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简答名解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12.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体有害的反应。

1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14.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adaptive immune response)2.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ADCC的主要细胞。

15. 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immunologic 3.免疫防御defence)16.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J链(joining 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第一章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该学科的重点在于阐述该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和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免疫防御是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寄生虫等。

若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或缺失,会引起免疫缺陷病;若应答过强,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如发生超敏反应疾病等。

免疫监视是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胞,坏死或衰老细胞。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机体不会对自身组织和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这称为自身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如果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紊乱,则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的全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问答题:试述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侵入抗原和体内突变、死亡细胞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它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个方面。

试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不能产生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需要一定时间来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能够产生免疫记忆,从而在再次暴露于同一病原体时更快、更有效地清除它。

第二章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它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文档: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文档: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自稳】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以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还可以与其它抗原所诱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共同表位】不同抗原物质可能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抗原】含共同表位的不同抗原。

【佐剂】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的类型的物质.作用机制: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抗体】抗体是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可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丝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

丝裂原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故可将丝裂原视为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剂【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免疫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输出淋巴管、胸导管、上腔静脉、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返回外周免疫器官。

病原免疫名解简答

病原免疫名解简答

名词解释:1.现代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与“非己”物质,通过产生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正常时对机体有利,预防疾病;但有时也对机体不利,导致疾病。

2.微生物: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种类繁多、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3.抗原(Ag):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结合的物质。

4.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最终产生免疫效应分子或效应细胞的性能。

5.抗原性: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6.抗原决定基: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7.类毒素:外毒素通过甲醛去毒,保留抗原,制成疫苗。

8.抗体(Ab):B细胞特异识别抗原后,活化、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其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0.单克隆抗体:只针对一种抗原决定基的B细胞克隆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均一的抗体。

11.补体:存在于正常人与脊椎动物血清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12.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特异识别抗原,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13.细胞因子:体内多种细胞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14.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5.超敏反应: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引起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6.卡介苗: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有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230代后获得的无毒株,预防结核病。

17.消毒:即杀死物体上或局部环境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不能杀死芽孢。

18.灭毒:即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及芽孢)的方法。

19.无菌操作:物体上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称为无菌。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品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12.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体有害的反应。

1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antibody ,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14. 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ADCC的主要细胞。

15. 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immunologic 3.免疫防御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16.J链(joining 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

免疫学(名解、简答、分析)

免疫学(名解、简答、分析)

题型:①选择题(共30分,30题,1分/题);②填空题(共10分,20空,0.5分/空);③名词解释(共15分,5题,3分/题);④简答题(共15分,3题,5分/题);⑤分析题(共30分,3题,10分/题)一、名词解释(共15分,5题,3分/题)1、同种型抗原P25: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

2、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P108: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调亡。

3、阳性选择P84:在胸腺皮质中,未成熟DP细胞表达的随机多样特异性的TCR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自身MHC I类分子复合物或自身抗原肽-自身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

4、抗原提呈P96: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被T细胞识别,从而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诱导T细胞活化的过程。

5、免疫黏附P46:C3b与免疫复合物(IC)结合,同时黏附与CR1+红细胞、血小板,从而将IC运送至肝脏及脾脏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的过程。

6、外源性抗原P26: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内体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Ⅱ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

7、胸腺的阴性选择P85:经过阳性选择的SP细胞在皮质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物发生高亲和力结合者,则被删除,以保证进入外周淋巴器官的T细胞库中不含有针对自身抗原成分的T细胞。

8、MAC P42:即攻膜复合物,结合于膜上的C5b67可与C8结合,所形成的C5b678可促进与多个C9分子聚合,形成C5b6789n复合物,即为攻膜复合物(MAC)。

9、抗体的调理作用P34:细菌特异性的IgG以其Fab段与相应细菌的抗原表位结合,以其Fc段又与吞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通过IgG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区分“自己”与“非己”物质,从而达到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与免疫调节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Ag):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3、异物性:T、B淋巴细胞在胚胎期、在成熟前未充分接触过的物质(未被阴性选择过的物质)。

4、易接近性: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结合的难易程度。

决定免疫原性的强弱。

5、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的特性。

6、抗原性(反应原性):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7、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物质基础):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又称为表位。

8、抗体(Ab):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Ab都是Ig,Ig不一定都是Ab)10、超抗原(SAg):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菌体某些成分、逆转录病毒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等构成的不同于有丝分裂原的抗原性物质。

这类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或B细胞。

11、补体(complement,C):是正常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12、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和放大系统。

13、细胞因子(CK):是一大类由细胞分泌的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

14、白细胞分化抗原(LDA):是指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膜表面分子。

免疫学名词简答总结

免疫学名词简答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非己”,对“自身”耐受,对“非己”排除的一种生理功能。

二、简答题简述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至4天)4~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拍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指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2、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二、简答题★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①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②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③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免疫调节作用。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④过滤作用。

▲脾: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④过滤作用。

⑤贮存和调节血量(非免疫功能)。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①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②产生分泌型IgA(SIgA)。

第三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antigen,Ag):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

通常指能(1)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2)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指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2.innate immune response 固有免疫应答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在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体内凋亡,畸变的细胞等“非己”的抗原异物后迅速活化并有效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或体内“非己”的物质,产生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监视,自稳等保护作用的生理过程。

3.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适应免疫应答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细胞(T、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4.antigen determinant 抗原决定基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5.adjuvant佐剂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6.Superantigen(SAg)超抗原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且不受MHC限制,故称为超抗原。

7.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指具有杀伤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死靶细胞的过程。

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互补决定区即抗原互补决定区。

VH和VL的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plement 补体是存在于人或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0.cytokine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1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分化抗原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简答题: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1.免疫 (immunity) :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机体在遇到病原后,首先并迅速起防护作用的。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2.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4.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5.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的抗原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antibody)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4.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对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直接杀伤靶抗原5.调理作用(opsonization):人体内抗体和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补体激活。

免疫名解简答

免疫名解简答

1. Humoral Immunity 体液免疫:成熟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清除抗原的作用。

2. Cellular Immunity 细胞免疫:凡是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称为细胞免疫,主要由T、NK、ADCC细胞介导。

3.I nnate Immunity 固有免疫: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的,是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的第一防线,没有记忆性。

4.Adaptive Immunity适应性免疫:指T和B淋巴细胞因对抗原的特异识别而活化、增殖、分化,最终形成效应细胞,并通过其所分泌的抗体或者细胞因子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可分为感应、活化增殖和效应三个阶段。

5.Passive Immunization被动免疫:机体通过获得外源性免疫效应分子(如抗体等)或免疫效应细胞而获得相应免疫力。

6.Active Immunization主动免疫: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应答所建立的免疫。

7. Antigen 抗原:能与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关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plete Antigen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物质。

9.Incomplete Antigen 不完全抗原: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10.Immunogenicity 免疫原性:指抗原在宿主体内诱导正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11.TD-Ag 胸腺依赖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依赖于T细胞辅助。

12.TI-Ag 非胸腺依赖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

13.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中与TCR和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14.Antigenic Determinants 抗原决定簇:同抗原表位。

最新免疫名解及问答

最新免疫名解及问答

免疫名解及问答免疫学名词解释及问答总结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1.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疫保护作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

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

4.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

1. 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亦称免疫原.2.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抗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相互作用起反应的性能。

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原反应性4.半抗原: 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5.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族: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7.共同抗原: 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8.异嗜性抗原: 在人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

又称Forssman 抗原。

9.超抗原: 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10.TD-Ag : 胸腺依赖性抗原, 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

免疫名解和简答

免疫名解和简答

1. ELISA:为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用以捕获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再应用酶标记的抗抗体或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加底物显色检测抗原或抗体的量。

2. 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用于检测单个效应细胞产生某种细胞因子的测定。

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细胞因子的抗体包被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测的效应细胞,温育一定时间后洗去细胞,如待测效应细胞产生相应细胞因子则与已包被的抗体结合,再加入酶标记抗该细胞因子抗体,加底物现色。

一个斑点代表一个分泌相应细胞因子的细胞,通过计数可推算出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的频率。

3.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 NK)4. NK T细胞(NK T cell)5.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6.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三、名词解释2. 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3. 免疫突触Mmm;;}四、简答与论述1. 简述T细胞活化两个信号的产生和作用。

2. 简述T细胞活化阶段APC 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四、简答与论述1. 试举1例与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疾患,并说明该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2.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简述其防治方法和原理。

3. 在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其参与因素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4. 请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例,试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其它三型有何不同。

5. 应用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理,解释新生儿溶血症。

、三、名词解释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2.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3. MHC的多态性(polymorphism)4.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三、名词解释1. 调理作用2.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3. 补体活化的旁路途经4. 膜攻击复合物三、名词解释1. 抗原(antigen,Ag)5. 抗原表位6. 构象表位/非线性表位8. 共同抗原表位9. 交叉反应10. 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四、简答与论述2.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简述其防治方法和原理。

关于免疫的名词解释

关于免疫的名词解释

关于免疫的名词解释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同时,可以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免疫涉及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

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

1 失恋的人很多会立刻对恋爱免疫,接着变伤心为上进心,昂头挺胸,自视甚高,永远想着“我这么出色的人,不要我是你最大的损失”很有利于提升自信。

2 只要心态调整好,人体免疫就提高。

3 冬不以极温,夏不以极凉,空调进屋堂,自身免疫就跳档。

4 水果的养生之道:吃香蕉保持快乐心情;吃葡萄增强免疫抗衰老;吃梨帮助器官排毒;吃火龙果缓解重金属中毒;吃柚子维护血管健康;吃苹果预防癌症。

5 这笔奖助金用来聘请当地人挨家挨户进行免疫工作。

6 锻炼身体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能使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以及它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朝气蓬勃。

7 我认为失恋就像出麻疹,如果你不失上几次,就不会有免疫力。

8 我们的免疫系统,根据科学家得出的最新结论,是一个奇妙的并行的,各自为政的感知机器,能够识别和记忆数以百万计的分子。

9 冬泳免疫强,慢跑烧脂肪,跳操不发胖,举重肌肉强,攀岩刺激又健康,太极瑜伽韧带长,武术健身又防狼。

天天运动身体棒,才能来把疾病防。

10 我的祝福就好像是维生素C,天天陪着你,为你增强免疫力;我的祝福就好像是巧克力,天天陪着你,给你无数的甜蜜。

日子酸酸甜甜,人生忙忙碌碌,联系断断续续,惦记时时刻刻,我的祝福长长久久!11 当下回再有同样的病原入侵时,已经整装待发的免疫系统就可迅速释出大量抗体,制伏入侵病原,一如自然免疫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5月20日免疫试卷概况----留给学弟学妹我所答的卷为A卷,但AB卷应该只是顺序的差别:3个学分,卷面占85%,110分钟:1 选择题:30道,单选22道,多选8道.------------每题1分2 填空题:22个空-----------------------------------每题0.5分3 名解题:5道----------------------------------------每题3分J链,CK,白细胞分化抗原,PRR,自身免疫4 简答题:3道----------------------------------------每题8分试述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试述NK细胞的杀伤机制以青霉素引起全身休克为例,试述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机制5 问答题:2道-----------------------------------------每题10分试述HLA在医学上的意义试述记忆性B细胞与Th2细胞相互激活,相互作用的机制基本概念~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即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又称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指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ml)即可激活2~20% 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

丝裂原(mitogen):因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而得名。

在体外能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抗体(antibody,A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分为分泌型和膜型。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指抗体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达的FcR,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抗原。

表达的FcR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由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混合抗体。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C):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被称为补体系统。

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也介导免疫损伤,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补体的激活:当激活物质及某些特定反应表面出现时,血清中无活性的补体成分将发生被依次被激活的级联反应。

细胞因子(cytokine)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白细胞介素(inte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生长因子(grouth factor,GF)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

主要有:GM-CSF、G-CSF、M-CSF、SCF、EPO、Multi-CSF(IL-3)、IL-11等。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群)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的分子的统称。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指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抗原广泛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并决定个体特异性。

(决定机体的组织相容性,且与免疫应答、免疫调节有关。

MHC 多基因性: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的基因座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相似功能。

MHC 多态性: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

免疫考试问答题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的节段组成,位于上端的两个臂由易弯曲的铰链区连接到主干上,形成一个Y形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免疫球蛋白重链由450至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重链恒定区由于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即IgM,IgD,IgG,IgA和IgE.免疫球蛋白轻链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称为可变区,而靠近C端的其余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

重链和轻链的V区分别称为VH和VL,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特别易变化,称为高变区。

VH和VL的3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叫互补决定区。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

不同类Ig重链CH长度不一。

有的包括CH1,CH2,CH3,有的更长,包括CH1,CH2,CH3,CH4。

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易于弯曲,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Ig分子的每条肽链可折叠为几个球形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的功能虽不同,但其结构相似。

每个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一起形成的两条反向平行的β片层。

功能区的作用:VH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其中HVR是V区中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

CH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

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可启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

Ig G可通过胎盘。

IgG的CH3可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IgGFc受体结合,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Fc受体结合。

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IgG的部位在铰链区二硫键连接2条重链的近N端,裂解后可得到3个片段2个相同的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Fab片段为单价,与抗原结合后,不能形成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Fc段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胃蛋白酶水解IgG的部位在铰链区二硫键连接2条重链的近C端,获得一个F(ab’)2片段,为双价,与抗原结合可发生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IgG。

Fc段被胃蛋白酶水解为若干小分子片段,失去生物学活性。

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V区: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主要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它的V区,特别是HVR区的空间构型所决定。

B细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

C区:1激活补体:Ig M,IgG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多种效应功能。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 受体:(1)调理作用:指抗体,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3)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的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Fc受体结合,促使这些细胞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3穿过胎盘和粘膜:在人类,IgG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IgG穿过胎盘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役机制,对于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

5.补体的激活途径(见课本P38,P39图)6.补体活化的调控1.补体的自身调控补体激活过程中生成的某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2.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体内的补体调节因子可与不同补体成分相互作用,使补体的激活与抑制处于精细的平衡状态,从而既防止对自身组织造成损害,又能有效地杀灭外来微生物。

经典途径的调节(1)C1抑制分子:可与活化的C1r和C1s以共价键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使它们失去酶解常底物的能力。

(2)抑制经典途径C3转化酶形成:包括C4bp与CR1,I因子,MCP,DAF。

旁路途径的调节(1)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组装(2)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形成(3)促进已形成的C3转化酶解离(4)对旁路调节途径的正性调节作用3.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HRF可干扰C9与C8结合,CD59可阻碍C7,C8与C5b~6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MAC形成7.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1)调理作用:血清内含有的调理素,与细菌及其他颗粒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活性片段。

(3)清除免役复合物:表达CR1的红细胞数量巨大,是清除IC的主要参与者。

(4)免疫调节作用:如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其易被APC处理与提呈。

8.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绝大多数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

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