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优化研究
超级稻国稻6号百亩连片高产示范总结
超级稻国稻6号百亩连片高产示范总结超级稻国稻6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而成的优质三系超级稻新组合。
2005年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和示范》和《浙江省“8812”计划》实施单位之一,在中国水稻研究所陶龙兴博士等专家的指导下,在临安市於潜良种场开展了国稻6号百亩连片高产示范和旱作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成功。
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1 示范概况示范方落实在於潜良种场东村畈,距临安市区35km。
畈内田块平整,路、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较完善,排灌方便,土壤Je力中上。
示范方面积6.8hm2,平均施有机肥15000kg/hm2,高产攻关田18750kg/hm2。
高产攻关田4块,面积0.93hm2,采用宽行密株种植(30cmX 20cm),插16.5万丛/hm2左右,播种期5月25~30日,移栽期6月24~27日,成熟期10月9~15日,全生育期138d左右。
2005年虽然在灌浆成熟期间受到“麦莎”、“卡努”等台风暴雨天气和后期褐稻虱大暴发等不利影响,仍取得了大面积平衡高产。
10月13日,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对6.8hm2国稻6号百亩示范片实割测产验收,平均单产达11970kg/hm2,其中陈国昌户高产攻关田,5点取样实割33.24m2,平均产量达12242.1kg/hm2,两项产量指标均创临安市单产员高记录。
2 特征特性该组合株高118cm左右,株型紧散适中、为矮壮型,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剑叶宽厚而挺直,叶色翠绿,长势旺,后期转色好,作单季栽培一般有效穗225~255万/hm2,穗长27.2cm,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31.7g,全生育期140d左右,比对照汕优63长4~5d。
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1.32,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3.2%,粒长7.4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23%,垩白度4.1%,透明度1.o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710m,直链淀粉含量15.5%等10项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级或二级以上标准,米饭柔软,晶莹透亮,其食味品质可与北方粳稻相媲美。
超级稻新两优6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新两优6号超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超级稻新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料、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新两优6号;特征特性;超高产;栽培技术新两优6号(新安S×安选6号)是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选育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2006年8月被农业部确认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2006年在我县各乡镇开展中稻小面积种植示范,平均产量9 900kg/hm2,比2005年杂交中稻增产840kg/hm2,增长25.3%,其中有一农户平均产量11.235t/hm2,并且该组合在当年一季稻新组合小区对比试验中居第1位。
2007年我县推广面积达5 000hm2,平均产量9753kg/hm2。
该品种稻米整精米率高达65%,品质好,外观晶莹透亮,粒型长,口味佳。
1特征特性新两优6号品种的种子天然浅褐色颜色标记,易于种子经销商及用种农户观察、识别,有利于防止假冒,秧龄弹性好,苗期生长繁茂,分蘖力强,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剑叶挺直,株叶形态好,后期熟相及落色好,籽粒饱满,株高115cm 左右,穗型大,穗长25cm,每穗总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85%,千粒重29g,属穗粒并重型品种。
2高产栽培技术2.1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新两优6号在我县作一季稻栽培全生育期135d左右,宜在5月上旬播种,作双晚栽培115d左右,宜在6月10日前播种,适宜早播种田块。
该组合感温性强,高温生育期缩短,低温生育期延长。
抽穗扬花期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光照充足,积温高,干物质积累多有利高产。
同时要培育叶蘖同伸壮秧,达到秧苗的根多而茎部粗扁,苗挺叶绿,个体均匀,无病虫,多起多落。
浸种催芽,强氯精消毒,多效唑处理芽谷,稀播匀播,秧田播种量120~150kg/hm2,秧田施腐熟人畜粪18t/hm2+碳铵37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225kg/hm2作底肥,秧苗长至1.2叶时,秧田施尿素75 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5d追尿素60kg/hm2作送嫁肥,秧苗1叶1心前湿润通气管理,促进扎根立苗,1叶1心后采取浅水勤灌与湿润管理交替进行,促进秧苗根系发达,稳健生长,早发多发分蘖。
超级稻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甬优6号(E26)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粳型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同年亦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我县于2004年引进试验,2005年试验和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并在我镇蒲边村建立了“百亩”示范方。
两年来的种植表现为:高秆、大穗、高产、优质、抗倒、感光和熟期偏迟等特点。
该组合适宜我县作单晚栽培种植。
1 产量表现2004年在我县瓯北镇芦田村种植11.5亩,分蘖期和抽穗期,中途遭到了“云娜”、“艾丽”强台风、强降雨的袭击,仍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平均亩产535.7kg。
2005年在我县瓯北镇蒲边村示范种植110.5亩,尽管从秧田期、移栽分蘖期和抽穗灌浆期连续遭受“海棠”、“麦莎”、“泰利”、“卡努”、“龙王”强台风、强降雨的袭击,仍获得高产,经温州市农业局和永嘉县科技局验收,平均亩产550.5kg,比对照协优914增产9.8%。
可见,该组合抗台风、暴雨能力强,具有超高产潜力。
2 特征特性2.1 生育期长该组合生育期较长,感光性强。
全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和纬度降低而缩短。
2004年在我县瓯北镇芦田村作单晚种植,5月13日播种,8月30日始穗,10月14日成熟,全生期为151天;2004~2005年在我县瓯北镇蒲边村作单晚栽培,6月10日播种,9月中旬始穗,10月下旬末成熟,全生育期140天左右。
2.2 抗性较强该组合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
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2003年稻叶瘟1.8~2.8级,穗瘟均为3级;白叶枯病为5级,属中抗水平。
我县2年种植,未发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褐飞虱抗性为9级,属不抗级别;该品种易发生稻曲病,同时还会感染矮缩病。
2.3 稻米质优2005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整精米率61.5%,糙米率82.1%,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消值5.8%,胶稠度74mm,蛋白质10.8%,精米率73.3%,垩白率14%,直链淀粉含量15.3%,粒长5.8mm,长宽比2.4。
超级稻Q优6号的示范推广及高产栽培技术
等 不 良天气 , 可进一 步摊薄 , 天气转好 后播种 。 待 24 塑 盘育秧 . 选 择排 灌 方 便 、 阳光 充 足 的秧 地 ,6m 67 2
季连续试 验培育 的一个 优 质 、 产 、 高 耐高 温 籼型 三 系 杂交 水 稻新 品种 ,06年 通过 国家 审 定 。它 的特 性 是 分 蘖 力 20
¥ 1 5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0 1 6 0 7— 7 1 2 1 )9— 5—0 2
Q优 6号是 重庆 中一种 业有 限公 司 利用 重 庆特 有 的 高温和低 昼夜 温差 环境 胁迫 作 为选择 压 力 , 经过 8 a近 2 0
芽 达要求 长度后将 稻 谷 在室 内摊 晾炼 芽 , 遇低 温 、 如 下雨
高产 栽培集 成技术 。市 、 、 三 级农 技 人员 分 片包 干 负 县 镇
责 , 时定 点指 导农 户 。2 0 定 0 9年 全市 早 、 两 季共 推广 面 晚 积达 0 6 .7万 h , 均产 量 达 6 7 g6 7 比本 市 当家 m 平 1k / 6 m ,
杂交 稻 品 种 增 产 5 k/6 m , 幅 达 94 , 值 增 加 3g67 增 .% 产
合肥 0 2 k 底 肥 。播 后 用 尼 龙 薄 膜 覆 盖 , 防 寒 、 . 5 g作 以 防
1 在 梅州 的试验 示范及 推广情 况
梅州市 2 0 0 6年引进 水 稻新 品种 Q优 6号 进 行试 验 ,
鼠、 防雨 , 温 回升 ( 待气 2叶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揭膜 炼 苗 。苗期 营养 土保 持湿润 , 2叶 期 叶 色 较黄 , 田 67 00 0 1g 若 本 6m 用 .5~ .k 尿 素 冲稀粪水 泼施 , 前 2— d停止 淋水 , 盘 土 干爽后 抛 3 等
超级稻宁粳6号高产栽培试验报告
超级稻宁粳6号高产栽培试验报告作者:孙克存陈芹汪洪洋魏秀翠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该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所中心选育的超级稻新品种宁粳6号为材料,通过25cm行距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播量试验、缓释肥试验、氮磷钾优化配方-3420试验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25cm行距毯苗机插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钵苗机插最适播量为每孔2-3粒,一次施用缓释肥,在不施用追肥的情况下表现出增产,本地区最适施肥配方为纯氮20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氧化钾12公斤。
关键词:宁粳6号;试验;最适播量;配方东海县是江苏省优质中熟中粳和优质粳稻的优势产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常年水稻面积95万亩左右。
但优质粳稻的发展相对滞后,大面积生产的基本是一般品质的粳米。
宁粳6号是南京农业大学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具有抗性好、产量高、米质优,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等优点。
如何通过对宁粳6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受益,特提出本研究,本研究通过25cm行距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播量试验、缓释肥试验、氮磷钾优化配方-3420试验进行比较,摸清宁粳6号在本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规律,建立宁粳6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概况。
本研究在东海县稻麦科技展示基地,开展了25cm行距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播量试验,在平明镇水稻核心示范区开展了缓释肥试验、氮磷钾优化配方-3420试验。
2.试验水稻、肥料品种及机械。
试验品种为宁粳6号,缓释肥试验肥料为施可丰缓释肥,配方试验肥料为单质肥,机械为久保田生产的25cm高速插秧机和常州亚美柯生产的钵苗摆栽机。
3.试验设计(1)25cm行距毯苗机插试验。
试验于6月2日育秧,6月20日移栽,每亩用水稻专用肥40公斤,分蘖肥每亩尿素12公斤,穗肥每亩尿素20公斤(促花肥15公斤、保花肥5公斤),试验除处理外其它农艺措施各小区均一致。
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优化研究
2%, 白度 36 胶稠 度 5m 直链淀 粉 含量 1. 达 到 2 垩 . %, 8 m, 5 %, 2 国家 《 质稻 谷 标 准 》 。 优 3级 为科 学 寻 求 Q 优 6号 最佳 农 艺
化栽 培技 术 实用 手册 》 行管 理 。 进
试 验 于 20 0 7年 3 9月 在 重庆 市 万州 区天 城 镇 董 家 居  ̄
委 会 6居 民 小 组 进 行 。 验 田为 灰 棕 紫 泥 土 , 作 为 紫 云 试 前
英 ,0 6年 以前为榨 菜 田 ,0 4 2 0 连续 2年稻 草还 田 , 20 2 0  ̄ 0 5年
8月 2 8曰按 小 区分 别收 获 , 干称 重 。 量 结果 分 析在 晒 产
DP S平 台上 进行 圄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回 归 模 型 的 建 立 及 分 析 .
肥 力 中上 , 此试 验 前未 进行 任 何肥 料 试验 , 拔 30 材 在 海 2m。
料 选 用籼 型超 级杂 交稻 新 品种 Q 优 6号 。
摘要 Q 优 6号具 有产 量 高、 米质 好 、 适应 性好 等优 点 。 用五 元二 次回 归正 交旋 转 组合 设 计 , 采 对促 进 水稻 高 产的 密度 、 磷 、 氯、 钾肥 不 同用 量 和 氮 肥 次 数进 行 了试 验 研 究 与 分 析 。 果表 明 Q 优 6号 稻 谷 产 量 以 1 . / m 以 上 为 目标 , 化 农 艺措 施 方 案 : 结 05 h 2 t 优 种植 密度 为 1 0 ~ .2 . 8O 12 96万株 / 6 m 施 氮 肥 ( 氮 ),6  ̄1 . 8 g 6 7 , 3次 施 用 (O 2 67 , 纯 98 2 01 k / 6 m2 分 3 6 %作 底 肥 ,0 2 %作 分蘖 肥 , 0 2 %作 穗 肥 )施 磷 肥 ( , 五氧 化 二
超级稻育种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超级稻育种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我国超级稻育种进展1、我国水稻育种概况从1949~2002年,我国水稻在播种面积增加不多(9.7%)的情况下,总产增加了2.6倍。
在诸多科技贡献中,水稻育种成就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水稻生产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忠玉等(2000年)对5个省份水稻单产提高的科技进步因子分析表明,品种改良的贡献率平均达30.6%(表2-1)。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选育出矮秆水稻良种,比国际稻IR8的育成早了10年,是世界范围内“绿色革命”的发源地。
70年代中期,我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建立了种子生产体系。
90年代中后期,我国又启动超级稻育种计划,在世界上首先育成超级稻品种并大面积推广。
程式华等对华南稻区自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应用的代表性品种的产量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肥力水平下,从高秆品种到矮秆品种到杂交水稻,每个过程单产均以50公斤/亩的台阶跃升。
(1)矮化育种。
水稻栽培品种由高秆演变为矮秆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以矮秆水稻作为育种目标是在中国首先提出并获得划时代成就的。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台中在来1号、广场矮和矮脚南特3个矮杆稻种的首先育成,不仅标志着水稻矮化育种的新纪元,而且也引导了世界性水稻育种方向的转变。
深入研究表明,籼稻矮源的半矮生基因主要由隐性单一基因sd1所控制。
与高秆品种相比,矮秆品种表现为耐肥抗倒、叶挺穗多、收获指数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30%以上,从而深受稻农喜爱。
其推广速度之快和普及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矮秆品种从50年代末开始推广,60年代中期已基本实现矮秆化。
1956年水稻总面积5亿亩,平均亩产165公斤,总产825亿公斤;至1966年,亩产已突破235公斤,总产达954亿公斤;矮秆品种的不断改良,使水稻单产不断提高,至1978年,全国水稻单产达到265公斤,总产达到1369亿公斤。
超级稻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超级稻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摘要超级稻甬优6号是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在栽培技术到位的条件下,可实现1.05×104~1.125x104kg/hm2的目标产量,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06年温岭市由农技、土肥、种子和植保等技术站组成联合攻关小组,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最终实现了高产攻关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超级稻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甬优6号(原名E26)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温岭市于2001年引进试种以来,表现为株型高大、大穗、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感光和熟期偏迟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增产优势,在栽培技术到位的条件下,可实现1.05×104~1.125×104kg/hm2的目标产量,深受广大农产的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从2002年的种植1.3hm2开始,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已达2770.7hm2,占全市杂交稻种植面积的38.8%。
为了进一步探索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温岭市在温峤镇前洋下村王秀荣户开展了高产攻关,由农技、土肥、种子和植保等技术站组成联合攻关小组,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栽培、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开展联合攻关,最终实现了高产攻关的目标要求。
经台州市科技局组织中国水稻所、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厅等单位的专家进行的实际产量验收,温峤镇前洋下村王秀荣种植的920.46m2攻关田,实收产量1.122×104kg/hm2。
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超级稻甬优6号具有超高产潜力。
2003年示范1.3hm2,其中泽国镇洋肚村示范0.7hm2,平均产量9498kg/hm2,高产田块叶国灯户,面积673.67m2,经省“8812”计划专家组验收,产量达11 291.1kg/hm2。
对比试验结果,比协优9308增产23.3%;2004年示范面积26hm2,中途遭到了“云娜”、“艾丽”强台风、强降雨的袭击,仍取得了较高的产量。
超级稻Q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Q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Q优6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措施,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肥水运筹、综合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其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Q优6号;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Q优6号是重庆市种子公司在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和重庆市“十五”水稻育种攻关项目资助下,利用重庆市特有的高温和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作为选择压力,经过8a,近20季连续试验自主研发的一个优质、高产、耐高温杂交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2005年通过了重庆市(渝审稻2005001)和贵州省(黔审稻2005014)审定、2006年已通过长江上游国审(国审稻2006028)、湖北省(鄂审稻2006008)和湖南省(湘审稻2006032)省级审定。
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农办科(2006)号]。
1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947.6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41%(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9 002.7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3%(极显著);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975.2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3%。
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349.90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0%。
2005年在重庆市梁平县用Q优6号进行了6.87hm2连片高产展示,平均产量12.02 t/hm2,最高产量12.59t/hm2;2006年重庆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高温,在梁平县种植的7.6hm2连片高产展示仍然夺得了高产,平均产量12.12t/hm2,最高产量12.60t/hm2。
2006年参加桐城市种子公司超级稻品种对比试验,比对照两优倍九增产13.02%,比对照两优6326增产1.47%(见表1)。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7d,比对照汕优63迟熟0.8d(在桐城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d左右,比对照两优倍九早熟1~3d)。
优质超级稻Q优6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 0 4年 Q 优 6号 参 加 长 江 上 游 中籼 迟 熟 组 品种 区域
品种
天同镇杨0 ( 拔 3 庄村 海 0
m
双溪镇 兴红村
( 拔 50m) l 7期
优质超级稻 Q优 6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孝池 刘 文 。 汪 德义
(陕 西 省安 康 市汉 滨 区 大 同镇 农 技 站 , 西 安 康 7 5 0 汉 阴 县 农 技 中 心 ; 安 康 市 汉 滨 区 农 技 中 心 ) 陕 200
摘要 介绍 了优 质超 级稻 Q优 6号 的种植 表现 , 总结 了其 高产栽培 技 术 , 以期为 该品种 的推 广提 供参 考 。 关键词 超 级稻 ; Q优 6号 ; 种植表 现 ; 高产 ; 栽培 技 术 中图分 类 号 ¥ 1 . 8 5 1 4 文献 标识码 B 0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l )7 0 5 一 1 0 7 5 3 (0 2 1— 0 0 O
1 种 植 表 现 11 特 征 特 性 .
对照品 种汕优 6 相 比 , 3 增产幅 度达 9 0020 . 0。07年参加 汉滨 97 区优质水稻 品种 引种 比较试 验 , 平均 产量 为 1 7 gh 与 02 5k/m ,
对照 品种 宜香 7 5相 比 , 2 增产幅 度达 92 产 量居 第 1位 。 .%,
表 1 20 0 8年 Q 优 6号适种 区域 及稳 产性试 验产 量 结果
Q优 6号属 中籼 晚熟 杂交 稻 , 在安 康市 海拔 60 以下 0 m
区域 种植 , 全生 育 期约 为 1 5d 较 汕 优 6 5 , 3迟 2 3d 该 品 种 ~ 。 株高 1 4c 株 型适 中 , 1 m, 茎秆 轻度 弯 曲 , 节外露 , 茎 抗倒 性较 差 , 色浓 绿 , 片略 宽长 , 叶 叶 剑叶 较宽 、 挺直 , 叶鞘 紫色 , 尖 稃 紫 色 。 长 2 m, 效 穗 数 为 2 85万穗/m , 穗 总 粒 数 穗 6e 有 6. h 每
优质超级稻Q优6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超级稻Q优6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李孝池刘文汪德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7期摘要介绍了优质超级稻Q优6号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Q优6号;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50-01Q优6号是重庆市种子公司(四川)用Q2A与R1005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囯家水稻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6028;2008年引入安康市,表现突出,2010—2012年连续3年作为安康市川道区域水稻主推品种,同时被陕西省农业厅列为全省水稻高产创建主推品种。
自2008年引入陕西省以来,现已累计推广3.77万hm2,新增产优质稻谷3.672万t,新增产值11 017万元,其中在全省高产创建累计推广7 066.67 hm2,新增产优质稻谷1.166万t,新增产值3 498万元。
1 种植表现1.1 特征特性Q优6号属中籼晚熟杂交稻,在安康市海拔600 m以下区域种植,全生育期约为155 d,较汕优63迟2~3 d。
该品种株高114 cm,株型适中,茎秆轻度弯曲,茎节外露,抗倒性较差,叶色浓绿,叶片略宽长,剑叶较宽、挺直,叶鞘紫色,稃尖紫色。
穗长26 cm,有效穗数为268.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01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8.0 g。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该品种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其中整精米率为65.6%,长宽比为3.0,胶稠度为58 mm,垩白粒率为22%,垩白度为3.6%,直链淀粉含量为15.2%。
1.2 产量表现2004年Q优6号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947.65 kg/hm2,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增产幅度达3.4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为9 002.70 kg/hm2,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增产幅度达7.5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975.18 kg/hm2,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增产幅度达5.43%。
Q优6号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第一批的超级稻
Q优6号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第一批的超级稻在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和重庆市“十五”水稻育种攻关项目资助下,由重庆市种子公司自主研发的杂交水稻新品种Q优6号,于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农办科(2006)号]。
第一批超级稻品种共21个,其中适合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种植的有8个,Q优6号是其中之一。
Q优6号是重庆市种子公司利用重庆特有的高温和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作为选择压力,经过8年、近20季连续试验培育的一个优质、高产、耐高温杂交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2005年通过了重庆市(渝审稻2005001)和贵州省(黔审稻2005014)审定;2006年已通过长江上游国审(待公告)、湖北(鄂审稻2006008)和湖南(湘审稻2006032)省级审定。
2005年在梁平县用Q优6号进行了103亩连片高产展示,平均亩产801.5公斤,最高亩产839公斤;2006年我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高温伏旱,在梁平县种植的114亩连片高产展示仍然夺得了高产,平均亩产808公斤,最高亩产839.9公斤。
该品种不但产量高,而且米质优,在贵州区试达国标优质二级标准,其它区域都达国标优质三级标准。
2006年,Q优6号已经开始在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近200万亩;其中重庆推广近100万亩,并作为该年度的主导品种。
在2006年,我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高温伏旱,生产上使用的多数杂交水稻品种出现了高温引起的结实降低,其结实率在70%左右,部分品种的结实率低于50%,造成大面积严重减产。
Q优6号由于具备耐高温能力(湖南省区试鉴定结果),大面积结实率在85%以上,实现了大灾之年夺丰收,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Q优6号在贵州、湖南、湖北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已接近收获,其长势喜人,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所在区域纷纷要求下年度大幅度扩大推广规模。
根据Q优6号该年度生产中的良好表现和各地需求预约,2007年的推广需求达到1200万亩;而重庆市种子公司2006年该品种的种子生产只能满足800万亩的需求,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超级稻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范文喧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超级稻甬优6号具有株型高大、大穗、优质、抗倒、感光和熟期偏迟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增产优势.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范文喧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农业局,35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超级稻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刘星月
2.优质超级稻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叶汪萍;何海钰;夏晓村
3.超级稻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张文飞;邝伟生;梁启新;韦晓毅
4.超级稻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陈微微;陈微君
5.超级稻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强化栽培技术 [J], 潘彩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逐渐创新相关种植方式,保证可以增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而提升其发展效率。
1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背景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技部门引进了较多超级稻超高产品种,要求各级部门可以针对超级稻超高产品种的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术应用质量。
2016年六合区农业局根据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推介发布的品种和技术,确定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为本区农业主推技术其中之一。
在此期间,南京市六合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技指导员前往金牛湖街道科技示范户家中开展推广技术指导工作,在不断调整技术方案之后,感到必须重视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栽培技术应用结论。
在技术人员与示范户的共同努力之下,得出了超级稻超高产品种应用措施,其一,粳稻南粳5055品种在实际种植期间,虽然米质较好,但是其产量较低,平均低于其他品种的4.6%左右;其二,粳稻武运粳23号品种在实际种植期间,不仅米质较为良好,而且产量较高,高于其他品种产量的5%左右[1]。
首先,单产减少。
在今年实际生产过程中,全区水稻平均亩产量542.01公斤,与去年相比减25.99公斤,减4.6%,主要是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
其中,粳稻平均亩产558.9公斤,比去年减少39.8公斤,减6.7%;籼稻平均亩产524.7公斤,比去年减13.4公斤,减2.5%。
其次,种植效益不明显。
传统的水稻种植效益较差,根据今年水稻平均市场价2.7元/公斤测算(籼稻2.6元/公斤、粳稻2.8元/公斤),水稻平均亩产值1463.43元,扣除生产成本(含水稻一季租金)1246.28元,亩效益217.15元。
最后,天气影响较大。
今年我区水稻生长前期遭遇强降雨,中期遭遇干旱,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及品质。
水稻总的产量构成呈“一平三减”特点。
全区水稻平均每亩穗数18.58万,基本与去年持平;平均每穗粒数 148.46粒,较去年减0.43粒;平均结实率84.27%,较去年减1.18个百分点;平均千粒重25.8克,较去年减0.9克。
超级稻Q优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超级稻Q优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刘万快【期刊名称】《《吉林农业C版》》【年(卷),期】2010(000)012【总页数】2页(P197,201)【关键词】超级稻; Q优6号; 高产栽培; 技术探讨【作者】刘万快【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回龙农技站广西贺州 5426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1为促进我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探索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10年早造,我在钟山县回龙镇回龙村委星子洞自然村陶英波农户开展了超级稻高产竞赛田,水田面积为1.1亩,超级稻Q优6号2010年3月21日播种,4月24日抛栽,7月5日始穗,7月13日齐穗,8月6日成熟,全生育期135天,笔者就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1 超级稻Q优6号特性超级稻Q优6号是由不育系Q2A与恢复系R1005配组育成,该组合具有米质优,耐肥抗倒伏,穗大粒多。
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特点,超级稻Q优6号是一种优质、高产、耐高温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超级稻Q优6号2010年3月21日播种,4月24日抛栽,7月5日始穗,7月13日齐穗,8月6日成熟,全生育期135天,该组合株叶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后期熟色好,田间调查未发现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表现出该品种良好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大田用种2.5斤/亩,采用塑料软盘+壮秧剂育秧,亩用561孔秧盘60张,葵花壮秧剂一包,3×15硫酸钾复合肥2斤,亩抛栽16668兜。
2 超级稻Q优6号产量效应经县农业局专家实地测产验收,1.1亩全割实收鲜谷1798斤,折合亩产鲜谷1634斤,折亩产干谷1225斤。
经考种分析,亩有效穗为159346穗,平均每兜9.6穗,平均株高为118.5cm,平均穗长27.6cm,平均每穗实粒数168.75,秕粒数27,平均总粒数195.75,结实率为86.2%,千粒重:27g,理论产量为1452斤/亩。
3 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的技术探讨3.1 超级稻Q优6号播期播量超级稻Q优6号在每年的3月21日进行播种,抛栽时间为每年的4月24日,在7月5日进行始穗,7月13日齐穗,最终于8月6日成熟,超级稻Q优6号全生育期为135天,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
超级稻甬优6号单季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甬优6号单季高产栽培技术
潘忠胜;陈文萍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针对超级稻甬优6号感光性较强、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兼用、分蘖力偏弱等特点,栽培技术上采用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期移栽、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好气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达到建立高产群体结构、争大穗、增粒重的高产目标.适宜作单晚和连作晚稻栽培种植.
【总页数】2页(P79,83)
【作者】潘忠胜;陈文萍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白石镇农技站,浙江乐清,325604;乐清市黄华镇农技站【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超级稻甬优6号示范试验及高产栽培技术
2.超级稻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超级稻甬优6号在柳江县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4.甬优6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
5.甬优6号烟后单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优化研究
摘要Q优6号具有产量高、米质好、适应性好等优点。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促进水稻高产的密度、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和氮肥次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
结果表明Q优6号稻谷产量以10.5t/hm2以上为目标,优化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为1.2080~1.2296万株/667m2,施氮肥(纯氮)9.862~10.138kg/667m2,分3次施用(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施磷肥(五氧化二磷)6.052 5~6.367 5kg/667m2,施钾肥(氧化钾)8.972~9.528kg/667m2。
关键词水稻;Q优6号;产量;农艺措施;数学模型
Q优6号是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籼型超级杂交稻新品种,不仅产量高,且米质优、适口性好、耐肥抗倒。
整精米率65.6%,长宽比3.0,垩白粒率22%,垩白度3.6%,胶稠度58mm,直链淀粉含量15.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为科学寻求Q优6号最佳农艺组合方案,笔者进行了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优化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7年3~9月在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董家居委会6居民小组进行。
试验田为灰棕紫泥土,前作为紫云英,2006年以前为榨菜田,2004~2005年连续2年稻草还田,肥力中上,在此试验前未进行任何肥料试验,海拔320m。
材料选用籼型超级杂交稻新品种Q优6号。
1.2试验方法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以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和施氮次数(X5)为参试因子,变量设计水平及编码见表1。
共设36个试验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33m2,区组间作双埂并用微
膜覆盖,小区间作单埂并用微膜覆盖,各小区单独排灌,防肥水互相渗透。
试验重复2次。
试验田两犁两耙。
3月5日旱育秧,4月20日4.2叶龄移栽,种植密度按试验设计执行,窝植2粒苗。
氮素用尿素(含纯氮46%),施1次的为底肥“一道清”(在栽秧前1d、4月20日将水搅浑后施);施2次的为80%作底肥,20%作分蘖肥(于栽后10d、5月1日分区撒施);施3次的为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于拔节期、6月2日施用);施4次的为4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20%作粒肥(于孕穗期、6月20日施用);施5次的为4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15%作粒肥,5%作根外追肥(于齐穗后10d、7月25日进行)。
磷肥用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12%),钾肥用颗粒型氯化钾(含氧化钾60%),按50%作底肥,50%作穗肥施用。
5月10日除草用太阳星450g/hm2;5月12日用锐劲特450g/hm2防治螟虫;7月5日用75%三环唑750g/hm2、20%井冈霉素750g/hm2、杀虫双3000mL/hm2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秆潜蝇;其他管理参照《无公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实用手册》进行管理。
8月28日按小区分别收获,晒干称重。
产量结果分析在DPS平台上进行[2]。
2结果与分析
2.1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1.1回归模型建立。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平均数见表2。
按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统计方法[1,2],得超级杂交稻新品种Q优6号产量(Y)与试验因素(Xi)之间的回归模型:
Y=730.111 1+9.458 3 X1-0.541 7*X2+14.250 0*X3+13.500 0 X4+0.833 3 X5-18.385 4** X12+0.208 3 X22+3.333 3 X32-4.010 4 X42+3.458 3 X52-5.406 3 X1X2-5.093 8 X1X3+21.000 0** X1X4-8.468 8 X1X5-9.750 0 X2X3+5.031 3 X2X4-7.437 5 X2X5+12.656 3 X3X4-4.875 0 X3X5-4.843 8 X4X5
2.1.2回归模型分析。
对该模型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失拟项的F1=0.385<F0.05(6,15)=
3.37,不显著;回归方程的F2=2.470>F0.05(20,15)=2.33,达到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R=0.875 8,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试验数据与采用的模型拟合较好,回归模型有效,可以进行深化分析和预测。
同时,对各个回归系数进行了显著性测验,显著水平标注在方程中。
2.2主效应分析
采用降维法,固定其中4个因素为零水平,可以导出另一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回归子模型:
根据偏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可以直接判明各因素对超级杂交稻新品种Q优6号产量的影响大小为:施磷量(X3)>施钾量(X4)>种植密度(X1)>施氮次数(X5)>施氮量(X2)。
由图1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及设计水平下,氮肥施用量及施氮次数对Q 优6号产量影响甚微。
种植密度曲线呈抛物线,说明Q优6号栽培措施要特别注意种植密度的控制,做到合理密植。
磷肥和钾肥施用量效应曲线呈左下向右上走向的直线,表明磷钾素对Q优6号的增产效应较明显。
2.3互作效应分析
水稻产量的形成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进行因素间互作效应的分析,才能较客观地揭示其内在联系,为科学地寻求Q优6号最佳农艺组合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对Q优6号产量结果影响显著的交互项,固定其中3个因素为零水平,导出另2个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回归子模型。
采用稀植(植0.8~1.0万株/667m2),Q优6号产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密植(植1.4~1.6万株/667m2),Q优6号产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见图2)。
因此,在其他密肥因素取常规量时,应采用低密度低钾、高密高钾的施肥策略。
2.4技术方案的模拟寻优
采用频数分析法,利用上述回归方程,在变量的约束区域-2≤Xi≤2内,各因素均取步长值1进行模拟,在55=3 125套组合方案中,稻谷产量在700kg/667m2以上的有1 600套,占51.2%。
在P=5%的概率下,各试验因素的取值频次及范围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Q优6号稻谷产量在700kg/667m2以上为目标,优化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为1.208 0~1.229 6万株/667m2,施氮肥(纯氮)9.862~10.138kg/667m2,分3次施用(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施磷肥(五氧化二磷)6.052 5~6.367 5kg/667m2,施钾肥(氧化钾)8.972~9.528kg/667m2。
3结论
Q优6号以稻谷产量达到700kg/667m2以上为目标,采用如下优化农艺措施方案,即种植密度为 1.208 0~1.229 6万株/667m2,施氮肥(纯氮)9.862~10.138kg/667m2,分3次施用(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施磷肥(五氧化二磷)6.052 5~6.367 5kg/667m2,施钾肥(氧化钾)8.972~9.528 kg/667m2,置信度达95%。
4参考文献
[1] 周汇.运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组建作物栽培数学模型Ⅱ、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的步骤(下)[J].云南农业科技,1988(6):21-25.
[2] 张金成,廖和荣,张成先.DPS数据处理软件在畜禽育种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畜禽业,2008(2):17-21.
[3] 沈士杰,邹德长,李运程,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优化方案筛选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3):43-45.
[4] 赵国臣,李亚峰,郭晞明,等.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2(5):37-40.
[5] 赵莉.不同栽培因子对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