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分析——以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的教育经济收益为个案

合集下载

西南民族农村家庭学校教育非经济收益考察

西南民族农村家庭学校教育非经济收益考察

关键词 :西南地 区; 农村 家庭 ; 学校教 育; 非经济收益
中 图 分 类 号 :G4 — 5 0 0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32 ( 0 1) 2 07 — 4 03 13 2 1 0 — 0 9 0
教 育投 资收 益从 其产 出形式 来看 ,既表 现 为经 是 不 同人群 的精神 、文化 、社会 都会 有 所不 同 ,从
西 南 民族 农 村 家庭 学 校教 育 非 经济 收 益 考 察
龙 叶先
( 清华 大学 科 学 技 术 与 社 会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10 8 0 0 0)

Hale Waihona Puke 要 :西 南民族地 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的非经济收益不高 ,严重地影响 了当地农民家庭参 与学校教 育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性 ,因 此 ,如 何 提 高 西 南 民族 地 区农 村 家庭 学校 教 育 的非 经济 收 益 是 一 个 需 要 深 入 研 究 的课 题 。
7 9
《 三峡论坛 》2 1 年第 2期 ,总第 26期 01 3
为进 工厂 、建筑 、农业 、养 殖 、园林 、短工 、其他 ,
上 图是 关 于西南 民族 地 区农 村居 民第一 次外 出
因为 在 民族 地 区农 民外 出 务 工 时 多是 从 事 这 类 工 务工 是跟谁 一起 去 的调查 结果统 计 。从 图中可 以看
提 高 、产量 增加 、国 民收入 的增 长等 ;教育 投 资 的 西 南 民族农 村 家庭 的学 校教 育 对其社 会 资本 、职 业
社会 、政治 及文 化 收益则 往 往表 现为 一定 的教 育投 选 择 、迁移 和身份 认 同方 面的收 益状 况 。

西南少数民族农村教育的处境与出路——《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评介

西南少数民族农村教育的处境与出路——《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评介

《 村落视野 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 四村 为例》 以下简 ( 称《 》 是在 “ 国西南 国家教育的社会文化 建构” 村 ) 中 研究 项 目 基础上形成 的一部关于西南 少数 民族地 区农村教育的 田野调 查文集 。本书收录了 4篇以川 、 、 的村落为研究点的 民族 滇 黔 志和 2篇论文。 与以往教育研究往往采用演绎的逻辑不 同 , 这
统 ” “ 明” “ 后 ” 此 交 锋 。 、文 与 落 在
教 育的学者 和著作可谓凤毛麟角。在为数不多 的研究少数 民
族 基础教育 的论著 中 , 村教 育的性质 、 农 地位 、 制 、 体 经费保
障、 教育质 量、 教师队伍建设 、 留守儿童 的教育、 职业教育往往
成 为 “ 大 叙事 ” 宏 的主 题 。 原本 生动 活泼 、 多 彩 的 教育 实 践 丰 被 研 究 者 涤 荡 了光 泽 , 掉 了芳 香 , 干 了 汁液 。也 正 因为 如 抹 榨 此 , 村教 育 的 理论 与实 践 产 生 了难 以弥 合 的 沟 壑 。 农
西 南 少数 民族 农 村教 育 的处境 与 出路
《 落视 野下的农村教 育》 村 评介
陈学金
( 中央 民族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北 京 10 8 ) 00 1

要 :从 少数 民族 农村教育 的现 实处境 、 性质 以及应然 的出路 3个方面对 (寸 钭 落视野 下的农村教育》 书进 行 了评介 , 一
洞 ,基层教育部 门为了免责使用各种瞒天过海的伎俩 ,数字 “
游戏如 同聋子 的耳朵 , 帝 的新 衣” 1 现实则 截然不 同 , 皇 【] , 严
酷得 让 人 动 容 。吴 凤 玲 在 四 川 盐 源 泸 沽 湖镇 山南 、 垮 、 普 舍 直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强盛兴衰有着决定性作用。

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是我国教育长期的口号和长远的目标。

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不雄厚,这必然会影响教育的发展。

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村人口的比例大也会对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因此农村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行农村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我国现行农村教育有很多积极的因素正激励着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1、调查概述1.1、调查目的农村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次走基层调研的目的在于实地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其中的问题找到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1.2、调查对象:4所乡级中心学校、6所村级学校。

1.3、调查方法: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通过实地观察法、文献法、和访谈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①实地观察法:利用假期时间分别对10所学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了解,在观察过程中收集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一些资料。

②文献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认真阅读和分析了部分学校相关资料,还阅读了国内对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以更好的服务于本次调查活动。

③访谈法:调查中和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孩子们进行了交谈,向他们详细的了解了各学校的相关事宜,同时向他们请教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意见和看法。

2.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总的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师资队伍问题严重根据调查发现,一是大多数农村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

他们文化水品低,专业知识缺乏,知识储备不足,学历低,许多教师未受过严格的教师培训,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

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

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一、著作类成果(131项)一等奖(8项)申报成果题目/申报人广西古代诗词史/王德明和平跨居论——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研究/周建新广西大百科全书/许家康等帝制初期中国传统政治学体系建构——以《新语》整体性文本解读为基点/唐国军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徐书业教师印迹: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王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张协奎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西部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极限效应研究/张瑞梅等二等奖(40项)申报成果题目/申报人广西文化图史/李建平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余益中等“纯诗”的中国化研究/高蔚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黄海云嬗变与重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型研究(1949-2007)/禇添有协同与共生:大学“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与探索/曾冬梅瑶族文明发展历程/盘福东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耿文奎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玉时阶等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林娜等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环北部湾地区协调发展理论与对策研究/滕冲等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视野——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李旭燕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探源/吴荣政等边境经济——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切入点/李红现代民族学/周光大等中国共产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何成学中国—东盟博览会可持续发展报告/龙裕伟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整合研究/韦海鸣我国人力资本测算及其应用研究/王德劲现代金融理论前沿思考/周建胜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卫荣凡京语研究/韦树关新宏观经济学/罗运贵民事行政检察实例研究/蒙永山等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孟勤国等广西“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研究/谭培文等适应“10+1”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对策研究/黄涛等中国银行法新论/胡均民等百年奥运——从雅典到北京/黄健等物流中心节点构建与农村圩市发展研究/王艳等打造东盟共同身份——东盟一体化进程中认同建构与高等教育政策演进研究/覃玉荣发展中的广西教师教育/钟海青等教育组织行为学/于瑮等凌云泗城壮族巫调/黄兰芬等河池铜鼓/吴伟峰等手机传播学/靖鸣等新认识·新实践·新水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梁颖等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谢春红柳州白莲洞/蒋远金三等奖(82项)申报成果题目/申报人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以四大名著叙事话语中的诗歌为例/李志艳“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黄建云唐宋杜诗接受研究/黄桂凤楚辞发生学研究/周苇风岭南民族民间文学主流文化因子论/吕书宝生态文明与生态责任/李鸣文明曙光——岭南人的祖先/覃芳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经济互动与产业对接/李欣广等当代新闻写作/蒙南生唐宋诗文论薮/毛水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边缘书写——东南亚女性文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黄晓娟等壮族嘹歌研究/覃乃昌等财富与他者——一个古镇的商品交换与族群关系/吕俊彪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秦永芳绿色转型——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方向和路径/莫小莎刑法的辩护与批判/欧锦雄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税制变迁分析/焦耘后现代欲望叙事——从拉康理论视角出发/刘玲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张永刚桂北瑶歌的文化阐释/农学冠等广西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李伯兴等西方宪政视野中的财产权研究/蒋永甫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金长义等边疆地区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黄世喆等广西汉语珍稀方言语音研究/郑作广等金陵王学研究——王安石早期学术思想的历史考察(1021—1067)/杨天保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张坚泰国华商资本的兴起与发展研究(1855—1996)/石维有广西工业化科学之路/客缇祖等中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甘宜沅广西农业资源评价及利用研究/莫明荣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潘顺安壮族人口/肖永孜广西民族发展报告/赵明龙等审美静观论/丁来先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郑学勤中西比较修辞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考/温科学广西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黄家林等当代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系统分析原理/黄宗远少年司法通论/张鸿巍权证风险控制与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薛林媒介管理通论/邹迎九等《文选》编纂研究/胡大雷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龙脊平安寨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李富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论》/甘自恒等远程教育与广西学习型社会建设/时锦雯教育促成人力资源施生长——基于现场和模型的研究/孙杰远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新三手”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彭宁等公共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与制度研究/王春明等面向可持续协调发展——广西与周边东盟国家互利合作/韦朝晖等民生、增长、产业战略/寿思华等漓江画派画家个案黄格胜的艺术之路/左剑虹科学发展与人才——当代中国科学人才观/曾德盛等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教育学——行动与体验/徐学莹中国—东盟人才培养研究/蒙丽珍等广西北部湾物流/黄定嵩等合作发展共创未来——泛珠三角区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09)/张振东等卫生法学/覃安宁模块化生产网络:一种新产业组织形态研究/柯颖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曾令辉结构调整:职业教育攻坚之路——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王屹儿童的执行功能发展与教育/文萍叶音研究/汪业全通往自治的桥梁——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研究/张文山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刘亚萍新闻宣传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刘伯贤廉政理论与实践纵横/唐贤秋儿童的生活与教育/侯莉敏广西文献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等硕士研究生就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陈闻走向本真的地方师范大学—基于质量工程的西部地方高师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梁宏等2009中国—东盟商务年鉴/郑军健广西年鉴(2009)/广西年鉴社图说广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讲师团日常生活心理学/刘军基于3S技术的区域喀斯特石漠化过程、机制及风险评估/胡宝清等广告创意教程/汤晓山等本科教学评估运行机制研究/罗秋兰等桂林年鉴(2009)/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通志·质量技术监督志(前217—2003)/邓于仁等亚运会前后广州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研究/朱其良二、论文类成果(210项)一等奖(6项)申报成果题目/申报人明代以来岭南地区壮族的地理分布及变迁研究/刘祥学汉武帝的诗歌观念与西汉诗歌的演进/龙文玲论公共利益之合理界定——以“中国最牛的钉子户”为视角/张军等民族地区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开发研究/黄松差别化区域金融调控的一个分区方法——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的应用/范祚军等论中国共产党的“和谐世界”理念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实践/何龙群二等奖(60项)申报成果题目/申报人广西节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覃振锋和谐社会的德育生态——合理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朱家安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大明山(上、下)/黄世杰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罗树杰等级、本分与补偿: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设计的结构和功能探析/黄义英匹配“事权”与“财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路径/艾洪山等文化的科学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之六)/张发钦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分析/李立民房改房转让中各方利益之法律思考/韦伟强重新认识艺术的根源/黄海澄黄姚古镇建筑艺术的影视人类学保护/石承斌等民族文化性格的深度抒写:清代广西竹枝词研究/王红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莫龙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协同程度评价及对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治理制度创新问题研究之一/韦克游等晚清广西城市居民消费探讨/侯宣杰东亚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战略与中国的角色/曹平区域性产业结构演进与协调机制: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王中昭论新中国剧社的管理智慧/李江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变迁:喻天、娱人与族群标识/秦红增等从“实体”的科学到“关系”的科学——走向系统科学思想史研究/高剑平基于公平视角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研究/罗国忠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新思维/李雪岩论大学、政府、市场的权力生态关系/李枭鹰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语言间的相互影响/邓玉荣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路径探讨——兼论桂东地区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路径/高歌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研究/周劲波等论我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与WTO的冲突/向忠诚论我国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的实现形式——以广西桂林阳朔大榕树风景区群体纠纷为例/付健论人民币升值的中国产业升级效应:现实与理论之悖论/曹垂龙旅游城市生态评价研究——以桂林市为例/马艺芳等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与广西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一~三)/樊端成企业环保问题经营化战略与实施模式创新/唐拥军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研究/于祖毅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群众满意度分析——以广西为例/黄骏等生命叙事:一种值得运用的道德教育实践策略/陈飞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对民族院校德育的价值/刘武军北部湾经济发展及技术人才需求探析(一~三)/黎琳等南宁市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作用研究/刘曙华新时期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证分析/岑树田论县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实践为例/钟瑞添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均衡发展指数吗?/沈有禄行政诉讼级别管辖制度之完善——基于行政诉讼目的的角度/张显伟第四种调解范式:电视与纠纷解决——基于“约请当事人”节目模式的分析与评介/李立景论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建构——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理论范式研究之二/单小曦《康德批判哲学视野中的审美与自由》/申扶民清代乡试覆试考论/邹长清中国社会主义资本积累方式变革的历史回顾及制度建设/巫文强“出嫁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困境与出路——从民间法角度切入/何立荣旅游移动商务游客接受实证研究——基于对桂林游客的调查/彭润华等泰国旅华市场及其发展策略研究/孙大英广西乡村旅游经营实体特征与经营效应分析/李星群《以“五功能”益补农村“五强五弱”局面——关于桂林市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龙海平区域性就业系列研究(一~三)/黄勇荣析RTAs协定中有关投资规则的法律问题——以中国为例/杨丽艳古今字音演变例外的计量研究/陈小燕新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对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影响/欧阳剑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理论述评——自然资源丰富的中小国家的经济发展思路/文礼朋等破题、定调、立论——毛泽东的“第二次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韦日平论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性/贺祖斌研发溢出、区域创新集群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吴玉鸣等零售商竞争环境下上游企业创新投入的供应链协调/田巍等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中的责任分担/宋志国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研究(一~三)/陈立言Internet环境下社会化批注的教育应用/蒋红星三等奖(144项)申报成果题目/申报人向心·团结·和谐: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考察/何海龙和谐社会视野下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与变革/胡辉等关于广西“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模式的探讨/董再平等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演变特点及对策研究/郭绪全等中国文学地图整体景观与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覃德清壮族与客家关系研究系列论文/袁丽红经济伦理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刘琼豪广西幼儿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张进清农村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抉择和实践探索——以广西为例/宋志生从世界著名港口的发展看广西沿海港口群整合的趋势/刘军等比较视野中我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研究/江宇等论民歌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模式——以广西为例/马树春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交互主体性基础/梁桂娥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质属性、运行矛盾及政策选择/朱朝霞感觉世界·物理世界·实在世界——M·普朗克三重世界学说探析/黄炳线等近代西南民族地区宗教与圩镇经济发展关系探析——以广西为例/陈炜执政亚文化及其清理转化/陈元中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冯霞汉、壮民族接触与平话变异的双重性质/李子荣滇黔桂结合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赵堂高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国经验的研究/胡超广西生态省(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温远光等物权理论与环境法则的冲突及其对策/陈泰和论中国生物资源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构建/陈宗波剔除附庸性:经济学之宏观调控的经济法改造——兼论国家投资经营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区别/漆思剑政府会计成本控制初探/卓越等民歌文化资源开发视阈下和谐歌圩的建构——以广西壮族为例/李萍论广西彩调剧的平民化特征/阙真印尼棉兰华人族群融入主流社会初探/郑一省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彭正波中国农民组织化的发展空间研究——以北部湾经济区农民组织化为例/莫光辉等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整合/赵铁中国古代“趋时”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吴全兰复杂科学视野中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王素华基于多重阻击的企业自我保护战略/侯雁集群竞争力:创新网络演进的视角/戴魁早西江流域沿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研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岑丽阳广西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潘思谕论国家经济安全与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杨亚非基于专利信息的广西制糖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柯涛等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非均衡差异及其相关社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分析法学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演化模拟/曾鹏试论电子商务税收法律关系之要素/段晓红谈谈桂学研究/吕余生从《青楼集》看元代音乐的雅俗共融/李静进一步提高桂版书编校质量的调查与探究/吴明生广西高校民族女生生源结构的实证研究/李鸿波等试论民俗学的独立学科价值/陈金文道德脱离的机制及其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潘清泉等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求分析/潘秀珍红水河流域壮族蛙神崇拜的美学阐释/黄怡鹏新课改与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模式的变革——以广西师范大学教改实践为例/杨丽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研究/韦冬雪将高校贫困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李华明目标论视角下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风险——兼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风险与扩招之间的关系/徐莺论我国大学办学权的演变/肖起清大学精神的价值理性与和谐校园的文化自觉/叶宗波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高慧君协调价值取向保障素质教育功能发挥/曾本友儿童中心论:一种教育学与心理学关系的视角/罗德红我国高等教育衍生的“知沟”问题/李海波等试论左江岩画中日芒星与祭日、祀日及“日”字的起源/李远宁等抗战时期广西的农贷政策及其实施成效/宾长初体制转型期“三农”问题东西部差异的理论诠释与政策建议/庄晋财等构建广西领军人才动态产生机制研究/潘基勇现代性的精神维度与法的主体性——兼论后现代性视角下的法的主体性/周世中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及其法律体系构建/周青等交叉型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王红晓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市场合作研究/余文建等桂台农业旅游竞争与合作模式研究/韦复生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广西金融政策取向/秦丽丽等元祐二年同文馆诗歌唱和活动研究——兼探唱和形式对诗歌创作的影响/阳静相地为先的乡村景观设计——以百色市那坡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环境设计为例/欧阳勇锋等对福柯的又一种解读——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吴致远论执政党领导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汤志华亥姆霍兹《论力的守恒》的思想根源分析/李东升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公共政策创新/叶大凤广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管理研究/何评等专业责任教授制反思——广西大学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制透析/潘柳燕等组织管理视野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黄景文等广西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模式与对策/蔡翔港口履约方与海运货物控制权的行驶/王威效率:行政程序法之价值理念抑或基本原则/谢尚果等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李军等入境旅游流扩散发展态势分析——以三大旅游区向陕流为例/刘宏盈等基于存量与增量全部组合收益最大的贷款优化决策模型/洪忠诚等农村网络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理论与实证——以广西都安为例/陆桂生等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实证检验——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蓝文永等影响旅行社游客满意度的服务属性因素实证研究/卢丽宁等从传播的分类看传播学的研究重点/李庆林艺术与经济因素并存的民歌节的定位及其发展方向——以百色市右江区阳圩山歌艺术节为例/覃金盾论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实践化问题/莫其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与社会功能考量——思想政治教育“30年”管窥/李宪伦等高校“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邓艳葵语文“有效教学”批判/唐子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李建霞一类技术创新竞争扩散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及应用/廖志高等论基本银行服务排斥及其治理/汪鑫国际工程承包中承包商对利润和总部管理费的索赔问题探讨/袁晓勇农地征用制度:基本矛盾下的产权博弈分析/欧阳力胜佣金竞争与保险业绩效—结构关系研究/欧阳青东旅游业发展对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吴忠军等泰华文学的发展及其文化取向/陆卓宁传播学视域中的刘三姐传说/陈丽琴壮侬互动:现象与动因——以那坡县平孟镇念井屯跨国民族为例/罗柳宁壮族民间法的遗存与变迁——以广西龙胜县龙脊十三寨之马海村为例/覃主元“农事村办”——服务“三农”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袁珈玲等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冲突与解决/万锋锋论学校生活中学生发展的实现/唐荣德论教育研究的必然走向——“建构–反映”/曾茂林论地方性综合大学影视艺术专业教育——以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例/王建平构建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体系/胡国胜论中国——东盟经济互补网络组织系统的发展/文岚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夏国恩等非讼案件本质和范围的域外考察及启示/邓辉辉WTO环境货物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及我国的对策/魏艳茹基于学习曲线的行业财务风险分析/曾繁荣等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趋势及启示/林元辉等《书<玉台新咏>后》辨证——朱彝尊说《文选》种种之失均不能成立/力之(刘汉忠)折子戏研究/李慧从街头官僚到街头领导:一个解释框架/尹文嘉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研究(之一、之三、之五)/许立坤早期电化教育中国特色探源/朱敬生涯教育理念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启示——以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专业为例/温卫宁广西沿海地区建立北部湾大学的研究/黄家庆瑶语早期汉语借词的声母/赵敏兰“眼”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覃修桂机构知识库版权现状、风险及对策研究/吴高广西贵港地区早期冶铁遗址初步考察/黄全胜等乡村旅游社区文化遗产的精英治理——以广西龙脊梯田平安寨村委会选举为例/王林基于CA优化的农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黄燕玲等领导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李光炎邓小平对中国政治发展第二次跃迁的卓越贡献/徐罗卿等《参同契》与中国古代炼丹学说/容志毅初中生数学认识信念的SEM研究/周莹化学教师如何开发精品课件——以全国特等奖课件为例/郑小军对“句町”及与之相关的西林地名的考释——兼谈广西西林曾为句町国政治中心/吕嵩崧《损失函数的数理特性研究——兼论行为和心理因素对损失函数的影响》/黄荣哲等章惇与曾布、蔡卞交恶及其对绍述政治的影响/汪天顺A Comprehensive Data Analyze on Urban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Survey from Nanning City( 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数据分析--以南宁市为例)/韦国燕Minimal feasible sets in variable resource constrained projects/崔万安等三、研究报告类成果(73项)一等奖(6项)申报成果题目/申报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广西的实证研究/高枫等中国与东盟交通合作战略构想—打造广西海陆空交通枢纽研究/古小松等广西人口集聚度及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报告/林霁峰等南宁市传统村庄建筑风貌研究/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等广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洪军等广西卫生基础信息核心数据调查分析/《广西卫生基础信息核心数据调查分析》课题组二等奖(19项)申报成果题目/申报人。

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学点状况的实证研究

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学点状况的实证研究

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学点状况的实证研究一、我国农村教学点的主要类型教学点虽然规模较小,但它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

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4年我国农村教学点总数达9.8096万个,班级数目235.0794万个,而农村学校总数为33.7318万所,教学点数量大概占农村学校总数的29%。

,可见教学点这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其存在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适应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特殊地形——山区。

山区农村人口居住的主要特点是散居,自然村较多,每个村基本在100多户左右,这里的学生去中心校路途远、交通不便,教学点有助于偏远山区的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

我国中西部农村教学点根据其状况主要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如表1所示。

(一)偏远型偏远型的教学点主要指的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学校布局调整前后都一直存在的学校。

这样的教学点大多实行“一师一校”的复式教学,一般只有一二年级,学生数量在二三十人左右,有的教学点还设有学前班。

这样的教学点数量很多,例如表1中A1实际代表勉县二道河乡中心小学栗子坝教学点,栗子坝村有500多人,近几年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有的把孩子也带到城里,现在村里的学龄儿童更少。

该村的教学点有4个年龄段的学生,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采取隔年招生的方式,故只有两个年级,这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是典型的“四个年龄段、两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复式教学点,吴老师是学校唯一的教师。

目前在勉县偏远型教学点的数量有56个。

(二)新生型所谓的“新生型”是一种很形象的描述,意指由于村与村之间距离很近,再加上近几年学龄人口大幅减少,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就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把一些邻近的村小撤并到中心校。

对于个别偏远的村小不能完全撤并,只能暂时保留低年级,这样由原来的完小转变成的初小或教学点就是“新生型”的。

这类新生型教学点的存在主要是考虑到当地地理位置偏远、学生上学不方便的现实情况。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当前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1.教育资源不足西部地区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学校条件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质量不高受制于教育资源的匮乏,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城市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管理水平较低,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3.学生辍学率高受经济条件和家庭观念的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学生辍学率普遍较高。

一方面,家庭的经济困难使得孩子们不得不辍学打工,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1.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不足是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形成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2.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问题严重,大量优秀的教师都选择到城镇、乡镇学校工作,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大多是远程支教的年轻教师或是本地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3.教育观念滞后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他们普遍认为能干活就行,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多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不积极性,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三、解决办法1.加大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支持政策,对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从教。

3.推进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正确的教育观念。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外流、基础设施落 后、公共服务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 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国农村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对农村未来发展 的战略考量。这一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 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水平,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改善农村交通条 件,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投资建设农村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升电力和通信设施
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和通信网络 覆盖率,满足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西南民族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和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件。
乡村人口与劳动力结构
01
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人口数量较多,但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化, 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
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部分乡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
重,导致乡村劳动力短缺。
西南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该地区在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践措施,包括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基础设施、加强教育 培训等。
成效分析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地区的农业产值有了显著提升,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乡村旅游业逐渐兴旺,一些传统手 工艺品也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同时,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
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 竞争力。

漫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都市化给教师带来的思考

漫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都市化给教师带来的思考

漫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都市化给教师带来的思考黄德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结构也稍然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于农村的生活方式、生产格局等模式的改变。

他们已经改变了长期以来仅靠农业收入的单一经济来源,更多带来了工商业、信息业方面的收入。

随着收入的增多,消费结构和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和优化,其中吃、穿、住、用更为突出,根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间,将有两亿左右的“乡下人”变成“都市人”,中国的城市也从目前的600多座发展到900多座。

必然,所有这些变化都将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内容、模式等的形成,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如何站在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农村人口都市化深层问题的适应、认同、关注、支持和配合,是决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带来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同胞们的旧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也在不断的更新,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社会为依托,以学生家庭、学生个体、学校课堂三结合的教育形式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首先、积极深入农村,调查每个学生家庭的现状。

学生家庭的生活环境,在不断变化,学生的生活环境也不例外,应顺着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多渠道接触并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切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只能使教育走向死胡同。

我们辖区的一位语文教师由于没有了解民族地区农村生活现状,把学生在作文中描述的家庭生活的上网冲浪的内容视为抄袭之作,除了对这位学生严厉批评以外,还在全年级把其作为典型警告全体学生。

结果呢,那位同学哭着跑回家……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现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走向小康生活已不足为奇,家庭电脑在前几年对他们来说是稀罕物,可如今已变成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

作为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多深入农户,任何质变都是量变的结果,你对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感到不理解,你到他家中一看,一切都明白了。

西南5省区农村小学教育情况分析

西南5省区农村小学教育情况分析
地区农村 义务教 育阶段家 庭经济 困难寄 宿生生 活
费基本补 助标准 ,规定全 国农村 义务角度人 手 ,分别 从 官员经 济 、利益 集 团和寻 租三个 方 面探 寻农村 义务 教育 投资 短缺 的
公共 选择原 因并 给 出对策 和建议 。 怛 是该作者 对 中国农村 义 务教育 分 析完全 按 照西方 经济 学 的理
秧 志 强
【 摘
要】随着我 国城 乡义务教 育改革不断 向前推进 ,我 国在全 面免 除城 乡义务教 育学
杂费的进程 中,迈 出了具 有里程碑 意 义的 四大步 。在 这样 的背景 下 ,笔 者收 集 了近几年 来 ,西南5 市 、区) 省f 农村 小学教 育的数据 ,从 宏观教 育经 费投入和微观 学校 管理 的生师比 等角度对这 些省( 市、 区) 农村 小学的发展情况进行 了一些分析 并提 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希望 对西部省 区农村教 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 育 ;生师比;农村小学教 育经费 [ 作者简介】秧志强 ,哈 尔滨 工业大 学高等教 育研 究所 ( 黑龙江哈 尔滨,1 00 ) 50 1
始 ,免 除城市义 务教育 阶段学 杂费将 在全 国范围 内实施 ,该政策惠及 了全 国2 9 . 万所城市 中小学的 5
22万名学生。 81
本文 就是在全 国范 围全面免 除城 乡义 务教育
学杂 费的背景 下 ,分析西部 5 市 、区) 村小学 省f 农 教育的一些情况 。
二 、研究现状及 评述
革 和教育 “ 费制 ”后 ,虽 然减 轻 了农 民负担 和 一
保 障学生 上学 ,也 给农 村义务 教 育带来 了一 些 困 难 。作者 对农 村义 务教 育投 资 匮乏 的成 因进 行 了 分析 ,但 是其 分析 并没 有太深 入。王丽 华在 其题 为 《 国现 行农村 义务 教育 投 资体制 利弊 分析 及 我

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家长学校现状浅析

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家长学校现状浅析

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家长学校现状浅析作者:王美宏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46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教育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家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方法、手段等存在着很多缺失,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的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因此,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家长学校应运而生。

2018年12月,笃山镇民族中学家长学校课题研究小组调查显示,家长遇到问题多靠自己解决,針对子女在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学习问题等感到无能为力。

这说明目前的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仍然存在很多缺失,本文以笃山镇民族中学为例对民族地区家长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家长学校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家长学校现状分析目前的多数农村中学家长学校办学均处于被动办学状态,有时是为完成任务而开展家长培训,甚至培训内容偏离主题从而使家长培训变成了“家长会”。

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家长学校无论从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配备、家长水平方面均难以达到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要求。

1. 办学条件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家长学校均是基于学校产生的,尚无基于社区的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以学生上课班级教室为教室,以老师办公室为家长学校办公室。

这一现象虽然使得资源发挥最大作用的同时也给开展家长培训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开展家长培训时只能分班培训,开展全校性的家长培训需要在学校的操场进行易受天气原因影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工具的不断普及,很多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建立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QQ群、微信群,这大大提高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效率,也使得家长培训可以在网络上进行。

但目前会使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的家长只占少数。

而且有的家长只能用微信发语音。

对于班主任推送的家庭教育的相关文章根本看不懂,所以网上家长培训也存在着很多局限。

实例分析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

实例分析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

实例分析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康巴藏区政治、文化中心,既具有藏区的共性,又具有康巴文化的独特性。

甘孜州地广人稀且多民族聚集,作为一个以农牧民为主的自治州,不仅是三农问题也是民族问题比较集中的区域。

相对于汉族地区农村而言,民族地区一方面面临着贫困、失学、交通不便、劳动力闲置等种种难题,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给予很大倾斜,也凸显着民族地区自身明显的特殊性,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证明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落后和无奈。

由于基础落后等原因,民族乡村的经济、文化实力常常是落后于其他汉族村,少数民族农牧民子女接受教育的状况更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以甘孜州教育为主,就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目的也是通过教育这一层面加深对民族地区现状的认识。

1 甘孜州乡村教育的现状及特点1.1 甘孜州乡村教育的基本情况全州共有小学722所,在校小学生105447人,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3%;中学46所,在校初中学生36861人,在校高中学生8752人,职业初中3所,在校学生355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中职学生3391人;幼儿园28所,在园幼儿7732人。

全州寄宿制学校共432所,寄宿制学生88459人,占全州在校生总数的58.56%。

享受“两免”的中小学生135715人,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的中小学生71984名。

全州教职工总数9649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8534人;幼儿园教职工419人,专任教师358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409人,专任教师260人。

1.2 乡村教育的发展特点(1)民族教育基础薄弱。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和教育落后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是限制其教育发展的瓶颈。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大多数村小教室非常简陋、教学设备奇缺、师资力量薄弱、一个教师就是一所学校的现象并不少见,教育的硬件、软件严重滞后于城市教育。

西南民族地区家庭初等中等教育可支配费用分析

西南民族地区家庭初等中等教育可支配费用分析

西南民族地区家庭初等中等教育可支配费用分析
龙延平;龙叶先
【期刊名称】《开发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西南民族地区家庭关于学校教育投资的案头资料以及笔者田野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指出了当前西南民族地区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家庭只能勉强承受初等教育的费用开支.对于中等教育的费用开支,他们仅仅靠自身家庭的收入是非常困难的,从他们的孩子进入中等教育开始,这些民族地区的家庭就开始进入了负债投资于学校教育的艰难生涯.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龙延平;龙叶先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系,北
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6
【相关文献】
1.美国《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的历史演变与分析 [J], 李春黎
2.我国卫生总费用筹资的结构性特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分析 [J], 崔欢欢;陈丹镝;郜佳
3.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分析--以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的教育经济收益为个案 [J], 龙叶先;龙延平;龙凤良
4.西南民族地区家庭高等教育费用可承受限度研究 [J], 龙延平;龙叶先
5.美国《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实施之初的效果分析 [J], 谭春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西部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西部农村教育调查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

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

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

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

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

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

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

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现状之分析与对策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现状之分析与对策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现状之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询问、数据分析、查阅资料等方法,通过对目前西南农村很大部分学生具有的普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与对策,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问卷统计;问题分析;对策【Abstract】Through the survey,visit the inquiry,data analysis,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so on,through much of the current students in the rural southwest of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of the analysis,research, and raised specific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with a certain social significance.【Key words】Minority areas; survey statistics; Problems; Strategy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以来,小学毕业考试也不在是决定其是否上中学或上好班级的重要指标,这样就有一大批小学学困生也随之进入中学;对初中生来说,成绩是否达标也不再是决定其是否可以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加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一大批学生及家长把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就看的更淡,各个中学校也就出现了一大批“混天过日”的学生,他们目标很明确,把初中毕业证混到手,导致其在校不求上进,作风懒散。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中学由于各种原因,又有着自己许多特殊的地方,关注和了解这批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直接关系着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效果,关系着教育公平性的落实,也关系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国家普九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全民素质,并非是学历教育。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在乡镇中学的任教感受和经历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包括设置《西南少数名族地区乡镇教育状况调查问卷》、走访和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力图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状况做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并提出一些具有广泛意义的思考,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进行计量分析与研究 , 于深入 了解 民族地 区农 对
村家庭学校教育的决策行为 , 透过通常那种把 民族
地区学校教育积极性不高简单地归因于民族思想传 统落后 、 早婚早恋 、 近亲结婚等表象原因, 深入了解 民族地区厌学 、 隐性 失学 、 失学 、 辍学 以及学业成绩 低下的真正动因, 如何对症下药 , 制定行之有效 的政 策, 调动民族家庭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 促进民族地区 农村学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 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
地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经济效益就是指民族地区家
庭用于学校教育 的投入与受教育者从学校教育成效
量调 查
( ) 查对 象与 内容 的选择 一 调
中所得到的经济收益的对 比。教育的经济效益包含
鉴于民族地区地域辽阔 , 分布广泛 , 本课题采取
收稿 日 : 0 — 0 2 期 2 5 1 —6 0 基金项 目: 本文系 2 0 0 3年度 国家社科研 究课题研究项 目阶段性成果 ( 3 J O 7 0 CY 1 ) 作者简介 : 叶先 , 龙 现主要研究方 向为 民族经济与教育。
济效益, 课题组把学校教育按照教育程度划分为 四 个阶段: 小学教育阶段、 初中教育阶段 、 中等教育 阶 段、 高等教育阶段。
( ) 二 收益调 查结果 的统计
人数 占样本
表 1 教育程度与年人均毛收入调查表 人均年劳务毛收入( 元)
教育程度\
学前 阶段
小学 阶段
( 人)
No 12 o . o 6
( hlsp ya dS c l c n e) P i o h n o i i cs o aS e
民族地 区农村 家庭 学校教育经济效益 的计量分析
— —
以西 南 民族地 区农 村 家庭 学校 教 育 的教 育经 济 收益 为个 案
龙 叶先 龙延平 贵州 贵 阳 500 ; 505 2 吉首大学 商学 院 , . 湖南 吉首 460 ; 1 0 0
3 凤凰县教育局 , . 湖南 凤 凰 4 60 ) 12 0
摘要 : 借助 田野资料 , 从初等教 育、 中等教 育、 高等教育 的教 育经济 效益计量 的角度, 析 了西南民族地 区农村 分 家庭 学校教 育的决 策与行 为。 关键词 : 民族地 区; 农村 家庭 ; 教育经济效益 ; 计量分析 中围分类号 : 7 ;7 G 8G 5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9 1 2o ) 1 0 2 0 10 4 (o 6 O - 04- 4
维普资讯
第2 4卷第 1 期
(0 6年第 1 ) 20 期
湖北 民族 学院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u a fHu e nt uefrNain lis o r lo b iIsi t o t aie n t o t
No 1 V0 . 4 . 12
37 9
76 4
比例( %)
9 2 .4
1 .7 7 3
20 篮 01
8 5 63
10 3 2 0 8 .5
20 钽 02
92 .8 3 6 3
9 6 .6 3 52
20 钽 03
92 .5 7 6 6
1( 0 3 0o .4 )
=年平均毛 人
9 3 .4 2 5 3
9 1 .8 8 62
初 中阶段
2 2 43
5 .0 6 4
10 2 1 0 3 .5
1o 44 o5 .3
93 .7 7 25
9 3 .2 9 97
高 中阶段
大学 阶段
64 0
义。

了‘ 读书无用论 ’入学与巩固又重新成为民族地 区 ,
实施义务教育的难点。 ¨ 因此 , ” 有必要探讨民族地 区的教育收益问题。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 内的劳动耗费同教
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 的对 比。 ’ _{ 民族 2 J

民族地 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经济收入 的计
经实行了“ 两免一补”许 多家庭还是对学校教育缺 ,
面上的民族地 区农 村家庭来说 , 他们在进行学校教 育投资决策时, 更多考虑的是教育 的可计量效益 , 在 现实生活具体表现为老百姓讲的读书有用或者无用
乏积极性。四川大学邓旭博士调查研究了四川的民 族教育指 出: 由于受传 统生产、 “ 生活条件 限制 , 一 些农牧 民群众感受不到教育对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推
2 4
维普资讯
抽样调查方法 , 抽取 田野工作点具有代表性的家庭
子女作为样本。为了更好地反映不同教育程度的经
由于需要研究的对象缺乏官方统计资料 , 本研
究借用人类学的研究范式 , 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 当
面访谈为辅 , 来探究民族地 区劳动者的教育程度与 劳务收益的相关数据。调查澜沧 、 凤凰 、 昭觉三个民 族县的家庭 , 共发放 问卷 40 50份 , 收回有效问卷共 计 49 份 , 26 有效问卷率 9 .2 。 50 %
动作用 , 对送子女人学的愿望不强烈 , 加之进些年来 大中专招生分配制度改革导致的家庭受教育成本增 高, 毕业生就业风险加大 , 更加深了农牧民群众对教 育的负面认识 。 挫伤 了经过多年努力才调动起来 的 农牧 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 民族地区出现 使
论 。所 以, 对民族地 区农村家庭学校教育 的经济效
“ 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 教育 发展是民族 地 区 ,
经济发展 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实行 了九年义 务教
可计量的效益 和不 可计 量的效 益( 教育终 身效益 、
教育道德效益等 ) 。马斯洛指 出, 生理需要是 人最
育, 民族地区的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同时也 基本 的需要 , 它直接与人 的生存相关 , 它所包含的需 要是人的本能表现。 ] ’ [( 对绝大多数处于生存层 3 暴露了一些让一般人难 以理解的问题 , 即为什么 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