动,反对世界主义和崇洋媚外最早开始于1946年,1948年后批判运动扩展到语言学界、政治经济学界和生物学界。
运动中,对一些作品作了不公正的评论,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同时禁演了一批电影剧目,封闭了一批杂志,解除了上千人的职务,还逮捕处死了一些人。
这些都给苏联科技化事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讲到此处,教师放——段影像资料:二战后期东欧各国的解放。
既让学生轻松一下,同时顺利过渡到下一题。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显示)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历史条和政权实质(显示)教师讲解:同学们从刚才放映的影片中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各国人民奋起打击德意占领军和本国反动派,民主力量不断壮大。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迅速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1944~194年,苏联红军追击法西斯,开进东欧。
在苏联社会主义强有力的援助下,东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东德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运行:显示东欧地图画面,让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
引导学生总结:(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历史条:①二战使帝国主义力量严重削弱。
②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③苏联的作用。
(2)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教师作解释: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组成的政府中主要是共产党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府中都有较多的民主党派代表。
如捷克斯洛伐克组建的政府中,26名政府成员,共产党9人,社会民主党3人,国家社会党、人民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各4人、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由无党派人士担任,所以说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显示)显示东欧地图(填充图),让学生填写东欧主要的民主国家及其位置。
3.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显示)打出本78页一段史料:“人民民主及人民民主国家之成为可能,如所周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法西斯力量失败的结果,苏联的历史性胜利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人阶级领导底下为民族自由独立而斗争的结果,这一斗争使一些东欧和东南欧国家脱离了帝国主义体系。
”———保加利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人民民主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作用和前途》请学生阅读回答:东欧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答:(1)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失败。
(2)这些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3)苏联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援助。
4.苏联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的确立(显示)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斯大林模式在东欧确立,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又存在哪些消极影响?学生回答:积极意义:初步改变丁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
消极影响: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束缚了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它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教师指出:战后初期,亚洲也有一些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过渡到下—题。
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显示)1.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显示)这—题的内容,结合教材小字,理清线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