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
数学是被很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窗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点方面还很完善,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希望可以协助到大家。
★重点★
☆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总体:调查对象的全体。
2.集体:总体中每一个调查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局部集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集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陈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假定,,, ,那么 (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向(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量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量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假定 , ,, ,那么 (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假定、、、较小较整,那么;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团圆水平(动摇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
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十分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量总体方差。
3.样本规范差:
三、运用举例(略)
以上内容由查字典数学网独家专供,希望这篇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可以协助到大家。
中考知识点总结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13大知识点
中考知识点总结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13大知识点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整数运算: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加减乘除运算。
2.分数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化简和比较大小。
3.百分数运算:包括百分数的转化为小数和分数,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数字整理和估算:包括对数字进行整理和估算,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5.二次根式:包括二次根式的化简、加减乘除和比较大小。
6.代数式的计算:包括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合并同类项。
7.方程与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和方程、不等式的表示。
8.几何初步:包括平行线与转折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9.几何运算:包括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0.数量关系:包括比例的计算、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应用。
11.全等与相似:包括全等图形和相似图形的判定和性质。
12.统计初步:包括频数、频率、统计图等的表示和解读。
13.概率初步:包括随机事件、随机试验、样本空间和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概率初步知识点总结: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体现。
2.随机试验:随机试验是具有随机性质的试验,它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3.样本空间:样本空间是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集合。
4.事件: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表示试验的其中一种结果。
5.概率:概率是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数值表示。
6.频率:频率是一个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7.等可能概型:等可能概型是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8.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是指一个事件可以发生的条件有多种情况,将每种情况下事件的概率加起来得到事件的概率。
9.独立事件:独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其他事件的影响。
10.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
11.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一个事件在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之统计初步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样本标准差:
三、 应用举例(略)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由精品小编整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之统计初步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喜欢!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
三、 应用举例(略)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上内容由查字典数学网独家专供,希望这篇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
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样本标准差:
七年级数学统计初步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统计初步知识点数学中,统计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现象,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七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开始了解统计的初步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些知识点。
一、数据的表示在统计中,数据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表示,例如,文本、图片、表格等。
数据的表示形式通常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来选择的。
例如,如果我们要比较两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我们可以使用表格来表示。
表格可以清晰地展现数据,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
二、数据的整理在进行统计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整理数据。
数据整理的目的是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从而使得统计分析更加的准确和便捷。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计算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数据指标。
三、频数和频率在统计数据分析中,频数和频率都是很重要的概念。
频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个事件出现的次数。
例如,某次考试中,得90分的同学有多少人,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分数的频数。
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出现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例如,某次考试中,得90分的同学在全班中占了50%,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分数的频率。
四、统计图表为了更好地呈现数据,统计中通常使用各种图表来表示数据。
常用的统计图表有: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等。
其中,条形图和折线图通常用于表示有序变量,如时间序列和数值序列;散点图则用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饼图通常用于表示各项之间的比例关系。
五、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可以显示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
相关性可以量化为相关系数。
如果两个变量存在正相关,那么它们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如果存在负相关,则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在七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开始了解统计的初步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现象。
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聚焦第二十二章统计初步
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聚焦第二十二章统计初步统计初步是初中数学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图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这一章是初中数学中考的重点之一,对学生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以下是对统计初步知识点的详细介绍:2.统计数据的表示:统计数据通常用表、图和数值等形式进行表示。
常见的统计数据包括频数、频率、累计频数和相对频率等。
3.统计图:统计图是一种直观而有效的表示统计数据的工具。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和散点图等。
学生需要掌握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图形的解读能力。
4.统计数据的分析: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计算等操作,得到有关现象和规律的信息。
常见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有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等。
5.统计中的概率:概率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用来描述其中一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学生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计算方法,如计算事件的概率、计算事件的互补事件等。
6.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通过对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来推断全体总体的情况。
学生需要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如何对抽样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7.统计误差的估计:在统计调查和实际应用中,由于很难对全部样本进行调查,所以通过对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但是这样得到的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学生需要了解统计误差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并能用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
以上是统计初步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在备考中需要集中精力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
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和真题,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学生还需要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工具,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优质文档】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之统计初步-实用word文档 (1页)
【优质文档】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之统计初步-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之统计初步
下面是小编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而整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之统计初步,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一、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 ,则 (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
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 , ,, ,则 (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三、应用举例(略)
由精品小编整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之统计初步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喜欢!。
2017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
2017 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2017 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2017 年参加中考的考生需要认识所学习的科目的知识点都有哪些,下边是王老师为大家总结概括中考数学统计知识点汇总,希望对 2017 中考考生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三章统计初步★要点★☆内容概要☆一、重要观点1.整体:观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整体中每一个观察对象。
3.样本:从整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挨次摆列,处在最中间地点的一个数 ( 或最中间地点的两个数据的均匀数 )二、计算方法1.样本均匀数:⑴ ; ⑵若,,, , 则(a —常数,,,,靠近较整的常数 a); ⑶加权均匀数: ; ⑷均匀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向 ( 集中地点 ) 的特点数。
往常用样本均匀数去预计整体均匀数,样本容量越大,预计越正确。
2.样本方差:⑴ ; ⑵若 ,, ,, 则(a —靠近、、、的均匀数的较“整”的常数 ); 若、、、较“小”较“整” ,则 ; 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失散程度 ( 颠簸大小 ) 的特点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特别靠近整体方差,往常用样本方差去预计整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三、应用举例 ( 略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四章直线形★要点★订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相关观点、判断、性质。
☆内容概要☆一、直线、订交线、平行线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差别与联系从“图形”、“表示法”、“界线”、“端点个数” 、“基天性质”等方面加以剖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3.直线、线段的基天性质 ( 用“线段的基天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 ( 三个距离:点 - 点; 点- 线; 线- 线)5.角( 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7.角的均分线及其表示8.垂线及基天性质 ( 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10.平行线及判断与性质 ( 互逆 )( 两者的差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传达性 ); 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数学是被很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学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点方面还很欠缺,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点★
☆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 ,则 (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 , ,, ,则 (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
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三、应用举例(略)
以上内容由独家专供,希望这篇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之统计初步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年级期末复习数学知识点之统计初步
初三年级期末复习数学知识点之统计初步距离期末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不知道同学们复习的怎么样了?小编为各位初三的同学们准备了这篇初三年级期末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在期末考试数学部分取得高分!★重点★☆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二、计算方法1.样本平均数:⑴⑵若,,,,则(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⑵若,,,,则(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三、应用举例(略)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2017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
2017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2017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2017年参加中考的考生需要了解所学习的科目的知识点都有哪些,下面是王老师为大家总结归纳中考数学统计知识点汇总,希望对2017中考考生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三章统计初步★重点★☆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二、计算方法1.样本平均数:⑴;⑵若,,…,,则(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⑵若,,…,,则(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三、应用举例(略)初三数学知识点:第四章直线形★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内容提要☆一、直线、相交线、平行线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9.对顶角及性质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九年级数学统计初步总复习
九年级数学统计初步总复习统计初步总复习一、内容概述:这部分内容,因为和实际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近两年各省市的考题中,考查这部分内容的分值,平均占到4.96%左右。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①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注意“考查对象”是所要研究的数据。
② 中位数、模式、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注意区分这些概念。
相同点:都是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
差异:中位数-中间的数据(当然,它应该根据大小先安排)和模式-数据与更多的时间。
③方差,标准差。
方差:顾名思义是“差的平方”,因有多个“差的平方”,所以要求平均数,弄清是“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它的算术平方根。
④ 频率,群距离,频率分布二、例题精析例1。
学校需要知道三年级女生的体重,以便掌握她们的身体发育。
三年级的300名女生中有30名被选中进行体重测试。
在这个问题上,下面的陈述是正确的()。
a、 300个女孩是个体B,300个女孩是整体C,30个女孩是整体D的样本,30个是样本容量答:d。
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澄清人口、个人、样本和样本容量四个概念。
人口和个人都指体重,而不是学生。
还应注意,样本容量不包括单位。
例2.某班第二组男生参加体育测试,引体向上成绩(单位:个)如下:69111311710812这组男孩的表现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1,10注:模式和中值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模式是一组数据中的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据,但不是重复出现的次数。
如上例中数据11出现次数最多,有2次,不能误认为众数是2,而中位数仅与数据排列的位置有关,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若有奇数个数据,则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是中位数,若有偶数个数据,则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例3。
为了估算鱼的重量,养鱼户捕获了10条鱼,并对其称重如下(单位:kg):1.11.21.11.01.11.21.11.11.01.1,则样本平均数为()a、1.1(kg)b、1.2(kg)c、1.3(kg)d、1.4(kg)答:答。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统计初步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数据的整理与编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编码、数据填入表格等。
3.数据的清理和筛选:清理数据中的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
二、数据的表示与描述1.图表的制作与解读:通过制作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2.统计量的计算和解读: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四分位数等统计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百分数和比例:计算百分数和比例,表示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三、数据的分析与解决问题1.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随机事件与概率:了解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计算事件的概率。
3.抽样调查与数据推断:通过抽样调查,借助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情况。
四、逻辑与论证1.等式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进行方程的变形与运算。
2.几何图形与证明: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根据图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3.推理与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论证解决问题,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五、计算与应用1.数的运算:进行不同类型数之间的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的运算。
2.代数与函数: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空间与几何:了解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六、解决实际问题1.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归纳、解方程、建立模型等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解决。
2.运用统计初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九年级数学统计初步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17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归纳:统计初步
2017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归纳:统计初步2017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归纳:统计初步一、总体和样本:在统计时,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二、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1、平均数2、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S)。
注:通常由方差求标准差。
四、频率分布1、有关概念(1)分组:将一组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分成若干组称为分组,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分成5-12组。
(2)频数:每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该组的频数。
各个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n。
(3)频率: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n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各小组频率之和为l。
(4)频率分布表:将一组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相应的频数、频率所列成的表格叫做频率分布表。
(5)频率分布直方图:将频率分布表中的结果,绘制成的,以数据的各分点为横坐标,以频率除以组距为纵坐标的直方图,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高等于该组的频率除以组距。
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该组的频率。
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样本的频率分布反映样本中各数据的个数分别占样本容量n的比例的大小,总体分布反映总体中各组数据的个数分别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2、研究频率分布的方法;得到一数据的频率分布和方法,通常是先整理数据,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其步骤是:(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领率分布表;(5)绘频率分布直方图。
例题:例1、某养鱼户搞池塘养鱼,放养鳝鱼苗20000尾,其成活率为70%,随意捞出10尾鱼,称得每尾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0.8、0.9、1.2、1.3、0.8、1.l、1.0、1.2、0.8、0.9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这塘鱼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分析:先算出样本的平均数,以样本平均数乘以20000,再乘以70%。
九年级数学统计初步的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数学统计初步的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数学统计初步的知识点归纳
数学;经常被缩写为math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数学统计初步的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则(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则(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九年级数学统计初步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年级期末复习数学知识点之统计初步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期末复习数学知识点之统计初步知识点总结
距离期末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不知道同学们复习的怎么样了?小编为各位初三的同学们准备了这篇初三年级期末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在期末考试数学部分取得高分!
重点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⑵若,,,,则(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
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⑵若,,,,则(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三、应用举例(略)
这篇
初三年级期末复习,同时,更多的初三各科的期末复习尽在初三期末复习,预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统计初步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班级 姓名 学号1、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所有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调查对象叫做个体。
(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容量。
(5)随机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叫做随机样本。
(6)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7)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8)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2、平均数的概念(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据,,,,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x 叫做这n 个数据的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那么k k k f f f f x f x f x x212211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其中kf f f f 211,kkf f f f 21,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x (2)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kkk f f f f x f x f x x 212211。
(3)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1'21n x x x nx是新数据的平均数。
4、中位数、众数 (1)中位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中的一个数据(n 为奇数时),或居中的两个数据(n 为偶数时)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
2017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统计初步
2017年参加中考的考生需要了解所学习的科目的知识点都有哪些,下面是王老师为大家总结归纳中考数学统计知识点汇总,希望对2017中考考生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三统计初步
★重点★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⑵若,,…,,则(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⑵若,,…,,则(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三、应用举例(略)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四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内容提要☆
一、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 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
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
三、四边形
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
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