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而小学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的关系、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的关系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有着密切的关系。
信息技术能够为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
通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课件等工具,教师能够将抽象的图形与几何概念呈现得更加具体形象,从而使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信息技术能够为图形与几何的实践操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计算等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图形与几何的拓展应用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几何体的拆解、组装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的融合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以图形、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呈现,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内容。
可以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练习和测试。
通过这些软件,学生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几何题目的练习和测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一些绘图、计算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和计算,从而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体验活动。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各种几何体的观察、操作等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受和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对于提高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创新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内容。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整合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与几何”是重点,也是小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难点。
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整合拓展了学习空间,原本静止的图形被插上信息技术这个想象的翅膀,于是变得鲜活起来了。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了求知欲,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图形与几何;整合“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四大领域之一,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每学年每学期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形象思维占优势,理解力比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尤其是较复杂的形体,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所以,“图形与几何”历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难点。
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就需要有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
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尤其是视觉和听觉,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使得本身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首先,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需要老师在黑板或白板上进行绘图,学生在座位上进行观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借助计算机图形处理、多媒体等技术,老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或视频,通过动态演示、放大缩小、旋转等方式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学生可以跟随老师的步伐进行探究、观察,更加直观地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内容。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途径和选择。
除了制作课件、演示视频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载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制作交互式网页、数字教材、微课程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手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再次,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评价手段。
以往,对学生几何图形掌握情况的评价往往依赖于书写笔记、完成习题等方式。
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设计出更加科学、灵活的评价方式,如制作交互式测验、模拟考试等。
而且,这些方式具有自动化、实时化的特点,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最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仍需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虽然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是教育的本质仍然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多样化、精准、高效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是它仍然需要求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素质教育的培养。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精选五篇)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精选五篇)第一篇: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 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许多传统教学中难以涉及的梦想变为现实,笔下原本静止的平面图形被插上信息技术这个想象的翅膀,于是变得鲜活起来了。
在大量的课例研究中,我尝总结了信息技术和“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实践探究、发现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总结升华、学好数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本环节是一堂课的开端,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科中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做到图文并茂,给学生以充分的视觉、听觉感受。
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充分调动起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情感基础。
1、展示生活情境。
联系生活,用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几何图形。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件出示红红的房间,有表面是长方形的床、茶几、写字台,表面是正方形的餐桌、床头柜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柱的认识》等这类课型,都可以从生活实际场景引人,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2、呈现问题情境。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由“问题引路”并让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体验成功的愉悦。
例如:《圆柱的认识》。
电脑演示《米老鼠和唐老鸦》中米老鼠躲在圆柱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戏的场面。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联系入手,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
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与图形几何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了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带来的好处,并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与图形几何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结合对教学的积极意义,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融合、应用、知识、实例分析、好处、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联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部分正是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通过利用电脑、平板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工具,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图形与几何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动画、多媒体等形式直观地看到各种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变化规律,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各种数字化的练习题和学习辅助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有效的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多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精美的数学动画和图形,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 引言1.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利用各种电子设备和软件,教师可以快速准确地展示概念和知识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设备和软件,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
信息技术还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教学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
通过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和数字化教学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机会。
1.2 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特点在小学高年级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加抽象和复杂的几何概念和图形性质。
他们需要学会理解和运用各种几何定理,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培养几何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也需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和技术去解决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尺规作图、利用计算器进行几何计算等。
小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时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物模型来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培养空间想象和几何直观的能力。
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几何现象,激发他们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提供直观的视觉效果: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以呈现出生动有趣的图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和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教育领域。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遍。
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中也不乏运用信息技术的趋势。
特别是在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涵盖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交互平台等工具,教师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图形、几何形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和概念。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动态演示,增强他们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探讨,将更深入地探讨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方式及其效果评价,从而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而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有效融合,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增强小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进行感知,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书写为主,相对单一。
而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互动式教学平台,开展数字化练习、编程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动中思考,从而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 引言1.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有效运用,并就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应用案例、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促进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教学趋势,它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启示,引领教育教学领域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灵活化的方向迈进。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互动教学平台等工具,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图形、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授图形与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平面图形的旋转、翻转等变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个性化教学。
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智能学习系统等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挑战性的题目和拓展性的任务;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练习机会和辅导帮助,帮助他们提升数学水平。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可以极大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对这两个领域的有效融合进行浅析。
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数学教学网站和应用程序等,可以给学生展示丰富的数学图形和几何形状,并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解释和演示。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在实践中观察、操作和探索数学图形和几何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进度也各不相同。
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题目。
可以利用电子课本、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数学题目,让他们根据自身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练习和巩固。
这样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应用程序,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的数学教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设计数学拼图、数学游戏和数学迷宫等,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实时的反馈和评估。
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困难,并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这种融合将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深度融合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发展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形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运用多元的思考技能,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本文探讨了将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深入结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深度融合引言: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体制也在发生变化,目前在小学阶段,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小学数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更加纯熟,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指导。
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强烈,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很关键;而在采用好的教学手段的前提下,还要灵活运用现代科技,保证了课堂的效果。
一、目前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分析(一)教育理念的僵化在“图形与几何”课堂里,有的老师仅仅是解释了部分的知识,用粉笔勾勒出了不明确的图案,缺少了对知识的连贯性和相似性。
学生对于概念只是背诵了一遍,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其真正的知识,只是将它们的定义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地应用到练习之中。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也很有限,导致了对数学的认识不足和应用上的障碍。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工具只有纸板和粉笔,有时候也会用到三角形的尺子,但因为太过单一,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所学的知识,甚至在学生们的认知中,他们不会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导致其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学习情况,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恶。
(二)教具的简陋因为教材的种类很少,所以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这一内容时,就会涉及很多种不同的图案,而在传统的教材中,工具无法直观地描绘出一个画面,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对图形的理解困难。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从引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利用电子教具、多媒体展示、数学软件和虚拟实验室等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培养他们动手能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影响,并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图形与几何,教学应用,电子教具,多媒体展示,数学软件,虚拟实验室,积极影响,未来发展1. 引言1.1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和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课程,个性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渠道,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更加普及和平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提升,将继续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1.2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教育的起点,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更是为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它不仅承载了数学的几何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的重要途径。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引导、利用互动教学软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线作业与考试的应用以及实时反馈与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文章结论指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广意义,展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为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力和作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与机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多媒体资源、互动教学软件、在线作业、实时反馈、个性化学习、推广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工具,帮助教师有效地展示知识点和概念,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拓展知识面。
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进度,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互动教学软件和在线作业,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1.2 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特点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特点在于,学生处于认知能力逐渐发展的阶段,能够理解和运用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几何关系。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摘要: 当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上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学生学习不够深入,往往记住概念、公式等知识,能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技能训练,但没有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本质。
“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很多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出现,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普通教具无法讲解透彻。
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起到了化繁为简的作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本文章主要论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意义、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图形与几何教学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意义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因此,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重大的意义。
2.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能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表现的内容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使学生更加地直观感受知识的冲击,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3.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更好地化抽象为形象,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很多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出现,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普通的教具,尽管配合生动的语言都无法很好地描述抽象的空间知识。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效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与图形几何的融合,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形与几何的实例和案例,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性质和定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交互式和动态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利用数学软件和电子白板等交互式工具,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触摸、拖动图形,感受到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软件绘制图形,拖动图形的顶点来观察图形的变化,进而感受到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这种交互式和动态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评价方式,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通过电子教学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教学平台进行作业和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个性化的学习和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和开发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
传统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主要依靠纸笔和板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方式和效果。
而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
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制作形象生动的几何动画,让学生在欣赏美丽图形的深入理解几何知识。
同样,利用投影仪将图形直观地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度量图形,对图形的性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利用数字板书编写与展示几何示意图、图形变换的过程等,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和性质。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对图形与几何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还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几何教学资源,丰富多彩的几何动画、几何问题的解答、几何思维的拓展等,都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各种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使教学更加富有活力。
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地获取更多的几何知识,参与到更加多样的几何学习中。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使学生能够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几何知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设计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仅仅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丰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教学的效果,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开始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重要的考查重点,而信息技术的图形、动画、虚拟现实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对该领域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黑板、书本、课堂”方式往往只能通过平面图形的描述,而无法明确地展示立体图形。
而利用信息技术的3D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呈现更直观、形象的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动画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几何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效率。
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可以对一些几何问题进行模拟、演示,达到快速计算和分析的目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教学等方式,可以让图形的绘制、变换等过程更加高效地完成,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图形的基本变换和构造方法。
再次,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质量。
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可以模拟一些实验和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几何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
而利用在线作业和提供实时反馈的教学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弱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知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教育领域应该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发更多的教学软件和资源,并培训更多的教师和学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以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小学数学
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其中,“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信
息技术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图形与几何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更加生动
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比如,通过使用幻灯片演示,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分类、比较,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的概念。
同时,在图形的绘制过程中,信息技术也能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使
用 PPT 中的画图功能,结合实时演示,让学生在屏幕上观察教师的操作,并通过模仿来
掌握绘制基本图形的方法。
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也能模拟操作,从而更加熟练地
掌握图形绘制的技巧。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绝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
将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融入到小学的生活中。
比如,通过在学生宿舍内设置摄像头,可以拍
摄到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品,并进行分类。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设计游戏,在游戏
中引入图形与几何的概念,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总之,信息技术是促进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
的效果。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拓展了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会从“图形与几何”这一数学课程的角度,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图形展示与绘制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老师需要频繁地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对于传统黑板可能不能满足要求。
电子白板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各种工具,快速地绘制各种图形,方便学生观看。
电子白板还能够将图形保存下来,以便学生在复习时进行巩固。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图形模拟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图形的动态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属性与变换。
可以通过软件展示不同形状的旋转、平移、对称等几何操作,从而生动地展示这些几何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3. 利用互动投影进行几何问题演示互动投影是一种能够实现屏幕上的图形进行交互式操作的技术。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互动投影进行一些几何问题的演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参与迅速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数学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一些几何图形的计算。
涉及到图形的面积计算、周长计算、角度计算等,都可以通过数学软件进行辅助。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机械性计算,还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几何概念的理解上。
二、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1.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几何概念更加直观生动。
通过图形的动态呈现,学生更容易理解几何概念,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容易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2. 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快地进行图形的绘制和展示,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展开,探讨信息技术在该领域中的有效运用,希望能给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 互动性教学软件互动性教学软件是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常见应用方式,它能够通过计算机或平板等设备展示图形、几何图形变换、三维几何等内容,同时还具有互动性和个性化教学特点。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另一种重要应用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和几何知识,使得学生在观察、理解和记忆图形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直观、感性,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
3. 虚拟实验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虚拟实验的机会,通过各类模拟软件和在线模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复杂的几何图形变换和立体几何的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 互联网资源互联网资源丰富多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视频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图形与几何”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移动学习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了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新趋势。
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数学学习,随时随地地进行“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1. 生动直观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让学生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感受数学知识的美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特别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具体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通常是通过看书和听老师讲解来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
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难以形象化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
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
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各种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图形的转动、移动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这种直观的学习体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体的学习内容。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图形和几何关系往往难以用纸和笔来准确描述和表达。
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数学软件或应用程序来构建各种图形,展示图形的属性和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可以绘制出各种复杂的图形,通过几何软件可以展示出各种几何定理的证明过程,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这种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能依靠教科书和自己的讲解来进行教学。
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通过搜索引擎,教师可以快速获取到各种与“图形与几何”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整合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与几何”是重点,也是小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难点。
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整合拓展了学习空间,原本静止的图形被插上信息技术这个想象的翅膀,于是变得鲜活起来了。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了求知欲,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图形与几何;整合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四大领域之一,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每学年每学期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形象思维占优势,理解力比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尤其是较复杂的形体,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所以,“图形与几何”历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难点。
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就需要有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
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尤其是视觉和听觉,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使得本身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软件已经使许多过去“图形与几何”教学上难以解决甚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变得很容易解决。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整合可以从多方面推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兴趣,学意盎然
有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
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的关键。
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的、步步深入地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首先播放动画片《游乐场》,学生们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了,接着我不失时机的提问:你能根据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特点分一下类吗?学生们热烈讨论,争先恐后的回答自己的看法,成功的引出了新知——平移和旋转,并且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平移和旋转。
通过这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沟通了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储备,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强烈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能让学生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包装,增强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形象化情境感兴趣,会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所以只要信息技术用得好,用得妙,创设形象化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释疑,学会主动去发现、探索和掌握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贴近生活,感同身受
现行的数学教材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数字。
许多与生活信息相关的数学知识涌进了数学教材,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它们的原型。
尤其是“图形与几何”更是与生活实际结合更为紧密。
因此,“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才能变抽象为直观,从而培养空间观念,做到事半功倍。
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几何图形,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数学教材,让生活走进课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数学教学内容,使课堂充满童趣。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应用信息技术展现学生生活中的一幅幅情景图:可收缩的衣架、栏杆上的花纹、学校的校门、吊车上的吊臂……然后隐去实物,色彩鲜艳的突出其中的一个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情景设置,学生在生动、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中,充分感受到平行四边形无处不在,平行四边形就在自己身边。
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思维被启迪。
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去讨论,去交流,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
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顿时变得轻松而有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有的放矢
难点,就是指教材中的难点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费力、困难或者自己难以理解、解决和掌握的知识。
如果突破不了
难点,尤其是那些同时属于重点知识的难点,学生的学习进程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突破难点的过程往往是一堂课的核心。
教学中的难点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没有很好的手段很容易造成混乱,学生也会产生畏难情绪。
“图形与几何”对小学生而言难点就更多了,有的抽象难懂,如:几何概念;有的需要化静为动,如:图形与变换;还有的结合生活实际但离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如:图形与位置。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如果教师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问题。
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突破难点。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三个概念各自的特点及相互联系与区别,根据教材设计制作这样一个课件。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条红线向两旁延伸,让学生思考后认识到“直线是无限长的,它没有端点”;随着老师的操作在直线上任意取两点并点击闪动两个黑色的点,把两点之间变成黄色,使学生明白,“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限长的”;再显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从而造成有关射线的具体生动的表现,并显示手电筒,汽车灯,灯泡发射光线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射线是无限长的,从一点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引出无数条射线”。
这种动感的演示,使学生对这三个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避免了枯燥的讲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师一定要把信息技术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难点处。
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学习中。
改变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难点展示出来。
只有在学习中没有了困难,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
这样他们的求知之路才会顺利,才会愉快。
四、运用信息技术,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数学学习离不开动手实践,学生只有通过操作、观察、推理、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建构知识系统,“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更是如此。
例如圆锥体积公式的学习,关键是建构“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这一概念。
这个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全心投入的亲身经验,进行自我建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倒水活动,通过实验得到结果,学生对这一重点知识因充分的体验而获得深刻领悟。
但是有时小学数学教学实验由于受到实际器材的限制,有些实验往往只能是纸上做,很难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
还有的由于学生年龄小,空间观念不强,亲手实验反而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表象认识。
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学生无法想象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图形是什么时,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表象。
这时多媒体课件通过Flash动画演示,显现出长方形旋转时的轨迹,从而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出问题的答案。
总之,信息技术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深度整合,使课堂直观明了、趣味盎然,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施建平.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名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情境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谭兆亮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QB].宁波:宁波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