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学用完整版
语文《边城》课教案
语文《边城》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边城》的故事背景和时代背景。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关系。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分析小说的开篇段落,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讲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傩送、翠翠的爷爷等。
探讨小说的主题:人性、爱情、亲情、自然与文明的冲突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
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提供小说文本和相关评论文章,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参考。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背景信息和历史资料。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边城》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第二步:阅读小说开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境和氛围。
第三步:分析主要人物的特点和关系,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第四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小说开篇段落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活动三:小组讨论,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活动四:小组展示,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和评价,吸取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沈从文的其它小说、诗歌等。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中的类似主题和风格的作品。
《边城》教案一等奖3篇
《边城》教案14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4、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的主旨。
2、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湘西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到《桃花源记》并背诵其中的语句,让学生从对桃花源淳朴民风的感受入手,去体会边城的民俗美、人情美,进而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
导语:这里的环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的人们“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这便是东晋陶渊明心中笔下的理想社会。
和陶渊明一样,沈从文的心中笔下,也有一个这样美丽的世界——《边城》。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1、沈从文及其小说风格: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湖南凤凰人,苗族。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怀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沈从文小说从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
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
《边城》教案集合8篇
《边城》教案集合8篇《边城》教案集合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边城》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对环境的铺陈,了解自然环境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通过细读,品味翠翠的人格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明确边城所要表现的的人性内核。
教学重点:把握主旨和翠翠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分析法。
第一课时(课前播放黄磊的《等等等等》,投影一段话: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一、导入。
讲到历史,我们很容易便会想到的是一些英雄豪杰的叱咤风云,是那些朝堂上的九五之尊,唐宗宋祖,拿破仑、华盛顿;或者便是那些某一方面的杰出人才,像杜甫、李时珍、牛顿、哥白尼等等。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是在历史里沉默着的更大多数,却是一些什么也没有留下的,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这个群体在人群中最庞大,也最渺小。
谁也不会关注到在中国最广大土地上耕种的每一个农民或者在硝烟里搏杀的每一个士兵。
因为他们不是历史的关键,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他们往往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是沈从文作为一个有着深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修养的文人,他关注着这沉默的大多数,于是在他的代表作《边城》的题记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如上)。
在沈从文朴素的叙事中,展开了一副边城生活的画卷。
二、情节梳理。
(投影课题以及一句话: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长假前,请大家回去读读《边城》的全文,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认真去读了,但是我依然很真诚的相信在座的大家真正去读了,而且有所感受。
那么,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简单的把故事理一理,或者大家一起来理一理,讲不完整没关系,你一言我一句,我们先把这个故事拼接出来。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 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 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1.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2. 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如翠翠、祖父,探寻人性之美。
三、教学方法
点拨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以“走进湘西,探寻人性之美”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湘西的人性美,从而引出《边城》这篇文章。
2.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4. 重要字词讲解:讲解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5. 古汉语句式分析:分析文中出现的古汉语句式,让学生掌握古汉语的语法规则。
6.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识。
8.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性之美”,撰写一篇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边城教案(优秀7篇)
边城教案(优秀7篇)边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全面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培养分析、概括、浓缩篇幅较长的文章的能力。
2、抓住文中的对话语言描写,深刻体味作者运用散文化语言细腻呈现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品味文中“三美”,即环境美、风俗美、人性美。
4、理解“歌声”对主人公翠翠的意义,同时合理探究翠翠的命运。
二、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2、品味鉴赏重点段落精彩语言,合作探究语言内含的精彩故事。
3、采用故事新编法探究原文给读者留下的悬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沈从文先生清新、典雅的叙事抒情文风,领会作者创造的独特的主人公魅力。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环境美、风俗美与人性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歌声”的意义,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渗透的美学内涵,合理续写文本故事可能的结局。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诱导启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身心疲惫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首优美而恬静的歌曲,你是否感受到它就像一杯香茗,让你心醉?美妙的歌声能洗净人世的铅华,通俗的歌声能激荡平静的心灵,传递最真最朴实的情感。
同学们,咱们家乡有没有这种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歌曲呢?学生发言并主动演唱:学生甲:威宁草海宽又宽,四面八方都是山。
郎是青山不会老,妹是海水不会干。
学生乙:苞谷桩桩一排排,要唱山歌坐下来。
要唱山歌唱两个,不唱山歌你别来。
学生丙:哥在岩上放羊来,妹在岩下掐菜薹。
哥要菜薹抓把去,要唱山歌晚上来。
学生丁:高山青松青又青,我俩情谊比海深。
如果哪天水干掉,我比妹妹还伤心。
…………这些都是我们家乡传唱的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歌词表达的情感朴素真挚。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歌声来传情达意,通过歌声再现人性之美。
让我们共同聆听这首沈从文先生谱写的真挚之歌吧!2、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三情”)。
语文教案边城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边城》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边城》的背景和主题,了解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2.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描写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小说《边城》的背景和主题介绍。
2. 小说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梳理。
3. 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描写手法的分析。
4.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小说《边城》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描写手法的分析。
3.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深入解读。
2. 学生对于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小说的语言风格、描写手法等。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和辅导书:提供相关的小说文本和解读资料。
2.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拓展。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1. 第1-2周:介绍小说背景和主题,梳理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3-4周: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和描写手法。
3. 第5-6周: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4. 第7-8周: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练习。
4.2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引起学生对《边城》的兴趣。
2. 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讲解与分析:教师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
4. 讨论与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和讨论小说的语言风格、描写手法等。
5. 练习与拓展: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练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
《边城》教案范本
《边城》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边城》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阅读小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通过比较阅读,探讨小说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尊重;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1)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小说的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3)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故事情节梳理:(1)小说主要人物及其关系;(2)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要事件;(3)小说的结局和意义。
3. 人物形象分析:(1)主人公翠翠的形象特点;(2)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用;(3)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要事件;(2)主人公翠翠的形象特点;(3)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2)小说中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3)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2. 讨论法: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3.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小说与其他作品的异同;4. 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3. 写作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阅读引导: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关注情节发展、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情节梳理:分组讨论,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要事件,归纳总结。
《边城》教案
《边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阅读、分析《边城》,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学习作品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介绍2. 《边城》故事情节概述3. 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傩送、爷爷等4. 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5. 作品主题探讨: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边城》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作品主题理解。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尝试运用作品中的技巧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边城》,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故事情节。
2.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概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3.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理解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
4. 第三课时: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5.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课堂交流和分享。
6.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边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写作实践评价:评估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对《边城》技巧的运用情况,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边城》教案汇总六篇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汇总六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认识翠翠、爷爷,傩送、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再结合知人论世,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探究出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
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块进入“边城”的世界,看看从文先生想通过《边城》表达怎样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边城》小说不是很长,之前布置预习任务:读小说,提交自己的问题。
老师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给大家:1,第四节“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她想:‘假若爷爷死了?’”为什么当翠翠在岸边等爷爷时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却冒出如此可怕念头?——韩星润2,《边城》描绘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赵政源3,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改成有关翠翠的往事经历?——段皓天4,通读小说全文后,发现文章写的很淳朴真实,但为什么这种朴实与真实中,掺杂着一丝丝淡淡的悲伤?——韩星润同学们的问题有的是关于某个细节,有的是关于主题的表达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大半,说明大家都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边城”的世界,看能不能解决大家的疑惑。
【精华】《边城》教案四篇
《边城》教案【精华】《边城》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2、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条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村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这个女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与靠摆渡为生的祖父相依为命。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两兄弟同时爱上了她,相约在月圆之夜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阴历十四到了,月亮快圆了,我们课文里的故事便从这儿开始了……二、简介作家作品:沈从文:现作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的人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用写诗歌的抒情笔调来写小说,旨在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边城》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它讴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无声地鞭挞着现代都市人被金钱扭曲的灵魂,寄寓着他“爱”与“美”的人生理想。
那些鲜活的文字里,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四人一组,给各部分命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标题。
2、教者明确:情窦初开——梦与歌——水中望月四、品味赏析:爱情降临了,翠翠是如何表现的呢?(一)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反映翠翠心理变化的词语。
《边城》的教案设计
《边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主题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掌握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
把握小说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沈从文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小说背景:20世纪初湘西边陲的生活风貌。
主题思想:原始乡村人性的纯朴与美善。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序言,了解作者创作动机。
分析小说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与社会风情。
讨论小说反映的人性光辉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学目标识记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冲突。
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2.2 教学内容主要人物:翠翠、爷爷、傩送等。
人物关系:亲情、友情与爱情。
人物性格:真实、饱满、立体。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其内心世界。
举例说明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三章:情节结构与叙事手法3.1 教学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脉络。
掌握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
分析情节与人物性格发展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情节结构:线性叙事与循环叙事。
叙事手法: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的结合。
情节与人物性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3 教学活动绘制小说情节发展图,直观展示其脉络。
分析小说的叙事视角与叙事风格。
通过具体情节,探讨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第四章:自然环境描写与小说意境4.1 教学目标理解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的关系。
感受小说独特的意境美。
4.2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描写:湘西边陲的山水风光。
环境与人物:烘托心情、映射性格。
小说意境:诗意、画意、哲理。
4.3 教学活动挑选自然环境描写片段,进行美文欣赏。
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的相互关系。
讨论小说如何通过自然环境创造意境。
第五章: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5.1 教学目标评价《边城》的文学价值。
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5.2 教学内容文学价值:独特的叙事风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等。
边城教案【优秀7篇】
边城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边城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学生能够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难点: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边城》的背景、作者、内容和主题。
2. 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城》,体会其中的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边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沈从文,引入《边城》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边城》的内容(10 分钟)- 介绍《边城》的主要内容。
- 讲解《边城》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15 分钟)- 引导学生从《边城》中找出人物形象的描写。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边城》的主题。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边城》中找出艺术特色的体现。
- 让学生思考《边城》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影响。
5. 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城》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边城》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边城》的教案设计
《边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作者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背景:《边城》是一部描写湘西边陲小镇风土人情的小说,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实。
了解作者:沈从文,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湘西地区的深入描绘而闻名。
1.2 教学内容介绍湘西边陲小镇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开头部分,了解故事背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者和小说背景的了解。
教师进行讲解,深入分析小说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二章:主要人物与情节2.1 教学目标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发展。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傩送、爷爷等。
描述小说的主要情节: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爷爷的去世等。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情节发展。
教师进行讲解,总结主要人物和情节的特点。
第三章:小说主题与象征意义3.1 教学目标探讨小说的主题:人性、爱情、传统与现代化等。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边城、翠翠的象征意义等。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描写,探讨人性、爱情、传统与现代化等主题。
解释小说中的象征意义:边城代表了传统的湘西文化,翠翠象征着纯真和希望等。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思考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小说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语言、叙事技巧、人物塑造等。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富有地方特色。
探讨小说的叙事技巧:倒叙、插叙等。
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注意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边城》教案七篇
《边城》教案七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边城》教案七篇《边城》教案七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高三语文《边城》教案三篇
【导语】《边城》是诠释爱的,祖孙之爱、男⼥之爱、兄弟之爱、⽗⼦之爱、友朋之爱、乡邻之爱、乡⼟之爱组合成的⼈伦社会之爱。
《边城》是要阐释美的,⾃然之美、⼈物形神之美、⼈事之美、⼈情之美、⼈性之美,还包括作品本⾝结构⾏⽂的诗性的美,⽆处不美。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赏析品味边城原始淳朴的风景美、风情美;分析⼈物的⼼理、语⾔、神态、动作等把握⼈物形象,欣赏品味⼈性美、⼈情美 过程与⽅法⾃读法、研讨法、引导法 情感与价值观欣赏品味沈从⽂笔下的⼈性美、⼈情美 教学重难点 过分析⼈物的⼼理、语⾔、神态、动作等把握⼈物形象,欣赏品味沈从⽂笔下的⼈性美、⼈情美 教学过程 ⼀课前反馈 ⼆、导语设计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思考:节选内容围绕哪个传统节⽇展开?每节主要写了什么事? 明确:围绕端午节展开 第3节:叙述了眼前的端午节,边城⼈们筹备龙⾈赛的热闹场⾯ 第4节:追述了两年前的端午,翠翠看龙⾈赛,巧遇傩送的情景 第5节:追述上⼀年端午,翠翠和爷爷看龙⾈赛巧遇天保的情景 第6节:主要写迎亲的花轿来到渡⼝渡河,撩拨了翠翠内⼼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2、课⽂写了⼏个端午节?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明确:共写了三个端午节: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 结构安排忽⽽眼前忽⽽追忆,回环往复,跌宕起伏,采⽤顺叙和补叙相结合的叙述⼿法 四、把握“边城”的⽂化内涵 1、问:⼩说题为“边城”,边城与其他城市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呢? 明确:地处“两省接壤处” —— 可见其地理上边远、偏僻 “⼗余年来主持地⽅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变故发⽣⽔陆商务既不⾄于受战争停顿,也不⾄于为⼟匪影响,⼀切莫不极有秩序,⼈民也莫不安分乐⽣” ——其他城市要么“受战争停顿”,要么“为⼟匪影响”,⽽这个边城“⼀切莫不极有秩序,⼈民也莫不安分乐⽣”,可见这⾥⽣活环境安定、太平 “这些⼈,除了家中死了⽜,翻了船,或发⽣别的死亡⼤变,为⼀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分伤⼼外,中国其他地⽅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民所感到” ——由于地理上的边远偏僻、与世隔绝,外界的改朝换代、⾰命战争等都影响不到这⾥的⼈们,他们对外界的事情漠不关⼼,只⼀⼼感受着⾃⼰⽣活中的喜乐哀怨他们在⼀种单纯的⽣活环境下祖祖辈辈地延续着属于⾃⼰的⽣活⽅式 “边城所在⼀年中最热闹的⽇⼦,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过去三五⼗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直到现在,还毫⽆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居民最有意义的⼏个⽇⼦” ——受外界影响⼩,这⾥的传统风俗保留完好 2、由此可见,⽂题“边城”究竟有些什么含义呢? 明确:“边城”包括两层含义: (1)地理上的边地⼩城,客观上与世隔绝 (2)⽂化上的边缘城市(与主流城市相对),民风淳朴,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活习惯与⽅式 ⽽作者之所以以“边城”作为⼩说的标题,则更侧重于后者沈从⽂先⽣这样解释他的“边城”,他说“边城”是⼤城市的对⽴⾯,是“中国另外⼀个地⽅另外⼀种事情”可见“边城”是沈从⽂先⽣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活和城⾥⼈“庸俗⼩⽓⾃私市侩”的风⽓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五、赏析品味边城的风情美 1、问:“边城所在⼀年中最热闹的⽇⼦,是端午,中秋和过年”,在这仨节⽇⾥,⼈们是怎么热闹的呢?(速读课⽂,画出相关语句) 明确:(1)课⽂第三节“端午⽇,当地妇⼥、⼩孩⼦,莫不穿了新⾐,额⾓上⽤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船和船的竞赛,⼈和鸭⼦的竞赛,直到天晚⽅能完事” ——这是实写端午节的热闹端午赛龙⾈,家家闭门锁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赛,参加在河中捉鸭⼦的活动 (2)第五节第⼆段“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因看⽉⽽起整夜男⼥唱歌的故事,通统不能如期举⾏” ——这是虚写中秋节的热闹可见有⽉可看的中秋夜晚,青年男⼥会⽤对歌的⽅式在⽉夜倾吐爱慕之情 (3)第五节第⼆段“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和各乡来的狮⼦龙灯,在⼩教场迎春……玩灯的兵⼠,却在⽕花中绕着圈⼦,俨然毫不在意的样⼦” ——这是回忆这两年过年的热闹过年时军民们⼀起舞龙灯、耍狮⼦、放烟花,使得⼩⼩的⼭城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2、除了这些热闹,⼩说还写了什么热闹吗? 明确:(4)过渡⼈多给了钱给⽼船夫,⽼船夫坚决不要时,双⽅争执、旁⼈含笑的热闹 (5)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时敲锣打⿎吹唢呐,还送给⽼船夫⼀个⼩*时的热闹 3、你是怎么看待沈从⽂笔下的这些热闹的? 明确:这些热闹体现的是湘西边城特有的原始淳朴和乐的风俗风情美,这些⼭花流⽔般的风俗画卷,散发着泥⼟的清⾹,显⽰了湘西⼭城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情 4、品读课⽂最后⼀段——青⼭绿⽔⽩塔,还有蓝天⽩云 ⼩结:这是⼀幅和谐、恬美的画⾯,湛蓝的天空,时不时⼏朵⽩云悠悠飘过,带着爷爷的祝愿,载着翠翠的情愫;青⼭绿⽔间,“守在船头的祖⽗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与⾃然浑然⼀体,寂静、淳朴、伤感、美丽这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湘西热⼟,也是他的世外桃源,他的精神家园 六、赏析品味⼈情美,概括归纳⼈物形象 1、问:作者说这篇⼩说是要“为⼈类‘爱’字作⼀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课⽂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哪些爱呢? 明确:爷爷对翠翠的百般疼爱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关爱 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 2、请同学们品读课⽂4—6节,画出表现这三种爱的相关语句 (1)表现爷爷对翠翠的百般疼爱的语句 明确:①当翠翠说⼀个⼈去看龙⾈赛不好玩时,“祖⽗想了半天,⽅想起⼀个住在城中的⽼熟⼈,赶夜⾥到城⾥去商量,请那⽼⼈来看⼀天渡船” ——动作描写,可见爷爷对翠翠百依百顺,疼爱有加 ②翠翠由傩送家的伙计送回来时,爷爷“⼀⾯拉船,⼀⾯哑声⼉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哑声⼉喊问”,细节描写,可见翠翠这么久没回来爷爷焦急的⼼情 ③祖⽗说:“顺顺真是个好⼈,⼤⽅得很⼤⽼也很好,这⼀家⼈都好!”“翠翠,假若⼤⽼要你做媳妇,请⼈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 ——语⾔描写,说明爷爷操⼼翠翠的婚事,⼀⼼想给她找个好⼈家,让她幸福 (2)表现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关爱的语句 明确:①⽂中翠翠多次想到“假若爷爷死了?” ——⼼理描写,其潜台词是“我该怎么办?”,可见翠翠对爷爷的依赖之深,所以深怕爷爷死去 ②第六节当爷爷说到翠翠长⼤了时,翠翠说“*了就应当守船呢”,“⼈⽼了应当歇憩” ——语⾔描写,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关爱虽然不着⼀个“爱”字,但这朴实的语⾔中透露出来的爱却⽐任何感情都来得真切,来得深沉 (3)从哪些语句看出翠翠对傩送有朦胧的爱的? 明确:①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并不好,还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在她知道是傩送派⼈送她回家时,“翠翠想起⾃⼰先前骂⼈的话,⼼⾥⼜吃惊⼜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把⾛去” ——⼼理描写, “吃惊”的是,傩送对⾃⼰不但不记仇,还派⼈把⾃⼰送回去;“害羞”的是,⼗三岁的翠翠,得到⼀个陌⽣男⼦的照顾,⼼⾥⾯有⼏分羞涩,⼏分难为情 ②“但是另外⼀件事,属于⾃⼰不关祖⽗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个晚上” ——⼼理描写,表现翠翠开始有了属于⾃⼰⼀个⼈的少⼥⼼事,正所谓“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不怀春”,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翠翠同她的祖⽗,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美” ——“那个事情”指⾃⼰与傩送相遇的事情这个事情让翠翠感到甜美,可见翠翠已经模糊的爱上了傩送,因⽽沉醉于朦胧的爱情 ④“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个端午⼜同祖⽗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课本20⾯) —— “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可见翠翠这次去是因为难忘傩送,渴望再次见到傩送 ⑤“翠翠⼀⾯听着⼀⾯向前⾛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语⾔描写透露⼼声,希望船是在飞往青浪滩,只缘于翠翠先前从爷爷与那长年的谈话⾥知道傩送现在正在青浪滩过端午“忽然停住了发问”,可见她⼀直都在想着这个事情,她是⾝在祖⽗⾝边,⼼在傩送那⾥哎,⼥⼤不中留啊! 3、归纳⼈物形象 (1)从翠翠对傩送朦胧的爱,我们可以看出翠翠是个什么样的⼥孩? 明确:翠翠是⼀个天真单纯、活泼可爱⽽⼜带点胆怯娇羞,且情窦初开的⼥孩 (2)那么她所爱的傩送⼜是⼀个什么样的⼈呢?下⾯我们找3个同学分⾓⾊朗读课本翠翠与傩送的对话,看看傩送是⼀个什么样的⼈ 明确:诨名“岳云” —— 英俊潇洒 他捉完鸭⼦后已是天⿊,但他看到翠翠⼀个⼈在河边,于是主动询问;在素昧平⽣的情况下,还邀请翠翠到他家⾥去等;被翠翠骂了以后,也不计较,还让⼈送她回家-—淳朴善良,古道热肠 他吓唬翠翠说“⼤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幽默风趣 七、拓展深化,探讨主题 问:沈从⽂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分组讨论,⾃由发⾔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民风淳朴,⼈民重义轻利,⼈与⼈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城市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边城》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2、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3、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二、过程与方法:1、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诗一般的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2、启发点拨、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多种方法结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丰富的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真、至美、至善人性。
【解决办法】1、加强课前预习,充分熟悉小说内容。
2、补充相关小说情节,让学生对《边城》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要本着以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为主,重视学生的思考重视学生的感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点拨法以及探究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预习课文品读重点段落要求:1、勾画出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语句。
2、标出自然段3、找出小说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说中的淳朴的人性4、勾画出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体会这些民俗的特点以及内涵5、理顺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6、明确小说的人物、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补充相关的其他情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教学:《边城》这部小说问世不久,湘西的凤凰镇就成为旅游胜地。
语文教案边城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边城》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边城》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作品中的优美文字和精彩片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提高分析评价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锻炼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3)培养热爱文学、珍惜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边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 鉴赏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边城》,感知作品内容,理解人物关系;2. 合作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五、教学过程1. 介绍《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2.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边城》,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合作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5. 课堂分享:选取部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沈从文及作品背景,学生自主阅读《边城》第一章至第四章;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学生自主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3. 第三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学生自主阅读第九章至第十二章;4. 第四课时: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学生自主阅读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其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和思考;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考察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边城》优质课教案
语文《边城》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边城》,让学生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背景,感受边塞风光和乡土人情。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3. 引导学生领略小说中的自然美、人情美和艺术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通过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沈从文及《边城》背景,阅读第一章至第三章。
2. 第二课时:分析主人公翠翠的形象特点,阅读第四章至第六章。
3. 第三课时:探讨边塞风光与乡土人情,阅读第七章至第九章。
4. 第四课时:分析次要人物形象,阅读第十章至第十二章。
5. 第五课时:总结小说主题,阅读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沈从文及《边城》背景,引导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和景物的感悟。
4. 欣赏法:品味小说中的自然美、人情美和艺术美,提升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写作等环节的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小说内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写作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小说中的现象、人物进行批判性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边城》原著或简化版。
2. 参考资料:关于沈从文及《边城》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课件:展示边塞风光、乡土人情等图片,增加课堂趣味性。
4.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音频资料,以便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步骤1. 第六课时:a.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翠翠的形象特点。
b. 分析第四章至第六章中翠翠与祖父、翠翠与傩送之间的感情纠葛。
c. 讨论:从第四章至第六章中,沈从文是如何刻画翠翠的性格的?d. 写作:以翠翠为主角,编写一个短篇故事。
2. 第七课时:a. 欣赏:品读第七章至第九章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和乡土人情。
边城优秀教案
边城优秀教案教案一: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学习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3.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和情节;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2. 归纳整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1. 电子板书;2. 小说《边城》;3. 学生课前阅读的小说摘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边城》的背景,包括作者石头的生平和小说创作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小说的情节。
Step 2:学习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小说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并总结到电子板书上。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Step 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如生命的坚强、爱情的牺牲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启示和警示。
Step 4:归纳整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并写到电子板书上。
2. 学生将板书内容整理到笔记中,并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联系。
Step 5: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返回家中继续阅读小说《边城》。
2. 学生就本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进行反思和分享。
教学延伸:学生根据自己对《边城》的理解,创作一篇小说读后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演讲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船夫
关爱至亲、勤劳朴实
善良淳朴、重义轻利
翠 翠
美丽善良、活泼可爱
情窦初开,纯洁无暇
傩 送
英俊强壮、秀拔出群
善良淳朴、风趣幽默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
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
人 情 纯朴的祖孙亲情 美
自然的男女恋情
古朴的邻里友情
作者把湘西描写成一个风光秀丽、民风纯朴,
边 城
地域上,边城是与大城市对立的边 远小镇。 时间、文化上,边城是对淳朴民风
的怀念。
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
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
的醇善良,充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
真的牧歌情调。
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 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 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 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 少爷傩送,从此种上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 可爱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 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傩送不要碾 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两相约 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 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 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 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 船,痴心地等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也许明天回来!”
[思考]快速阅读课文,看节选内 容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每节
主要写了哪些事?
端午节
[第三节]边城紧锣密鼓筹备龙舟赛 [第四节]两年前翠翠巧遇二老傩送 [第五节]一年前翠翠巧遇大老天宝
[第六节]渡口边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
[思考]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你看完文章后的 感受,并谈谈为什么。
风景美 风俗美
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
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小说的主题: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
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和性格。
人性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
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
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 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 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 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 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 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河中水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 ……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 一层银色薄雾…… 河面已朦朦胧胧,看上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 着……
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 了河又回来…… 两人渡过小溪仍然站到白塔下去(听远处的鼓声) …… 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 躺倒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 么时节,守在船上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 狗也睡着了。
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
相互友爱的世外桃源,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
之明净。
你们能够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 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 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沈从文
隐 爷爷的凄凉 伏 的 翠翠的孤寂 苍 凉 傩送的悲痛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地基,用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 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 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 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 他以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种描写特
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检查预习
zhàn 蘸酒 qiú 泅水 qū 碧溪岨 镇筸 gān nì 睨着 Cíbā 糍粑 埋怨 mán jí 安辑 舢板 shān
guàn dò ng 茶峒 老鹳河 nuó tǔn漂浮 傩送 氽着 tián 声音大而杂 鞶鼓 喧阗 pán jié jū qì 歇憩 拮据 yú 角隅 怏怏 yàng lèi 擂鼓 擂台 léi mái răng 埋没 接壤 zhàmĕng 蚱蜢 虿船 dǔn yǒu yǒu 黑黝黝 酉时
边城 凤凰
青山、绿水、夕阳、朱红色的船
白塔、黄狗、月亮、长颈大雄鸭
这里边城小寨,山青青水绿绿 这里水寨苗家,情悠悠韵依依
端午节
龙舟盛况与河中捉鸭
春节
舞龙耍狮和烟火海洋
中秋夜
男女对歌且互倾爱慕
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 “莫不安分乐生”。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 独特的生活环境。展现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 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
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
里供奉的是“人性”。
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
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
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
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
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