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动态

合集下载

厦门大学普通生态学考研笔记1

厦门大学普通生态学考研笔记1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个体生态学? 生物与环境?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自然生态系统? 第六章大尺度生态学? 第七章应用生态学? 参考书、期刊、网站《生态学》教学计划(环境科学专业54学时)《生态学》教学参考书籍? 孙儒泳等. 《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 《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译. 《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2000.? 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 《Ecology》.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1999.? 曲仲湘,吴玉树,王焕校,姜汉桥,唐廷贵编.《植物生态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 蔡晓明编著. 《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0.? 尚玉昌,蔡晓明编. 《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生态学》教学参考书籍? 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李博主编. 《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Molles,M.C..《生态学:概念与应用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科学出版社McGraw-Hill,2000.? Chapman, J. L., M. J. Reiss. 《生态学:原理与应用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清华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连玉武.《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 张金屯,李素清.《应用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3.? 罗勃.德赛尔,本内德.谢尔沃特. 《生态与进化研究中的分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1.(何田华译,何田华,葛颂校)? Richard B. Primack. 《保护生物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祁承经译)《生态学》期刊?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会,1982]? 《生态杂志》[ 中国生态学会,1982]? 《AMBIO--人类环境杂志》[瑞典皇家科学院,1972]? 《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1990]? 《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院濒危物种委员会,1993]? 《植物生态学报》[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5]? 《Ecology》[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20]? 《Journal of Ecology 》[1913]? 《Ecology Monorgraphs》[1931]?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1932]国内《生态学》有关网站? 搜索引擎? WWF--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网-- ? 生物学文摘(BA)--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 ? 湿地国际—第一章绪论生态学(Ecology)定义? Ecology 源希腊词“Oikos”和“logos”,前者表示住所和栖息地,后者表示学科,原意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

普通生态学习题集

普通生态学习题集

普通生态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biophere)2生态学(ecology)二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5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7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参考题)第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一名词解释1系统(ytem)2生态系统(ecoytem)3食物链(foodchain)4食物网(foodweb)5营养级(triphiclevel)6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pyramid)7能量流动图(energyflowdiagram)8生态平衡9生态危机10反馈(feedback)二问答题1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2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4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5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特征6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7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8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9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10(讨论)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要先行第三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一名词解释1物质循环(cycleofmaterial)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ycleofbioecochemitry)3周转率(turnoverrate)4生物放大作用5库区(pool)二12345论述题简述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全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模式图及特点;C-循环模式图及其特点;N-循环模式图及特点;论述有毒物质的循环及生态危害;第四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名词解释1生态效率(ecologicalefficiencie)2初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3次级生产量(econdaryproduction)4生物量(bioma)二简答与论述题1用势力学定律解释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普通生态学》习题解答

《普通生态学》习题解答

〈〈普通生态学》习题解答一、填空题1. 生态学是研究___________ 的结构和___________ 的科学。

2. 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 四个研究层次。

3. 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__________ 生态学、_________ 生态学、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 Mobius于1877年提出了___________ 的术语。

5. _________ 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6. 生态学第一步重大发展是从_______ 的观察转向 _________ 的研究。

7. 生态学的第二步重大发展是开展________________ 的研究。

8. 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_______________ 的交叉是现代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9. 生物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_______ 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

10. 生物的大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_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 、和____________ 。

12. _ 根据生物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和。

_13 .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包括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 。

14. 休眠是生物抵御____________ 的一种有效生理适应机制。

15. 根据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反应或外部条件变化对生物体内状态的影响,可把生物区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 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 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B、C 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 少,E 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占有的比例也较高,符合一般群落中低频度种的 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为多的事实。
•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 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我国北方草原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如羊草 草原5月初植物萌动返青,7月份开花结实, 8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高峰值,9月下旬 植物地上部分枯黄并停止生长。
• 动物也有相似的周期活动:青蛙到了冬季 就进行冬眠,春天来了就苏醒过来。
• 四、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1)时间因素 • (2)空间异质性因素 • (3)气候稳定性因素 • (4)竞争因素 • (5)捕食因素 • (6)生产力因素
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性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植物的垂直分布
• 一、垂直结构
•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 Margalef指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0 1
群落A 群落B
2
3

5
多度等级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 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群落的动态

群落的动态

第七章群落的动态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7.1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主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

由于群落的季节变化在在上一章群落的时间结构一节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再讲了。

生物群落的年变化是指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的明显变动。

但是这种变动只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通常将这种变动称为波动(fluetuation)。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在波动中,群落的生产量、各成分的数量比例、优势种的重要值以及物质和能量的平衡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群落变化形式,可将波动分为3种类型:1、不明显波动其特点是群落各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这种波动可能出现在不同年份的气象、水文状况差不多一致的情况下。

2、摆动性波动其特点是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波动(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

例如在乌克兰草原上,遇干旱年份,旱生植物(针茅等)占优势,草原旅鼠(Laguruslagurus)和社田鼠(Microtussoeialis)也繁盛起来;而在气温较高且降水比较丰富的年份,群落以中生植物占优势,同时喜湿性动物和普通田鼠增多。

3、偏途性波动这是气候和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变更的结果。

通过群落的自我调节作用,群落还可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这种波动的时期可能较长(5-10年)。

例如草原看麦娘占优势的群落可能在缺水时转变为匍枝毛莨占优势的群落,以后又会恢复到草原看麦娘占优势的状态。

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波动性特点。

一般说来,木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较草本植物稳定一些;常绿木本群落要比夏绿木本群落稳定一些。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33010课程中文名称:普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Basic Ecology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总学时:36学时学分: 2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教育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理科生物科学专业基础限定性选修课程,也是理科学生学习和掌握生态学知识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使学生具有在实践中应用生态学理论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1、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生态学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态环境的特殊视角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自然界的生命的兴趣;3、培养和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4、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普通生态学的理论课教学注意把具体的生态学知识融合到整体的生态思想和理论中,突出对学生系统观、动态观、时空尺度观等生态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1.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各个阶段的研究的中心内容。

2.理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普通生态学各个部分的构成与基本内容。

3.掌握: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基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本章主要介绍生态因子的作用原则与原理、光、温、水、气和土壤等关键生态因子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与调节。

1.了解: 环境因子的内容、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原则。

2.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方式3.理解:由于环境和生物复杂多样且相互作用,不同生物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适应原则和模式,其适应也是多种多样性的,生物多环境的适应最终是适应组合。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General Ecology)绪论(Introduction)一、生态学的定义:z 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z Elton(1927):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z前苏联生态学家(1945):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

z澳大利亚Andrewartha(1954):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强调种群生态学。

z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落。

z 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以生态系统为中心。

(马世骏)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z经典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水平。

z生态学概念外延的扩展:在研究生态系统时,要涉及其他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社会和经济),强调综合的分析和解决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

Noosystem(智慧性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z当今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内容广泛,分支学科众多,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尽管有人怀疑他的独立性。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第一篇:个体生态学 (Individual Ecology)第一章、生物与环境一、环境与生态因子(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factor)1、环境的概念:主体(Subject)2、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z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z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如温度、光、降水、雷电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等地形因子:坡度、阴坡生物因子:捕食、竞争等人为因子:人类活动Smith (1935)提出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和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稳定因子(地磁、地心引力、太阳辐射常数:影响生物的分布)和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和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影响生物的的数量)3、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z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厦门大学普通生态学考研笔记3

厦门大学普通生态学考研笔记3

§8 捕食作用? 捕食的性质? Lotka-Vo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 捕食者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 草食作用和植物防御? 捕食者和猎物的协同进化捕食的性质? 捕食(predation)可以定义为摄取其它个体的部分或全部作为食物。

捕食者包括:典型的捕食者、草食者、寄生者。

捕食者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 食性的特化与泛化:根据捕食猎物种数的多少,某些捕食者是特化种(specialist),对食物的选择非常强;而另一些是泛化种(generalist),对吃几种类型的猎物。

草食性动物一般比肉食性动物更加特化。

动植物寄生者都是特化种。

Lotka-Vo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 猎物在没有捕食者条件下按指数增长? dN/dt=r1N N- 猎物种群密度,t-时间,r1-猎物的种群增长率。

? 捕食者在没有猎物条件下按指数减少? dP/dt=-r2P P-捕食者的种群密度,t-时间,r2-捕食者的种群增长率。

? 当两者共存于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捕食者发现和进攻猎物的效率为ε,可称为压力常数,即平均每一捕食者捕杀猎物的常数;捕食者利用猎物而转变为更多捕食者的常数为θ,即捕食效率常数。

? 猎物的种群增长方程:dN/dt=r1N -εPN ...(1)? 捕食者的种群增长方程:dP/dt=-r2P +θNP ...(2)Lotka-Vo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行为捕食者的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 功能反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每个捕食者可以捕获更多的猎物或可以较快地捕获猎物,这种现象就是捕食者的功能反应。

概念最早由Solomon提出,Holling提出三类功能反应,即I型功能反应、II型功能反应、III功能反应。

? 数量反应:随着猎物密度增加,更多的捕食者将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这种过程称捕食者对于猎物密度增加的数量反应。

食草作用? 食草动物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受食草动物的“捕食”的危害程度随损害的部位、植物发育的阶段而异。

《普通生态学》习题解答

《普通生态学》习题解答

《普通生态学》习题解答一、填空题1. 生态学是研究的结构和的科学。

2. 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和四个研究层次。

3. 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生态学、生态学、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Mobius于1877年提出了的术语。

5. 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6. 生态学第一步重大发展是从的观察转向的研究。

7. 生态学的第二步重大发展是开展的研究。

8. 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的交叉是现代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9. 生物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

10. 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和。

11.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12. 根据生物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和。

1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包括、、、。

14. 休眠是生物抵御的一种有效生理适应机制。

15. 根据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反应或外部条件变化对生物体内状态的影响,可把生物区分为和。

16. 生物为保持内稳态发展了很多复杂的形态、生理和的适应。

17.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一整套适应性特征称为。

18.光是电磁波,其主要波长范围在nm。

19.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平衡之处称为。

20.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将其分为和。

21.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和。

22.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常表现在、和。

23.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24.水生植物可分为、和。

25.陆生植物可分为、和。

26.生活在海洋高渗环境中的动物,其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为、、和。

27.陆生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有、和。

28.地球上光照强度在赤道地区最大,随纬度增加而逐渐。

29.哺乳动物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是。

30.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和。

31. 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占有的个体的集合。

32. 生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和。

33. 种群的分布格局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和。

34. 哈-温定律(Hardy-Weinberg law)认为,在一个、和的种群中,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群落是指生物群体在某一地区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总体。

在生物高考中,群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群落的分类。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共同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体总体。

这些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群落可以包含多种生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二、群落的特点1. 多样性:群落中存在多种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 依存性: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3. 稳定性:群落内部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替过程。

4. 互利共生: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通过相互作用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惠。

三、群落的形成机制群落的形成是由生物群体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种间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物种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共同构成了群落。

2. 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对群落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如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会构成不同的生境类型和群落结构。

四、群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群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 植被群落:根据主导植物的类型和组合,将群落分为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沙漠群落等。

2. 动物群落:根据生态位和生活习性的相似性,将动物进行分类,如水生群落、陆生群落等。

3. 水生群落:根据所处水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将群落分为淡水群落、海洋群落等。

结语群落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了解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分类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生物高考中的相关题目中,对群落的理解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3群落生态学

3群落生态学
Gartlan研究发现土壤中P、Mg、K的水平与热带植物群落物 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
Gentry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新热带 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热带亚 洲森林类型,两者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环境梯度
物种多样性梯度
时间梯度
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因子
群落生态学
Community Ecology
资源环境学院 生态学系 李荣华
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生物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物群落
群落(community):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 群的集合。 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
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随时间推移,群落会发生变化,所以生物群落指某一时段内
H′=-∑PilnPi=1.61 E= H′/H′max=1.61/1.61=1
pilnpi -0.32 -0.32 -0.32 -0.32 -0.32 -1.61
物种多样性类型
α 多样性 :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测度群落内的物种 多样性。
β 多样性 : 测度区域尺度上物种组成沿着某个梯度方向从 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率。
γ 多样性 :测度最大地理尺度上的多样性,体现一个地区 或许多地区内穿过一系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总和。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梯度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降低,原因:阳光进 入水体后,被大量的吸收和散射,水的深度越深,光线越弱, 绿色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多样性降低。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水平 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和生态过程的 丰富程度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

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

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

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

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

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3篇)

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3篇)

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所学的普通生态学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群的动态和调控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等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生态学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首先,生态学教给了我一种整体观的思维方式。

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在生态学的视角下,任何一个生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

这种整体观的思维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让我意识到了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通过生态学的学习,我学会了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和相互依赖性。

其次,生态学教会了我如何观察和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

生态学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帮助我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等。

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调查,例如田间实验观察植物竞争的结果、调查不同生境下的鸟类多样性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数据收集,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到了自然界中的规律和关系。

这对于我未来的研究工作和环境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生态学教给了我如何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法和策略。

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的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在面对生态系统退化和破坏的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学习生态学,我了解了许多生态恢复的方法和策略,例如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土壤质量,通过限制捕捞量来保护渔业资源等。

这些措施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经验支持,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生态学让我意识到了自然界中的美与真理。

《普通生物学》章节笔记

《普通生物学》章节笔记

《普通生物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生命的起源1. 地球的形成与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大约开始于46亿年前,从原始太阳星云中逐渐凝聚而成。

地球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吸积阶段:尘埃和岩石碎片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地球的胚胎。

(2)分化阶段:地球内部因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导致地球内部熔融,重元素下沉形成地核,轻元素上升形成地壳。

(3)冷却阶段:地球表面逐渐冷却,形成稳定的岩石圈。

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1)有机小分子的生成:在地球早期,大气中缺乏氧气,存在大量的还原性气体,如氢、甲烷、氨等。

在紫外线、雷电等能量作用下,这些气体可以生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糖类等。

(2)有机大分子的形成:有机小分子在原始海洋或其他水体中进一步反应,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3)原始生命的诞生:有机大分子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形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系统,这被认为是生命的起点。

2. 生命起源的假说关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假说:(1)化学进化论:这一假说认为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生物大分子,最后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 有机多分子体系转变为原始生命(2)热泉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期海底热泉附近的环境有利于生命的发生。

热泉提供了能量、矿物质和有机物,为生命起源创造了条件。

(3)宇宙生命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生命可能来源于外太空,如陨石、彗星等携带的有机物。

二、生物进化论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包括:(1)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产生大量后代的倾向。

(2)生存竞争:由于资源有限,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展开竞争。

(3)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大学普通生态学问答题

大学普通生态学问答题

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1.简述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环境会产生哪些适应?答: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在低温的形态适应方面,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状;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1分)。

在生理方面,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防冻能力;小型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通常是靠增加非颤抖性产热和基础代谢产热,前者作用更为重要。

内温动物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1分)。

行为上的适应主要表现在迁徙和集群方面(1分)。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

在形态上,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叶片垂直排列或折叠,树干和根茎生有木栓层等,使植物体免受热伤害;动物皮毛隔热,夏季毛色变浅,具光泽(1分)。

在生理上,植物主要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以及增强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动物则适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贮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再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0.5分)。

在行为上,小内温动物常采用“夜出加穴居式的适应方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的气候。

夏眠或夏季滞育、迁移,也是动物渡过干热季节的一种适应(0.5分)。

2.何谓生态过渡带(群落交错区)?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生态过渡带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落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1.5分)。

生态过渡带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随着对生态过渡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对生态过渡带已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认识,即生态过渡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1.5分)。

普通生态学复习大纲

普通生态学复习大纲

普通生态学一、课程名称:普通生态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三、课程教学目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随着当前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基本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科研方法和技能,对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发展动态及新的成就有所了解,为学生从事生态领域的科研、管理及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既要做到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准确阐明,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介绍学科的发展动态、不同的理论和学派。

在教学内容上,从生物与环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五个层次介绍生态学基本原理,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资源问题、农业生态学、生态恢复与工程六个方面介绍应用生态学,从多角度论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情况,传播生态学学术思想,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资料片等辅助性手段。

根据学到的一些重要生态学理论和生态学的热点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或作业。

实验教学也是生态学课程重要的环节,配合课程安排有6个实验,包括室内实验、野外观测和实验课件学习训练。

五、课程总学时:78学时(理论部分60学时+试验部分18 学时)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要点绪论教学目标:1. 掌握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学科地位。

2.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及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3. 了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第二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一、分子水平及分子生态学二、经典的生态学三、景观及生物圈水平的生态学第三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及以前)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三、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四、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第四节生态研究的方法论作业: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本质是研究什么2. 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有哪些在生态学研究的不同发展时期各有哪些偏重第一部分个体生态学第一章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掌握生态环境及生态因子概念、类型、作用规律。

生态学生物群落的动态

生态学生物群落的动态

Prim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Second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2019/1/16
11
演替过程中动物种类随群落而变化
2019/1/16
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
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
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
2019/1/16
顶极群落 多 7. 生物内 8. 高 9. 高 10.复杂
6. 11.窄 12.大 13.长、复杂
顶极群落的特征物质循环和内稳定性特征 群落特征 演替中群落 顶极群落 物质循环 14. 无机物质循环 14.开放 14.封闭 15. 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15.快 15.慢 16.重要 16. 腐屑在营养物再生中的 16.不重要 作用 内稳定性 17. 内部共生 17.不发达 17.发达 18. 营养保持 18.差 18.好 19. 抗干扰能力 19.弱 19.强 20. 熵 20.高 20.低 21. 信息 21.少 21.多
27 2019/1/16
非正常的顶极群落 亚顶极: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对稳定的
演替阶段 偏途顶极:由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 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 先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 气候条件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气候区的顶极 超顶极(后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 于局部气候条件差而产生的稳定群落 偏途顶极(分顶极、干扰顶极):由一种强烈 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群落。
一年生 杂草
多年生 杂草
灌木
早期演 替树木
晚期演 替树木
2019/1/16
§1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
一种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群落演替。

群落的波动名词解释

群落的波动名词解释

群落的波动名词解释一、引言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物理学,也适用于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丰富的概念——群落的波动。

群落的波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群落成员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群落的波动,讨论其原因和影响。

二、群落的波动定义群落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多种物种构成的生物群体。

群落的波动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种类组成的变化。

这些波动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

群落的波动是生态系统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常见的现象,其原因复杂多样。

三、群落的波动原因1. 生物因素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例如食物链和竞争关系。

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群落波动。

当某个物种的数量增加时,其捕食者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导致捕食者的食物供应减少,从而减少捕食者的数量。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周期性的波动。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群落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对物种的生存和繁殖造成影响。

例如,干旱的年份可能导致植物的死亡和食物供应的减少,进而影响整个群落的稳定性。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和地震等也会对群落造成巨大影响。

这些灾害可以导致物种的死亡、栖息地的破坏和群落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的波动。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群落波动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度的狩猎、采伐森林、污染和水域开发等都可能对生物群体造成破坏,引起群落的波动。

人类活动还可以引入外来物种,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导致波动。

四、群落波动的影响1. 生态系统稳定性群落的波动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过度的波动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崩溃,从而引起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稳定的群落可以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如食物供应、水源保护等,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2. 人类利益群落的波动还会对人类的利益产生影响。

例如,渔业和农业依赖于稳定的生物群体,而波动可能导致捕获和收成量的不稳定。

此外,波动还会影响生态旅游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动态
z§1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
z§2 演替的类型
z§3 顶极群落
z§4 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因素
z§5 演替的机制
§1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
1 经典的群落演替模式
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
2 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自然群落中,一种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
过程称群落演替。

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的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的类型,称周期性演替,如:石楠石蕊→熊果→石楠。

3 演替系列(succession sere):按顺序发生的一系列群落称演替系列。

4 先锋种(pioneer species)和先锋群落(pioneer community):演替过程中,最早
定居下来的物种称先锋种;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具在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群落称先锋群落。

5 演替顶极(climax)和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
平衡时(物种组合稳定),群落演替渐渐变得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演替顶极;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落。

§2演替的类型
1 演替类型
1)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
¾世纪演替
¾长期演替
¾快速演替
2)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以分为:
¾原生演替
¾次生演替
3)按基质性质,可以分为:
¾水生演替
¾旱生演替
2 群落演替的实例
1)湖泊演替为森林
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演替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¾裸底阶段
¾沉水植物阶段
¾浮叶根生阶段
¾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¾森林群落阶段
2)湖泊沙丘的群落演替
美国密执安湖沙丘上的群落演替(原生演替)
¾裸露沙丘
¾固沙草本植物(滨草Ammophila breviligulata、沙拂子茅Calamovilfa longifolia)
¾固沙灌木(沙李Prunus pumila、沙柳Salix spp.、三角杨Populus deltoides) ¾松柏林
¾黑栎林
¾栎-山核桃林
¾山毛榉-槭树林
3)从裸岩演替到森林
在裸岩的演替基质上,如果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合于森林生长,经过漫长艰难的演替,迟早会长出森林来。

从裸岩到森林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演替阶段:
¾地衣阶段
¾苔藓阶段
¾草本植物阶段
¾灌木阶段
¾森林阶段
4)橡果上的异养演替
¾橡树果提供了生物群落演替的基质
¾象甲等昆虫侵入橡果,进入橡果胚,在其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利用橡果胚作为营养;象甲侵入时,亦把真菌带入橡果;
¾象甲幼虫离开橡果,在果壳上留下洞,食真菌者和食腐动物进入,橡胚组织被降解为粪便;
¾捕食螨等进入,捕食食腐动物;真菌软化橡果外壳;
¾较大的动物如毛虫、多足类等进入,橡果崩裂,成土壤腐殖质的一部分。

§3顶极群落
1顶极群落的特征
群落特征(中生和旱生群落) 演替中群落 顶极群落
群落能量学
(1) 总生产量/群落呼吸(B/R) ≥1 =1
(2) 总生产量/生物量(P/ B) 高低
(3) 单位能流维持的生物量(B/E) 低高
(4) 群落净生产量高低
(5) 食物链线状、牧食为主网状、腐食
群落结构
(6) 有机质总量少多
(7) 无机营养生物外多
(8) 物种多样性低(湿生高)高(湿生低)(9) 生化多样性低高
(10) 层次和空间异质性简单复杂
生活史
(11) 生态位特化宽窄
(12) 生物大小小大
(13) 生活周期短,简单长,复杂
物质循环
(14) 无机物质循环开放封闭
(15) 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快慢
(16) 腐屑在营养物再生中的作用不重要重要
内稳定性
(17) 内部共生不发达发达
(18) 营养保持差好
(19) 抗干扰能力弱强
(20) 熵高低
(21) 信息少多
2演替顶极学说
1)单元顶极学说(F.E.C l e m e n t s,1916)
在同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个顶极群落,而这个顶极群落的特征完全是由当地的气候决定的,因此又叫气候顶极。

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内,所有的演替系列最终都将趋向一个顶极群落(只要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而这个区域最终也将被
一种单一的植物群落所覆盖。

2)多元顶极学说(A.G.T a n s l e y,1954)
任何一个区域的顶极群落都是多个的,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控制和决定的,如土壤的湿度、土壤的营养特性、地形和动物活动等。

这些多种多样的群落都处于演替过程中,它们迟早都要演变为该地区特殊的、唯一的顶极群落。

3)顶极格局学说(R.H.W h i t t a k e r,1953)
自然群落是由许多环境因素决定的,除气候外,还包括土壤、生物、火、风等因素。

在逐渐变化的环境梯度中,顶极群落类型也是连续地逐渐地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是难以彻底划分开。

§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 气候因素:气候顶极
2. 土壤因素:土壤顶极
3. 地形地貌因素:地形极极
4. 生物因素:动物顶极
5. 干扰:偏途顶极、火烧顶极
6. 人为因素:在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污染和过牧)干扰下,生物群落的
演替也可以向反方向进行,使群落逐渐退化,如草原退化为荒漠或沙漠,森林退化为灌丛草地等。

这种朝相反方向进行的演替称为逆行演替。

其结果是群落的结构简单化和群落生产力下降。

7. 自然因素:火烧、洪涝
§5演替的机制
1 经典的演替观
¾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前一阶段群落中的物种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2 个体论演替观
Egler(1952)提出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群落演替系列中后来优势种的他说,Connell和 Slatyer(1977)提出了3种可能的物种取代机制:
1)促进模型(f a c i l i t a t i o n m o d e l)
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的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它不利于自身生存,面促进了后来物种的繁荣;因此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可预测和具方向性。

多出现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原生演替中。

(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2)抑制模型(i n h i b i t i o n m o d e l)
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者难以入侵和发育,因而物种替代没有固定的顺序,各种可能都有,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种先到。

演替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的生活史对策,因而难以预测。

在该模型中没有一个物种可以被认为是竞争的优胜者,而是决定于先到该地,所以演替往往是从短命种到长命种,而不是由规律、可预测的物种替代。

(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3)忍受模型(t o l e r a n c e m o d e l)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认为物种替代决定于物种的竞争能力。

先来的机会种在决定演替途径上并不重要,任何物种都可能开始演替,但有一些物种竞争能力优于其它种,因而它最后能在顶极群落中成为优势种。

至于演替的推进是取决于后来入侵还是初始物种的逐渐减少,可能与开始的情形有关。

(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第七章参考文献
1 Burke,A. 确定景观功能和生态系统动态:对纳米布沙漠南部生态恢复的贡
献.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1,30(1):29-36 .
第七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 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
2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
3 演替系列(sere)
4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5 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
6 先锋种(pioneer species)和先锋群落( pioneer community )
7 演替顶极(climax)√
问答题
1 群落演替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

2 试比较单顶极群落学说与多顶极群落学说的差异。

3 简述群落演替中物种取代机制。


4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如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