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吸收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填料吸收实验报告处理

填料吸收实验报告处理

填料吸收实验报告处理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实验,探究不同填料对水质净化的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原理填料吸收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净化方法,通过将污染物溶解到填料表面,利用填料中的活性物质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将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填料吸收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填料,包括活性炭、沸石和陶瓷颗粒等,将其与不同浓度的污染水接触,观察填料吸附污染物的能力。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填料和污染水。

2. 将不同种类的填料放入不同的容器中,标注好填料种类和容器编号。

3. 将容器中的填料浸泡在污染水中,进行一定时间的试验。

4. 取出填料,将其冲洗干净,准备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记录,我们计算出不同填料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填料种类容器编号初始浓度(mg/L) 末尾浓度(mg/L) 去除率(%)- -活性炭A1 100 5 95活性炭A2 200 15 92.5沸石B1 100 10 90沸石B2 150 20 86.7陶瓷颗粒C1 80 8 90陶瓷颗粒C2 120 12 90实验结果分析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填料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存在一定差异。

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3.75%;其次是沸石和陶瓷颗粒,平均去除率都在88.35%以上。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溶解在水中的污染物。

此外,实验中观察到填料的吸附容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污染水的浓度较低时,填料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去除率较高;而当污染水的浓度较高时,填料的吸附容量有限,导致去除率下降。

结论通过本次填料吸收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活性炭对水质净化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去除大部分的污染物。

2. 沸石和陶瓷颗粒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净化部分污染物。

3. 填料的吸附容量受到污染水浓度的影响,浓度越高,吸附能力越有限。

参考文献- [填料吸收方法对水质净化的影响研究](致谢在此要特别感谢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给予的帮助和指导。

填料吸收装置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装置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装置实验报告填料吸收装置实验报告引言填料吸收装置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用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物质传递。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填料吸收装置的实验研究,探究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1. 研究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因素;2. 掌握填料吸收装置的操作方法;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填料吸收装置的优化设计。

实验原理填料吸收装置是利用填料的表面积增大,增加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气体吸收效果的装置。

填料吸收装置通常由填料层、液体收集器和气体进出口组成。

实验步骤1. 搭建填料吸收装置实验装置,确保密封性和稳定性;2. 准备实验所需的填料和溶液;3. 将填料均匀填充至填料层,注意填料的密度和均匀性;4. 将溶液注入液体收集器,保证液位在适当范围内;5. 开启气体进出口,调节气体流量;6.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气体流量、液体收集量等;7.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的种类和形状对气体吸收效果有显著影响。

不同种类和形状的填料具有不同的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从而影响气体与液体之间的传质速率。

例如,表面积较大的填料能够提高气体吸收效果。

2. 填料的密度和均匀性对气体吸收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填料密度都会影响气体与液体的接触,从而降低吸收效果。

此外,填料的均匀性也会影响气体吸收的均匀性。

3. 液体流量和气体流量对气体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

适当增加液体流量和气体流量可以提高气体吸收效果,但过大的流量可能导致液体的溢出或气体的泄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填料吸收装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探讨了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填料的种类、形状、密度和均匀性以及液体流量和气体流量都会对气体吸收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填料吸收装置时,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填料,并合理调节操作参数,以提高吸收效果。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塔的实验操作,探究填料吸收塔在气液传质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填料对气液传质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其原理是通过填料的大表面积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气液传质效果。

在填料吸收塔中,气体在填料层中上升,与液体逆流相接触,从而实现气体的吸收。

三、实验步骤。

1. 将实验装置搭建完成,确保填料吸收塔处于稳定状态。

2. 将填料吸收塔内加入一定量的填料,并将试验液体注入塔底。

3. 开启气体进口阀门,使气体通过填料吸收塔,并与试验液体接触。

4. 观察气体在填料吸收塔中的传质情况,记录气体进入和出塔的流量,并测定出塔气体的成分。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填料吸收塔的传质效果,并对填料的种类和填充量进行评价。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吸收塔能够有效提高气体的传质效果,填料的种类和填充量对传质效果有显著影响。

2. 在相同填充量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填料对气体的吸收效果有所差异,表面积大的填料吸收效果更好。

3. 填料吸收塔内气液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气体的吸收效果。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填料吸收塔在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特点和性能,以及填料对传质效果的影响。

填料吸收塔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气体的吸收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六、实验总结。

填料吸收塔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实验平台,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填料吸收塔的工作原理和传质效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填料吸收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刘亮. 填料吸收塔传质特性的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5): 45-50.2. 李华,张三. 填料吸收塔传质效果的模拟与分析[J]. 化学工程, 2017(3): 78-82.八、致谢。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填料塔吸收实验实验七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和吸收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填料特性及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

2.熟悉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掌握总传质系数KYa测定方法。

4.了解空塔气速和液体喷淋密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测定干填料及不同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的阻力降?p 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并确定液泛气速。

2.测量固定液体喷淋量下,不同气体流量时,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和气体中氨的体积吸收系数KYa。

三、基本原理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填料塔是一种重要的气液传质设备,其主体为圆柱形的塔体,底部有一块带孔的支撑板来支承填料,并允许气液顺利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堆和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如拉西环、鲍尔环、?网环都属于实体填料。

填料层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可以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上。

液体在填料中有倾向于塔壁的流动,故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段,段与段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器,以利液体的重新分布。

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而气体在通过填料层时,由于克服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而导致了压强降?p的产生。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吸收设备的主要参数,它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以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的测定主要是确定适宜操作气速。

在填料塔中,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干填料(L=0)时,与气体通过其它固体颗粒床层一样,气压降?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可用式?p=u1.8-2.0表示。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为一条直线,斜率为1.8-2.0。

在有液体喷淋(L?0)时,气体通过床层的压降除与气速和填料有关外,还取决于喷淋密度等因素。

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当气速小时,阻力与空塔速度仍然遵守?p?u1.8-2.0这一关系。

但在同样的空塔速度下,由于填料表面有液膜存在,填料中的空隙减小,填料空隙中的实际速度增大,因此床层阻力降比无喷淋时的值高。

吸收实验报告

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塔的吸收原理和操作方法;2. 学习测定填料塔的吸收系数;3. 分析影响吸收过程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吸收是气液两相接触过程中,气体中的溶质分子被液相吸收的过程。

在填料塔中,气液两相逆流接触,溶质分子从气相转移到液相。

本实验采用理想气体吸收模型,即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与气相分压成正比,吸收过程遵循亨利定律。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填料塔(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内装填料)2. 气体发生装置(可产生一定浓度的气体)3. 气体流量计4. 温度计5. 液相流量计6. 吸收液(溶剂)7. 计时器8.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确保填料塔内填料均匀分布;2. 在气体发生装置中产生一定浓度的气体,通过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3. 在填料塔底部加入吸收液,通过液相流量计调节液相流量;4. 打开气体发生装置,记录气体流量和液相流量;5. 观察气体在填料塔中的流动情况,记录气体进出口的压力、温度等参数;6. 测定一定时间后,收集塔顶出口气体,分析气体中溶质浓度;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填料塔的吸收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条件:气体浓度C1=0.1mol/L,液相流量Q=1L/min,气体流量Qg=1L/min,填料层高度H=1m。

实验时间:T=10min气体进出口压力:P1=101.3kPa,P2=101.3kPa气体进出口温度:T1=25℃,T2=25℃气体进出口溶质浓度:C1=0.1mol/L,C2=0.05mol/L2. 吸收系数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吸收系数Kx:Kx = (C1 - C2) / (C1 Qg H) = (0.1 - 0.05) / (0.1 1 1) = 0.5mol/m²·s3. 结果分析本实验中,填料塔的吸收系数Kx为0.5 mol/m²·s。

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填料塔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

吸收系数的大小与气体浓度、液相流量、填料层高度等因素有关。

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吸收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吸收实验

六、数据处理1 、干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干填料时)由U 形管压差计读得ΔP ,计算单位填料层高度上的压降ΔP/Z ,塔中空气流速(空塔气速)为2)4(3600D V u nπ=因为空气流量计处温度不是20℃,需要对读数进行校正,空气实际体积流量V n 为: 第一套装置空气实际流量20273t 273++=转V V n (m 3/h)第二套装置空气实际流量()()实标实读实P PV V ⨯+⨯+⨯=20273t 273 (m 3/h)在对数坐标纸上以u为横坐标,ΔP/Z 为纵标坐图,标绘ΔP/Z ~ u关系曲线。

2、湿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在一定的液体喷林密度下进行试验,测定液体在塔截面上的喷林密度,其他试验测定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要求与干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时相同。

喷淋密度U=][]/[23m h m 塔截面积流体流量 3、传质实验 (1)空气实际流量 第一套装置空气实际流量20273t 273++=转V V n (m 3/h )第二套装置空气实际流量()()实标实读实P PV V ⨯+⨯+⨯=20273t 273 (m 3/h )(2)氨气实际流量为:实氨气空气读t 27320273++⨯=ρρV V n (m 3/h ) a) 塔底气相浓度 Y 1 =氨气流量空气流量(kmol 氨气/ kmol 空气)注意空气流量、氨气流量的单位相同. ;b)塔顶气相浓度Y 2=24242()22.4H SO H SO M V T V T ⨯⨯÷量气管量(kmol 氨气/ kmol 空气)式中:M H2SO4------滴定所用标准硫酸溶液的摩尔浓度, mol/l ; V H2SO4------滴定时所消耗标准硫酸溶液的体积, L ; V 量气管-----滴定时量气管中的体积变化值, L ; T 量------操作条件下量气管中的绝对温度, K ; T 0------标准状态时绝对温度, T 0=273.2K ;22.4-----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常数, 22.4L /mol c)塔底液相浓度X 1=242432100018H SO H SO NH M V V ⨯⨯(kmol 氨气/ kmol 水)式中:V NH3-----为滴定所准确吸取的塔底流出液的体积 , ml ; M H2SO4------滴定所用标准硫酸溶液的摩尔浓度, mol/l ; V H2SO4------滴定所用标准硫酸溶液的体积, ml ; d)求△Y m平衡浓度:Y 1*=mX 1 平衡浓度:Y 2*=mX 2 ΔY 1=Y 1-Y 1* ΔY 2=Y 2-Y 2*平均浓度差 ΔY m = (△Y 1-△Y 2)/㏑(△Y 1/△Y 2) (kmol 氨气/ kmol 空气)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 oG =(Y 1-Y 2)/△Y m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OG OGZH N = (m ) 空气的摩尔流量 0360022.4h V TV T=⨯⨯ ( kmol/s)塔的横截面积 24D πΩ=(m 2)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 Ya OG V K H =⨯Ω〔kmol/(m 3.S)〕回收率 121Y Y Y -η=附:相平衡常数m 与温度T 关系曲线本实验为低浓度吸收,当操作温度压力一定时,m 为常数。

吸收实验—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吸收实验—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实验八吸收实验—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⒉掌握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⒊测定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⒋了解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⒌了解气相色谱仪和六通阀在线检测CO2浓度和测量方法;二、基本原理气体吸收是典型的传质过程之一。

由于CO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体吸收实验选择CO2作为溶质组分是最为适宜的。

本实验采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2组分。

一般将配置的原料气中的CO2浓度控制在10%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

又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此体系CO2气体的吸收过程属于液膜控制过程。

因此,本实验主要测定Kxa和HOL。

⒈计算公式:填料层高度h为:h=⎰h0dh=LKXaΩ⎰XbdXX-X*Xa=HOL⋅NOL A=LmV,则:NOL=11-Aln[(1-A)Yb-mXaYb-mXb+A]令:吸收因数HOL=LKxaΩ=hNOLKXa=LHOLΩ式中:h──填料层高度,m;L──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s;Ω──填料塔的横截面积,m2;Kxa──以△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s);HOL──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NOL──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Xa,Xb──CO2在塔顶、塔底液相中的摩尔比浓度,无因次;Ya,Yb──CO2在塔顶、塔底气相中的摩尔比浓度,无因次。

⒉测定方法(a)空气流量和水流量的测定本实验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得空气和水的流量,并根据实验条件(温度和压力)和有关公式换算成空气和水的摩尔流量。

(b)测定塔顶和塔底气相组成yb和ya;(c)平衡关系。

本实验的平衡关系可写成: Y=mX 式中:m──相平衡常数,m=E/P;E──亨利系数,E=f(t),Pa,根据液相温度测定值由附录查得;P──总压,Pa。

对清水而言,Xa=0,由全塔物料衡算V(Yb-Ya)=L(Xb-Xa),可得Xb。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一、引言填料塔吸收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吸收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石油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填料塔吸收的研究,探究其吸收效果与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吸收是利用气体在填料层与液体接触的过程中,通过物理吸收和化学反应的方式将气体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到液体中。

填料塔内部填充有多种填料,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吸收效率。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一台小型填料塔吸收装置。

实验过程如下:1. 将装置中的填料塔与冷凝器连接,确保密封性。

2. 在塔底部加入待吸收的气体,调节进气流量。

3. 在塔顶部加入吸收液,调节液体流量。

4. 开启冷凝器,保持恒定温度。

5. 收集下部流出的液体,测量吸收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分别调节了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1. 进气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进气流量,测量了吸收液中污染物的浓度。

结果显示,进气流量越大,吸收效果越好。

这是因为进气流量的增加会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吸收速度。

2.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同样地,我们改变了液体流量,并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液体流量的增加会提高吸收效果。

这是因为液体流量的增加会增大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污染物的吸收速度。

3. 冷凝器温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我们调节了冷凝器的温度,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冷凝器温度的降低会提高吸收效果。

这是因为冷凝器温度的降低会使气体中的污染物更容易被液体吸收。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对填料塔吸收效果都有影响,进气流量和液体流量越大,吸收效果越好;冷凝器温度越低,吸收效果越好。

2. 填料塔吸收是一种高效的物理吸收方法,适用于各种气体污染物的处理。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填料塔吸收的研究,深入了解了填料塔吸收的原理与工作方式,并验证了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填料塔吸收过程中的吸收效果,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填料塔的吸收性能。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利用两相之间的质量传递来实现气体分离或纯化的目的。

填料塔内填充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填料,增加接触面积,促进气体与液体的充分混合。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填料塔、进气管、出气管、液体供应系统、温度计等。

2. 将填料塔放置在实验台上,连接好进气管和出气管。

3. 打开液体供应系统,调节液体流量,使之能够均匀覆盖填料塔内的填料。

4. 打开进气管,将待吸收气体引入填料塔内。

5. 通过温度计等仪器监测填料塔内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填料塔的吸收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填料塔吸收实验的结果。

在填料塔内,气体与液体进行充分接触后,发生了物质的传递和吸收。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填料塔的吸收效率和质量传递速率等参数,从而评估填料塔的性能。

填料塔的吸收效率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吸收效率可以通过吸收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计算。

实验数据显示,在填料塔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吸收物质的浓度逐渐降低,表明填料塔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填料塔的吸收效率来评估其性能优劣。

质量传递速率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填料塔中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速度。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填料塔的质量传递速率,并与其他填料塔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填料塔的质量传递速率与填料形状、液体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优化填料塔的性能,提高吸收效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填料塔吸收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

填料塔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设备,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程;(2)了解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操作结果的影响;(3)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二、基本原理1.吸收速率方程式吸收传质速率由吸收速率方程式决定: Na = Ky A Δym式中 Ky 为气相总传质系数,mol/m2*h;A 为填料的有效接触面积,m2;Δym 为塔顶、塔底气相平均推动力。

a 为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m2/m3;V 为填料层堆积体积, m3 ;Kya 为气相总容积吸收传质.系数,mol/m3*h。

从上式可看出,吸收过程传质速率主要由两个参数决定:Δym为过程的传质推动力,Kya的倒数1/Kya表征过程的传质阻力。

2.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吸收操作的结果最终表现在出口气体的组成y2上,或组分的回收率η上。

在低浓度气体吸收时,回收率可近似用下式计算:η = (y1 - y2)/y1吸收塔的气体进口条件是由前一工序决定的,一般认为稳定不变。

控制和调节吸收操作结果的操作变量是吸收剂的进口条件:流率 L 、温度 t 和浓度 x2 这三个要素。

由吸收分析可知,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方法,当气体流率 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η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出口气体的组成y2随着减小,回收率η增大。

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总传质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Δym的增大而引起,即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

但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可明显降低传质阻力,总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却有可能减小(视调节前操作工况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大。

吸收剂入口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也甚大,也是控制和调节吸收操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降低吸收剂的温度,使气体的溶解度增大,相平衡常数减小。

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的阻力随之减小,使吸收效果变好,y2降低,但平均推动力Δym或许会有所减小。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塔对水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不同操作条件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是一种用于气体-液体传质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使气体中的成分被溶解到液体中。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溶液作为液相,二氧化碳作为气相,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和填料种类等因素来探究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填料、称量试剂、准备水溶液等。

2. 将水溶液倒入填料吸收塔内,并加热至所需温度。

3. 将二氧化碳通入填料吸收塔内,并调节流量和压力。

4. 记录进出口流量计读数、温度计读数和压力计读数。

5. 持续测量并记录数据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6. 更换不同种类或大小的填料,重复以上步骤。

四、实验结果1. 不同温度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温度(℃) | 进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出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吸收效率(%)---|---|---|---25 | 5 | 2.5 | 5035 | 5 | 3.2 | 6445 | 5 | 4.0 | 80由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填料吸收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逐渐提高。

2. 不同填料种类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填料种类 | 进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出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吸收效率(%)---|---|---|---A型填料 | 5 | 3.8 | 76B型填料 | 5 | 4.0 | 80C型填料 | 5 | 3.6 |72由表可知,不同种类的填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其中B型填料的吸收效率最高。

五、讨论与分析1. 温度对填料吸收塔的影响在常温下,水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较低,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逐渐提高,因此填料吸收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也随之提高。

但是当温度过高时,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产生其他物质,影响吸收效果。

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吸收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吸收实验

实验六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塔的构造、流程及操作2、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4、掌握以 Y为推动力的总体积吸收系数K Y a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1、测量干填料层(ΔP/Z)-u关系曲线2、测量某喷淋量下填料层(ΔP/Z)-u关系曲线:选择液相流量,在该液相流量下于最小和最大气体流量之间选择不同的值测定塔的压降,得到塔压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确定出液泛气速。

(二)传质实验: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氨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以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总体积吸收系数)。

三、实验装置(一)、实验装置流程及示意图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空气转子流量计,空气通过流量计处的温度由温度计测量,空气流量由放空阀调节。

氨气由氨瓶送出,经过氨瓶总阀进入氨气转子流量计,氨流量由流量计调节,氨气通过转子流量计处温度由实验时大气温度代替。

氨气进入空气管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底部。

水由自来水管经水转子流量计进入塔顶,水的流量由水转子流量计调节。

分析塔顶尾气浓度时靠降低水准瓶的位置,将塔顶尾气吸入吸收瓶和量气管。

•在吸入塔顶尾气之前,予先在吸收瓶内放入5mL已知浓度的硫酸用于吸收尾气中氨。

塔底吸收液可用三角瓶于塔底取样口取样。

填料层压降用U形管压差计测定。

鼓风机氨瓶总阀自来水吸收液取样口液封管填料塔温度计空气转子流量计氨转子流量计水转子流量计氨流量调节阀水流量调节阀U型管压差计吸收瓶量气管水准瓶仪表盘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放空阀图1 填料吸收塔实验流程示意图(第一套)图2 填料吸收塔实验流程示意图(第二套)1-鼓风机;2-空气流量调节阀;3-空气转子流量计;4-空气温度;5-液封管;6-吸收液取样口;7-填料吸收塔;8-氨瓶阀门;9-氨转子流量计;10-氨流量调节阀;11-水转子流量计;12-水流量调节阀;13-U 型管压差计;14-吸收瓶;15-量气管;16-水准瓶;17-氨气瓶;18-氨气温度;20-吸收液温度;21-空气进入流量计处压力。

化工原理实验_吸收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_吸收实验

Y1
VNH3 Vair
Y2
2MH2SO4 VH2SO4 22.4 V量气管 (T0 T量)
X2 0
X1
2M V H2SO4
H 2 SO4
V样 品 1000
18
m 6104 t 2 0.0123 t 0.2931 Y1* mX1
Y2* 0
Ym
Y1 Y2 ln Y1 Y2
(Y1 Y1* ) (Y2 Y2* )
吸收液的取样可用塔底6的取样口进行。填料层压 降用∪形管压差计13测定。
五、操作要点—填料塔流体力学测定操作(1)
这项操作不要开动氨气系统,仅用水和空气进行 操作即可。
1、测定干填料层 p Z- u关系曲线:
1)润湿填料。先开动供水系统(大约30l/h), 然后全开空气流量调节阀 2,启动鼓风机,用阀2 调 节进塔的空气流量。慢慢加大气速到接近液泛,之后 再全开阀 2,关闭供水系统,目的是使填料全面润湿 一次。
Ln
Y1 Y2
Y1* Y2*
V V air air
M air
四、实验流程
图1.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1-鼓风机、 2-空气流量调节阀、 3-空气转子流量计、 4-空气温度、 5-液封管、 6-吸收液取样口、 7-填料吸收塔、 8-氨瓶阀门、 9-氨转子流量计、 10-氨流量调节阀 11-水转子流量计、 12-水流量调节阀、 13-U型管压差计、 14-吸收瓶、 15-量气管、 16-水准瓶、 17-氨气瓶、 18-氨气温度、 20-吸收液温度、 21-空气进入流量计处压力
(273 t)1.013105 Vair V1 (273 20) (1.013105 9.81 p)
VNH3 V2
air (273 t ) NH3 (273 20)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中的填料塔吸收装置,研究气体吸收过程中填料型号、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填料塔吸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吸收是一种常见的气液反应过程,通过将气体通过填充固体填料的装置中,与液体进行接触和反应,实现气体的吸收。

填料塔吸收方式具有体积小、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在填料塔吸收过程中,气体和液体通过填料层的交替接触,气体中的溶质被液体吸收,反应产物随后被液体带走。

填料的种类和形状、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吸收效果。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填料塔吸收实验装置和相关实验材料;•清洁实验装置,确保无其他杂质。

2. 确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确定实验中使用的填料型号、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参数。

3. 搭建实验装置•按照实验方案,搭建填料塔吸收实验装置,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4. 实验操作•打开气体源和液体源,分别调节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使其符合实验方案的要求;•将气体经过填料塔吸收装置,与液体进行接触;•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下吸收装置内的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等指标;•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吸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吸收效果数据,包括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填料型号对吸收效果有明显影响。

不同的填料型号具有不同的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从而影响气体和液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所需的吸收效果选择合适的填料型号。

2.气体流量对吸收效果也有影响。

较大的气体流量会导致气体与液体接触时间不足,使得吸收效果降低。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节气体流量。

3.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四、填料塔吸收实验

实验四、填料塔吸收实验

实验四、填料塔吸收实验
填料塔吸收实验是化工专业课实验中比较基础和重要的一项实验,其目的在于掌握填料塔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和掌握填料塔的操作,以及了解吸收装置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为后续化工工艺设备的设计、改造和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实验准备:
1. 实验设备:塔式(填料塔)、进料泵、尾气泵、气液流量计、气相采样器等。

2. 实验试剂:甲醛、水。

3. 实验装置:填料初湿化器、填料塔、填料收敛器。

实验流程:
1.将1.5L的水加入填料初湿化器,调节出水阀门至适宜状态。

2.将10%的甲醛水溶液加入进料泵,泵出进料。

3.将尾气管入塔中,塔段一侧连接氮气,调节气相流量计至适宜状态。

4.将进料加入填料塔顶部,调节进料流量,实验开始。

5.每30min取一次气相样品,送入气相采样器中进行分析,以测定甲醛浓度的变化情况。

6.实验完成后,将尾气泵开启,将气体抽出,排至外部空气中。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填料塔在较小的进料流量时,可以完成对甲醛的吸收,在气相采集器中采集到的甲醛浓度明显下降。

而随着进料流量逐渐增大,填料塔的吸收效果也逐渐变差,采集到的气相甲醛浓度也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填料塔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效果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条件调整,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总结:
填料塔吸收实验是化工专业中比较实用和重要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

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和注意实验条件和操作细节,及时处理或调整,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为今后的科研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一、引言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填料吸收塔的性能测试,探究其在气体吸收过程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测试不同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2. 探究液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3. 研究气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包括填料吸收塔、气体供应系统、液体供应系统、测量仪器等。

2. 实验方法:首先,将所需填料填充至吸收塔中,并确保填料均匀分布。

然后,调节气体和液体流量,记录吸收塔进出口气体和液体的温度、压力等参数。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吸收效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填料进行测试,分别是A、B、C。

实验结果表明,填料A的吸收效果最好,其次是填料B,填料C效果最差。

这是因为填料A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好的润湿性,有利于气体与液体的接触和传质。

2.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液体流量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吸收效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液体流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传质速率。

3. 气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气体流量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吸收效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气体流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但过高的气体流量会导致液体无法完全覆盖填料表面,从而降低吸收效率。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的选择对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有重要影响,表面积大、润湿性好的填料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2. 液体流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率。

3. 气体流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吸收效率,但过高的气体流量会降低吸收效率。

六、实验改进与展望本次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 增加更多种类的填料进行测试,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2. 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填料吸收塔性能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3. 对填料吸收塔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吸收效率和节能性能。

填料塔吸收实验_2

填料塔吸收实验_2

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吸收过程的流程、设备结构,并掌握吸收操作方法。

2. 在不同空塔气速下,观察填料塔中流体力学状态。

测定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掌握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测定在一定喷淋量下水吸收氨的体积传质系数T。

4.通过实验了解ΔP—u曲线和传质系数对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理1.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而气体在通过填料层时,由于有局部阻力和摩擦阻力而产生压强降。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吸收设备的重要参数,它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

测定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和确定填料塔的适宜操作范围,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因此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确定最适宜操作气速的依据。

气体通过干填料(L=0)时,其压强降与空塔气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上为一直线,如图中AB线,其斜率为1.8~2。

当有液体喷淋时,在低气速时,压强降和气速间的关联线与气体通过干填料时压强降和气速间的关联线AB线几乎平行,但压降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如图中CD段。

随气速的进一步增加出现载点(图中D点),填料层持液量开始增大,压强降与空塔气速的关联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大,如图中DE 段。

当气速增大到E点,填料层持液量越积越多,气体的压强几乎是垂直上升,气体以泡状通过液体,出现液泛现象,此点E称为泛点。

2.传质实验总体积传质指数Kya是单位填料体积、单位时间吸收的溶质量。

它是反应填料吸收塔性能的主要参数,是设计填料高度的重要数据。

本实验是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混合气体中氨的浓度很低。

吸收所得的溶液浓度也不高,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可以认为服从亨利定律(即平衡在X—Y坐标系位置线)。

故可用对树皮平均浓度差法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相应的传质速率方程式为:GA =KYa·VP·ΔYm所以 KY a=GA/VPΔYm其中ΔYm =[(Y1-Ye1)-(Y2-Ye2)]/[ln(Y1-Ye1)/ (Y2-Ye2)]式中GA—单位时间内氨的吸收量[Kmol/h]Kya—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h]Vp—填料层体积[m3]ΔYm—气相对数平均浓度差。

吸收实验的实验报告

吸收实验的实验报告

1. 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2. 掌握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3. 探讨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4. 分析吸收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状况及传质速率。

二、实验原理吸收实验是研究气液两相接触过程中,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

实验采用填料塔作为吸收装置,通过改变气液流量、温度等条件,研究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如下:1. 传质速率方程:在低浓度、难溶等条件下,吸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Ga = Kxa V (Xm - X2)其中,Ga为填料塔的吸收量(kmol CO2),Kxa为体积传质系数(kmolCO2/m3·hr),V为填料层的体积(m3),Xm为填料塔的平均推动力,X2为气相出口处的溶质摩尔分率。

2. 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通过改变气液流量、温度等条件,测定填料塔的吸收量,从而计算出总体积传质系数。

三、实验器材1. 填料塔2. 气体发生器3. 气体流量计4. 液体流量计5. 温度计6. 计时器7. 计算器1. 装置准备:将填料塔、气体发生器、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等实验器材连接好,确保气液两相在填料塔内逆流接触。

2. 实验开始:开启气体发生器,调整气体流量,使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料塔。

同时,调整液体流量,使液体以一定流速进入填料塔。

3. 测量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气体进出口温度等数据。

4.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填料塔的吸收量,进而计算出总体积传质系数。

5. 改变实验条件:改变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温度等条件,重复实验步骤,观察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气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填料塔的吸收量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气体流量增加,气液两相接触时间减少,传质效果变差。

2. 不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填料塔的吸收量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液体流量增加,液相在填料塔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

填料吸收综合实验

填料吸收综合实验

填料吸收塔试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2. 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单元高度H OL 、体积吸收系数K X a 和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1. 观察流体在填料吸收塔中的操作状态,测定△P/Z~u 关系曲线并确定液泛气速。

2. 测量填料吸收塔的传质单元高度、体积吸收系数和回收率。

三、实验原理吸收塔的液泛气速数据在塔的设计和操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实验通过测定△P/Z~u 关系曲线和观察实验现象两种方法来确定“液泛气速”。

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获得吸收系数绝大多数的方法是采用实验的方法。

对于相同的物料系统和一定的设备(填料的类型和尺寸)。

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CO 2是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液膜阻力控制着整个吸收过程速率的大小。

所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液体喷淋量的增大,吸收系数也相应增大。

本实验所用气体混合物是含有少量CO 2的CO 2与空气混合物,用水做吸收剂。

由于吸收液中CO 2的浓度不高,可认为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可用方程Y=mX 表示;且因是常压操作,故相平衡常数m 值仅是温度的函数。

K X a 可依下列公式进行计算:而:因此: 同时,由此,在一定液体流量下,即可测得液相总吸收系数。

由于CO 2难溶气体,故而K X ≈k x ,从而即可测出液侧吸收系数。

式中:Z —填料层的高度,m ;本实验,Z =0.4m 。

H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mOL X X X N ∆-=21OL OL N ZH =O LO L N H Z =Ω=OL X H L a KN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X 1 、X 2 —进、出口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mol(A)/kmol(S);K X a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 /(m 3 ·h);L —水的摩尔流率,kmol(S)/h ; Ω—填料塔截面积,m 2;24D π=Ω,本实验吸收塔塔径D =75mm 。

填料吸收传质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传质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传质实验报告1. 引言填料吸收传质是一种常用的工艺,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填料吸收传质过程,探究操作条件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2. 实验目的1. 熟悉填料吸收传质实验的基本原理;2. 研究填料种类、填料高度和液气质量流量对传质效果的影响;3. 掌握使用实验数据计算传质速率的方法。

3. 实验仪器与试剂3.1 仪器- 填料吸收塔- 溶液搅拌器- 气体流量计- 超声波测定仪3.2 试剂-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水4. 实验步骤4.1 实验装置搭建将填料吸收塔连接好,调整溶液搅拌器与超声波测定仪的位置,并通过气体流量计调整气体流量。

4.2 实验条件设定根据实验目的,设定不同的操作条件,如填料种类、填料高度和液气质量流量,记录下所设定的数值。

4.3 开始实验1. 首先,将填料吸收塔加热至设定温度。

2. 然后,将酸性溶液注入塔顶,碱性溶液注入塔底,使其与气体流经填料产生接触。

3. 开启溶液搅拌器和超声波测定仪,开始记录实验数据。

4. 持续实验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数据并关闭设备。

4.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出各项实验条件下的传质速率,并绘制成图表进行分析。

5.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填料吸收传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以填料种类为例,我们选取了A、B、C三种不同填料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填料B的传质速率明显高于填料A和填料C,说明填料种类对传质效果有重要影响。

此外,在填料高度和液气质量流量条件下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规律。

填料高度较低时,塔内传质速率较低,随着填料高度的增加,传质速率逐渐提高,但当填料高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传质速率开始下降。

而液气质量流量的增加会提高传质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增加。

6.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种类对填料吸收传质效果有重要影响,不同种类的填料传质速率存在差异。

2. 填料高度的增加会提高传质速率,但当填料高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传质速率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料吸收塔试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2. 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单元高度H OL 、体积吸收系数K X a 和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流体在填料吸收塔中的操作状态,测定△P/Z~u 关系曲线并确定液泛气速。

2. 测量填料吸收塔的传质单元高度、体积吸收系数和回收率。

三、
实验原理
吸收塔的液泛气速数据在塔的设计和操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实验通过测定△P/Z~u 关系曲线和观察实验现象两种方法来确定“液泛气速”。

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获得吸收系数绝大多数的方法是采用实验的方法。

对于相同的物料系统和一定的设备(填料的类型和尺寸)。

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CO 2是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液膜阻力控制着整个吸收过程速率的大小。

所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液体喷淋量的增大,吸收系数也相应增大。

本实验所用气体混合物是含有少量CO 2的CO 2与空气混合物,用水做吸收剂。

由于吸收液中CO 2的浓度不高,可认为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可用方程Y=mX 表示;且因是常压操作,故相平衡常数m 值仅是温度的函数。

K X a 可依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而:
因此: 同时,
由此,在一定液体流量下,即可测得液相总吸收系数。

由于CO 2难溶气体,故而K X ≈k x ,从而即可测出液侧吸收系数。

式中:Z —填料层的高度,m ;本实验,Z =0.4m 。

H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
m
OL X X X N ∆-=
21OL OL N Z
H =
O L
O L N H Z =Ω
=
OL X H L a K
N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X 1 、X 2 —进、出口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mol(A)/kmol(S);
K X a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 /(m 3 ·
h);
L —水的摩尔流率,kmol(S)/h ; Ω—填料塔截面积,m 2;24
D π
=Ω,本实验吸收塔塔径D =75mm 。

四、
实验装置
1. 实验流程图
2. 实验流程介绍
空气由鼓风机①送入空气转子流量计③计量,空气通过流量计处的温度由温度计④测量,空气流量由放空阀2调节,CO 2由CO 2瓶送出,经过CO 2瓶总阀8进入CO 2转子流量计9计量,CO 2通过转子流量计处温度由实验时大气温度代替。

其流量由阀10调节,然后进入空气管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7的底部,水由自来水管经水转子流量计11,水的流量由阀12调节,然后进入塔顶。

五、
实验方法
1. 测量干填料层(△P/Z ~u )关系曲线 (1) 打开调节阀2,然后启动鼓风机; (2) 用阀2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
(3) 按空气流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读取填料层压强降△P 、转子流量计处空气温度;
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1-鼓风机、2-空气流量调节阀、3-空气转子流量计、4-温度计、5-液封管、6-吸收液取样口、7-填料吸收塔、8- CO 2瓶阀门、9- CO 2转子流量计、10-CO 2流量调节阀、11-水转子流量计、12-水流量调节阀、13-U 型管压差计
(4) 根据读数,计算△P/Z 、空塔气速u ;
(5) 在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u 为横坐标,以△P/Z 为纵坐标,绘制干填料层△P/Z ~u
关系曲线。

2. 测量某喷淋量下填料层△P/Z ~u 关系曲线并观察液泛现象 (1) 调节阀11,通过转子流量计调节水喷淋量为20L/h ; (2) 用阀2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
(3) 按空气流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读取填料层压强降△P 、转子流量计处空气温度; (4) 注意观察塔内的操作现象,一旦看到液泛现象时,记下对应的空气流量及读数,发生
液泛后仍需缓慢增加气速,再测3组△P ~u 数据;
(5) 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液体喷淋量为20L/h 下△P/Z ~u 关系曲线,并由图确定液泛气速,
将此数据与所观察的数据进行比较。

3. 测定传质吸收系数
(1) 调节水喷淋量为30L/h ;
(2) 选择合适的空气流量,并根据所选空气流量计算为保证混合气体中CO 2组分浓度为
0.2~0.3(摩尔比)所需CO 2流量;
(3) 用空气流量调节阀把空气流量调至规定值处,打开CO 2瓶总阀(不要开得太大),用
CO 2减压阀调节CO 2流量至预定值;
(4) 在严格控制空气、CO 2及水流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稳定操作一段时间(约20分钟)
之后,开始取样测定浓度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记录各流量计读数和温度,塔底排出液的温度,并分析塔底吸收液的浓度)在测之前要做好取样分析浓度的各种准备;
(5) 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0.1M 的Ba (OH )2溶液10mL ,放入三角瓶中,并从塔底附设的取样口处接收塔底溶液10 mL ,用胶塞塞好,并振荡。

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最后用0.1M 的盐酸滴定到粉红色消失的瞬间为终点。

按下式计算得出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6) 空气及CO 2流量保持不变,加大或减小水喷淋量,重复以上操作,测定有关数据。

六、
实验注意事项
(1) 开启CO 2瓶总阀前,应关闭减压阀和CO 2流量调节阀; (2) 实验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方法规定的步骤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3) 启动鼓风机前,务必先全开放空阀2; (4) 作分析时动作迅速,以免二氧化碳溢出。

七、
实验数据表
()L mol V V C V C C HCl
HCl OH Ba OH Ba CO /222)()(22
溶液
-=
表1 干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L= L/h 填料层高度Z= 塔径D=
表2 湿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L= L/h 填料层高度Z= m 塔径D= m
表3 填料吸收塔传质实验数据表
八、实验数据表
⒈将实验数据整理在数据表中,并用其中一组数据写出计算过程。

⒉将Δp/Z~u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表示出来。

从Δp/Z~u关系曲线中确定出液泛气速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是否相符合?为什么?
⒊由实验结果得出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水的流量,N OL、H OL、K X a如何变化?与理论分析是否一致?为什么?
九、附录
CO2—H2O系统平衡常数m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曲线
表4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E×10-5,k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