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大作业模板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大作业)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在系统实际运行前,也希望对项目的实施结果加以预测,以便选择正确、高效的运行策略或提前消除设计中的缺陷,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际系统的运行水平,采用仿真技术可以省时省力省钱地达到上述目的。

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与计算机,联系这三个要素则有三个基本活动:模型建立、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2.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的模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应用于系统设计的哪个阶段?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的模型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描述模型。

当仿真模型是物理模型时,为(全)物理仿真;是数学模型时,称之为数学(计算机)仿真。

用已研制出来的系统中的实际部件或子系统代替部分数学模型所构成的仿真称为半物理模型。

计算机仿真、半物理仿真、全物理仿真分别应用于分析设计阶段(软件级)、部件及子系统研制阶段(软件—硬件级)实时仿真、系统研制阶段(硬件级)实时仿真阶段。

3.PID 控制算法中比例、积分、微分部分各起何作用?答:P (比例)I (积分)D (微分)调节器是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

其中比例调节起纠正偏差的作用,其反应迅速;积分调节能消除静差,改善系统静态特性;微分调节有利于减少超调,加快系统的过渡过程。

此三部分作用配合得当,可使调节过程快速、平稳、准确,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分析题(第1题15分,第2题30分)1.系统采样周期的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从对调节品质的要求来看,应将采样周期取得小些,这样,在按连续系统PID 调节选择整定参数时,可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从执行元件的要求来看,有时需要输出信号保持一定的宽度。

如:当通过数模转换带动步进电动机时,输出信号通过保持器达到所要求的控制幅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要求计算机的输出值不应变化,因此,采样周期必须大于这一时间;从控制系统随动和抗干扰的性能要求来看,要求采样周期短些;从计算机的工作量和每个调节回路的计算成本来看,一般要求采样周期大些;从计算机的精度来看,过短的采样周期不合适。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科目:机电一体化班级:机械工程五班成员:罗欣201325070530卢国文201325070501赵效鲁201325070509贾静然201325070502目录一、设计任务 (3)1、题目 (3)2、任务 (3)3、主参数 (3)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 (4)1、单坐标定位。

(4)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4)三、总体方案的确定 (7)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7)2、动力装置的选择 (7)3、.检测与传感装置的选择 (8)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8)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9)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9)2、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12)五、检测与传感装置的计算与选型 (15)1、速度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5)、2.位移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7)六、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21)1、速度控制 (21)2、CPU的选择 (27)七、工作台系统的功能框图 (28)八、工作台装配图的绘制 (28)九、部分源代码 (29)十、感悟与总结 (33)十一、参考文献 (33)一、设计任务1、题目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2、任务设计一种适用于机械手空间平动的工作台3、主参数(1)、X、Y、Z方向脉冲当量:= = =0.005mm/脉冲(2)、X、Y、Z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0.01mm(3)、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 = =3000mm/min(4)、工作台负载最快移动速度:= = =400mm/min(5)、工作台空间尺寸:500mm500mm500mm(6)、工作台工作空间尺寸:400mm400mm400mm (7)、空载启动时间:Δt=25ms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1、单坐标定位。

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本例中采用逐点比较法进行直线和圆弧的插补(1)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原理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思路是: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中,根据机械手当前位置与给定轨迹的偏离情况,并为消除这个偏离,在其中一个坐标轴上走一小步,这样一步步直到终点,每一步都是用给定轨迹对实际轨迹进行修正。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便携式折叠电动车设计说明书农机一班第六小组成员:潘江20126901吴正凯20121100张韬20126906刘威20121098许沛东20126897目录一、前言 (1)二、部分国家标准 (1)三、外形设计 (3)四、折叠机构 (4)五、尺寸设计 (5)六、动力部分 (6)七、电路设计 (6)八、结语 (7)一、前言随着经济发展,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现在折叠自行车以及电动车已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

虽然折叠自行车方便携带,但远不及电动车快捷,但电动车的缺点则是体积较大,在要换乘其他交通时会比较麻烦。

如果把电动车做成可折叠的,那既能集合两者优点,还可起到防盗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都有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有一些折叠电动自行车已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但是经过我们的调研,市场上现存的折叠电动自行车折叠方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在中轴部位前后对折,折叠后形状很不规则,携带困难;也有一些产品,折叠后形状较为规则,但是折叠过程繁琐,且价格昂贵,不适合现在中国现在的消费群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设计了一款可折叠的便携式电动车,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同时在考虑安全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二、部分国家标准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罗列部分电动车技术要求,为更进一步设计打好基础。

5.1 整车主要技术性能要求5.1.1 最高车速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 m/h.5.1.2 整车质量(重量)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 g,5.1.3 脚踏行驶能力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 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 m,5.1.4 续行里程电动自行车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应不小于25k m,5.1.5 最大骑行噪声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作电动匀速骑行时(电助动的以1 5k m/h-18k m/h速度电助动骑行)的噪声应不大于62 dB(A)。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资料讲解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资料讲解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科目:机电一体化班级:机械工程五班成员:罗欣201325070530卢国文201325070501赵效鲁201325070509贾静然201325070502目录一、设计任务 (3)1、题目 (3)2、任务 (3)3、主参数 (3)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 (4)1、单坐标定位。

(4)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4)三、总体方案的确定 (7)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7)2、动力装置的选择 (8)3、.检测与传感装置的选择 (8)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8)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9)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9)2、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12)五、检测与传感装置的计算与选型 (15)1、速度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5)、2.位移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7)六、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20)1、速度控制 (20)2、CPU的选择 (26)七、工作台系统的功能框图 (27)八、工作台装配图的绘制 (28)九、部分源代码 (28)十、感悟与总结 (32)十一、参考文献 (33)一、设计任务1、题目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2、任务设计一种适用于机械手空间平动的工作台3、主参数(1)、X、Y、Z方向脉冲当量:∆x= ∆y= ∆z=0.005mm/脉冲(2)、X、Y、Z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0.01mm(3)、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xmax= ∆ymax= ∆zmax=3000mm/min(4)、工作台负载最快移动速度:∆xmax= ∆ymax= ∆zmax=400mm/min(5)、工作台空间尺寸:500mm×500mm×500mm(6)、工作台工作空间尺寸:400mm×400mm×400mm (7)、空载启动时间:Δt=25ms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1、单坐标定位。

机电一体化课程大作业_1

机电一体化课程大作业_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浙江杭州310014)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其次点出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不适应,并列举了一些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最后综述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发展趋势1 概述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技术。

这一多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

其各个组成部分(如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在综合成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这需要取长补短,严格要求,不断向理想化方向发展,使原来各种技术取长补短,更趋于合理性、科学性,在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不适应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基础设施及其支撑技术等内容。

其中,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是机械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指采用某种工具(包括刀具)或能量流通过变形、去除、连接或增加材料等将工件制成满足一定设计要求的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中所需要技术的总称。

传统的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

21世纪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

可以说,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

其主要特征如下:(1)充分消化吸收和应用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更加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人因素,企业的工艺、装备、材料高技术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2)建立起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推广和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发展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3)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资源节约、无污染绿色等特征,具有与全球化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模式,并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某车床进行数控改造,其小拖板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已知进给系统行程为200mm,快速移动的最大速度为1. 2m /min,最大切削进给速度为0. 25m /min,溜板和刀架的质量为20kg。

1.本设计系统中的计算机拟釆用PLC,请简述其特点。

(6分)(1)可靠性高。

(2)适应性强,应用灵活。

(3)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4)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工作量少(5)维修方便。

(6)体枳小,能耗低2.本设讣系统中拟选择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驱动,请简述其工作原理。

(6分)设步进电机的三项分别是A、B、C,将电脉冲加到A相,A相产生磁通,并对转子产生磁拉力,1、3两个齿与定子的A相磁极对齐。

而后再将电脉冲通入B相励磁绕组,B相磁极便产生磁通。

使转子2、4两个齿与定子B相磁极对齐。

如果按照AA的顺序通电,转子则沿反时针方向一步步地转动。

3.本设讣系统中的传感器拟釆用光栅传感器,请简述该传感器的特点。

(6分)①精度高。

②可用于大量程测量兼有高分辨力:③可实现动态测量,易于实现测量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④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⑤高精度光栅制作成本高,4•对于初步选用的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假设其步距角为。

釆用三项六拍的通电方式工作,脉冲当量5为a 005mm,,请计•算传动链中的传动比7。

(8分)根据题意亠卫1證烏r?360彷5•设工作时丝杠轴向切削分力为Fy=l3O4N,垂直切削分力为F,=1779.3N ,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0・85。

(1) 计算切削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T皐(8分)T;Q =FxXlo = _"9.3x6_ = 1 ⑹(M 讪)=1(心)"2 托xixq 2x3,14x2x0.85(2) 根据加丄需要,选择燕尾形导轨,在良好的润滑悄况下,其摩擦系数为,计算切削运行时摩擦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T;q(N・m)。

(8分)摩擦阻力斤=(呦+ /;)“ = (20x9.8 +1304)x0.1 = 15O(N)F ISO y 6吒=k = 2x3.14x2x0.85 =强?曲”)=0.0843 (心)(3) 齿轮ZiZ的转动惯量为人=l・6xKr* Kg”几厶2 =6.4 X10* Kg"几丝杠的转动惯量A=L2xlO-^/C^/»\求机械系统等效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丿“。

毕业大作业参考范文

毕业大作业参考范文

毕业大作业课题名称: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生姓名学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年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1)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1)(1) 数字化 (1)(2) 智能化 (1)(3) 模块化 (1)(4) 网络化 (2)(5) 人性化 (2)(6) 微型化 (2)(7) 集成化 (2)(8) 带源化 (2)(9) 绿色化 (2)2、机电一体化产品 (2)二、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三、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4)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5)1、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5)2、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6)五、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6)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6)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6)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6)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摘要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系统前言一、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王勇-机电一体化大作业-2011.12.14

王勇-机电一体化大作业-2011.12.14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论文题目:CT扫描诊断机姓名与学号:王勇083731241指导教师:郭俊先年级与专业:大四机制082所在学院:机械交通学院课程评分: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Ct扫描诊断机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不同的疾病也随之出现。

许多是人体肉眼所无法观察到的。

因此ct机应运而生,其在医学领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我们要想很好的运用ct机,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外形,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产品发展和种类,产品特点及图像。

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ct机、外形、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发展和种类、特点、图像前言CT是“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或“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CT,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最大突破,是它使传统的x线诊断技术进入了计算机处理、电视图像显示的新时代。

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CT由英国物理学家hounsfield在1971年研制成功,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

1974年制成全身ct,检查扩大到胸、腹、脊柱及四肢。

ct显示横断图像,避免重叠;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方法简便、迅速、无创伤、无痛苦、无危险。

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是X线在放射学中的一大革命。

我国也在70年代末引进了这一新技术,在短短的30年里,全国各地乃至县镇级医院共安装了各种型号的CT机数千台,CT检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层开,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1 ct机的基本结构包X线体层扫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前者主要由产生X线束的发生器和球管,以及接收和检测X线的探测器组成;后者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磁带机、操作台等。

此外,CT机还应包括图像显示器、多幅照相机等辅助设备(图1)。

图1 ct 机的基本构造2、ct 机的工作原理CT是从X线机发展而来的,它显著地改善了X线检查的分辨能力,其分辨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大大高于一般X线机,从而开阔了X线检查的适应范围,大幅度地提高了x线诊断的准确率。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王志强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王志强

《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课程大作业姓名:_____ 王志强__________学号:_____1120830107___ ____ 授课教师:______ 张勇_________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系1.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主要应用范围。

啮合式超越离合器利用棘轮棘爪、滑销、牙嵌等结合元件的啮合以传递扭矩。

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等优点。

但是, 由于运动时有冲击、磨损严重、结合位置有空程角度限制、外形尺寸大等缺点, 使其只适用于低速且传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大致又可分为: 棘轮棘爪式、滑销式。

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它由内圈、滚柱、外圈、弹簧和顶销等组成。

一般内圈为主动件,外圈为从动件。

当内圈逆时针转动时,滚柱被楔紧而带动外圈转动,离合器接合;当内圈顺时针转动时,滚柱退入宽槽部位,外圈则不动,离合器分离。

如外圈由另一系统带动与内圈同向转动,当外圈转速低于内圈时,离合器即自动接合;若外圈转速高于内圈,离合器则自动分离。

滚柱式超越离合器的滚柱数目较少,元件接触应力大,故承载能力低。

滚柱能在滚道内自由滚转,与内、外圈接触点经常变化,磨损比较均匀,但内圈制造工艺较复杂,安装精度要求较高。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它一端轴孔接主动轴,另一端轴孔接从动轴,当外环不动,主动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从动轴也同步转动,而当从动轴受外力矩的作用时,顺时针和逆时针都不能转动。

常与滚珠丝杠副或其它部件配套,作为防止逆转机构,也可以单独使用作为精确定位,传递力矩或切断力矩的传递。

滚柱式超越离合器楔块式超越离合器2.谐波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元件、工作过程及实际应用。

工作原理:它是利用柔轮、刚轮和波发生器的相对运动,特别是柔轮的可控弹性变形(形状改变)来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

在这3个基本构件中可任意固定一个,其余一个为主动件一个为从动件。

如果3个都不固定,则成为差动轮系。

如以刚轮固定不变,以波发生器为主动件,柔轮为从动件,波发生器内的椭圆形凸轮在柔轮内旋转便使柔轮产生变形。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大作业,含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大作业,含答案)

1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A 卷)(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教师签名 朱成华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传递函数;答:于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引起该 输出的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2. 开发性设计;答:开发性设计是指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仅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

3. PLC ;答:PLC 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4.SSR ;答:SSR 是指固态继电器是一种带光电隔离的器的无触点开关。

5. D/A :答:D/A 是把数字量变成模拟量的装置。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1. 匹配Z 变换法适用于具有因式分解形式的传递函数。

( √ )2.双线性变换法就是突斯汀法,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离散化方法。

( × )3. 步进电机一般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 × )4.滚珠丝杆具有自锁能力。

( × )5. 改变脉冲频率可以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

( √ )6.改变直流电机电枢电压可以改变其转速。

( √ )7. 闭环控制系统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 √ )8. 光电隔离电路主要由光电耦合器的光电转换器组成,入端为光敏三极管,出端为发光二极管。

( × ) 9. 步进电动机的进给系统采用齿轮传动,不仅是为了求得所需的脉冲当量,还有满足结构要求和增大转矩的作用。

( × )10. 大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惯量大,小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惯量小。

( √ ) 三、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高精度、低惯性、高稳定性 )。

2. 传感器一般是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3. I/O 接口的编址方式,通常有两种编址方式,一种是(与存储器统一编址)另一种是(独立编址)。

机电一体化工程制图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工程制图大作业
○ … …
… … 密 …
… … …
○ … … …
… 封 …
… … … ○
… … …
线 … …
课程名称 工程制图
六.已知孔为φ 22H7,轴为φ 22f6,将该孔轴尺寸及公差带代号标 注在下面图中。 将该孔轴配合尺寸标注在装配图中,并说明 该配合为( )制( )配合。(15 分)
3
(共 页)
15分七八九十在输出的作业上以2b铅笔手工完成绘图部分的作业以黑色签字笔完成中心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___ 工程制图 A (作业)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 …
试卷编号:

学习
○ 作业要求:
… …
1,
… 2,
以 B4 复印纸输出作业; 在输出的作业上,以 2B 铅笔手工完成绘图部分的作业,以黑色签字笔完成
二.补出多边形的左视图。(15 分)
中心 …
文字部分作业。
密 3, 每页作业都写清楚院校学号,姓名,将作业按照页码顺序装订。
专业
… …
一,
根据投影图,填补漏线。(共 15 分,每小题 5 分)

1.


院校 …
学号
… ○
2.
3.



线


课程名称 工程制图



1
(共 页)


学习 中心
专业 院校 学号
姓名
… …
三.已知圆柱被平面所截切,试补全左视图投影。(20 分)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大作业

601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大作业责任教师高秋红学校: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学号:111100140 姓名:一、基础知识题(每题10分,共4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答: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按发展水平分:功能附加型初级系统,功能代替型中级系统,机电融合型高级系统按应用分: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办公机电一体化产品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试分析试说明图中的各个部分分别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哪一基本结构要素。

答: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图示数控机床的各个部分归类如下:(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键盘、计算机、显示(2)测试传感部分: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3)能源:电源(4)驱动部分:功放、电机(5)执行机构:联轴器、齿轮减速器、丝杠螺母机构、工作台3. 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二、综合分析设计题(60分)1.已知电机驱动的三自由度位置控制系统,单个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如图所示。

要求:(1)说明单自由度驱动系统的两种测量方案;(20分)要求给出传感器的类型及具体安装位置。

(2)确定整个系统的控制方案、画出控制系统原理图。

(40分)要求写出两种控制方案,方案一使用工业PC机完成系统的控制和方案二使用单片机完成系统的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记分作业12015-05-10-01-11-25[范文模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记分作业12015-05-10-01-11-25[范文模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记分作业12015-05-10-01-11-25[范文模版]第一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记分作业12015-05-10-01-11-25[范文模版]选择题:1、下列传感器类型属于能量转换型的为(C)。

A.电阻式传感器B.霍尔式传感器C.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D.热敏电阻2、以下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除了(C),其余都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A.滤波B.屏蔽C.软件抗干扰D.隔离3、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时采用半闭环控制,可能原因是(C)。

A 减轻重量 B.节省能源 C.检测末端行为的传感器不成熟 D.提高控制精度4、下面所列传感器中,(D)与其它三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

A.感应同步器 B 旋转变压器 C.磁栅式位移传感器D.光栅式传感器5、三相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中,当定子三相绕组中接入三相对称交流电源后,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在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中产生的磁场是:(A)A.无磁场B.脉动磁场C.圆形旋转磁D.场静止磁场注:答案为A 应该为C6、步进电机通过控制下列哪一项来改变转子的转向:(B)A.电机的极对数B.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C.脉冲的频率D.脉冲的的数量7、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A)部分为主体,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A.机械B.软.件C 微电子D.自动化8、传感器的分辨率越高,表示传感器(D)。

A 线性度越好 B.重复性越小C.迟滞越小D.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9、在同步齿型带传动中,节线的长度在工作过程中(B)A变短B.不变C.变长D.几乎不变10、步进电机的输出转矩随着工作频率增高而:(B)A.上升B.下降C.不变D.前三种情况皆有可能11、以下哪项不属于概念设计的特征。

(C)A.创新性B.约束性C.可靠性D.多解性12、RS232C属于什么接口类型?(A)A 信息接口 B.环境接口 C.机械接口 D.物理接口13、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齿轮系常用于伺服系统传动机构中,作用是(C)A增速,增矩B.增速,减矩C.减速,增矩D.减速,减矩14、直线感应同步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中(A)为绝对式,对位置具有记忆功能。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实用标准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科目:机电一体化班级:机械工程五班成员:罗欣201325070530卢国文201325070501赵效鲁201325070509贾静然201325070502目录一、设计任务 (3)1、题目 (3)2、任务 (3)3、主参数 (3)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 (4)1、单坐标定位。

(4)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4)三、总体方案的确定 (7)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7)2、动力装置的选择 (7)3、.检测与传感装置的选择 (8)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8)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9)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9)2、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12)五、检测与传感装置的计算与选型 (15)1、速度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5)、2.位移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7)六、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20)1、速度控制 (20)2、CPU的选择 (26)七、工作台系统的功能框图 (27)八、工作台装配图的绘制 (28)九、部分源代码 (28)十、感悟与总结 (32)十一、参考文献 (33)一、设计任务1、题目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2、任务设计一种适用于机械手空间平动的工作台3、主参数(1)、X、Y、Z方向脉冲当量:= = =0.005mm/脉冲(2)、X、Y、Z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0.01mm(3)、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 = =3000mm/min (4)、工作台负载最快移动速度:= = =400mm/min (5)、工作台空间尺寸:500mm500mm500mm(6)、工作台工作空间尺寸:400mm400mm400mm (7)、空载启动时间:Δt=25ms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1、单坐标定位。

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本例中采用逐点比较法进行直线和圆弧的插补(1)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原理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思路是: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中,根据机械手当前位置与给定轨迹的偏离情况,并为消除这个偏离,在其中一个坐标轴上走一小步,这样一步步直到终点,每一步都是用给定轨迹对实际轨迹进行修正。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2015 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考核结果阅卷人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智能控制技术是研究复杂的不确定性被控对象(或过程)的问题。

它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有效地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状态转移的方法及其规律。

20世纪20年代,在建立了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智能控制技术逐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

这对自动控制理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字: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1、智能控制技术的概念智能控制:intelligent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的定义一:智能控制是由智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而智能机器则定义为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熟悉的或陌生的环境中,自主地或与3 人交互地执行人类规定的任务的一种机器。

定义二:K.J.奥斯托罗姆则认为,把人类具有的直觉推理和试凑法等智能加以形式化或机器模拟并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这就是智能控制。

他还认为自调节控制,自适应控制就是智能控制的低级体现。

定义三:智能控制是一类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够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自动控制,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

定义四:智能控制实际只是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制具有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1966年J.M.Medal首先提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飞船控制系统的设计;1971年傅京逊首次提出智能控制这一概念,并归纳了三中类型的智能控制系统:(1)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性,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岗位实践(机电一体化)》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岗位实践(机电一体化)》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岗位实践(机电一体化)》大作业参考答案填空题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技术的有机结合。

3.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姓名与学号:指导教师:年级与专业:所在学院:课程评分:二零一二年月日棉花异性纤维检测技术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对皮棉中异性纤维检测的研究。

这些研究从棉花杂质的几何、物理和成分官能团光谱特性入手,应用可见光机器视觉、红外波段光谱图像和断层X 光摄影等检测技术,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分类识别各种皮棉杂质。

关键词皮棉,异性纤维,检测前言我国采摘棉花大部分是人工摘拾。

这样对异性纤维的控制很不利。

由于棉农对异性纤维的危害认识不足,采摘交售棉花时习惯用编织袋装棉花、用有色的或非棉线绳绑扎棉袋口等。

在采摘、装棉、晒棉、运棉和售棉等过程中,难免混入叶子、铃壳、种皮和异性纤维等杂质。

严重影响了棉纺厂的产品质量。

异性纤维是困扰纺织企业的一大难题.每年纺织企业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人工挑拣。

显然,在纺织清理和加工的每个环节,研究快速检测原棉中杂质,减少并消除它,这对于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1.原棉杂质检测的主要手段在检测棉花中叶子,茎皮,秆和异性纤维等杂质时,可以从其基本物理特性入手,例如颜色、形状、大小、密度、表面密度和重量等;也可以从其化学成分方面入手来识别这些杂质,比如荧光效应和官能团光谱特性等。

在具体方法上,对杂质的检测有机器视觉(可见光波段)、X光断层摄影、红外波段光谱或图像和紫外荧光光谱或图像等;在对杂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上,主要有固定线性判别式、聚类算法、贝叶斯学习算法和贝叶斯加权K均值聚类算法等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根据以上皮棉杂质检测技术的特点,从原理上可分为基于图像技术的杂质检测研究和基于分光技术的杂质检测研究。

一些典型的研究见表1。

表1 棉花杂质检测研究的文献整理类型范围检测设备杂质类型检测率识别率(%)文献静态国内显微近红外成像无色塑料、黄麻、编织袋、白头发丝、白羊毛、猪鬃—郏东耀等人,2004[1]多光谱成像无色塑料、黄麻、编织袋、白头发丝、白羊毛、猪鬃—郏东耀等人,2005[3]反射成像15种典型异性纤维—杨文柱等人,2009[4]透射成像白色或无色杂质:纸片、尼龙、编制带、黄麻、白头发—郏东耀等人,2005 [9]透射成像异性纤维,没有特指95%识别率李碧丹等人,2006[10]紫外荧光成像白色丙纶丝,纸张;色泽较重的异性纤维;毛发的识别99;100;50%罗德坡等人,2007[11]静态国外反射成像非棉纤维杂质(植物性杂质)与重力分析之间的相关系数0.82 Taylor. 1990[12]类型 范围 检测设备 杂质类型 检测率识别率(%) 文献反射成像植物性杂质:皮杂、杆、叶子和碎叶杂质分类。

96%;99% Lieberman et al. 1997[17] 反射成像 植物性杂质:贝叶斯加权K-平均方法,不同颜色棉花识别 99.7% Zhang et al. 2002[24]微断层X 光摄影茎皮、种皮碎片和聚丙烯杂质识别率 96% Pai et al. 2004[25] 微断层X 光摄影皮杂、叶子,种皮,聚丙烯。

分类准确率;与AFIS 结果的决定系数 89%;0.7091 Pavani.et al. 2004[26] 微断层X 光摄影植物性杂质:评价与AFIS 和Shirley Analyzer 结果相关系数分别为 0.93;0.85 Dogan et al. 2005[27] Nicolet FT-IR 所有杂质分类。

匹配正确率为 90.64-96.55% Himmelsbach et al. 20061.1 基于图像技术的杂质检测在不同的光谱波段范围,采用不同图像扫描设备,采集或生成棉花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卡发送回计算机处理中心,经图像数据处理,判断有无杂质,提取杂质位置、大小和类型等特征,驱动提出装置来剔除。

图像采集或生成的技术包括可见光波段机器视觉、红外波段图像、紫外荧光图像、X 光断层摄影和多波段图像融合技术。

如图1。

落棉净棉198765432图1 基于图像技术的皮棉杂质检测原理示意图Fig. 1 Schematic of detecting foreign matters of raw cotton based on imaging1.棉花2.反光板3.可见光摄像机4.多光谱图像仪5.X 射线探测器6.计算机7.喷头8.光源9.检测通道1.1.1 可见光波段机器视觉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

在皮棉杂质检测方面,早期国外学者侧重于棉花自带的植物性杂质的检测研究;后期国内学者侧重于非棉类的异性纤维的检测研究。

Lieberman 等人[1]用分层次聚类和神经网络算法处理棉花图像,识别棉花杂质,正确率分别是92 %和99.3 %。

分层聚类法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得到96.3%的准确度。

Lieberman等人[2]提出学习矢量量化方法(LVQ) 识别棉花样品中杂质。

第一种分类结果,皮棉杂质为95 ,叶87 ,碎叶100 ,茎秆88 ;第二种分类,皮棉杂质类为100 ,非皮棉杂质类为97 。

第三种分类结果,皮棉杂质类为95,叶子碎叶类为99,茎秆为88.。

1.1.2 紫外荧光和红外波段图像技术原棉中纤维杂质的种类可以归纳为合成、植物和蛋白质纤维。

利用不同物质在紫外荧光和红外光波照射下激发所发出的光强度不同的原理来分离杂质。

郏东耀等人[20]使用MU2300 型动态近红外CCD 相机(加10 倍放大镜头) ,采集皮棉中异性纤维近红外光谱图像,利用自适应图像增强和二值化图像处理,从皮棉背景中提取异性纤维。

郏东耀等人[21]建立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确定940 nm 是区分棉纤维与多种异性纤维的最佳波段范围。

处理和分析此波段近红外图像,获得异性纤维图像。

罗德坡等人[22]提出基于紫外线荧光效应的机器视觉方法,在线分拣棉花中异性纤维。

用非线性阈值算法判断图像像素RGB 分量。

结果表明:白色丙纶丝、纸张和一些反光物质拣出率达到99 %;色泽较重异性纤维可达100 %;头发丝只有50 %;部分与棉花色泽相近,不反光且不激发荧光的杂质检测困难。

1.1.3 X光断层摄影利用X光对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摄影,从而在不破坏物体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得到物体的内部图像。

国外学者通过X光断层摄影技术提取原棉团内部图像,来剔除杂质。

Ajay 等人[23]使用微断层X 光摄影装置系统(SkyScan-1074 X射线扫描仪) 扫描棉花样品,基于模糊逻辑方法分析微断层X 光原棉图像,自适应阈值算法分割杂质,标记杂质,分离背景图像。

试验针对160 个已知杂质样本。

结果表明: 识别率高达96 % 。

Pavani 等人[24]应用三维断层X 摄像技术,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产生样品三维图像,检测和分类棉花中的杂质。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无损检测。

扫描时间为15-20min。

Dogan等人[25]针对二维X 射线扫描图像背景棉花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尺度空间滤波背景标准化处理,保留杂质颗粒图像。

通过对280 个试验样品X 光图像处理,与AFIS 棉花杂质分析系统和Shirley分析仪结果建立回归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3 和0.85。

1.1.4 多波段图像融合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单波段图像仅能有效识别部分杂质,不同的杂质在不同波段的表现不同,而棉花杂质类型多,含量又大不相同。

多波段图像融合技术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郏东耀等人[26]采用TK-C1831EG型多光谱CCD 照相机(380~1100nm)采集最佳吸收波段异性物质图像。

基于区域信息相关度权值小波分析算法融合多波段图像,分层图像分割,二值化图像分离杂质。

结果表明:在405 nm和850 nm棉花和杂质的差异较明显。

郏东耀等人[27]研究了光透射成像系统中光源种类、棉层厚度和皮棉运动速度等对棉纤维透射成像目标的影响。

当光源为白光超亮二极管阵列,光照能量系数为0.70 、棉层厚度为4mm 时,获取透射图像,并分析图像,可有效检测皮棉中内部杂质。

郏东耀等人[28]定量分析了光源种类、光源能量与透射效果的关系,分析增强皮棉杂质透射对比差异的方法。

利用高速CCD 俘获非漫射光子,统计滤波处理增强成像目标。

丁天怀等人[29]提出利用多颜色空间特征融合方法检测棉花中羊毛、白头发和塑料膜等杂质。

构建颜色特征评价函数,抽取若干最优特征,利用区域信息相关度权值小波分析算法进行多特征融合,获取近似目标的图像。

融合图像比原始图像具有较高信息量值,近似目标特征明显增强。

1.2 基于分光技术的杂质检测分光技术即是利用紫外光或红外光照射物体,因为不同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谱。

如图2所示。

原棉样品光谱采集光谱预处理建立预测模型化学方法测定杂物含量预测未知样品红外和紫外波段定标方程图2 基于分光技术的皮棉杂质检测示意图Fig. 2 Schematic of detecting foreign matters of raw cotton based on spectroscopy techniqueBohmer等人[30]针对原棉中聚丙烯和聚乙烯杂质,建立线扫描CCD 照相机检测系统。

在近红外1520 nm和1720 nm 波段采集图像,人工神经网络和自组织特性映射识别未分类样本中杂质。

Foulk等人[31]通过中红外光谱学(波数4000~650 cm- 1) 对比分析纤维和杂质颗粒,与已知试样的光谱数据库数据对比,确定棉花杂质来源。

Himmelsbach等人[32]针对典型的棉花杂质,通过Nicolet Magna 850 FT-IR 型光谱仪(波数4500~650 cm-1) 采集棉花杂质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了601个样本的光谱数据库,并进行光谱匹配识别检验。

结果表明:不同杂质具有不同匹配光谱波段,匹配正确率最低为90.64 % ,最高为96.55 %。

Allen 等人[33 ]讨论了棉花加工前后,棉花杂质在4000~650 cm- 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变化。

结果表明:当杂质尺寸减小和受热时,FT-IR 光谱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Abidi等人[34]采用通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仪器(UA TR-FTIR) 分析被污染的棉花纤维,确定被污染棉花中1-O-α-D-吡喃葡萄糖基-D-呋喃果糖(Trehalulose) 含量与累计强度在I3280、I1622和I1018处表现出高度相关。

2.异性纤维检测技术发展的特点与不足2.1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和特点国外学者对棉花异性纤维检测的技术较早,主要研究内容是原棉类杂质,即棉花本身的碎叶,茎秆,茎皮等,这是由于国外采集棉花的过程受到的污染较国内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