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稻瘟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淹水时间要求在 1 周左右。⑤拔除白穗株。在白穗初现,大 量幼虫还在植株上部为害时连根拔除白穗株,既防止幼虫的 转株为害,又 可 减 少 虫 源。⑥ 齐 泥 割 稻 能 直 接 杀 死 部 分 幼
混用或与常规杀螟剂交替使用。③防枯心,用 25% 杀虫双 AS 3 ~ 3. 75 kg / hm2 ,防 白 穗 3. 75 ~ 4. 5 kg / hm2 ,对 水 750 kg / hm2 喷雾。施药期需保持 3 ~ 5 mm 田水 3 ~ 5 d。④40%
药,可预防大田枯心和枯鞘。稻田用药应有寸水,并保持 3 ~ 5 d。也可在始见枯鞘或枯心时喷雾,推荐用量 750 ml / hm2 , 对水 500 kg / hm2 喷雾。破口抽穗期,用 1 100 ml / hm2 ,对水 750 kg / hm2 喷雾。⑤始见枯梢时,可用 35% 龙丹 WP 1 500 g / hm2 ,对水 600 kg / hm2 喷雾。
农技服务,2013,30( 4) : 349,353
责任编辑 冯卫 责任校对 胡先祥
稻瘟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张莉
( 贵州省正安县农牧局植保站,贵州正安 563400)
摘要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grisea,M. grisea) 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是水稻三大病害( 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纹枯病) 之一。 介绍了稻瘟病的病原,发病原因,症状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稻瘟病; 病原; 发病原因; 症状;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11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8421( 2013) 04 - 349 - 01
( 下转第 353 页)
30 卷 4 期
魏 杰 皖北地区亚洲玉米螟防治技术
稻瘟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
稻瘟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2年第9期许龙军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者一般减产10% -20%,重者减产50%。
根据水稻受侵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稻瘟病分为很多种,在建三江地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是叶瘟和穗颈瘟。
根据多年试验调查,现对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谈几点认识。
1、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规律(1)气象条件比较适宜:稻瘟病发病有很多气象因素。
低温、高湿是促使稻瘟病多发的主要气象因子。
据资料报道,分蘖末期后,旬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旬日照时数不足60小时,旬降雨量在50.0mm以上,相对湿度93%以上,就能使叶瘟发生与流行。
旬日照时数不足30小时,相对湿度86%以上的气象条件最适合急性型叶瘟的发生和流行。
水稻孕穗期至蜡熟期,旬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旬日照时数不足60小时,旬降雨量在36.0mm以上,旬阴雨天在7天以上,相对湿度86%-90%,水稻节瘟、穗颈瘟猖狂发生,造成水稻减产。
(2)栽培管理措施不当:①施肥技术;在栽培管理中,与稻瘟病关系最密切的是施肥。
凡是偏施氮肥或施氮过多的地块,水稻生长过茂,叶色浓绿,叶片下披,组织柔嫩,稻瘟病发生较重。
适量施用氮肥,增施钾肥,使水稻茎秆健壮,可提高抗病性。
但是当氮肥施用过多时,增加钾肥不但不能抑制发病,反而起到加重发病的作用。
磷肥对发病影响较小,但土壤如缺磷或用冷水灌溉不进行晒田处理,造成水温和地温均低,土壤通透性不良,会抑制水稻生长发育,降低水稻抗病力。
6月10日前追分蘖肥发病轻,6月15日后追分蘖肥(尿素)则发病重。
②灌溉技术;稻田长期灌深水,湿度大,会降低水稻抗病能力,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侵入。
低洼稻田因湿度大,发病程度比浅湿灌溉田要重。
③育苗技术;秧苗素质较差。
有很多种植户怕秧苗不够用,在育苗时盲目加大播种量,而且通风炼苗不及时,导致秧苗素质差,插秧后返青期拉长,分蘖速度缓慢,因此多追施氮肥,促进了发病。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是当前世界水稻种植中重要的病害之一。
本文将针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病原因素、栽培因素等。
1. 环境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稻瘟菌的适生环境,一般在气温28-30℃、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稻瘟病菌生长最为猖獗,很容易发生病害。
同时,风力较弱也容易形成病害。
2. 病原因素:稻瘟病菌是一种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很容易随风传播到其他水稻田间,且具有较强的侵染能力。
在土壤中,稻瘟病菌能存活多年,为下一年的病害发生埋下了伏笔。
3. 栽培因素:水稻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稻瘟病的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中,生育期适中,管理得当才能有效防控稻瘟病。
同时,选择优质抗病性良好的品种,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等也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手段。
二、综合防治措施针对以上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 选择优质品种:选用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
如在华北地区可选用中大粳18,中优117等品种,这些品种在田间的稻瘟病抗性较强。
2. 种植期控制:推迟水稻种植期,减小病菌在田间的种植量,降低病害的发生。
同时可以尝试间作大豆等作物,让病土休闲一年。
3. 田间管理:优化水田管理措施,保持适宜的水分,避免连作、多遍灌水和煤渣等污染因素的影响。
加强通风和及时排水,减少湿度和温度,从而有效控制病菌的扩散。
4. 生物防治:通过种植生物控制水稻稻瘟病也是重要的综合防治手段。
如选择一些能与稻瘟菌竞争的群体,促进有利微生物的增殖。
同时可以通过种植病害生态系统多样性植物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5. 化学防治:水稻田中少数病株可以选用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的基本原则是减少或避免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防止化学品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发生因素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综合防治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又称为纹枯病,是一种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生长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及早了解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气候条件:稻瘟病在潮湿、多雨的条件下易于发生,尤其是气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这样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于稻瘟病菌的繁殖和扩散。
2.土壤条件:土壤富含有机质和氮肥、磷肥等养分,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
特别是积水和排水不畅的田块,更容易发生稻瘟病。
3.病菌传播: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可以通过种子、土壤、水体和风力等途径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以上这些特点使得稻瘟病在水稻生长期间容易发生和蔓延,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综合防治措施1.良种选育:选育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耐瘟病、抗病性好,是预防稻瘟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2.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肥、磷肥等养分,避免土壤养分过于丰富,从而降低稻瘟病的发生机率。
3.间作栽培:适时进行间作栽培,增加水稻田间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稻瘟病菌的繁殖和扩散。
4.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保护水稻植株免受稻瘟病的危害。
5.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对稻瘟病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如拮抗菌、放线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6.农业防治:适时进行轮作休耕,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减少稻瘟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7.合理灌溉:合理控制田间水位,避免积水,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8.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田间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率和扩散速度,从而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主要在于气候、土壤和病菌的传播,而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良种选育、合理施肥、间作栽培、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合理灌溉和病害监测等。
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摘要介绍稻瘟病的发病症状,分析影响稻瘟病流行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发病症状;流行因素;防治措施水稻是吉安市青原区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均在2.26万hm2左右,近年来粮食价格上涨,特别是优质稻、糯稻价格上涨幅度大,受市场经济影响,农户种植优质稻、糯稻等对稻瘟病抗性较差的易感病品种面积大幅增加,加上近年台风、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使稻瘟病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威胁当地粮食生产。
针对稻瘟病近年来严重发生的情况,对稻瘟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为粮食生产减损增收提供保障。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又名火烧瘟、禾发瘟、吊颈瘟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水稻受害后,苗期禾苗叶片发红,坐蔸甚至枯死,穗期出现枝梗瘟、谷粒瘟甚至白穗。
一般减产10%~2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是吉安市青原区水稻的主要病害。
1 稻瘟病发病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
发生较多、危害较大的主要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1]。
1.1 苗瘟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在3叶前秧田期发病,没有明显的病斑,病苗基部有灰霉状至黄褐色或黑褐色枯死,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1.2 叶瘟叶瘟主要发生在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叶片上,以分蘖期至孕穗期发病较多。
病斑随气侯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而有所差异。
初期病斑为针头大小暗褐色斑点,条件适宜,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植株矮缩、叶片枯死。
根据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不同,叶瘟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色型4种病斑类型。
1.2.1 慢性型病斑。
为典型叶瘟病斑,形状为梭型或纺锤型,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病斑上下两端有明显的褐色坏死线。
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形成灰绿色霉状物。
1.2.2 急性型病斑。
病斑暗绿或灰绿色,椭圆或圆形,病斑上有一层绿色灰霉,多发生在适温高湿、高氮肥、稻株嫩绿的感病品种上。
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
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稻瘟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稻瘟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稻瘟病的病原、发病特点、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稻瘟病的病原稻瘟病的病原主要是稻瘟菌,属于真菌门的半知菌。
稻瘟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寄生在稻株上,引起叶片变黄、枯死、断裂等症状。
稻瘟病一般在稻田里发病最为严重,并且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发展迅速。
二、稻瘟病的发病特点稻瘟病的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发病:稻瘟病一般在稻孺中后期发病最为严重,尤其是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稻子的生长速度较快,提供了良好的发病条件。
2. 初发点扩大:稻瘟病首先在稻田中的某些局部发病,然后迅速蔓延至整个田间。
一旦某一块地发病,就会通过空气传播到其它地块,所以如何阻止病原的扩散非常重要。
3. 病斑排列整齐:稻瘟病的病斑一般排列整齐,这是因为稻瘟菌在传播时需要充足的空气环流,而排列整齐有助于空气对病原的传播。
三、稻瘟病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防治稻瘟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优良品种选择:合理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基础。
一些耐病品种具有较好的抗病性,能通过抵抗稻瘟菌的侵袭,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2. 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对稻田进行巡视,观察水稻叶片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出现病斑、黄化等,要及时进行病害监测与预警工作,及早发现病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用草铵膏、农抗菌剂等进行浸种处理,能有效减少病原菌在种子表面的存活,减少病害的发生。
4. 环境调控:通过合理管理水稻田的灌溉、排水、施肥等因素,调节稻田的湿度和气候,创造不利于稻瘟病菌生长和传播的环境。
5. 追肥追田: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时追肥追田,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有利于水稻增强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反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反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的病害之一,稻瘟病传染性、毁灭性极强,对水稻的危害严重,为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浅析如下:一、症状特点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
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
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即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褐点型病斑。
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
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
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发病晚的造成秕谷。
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
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二、发生原因1、田间管理不当过份集中地追施氮素或施得过迟,造成水稻徒长、嫩绿、叶片软弱、抗病力降低,是发病严重的重要因素。
施用氮肥过多,特别是施用过迟,会诱发穗颈瘟严重发生。
长期水淹或冷水串灌、漫灌,妨碍稻株根系生长,降低稻株的抗病力。
据调查,凡是稻瘟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大部分农产每亩施用25~40kg碳铵做基肥、15~25kg尿素做追巴,化学氮肥施用量偏高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稻株长势过旺,稻株体内游离氮含量高,从而诱发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
此外栽培不当如栽插偏迟猛施追肥,因缺水或放水困难便长期灌深水,都会使稻瘟病发生严重,抽穗期田中缺水,会加重颈瘟的危害。
苗瘟和叶瘟不及时防治或虽经防治,而不作颈瘟的预防,都会导致颈瘟的严重发生。
2、预防和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方法不当由于特殊气候的影响,使水稻生育期明显延后,水稻长的瘦小,稻农轻视了稻瘟病的预防工作。
一是农产对病害的防治意识不强。
二是选用农药不对路。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是由真菌病原体稻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的病害。
该病害的症状表现
为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点,褪色后形成黄色环状斑,枯死后整叶干枯。
严重时,导
致稻子失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原因:
1. 气候因素:高温多湿是稻瘟菌繁殖的最适宜生长环境,夏季湿度过大,有利于病
菌繁殖;
2. 土壤因素:缺乏养分会使水稻达不到正常生长水平,减弱发抗病能力,也会影响
稻瘟菌的引起和发展;
3. 农业措施:长期大田连作、化肥连用、不及时深松土壤等,都会导致水稻植株生
长不佳,易生病。
防治策略:
1. 选种抗病品种:采用抗病品种,可降低水稻感染稻瘟病的几率;
2. 合理施肥管理:适量施肥,注意合理供水,增强水稻植株的免疫力;
3. 种植间作物:利用间作等措施,既可以避免长期单一作物耗损耕地养分,也可以
控制稻瘟病的流行;
4. 清除病源:发现病害及时清除,减少病菌扩散和影响;
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除了能够控制病情外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建议小
心使用;
6.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防治,可以增加水稻植株免疫力,减少化学物质的使
用。
综上所述,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采用多种综合措施进行。
从根本上解决稻瘟病的发生,需要注意做好土壤肥力的管理,改善种植环境。
同时,定期喷药、加强病害监测和清理病源,对于控制病情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处理病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保方面的问题,
尽量使用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稻瘟病菌引起。
稻瘟病菌属于禾谷类真菌,其生长与繁殖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因此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
同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也是稻瘟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稻瘟病主要以叶片为主要发病部位,在叶面上形成圆形黑色斑点,随后扩大成条状甚至融合成大块感染区域。
病叶干枯呈黄色甚至褐色死亡,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综合采取多种防治策略是避免水稻稻瘟病爆发的重要手段。
该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选择抗病种质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合理配方施肥及施用有机肥等一系列措施来增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2. 培育良好的田间环境。
保持田间空气畅通,增加光照,使水稻生长有利于降低发病率。
此外,田间灌浆时尽量避免在水下追肥,以免促进病菌生长繁殖。
及时修剪枝叶,及时清除田间秸秆等生物垃圾。
3. 利用化学防治药剂。
利用杀菌剂和抗病剂预防和治疗病害,此处需要注意有关农业部门预先发布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及用量,防止化学物质对农作物和环境的危害。
4. 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可行的防治手段之一,可以利用一些天敌,如寄生虫、微生物来控制稻瘟病菌的生长繁殖。
其中较为常用的有“桉二烯”等产品,能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5. 按时进行防治。
在发现病情较轻的情况下提前按照防治措施及时处理,也可以在过去病情严重或存在往年遗留病孳实地消毒,这些适当地节约了防治资金和人力资源。
总之,在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过程中,要加强对田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利用多种防治手段并互相调配,既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水稻稻瘟病的爆发,又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病程度,是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害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菌侵入:稻瘟病菌主要在水中传播,当水稻叶片、茎秆或种子上存在病原菌时,病原菌便会通过水体传播到健康植株上,进而引发病害的发生。
2. 气候条件:稻瘟病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繁殖迅速,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入侵水稻植株,并导致植株易感染。
温度在25℃-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为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
3. 水稻品种抗病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性不同,一般普通品种较易感染,而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大。
为了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策略: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这是防治稻瘟病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抗病品种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 合理施肥管理:水稻适度施肥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增加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但过量施肥则会导致水稻生长过旺,易受病害侵袭。
3. 病害监测与预警:及时对水稻病害进行监测和预警,根据发病趋势和病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便提前预防和控制病害的蔓延。
4. 清除病源和采取轮作措施:及早发现并清除病害源,包括植株、枯叶和病害残体,以减少病菌的侵袭。
合理采用轮作措施,避免连续种植水稻,减少病害蔓延的机会。
5. 化学防治:在病害严重时,可以使用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需要注意严格遵守使用规定,避免药物滥用和对环境的污染。
6.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木霉菌等进行生物防治,通过竞争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综合上述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但是需要结合具体的病害情况和农艺措施来制定和实施综合防治策略。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会给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的危害。
病原菌是稻瘟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和气溶孢的方式传播,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而要防治水稻稻瘟病,就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策略。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些内容。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1. 气候因素气温适宜、湿度高是稻瘟病发病的重要条件。
水稻稻瘟病病原菌在高湿环境下易于繁殖,而在高温下其孢子悬浮于空气中的时间较长,易于传播。
气候因素是稻瘟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土壤因素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密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稻瘟病的发病。
过高的土壤湿度和温度是稻瘟病发病的关键条件之一。
3. 水稻品种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力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相对较少受到稻瘟病的侵害,而抗病性较弱的水稻品种则更容易受到侵害。
4. 人为因素不良的耕作习惯和不合理的施肥、灌溉等措施都会增加水稻稻瘟病的发病风险。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水稻品种和人为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发病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策略来进行防治。
二、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2. 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通过科学施肥和改良土壤,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3. 控制病原菌传播对土壤中的病原菌进行控制可以减少稻瘟病的传播。
可以采取轮作种植、合理排水、浸种、覆膜等措施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传播。
4. 病害防治药剂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尤其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及时喷洒杀菌剂对防治稻瘟病有一定的效果。
5.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除病害部位、病残体等,可以有效减少稻瘟病的传播,减轻病害程度。
6. 科学施药合理使用农药和杀菌剂,严格按照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不仅能减少稻瘟病的发病,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鲜绿部分逐渐变
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形成一定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使整个叶
片呈灰褐色。
稻瘟病菌是一种真菌,其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水稻生产
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因素:稻瘟病菌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20℃~34℃的高温高湿环境,因
此在气候潮湿、温度较高的季节易于发生病害。
2.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不同,一些抗病品种相对较少发病。
3.土壤质量:土壤中的病原菌量以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酸碱度等因素也会影响
病害的发生。
1.选用抗病的水稻品种: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选择抗病性好的水稻
品种。
2.采用良好的耕作管理措施:包括良好的种植方法、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使水稻生长健康,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针对病害的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的抗药性情况,合理使用杀菌剂
进行病害防治。
4.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一些寄生性真菌和细菌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提高
水稻的抗病能力。
总之,综合防治稻瘟病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开展全面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对水
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和生产效益。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首先,稻瘟病的发生与病原菌密切相关。
稻瘟病菌主要是通过种子、土壤和残体等途径传播。
因此,合理选择种子无病、无虫、无瘟病菌的种子,可以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
此外,定期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对残体进行及时清理和深埋,可防止病害菌在残体上繁殖,从而减少次年病害的发生。
其次,病害环境也对稻瘟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稻瘟病喜欢潮湿多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因此,在种植水稻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合适的生态环境,避免水稻生长过旺盛,积极排淤控水,及时疏浚渠道,保持良好的水田排水条件。
在高温多湿的季节,可以及时采取适度的灌水降温措施,减少发病风险。
此外,水稻品种的选择也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来说,选用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风险。
现如今,育种工作已经研发出了许多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如台湾75号、京稻8号和恢恢两优等。
选择这些抗稻瘟病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另外,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也是防治稻瘟病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药剂有联苯菊酯、三环唑和苯甲酰甲氧酸等。
在发生稻瘟病的严重情况下,可以及时使用这些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处理,以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用药、科学用药原则,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药剂,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措施也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及时降低高密度播种,增强通风透光,减轻湿度;调整土壤肥力,适度施肥,以提高植物免疫力;灌水时避免叶面湿润,减少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进行田间防病监测,密切观察病害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发生的早期迹象,尽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主要与病原菌、病害环境和水稻品种等因素有关。
要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我们可以从选择无病种子、土壤消毒、清理残体、改善生态环境、选择抗病品种、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 植株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咪鲜胺、多菌 灵等。同时要搞好种子消毒工作,可 用恶苗净等药剂进行浸种处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苗瘟:苗期发病,叶片出现淡绿色或 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死苗。
• 叶瘟:叶片上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病斑 ,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严重时叶 片枯死。
稻瘟病的分布与影响
稻瘟病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品种抗性以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都有稻瘟病的分布,其中以亚洲地区最为严重。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 治措施
2023-11-09
目 录
• 稻瘟病概述 • 稻瘟病的发生原因 •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 稻瘟病的监测与预警 • 稻瘟病的科研与推广 • 水稻生产中其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01
稻瘟病概述
稻瘟病的定义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稻瘟病菌引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以亚洲 和非洲地区最为严重。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拮抗微生物
通过接种一些对稻瘟病菌有拮 抗作用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 、放线菌等,来抑制病原菌的
繁殖。
增强水稻免疫
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增强水 稻自身的抗病能力。
利用天敌
利用稻瘟病的自然天敌,如寄生蜂 、寄生蝇等,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 和传播。
水稻恶苗病及防治措施
发病症状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 侵害水稻茎秆和叶片。发病初期,病 株颜色变淡,叶片细长,植株瘦弱; 后期病株往往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很 小不实。病株根系发育不良,易腐烂 。恶苗病的病原菌可与种子一起越冬 ,成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
引起稻瘟病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治水稻穗颈瘟病
引起稻瘟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稻穗
颈瘟病
近年来,一些对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抗性较差的水稻品种被大面积应用,导致稻瘟病的流行。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引起水稻穗颈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方法。
一、水稻稻瘟病的危害
稻瘟病在水稻苗期、移栽后的分蘖期和抽穗期侵染,形成苗瘟、叶瘟和穗颈瘟。
其中穗颈瘟对水稻影响最大,危害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及穗轴、枝梗,使产量和品质下降。
水稻抽穗扬花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应警惕穗颈瘟的大发生。
二、引起水稻穗颈瘟的主要原因
穗颈瘟的发生与品种抗性有很大关系。
将对稻瘟病的抗性作为育种目标选育品种,在筛选鉴定时必须考虑到品种对当地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性。
自然环境下,种植抗病品种后,一些处于弱势的稻瘟病生理小种会上升为主要致病因素,使原来抗病的品种变得感病。
新品种的抗性一般只能稳定3~5年。
穗颈瘟的发生,主要决定因素还是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
抽穗期(8月中下旬)阴雨连绵、气温低,易流行。
近几年气候条件不适合病菌侵染,田间几乎采集不到稻瘟病病株。
根据气候的变化规律推断,今年水稻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较多,再加上田间菌源充足,穗颈瘟易发生,生产上应加以警惕。
三、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
(3)科学用水,避免深水漫灌,保持田间湿润,连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水。
(4)应用药剂防治,在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ml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50~75千克喷雾,7~10天后根据天气情况再用药一次。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20%、田间持水量低于75%作为灌水指标。
可以使用喷灌与滴灌2种方式开展工作,具体根据当地的降水特点等合理选择灌溉方式,以免影响生长效果,确保符合要求。
通常夏秋季最好在傍晚进行灌溉,冬季在白天土温较高时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果园积水,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清除积水,以免引起烂根而影响幼树生长。
4.2整形修剪砂糖橘的整形修剪可采用自然开心形,即定植后在主干40cm处进行短截,萌芽之后选择3条方向不同的枝条作为主枝,如果主枝与主干之间呈现45°角,就要用绳拉大分枝角,主枝老熟后保留30cm左右进行短截,再在主枝上选择3条方向不同的副主枝,之后继续采用该方法延长树体骨干枝[2]。
在此期间,还需对主枝与副主枝进行合理的处理,加大对辅助枝的管理力度。
砂糖橘枝条较为密集,整形修剪时每次留梢4条左右,多余的全部疏除。
砂糖橘挂果后,营养生长比较旺盛,春梢、夏梢萌发与幼果生长争夺养分,不利于保果,应疏春梢、控夏梢。
秋梢是翌年的主要结果母枝,秋梢的良好生长是实现高产的前提条件,因此应采取促秋梢的措施。
冬季修剪时,应剪去病虫枝、枯枝和外围较密的枝梢,解决荫蔽现象,利于内膛春梢的生长。
4.3病虫害防治4.3.1虫害。
一旦发现叶片上有红蜘蛛,应及时使用1.8%阿维菌素25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螨即死2000~2500倍液进行防治。
对于锈螨(锈壁虱),需合理使用24%万灵水剂800倍液或20%豪丰乳油1000倍液进行处理。
对于红蜡蚧,需合理使用10%速效灵乳油250倍或毒死蜱800倍液、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进行处理。
对于蚜虫,可喷施叮虫脒、乐果、丁硫克威等,并注意保护的蚜虫天敌,剪除越冬虫卵,减少害虫基数。
4.3.2病害。
对于溃疡病,预防溃疡病的药物可选用6000U/mL的农用链霉素加1%酒精、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治疗药物可选用克菌特700倍液。
对于炭疽病,可用0.5%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严重的水稻病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菌侵染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引起的。
稻瘟病的病原菌是红梭菌,主要是由病原菌在稻田中的瘟菌残体和感染稻株的残留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下,通过风、雨等传播途径污染土壤,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和病原菌的生态环境。
温暖、潮湿的气候是稻瘟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其中春季气候湿度大、温度适宜,成为稻瘟病高发季节;而夏季气候多雨和湿度高的地区以及降雨量多的地区,也是稻瘟病发生的高发地区。
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也是影响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酸性土壤环境、过高或过低的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缺氧等都会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针对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种方式。
其中生物防治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主要利用生物制剂、生物防治方法及措施、植物遗传资源等对稻瘟病进行防治。
常用的生物制剂有铜制剂,环保型高效微生物菌剂等。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间作、轮作、喷施生物制剂、饲用生物制剂等方法。
植物遗传资源方面通过杂交培育、选育抗病性品种等方式进行探索。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害进行防治,它可以迅速地抑制病原菌的发展,且治疗效果明显。
目前适用于水稻稻瘟病的化学农药主要有杀菌剂和邻菌胺等。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机器、设备、器械、热力等,对病菌及其传播途径进行消灭或者限制其发展。
例如采用轮耕、翻耕等物理手段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发展,或者利用高温灭菌器等设备消毒土壤。
在综合防治技术中,生物防治是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式,因此应当在保证防治效果、节约成本和保护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推进和完善。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综合防治,还应加强对水稻稻瘟病的监测和预测,也可通过新型技术手段,如传感器等对稻田气象和土壤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预警效率。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摘要】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
首先分析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和病原菌等因素。
然后针对病害的特点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栽培与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综合防治策略的重要性,加强病害监测预警工作的必要性,以及促进水稻稻瘟病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综合防治策略、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栽培管理、病害监测、预警、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水稻稻瘟病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会导致水稻叶片变黄、生长迟缓、粒子减少、粒重降低等现象,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特别是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可能会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粮食的生产和供给。
除了对产量的影响,水稻稻瘟病还会对水稻的品质造成损害。
受到病害影响的水稻可能会出现烂秧、霉变等情况,使得稻米的品质下降,甚至不能正常食用。
由此可见,水稻稻瘟病不仅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也影响了水稻的品质,给粮食生产和供给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水稻稻瘟病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1.2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本文旨在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一种由水稻瘟病菌引起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原因,并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引发机制和影响因素。
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水稻稻瘟病(Blast)是一种由高产水稻主产区广泛分布的真菌病。
它也是水稻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稻瘟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农田管理不当、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稻种品质等。
为了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用全面综合的防治技术,包括预防、治疗和控制措施。
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真菌病原体名为稻瘟菌,它主要通过种子、秧苗、空气传播,引起稻米虫咬、地膜作物、叶片污染等。
气候条件也是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气温在20~28度时,稻瘟菌极易在短时间内繁殖。
同时,气温和湿度条件相对较高时,也会促进稻瘟菌的生长。
因此,在气候湿度条件较差的时候,要特别注重稻瘟病的预防。
土壤质量也会影响稻瘟病的发生。
在贫瘠的土壤中,水稻的抗性会变弱,使得水稻更容易感染稻瘟菌,从而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对土壤质量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水稻在营养充足的土壤中生长。
在农田管理方面,适当的耕作方式可以增进土壤通风和排水,以确保稻田中不会滞留过多的水分和潮湿。
另外,及时整理农田中的杂草和残留物,防止感染稻瘟菌的虫害和病菌滋生。
在治疗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抗菌剂、杀菌剂等化学品来消除稻瘟病的病菌。
但是,这种方法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最后,在防治稻瘟病中,控制手段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加强物理和机械控制,如防风墙、抗菌土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稻瘟菌的繁殖和扩散。
综合来看,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控制和减少病害对水稻生产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水稻的正常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 化学 防 治 的 技 术准 备 。 .. 由于 安 县 气候 常 年 有利 于稻
瘟病 发 生和 流行 。 大面 积 种植 品种 均 为 中感 、 感稻 瘟病 品 高
种 , 别是 Ⅱ优 、 优 、 优等 系 列杂 交稻 制种 田父 本 、 特 岗 K 母本 高度 感 病 。 而化 学 防 治是 今 后 相 当长 时 间 内 控 制稻 瘟 病 因 流行 的最 重 要措 施 。 稻瘟 病 化 学防 治分 为 秧 田苗瘟 防 治 、 大
市农 业 行政 主管 部 门 的指 导 和 督促 下 , 过 全县 上 下 的 共 通 同努 力防控 , 年 安县 水稻 稻瘟病 得 到了 有效控 制 。 近
1 稻 瘟 病 发 生 流 行 的 影 响 因 素 12 气 候 条 件 利 于 稻 瘟 病 的 发 生 .
11 四川省 杂 交稻 品种 抗稻瘟 性较 差 .
环 唑 、 环 唑 等 药 剂浸 种 , 剂 浸 种 量达 到 种 子 总 用 量 的 丙 药
8 %, 中 杂交水 稻 制种消 毒面 达到 10 。 0 其 0 %t 222 处理 病稻 草 。 3月 2 .. 在 0日做 秧 田前 , 要求 老 病 区 、 上 年稻 颈 瘟 发 生 区统 一将 田 间 的稻 草堆 搬 回 窒 内或 烧 毁 . 特 别是 杂交 水稻 制种 区 , 应将 田 间的稻 草全 部烧 毁 。
23 化 学 防 治 .
由表 2可 以 看 出 ,0 3 2 0 2 0 - 0 6年 安 县 稻 瘟 病 发 生面 积
呈现 颈瘟发 生面 积远 小于叶 瘟发 生面积 的局面 , 逐年颈 瘟发
生 面积 仅 为 叶瘟 发 生面 积 的 3 .%、.%、.%、 . 在 气 00 74 48 1 %。 4 候 有利 于发 病 的 2 0 - 2 0 0 3 0 5年 , 瘟 与 叶瘟 发 生面 积 比例 颈 逐年 下 降 , 这是 由于 叶瘟 和颈 瘟防 治面 积逐年 增加 的缘 故 。 2 稻 瘟病 防治 对 策
积 水稻 主 栽 品种 和杂 交水 稻 制种 亲本在 近 年 来连续 感 染稻
生 叶瘟 病 的 品种还 有糯 稻 、 朝及 杂 交水 稻 制种 田父 、 桂 母本 也 属严 重感 病品 种 。
表 1 四 川 省 水 稻 品 种 对 叶 瘟 的 感 病 性
瘟病 , 呈现 中等 偏 重至 大发 生 的态 势 , 势十 分严峻 。 省 、 形 在
个 , 3 . % , 优 1 7 金 优 7 5等 感 病 品 种 8 占 43 2 岗 5 7、 2 4个 , 占
均在 4 上 , 瘟 发 生面 积 逐年 增 加 ;0 6 2 0 0d以 叶 2 0 、 0 7年 5 — 6月 雨 日数分 别 为 2 、 3d 稻瘟 病 发生 面 积 有 大幅 度 降 低 6 2 , 的 趋 势 。 5 6月 降 雨 量 看 .0 4、 0 6年 均 高 于 2 0 从 — 20 20 05 年 , 叶瘟 、 瘟发 生面 积较 上 年增 幅 均小 于 2 0 但 颈 0 5年 ;0 7 20
10 — 7 9 2 1 ) 4 0 2 — 2 07 53 (02 1— 14 0
稻 瘟病 ; 响 因素 ; 治对 策 ; 川安县 影 防 四 中图分 类号 ¥ 3 .1 . 4 51 14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安 县辖 1 8个 乡镇 , 中 1 其 5个 乡镇 种 植水 稻 , 年 水 稻 常 种 植 面积 2万 h m 左右 ( 中 杂交 水稻 制 种面 积 02万 h 2 其 . m 左右 ) 由于 品 种 、 。 气候 等 各种 因 素 的综合 作 用 , 使该 县大面
植物 保 护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0 2年 第 1 4期
安县 稻瘟 病 发 生流 行 的 影 响 因素及 防治对 策
肖兴勇 欧孝 成 王湘 琼
( 川 省 安 县 植保 植 检站 , 川安 县 6 2 5 ) 四 四 2 6 1
摘要
关 键词
分析安 县稻 瘟病 发 生流行 的影 响 因素 , 总结 当地稻 瘟病 的 防治对 策 , 为稻瘟病 的 防治提 供 参考 。 以
年 5 —6月降 雨 量 不足 2 0 — 2 0 0 3 0 6年 的 12 叶瘟 和 颈 瘟 发 ,, 生面 积 大幅 度 下降 , 县仅 查 得 1 2 0m 田 有叶 瘟 和 颈 全 块 0 2
6 .9 , 26 % D优 2 2等 中感 品种 4个 , 29 %。 县大 面积 发 0 占 . 9 安
瘟发生。 由此 可见 , 县稻 瘟病 流 行加 剧 与 否 , 当年 5 安 与 —6
表 2 20 -2 0 0 3 0 7年 安 县 5 6月 雨 日 、 量 和 年 度 叶 瘟 、 瘟 发 生 面 积 m 雨 颈
月雨 日数 及 雨量 关 系较 大 。
13 防 治 与 否 是 决 定 稻 瘟 病 发 生 面 积 的 重 要 因 素 .
由表 2可 以看 出 , 安县 常 年春 夏气 候 湿润 , 雨天 气较 阴 多, 田间湿度 大 , 十分 有利于 水稻 稻瘟病 的发 生和 危害 。 0 2 20
年 全县 稻瘟 病发 生 1 . m 2 0 — 2 0 46 h ,0 3 0 5年 5 6月雨 日数 7 —
20 0 8年 四 川 省农 科 院植 保 所在 成 都 、 阳 、 州 、 安 绵 泸 雅 4个点共 收集 主要 杂 交稻组 合 14份 , 蒲江 大 兴 乡苗期 移 3 在 栽发 病 幼 苗 。0d后按 国 际水 稻 所 稻 瘟 病 级 别划 分 方 法 调 2 查叶 瘟 , 后 移 栽本 田。 重 复 , 然 3次 随机 区组 排 列 , 品种 单 各 片移 栽 2 0株 , 节 初 期随 机 选 择 1 拔 0株 , 调查 株 发 病 率 、 各 叶片 病 害级 别 , 算叶 片发 病 率和 病情 指数 。 计 由表 1可 以看 出 。3 1 4个 参试 组合 中 , 优 7 5 地 优 1 1 高感 品 种为 4 岗 2、 5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