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nternet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山草香分享了15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指导思想: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响应同志关于“电脑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有利条件和氛围,以普及电脑知识为主旨,使学生经过系统的、有目的的学习和培训后,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电脑操作知识和使用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矗二、基本要求:少年儿童学习电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但同时又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研究课题。

教学中既需要顾及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材和手段,又不能简单的照搬成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感到“真好玩”、“很好用”,继而自觉的探求“怎么用”,引导他们进入计算机世界的广阔天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在课程选择中,也要根据儿童特点,计算机本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宜过多,并且要穿插在其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侧重于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计算机娱乐等项目上,如用计算机绘画、设计板报、写作文、益智游戏、教授学习软件的使用等。

三、工作重点:1、五一前完成对学校的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并及时更新内容。

2、维护好学校的internet网络,保证教学资源的使用。

3、全面维护学校各电脑的健康,让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工作和学习。

4、细致地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所有长,增强电脑的应用能力。

5、准备好区进行的中小学一百名师生的电脑知识竞赛。

四、教学任务:本学期,我依然担任一、二、三、五、六年级的教学,共十八课时。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现定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如下:一年级:初步学习画图软件的各工具的使用,为二年级上学期打好基矗二年级:重点进行指法训练,使学生掌握在计算机上正确地运用指法进行输入。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示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示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示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示例1一、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

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1.资源共享: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

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

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

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同步(实时) 异步个体 ip电话,可视电话 web, vod, ftp, e-mail群体视频会议,聊天室,mud/moo web, vod, ftp , usenet, 计算机会议众体网络视频广播,卫星ip web, vod, ftp , bbs网上教育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现在虚拟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校外模式指网上远程教育。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相聚“网上邻居”第1课走进网络教室第2课我的老师第3课个人小档案第4课介绍我自己第5课认识新同学第6课网上交个好朋友第7课我的学习体会第二单元遨游Internet第8课神奇的网络第9课网上诺贝尔第10课浙江旅游第11课生物圈二号第12课网上图书馆第13课网络与道德第14课奇妙的信息世界第15课江南风情游第三单元构建资源库第16课准备构建资料库第17课建立素材资料库第18课建立学习资料库第19课建立软件资料库第20课建立电脑知识资料库第21课整理资料库第22课保护我的资源库第23课综合实践-保护水资源第一单元相聚网上邻居一、内容提要二、本单元综述本单元通过完成相聚网上邻居的一系列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有关的教学任务,来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

第1课的“走进网络教室”是对学生进行始学教育,学生进入网络教室要注意的纪律与卫生有关条例,开机关机及鼠标的基本操作等。

设计了一个设置桌面背景的小任务,来引导学生练习鼠标的基本操作。

第2课的“我的老师”,是通过网上邻居找到老师提供的文本资料,来认识自己的任课老师。

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掌握资源管理器、网上邻居、打开记事本文件等操作。

这一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教师机上获取资料打下基础。

第3课的“个人小档案”与第4课的“介绍我自己”,则是通过键盘输入自己的个人资料,为后面的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作准备。

为完成这两个任务,则要求学生掌握键盘的操作,指法的练习,中英文与各类字符的输入,并学会储存文件。

第5课的“认识新同学”与第6课的“网上交个好朋友”,是通过上传自己的个人资料,或者共享自己的个人资料,达到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与交流。

要完成这些任务,学生需要掌握复制文件、新建文件夹、共享文件夹等操作。

这一课的学习还为学生今后上交作业打下基础。

第7课“我的学习体会”是一个综合任务。

通过谈谈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心得,综合检验本单元所学的基本操作是否已经掌握,并初步学习如何整理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教学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教学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教学教案第1章课时内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时间90分钟课时 2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

☑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

☑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及特点,让学生对于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针对计算机中的思维模式进行具体讲解;(3)详细介绍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以及不同数制,使学生掌握不同数制之间如何进行转换;(4)最后安排练习、思考与提高。

2、教学手段:(1)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针对计算机基础内容进行大致介绍;(2)分小点讲解理论知识,具体细化到各指标类别。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学员可以查阅一些课外书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教学内容讨论问题:1、计算机在生活中带来了哪些作用?2、八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三者之间如何进行转换?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 1.1计算机的发展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1.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蓬勃1.1.5 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1.2.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1.2.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1.2.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工作1.2.4 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 1.3 科学思维1.3.1 实证思维1.3.2 逻辑思维1.3.3 计算思维// 1.4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1.4.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1.4.2 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的表示1.4.3 进位计数制.1.4.4 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1.4.5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1.5 练习小结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作业与思考题:
1.习题1-01
2.习题1-03
参考资料:
1.《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4版),(美)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4版),(美)特南鲍姆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次课教学体会:
重点难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教学内容:
§1概述
预习思考题:
1.你主要用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干什么?你认为计算机网络由哪些关键元素组成?你所知道的网络设备有哪些?你知道的连接因特网的方式(上网方式)有哪些?
2.你认为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的核心功能是什么?与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有什么本质区别?
七是网络安全。先介绍网络安全的内容,然后介绍网络安全服务的各种机制,最后简要介绍典型的网络安全协议和系统。
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操作技能和面向实用技术为设计原则,以组网技术和构建网络应用服务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具体包括简单局域网组网、网络协议分析、路由器配置、典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简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实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部分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做。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在学生的知识空间中“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过程。因此,对于每个知识点在授课中应强调知识点在整个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阶段性总结,每章结束时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将该章内容关联起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某一层的知识结构,然后再放入到整个网络体系结构去,这样学完整个课程后在每个学生掌握的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技术原理。

unit3theinternet教学设计

unit3theinternet教学设计

unit3theinternet教学设计
《Unit3 The Internet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Internet,了解它的功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Internet的基本内容,掌握常用的Internet应用程序,了解如何使用Internet,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Internet,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视野,增强素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有关Internet的常见词汇;
(2)掌握Internet的基本内容;
(3)掌握使用Internet的注意事项;
(4)了解常用的Internet应用程序。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使用Internet的能力;
(2)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Internet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Internet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有关Internet的常见词汇,以及掌握常用的Internet应用程序。

四、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难点是掌握如何安全使用Internet。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提纲一、前言二、教材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个性心理特征2、媒体操作能力3、知识结构四、教法分析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2能力目标1.3情感目标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教学过程六、学习准备七、学习环境与资源八、学习情境创设九、教学过程流程图十、教学反思《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前言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于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对提出的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做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比学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组织《走近乙醇》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学校局域网教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教师小结→反馈评价→总结提高。

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讲授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站《走近乙醇》,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在网络教室使用TOP2000多媒体教学系统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乙醇》。

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上引入的。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作了铺垫,又为学习化学的学生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打好基础。

信息技术初中第5册教案

信息技术初中第5册教案

信息技术初中第5册教案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年级:初中册数:第5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如IP地址、域名、局域网、广域网等。

2.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4. 让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搜索信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3. 互联网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网络安全意识。

4. 浏览器的使用和信息搜索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基本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络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如IP地址、域名、局域网、广域网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3. 教师强调正确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打开浏览器,尝试搜索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搜索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网络基本概念和互联网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打开网页、如何使用搜索框等。

2. 教师讲解信息搜索技巧,如如何使用关键词、如何筛选信息等。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浏览器搜索学习资料。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打开浏览器,尝试使用搜索框搜索一些学习资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搜索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等。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简介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手段,是教育技术领域最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理论体系,以TCP/IP体系为应用体系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内的TCP/IP体系结构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原理、协议和设备。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主要的网络协议、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的网络服务配置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他们应用局域网、Internet网络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初步掌握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方法;能独立组建较为简单的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服务的构建与配置;具备初步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二)规范课程实验、实训,完善课程实验及实训的考核体系,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评价中比重,突出网络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OSI和TCP/IP体系结构;(四)掌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等主要层次的功能及协议;(五)掌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及特点,初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六)掌握VLAN、TRUNK的原理与配置,熟悉IP子网规划;(七)掌握DNS、WEB、FTP、DHCP等常见网络服务的原理、配置与应用;(八)了解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初中信息科技-新教材-第一单元(互联网时代)单元设计

初中信息科技-新教材-第一单元(互联网时代)单元设计

初中信息科技(新教材) 第一单元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初稿)为了更好地探索互联网,了解互联网的应用、发展和使用方法,呈现学习成果,将项目分解为 3 个活动:在实施“互联网时代大探索”项目过程中,通过搜索引擎了解互联网应用,制作演示文稿呈现应用场景;通过搜索引擎、问卷等工具预测互联网发展,制作演示文稿呈现预测结果;通过在线协作等工具讨论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制作演示文稿呈现讨论结果。

单元学习任务分析表单元活动方案参照模板【实践操作遇到问题】1.不同搜索引擎查找到的信息内容不同;2.使用不同关键词搜索到的结果不同;3.Microsoft office与WPS office中的演示文稿有些不同;4.打开浏览器后,弹出的广告特别多。

二、总结交流、解决问题:【查找资料明确概念】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互联网络,是指网络与网络之间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所谓搜索引擎就是一个软件系统,它提供一个网页界面,通过浏览器提交一个词语或者短语,可以很快返回一个可能和用户输入内容相关的结果列表。

常用搜索引擎图标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到PPT中,和老师共同探讨逐一解决问题给学生试错的机会,以生为主。

然后在疑问中解决问题。

(重复修正记忆过程)明确互联网的概念扩展互联网+理解什么是搜索引擎常用搜索引擎列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不同搜索引擎查找到的信息内容不同;简单理解:不同搜索引擎搜索同样内容,搜出来的内容或顺序有差异,主要是因为搜索结果排序算法的不同。

2.使用不同关键词搜索到的结果不同;搜索关键词的排名会随着用户的搜索习惯、地区差异、网络带宽、服务器响应速度、关键词的用户需求、快照跟新日期等综合因素排名,搜索排名差异化的问题所在。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网上游园博--体验Internet教学设计

网上游园博--体验Internet教学设计

《网上游园博》——体验Internet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设定在学生学习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下载与保存之后,学生借助搜索引擎主动获取知识探究问题。

本教学设计正值宿迁园博会召开之际,内容设计成网上游园博,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扩大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提高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

但是学生缺乏的是将搜索引擎作为获取信息技术的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筛选、保存信息。

通过学生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操作。

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利用因特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因特网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能够在愉快的学习中,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宿迁的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因特网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探究学习、实践学习、迁移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你对它有哪些了解?我们宿迁为什么要选择龙马作为园博会的吉祥物?大家知道吗?老师也不知道。

那怎么办?生:可以上网百度。

师补充:百度是因特网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那我们就一起打开因特网,走进园博会。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任务二、探索交流感悟出示任务一:了解园博1、搜索龙马的意义。

2、把搜索到的资料复制到Word文件中。

3、查找到相关的信息后,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交流。

在完成这个任务过程中,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方法:1、向书本学习2、向同学学习3、向老师请教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技术和基本协议。

•熟悉Internet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基本功能和基本应用。

•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安全、性能等方面的问题,并能够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能够进行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设计,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第二章传输层和应用层传输层•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传输层的协议:TCP和UDP•TCP的可靠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UDP的无连接数据传输和简单可靠性应用层•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常见的网络应用程序协议:HTTP、FTP、SMTP、DNS等第三章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网络层的协议:IP和ICMP•IP的分组和路由•ICMP的消息和错误处理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ARP和RARP•ARP的地址解析和缓存•RARP的反向地址解析第四章物理层和局域网物理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物理层的传输媒体: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物理层的编码方式和传输速率局域网•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常见的局域网标准和协议:Ethernet、IEEE802.11等第五章 Internet基础•Internet的基本结构和原理•Internet的路由和自治系统•Internet的域名系统第六章网络安全和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网络性能管理和优化第七章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常见的网络应用开发工具和语言:HTML、JavaScript、PHP、等•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和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制定相关的实验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

《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学设计课程性质:《教学设计》课程配套实验课课程属性:专业课学时:实验学时:18应开实验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教师教育各专业先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一、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与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

2.模拟真实教学环境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3.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独立设计完整的一堂课。

二、主要仪器设备名称连接了Internet的多媒体计算机(含视频播放及交互软件)、多媒体教室。

三、实验基本要求以学生自主上机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同时可通过在线交互软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讨论。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对教学设计理论的掌握情况,适时安排学生上网调研和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以使对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五、实验考核本门课程不进行单独的实验考核,由任课教师在期末的总评中进行评估,实验考核成绩占20%左右。

六、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1.Walter Dick and Lou Carey著,汪琼译,《教学系统化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R.M.加涅等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七、实验报告的填写提倡多进行案例分析与设计。

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就要填写一份实验报告。

每份实验报告所需填写的具体内容为:实验名称:填写本次实验项目的名称;使用设备(仪器):填写本次实验所使用计算机的型号、配置及所观看案例等;实验目的与要求:填写完成本次实验项目的目的与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填写具体实验内容以及操作步骤等;结论与体会:填写自己对所做实验的心得、收获、注意事项等。

学生填写完实验报告后,指导教师要及时收集批阅,发现不足或错误及时补正。

计算机网络教案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案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分层结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熟悉计算机网络常见应用及其原理;
-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服务
-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性能指标
2. 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结构
-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簇
- 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和协议
3.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 网络接口卡(NIC)
- 网络交换机(Switch)和路由器(Router)- 网关(Gateway)和防火墙(Firewall)
4. 计算机网络常见应用及其原理
- 电子邮件
- 文件传输协议
- 远程登录和虚拟专用网络
- 万维网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5. 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能力
- 网络配置和管理
- 常见网络故障排除
- 网络性能监测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相结合,以案例为主要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 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实践。

四、教学评估
- 作业评分占总成绩40%
- 实验报告评分占总成绩30%
- 期末综合考试占总成绩3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交流信息,学习 Internet 许多相关的基础知识;也具
有相当的审美观念;有一定的图像处理能力和文字处理
能力。
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
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他能够确定对信息的
需求,能够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能够确定潜在的
信息源,能够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
制作简单的网页,并能将网页上传到服务器。
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方法,上机实际操作,强
教学目标 化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乐
于合作的学习态度,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学生学习能
本案例主要针对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设计的。高一
力分析 学生都已经学习了从 Internet 获取信息、在 Internet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在 Internet 上发布信息》教学设 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在 Internet 上发布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随着知识
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氛围,多媒
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的社会对人才
需求、人才培养途径、人才的鉴别方法等发生了巨大的
教材分析 变化,这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到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
全面转型。笔者就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教材第四章第六节,根据新课标,新理念,偿试新教学。
1、知识目标:认识网页实质,熟练运用 ProntPage
题,当然还得有一个好听叫得响的名字,如“中学生驿 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Internet概述5.1.1Internet基本概念1.Internet定义对于Internet,1995年美国联邦网络理事会给出如下定义:(1)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2)是基于Internet协议及其补充部分的全球唯一一个由地址空间逻辑连接而成的系统;(3)它通过使用TCP/IP 协议组及其补充部分或其他IP兼容协议支持通信;(4)它公开或非公开地提供使用或+访问存在于通信和相关基础结构的高级别服务。

简言之,Internet是指主要通过TCP/IP协议将世界各地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国内一般称因特网或国际互联网。

2.Internet逻辑结构Internet使用路由器将分布在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规模不一的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成为一个超大型国际网,网络之间通信采用TCP/IP协议,屏蔽了物理网络连接的细节,使用户感觉使用的是一个单一网络,可以没有区别地访问Internet上任何主机。

Internet逻辑结构如图5.1所示。

图5.1Internet的逻辑结构3.Internet的特点(1)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2)三大技术融为一体(3)采用C/S(客户机/ 服务器)结构(4)信息覆盖面广、容量大、时效长(5)收费低廉(6)具有公平性但是另一方面,资源的分散化管理为Internet上信息查找带来很大困难,而且Internet 目前仍存在安全性问题,作为一个“没有法律、没有警察、没有国界和没有总统的全球性网络”,其开放性和自治性使它在安全方面先天不足。

此外,计算机病毒也是困扰Internet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1.2Internet发展历程1.Internet发展阶段Internet 的发展经历了研究实验、实用发展和商业化三个阶段。

(1)1968-1983年为研究实验阶段。

此阶段也是Internet的产生阶段。

Internet起源于1969建成的ARPAnet,它最初采用“主机”协议,后改用“网络控制协议(NCP)”。

直到1983年,ARPAnet上的协议才完全过渡到TCP/IP。

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2)1984-1991年为实用发展阶段。

此阶段Internet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为主干网。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利用TCP/IP协议,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

其目的是共享它拥有的超级计算机,推动科学研究发展。

随后,ARPAnet逐步被NSFnet替代。

到1990年,ARPAnet退出了历史舞台,NSFnet成为Internet的骨干网。

(3)自1991年起为商业化阶段。

1991年,美国的三家公司GenelraI Atomics,Performance Systems lntemational,UUnet Telchnologies开始分别经营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 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Internet联网服务和通信服务。

他们组成了“商用Internet协会”(CIEA,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 Association),该协会宣布用户可以把它们的Internet子网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

由此,商业活动大面积展开。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转为研究网络,代替它维护和运营Internet骨干网的是经美国政府指定的三家私营企业:Pacific Bell、Ameritech Advanced Data services and Bellcore以及Sprint。

至此,Internet骨干网的商业化彻底完成。

今日,Internet已经联系着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以万计的子网和近2亿台主机,直接上网用户达到7.86亿,占人口总量的12%,全球域名数和网站数分别达到6300万和4600万。

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

2.我国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 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总体分为三个阶段:(1)1986-1993年,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1986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启动,其合作伙伴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y of Karlsruhe)。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当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89年至1993年建成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工程,包括一个主干网和三个院校网——中科院院网(CASNET)、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

(2)1994-1996年,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这一阶段主要为教育科研应用。

1994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同意了NCFC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

同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 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正式成为有Internet的国家。

1994年5月,开始在国内建立和运行我国的域名体系。

随后几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建成,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一时期,我国相继建成四大互联网——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3)从1997年至2003年,快速增长阶段。

1997年6月3日,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决定,中国科学院在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同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Internet沿着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一是商业网络迅速发展,二是政府上网工程开始启动。

商业网络方面,我国接入互联网络的计算机从1998年的64万台直升到2003年底的3089万台,互联网用户从1998年的80万急速增长到2003年底的7950万。

此外到2003年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4万和59.6万,IP地址数也增长到59571712个,即2A+394B+766C,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达到27216M,连接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府上网工程方面,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网年”的第一幕正式拉开,由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和中国电信共同主办,联合48个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共同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2000年,80%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各个部门在网上建有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应用项目。

到今日,政府上网已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电子政务已大面积立项并展开建设。

(4)从2004年开始,步入多元化实用阶段从中国进入国际互联网发展至今,我国互联网日新月异,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普及应用上进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

主要体现在上网方式更加多元化、上网途径多元化、实际应用更加多元化、上网用户所属行业进一步多元化等多方面。

(5)目前发展情况总体来看,从1994年正式接入Internet到现在的十年间,我国互联网络在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WWW站点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IP地址数等方面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占中国人口的6.7%,比去年同期增长27.9%。

其中专线上网用户数2870万,拨号上网用户数5155万,ISDN上网用户数600万,特别是宽带上网用户数从年年底1740万增长到3110万,半年增长78.7%。

1997年至2004年全国上网用户数增长趋势和全国不同方式上网用户数趋势分别如图5.3所示和图5.4所示。

图5.31997-2004年全国上网用户总数趋势图(单位:万人)图5.41997-2004年全国不同方式上网用户数趋势图(单位:万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652万,拨号上网计算机数209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1.1%。

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53941M,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26725M,增长率为98.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90.3%,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5.408M的2123倍。

在IP地址方面,大陆IP地址数达49421824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7965696个,增长率为19.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4.0%。

可见,中国的IP地址资源近几年增长较快,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这些IP地址资源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互联网络运营单位发展的需要。

此外,我国CN下注册域名数为382216个,比去年同期增长52.5%,而全球COM的年增长率为21%,远低于CN域名增长率。

从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来看,华北、华东、华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为79.1%,东北、西南、西北所占比例仍非常小。

我国WWW 站点数达到62660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32.2%,站点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占到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