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测试(2013年3月)改

合集下载

最后2013素质检测参考答案定稿

最后2013素质检测参考答案定稿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素质检测参考答案巩固新生政权一、【知识导学】1.抗美援朝;反革命(或根据书本);土地改革。

2.保卫了新中国,同时也证明了新中国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

二、【探究导学】(此环节为选用,师生可根据具体学情决定使用与否)1.二战结束后各国人民普遍向往和平,厌恶战争。

侵朝战争是非正义的;而抗美援朝是正义战争。

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在作战方面训练有素,尤其善于打夜战;敢拼敢打,充满气势和决心。

美国军队远离本土作战,战线过长,而且对地形和作战条件不如中国军队适应。

2.完成土地改革;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学能检测】1.B 2.D 3.D 4.A 5.B 6.A7.(1)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实行土地改革。

(2)巩固新生政权。

(3)巩固了新生政权,保卫了新中国,同时也证明了新中国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

8.(1)①肃清反革命;②抗美援朝;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农民真正得到解放)(2)巩固新生政权。

进入社会主义一、【知识导学】1.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

二、【探究导学】1.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了生产资料有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

2.重工业;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

三、【学能检测】1.A 2.B 3.C 4.A 5.B 6.D7.(1)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正是材料一这些改造的进行,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随之建立。

8.(1)图二;(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失误与挫折一、【知识导学】1.“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2.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字报、批斗会。

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民主被践踏;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建设被阻碍。

二、【探究导学】1.文化: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政治:民主被践踏;法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现代史选择题汇编

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现代史选择题汇编

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现代史选择题汇编2015年全国卷1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图5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2015年全国卷2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2014年全国卷1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2013年考标参考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3年考标参考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3年历史考标习题参考答案题型示例(一)选择题1、B2、B3、C4、A(二)填图析图题1、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2、①张择端。

②宋朝(北宋)。

③信息:图中可见街道、房舍、店铺、车马、行人、商贩、轿夫等等。

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

(答案合乎题意即可酌情计分)(三)材料解析题1、①英国煤的产量迅速增加。

发明:改良蒸汽机。

②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原因:内燃机的发明。

③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2、(1)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问答题1、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建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政策:绥靖(或纵容或怂恿)政策。

②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

③国家:美国。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结束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五)探究题1、(1)正式形成的标志:隋炀帝创设进士科。

唐朝时的创新:常设科目为明经科和进士科。

明经科考儒学经典,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

(能答出“明经科”即给本问满分)(2)意义:打破门第限制,为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有利于朝廷选拔和笼络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对后世和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乎题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计分。

)(3)明朝时的变化: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不准考生发表个人见解,文体限于八股文。

(能答出“考八股文”即给本问满分)原因: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4)戊戌变法时改革:废除八股文。

最终废除:1905年。

2013年3月中考历史研讨会---2012年历史中考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3年3月中考历史研讨会---2012年历史中考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

试卷中涉及的周年问题有:1982年,邓小平 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30周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75周年);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65周年);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与会九国签订 《九国公约》(90年)等。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分 开的。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现 实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不是遥远的, 而是近在咫尺;不是枯燥的,而是鲜活的;不是 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3.时间概念模糊,历史时序思维能力欠缺 如第13题(2)小题:“材料中共产党的通电 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不 少考生答:“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等。或具体叙述七七事变:“日军以军 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考生没 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7年7月”来分析时 代背景,或对事件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历史故事的叙 述,而不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理解, 缺乏历史时序观念。 如第14题(2)小题: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 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 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有部分考生答“明治维新”、 “大化改新”、“一战”及影响。考生缺乏时间概 念,因而不能抓住材料中的“1890年”,“五年以 后”等关键信息。
2012年历史中考质量分析 及教学建议
2012年赣州市历史中考质量分析 一、试题概况 (一)试卷结构 江西省201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 题卷仍采用政史合卷、开卷考试的形式,历 史学科总题量为15题,总分50分。1~12题为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占卷面总分 的48%;13~15题为综合题,共26分,均为材 料题,占卷面总分的52%。中国近代史11分, 中国现代史12分,世界古代史4分,世界近代 史9分,世界现代史14分,试题内容分布均衡 合理,符合《江西省2012中等学校招生统一 考试历史学科说明》要求。

2013年调研测试九年级历史及答案

2013年调研测试九年级历史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调研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卷面总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庄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2.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管理军事B.监察百官C.起草奏章D.处理政事3.英国思想家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大。

”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B.标志西欧近代史开端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成功征服了近代世界4.唐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秘色瓷的生产。

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作品的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①发明了造纸技术②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②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6.清朝前期,我国东北地区面临外来侵略的危险,为此,我国政府采取的对策是A.组织武力反击战并签订平等条约B.同意其租居要求C.册封其宗教首领D.加强经济文化交流7.明清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是A.许多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成就B.思想文化领域空前活跃C.出现一些总结性科技巨著D.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8.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归中国政府管辖,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013年春学期调研考试初三历史2013.3(正)及答案

2013年春学期调研考试初三历史2013.3(正)及答案

初三阶段性练习历史试卷(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 .目前一般认为揭开中国历史第一页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水稻是东台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下列最早大量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她的第一个王朝是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黄帝时期 B.夏朝 C .商朝 D.西周.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A .东汉的洛阳B .西汉的长安C .汉代的成都D .元朝的大都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统治者生活奢侈 ④南方相对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 B.严惩贪污受贿 C .实行分封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 B .两三百万年前 C .一百五十万年前 D.三四十万年前.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 B .古代罗马 C .两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样的局面出现在A .查理·马特改革之前B .查理·马特改革之前后C .大化改新以前D .大化改新以后.古代史上,日本师从我国,成为礼仪之邦;近代史上,日本求知于世界,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7)中国现代史(含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7)中国现代史(含答案)

(7)中国现代史1.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据上表推知,当时()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2.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

……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

”毛泽东强调的是()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3.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

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

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

上述改革反映出()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

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

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6.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

这张照片()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中国现代史)2013年-2018年高考汇编

(中国现代史)2013年-2018年高考汇编

中国现代史(2013年全国卷Ⅰ)1、.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013年全国卷Ⅱ)2、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2013年海南卷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

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4、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

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2014年全国卷Ⅰ)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中国现代史单元测试3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现代史单元测试3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现代史单元测试3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主革命既未彻底完成反帝任务,又未彻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在国内存在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

据此回答1-5题:1.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解决B.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惟一的主要矛盾C.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矛盾依然存在D.反蒋斗争表明阶级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2.在这一阶段,我国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A.国共两党谈判,共商建国大计B.美苏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C.国内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日益激烈D. 国内力量对比有利于人民的解放战争3.这一阶段,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A.国共两党军队按什么方法整编B.建立什么样的国家C.民主党派起什么作用D.解放区的地位如何确定4.《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5.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战争”。

此斗争主要集中在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存在之争国共两党关系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

国共两党虽代表阶级利益不同,但民族利益是共同的。

国共两党由抗战时期合作逐步走向分裂,同时国际力量也加紧干涉中国,据此回答6-10题:6.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两大口号的共同点是A.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继续争取与蒋介石集团的合作C.大力争取国内和平D.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7.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九年级三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九年级三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九年级三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九年级三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9.C 10.D 11.A 12.C 13.D 14.C 15. B 16.C 17.A
30.(1)变化趋势:英国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

(1分)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圈地运动的影响。

(2分)
(2)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分)但也带来环境破坏、工人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

(1分)
31.(1)《工业复兴法》。

(1分)核心内容: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劳资关系兴办公共工程。

(2分,任意两点即可)
(2)“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2分)
(3)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美国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3分)
32.(9分)评分标准:
一等(9~7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6~4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3~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013初三历史试题

2013初三历史试题

2013初三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第Ⅰ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相应的栏目内。

1.《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秦皇”有关的历史事件有A.派张骞出使西域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C.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D.采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历史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A.北魏孝文帝 B.汉光武帝C.汉武帝D.秦孝公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核心是A.朴素辩证法 B.无为而治 C.仁 D.法治4.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

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

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是A.武则天 B.文成公主 C.杨贵妃 D.李清照5.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中有以下几个画面,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东京市民到瓦舍勾栏看戏 B.一位市民用交子买大米C.一位书生在欣赏《清明上河图》 D.艺人在说唱《窦娥冤》6.小明同学学习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内容后,整理的笔记中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甲午战争——《伊犁条约》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辛丑条约》7.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8.清朝末年有一位状元辞官不做,毅然回乡创办企业,致力于“实业救国”。

他是A.张謇B.陈启沅C.严复 D.方举赞9.2012年4月,中俄海军在黄海举行军演。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诞生地是A.烟台 B.青岛 C.泰州 D.大连10.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思想,并将其视为西方民主的开端。

山西省2013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

山西省2013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分解
1、主要标志 是什么:电力的广泛利用。 方法:电力的广泛利用与汽车、飞机的诞生比较。 2、特点 是什么:电的广泛利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方法: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 3、影响 是什么:大量新技术和新工具的产生和应用。 (1)改变了社会面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为资本的扩张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推进了世界的 紧密联系。 (3)争夺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方法:两个层面,两个方面。
蒲丽萍公共邮箱 lishijiaoxue0602@ 密码:abcde12345
材料题:就是如何从材料中获取重要的 历史信息?一般来讲,材料中蕴含下列一 系列关系:史实与观点、目的与意义、原 因与结果、动因与后果、措施与作用等。 要求学生“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 果。通过材料题,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能 力。
分析说明题:考点一般为重大历史事件 及其相关事件。试题由材料引入,设问循 序渐进,答案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学生 根据材料的引导,调动和处理相关知识, 主动地和有创造性地作答。通过分析说明 题,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知识目标
考试内容与知识目标以《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为依据。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国古代史、中 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 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山 西地方史知识。对六个板块中四十四个学习主题 的内容,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筛选,删除那些不适 合初中生学习的内容,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 担。山西地方史知识以学习主题的内容为切入口, 进行考查。
重建新知识体系的切入口
实现“点”“线”的结合 按照时间顺序把“线” 确定知识线索分解“点”
洋务运动的新旧课标分析
实验稿:“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 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 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 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 作用和局限性。” 分析结果:史实上将“列举”变为“了解”。评价上新课 标规定只从其作用和局限性上评价。 结论:史实的要求加强了,评价的要求降低了。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3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3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2012·山东东营)1.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A .禹建立了夏朝B .汤灭夏建立商朝C .周文王建立周朝D .周武王建立周朝(2012·山东东营)2.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B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②发展生产 ③整顿内政 ④注重军队建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012·山东东营)3.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的“智慧”是指( )AA .“仁”和“德治”B .“兼爱”和“非攻”C .“无为而治”D .实行“法治”(2012·山东东营)4.2011年5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统中医的优秀成果,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 )B ①编著《伤寒杂病论》 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012·山东东营)5.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

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CA .鲜卑族B .女真族C .契丹族D .党项族(2012·山东东营)6.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DA .《女史箴图》B .《洛神赋图》C .《步辇图》D .《清明上河图》 (2012·山东东营)7.被毛泽东主席誉为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AA .统一了蒙古B .建立了元朝C .灭亡了南宋D .创立了行省制度(2012·山东东营)8.“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2013届高考历史精选最新模拟题专测: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对

2013届高考历史精选最新模拟题专测: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对

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最新2013年模拟题专测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

……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它评论的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五国机制”【答案】B【解析】考查亚非国际会议。

从“……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可知此时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反霸,选择B项。

2.(永州市201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言语明显具有意识形态分歧,故A、B、C正确。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双方共同要求,并不是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故选D。

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

①体现了只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一边倒”方针,不符合题干“克服……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的表现。

中国现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一年成立的?A. 1945年B. 1948年C. 1949年D. 1950年答案:C2.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位领导人的推动下开始实施的?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周恩来D. 江泽民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三大改造”?A. 农业集体化B. 手工业集体化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文化大革命答案:D4. 1978年,中国召开的哪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A5.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应用在哪个地区?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新疆答案:A二、填空题6.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天标志着______的成立。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7. 1950年代初期,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______,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

答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8.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严重的动荡,这一时期开始于______年,结束于______年。

答案:1966;19769. 1979年,中国与______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

答案:美国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提出的,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______的发展要求、______的根本利益、时代进步的潮流。

答案:先进社会生产力;最广大人民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五计划”。

答案:一五计划是中国在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钢铁、煤炭、电力、机械等基础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一五计划的实施,为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12. 阐述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4题)“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

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

”(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7题)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

下列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表述,准确的一组是()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012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建国30年来党的各项事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以下对建国以来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4.(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0题)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

”这首歌谣创作于()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5.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12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三期中)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7.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①“大跃进”运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破坏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程。

文档: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13届九年级学业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

文档: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13届九年级学业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

2013年三元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二.改错辨析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错误:司马炎,订正:司马光;22.错误:氢弹,订正:导弹;23.错误:三国轴心,订正:三国同盟;24.错误:电能,订正:原子能;25.错误:清政府允许各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理由:这个条款是《马关条约》签订的。

三.读图说史:(10 + 12 = 22分)26.(10分):(1)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或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2分);(2)房玄龄、杜如晦(2分);(3)重视发展科举,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或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2分);(4)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或“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2分);(5)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吐蕃赞普),促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2分);27.(12分):(1)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清王朝确立了对全国的封建统治(2分);(2)“闭关锁国”政策,危害: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3)甲午中日战争(2分);(4)此次学习主观目的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必然遭致失败(2分);(5)莱特兄弟(2分);(6)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

而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2分)。

四.综合题:(13 + 10 = 23分)28.(13分):(1)《汉谟拉比法典》(2分);(2)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2分);(3)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3分);(4)资产阶级(2分);(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6)增强(提高)自身法制观念,依法办事(2分)。

29.(10分):(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2)确立封建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2分);(3)基督教会(2分);(4)人文主义(2分);(5)文艺复兴的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发起的一场崭新的、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1840一1949年中国百年历史发展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
A、建立民主政治和实现工业化
B、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
C、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民主
D、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和实现祖国统一
2、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
A、《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B、《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C、《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D、《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
3、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

以新中国土地改革为例,以下哪一项属于历史观点?
A.1950年6月,《土地改革法》颁布B.1950年冬,全国土改分批进行
C.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经营形式从家庭私人经营到集体经营转变 B.所有制结构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转变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为工业化的开展奠定基础
5、“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这条“路子”是指
A. 走向世界舞台,中国重返联合国
B.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C.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科技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D. 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6、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某同学运用以下素材写历史小论文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据此判断,最适合这位同学小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9、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①“两弹”成功研制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③籼型杂交水稻④“东方红一号”卫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下列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党关注民生的做法有
①建立养老保险制度②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③保障城镇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1982年2月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个观点表明
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
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
12、、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是指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13、台湾《中国导报》刊载周玉埕《读近代史感言一兼谈中国统一》的文章,指出:“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窃感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

并感只要我们能够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

”这充分说明
A、台湾历来就是我国领土
B、近百年来台湾屡遭欺凌
C、炎黄子孙渴望中国强大
D、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是用来解决
A、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B、国际组织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C、党与党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D、不同民族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15、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说明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C.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D.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16、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从敌对到和中国共同努力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矛盾相对缓和
C.中国采取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D.苏联争霸的优势使美国感到与中国联合的必要性
二、非选择题(18分)
17、(8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之后又经过近30年的曲折探索,终于找出了一条特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1)材料中所指的“28年”,属于中国革命的哪一历史时期?(1分)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两次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达到高潮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分)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农村改革和祖国统一方面出现了哪些制度创新?(2分)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之后的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强硬化。

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威尔政府还通过迅速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孙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材料二(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当时调整对华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中苏分歧,借助中国,抗衡苏联……尼克松在就任美国总统后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我得尽快并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

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因为中国当时是越南的主要支持者……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坚持扶蒋反共、敌视中国的政策已有20余年,而今中国不仅没被遏制和削弱,反而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美国对华政策已告失败。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材料三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问答:
(1)1954年,杜勒斯在日内瓦会议上“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的什么现状?(1分)试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原因。

(3分)
(2)而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这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分)
(3)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