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简单学—“老年保健品陷阱”
公务员时政热点:老年人为何屡屡受保健品的“骗”?
公务员时政热点:老年人为何屡屡受保健品的“骗”?普通的食药器械等,摇身一变具有神奇功效,三无保健品,专盯老年人(一线调查)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
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摇身一变”,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许多老人心甘情愿高价购买。
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坑老保健品”的监管难在哪里?请看记者调查。
“忽悠”式推销、赠送礼品,引诱老年人非理性消费“大家说,年纪大了什么最重要?对,是健康!”早上7点钟,村湾小广场已经人声鼎沸。
一个男青年举着话筒,向坐在简易塑料凳上的30余名老人大声喊话,旁边还有两名中年女子站在场外警惕地环顾四周。
这是日前发生在湖北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的场景。
近年来,公开推销保健品成了该村的常见事。
这一回,卖的是“电磁疗内衣裤”,据说穿上能治风湿病、糖尿病、缓解腰酸腿痛。
男青年并不急着推销产品,而是先跟老人们拉家常、谈养生。
近一个小时里,他从中华孝道谈到科学前沿,时不时与老人们互动并赠送礼品,现场掌声不断……很多人当场就要交钱拿货。
短短十几分钟,24套“电磁疗内衣裤”便销售一空。
76岁的舒老汉买完东西正要离开,撞上了赶来找他的小儿子。
小儿子生气地指责推销者“诈骗”,并拿出手机准备报警,却被暴怒的父亲拦了下来。
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现,该“电磁疗内衣裤”的生产、销售公司并不存在,是典型的“三无产品”,类似商品在一些网店上单价只有不到40元,卖给老人的价格却是每套120元。
村支书陈细庆曾召集年轻人开会要求防止自家老人上当,甚至还报过警,无奈“卖家买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警方调查几乎没有实际成效”。
家住上海的小缪有着同样的无奈:家里年近80岁的老父亲最近为了买一台6万块钱、号称德国进口的保健仪器,向老伴要3万块付了首期,还找子女借钱。
“但是我妈后悔了,说钱拿不回来就跳楼!”后来经过反复交涉,这家公司总算退回了钱款。
2017青海省考时政热点:保健品“坑老”,该治了!
2017青海省考时政热点:保健品“坑老”,该治了!青海公务员考试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家有一位“月光族”,不是工作不到一年的弟弟,而是70多岁的外婆。
外婆每月有近3000元退休金,在哈尔滨养老。
本来生活无忧,经年累月还攒了几万元。
但这两年,自从社区来了推销保健品的小妹,外婆不仅退休金“月光”,几年的积蓄也是“底儿掉”,换回的是汇健胶囊、骨密度丸等各式各样的保健品,以及豆油、大米等赠品。
最近,刚学会用微信的外婆,又被拉入了某健康养生群,有位代理每天在群里推销“保健果汁”,说能“增强抵抗力,喝了不得病”,外婆又心动了。
在群里购物,需要微信支付,外婆不会,就找我弟帮忙,这才被家人及时劝阻。
保健品推销玩起了线上社群经济,让家人又多了几分担忧。
保健品销售乱象给老人带来的不仅是金钱方面的损失,更有心理上的创伤。
据报道,青岛一位老人购买了十几万元保健品,因为说好赠送的旅游项目没兑现,老人发现被骗,最终跳海自杀,舆论哗然。
“坑老”的保健品推销现象,真的该治了!“坑老”保健品之所以泛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执法难、取证难。
目前我国经食药监局批准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大约有2600家,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无生产资质、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日期或厂家的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
这些保健品的营销活动多藏身于分散的小区,营销员在宣传时,通常只做口头承诺,不提供书面材料,给监管取证带来很大难度。
监管难度大,绝不等于监管可以放松。
很多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吃亏上当。
打击“坑老”的保健品,监管部门更要积极作为,不能缺位、失语。
一方面,及时查封没有资质的生产企业,清理市场上的“三无”保健品,让“坑老”的骗子无货可推销。
另一方面,尽快完善保健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过程监管。
针对老年人诈骗申论作文
针对老年人诈骗申论作文近年来,老年人诈骗问题日益严重,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会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针对老年人诈骗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预防和打击,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加强老年人防骗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向老年人普及各类常见的诈骗手法和防范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宣传单张等媒介,向老年人传达实用的信息,提高老年人的警惕性和辨识能力。
同时,各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专门的培训活动,教老年人如何辨别骗局,避免上当受骗。
只有让老年人深入了解诈骗手法并学会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他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其次,建立老年人诈骗犯罪的举报和处理机制也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加大对老年人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犯罪分子不得逍遥法外。
建立老年人诈骗犯罪的专门举报电话、网站和举报信箱,方便老年人及时报案。
同时,加大对老年人诈骗案件的侦破和追诉力度,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其他潜在的犯罪分子。
与此同时,也要确保老年人举报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最后,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也是解决老年人诈骗问题的关键。
老年人的子女和亲朋好友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和照顾,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爱护。
特别是在老年人辨识和应对诈骗的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他们的亲人更应该时刻关注和提醒他们,不断强调诈骗的危害性,防止老年人财产和人身的双重损失。
此外,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定期走访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供援助。
总之,老年人诈骗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建立举报和处理机制,并且实现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我们才能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警惕老人陷入保健品陷阱
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警惕老人陷入保健品陷阱得申论者得公考,得作文者得申论,这一句话,道出了申论写作在公考中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写作文就像登蜀道,“难于上青天”。
实际上,万事皆有章法,写作文也一样。
要想把文章写好,一是要掌握基本的文章写作技巧,这里面就包括文章立意,结构,标题,开头,分论点,结尾的写作方法。
二是要多积累文章写作素材,让文章鞭辟入里,饱满充实。
第一条大家在厦门中公的课堂上基本就可以做到,而第二条,除了课堂学习,还需要考生在课下多下功夫,广泛了解社会热点,对素材多加收集。
今天厦门中公就为你解析热点:|背景链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关注保健养生,不惜为保健品一掷千金。
一些保健品商家夸大宣传并以“专家”讲座、赠送礼品、免费体检等促销方式误导消费,损害了老年人合法权益针对多起老人陷入保健品“泥沼”的情况,越来越多人呼吁:应加大对保健品及器械夸大功效、涉嫌欺诈等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权威的健康信息发布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远离“假科学”“假药械”。
|综合分析*[原因分析]医疗服务供给侧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其中80%—90%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高发人群,又总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小病小痛,他们通常依赖各种药片控制病情。
但是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医生不抬头的3分钟问诊”“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
从社会现实来看,老人内心相对孤寂。
子女往往跟老人精神交流不多,对父母缺乏耐心。
医生往往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
保健品、器械的推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性的空子”,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
[意义]“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关乎每个人幸福感的民生大事。
一个走向重度老龄化的社会,为“银发浪潮”做好准备,不仅是个人的小事,也是国家的大事。
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买保健品
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买保健品1. 引言1.1 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存在骗局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存在骗局,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健康保健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这就为各类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些不法商家往往以赠送老花镜为诱饵,诱使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从而获得暴利。
而这种行为不仅在经济上对老年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老年人往往由于年龄大、经验少、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而成为骗子们的主要目标。
他们往往容易被蒙蔽,轻信所谓的保健品广告宣传,忽略了对商品成分的了解和价值的审查。
加强老年人法律保护,规范健康保健品行业,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遏制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的骗局,为老年人的健康权益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2 老花镜作为诱饵老花镜作为诱饵,是一种常见的手段用来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手法。
许多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对视力下降的恐惧,通过赠送老花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进店购买所谓的保健品。
他们会声称这些保健品可以改善视力、延缓老化等,从而诱使老年人掏钱购买。
事实上,这些保健品往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甚至可能是含有有害成分的假冒产品。
老花镜作为诱饵的手段,不仅令老年人误以为自己的健康将会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打破了老年人原本的警惕心理。
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对健康保健品的需求和信任,他们往往容易被这种看似“利大于弊”的优惠活动所吸引。
而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弱点,以赠送老花镜为诱饵,实施诈骗活动。
我们应该警惕这种以老花镜作为诱饵的骗局,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权益。
2. 正文2.1 以赠送老花镜为诱饵这种以赠送老花镜为诱饵的手段,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老年人在被赠送老花镜的也被蒙蔽了双眼,无法看清保健品的真实效果和成分。
这种欺骗行为不但损害了老年人的财产利益,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2017重庆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坑老”的保健品
第一,对保健品认知不够,许多老人甚至是年轻人对于保健品的了解非常有限,许多人只知晓药品是为了治病,对保健品的作用也等同于药品,这就给了诈骗分子可趁之机,利用老人的无知和治病心切的心理鼓动老人购买。
第二,年轻人对老人关怀不足。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孤独,对于自身健康的忧虑,认知不足又无法的到有效指导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很多老人在健康恐吓、利诱、情感攻势等营销手段面前缺乏抵抗力,甚至心甘情愿被“忽悠。
当然,对于保健品坑老问题的不断扩散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坚决改善此问题,需要子女对于老人多一些的关心和爱护,需要政府完善立法,加大对于保健品市场的规范力度,打出组合拳,严加整顿。
【参考答案】
对于保健品在老年人中的风行,似乎已经不单单止步于电视广告里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的荷包也鼓了,使许多老年人的晚年变得有钱也有闲,而在日常中也经常见到“健康百岁行,中老年保健品免费发放点”之类的推销摊点,许多保健品公司在生活中似乎无孔不入,他们通过五花八门的推销手段,诸如免费办讲座,送生活用品,之后卖保健品,免费保健旅游的免费攻势,也有通过专家讲座的专家牌强力洗脑法,以及亲情牌换取老人的信任,最终欺骗老人购买保健品,其中不乏一些老人是退休大学教师,退休的公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始终记得大学老师向我们诉说她的家人花3000块钱买了一只上面带有各中穴位的木质手掌的无奈,这样的骗局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同时也对群众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不仅使老人的财产受骗,甚至会有老人因此而选择自杀身亡,从全社会而言,也向大家普及了不正确的健康知识,所以对于这些悲剧,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予以扼制,同时,这件事情也普遍反映了当前我国的的此领域存在以下问题:
老人保健品防骗常见套路有哪些
老人保健品防骗常见套路有哪些
最近这些年出现老人保健品诈骗的情况还是挺多的,经常会购买各种不同的保健品放在家里,认为这些保健品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仅耽误病情,对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威胁。
1、免费送鸡蛋引人上钩
通过发传单、免费送礼,聚集老年人,惯用手段是“保健品空盒换鸡蛋”。
在小区周边发传单,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可免费得鸡蛋,引人上钩。
2、假称公益活动,增加权威力度
对老年人号称是由某个知名公司举办的公益活动,目的是向老年人免费普及健康知识,打着公益的幌子,实则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3、失实宣传,夸大保健品效果
“使用该产品三天见效,永不复发”“只需七天糖尿病根”……类似的宣传标语,是利用老年人担心健康的心理,缺乏辨别能力,诱导他们购买。
4、门槛设限拒绝年轻人
活动地点通常在头一天晚上才公布,时间通常定在工作日,此举多是为了避免上班的年轻人进入。
事先向老年人配发入场证,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
5、入门先登记,套取个人资料
进门会让老年人先填写基本信息,趁机聊上几句,主要是为了套话,比如“大妈您来得真早,自己走过来的呀”,“大妈,您气质真好,以前是教师还是干部呀?”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的保健品防骗的套路,只有明确这些套路的情况下,才能避免老年人被欺骗。
如果老年人出现上当的情况之后,不仅财产会受到一定的损失,还会导致身心受到双重打击。
保健食品:老年人容易掉入的“陷阱”
16保 健寻医问药2016.12手段一:小恩小惠忽悠老年人不难发现,很多保健食品推销商看中了有些老人生活节俭、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推销保健食品首先从小恩小惠入手,然后达到推销价格不菲的保健食品之目的。
比如有一家标有“某某夕阳红老年保健基金会”的广告宣传单,上面写着:每天上午在某某大酒店举办老年爱心讲座,凭身份证60岁以上者可免费领取草鸡蛋5只,并由专家举办健康讲座;连续3天参加者,可享受酒店中午免费享受高级酒会一次;连续5天参加者,可免费参加两天一夜旅游一次;期间,还为参与者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果然,参加者每天领到了草鸡蛋,得到了一次免费体检,并享受了高级酒会和旅游的“免费大餐”。
可是,这“免费大餐”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参与讲座老年人脚下盖着盖子的“陷阱”。
因为在享受“免费大餐”的过程中,其真正目的是推销高价保健食品,而幕后推手则是穿着白大褂的所谓“专家”,其实这些人大都是推销员,通过“免费大餐”过程中的“洗脑”,使老年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购买各种保健食品。
手段二:亲情牌击中老年人有的独居老人,平时感到十分寂寞。
听说有免费保健讲座就去盲目参加,回来还会得到了主办方赠送的礼品,主办方说,这种礼品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发的新产品,吃了能够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保健食品:老年人容易掉入的﹃陷阱﹄近年来,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食品上当受骗的例子屡见不鲜,导致老年人生理、心理受到双重伤害,同时也使子女们倍感困惑。
那么,老年人为何容易与保健食品“结缘”呢?据笔者调查了解,主要有两大手段。
邬时民17寻医问药保 健2016.12更令老人们感动的是,每天会有人打电话询问身体情况。
老人们不会相信这样的好人会骗自己,即使推销产品赚点钱,也是应该的。
“亲情牌”击中了。
其实老年人购买的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而是保健食品。
老年人:别轻信广告和陌生人保健食品“坑爹”除了老年人认知能力相对低下,经不起经销商花言巧语以及种种攻关手段之外,老年人缺少亲情关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申论热点:谨防养老集资诈骗
申论热点:谨防养老集资诈骗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养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养老集资行为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给老年人和集资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要从各方面加强对养老集资诈骗的防范和打击,保护老年人和集资者的切身利益。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养老集资监管机制。
要严格规定养老集资机构的准入条件,加强对其业务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制度。
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养老集资诈骗举报渠道,加大监管部门的查处力度,及时发布风险提示,让老年人和集资者增强风险意识。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要落实《反诈骗法》、《集资诈骗和金融诈骗等犯罪刑事责任追究标准》等法律法规,对养老集资诈骗采取严厉打击措施。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起诉、审判、执行的全流程化打击体系,对涉嫌犯罪人员从严惩处,保护广大老年人和集资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要注重宣传教育,提升社会识别度。
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要合力推广反诈骗知识,提升老年人和集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对养老集资行业的审查和监督,提高社会公众对养老集资的识别和辨别能力,防止个别违规行为损害正当经营的机构名誉和形象。
总之,谨防养老集资诈骗是当前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需要共同努力,从各方面加强对养老集资诈骗的防范和打击。
只有这样,才能为老年人和集资者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养老环境,推进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除了政府采取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个人也需要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前了解养老金的相关知识并保持警觉。
首先,正确了解养老金的运作原理和投资方向。
对于养老金的具体操作和风险要有充分的了解,尤其要明确自己的投资方向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过高的收益承诺和虚假宣传。
其次,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在进行养老金的集资过程中,要选择经过资质审核、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老人保健品防骗常见套路有哪些
老人保健品防骗常见套路有哪些老年人是保健品市场的一个主要消费群体,然而,由于老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的限制,他们经常成为保健品诈骗的目标。
为了帮助老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本文将介绍一些老人保健品防骗常见套路,以增强老人防骗意识。
一、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老人保健品市场常见的欺骗手段之一。
有些商家会利用夸大的广告词和虚假的效果承诺来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为自己获取利益。
例如,他们可能宣称某种产品可以迅速治愈某种慢性疾病,无需医生治疗,这种宣传方式往往误导老人们以为保健品是万能的。
二、夸大功效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无视产品的实际功效,夸大保健品的效果。
他们可能宣称该产品能延年益寿、恢复青春、增强记忆力等,这些夸大的宣传将老人们引入误区,让他们误以为购买这些产品可以马上变得年轻健康。
三、高价销售老人们往往没有概念基于产品成本的合理价格,不少不法商家利用老人的无知和善良,将保健品的价格抬高到离谱的地步,以获取高额利润。
他们可能声称产品是独特的、高科技的,从而给老年人制造成本高昂的假象,让他们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购买昂贵的产品。
四、包装欺诈在保健品销售过程中,一些不良商家还会采用包装欺诈的手段。
他们通常在产品包装上使用虚假标识,并通过美观的外观、华丽的字体和色彩来吸引老人们的注意。
这种欺诈方式让保健品看起来高档、正规,但实际上可能是质量低劣、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
五、伪造认证为了让老年人相信保健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一些不法商家还会制造虚假的认证和荣誉。
他们可能伪造国家认可机构的标志、专家推荐和荣誉证书,让老人们误以为这些产品是有权威机构认可的,其功效和质量值得信赖。
六、电话销售诈骗电话销售诈骗是老人们经常遇到的保健品骗局之一。
一些不良商家通过电话方式,利用老人对保健品认识的薄弱点,采用忽悠、威胁、欺诈等手段,诱使老人们购买不需要的保健品。
这种诈骗手段经常以高压销售为特点,给老人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海南公务员面试热点:深陷“保健品”骗局的老年人
海南公务员面试热点:深陷“保健品”骗局的老年人【命题背景】近日,一则海边身亡留遗书的新闻引众多网友关注。
据半岛都市报报道,3月11日,青岛一位60岁老人被发现在一处海滩上身亡,裤兜里的遗书写着,他被一家保健品公司坑了,“从去年至今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保健品,说让我和老伴可到西安、巴厘岛等地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命题预测】针对于当前老人经常被骗买保健品现象,谈谈你的看法?【思路解析】对社会现象谈看法,测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作为一名准公职人员,要对社会现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能客观辩证的进行分析,注意分析角度、广度和深度,能对其作出正确、准确、明确的判断。
从政府角度看,分析深陷“保健品”骗局的老人当前遇到的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进行解决。
【中公参考答案】近年来,社会上经常会有老人被骗买很多保健品,就叫做“坑老保健”。
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这个现象。
当前,网上电视上各种“三代中医世家”、“国家领导人的健康顾问”称号,将普通保健品或化妆品吹嘘为能够治疗癌症、糖尿病、高血压、风湿骨痛等痼疾的特效药,能治愈受害人所患疾病,并吹嘘“平时是价格昂贵,因为补贴进行低价销售”等,欺骗参加推销会的受害人以高价购买保健品。
“坑老保健”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良商家利益熏心,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欺骗。
“服用三到五周,总胆固醇下降11.4”“糖尿病患者,吃了药之后两个半月血糖正常”,一些极其普通的食品,经过精心包装就成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并以成本数十倍的价格卖给老年人。
商家先通过赠送礼品、打温情牌和老人建立感情,获得信任后套取个人病史,再邀其参加假名医的演讲会诊,有的商家允诺老人组团出国旅游的,有承诺赠送原始股,最后销售无资质的保健品。
第二,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缺失。
从生理上看,因年龄老化,大脑前额叶皮层逐渐丧失结构的完整性,导致思维功能的衰退;从心理上分析,还是源于保健知识、网络知识和情感需求的多重缺失。
申论热点:谨防养老集资诈骗600字
申论热点:谨防养老集资诈骗600字
现如今,养老集资诈骗已经成为社会十大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物价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以养老集资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要,但是他们很容易被这种诈骗所利用。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如何谨防养老集资诈骗。
首先,大家在做养老集资前要认真挖掘相关信息,对对方的性质、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核实其合法性,并询问投资者之间的合同是否存在归还本金的义务。
另外,年轻人在做养老集资时要谨慎投资,不要有过高的利润要求,不要盲目追求利润,否则很容易遭受损失。
此外,应该采取一些有效准备措施来保护自己,以免受到安全和非法活动的侵害。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了解最新的骗局,并定期查阅金融机构的最新法律法规,以便了解投资风险的范围和限制。
其次,可以与当地信用机构签订补充协议,以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并与信用机构签订监督合同,以确保本金安全。
为了防止养老集资诈骗,每个人都应该仔细思考投资机会,不要因利润的诱惑而盲目投资,要谨慎投资,不要为弥补损失而不顾风险,也不要轻易被诈骗拐骗局所迷惑。
最后,在做养老集资前,要对对方的性质、背景了解清楚,核实其合法性,避免上当受骗。
申论复习资料:治理保健品乱象
申论复习资料:治理保健品乱象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复习资料:治理保健品乱象,一起来看看吧!申论复习资料:治理保健品乱象混乱的保健品市场,特别是以欺骗方式针对老人的混乱甚至违法营销手段,不但让众多城市家庭的老人陷入保健品误区,更“榨干”了很多老人一生勤俭留下的所有积蓄,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这一群体健康利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
但同时,更应注意的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却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
公考角度解析[提出观点]保健品销售乱象给老人带来的不仅是金钱方面的损失,更有心理上的创伤,应加大对虚假宣传等违法营销手段的打击力度,提高老年人健康消费素养。
[综合分析]健康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吸纳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公众健康等特点。
健康产业包括医疗卫生与养老、旅游、食品等融合产生的多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其中,保健品在健康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
在保健品消费人群中,老年人成为保健品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然而,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且混乱已久,尤其是在营销手段上,不但把城市社会中拥有一定积蓄的离退休老人作为主要消费群体,更不放过任何可以哄骗老人购买其商品的机会,营销人员往往抓住老人儿女普遍不在身边,缺乏情感沟通与呵护的可乘之机,凭借言语上的关心、小恩小惠的拉拢哄骗,一步步将老人拉进自己精心设置的消费陷阱之内。
而很多保健品商家更是拉虎皮做大旗,不但把老人集中到高档酒店请来一些莫名的所谓“专家”为他们“洗脑”,对所兜售的保健品、保健器材进行极力吹捧,甚至还被冠上“神药”和各种神奇功能,诱导这些渴望健康和抱有不给儿女增加负担心理的老人,将平生积蓄拿出来购买其产品进行自我保健。
2020国考面试热点:老年人受骗购买养生保健品.doc
2020国考面试热点:老年人受骗购买养生保健品2020国考面试热点:老年人受骗购买养生保健品在面试的多种题型中,综合分析社会现象类题,它的出题特点是首先简要描述当今普遍存在的某种社会现象或者网民热烈讨论的某个热点问题,然后再问考生对此怎么看,主要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这需要考生对社会热点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
现以老年人受骗购买养生保健品为例,简要说明社会现象类题目应该如何解答。
例:如今,网络上处处充斥着老年人买保健品被骗的新闻,反映了一些不法分子用一些养生讲座、情感推销等手段专门欺骗老年人购买巨额养生器材、保健品等牟取暴利的现实,提醒老年人莫偏听偏信、防止上当。
生活中此类情况屡屡出现,针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在回答这类题时,首先要扣题,把热点事件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例如阐明具体现象是什么,出现类似现象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等等。
具体可以表述为:现今许多不法分子用一些养生讲座、情感推销等手段专门欺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等谋取暴利的现实问题。
此种社会现象比比皆是,本质上反映的是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
然后,针对题中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定位,阐明我们的态度,也就是我们针对此类社会现象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例如可表述为:我们必须要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不管它的出现还是解决都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二步,我们就要分析老年人经常上当受骗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只有将原因梳理清楚,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尽量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关于原因的分析可以表述为:一方面,由于子女工作忙,很少回家看看,许多老人变成了空巢老人。
并且现阶段的法律虽然已经强调子女要多回家看看,但是缺乏操作性。
于是,很多老人没有亲人陪伴、缺少与子女的沟通。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诈骗犯就趁虚而入,对老人进行忽悠,使他们陷入了被骗的陷阱。
另一方面,老人们缺少基本的判断标准和防范意识,科学养老知识也极度匮乏,为了能够长寿健康,很容易上当受骗。
以案说法:揭秘老年人保健品骗局
以案说法:揭秘老年人保健品骗局作者:李娜来源:《晚晴》2019年第03期本栏目由贵州省律协劳动专业委员会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
贵州省律协劳动专业委员会是贵州省律师协会下属专业委员会,拥有贵州省属34名律师,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如果有相关的法律问题,读者可拨打“维权热线”——186********,也可以在【晚晴杂志】微信公众号留言,《晚晴》杂志与贵州省律师协会下属专业委员会为您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
作者简介李娜,北京盈科(贵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贵州省律协劳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贵阳市律协未成年保护专委会副主任。
曾荣获2016-2017年度贵州省优秀律师与首届贵州省公诉人与辩护人电视辩论大赛“最佳辩手”。
案情简介张老太的腿一直不好,经常疼痛,虽然长期服药,但一直没有明显好转。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小区听到一个厂家宣传说,其生产的一种高钙冲剂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各种骨骼类疾病,服药一个月即有明显好转,服药半年即可痊愈。
销售人员王某见张老太半信半疑,便拿出一本宣传册,里面详细介绍了服用该产品痊愈的患者。
之后王某同事开车带张老太等十多位中老年人到厂家参观,并向各位中老年人赠送礼品。
王某声称正值厂家十周年庆典,全部产品买一送一。
张老太经不住诱惑,购买了大量产品。
张老太服用该产品5个月后出现四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在女儿陪同下,张老太去医院就诊,医院初诊为汞中毒。
住院半月后诊断为中毒性神经伤害、中毒性肾损伤、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及胃炎。
与此同时,与张老太一起買药的李某也出现了类似症状。
张老太女儿将向母亲出售该产品的王某及公司告上法庭,诉请两被告连带赔偿张老太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误工费、产品检验费、购货款10倍赔偿、精神损失费、伤残鉴定费、后遗症鉴定费及继续治疗费等。
法院裁判庭审中,公司辩称其产品合格,汞含量未超标;王某并非其工作人员;张老太未按说明服用产品,自行过量服用,其汞中毒原因与公司产品无关,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老人保健品骗局作文
老人保健品骗局作文《老人保健品骗局大揭秘》一、《善良老人的“养生梦”遇骗局》在我家小区里有个李大爷,人可好了。
平时就喜欢和大家唠嗑,对养生之类的事情特别上心。
有一天,我看到小区里来了一群人,搭了个小台子,拉着横幅,上面写着什么“神奇保健品,包治百病”。
李大爷就凑过去了,我当时也好奇,就跟着看。
那些人穿着白大褂,看起来特别专业的样子。
他们先给老人们发了一些传单,上面印满了各种看不懂的名词和健康知识。
然后就开始介绍他们的保健品,说这个是从什么深海里提取的珍贵原料,那个是用秘方配置的,能治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还能让人返老还童。
李大爷眼睛都亮了。
他们还弄了个演讲,演讲的人那口才真是厉害。
一会儿声泪俱下地说自己家人病痛被这个保健品治好的经历,一会儿又激情澎湃地讲着这个保健品以后会让大家多健康长寿。
旁边还有几个年轻人,时不时地应和着,喊着口号。
李大爷听得可认真了,还不停地点头。
我心里就觉得不对劲,这世上哪有包治百病的东西啊。
可李大爷已经被这些人忽悠得晕头转向了。
那些人看到李大爷这样感兴趣,就更加来劲了。
他们开始推荐各种套餐,说什么买的越多越划算。
李大爷犹豫了一下,那些人马上凑过来,说今天有特别折扣,再不买就没机会了。
李大爷一咬牙,就把自己退休金里的一大笔钱拿出来买了好几套保健品。
我当时就想劝李大爷,可那些人把我挤开,还跟李大爷说不要听小孩的片面之词。
李大爷开开心心地抱着那些保健品回了家。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李大爷吃了保健品感觉怎么样。
李大爷有点沮丧,说没感觉身体有啥变化。
后来才知道,这个所谓的神奇保健品就是普通的食品加上包装吹嘘,成本低得可怜,那些所谓的白大褂和年轻人都是一伙的,专骗老人的钱。
这骗子可太可恶了,把李大爷这样善良养生心切的老人的心都伤了。
二、《骗局背后的小把戏》这些卖保健品骗老人的家伙,真有很多小把戏。
还是说回李大爷这件事吧。
他们那个小台子一搭起来就很有“仪式感”。
站在台上的人说话抑扬顿挫,就跟广播剧里的演员似的。
老人保健品骗局作文
老人保健品骗局作文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咱身边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一群老人被那些所谓的保健品迷得五迷三道的,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一股脑儿地往骗子的口袋里送。
这事儿啊,我还真就亲身经历过一回。
那天,我陪奶奶去菜市场买菜。
走着走着,就被路边一个热闹的摊位吸引了目光。
只见一群老人围在那里,一个个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
我好奇地拉着奶奶凑了过去,想看看究竟是啥东西这么吸引人。
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看起来挺精神的小伙子正拿着一个小喇叭,口若悬河地介绍着他们的产品。
“大爷大妈们,这可是我们公司最新研发的保健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提取了各种名贵药材的精华。
吃了它,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都不费劲!”那小伙子说得是唾沫横飞。
旁边还有几个“托”,不停地附和着:“是啊是啊,我吃了之后,晚上睡觉都香了!”“我多年的高血压都降下来了!”奶奶听着听着,就有点心动了。
我赶紧拉了拉她的衣角,小声说:“奶奶,这说不定是骗人的呢。
”可奶奶根本不听我的,她凑到前面,问那个小伙子:“这东西多少钱一盒啊?”“不贵不贵,今天搞活动,只要 998 ,一个疗程三盒,保证让您健健康康的!”小伙子一脸殷勤。
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从兜里掏出了钱包。
我一看急了,赶忙拦住她:“奶奶,您别冲动啊,这东西万一没用怎么办?”奶奶瞪了我一眼:“小孩子懂什么,人家都说了效果好,我这身体不好,得试试。
”就在这时,旁边一个大妈也跟着劝奶奶:“妹子,这东西真不错,我都买了好几次了,你也别犹豫了。
”最终,奶奶还是花了将近三千块钱买了三个疗程的保健品。
回到家,我心里一直觉得不踏实,就上网查了一下那些保健品的信息。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网上好多人都说这是个骗局,那些所谓的名贵药材成分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而且吃了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我赶紧把查到的结果拿给奶奶看,奶奶这才有点慌了:“哎呀,那可咋办呀?这花了我这么多钱。
”我安慰奶奶说:“别着急,咱们先找他们退钱去。
老年人为何总掉进“保健品”陷阱
龙源期刊网 老年人为何总掉进“保健品”陷阱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7年第38期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老年人正在成为保健品诈骗案中的主要受害群体。
利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行骗、打着“公益幌子”诈骗、伪装医疗名家进行诈骗……骗局层出不穷。
虽然保健品诈骗方法繁多,但仍有一些通用“套路”——以“免费礼物”当诱饵吸引老人上门;通过“上课讲座”的方式给老人洗脑;用“专家义诊”的幌子“诊断”出各种疾病;打“叫爹叫妈”等亲情牌让老人掏钱买保健品。
在保健品公司一系列“连环计”的诱骗下,原本就自我保護意识不强的老人们很难躲过骗局,加之监管部门对保健品诈骗难以做到行之有效的执法,使得保健品诈骗成汹涌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指出,某些保健品“谋财害命”——对老人而言,既要了钱财,又可能贻误老人治病的时机。
解读1 孤独与恐惧对于中国社会的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生活通常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是孤独。
绝大多数老年人与成年子女是分开生活的,即使在同一个城市,老人可能整周、整月都见不到子女。
特别是那些子女在异地的空巢老人尤其孤独。
其二是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保健品营销人员要打动老年消费者,只需做到两点:一是鼓吹保健品对防病、治病以及健康长寿的功效,以慰藉老年人对疾病和死亡的焦虑、恐惧情绪;二是与老年人充分沟通交流,帮助他们纾解孤独感。
只要充分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他们的慷慨解囊也就顺理成章。
解读2 科学与知识近年来,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伪科学噱头、养生谣言。
现代的老年人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不足以识破保健品营销噱头背后的谎言。
所以,老年人在各种保健品“骗局”中成为最容易受伤的人群。
解读3 治理与防范帮助老年人远离保健品“骗局”,一方面,政府的相关监管部门必须行动起来,从源头上切实整饬保健品市场的乱象;另一方面,为人子女的要认真考虑如何引导和创造条件,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才是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能力的根本之道。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严惩保健品“坑老”
【热点话题】严惩保健品“坑老”+时评+专题练习新闻背景:每盒成本仅为14.6元的淀粉丸,通过包装设计和虚假宣传,摇身一变成为“863复活丹”,然后以1000元至6980元不等的高价进行兜售,受害者多为老年人……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对“7·1”保健品诈骗案件进行判决,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判刑。
【写作方向】中国经济网编后语: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危害健康,保健品“坑老”屡禁不绝,已成不可忽视的社会顽疾!是时候斩断伸向老人的黑手了!保健品不是药,而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却需要下猛药。
监管部门要亮出利剑,提高违法成本,让那些无良商家没有生存空间。
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更多老年人擦亮双眼。
【时评1】斩断黑手勿让“复活丹”类“神药”再复活为何这么多老年人掉“坑”里?一方面是因为保健品生产成本低、利润高,利益驱使下,不断有人铤而走险;另一方面由于保健品尚无清晰的法律定位,它经常被不法商家偷换概念,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保健食品等混淆,这为虚假宣传提供了可乘之机。
“863复活丹”的骗局其实并不高明。
除了大肆宣传其“神奇”功效之外,经销商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参与电视购物的老年人的信息,并安排业务员伪装成电视购物健康顾问进行推荐。
分销方则遍布多地,负责开拓客源信息。
如此这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诈骗犯罪链条,让很多老年人掉进了“坑”里。
还有多少“复活丹”在“坑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商的兴起,保健品“坑老”问题已开始向线上转移,犯罪手法也在不断升级。
根据以往披露的案件细节,不法商家采取快递货到付款的方式完成产品售卖,实现“不见面”隐蔽交易,还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拆分开来,精细分工,层层隔离风险,增加了溯源打击难度。
几千元的“神药”竟然是淀粉!这样的咄咄怪事再度警示我们,必须加大科普和宣传力度,严惩虚假宣传行为,监管部门还要从源头上严管保健品市场,才能有效防范“863复活丹”之类的“神药”再度复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热点简单学—“老年保健品陷阱”
申论是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常考的科目。
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既需要考生积累足够的素材,又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文笔。
这当中,素材的积累更重要一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把文章比做一顿饭,素材便是其中的“米”。
本文就对“老年保健品陷阱”这个热点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事件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关注保健养生,不惜为保健品一掷千金。
一些保健品商家夸大宣传并以“专家”讲座、赠送礼品、免费体检等促销方式误导消费,损害了老年人合法权益。
针对多起老人陷入保健品“泥沼”的情况,越来越多人呼吁:应加大对保健品及器械夸大功效、涉嫌欺诈等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权威的健康信息发布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远离“假科学”“假药械”。
【问题原因】
医疗服务供给侧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其中80%—90%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高发人群,又总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小病小痛,他们通常依赖各种药片控制病情。
但是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医生不抬头的3分钟问诊”“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
从社会现实来看,老人内心相对孤寂。
子女往往跟老人精神交流不多,对父母缺乏耐心。
医生往往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
保健品、器械的推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
性的空子”,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
【重要意义】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关乎每个人幸福感的民生大事。
一个走向重度老龄化的社会,为“银发浪潮”做好准备,不仅是个人的小事,也是国家的大事。
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家庭、子女、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关爱老人、聚力改革,安放好每个人的老年。
【对策措施】
当务之急,是补短板、强供给,改变医疗服务供给侧与健康养老不相匹配的现状,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对于老年人我们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多方面、多学科、全方位协同来关注老年人整体感受,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
改革应优化配置老年医疗服务资源,建立权威的健康信息渠道;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专业、连续、长期的全病程照护体系,完善配套人才支撑、保险制度等措施;包括发展全科医生队伍,建立让老年人信任的家庭医生队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