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合集下载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非常喜欢吃馒头。

每天早上,寺庙的主人都会给他一块热腾腾的馒头当早饭。

小和尚吃馒头的方式非常有趣,他总是先将馒头分成两半,然后一半一半地放入嘴中,咀嚼后再吞下去。

有一天,小和尚正在吃他的馒头,突然有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老人虚弱地向小和尚求助:“小和尚啊,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了,能否给我一点东西吃吗?”小和尚犹豫了一下,他真的很想帮助这个老人,但他的馒头已经不够两半了,如果分给老人,他自己就没有东西吃了。

小和尚摸着自己的肚子,心里犹豫不决。

最终,小和尚还是决定将自己剩下的一半馒头给了老人。

老人感激地接过馒头,慢慢地咀嚼着,过了一会儿,他饱饱地吃完了。

小和尚看到老人吃饱之后,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少了一半馒头而感到饿,反而心里暖暖的,对自己的善行感到骄傲。

于是,小和尚决定以后都把自己的馒头分成三份。

一份给自己,一份给需要帮助的人,还有一份给他觉得亲切的动物。

这样,日复一日,小和尚始终如一地把自己的馒头分成三份。

有时,他遇到了饥饿的孩子,他会将自己的一份分给孩子;有时,他看到了受伤的小动物,他会将自己的一份分给小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和尚的修行越来越进步,他的心灵也越来越充实。

他发现,不仅他自己没有饥饿感,而且他的善行也带给他无尽的快乐和满足感。

小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慷慨的心灵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尽管物质上的财富可以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但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善行和慷慨。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向小和尚学习,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

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财富和爱心分享给其他人,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三个和尚睡前故事(精选11篇)三个和尚睡前故事篇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话说山顶庙里自从来了第三个和尚,挑水就成了大问题。

于是大和尚便写了份报告给庙管,请求管委会分配一人专门负责挑水工作。

会长法海大怒:“寺庙各部门都忙着裁员下岗,你们还要加人?”法海便分给三个和尚一个下岗名额。

大和尚是寺里的老前辈,也是寺中住持的候选人,死活不肯下岗。

二和尚是全国武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是寺里的形象代言人,此和尚下岗,寺里颜面何存?二和尚也不能下岗。

小和尚是个大学生,有文凭有能力,虽然职位低,不过脑袋灵活,机敏过人,很被各庙和尚看好,大伙儿都希望他能出几个好主意,帮和尚们赚些钱。

三天三夜,三个和尚不吃不喝,被谁应下岗的问题烦恼着。

终于,小和尚自告奋勇地提出下岗,大和尚二和尚都暗自庆幸保住了铁饭碗,顺水推舟地答应了,并慷慨地每人掏出一百元做下岗津贴给小和尚,以表示对小和尚的同情和感激。

小和尚走后,两个和尚又开始抬水喝了。

而小和尚的决定,是知难而退,还是弃暗投明呢?三年后,大和尚还是参禅念佛。

二和尚参加了少林武术演出,一场可以挣几十元出场费。

小和尚呢?靠山吃山,在山脚下开了个专卖佛珠之类的旅游纪念品店,不久又创立了“山庙旅行社”,开展山庙一日游等活动,财源滚滚,早已成了老板。

如今,大和尚仍喝着河水,二和尚喝上了自来水,小和尚一年四季都喝矿泉水。

看来,墨守成规是不可取的,守株待兔不如努力拼搏。

做人要会变通,才会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篇2唉,三个和尚的故事,今天又一次重现在我们班里。

小明、小刚、小强这三个懒家伙的身上了,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如果想知道,就请往下看。

“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响后,同学们都快马加鞭地奔出教室。

现在班里只剩下小明、小刚、小强这三名值日生了。

他们三个似龙卷风一般,快速打扫完教室,现在的教室,可是一尘不染。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在教室后面还有一簸箕垃圾,小强指着垃圾说:“小明,你去把垃圾倒下!”小明说:“凭什么呀,我都把教室拖了一遍,很累的,这样吧,小刚你去倒。

禅悟小故事大道理:小和尚哲理的故事

禅悟小故事大道理:小和尚哲理的故事

禅悟小故事大道理:小和尚哲理的故事禅悟小故事大道理:小和尚哲理的故事时间:2013-10-9 10:42:32 核心提示: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上人来人往,人们很好奇,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

”小和尚听到:“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于是,小和尚没有卖,乐呵呵地去见师父:“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

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禅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窜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00元就2000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

”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他依然遵照师傅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师傅:“师傅,今天有人要出2000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禅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

最近很火的馒头 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

最近很火的馒头 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最近很火的馒头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最近很火的馒头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最近很火的馒头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一、第一个馒头 A.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

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

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

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

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 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 2:1 / 11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

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

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

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 A 农夫那样的人出现。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 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

从本质上看, A 和 B 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

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 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二、第二个馒头 A.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五个馒头的哲理故事_写作素材

五个馒头的哲理故事_写作素材

五个馒头的哲理故事一、第一个馒头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

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

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

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

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

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

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

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

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

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二、第二个馒头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

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

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

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

禅悟小故事大道理小和尚哲理的故事

禅悟小故事大道理小和尚哲理的故事

禅悟小故事大道理:小和尚哲理的故事禅悟小故事大道理:小和尚哲理的故事时间:2013-10-910:42:32 核心提示: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上人来人往,人们很好奇,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

”小和尚听到:“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于是,小和尚没有卖,乐呵呵地去见师父:“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

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禅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窜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00元就2000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

”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他依然遵照师傅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师傅:“师傅,今天有人要出2000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禅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

小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经典的哲理

小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经典的哲理

小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经典的哲理我们常常的提防别人,算计别人,可有没有想过自己的错失,往往自己的一个失误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我们要时常的告诫自己,告诫自己不容犯错。

r>第一个故事:小和尚裱画。

小和尚先调了浆糊,涂在画的背面,在裱上用一层白棉纸;又看到最讲究的织锦缎,镶在画的四周,贴在墙上等干。

小和尚知道贴有在墙上的时间越长,将来画越平。

所以他足足等了三个月,才把画拿下来,放进檀木框子。

画挂上,小和尚左看看、右看看,得意极了。

问题是,才一年,画上居然出现了几个黄色深蓝色的斑点。

“这是师父最爱的画啊!”小和尚急死了。

可是怎么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用了最好的浆糊、绵纸和织棉,那个檀木框就更不用说了……”小和尚向师父否定。

“先把画从框子里边拿出来吧!”师父说。

小和尚取下框后的挂架,把画拿出来,交给师父。

“无腺是从画前面进去的?还是从后面进去的?”师父指着问。

“是后面!”小和尚叫了起来,“可是后面瓦楞的绵纸最好是最好的!”“没错!”师父笑笑,“错在三夹板!新的三夹板,掉颜色!你让它直接靠在画的诸如此类,当然画要遭殃!”第二个故事:小和尚封装香菇小和尚从树林里采来酱瓜许多香菇,摊在地上爆晒。

“晒干之后,装进袋子。

”师父说。

“知道了!”小和尚应着,觉得师父真操心。

没想到正装袋,师父又来了:“切勿全装在一个大袋。

多分几个小袋子,封紧了!别透气!”“知道了!”小和尚心想,“师父真是整人冤枉!”繁育的香菇特别香,炒青菜时丢进几朵,就有了说不出的好滋味,到院里用斋的施主莫不盛赞。

第一捆香菇用完了,小和尚打开第二包,大叫一声,冲去向师父报告:“不好了!不好了!香菇里长满了小虫,不能吃了!”“别急!这包不能吃,别包说不定能吃!”师父树,“把剩下的几包也打开试试!”小老和尚紧张地打开那些包,嘴角笑到了耳根。

“这就是我要你分包密封的道理。

”师父敲敲小和尚的头,“你以为画图是保护画的,岂知板子也伤了画,你总以为袋子是防外面虫子咬香菇,岂知香菇里原来就可能有虫。

1、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

班级姓名猎人抓到了一些鸡和兔子。

数数脚有46只,数数头有20只。

请问:猎人先生抓住了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练习】猎人去非洲大草原旅行,在一片草场上发现了不知数量的鸵鸟和斑马。

数数头有32个,数数脚有74只。

请问这这片草场上有鸵鸟和斑马各多少只?停车场上有三轮车,汽车共50辆,共有轮子168个。

请问三轮车和汽车各有多少辆?【铺垫】和尚吃馒头,小和尚每人吃1个,大和尚每人吃3个。

现在共有42个馒头正好分给24个和尚,不多也不少。

请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和尚吃馒头,小和尚3人吃1个,大和尚每人吃3个。

现在共有42个馒头正好分给46个和尚,不多也不少。

请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铺垫】鸡兔同笼,鸡和兔的数量一样多,共有48条腿,求鸡和兔各有几只?鸡、兔共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0只.问:鸡、兔各多少只?同学们去春游,大船每船坐6人,小船每船坐4人。

全班共有46人,刚好租借10条船。

请问:大船小船各有几条?【超常大挑战】东湖路小学三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20道试题.做对一题得5分,没有做一题或做错一题都要倒扣 3分。

小明得了60分,问他做对了几道题?【知识大总结】鸡兔同笼1.基本类型(鸡飞法)⑴先按脚少动物的脚数抬脚;⑵地面上剩下的脚都是____的脚;⑶每只兔子还剩下____只脚。

2.和差倍型鸡兔⑴当只数一样多的时候,___是___的2倍;⑵当脚数一样多的时候,___是___的2倍。

3.小明考试⑴假设法:假设小明全对;⑵小明把一道题由对改错将会被减掉____分。

哲理小故事(通用15篇)_1

哲理小故事(通用15篇)_1

哲理小故事(通用15篇)哲理小故事(通用15篇)哲理小故事1 上世纪50年代,曾传出一条轰动美国的新闻:两名驾驶战斗机参加大西洋军事演习的军人,因为飞机出现故障,紧急降落在一座无名海岛上。

当他俩惊魂未定地钻出飞机时,突然发现了一个上身赤裸腰间仅系一块麻布的男人,而且是个白种人。

飞行员试着用英语和他交谈,那人竟能对答如流。

从对话中得知,孤岛上仅有他一名“居民”。

两个美国人猜想,对方一定是二战时期在某次战斗中遗留在岛上的美国士兵,多少年来竟然不知道战争已经完毕。

他俩表示,待飞机故障排除后,他们将把他带回美国。

但这个消息并未引起对方的兴趣,他淡淡地告诉他们,他是因为忍受不了城市的喧嚣,主动将自己放逐到这座孤岛上来的。

岛上有一间他自己盖的简陋木屋,有一口自掘的淡水井,养了一大群鸡和一只得意的猫。

鸡、猫是他当年上岛时特意带的。

院里还有圈养起来的野免。

不久,飞机故障排除了,他俩只好辞别。

伴随着他们回国,有关这个“怪人”的新闻很快见诸媒体,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有家媒体对此穷追不舍,特意派一位摄影师租了条船赶到那座小岛。

那个男人尽管不乐意外界干扰他平静的生活,但还是客气地接待了来访者。

木屋的简陋在摄影师意料之中,但想不到的是,屋里的陈设颇有秩序。

牙具没有污渍,就连挂在绳子上的毛巾都保持在一条程度线上。

有个细季节摄影师感慨不已。

有一次,他喝完椰子汁后顺手将椰壳扔在了院落里,主人显然生气了,他弯腰捡起椰壳将它拿出院子。

摄影师原以为一个自我放逐到荒岛的人,生活也会如返祖穴居的野人。

其实,何止这位摄影师,恐怕不少人都会这样想。

而这个人却反驳了大家,无论他如何放逐自己,仍然保持着生命的一份尊严,并且不与任何环境妥协。

无独有偶,在生活中我有幸结识过一对同样令我感慨的夫妇。

那天,我授命去采访一位获得政府表彰的盲人按摩师。

19岁那年,他上山砍柴时不幸从岩顶跌落下来,掉在灌木丛中被树枝戳瞎了双眼。

为了生活,他跟人学起了按摩,专治跌打损伤,并且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按摩疗法,给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每天起得很早,先打扫寺庙,然后帮师父准备早餐。

师父常说:“吃饭要知足,珍惜每一口食物。

”小和尚总是记得师父的教诲,每次吃饭都很认真。

有一天,小和尚刚把馒头端上桌,师父就要出门了,他赶紧问道:“师父,您就不吃早餐吗?”师父笑着说:“我有事情要处理,先走了,你们慢慢吃。

”小和尚点点头,然后在师父离开后,开始享用早餐。

小和尚细嚼慢咽地吃着馒头,一口一口地咬着,他想着师父的教诲:“吃饭要知足,珍惜每一口食物。

”于是,他很珍惜地吃着每一口馒头,感激着这份早餐。

就在这时,一个乞丐走进了寺庙,他衣衫褴褛,看起来很疲惫。

小和尚立刻停下手中的动作,站起身去问候乞丐,并招呼他一起分享早餐。

乞丐看到小和尚的热情,感激地点点头,然后坐下来和小和尚一起吃起了馒头。

小和尚吃了一半的馒头,便把另一半递给了乞丐,他说道:“师父常说,吃饭要知足,我们既然有食物,就应该和别人一起分享。

”乞丐接过馒头,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他默默地吃着馒头,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

吃完早餐后,乞丐起身离开了寺庙,留下小和尚孤独地坐在餐桌前。

他望着门口的背影,心里涌动着一丝难以名状的情感。

他不知道那个乞丐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来到寺庙,但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师父常说,要善良对待每一个来访者。

这一天过去了,小和尚还在师父的教导下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每天都会认真地做好一切事情,然后静心修行,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和尚的善良和慈悲之心感染了寺庙里的每一个人,寺庙也因此变得更加祥和与安宁。

从此以后,每当有人来访,小和尚总是能以善良的态度去对待,他渐渐地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榜样。

几年后,小和尚长大了,他成为了一名有名的僧人,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具有大慈悲心的僧人。

他经常会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给予他们力量和希望,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师父常说:“一个人的善良和慈悲之心能感染他周围的每一个人,能改变生活的轨迹,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

进退两难,怎么办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进退两难,怎么办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进退两难,怎么办哲理小故事及感悟樵夫经已不知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既然能上,既然惟一能够想象活命的可能捷径已经只求证实没可能,半天吊着肯定根本无法等死。

那就只有往下跳了——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

也许可以顺着山势而下让,缓和一点冲下去的重力。

也许半途能够帮助有另一棵树,那么就可以一次再减掉一次失去平衡。

也许没有,也许真的得死,但还有一个可能性,也许不会死。

这故事最大启发,是当代人对未知的态度做人常有进退两难的戏码,与其夹在中间等死,倒不如别浪费支撑的精力,将全副精神付诸一博,跌下去会死,但已经不足以爬上去了,就算博个万分之一希望,毕竟还是一线生机。

很多时候,犹豫不决真要比堕落还要消极。

我亲眼见过人就在犹豫不决的边缘,唉声叹气,半死不活,人格恒常处于分裂状态之下耕牛了一生。

这些“惯于凌空”的人,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自己一脸无奈的表情,和那些多余的自我解释,但生命总有个有效期限,谁能跟生命玩明争暗斗?教人跳下悬崖找活路,是不是疯了?假如每一回你都当那一次决定的行动是你最后的一线生机,那你可以做到许多他人做也无法想象的事。

你的生命有自己一套专属的价值观,你会有另一个思维足以闯荡的空间。

你有自己的精神知觉。

这或者说也许不能改善你饭菜的味道,但对生命来说,这个精神认知,至为重要。

凌空摆荡,浪费时间而仍然不该有结果。

最后谁都不能在半空中撑上多久,既然使劲保持半天吊,倒不如趁自己头脑还清醒,体力还能赌多一次的时候,好好牵制自己的命运。

跳下去,不一定就活不了。

人生短暂,善待自己人的一生,来去匆匆。

我们在亲人的当中欢声笑语中会诞生,又在亲人的逃走悲伤流泪中离去。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未能对人,但我们应庆幸自己拥有了这毕生。

人就这么一生,都希望有个幸福的几十家,每天都快快乐乐。

但生活中,不是一切甚至尽人意,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烦恼。

人的一辈子,有多少无可奈何,邂逅多少恩恩怨怨。

可是想到人永远不就这么一辈子吗,有什么看不开的?人世间的烦恼忧愁,恩恩怨怨半个世纪后,不都烟消云散了,还有什么不能化解,不能消气的呢?人就这么一生,我们应快乐地度过这辈子。

僧与馒头的故事

僧与馒头的故事
1 每人吃 3 个馒头
假设全是小和尚,则:
1 3
×100= 1300 (个)
100-
100 3
= 2030(个)
1 3- 3

8 3(个)
200 8 3 ÷ 3 =25(个) ………大和尚
100-25=75(个) ………小和尚
解法一:
每盘放4个馒头,正好够一个 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的食量。
那么,100个馒头正好可分 装在25个盘里。
小和尚的人数:100-x=100-25=75(人),
答: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
谢谢观看

假设全是大和尚,则: (900-300)÷(9-1)=75(个)
100-75=25(人)
解法三:
有100个馒头,100个和尚,大和尚每人吃3个馒头, 小和尚3人吃1个馒头。问大和尚、小和尚各有多少个?
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
3x+(100-x)÷3=100 9x+100-x=300 9x-x=200 8x=200 x=25
100÷4=25(个) 25×3=75(个) 小和尚人数 25×1=25(个) 大和尚人数
解法二:
如果把一个大馒头改做成3小馒头 则100个大馒头就变成300个小馒头。
这样,本题就转化成: 有100个和尚,3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9个,小和尚每人吃1个。 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
用假设法解:
100×9=900(个)
古趣题新解
设计:蒋志聪
【原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译文】有100个馒头,100个和尚,大和尚每人 吃3个馒头,小和尚3人吃1个馒头。问大和尚、小 和尚各有多少个?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住在一个寺庙里。

他常常非常勤奋地学佛、念经、默念心经。

每天他吃的食物非常简单,只有一片馒头和一碗清粥。

有一天,小和尚得到了一块非常大的馒头。

他非常高兴,因为这块馒头是寺庙里最大的馒头。

小和尚抱着馒头欢快地跳回自己的房间。

到了晚上,小和尚准备把馒头吃掉。

他看着那块大馒头,心里有些纠结。

因为他在心里非常喜欢这块馒头,他也觉得应该把这块馒头好好地享受一下。

于是小和尚拿起馒头,轻轻地闻了闻,香喷喷的味道让他更加开心。

小和尚用手慢慢地撕下一小块馒头放进嘴里,细细地咀嚼着,细细品味着。

他觉得这是人生中最好的一块馒头,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寺庙里的其他和尚们。

他想到他们每天吃的都是那么简单,只有一片馒头和一碗清粥。

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得到这么一块大馒头,而其他和尚们却没有这个机会。

于是小和尚心里开始犹豫。

他不再享受这块馒头,而是想着应该把它分给其他人吃。

于是他把馒头切成了几小块,一块一块地送给每一个和尚。

其他和尚们非常感激小和尚的大方和慷慨。

小和尚看着和尚们开心地吃着馒头,心里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

他知道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他现在不仅仅是为自己着想,也为别人着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质的享受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满足和快乐。

有时候,当我们得到了一些特别的东西,我们应该想到其他人,分享我们的喜悦和快乐。

只有当我们为他人着想,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这个小和尚的故事也教会我们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不要只为自己着想,而是要为别人着想。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和尚与馒头”问题的解法探讨

“和尚与馒头”问题的解法探讨

“和尚与馒头”问题的解法探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中,出现了“和尚与馒头”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下面将探讨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几种解法.根据常规思路,既然可以全看成大僧来解决,那也可以全看成小僧来解决,由此不难得到解法二.解法二思路与解法一思路基本一致,这两种解法是完全按照“鸡兔同笼”问题解法的一般套路思考的. 但遗憾的是作为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运算,因此以上两种解法显然还没有达到要求. 此时,考虑另起炉灶,还是继续深究?但上面的解法思路清晰,过程又合乎情理,就此放弃难免不太甘心. 静心一想,主要矛盾出在分数上面,此时若能将分数问题转化成整数问题来考虑,解题过程便非常明了. 而那一刻,解法三已经心中有数.解法三:100 × 9 = 900(个),900 - 300 = 600(个),小和尚:600 ÷ (9 - 1) = 75(人),大和尚:100 - 75 = 25(人).解题思路:分数问题要转化成整数问题,其实只要突破“小僧三人分一个”即可. 由此,笔者对原题进行了巧妙的改编:“三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九个更无争. 小僧一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谈及这一改编的灵感,还是从等式的基本性质中获取的. 而这样一来,这个问题的处理就与解法一大同小异,但又避开了分数问题. 于是,解法四其实也已了然于胸.解法四:100 × 1 = 100(个),300 - 100 = 200(个),大和尚:200 ÷ (9 - 1) = 25(人),小和尚:100 - 25 = 75(人).想到解法三与四,笔者非常开心,以为这样的解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峰,以为这样的解法五年级的学生会容易接受. 但在实际授课中,班级中仍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理解,看来是高估他们了!课后想想也的确有些为难他们了,对题目进行改编来解题,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从来都未曾触及的领域!正在为这个问题发愁的时候,一个文静的男孩带着疑惑的眼神向我递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他的解题过程,我一看答案就欣喜了,答案完全吻合!更令人惊讶的是整个解题过程只有两个步骤!但他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中也的确只是一般水平!我点了点头,想听他讲讲思路,他只是摇摇头,表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也仅仅是想来我处探个究竟. 于是,我看着他的解法,满足地竖起了大拇指.解法五:大和尚:100 ÷ (3 + 1) = 25(人),小和尚100 - 25 = 75(人).解题思路:大和尚每人吃三个馒头,小和尚每三人吃一个馒头,若把一个大和尚与三个小和尚分成一组,这样每组吃(3 + 1)个馒头,共可分成25组,利用捆绑(组合)的方法,得到大小和尚人数.后来,笔者将这种方法在班级中讲授,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了,看来一种好的解题方法往往能达到师生共鸣.除了以上五种解法外,考虑到本册书中已经涉及方程,不妨也给学生介绍用方程思想来解决本题,虽然其设未知数的过程以及求解方程的过程难度非常之大,但总体上说,给他们介绍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这样也让他们能够选择更为合适的方法去解题.解法六:第一步,设小和尚有3x人,则大和尚有(100 - 3x)人. 第二步,根据题意列出方程:x + (100 - 3x)× 3 = 100. 第三步,解得x = 25.解题思路:用方程来解决,设未知数的过程很重要,此处设小和尚人数为3x,目的还是为了避开分数,而这一步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依旧很大,而对于这个方程的求解过程也并不简单,若是对于初中学生那还可以采取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追溯该问题,考虑到其数据较小,解法七“试错法”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试错”,可以轻易求得大小和尚人数.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不少学生过来刁难,但极少次他们可以得意离开,没想到偶尔给他们尝点甜头竟愈加激起他们提问的热潮,这种场面为师者想必都深有体会. 一直以来,笔者认为数学乃至理科的解题教学都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方面:多听听学生的方法,多完善学生的方法,多提升学生的方法. 如果因为繁杂的教学琐事而丢弃了这些根本的东西,实在是不大值得.最后,我想假如我们能够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便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接受教师对题目的剖析. 虽然,这对教师自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却是一件受益匪浅的事情,其影响将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

关于和尚分馒头的收获和感悟

关于和尚分馒头的收获和感悟

关于和尚分馒头的收获和感悟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老和尚给两个小和尚分馒头。

他告诉小和尚们,一共有5个馒头,你们一次一只手只能拿一个,吃完后,才能再拿新的,看谁最后吃到的多。

一个小和尚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抢了两个,还沾沾自喜。

另一个小和尚则不慌不忙地拿起其中一个开始吃。

吃完手中那一个后,他拿起了剩下的两个馒头……老和尚就是想通过这个事情告诉他们,做人不要太贪心,小聪明耍过头,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真正笑到最后的,反而是那些在大多时候略显“笨拙”的人。

“来来往往,皆为利也”精明一旦过了头,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往往会出卖朋友,出卖良心。

之前,我的邻居家的儿子投机倒把,靠着赌博,他赚了点钱,立马盖起了高楼。

街坊邻居都很羡慕,碰着老太太就夸她儿子“精明能干”。

但是没过多久,他儿子痴迷赌博,一场大赌又把所有输光了。

钱以什么方式快速涌来,就会以什么方式快速失去。

此外,还有用地沟油的饭店,做僵尸肉的酒楼,做劣质奶粉的工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被利益驱使的人,精明过了头,一不小心,把良知、底线都抛之脑后,而这,也为人生埋下了祸端。

“世间一切,自有因果”世间一切,自有因果报应。

有个寓言故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只野猪和马一起吃草,野猪太调皮,常常把水搅浑。

对此,马十分恼怒,一心想要报复。

于是,它心生一计,请猎人帮忙。

猎人说,需要给马套上辔头让他骑,马报复心切,答应了猎人的要求。

后来,猎人骑上马打败了野猪,然后把马也牵了回去,拴在了马槽边……人生处处有因果,心中不能有恶念,但凡是想依靠小聪明的人,最终只会连自己也害了。

《菜根谭》中说:“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

”意思就是奉劝世人,不要去打坏主意,不要接受来路不明的利益。

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021年中考满分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2021年中考满分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中考满分作文素材哲理故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写亦是如此。

作文素材是行文写作的必须要素。

素材之于作文,恰如稻米之于巧妇、阳光水土之于植物、笔墨纸砚之于书画……下面是第一的关于哲理故事的中考满分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明天吃几个馒头这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6个馒头,只有他自己得到了4个馒头。

小和尚觉得太不公平了。

师父得6个馒头,他没意见,可大师兄也得6个馒头,不是跟师父平起平坐了吗?不行,不行!于是小和尚找到师父,也要6个馒头。

师父说:“你能吃下6个馒头吗?”小和尚大声说:“能!我要6个馒头!”师父看了看小和尚,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

不久,小和尚就将6个馒头吃完了,他吃得很饱很饱。

小和尚拍着肚子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6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

我能吃6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6个馒头!”师父微笑着看小和尚,说:“你是吃下去了6个馒头,但明天你要不要6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小和尚觉得肚子胀,也口渴,然后就去喝了半碗水。

接着,小和尚的肚子比刚才更胀了,而且有点儿发痛。

小和尚开始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挑水扫地念经。

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说:“平时你吃4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6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可是你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

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

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与人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自然常乐。

”小和尚点点头,捂着肚子,说:“师父,以后,我还是吃4个馒头!”流沙有时比岩石更坚固古代,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千方百计把墓穴建造得坚固、牢靠,___坚不可摧,但用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来形容恐不为过。

其目的是为了防备盗墓者盗挖,可事实是,许多墓穴仍然被挖被盗,有的被洗劫一空。

河南上蔡有座古墓,建造于春秋时代。

xx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时发现,古墓上被挖开了大大小小17个洞,说明盗墓者不知光顾过多少次。

从洞里的器皿、古钱币、矿泉水瓶等遗留物考证,盗墓者于不同的朝代,最早的盗墓者战国时代,最近的现代。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从小和尚出生起,他就在寺庙里生活。

虽然寺庙里的生活简单,但对于小和尚来说,那是他的家。

他和其他和尚一起修行、打坐,还帮忙打扫寺庙。

每天早晨,小和尚起床后,会去寺庙里的馒头店里买馒头。

他每买一次馒头,都会很慢吞吞地走回自己的房间,慢慢地吃掉这个馒头。

其他和尚都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慢慢地吃馒头。

小和尚回答说:“我觉得这样吃馒头,可以更加珍惜食物。

”这个小和尚很能够体会到馒头的珍贵,因为他知道这个馒头不是他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而是馒头店老板对他的恩赐。

在这个小城镇里,绝大多数的和尚是和小和尚一样,都是依靠馒头店老板的恩赐来过活。

尽管别的和尚也知道自己依靠别人的帮助来生活,可是他们还是躺在床上不愿意醒来,更加不愿意慢慢地吃食物。

小和尚不同,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珍惜食物、感激别人的心。

有一天,小和尚到馒头店里买馒头,馒头店老板问他:“小和尚,你这么喜欢慢慢地吃馒头,其实这个馒头可以直接吃的啊,没必要那么慢吞吞的。

”小和尚听完之后,微笑着说:“尽管这个馒头是你送的,但是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价格。

我吃的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馒头,我在吃的是你的恩赐和关怀。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馒头,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每个人的馒头中,都品尝到其中的珍贵。

”从此以后,小和尚依然每天买馒头,依然慢慢地吃掉这个馒头。

尽管别的和尚也看到了小和尚的模样,他们却不再对他说闲话。

因为他们知道,小和尚的行为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激。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小和尚一样,珍惜每一个食物和生命的机会。

不管是什么样的馒头,我们都应该欣赏其中的美好,感激其中的恩赐。

生命中的每一个机遇或许都只是短暂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短暂的时光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感受每一个馒头中的味道,品味生命中的珍贵。

僧吃馒头

僧吃馒头

百僧吃百馒头---一百和尚吃一百馒头义合庄小学宋金山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有这样一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意思是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求大、小和尚各几人?这道题的解法有好多种:方程法:一元一次方程①设大僧为x个,则小僧为100-x3x+(100-x)/3=100解方程得x=25所以设大僧25个,小僧75个.②也可以设小僧x个,则大僧100-x(100-x)×3+1/3x=100解方程得x=75所以设小僧75个,大僧25个.二元一次方程③解:设大僧为x个,小僧为y个.x+y=1003x+y/3=100解方程组得x=25 y=75所以大僧25个,小僧75个.列表法:④因为僧和馒头为整数,且3个小僧分一个馒头,则小僧人数为3 的倍数最大不超过100,所以小僧人数最多99个。

大僧1个分3个馒头。

⑤因为1个大僧分3 个馒头,100个馒头最多分给33个大僧,则小僧最少67个,又因小僧3 人分1个馒头,小僧人数是3的倍数,则小僧最少69人.鸡免同笼法:⑥假设都是大僧,每僧分3个馒头则分300个馒头,差了200个馒头。

因为我们把小僧看成了大僧,每把1个小僧看成一个大僧就多吃(3-1/3)个馒头,所以小僧人数为:(3×100-100)÷(3-1/3)=75⑦假设都是小僧,每3个小僧吃1个馒头则吃三十三又三分之一个馒头,余了六十六又三分之二个馒头。

因为我们把大僧看成了小僧,每把1个大僧看成1个小僧就余(3-1/3)个馒头,所以大僧人数为:(100-100÷3)÷(3-1/3)=25大僧25,小僧75此方法五年级学生不会分数除法,做不了。

用整数计算:⑧因为1个大僧分3个馒头,3个小僧分得1 个馒头,所以1个大僧分得的馒头是小僧的9倍,也就是说1 个大僧分得的馒头能分给9个小僧。

假设100个馒头都分给小僧,则能分给300个小僧,多了200个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理故事——小和尚吃馒头
这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6个馒头,只有他自己得到了4个馒头。

小和尚觉得太不公平了。

师父得6个馒头,他没意见,可大师兄也得6个馒头,不是跟师父平起平坐了吗?不行,不行!
于是小和尚找到师父,也要6个馒头。

师父说:“你能吃下6个馒头吗?”小和尚大声说:“能!我要6个馒头!”
师父看了看小和尚,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

不久,小和尚就将6个馒头吃完了,他吃得很饱很饱。

小和尚拍着肚子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6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

我能吃6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6个馒头!”师父微笑着看小和尚,说:“你是吃下去了6个馒头,但明天你要不要6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小和尚觉得肚子胀,也口渴,然后就去喝了半碗水。

接着,小和尚的肚子比刚才更胀了,而且有点儿发痛。

小和尚开始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挑水扫地念经。

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说:“平时你吃4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6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可是你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

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

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与人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自然常乐。


小和尚点点头,捂着肚子,说:“师父,以后,我还是吃4个馒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