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统编7下语文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统编7下语文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讲学稿(学生用)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讲读主备:洪正生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七()班姓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朝花夕拾》。

⑶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2、能力目标:⑴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⑵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⑶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

自由质疑──讨论质疑──审美鉴赏──迁移运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并重,阅读与鉴赏共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臃肿()珊瑚()攒成()收敛()脑髓()鉴赏()觅食()人迹罕至()竹筛()秕谷()渊博()人声鼎沸()倜傥()书塾()2.多音字辨析系:xì()攒:cuán()露:lòu()折:zhé()jì() zǎn() lù() shé()宿:sù()拗:ǎo()吓:hè()xiǔ()ào() xià()xiù() niù()3.形似字辨析躁()瞪()蝥()剑()畦()匾()博()燥()蹬()鹜()敛()洼()遍()搏()4. 解释下面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理顺文章写作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5、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背景追溯】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

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

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重点聚焦】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难点突破】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①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动物,后细说:动物、静物);②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③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

【拓展链接】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①阿Q——《阿Q正传》是“精神胜利者”的典型,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办法,说自己是“胜利者”。

②闰土——《故乡》里朴实的农民形象③祥林嫂——《祝福》也属下层劳动者,其有些悲惨的命运。

④孔乙己——《孔乙己》里地地道道的怀旧秀才形象。

【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í)油蛉.(líng)斑蝥.(máo )秕.谷(bǐ)宿儒.(rú)蝉蜕.(tuì)倜傥..(tì tǎng)2.辨析下列字形躁:(zào)急躁博:(bó)渊博篇:(piān)篇目搏:(bó)拼搏遍:(biàn)遍地燥:(zào)干燥膊:(bó)胳膊匾:(biǎn)牌匾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确凿:确实轻捷:轻快相宜:适合方正:正派博学:知识丰富人迹罕至::少有人来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宁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他是中国摩登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摩登思想解放的旗手。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阴郁和封建迷信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二、作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风波》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文学特点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精神,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震撼和触动,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反思。

四、阅读指导1. 在阅读时要注意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写作动机和思想内涵。

2. 注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 深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展开讨论和思考。

导学问题:1. 鲁迅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摩登文学的奠基人?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 你认为鲁迅的作品对当代社会还有哪些启迪和影响?4. 你如何评判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拓展阅读:1. 鲁迅的其他代表作品有哪些?你有什么感想?2. 你认为鲁迅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经典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评判。

3.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表达自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你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对中国摩登文学和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吗?希望你能继续深入进修,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愿你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启迪心灵,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教案

【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

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2.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3.三味书屋简介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

此名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

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

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名为“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着名私塾。

鲁迅12岁到十七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

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

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 ,即醋和肉酱)”的古语。

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七年级语文下册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导学案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学习重点】1.体会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kuī()甲tìtǎng()人声dǐng()沸jiàn()赏脑suǐ()yuānbó()确凿.()桑椹.()珊瑚..()觅.食()宿.儒()人迹罕.至()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正..(行为、品行正直无邪)宿.儒(年老的,久经其事的)B.消释..(消融,溶化)拗.过去(转折,弯转)C.敛.在盒里(放)识破机关..(计谋、心计)D.人迹罕.至(稀少)攒.成小球(聚集)3.文学常识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家、家、家。

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

(2)鲁迅的小说集有《》《》《》。

你读过他的哪些小说?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当堂检测】阅读下边的语段,完成4~10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4.这段文字写的是的景色。

5. 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来概括。

6. 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

7. “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童年时的四件趣事是:、、摘覆盆子。

【推荐下载】初一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推荐下载】初一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你阅读时的困难和疑惑写在下面。
5、相关链接
①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
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
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
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
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是儿童的特别的感觉。叫天子的忽然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
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具的感受。使用拟人修辞更加生动形象。
5
[键入文字]
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
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
3
[键入文字]
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
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
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
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
蝉蜕()拗过去()盔甲()东方朔()倜傥()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攒敛
人迹罕至鼎沸方正
3、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
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
话小说__________。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2、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3、理解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难点)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以成就自己健全的人格。

(重点)【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1、2一、导入新课。

1、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与同学分享快乐。

2、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散文《朝花夕拾》、诗歌《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散文《风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文中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

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1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1

第三单元品味读书乐趣三环: 自学展示反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捕鸟, 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 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 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

写学生读书的场面时, 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 都非常传神、逼真。

【方法活用, 片段作文】“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 却连用9个表示动作的词, 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

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 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

试写一段文字, 表现系列动作, 注意用词准确。

他弯着腰, 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打着节拍。

他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 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 他加快了脚步, 一会儿左拐, 一会儿右拐, 冲过了两层防线, 他终于来到筐下, 一个虎跳, 转身投篮, 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 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打着节拍。

他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他终于来到筐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学板书课时对应练习, 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教学反思本文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思想感情复杂而深刻。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 学习起来困难较大。

如果过高地要求学生自主探究, 显然不切实际。

但如果教师一味讲授, 又会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所以, 本课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出发点, 但仍以教师的提示、点拨、引导为主线, 化难为易,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于文章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全文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这里, 我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去理解, 回避外来观点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共识:童年自然是美好而难舍的, 求学成才之路固然会受些约束但仍精彩而诱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预习课文,整体理解1.填空①鲁迅原名,浙江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②本文选自《》,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大致分为两部分:百草园、三味书屋。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过渡段:三味书屋:3. “百草园”一段,又可分为以下4个层次:①②③④4.在课本上划出生字词并注音释义。

5.提出你的问题。

二,阅读百草园部分朗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一段有一个词,不但是全段的中心,还是前半部分的中心——整个关于“百草园”的文字,全部围绕这个词来写。

这个词是:。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你发现问题了吗?——“似乎”和“确凿”是矛盾的(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留待最后探究)。

3.朗读第二自然段,注音:斑蝥攒成4.第二自然段描写事物又生动又形象。

请按课文填空,体会这一点。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蟊,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更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5. “窜”字改成“飞”可以吗?为什么?6.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名词和形容词。

2.学习并运用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并从中获得启示。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词,包括课后列出的生字词以及文中的其他生词。

2.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对本文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1.画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准备在课堂上提问。

二、课堂学习1.走进课文:•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述各有什么特点?•文中出现的“美女蛇”有什么象征意义?1.研读课文:•为什么作者要用“乐”来形容百草园的生活?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证据。

•在三味书屋中,作者对老师的印象如何?为什么?1.品读课文:•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1.探究与拓展:你认为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述是基于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积累与运用:•将文中的生字词整理出来,用它们写一段话。

•学习并运用文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熟悉的一个场景或人物。

1.当堂反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理由。

1.课后作业:•继续完成课堂上的积累与运用作业。

•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背景。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设计: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邓绍志◆自学导案◆【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读音,掌握成语的含义。

2.学习通过文题整体把握写作思路的方法。

3.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方法。

【学习重点】1.学习通过文题整体把握写作思路和内容的方法。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安排】1.自主学习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

2.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30分钟)(一)了解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二)用批注法自学。

1.把生字词在课文中划出来,然后用红色笔在课本上注音并加以识记。

确凿.菜畦.皂荚.桑葚.长吟.油蛉.书塾.斑蝥.臃.肿收敛.脑髓.秕.谷匾.攒.锡箔.拗.过去拗.断执拗.蝉蜕.倜傥..人迹罕.至系.绳鉴.赏..蟋蟀盔.甲2.查词典,在课本上解释下列词语。

人迹罕至人声鼎沸高枕而卧3.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1)方法:学习通过文题把握写作思路的方法。

(2)问题:①你从文章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②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始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4.整体感知内容。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在文章中做好批注。

1.百草园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文章使从哪些方面来写百草园的?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味书屋的?请简要概括。

三、梳理疑难。

(5分钟)要求:把自己的疑惑、疑难用问题的形式写在下面写出来,以备研讨室向老师提出来。

四、自主检测。

(5分钟)2.完成后小组交流对照,用红色笔纠正错误。

3.大声齐读。

确凿.菜畦.皂荚.桑葚.长吟.油蛉.书塾.斑蝥.臃.肿收敛.脑髓.秕.谷匾.攒.锡箔.拗.过去拗.断执拗.蝉蜕.鉴.赏盔.甲人迹罕.至系.绳蟋蟀....倜傥◆研讨导案◆【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

2.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方法。

3.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自学——质疑——解疑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能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儿时鲁迅的快乐生活。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整体感知法自测——互查——互教鲁迅,原名周树人,________(籍贯)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_______集《朝花夕拾》,“朝”指早晨,这里指________;“夕”指晚上,这里指________。

原来的意思是早晨开的花到晚上凋谢了去拾,这里指________。

这部集子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展示——反馈——导学这篇课文,有不少生字词,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迅速浏览一遍,自己查阅工具书,按要求注音或解释;还有不会或不懂的地方,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珊瑚攒豁敛脑髓陌生鉴赏觅食竹筛秕谷系书塾人迹罕至2、解释下面的词语的意思:确凿:轻捷:缠络:鉴赏:渊博:消释:宿儒:人声鼎沸:人迹罕至:自测——反馈——点拨请同学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先听一下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根据文章标题提示,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2、用简要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

自测——反馈——点拨学一篇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写的是什么”,还要进一步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把一篇文章读懂了。

而要弄清文章“怎么写的”,首先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

现在我们就来进一步思考,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这样的丰富多彩,那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些丰富的材料串联起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文章的第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把它归在哪一部分比较合适?回顾——总结——反思。

语文七下人教新课标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语文七下人教新课标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语文七下人教新课标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法指导】学会共同学习,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题目解读: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百草园,绍兴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

2.走进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学生课前自学,查阅有关书籍,自行解决基础知识。

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3.文体资料: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

“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

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所谓“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第二类为“史”,即《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第三类为“子”,指诸子百家的著作。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从百草园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从百草园到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本思路: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重点突破: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感知课文、体味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师生共同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扼杀儿童天性。

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六、问题探究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稿:第一单元第0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稿:第一单元第0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一、学习目标:鲁迅及写作背景;识记“攒”“拗”等要点字词的读音及词义;辨析“拗”“攒”“宿”等多音字及形近字。

二、三、四、学习要点:正确地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抓住光景特色、多角度、按次序描绘光景的方法。

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文学知识:鲁迅本名 ___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家、 ______家、 ______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__》。

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内容都是_________________ 。

鲁迅先生的两本小说集是《》和《》。

2、给加点字注音:确实()菜畦()皂荚()桑葚()油蛉()斑蝥()珊瑚()骨髓()秕谷()蝉蜕()盔甲()消释()收敛()鉴赏()书塾()倜傥()()鼎沸()()3、给多音字组词。

拗:ào()ǎo() ni ǜ()宿: sǜ() xi ǚ()xi ǜ()折: shé() zhé() zh ē()攒: cuán() zǎn()4.解说以下词语。

(1)人迹罕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熙熙攘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消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导学模块【合作研究】1、文题中提到了作者童年生活地址的变换,请依据这一点,将课文区分为两部分,用“∥”表示。

你对这两个地方的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3、第 9 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如何的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4、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第 2 段,回答以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预习内容:★
1.了解鲁迅及其对他的评价:。

2.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3.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倜傥锡箔
桑葚油蛉斑蟊收敛珊瑚骨髓秕谷罕至绣像盔甲
叵测窦
4.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确凿
鉴赏人迹罕至质朴方正倜傥缠络恭敬
学习内容:
一、导入(展示百草园画面)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3、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
4、思考:写了百草园哪些内容?
5、按课文填空,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6、两个“不必说……”描写的对象和顺序是什么?
7、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二段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8、生动的语言写了什么内容?
9、列表说明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
草园的景物?
四、★★深入探究: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第2自然段的写景是全文精彩之笔,不仅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齐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___,“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___,这两者都从__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____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____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________的,蝉鸣在________,蟋蟀到____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五、拓展延伸:
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描绘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情形,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