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册答案(科学+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科学粤教版)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1.( 2019 ·烟台)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2.( 2019 ·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 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3.( 2019·河南)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 二氧化硫浓度B.氮气浓度C.二氧化氮浓度D.PM2.5 浓度4.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D. 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5.( 2019 ·济宁)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氮气、空气B.水、双氧水C.烧碱、纯碱D.生石灰、熟石灰6.( 2019·兰州)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实验可说明N 2难溶于水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7.( 2019 ·广州)下列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污染物是()A. 氮气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8.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污染指数0~5051~ 100101~ 200201~ 300301 以上质量状况优良普通不佳差某市区某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科粤版(粤教版)九年级上学生实验活动记录和报告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科粤版(粤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滴加液体B. 添加酒精C. 加热液体D. 放置试管【答案】B【解析】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故 A正确;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故 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dfrac13,故 C正确;D.试管清洗完毕,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故 D正确;故选 B。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熄灭酒精灯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分离固液混合物D. 倾倒液体【答案】B【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二低,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瓶塞没有倒放。
3.检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是否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A. 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 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 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 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答案】B【解析】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答案】C【解析】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 A正确;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 B正确;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 C错误;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 D正确;故选 C。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2、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A.B.C.D.3、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4、《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
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D.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5、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SO2B.NO2C.NH3D.N2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7、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8、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e B.N2C.H D.2O29、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10、苏州盛产杨梅。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94页 附答案)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测试题(全册共94页附答案)目录1.1身边的化学1.2 化学实验室之旅1.3 物质的变化1.4 物质性质的探究2.1 空气的成分第 1 课时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空气的污染和防治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原子第2课时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相对原子质量、离子 - 副本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章末测试(二)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2 制取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章末测试(三)4.1 我们的水资源第1课时水资源1.1身边的化学小试身手1 [ 基础题 ] 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C.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以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D.利用化学将废铁变成黄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2 [ 基础题 ] 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方向的是()A.新材料的合成B.工业“三废”的处理C.卫星定位软件的开发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3 [ 提高题 ]“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教科书循环使用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C.大量使用私家车出行,节约时间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4 [ 提高题 ]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下面对小明同学收集到的几种物品进行探究。
①药品②腈纶毛衣③食醋④汽油⑤水泥(1)上述物品在制作或形成过程中与化学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可以食用或服用的是______________。
(2)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上科粤版化学练习册答案
九上科粤版化学练习册答案九年级上册科学粤版化学练习册答案【练习一:化学基本概念】1. 什么是化学变化?答: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本质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什么是物理变化?答: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仅是形态、状态或结构的改变。
3. 什么是元素?答: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 什么是化合物?答: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5. 什么是混合物?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组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练习二:化学方程式】1. 写出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答:4Fe + 3O2 → 2Fe2O32. 写出水的电解反应方程式。
答:2H2O → 2H2↑ + O2↑3. 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练习三:化学计算】1. 计算10克碳酸钠(Na2CO3)中含有多少克钠元素。
答:首先计算碳酸钠的摩尔质量,Na2CO3的摩尔质量为(23×2) + 12 + (16×3) = 106 g/mol。
10克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10 g / 106g/mol = 0.0943 mol。
钠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943 mol × 2 =0.1886 mol。
钠元素的质量为0.1886 mol × 23 g/mol = 4.3378 g。
2. 如果有5升0.5摩尔/升的硫酸(H2SO4)溶液,计算其中硫酸的物质的量。
答:硫酸的物质的量为5 L × 0.5 mol/L = 2.5 mol。
【练习四:化学实验】1. 描述实验中如何验证氧气的存在。
答:可以通过加热铜丝或铁丝,观察其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和黑色固体(氧化铜或氧化铁)来验证氧气的存在。
九年级粤教版化学教科书填答参考答案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页码 101 104 109
111
112
113
116 117
课文项目或问题 “检查站” 【实验 4-1】 【实验 4-2】 【实验 4-3】 【实验 4-6】
“探究活动”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 练习 “检查站”
参考答案
(1) 极度缺水的有河北、河南;重度缺水的有辽宁
观察:有无色无味的气泡逸出 判断:石灰石和稀盐酸作用,生成新物质 观察:黑色粉末逐渐消失,生成蓝色液体 判断:氧化铜和稀盐酸作用,生成新物质 观察:可乐瓶内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澄清石灰水逐渐出现白
色浑浊 判断:可乐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作用,生成新物质 现象:隔绝空气受热的铜片没有变黑 预测 1 错误,预测 2 正确 现象:黑色物质逐渐溶解在稀盐酸里,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反色评价:黑色物质是氧化铜;“解释与结论”正确
1. 需要有可燃物 2. 可燃物必须接触空气等支持燃烧的气体 3. 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各物质的着火点不相同 a. 喷水使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b. 降温并隔绝空气 c. 隔绝空气 d. 形成隔离带,使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开
1.(1)煤的着火点比较高,为使煤炉温度升高,故用着火点 较低的木条先燃烧产生热量,引燃炉火
【实验 3-4】
“讨论与交流”
【实验 3-5】
参考答案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冷凝成淡蓝色液体和固体;密度比空 气稍大,不易溶于水。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前的 物质
产生亮黄色光, 【实验 3-1】
发热
发出强烈白光,产生 碳和氧气
强热
加热发红,不能 【实验 3-2】
引燃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科粤版(粤教版)九年级上第1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科粤版(粤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对比法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课本中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答案】A【解析】解: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没有对比实验,故选;B.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择了两组做对比,是对照实验,故不选;C.铁钉锈蚀实验,课本中选择了几组做对比,是对照实验,故不选;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选择了几组做对比,是对照实验,故不选;故选 A.2.通过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 物质的运动状态C.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D.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答案】B【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物质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科研究的内容。
3. 2016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 人走不忘关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 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答案】D【解析】解: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正确;B、人走不忘关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正确;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正确;D、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会腐蚀管道,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错误故选 D.4.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A. 烧陶瓷、指南针、造纸B. 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C. 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 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答案】C【解析】解:烧制陶瓷的原理:瓷器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指南针的应用原理: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不属于化学工艺.造纸,其中应用了将打碎的纤维浆漂白这一环节,有新物质生成,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冶铁,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磺、木炭、硝酸钾等物质,其中的木炭是由木材隔绝空气加热制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印刷术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A、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B、印刷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均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正确.D、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故选 C.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药品C.给液体药品加热D.读液体体积【答案】D【解析】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防止酒精洒出着火,故 A错误;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将胶头滴管垂直悬挂于试管口上方进行滴加,故 B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C错误;D.量取液体时应平视读数,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D正确;故选 D。
2019年精选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1.1 身边的化学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四十二
2019年精选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 身边的化学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四十二第1题【单选题】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尼龙、蚕丝、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合成纤维B、多食用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铝合金门窗表面因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不易被腐蚀D、少驾私家车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泉城济南,风景秀丽。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使用含磷洗衣粉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B、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时对空气的污染C、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经过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行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A、将生活垃圾就地焚烧B、大量使用农药以防治病虫害C、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江河D、工业废水经处理循环再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B、破坏高空臭氧层的气体是液态氮气C、将垃圾直接倒人河流中,让水冲走,保护环境D、物理变化一定有形状的改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绿色化”等内容。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各一套)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一二章复习题(适用于一二章)(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属于同种元素C.都属于阴离子D.属于同一种原子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黄金 C.金刚石D.干冰3.已知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6 B.56 C.82 D.864.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5.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C.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6.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7.小明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8.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9.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给自行车打气 B.把煤粉制成蜂窝煤C.用食醋去除水垢D.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10.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A.⑤⑥ B.②③ C.②③④D.②⑤⑥11.厨房中发生的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盐结块 B.食物腐烂 C.液化气燃烧D.食物煮熟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B.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度角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3.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用滴管滴液B.加热液体C.向试管加固体D.熄灭酒精灯14.蜡烛(主要成份是石蜡)燃烧时,发生的变化()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15.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B.化学在医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16.(18分)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科粤版(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化学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1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1. 一定质量的样品高温煅烧,若样品分解了,则剩余固体中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B.C.D.2. 如下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为分子B.反应的方程式为C.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绿色环保D.甲与丙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3.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B.用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D.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卷II (非选择题)CaCO 375.0%Ca 53.3%71.4%59.7%34.6%22O +↑H 2O 2===MnO2H 2O 2+O =SO 2H 2H 2SO 32O =2+H 2H 2O 22Fe +6HCl =2+3FeCl 3H 2Mg +2HCl =+2O (OH)2MgCl 2H 2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6分 )4. 浓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可以和铜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及一种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铜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则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 过氧化钠 可用作防毒面具等的供氧剂,其原理是与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和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固体质量增加了,则原混合气体中和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物质的变化》同步习题
1.3 物质的变化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B.有颜色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D.有气体或沉淀生成2.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以下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3.物质是变化的,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光合作用B.葡萄酿酒C.电灯发光D.铁器锈蚀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B.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后变成白色固体D.镁条燃烧最终消失5.当你站在电视机背后的时候,常常会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臭氧(O3),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则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化学变化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C.该变化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D.该变化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能力提升6.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A.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B.电灯发光C.矿石粉碎D.粮食酿酒7.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8.下列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9.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D.生物腐烂释放出二氧化碳10.“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
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11.下列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12.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科粤版(粤教版)九年级上第1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科粤版(粤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药品B.滴加液体C.加热固体药品D.量取\ 9.5ml液体【答案】B【解析】 A.很多药品是有毒或有腐蚀性的,不能直接用手抓,故 A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避免产生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故 C错误;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 100mL量筒量取 9.5ml液体,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故 D错误;故选 B。
2.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b导管连接输入氧气的钢瓶B. \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 使用该装置可以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 使用该装置不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度【答案】C【解析】解: A、若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 a导管被排出,故 A说法错误;B、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即氧气从 b导管进入,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 a导管被排出,故 B说法错误;C、氧气从 a导管进入, 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 C说法正确;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越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 D说法错误.故选 C.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量取液体C.倾倒液体D.闻气体气味【答案】C【解析】解: 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错误;D.闻气味应远离鼻孔,用手煽动闻飘过来的少量气体,正确。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课后答案
化学九年级全一册配粤教科学版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达标训练】1.D2.A解析:煤炭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是化工产品。
3.D解析:干燥剂一般不能食用,不是食品的添加剂。
4.D 5.C 6.D7.C8.C9.B10.(1)C(2)A(3)D(4)D(5)B(6)C11.(1)苯酚有毒,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2)BC12.(1)衣:合成纤维的发明,使人们的服装丰富多彩(2)食:先进的化学检测手段避免有毒物质进入食品,保护了人体健康(3)住:钢铁、水泥等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使用,让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4)医:青霉素的合成和使用,使人们摆脱了许多疾病的折磨(合理即可)1.2化学实验室之旅第1课时实验室规则、实验常用仪器【达标训练】1.D 2.B 3.C 4.B 5.C 6.A7.D8.D9.C10.①②③①③①③②11.C12.(1)①H②E③C④F⑤I⑥B(或H,或B、H)(2)C解析:(2)实验结束后,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待冷却后再盖上灯帽;托盘天平的砝码应放回砝码盒;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用后应立即洗净,与滴瓶配套的滴管不能清洗。
第2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达标训练】1.C 2.A 3.C 4.D 5.A 6.D7.A解析:150 mL液体的体积较大,应用烧杯盛放,给烧杯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
8.C9.平凹液面的最低处10.细口瓶倒放向着手心紧挨缓慢11.(1)胶头滴管试管刷(2)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3)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并且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12.(1)10 mL量筒、胶头滴管、试管(体积至少为20 mL)、试管夹、酒精灯(2)先用量筒量取6 mL水,倒入试管中,夹上试管夹,擦干试管外壁,用酒精灯给液体加热(3)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对试管进行预热;③试管底部接触到了灯芯;④加热完后骤冷等(任写两点即可)(4)D1.3物质的变化【达标训练】1.B2.A解析:A中的烟火礼花是某些物质燃烧发出的火焰,伴随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中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只是能量的转化;C中也是能量的转化;D中茅台酒挥发出酒精,这些现象均无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变化。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测试卷2后附答案解析
第二章卷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B.干冰可作制冷剂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防腐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A 说法正确;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说法正确;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防腐,故C说法正确;D、氧气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满了,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解答】解:“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铁、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关于钠离子(Na+)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A.它们质子数相同B.Na+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C.Na比Na+少一个电子D.它们属于同种元素【解答】解:A、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故A正确;B、因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B正确;C、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Na+比Na少一个电子,故C错误;D、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及它们的性质的分析,学生应能从微粒的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明确最外层8电子是稳定结构来分析性质.4.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解答】解:“高钙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下列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序号事实解释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A.A B.B C.C D.D【解答】解: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是因为CO2分子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均属于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解答】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和氧气是主要成分,氧气能供给人呼吸,能够用以抢救重病人,故A正确;故选: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7.下列符号表示一种元素的是()A.CO B.C C.CO2D.C60【解答】解:A、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故A错误;B、C表示碳元素,故B正确;C、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C错误;D、C60表示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的一个分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与掌握.8.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化钠晶体D.水银【解答】解: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不正确;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B不正确;C、氯化钠晶体由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构成;故C正确;D、水银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带正电的离子为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异性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离子化合物.9.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解答】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3H表示3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B、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C、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故Na可表示一个钠原子,故选项正确;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1个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离子不可以转变成原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解答】解:A、氢原子尽管很小,但还可以再分,氢原子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故A错;B、原子在变为离子时,变化的是核外电子,而质子数不变,故B错;C、离子得失电子后可以转变成原子,故C错;D、根据常见物质的构成,如水由分子构成,铁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则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11.如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运动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解答】解:A、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但我们看不到分子的运动,所以也说明了分子很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紫色石蕊试液烧杯中,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紫色石蕊试液烧杯中使溶液显酸性,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课本上的重要实验,同学们要掌握课本实验的目的,操作,结论等,此题难度不大.12.为了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验室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应选用的是()A.红磷 B.木炭 C.蜡烛 D.硫粉【解答】解:A、红磷的燃烧产物是固体,几乎不占空间,因此A是正确的;B、木炭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是气体几乎占了氧气的空间,因此B是不正确的;C、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也有气体.因此C是不正确的;D、硫粉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几乎占了氧气的空间,因此D是不正确的;故选A.【点评】本考点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本实验中要注意装置的严密性、所用药品的量、生成物的状态等,还要进行综合分析.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13.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A.分子的体积增大B.分子间间隔增大C.分子的质量增大D.分子的个数增多【解答】解: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时,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特征方面的知识.14.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不是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分子、原子均能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A.50mL和50mL B.60mL和40mL C.40mL和60mL D.20mL和80mL【解答】解:本题学生做起来有点难度,要考虑空气中也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设通入氧气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x,[x+(100mL﹣x)×1/5]/100mL×100%═60% 解得x═50mL.故选A.【点评】本题应考虑氧气的总体积应是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加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才能表示氧气的浓度60%.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16.(12分)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红磷立即被点燃.①红磷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为;②当红磷熄灭冷却后,瓶内水面最终的变化是(填“上升”或“下降”);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mL.③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填写序号)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C.使燃烧的红磷熄灭 D.防止集气瓶底炸裂.【解答】解:(1)红磷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红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的压强先增大,后又降低,因此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所以空气体积是100mL,所以氧气占着20mL,所以最后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20mL=70mL;故答案为:上升;70mL;(3)集气瓶内预先装入适量的水,使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不会过度增大,不至于使集气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同时还可以加快集气瓶冷却,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防止集气瓶底炸裂.故答案为:ABD.故答案为:①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上升;70.③AB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要认真把握.本考点综合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7.(10分)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变成离子,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个电子.【解答】解:(1)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变成阴离子,符号为:Cl﹣;属于非金属元素;(2)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3,说明失去了三个电子形成的,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其原子中共有13个电子,答案:(1)得,阴,非金属;(2)3,13.【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8.(12分)有S2﹣和S两种粒子,回答:S2﹣中的“2”表示;S2﹣和S 的质子数(填相同或不同);已知S2﹣有16个质子,则其核外共有个电子;如果硫单质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硫分子,则该单质的化学式为.(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解答】解: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因此S2﹣﹣中的“2”表示每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S2﹣﹣和S均属硫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硫离子的电子数是16+2=18;设这种硫单质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x,则32×x=128,因此x=4故答案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相同;18;S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三、实验题(共21分)19.(21分)某化学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3+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已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慢.过一会先在处(填“A”、“B”或“C”)产生大量白烟即生成氯化铵固体,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2)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有.(3)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加,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解答】解:(1)因为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氨气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块,过一会先在A产生大量白烟即生成氯化铵固体,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故填:A.(2)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越快,例如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故填: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3)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操作方便,整个过程中在密闭系统中进行,不污染环境.故填: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e B.N2C.H D.2O22、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6 B.8 C.14 D.20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4、某同学在量取10mL水时,视线仰视,则他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A.等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判断5、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A.厕所清洁剂pH=1 B.牙膏pH=8C.肥皂pH=10 D.炉具清洁剂pH=136、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7、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8、“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A.熟石灰B.碳酸钾 C.乙醇D.烧碱9、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10、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2022年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练习卷及答案
2022年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练习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A.B.C.D.2、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3、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
下列是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4、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6、将一定量甲烷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4.8 16 0 0 0反应后质量/g0 0 10.8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可能是反应物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中含有氢元素D.氧气增加能减少X的生成7、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水滴石穿C.积水成渊D.披荆斩棘8、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9、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卷及答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C.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D.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澄清石灰水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4、“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Si B.Al C.O D.Fe9、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