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课例《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7e0e6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a.png)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我国香港的美丽风光,感受香港的魅力。
2. 使学生掌握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回归历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
2. 了解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东方之珠》的高音部分。
2. 对香港回归历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东方之珠》的乐谱和歌词。
2. 教师准备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香港的美丽风光,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赞美香港的吗?你们知道香港的回归历程吗?”2. 歌曲学唱: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东方之珠》,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歌曲解析:教师讲解歌曲《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香港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的看法。
4.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让学生完整欣赏,感受歌曲的美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以及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东方之珠》,并思考香港的回归历程对自己的启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风光。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香港的回归历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香港的美丽风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东方之珠》,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9411a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2.png)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演唱《东方之珠》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音乐魅力。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美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音乐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讲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2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东方之珠》的曲式结构。
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2.3 歌词解读解释歌曲中的寓意和象征。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点。
激发学生对《东方之珠》的兴趣。
3.2 歌曲学唱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针对难点部分,进行针对性辅导。
3.3 音乐活动学生分组,自选角色(如演唱、伴奏、舞蹈等)。
各组展示自己对《东方之珠》的理解和创意。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演唱评价对学生的演唱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4.2 音乐理论知识考核测试学生对《东方之珠》歌曲结构、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考察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4.3 课堂参与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音乐教材》利用教材中关于《东方之珠》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5.2 辅助材料: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音乐设备(如音响、钢琴等)。
乐谱、歌谱。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关于《东方之珠》的背景资料、演唱版本等。
查找相关音乐理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0d6b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8.png)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在东方之珠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于东方之珠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对东方之珠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对我个人的思考和成长也有了一些启发。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了解到了东方之珠背后丰富而复杂的历史。
从古代的渔村到现代的经济特区,东方之珠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变迁都对东方之珠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多方努力。
其次,我对东方之珠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东方之珠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东方之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文化交流和多元融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不断开放和包容,城市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另外,我也了解到东方之珠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特区,东方之珠面临着环境污染、人口压力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我深刻认识到城市发展需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这样,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课后的反思,我认识到东方之珠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出台合适的政策来促进城市的发展,企业需要发挥创新和创业精神,市民也应该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东方之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繁荣、宜居的城市。
同时,通过这节课,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城市的发展和问题,并为城市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未来的一份子,我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东方之珠课后反思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我个人的思考和成长也有了一些启发。
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关注城市的发展和问题,并为城市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精选30篇)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精选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bb15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2.png)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精选30篇)东方之珠教学反思篇11.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在引导学生理解"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2.通过读中感悟领略文章的中心。
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
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
3.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学习。
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文字的美。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尽情领略"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海湾风光,不知不觉进入"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
又如在理解"琳琅满目"和"人流如潮"这两个词时,我也注意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我先出示铜锣湾整体图,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
"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这样,通过看图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这些词语了。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篇2《东方之珠》是一篇介绍性的说明文。
我让小朋友观察东方明珠夜景的图画,“好美的灯光啊,怎么这么漂亮!”“我真想让我爸妈带我去看看。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a67bc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b.png)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语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香港这座繁华都市的认知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香港的相关知识,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香港历史和经济发展背后的原因。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香港的美丽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课堂讲解:(1)讲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举例练习。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和表达。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香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63002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5.png)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香港的繁华景象和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聆听《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材,如音响、话筒等。
2. 准备《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
3. 准备PPT课件,展示歌曲背景和相关图片。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香港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视频,邀请学生跟唱。
2. 邀请学生自我介绍,包括所在城市、喜欢的音乐类型等。
(二)新课导入1.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音频,邀请学生欣赏并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
2. 介绍歌曲背景,包括香港的历史、文化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
(三)音乐知识学习1.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基础知识。
2. 邀请学生尝试演唱,并给予反馈指导。
3. 介绍歌曲中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四)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培养合作精神。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合唱经验,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组织小组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五)课堂小结1. 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音乐,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六)作业布置1. 课后请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歌,用所学音乐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鼓励学生寻找其他与香港有关的音乐作品,尝试理解并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出歌曲《东方之珠》中的情感,感受香港的独特魅力。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86c4f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d.png)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知识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对香港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有了 初步的了解。
能力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 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通过与香港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也得到了锻炼。
2023
《东方之珠》教学反 思
汇报人:
2023-12-29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教学目标与实现情况 • 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 • 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 教师自身教学表现反思 • 教学环境与资源利用反思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反思的目的和背景
2023
PART 05
教师自身教学表现反思
REPORTING
教学态度及投入程度
认真备课
在课前对《东方之珠》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了解了相关的历史、 文化和背景知识,为课堂教学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投入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教 学热情,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关注学生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 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教学环境与资源优化建议
完善教室布置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室布置,例如增加香港特色文 化的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香港的文化魅力。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更加充分地 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拓展课外资源
东方之珠反思总结6篇
![东方之珠反思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dd497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f.png)
东方之珠反思总结6篇东方之珠反思总结 (1)1、本文以“东方之珠”命名,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东方之珠”的热爱之情。
不同的导入方法所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本节课可以直接导入,也可以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导入。
我选择用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东方之珠》歌曲来导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优美的歌词,美丽的画面,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这种感受下听到了美妙的歌词“小河弯弯向南流……”,初步感受到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魅力所在。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导入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共鸣。
2、结合画面理解词语。
(1)出示群楼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摩天大厦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
”(2)出示铜锣湾整体图,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
“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
(3)欣赏香港美丽的夜景,感悟香港夜景的美,知道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词句来描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其中,学得自主、有效。
东方之珠反思总结 (2) 遵循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努力构建知识向能力迁移的动态系统。
在教学课件中,我有选择性地将有关图片、音乐有机的整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鳞次栉比”等难理解的词语。
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时结合画面。
(1)出示群楼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摩天大厦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
” (2)理解“琳琅满目”时让学生看商店里的商品。
还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人流如潮”。
还有欣赏香港美丽的夜景,感悟香港夜景的美,知道作用是怎样用优美的词句来描写。
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声形并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其中,学得自主、有效。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重文本”,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升华感情、陶冶情操。
东方之珠反思总结7篇
![东方之珠反思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153bd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png)
东方之珠反思总结7篇东方之珠反思总结 (1) 文章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想念刘老师?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意义何在?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在文章的最后我加入对作者生平的介绍,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并起到了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
真心地希望自己也能像刘老师一样,放飞孩子们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叙述事例时,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进行生动细腻地刻画,耐人寻味。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咀嚼品析,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在品质。
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读出“笑”背后坚强乐观的精神;第二件事领悟刘老师敬业执著的精神;第三件事抓表情“显出甜蜜的笑”和追风筝时的动作、语言,逐层解读,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文章的第最后小结是作者直接表达对刘老师赞美和思念。
通过理解刘老师放飞的不只是风筝,而是放飞自己的理想,理解课题叫“理想的风筝”;第二层次理解刘老师放飞的不只是自己的理想,还放飞着我们的理想,从而理解我走上历史学系的学习;第三层次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刘老师给予他一生的影响。
东方之珠反思总结 (2)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b7d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1.png)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背景、风格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香港地区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学习《东方之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东方之珠》是一首香港著名的中文流行歌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发行于1987年。
2. 歌曲结构:这首歌曲为四二拍,速度适中,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
3. 教学重点:学会《东方之珠》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东方之珠》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歌曲解析:教师详细介绍《东方之珠》的背景、创作意图及音乐特点。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东方之珠》,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4. 歌曲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东方之珠》的歌词含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5. 音乐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东方之珠》的音乐美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东方之珠》歌曲。
2. 学生能够理解《东方之珠》的歌词含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学生对香港地区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东方之珠》歌曲音频。
2. 视频资料:关于香港地区音乐文化的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教师自制的《东方之珠》教学课件。
4. 乐谱:《东方之珠》乐谱。
六、教学方法1. 聆听法:通过反复播放《东方之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学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 分析法:教师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进行详细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
七、教学步骤1. 让学生反复聆听《东方之珠》,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详细解析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
东方之珠课堂反思(精选5篇)
![东方之珠课堂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eead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5.png)
东方之珠课堂反思(精选5篇)东方之珠课堂反思篇1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
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我在备课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大前提下,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步是通过展示香港各景点的迷人和繁华,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体会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迷人魅力;第二步是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通过大量的读去体会香港的迷人魅力。
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设计了以下步骤:第一个步骤我设计成让学生看图片和听《东方之珠》这首歌曲,并创设情境,坐上飞机到香港旅游,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小游客",用"到了香港,你们最先想去的地方是哪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介绍的景点,调动学生开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前提和环境,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第二个步骤让学生通过看海洋公园的海狮和海豚的精彩表演来理解海洋公园的"举世闻名"。
然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同学分组赛读,做动作读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表演的精彩。
将语言文字和生活实际牢牢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开心,朗读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东方之珠课堂反思篇2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东方之珠》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我在备课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大前提下,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步是通过课件展示香港各景点的迷人和繁华,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体会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迷人魅力;第二步是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通过大量的读去体会香港的迷人魅力。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c0a1d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f.png)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背景和创作过程。
培养学生对华语流行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和演唱《东方之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东方之珠》是一首经典的华语流行歌曲,由罗大佑创作。
歌曲创作于1987年,是一首表达对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城市的热爱和祝福的歌曲。
2.2 歌曲结构分析:《东方之珠》采用了ABAB的结构,旋律优美动人。
歌曲的旋律以中速节奏为主,充满了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
培养学生对华语流行音乐的特点和风格的认识。
3.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转换,需要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香港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
4.2 聆听与分析:播放《东方之珠》的录音,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特点。
4.3 演唱与练习: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提供音乐伴奏,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演唱评价:通过课堂演唱和小组合唱,评价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并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5.2 学生创作评价: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歌词、创作旋律等。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音乐作品介绍:介绍其他华语流行音乐作品,如《月亮代表我的心》、《青藏高原》等。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反思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d14ca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8.png)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了解香港的特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我国香港的热爱之情。
(2)认识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香港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香港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发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学生自学生词和短语,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组内讨论。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港的小作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3. 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巩固?5.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是否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
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在句子中正确使用。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反思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1a8e5a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东方之珠》的基本内容,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东方之珠》的基本内容,香港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香港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提高认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东方之珠》及相关资料。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小组讨论话题及评分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香港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东方之珠》,了解课文内容。
3. 问题探究: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案例分析:分析香港的历史、文化和现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预设的话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分享与评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文本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东方之珠》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口头表达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香港的历史文化景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香港居民,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反思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559968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4.png)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东方之珠》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香港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3)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香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香港文化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东方之珠》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 香港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东方之珠》。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香港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和默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词汇学习: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合作探究香港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
4. 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通过情景模拟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东方之珠》课文。
2. 课件:香港地图、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香港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地理位置、文化和经济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东方之珠》,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词和难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东方之珠板书设计东方之珠教案音乐设计实用十
![东方之珠板书设计东方之珠教案音乐设计实用十](https://img.taocdn.com/s3/m/5b0b515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c.png)
东方之珠板书设计东方之珠教案音乐设计实用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东方之珠》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国语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旋律的演唱与表现。
2.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团队协作的默契。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东方之珠》的歌词和旋律。
2.乐器:电子琴、音响。
3.其他:板书设计、教案、音乐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东方之珠》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歌词教学1.教师展示歌词,引导学生逐句朗读,理解歌词含义。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歌词,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3.教师解释歌词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三)旋律教学1.教师演奏电子琴,引导学生跟唱旋律。
2.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注意音准、节奏。
3.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四)歌曲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
2.组长带领组员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3.各组进行展示,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五)情感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学生通过演唱、表演等方式表达歌曲情感。
3.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团队协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音符。
2.各小组共同演唱歌曲,注意团队协作。
3.教师评价各小组的协作表现,给予奖励。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东方之珠》。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3.学生将作业成果拍照,教师进行检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东方之珠》的歌词和旋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音乐素养。
东方之珠反思(四篇)
![东方之珠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09de2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3.png)
东方之珠反思理解词语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
是朗读训练的前奏,特别是对文中重点词的理解,更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
所以要抓住文中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读出意蕴,悟出情趣。
在教学研究时,我发现这篇课文词汇丰富,语句优美,运用了排比句式,而且运用了许多比喻句。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抓住词句,细细品味。
如“你能用“东方之珠、香港”两个词说一句话吗?”这里让学生用“东方之珠”和“香港”这两个词说一句话,既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也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在学习浅水湾金色的沙滩这自然段的时候,先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划出让你感到舒服的词语或句子。
很快学生找到了“漫步”、“沐浴”、“轻柔”、“倾听”,然后从这几个词的来品出浅水湾沙滩的美,使人感到舒服。
在学习海洋公园一段时,我重点抓住“精彩”,让学生通过录象观看海豚海狮的表演体会海洋动物的精彩表演。
因为动物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中外游客,因此海洋公园的“举世闻名”也就自然理解出来了。
学习铜锣湾一段我抓住大厦的“鳞次栉比”,商品的“琳琅满目”,游人的“人流如潮”突出闹市口的繁华。
东方之珠反思(二)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东方之珠》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在学生初读课文,对香港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在第二课时通过感情诵读课文、品味语言,进一步感悟“东方之珠”浅水湾的迷人、海洋公园的精彩、铜罗湾的热闹,让“东方之珠”成为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所在。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情景,去感受,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让文字“活”起来,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幅幅璀璨的画。
在教学中,我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齐读、默读,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
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回顾(精选5篇)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回顾(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6245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e.png)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回顾(精选5篇)东方之珠课后反思回顾篇1情境一:“走进”迷人的沙滩让学生闭上眼睛,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教师范读,牢牢抓住课文第二小节,适当展开想像,如:“光着脚丫……”、“海鸥的鸣叫……”等等,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在这种意境中,孩子们闭上眼睛,通过音乐的传递,让每一句优美的词句深深铭刻在孩子的脑海中。
“你看到大海了吗?”孩子们的反应是非常强烈的,真正的走进了迷人的沙滩,体会到这种意境的美妙所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抓住此时学生情感上的高潮,及时地指导学生酝酿情感,配乐朗读本小节。
情境二:香港的夜景本小节是课文语言文字优美的一个段落,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地方。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接着出示一组香港夜景画面,伴随着宁静而舒缓的音乐及教师的引读“每当夜幕降临,轻风徐来……”,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这美丽的夜景之中,不由自主地跟读本小节。
在读中充分地体会了本自然段的优美词句,展现在孩子面前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给孩子们的印象极为深刻。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回顾篇2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放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他们自主的学习,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内化为自主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新课标苏教版第五册“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力求对今后的教学会有所帮助。
本文以“东方之珠”命名,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东方之珠”的热爱之情。
不同的导入方法所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本节课可以直接导入,也可以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导入。
我选择用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东方之珠》歌曲来导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优美的歌词,美丽的画面,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这种感受下听到了美妙的歌词“小河弯弯向南流……”,初步感受到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魅力所在。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导入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共鸣。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2篇)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15fc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7.png)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教学“美丽的夜景”时,我抓住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读懂“灯的海洋”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夜景图片,感受香港夜景之美。
通过欣赏夜景,再次体会到: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在此基础上读读第六自然段,读出对香港的由衷赞美,读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
教学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于:1、学习“迷人的沙滩”这环节时,没有抓住人们喜欢来到海边度假的原因。
如果能抓住“漫步”、“沐浴”和“倾听”等动词来体会沙滩的迷人,并练习填空会更好。
2、在教学“繁华的街市”这一小节时,没有用“多”一词来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
如果用“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朝,有的有的……有的……“训练学生的表达,扩展思维能力的培养会更扎实。
3、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试着背诵课文。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2)东方之珠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
在我进入东方之珠之前,我对它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理想。
在我来到这座城市后,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这些经历让我思考和反思,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发现东方之珠的竞争非常激烈。
这是一个人才云集的城市,各行各业都有非常优秀的人才。
与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还远远不够。
我在毕业之后,努力找工作,但很难找到一个与自己专业对口,且待遇优厚的工作。
我意识到,要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我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和进步。
我开始主动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获得了一些职业上的机会和挑战。
第二,我也发现东方之珠的生活节奏非常快。
这座城市的人们每天都在奔忙,没有太多闲暇的时光。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安。
为了应对这些压力,我开始探索各种自我调节和放松的方法。
我开始运动、读书、旅行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和焦虑。
我发现,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城市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我也开始更加重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和沟通,这给了我很多力量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
给亲爱的祖国。
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
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
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十多年后,展示给我们的
述
会歌曲,更知道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从而更加热爱祖
国。
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
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
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
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 教材分析
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
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
2、导入新课: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几位歌星的歌曲,同学们
来听听他们都是谁?(播放张学友〈太阳星辰〉、刘德
华〈中国人〉、陈奕迅〈十年〉等)生(分别说出歌星
的名字)。
师:同学们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 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男的!(笑) 都是香港人! 3、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 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 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 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东方之珠”。 4、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1)教师播放录音,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 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 的感受。) 5、随琴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 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 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6、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 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 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13、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
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
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
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
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本课要结合香港的历史背景来讲述,通过 ppt 视频
课例研究综 播放,与歌曲内容相结合,层层紧扣,让同学们不紧学
7、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 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 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 生完成) 师:“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深切表达了炎黄 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的强 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 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 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 创作的?(学生回答----罗大佑) 8、作者介绍----罗大佑 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 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 学生学唱演唱“让海风吹拂了······” 9、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片段。 10、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1)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 VCD 伴奏进行演唱。 (2)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01|4.6i”几个音
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
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
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
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
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
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初中音乐教学课例《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音乐
教学课例名
《东方之珠》
称
本节课是第 15 册教材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
二课时,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以“回归”为
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
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
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
全新面貌。
初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乐理知识了,上课也能认 学生学习能
真听讲,通过聆听、片段讲述、小组合作学习等的方法 力分析
能很快学会歌曲。
教学策略选
采用聆听法、讨论法、讲述法、小组合作、教师点
择与设计 拨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
好上课准备。
1、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