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九)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9 实词(九)(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9 实词(九)(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9实词知识积累97.修【词义分析】其本义原指从容装饰,精心美化,后引伸至改造、整治,又引申为学习、追求、完善等。

【链接课本】①修饰,装饰【修饰,增进,加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每要眇兮宜修(《楚辞?九歌?湘君》)②治理,整治,修理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③修建,修造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修订,撰写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⑤学习,求进步一善易修也(《原毁》)⑥长,高,引申为年龄的长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成视之,庞然修伟(《促织》)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相关成语】茂林修竹:修:长。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不修边幅:修:修饰。

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

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

不要照搬老办法。

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

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修理,修缮。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其他如:茂林修竹【速记故事】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

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大。

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

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

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

【高考速递】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爱、喜爱憙疾病,帝亲幸视幸:皇帝到某处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庆幸【真题演练】1.(2022春·福建漳州·高二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也(借助)而绝.江河(横渡)今之众人..(许多人)勖.尔植(勉励)B.字.而幼孩(养育)聊.乘化以归尽(姑且)慈父见.背(被)列.坐其次(排列)C.责臣逋.慢(逃避)茂林修.竹(修整)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参.省乎己(检验)D.形影相吊.(安慰)群贤毕.至(全,都)则刘病日笃.(病重)感慨系.之矣(连接)【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一、(2022·唐山市开学摸底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

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

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

时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

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

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

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

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

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

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

上悟,纳之。

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

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

广惧,饮鸩死。

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

上怒,籍没之。

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

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

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

”上默然。

五月,帝不豫。

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

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

”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

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解析】“大学士万安”结交的对象是“万贵妃兄弟”,因此“万贵妃兄弟”不能断开,排除B、C项;“上在东宫”中,“上”是主语,“在东宫”是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项。

2020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2020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答案:C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 项是判断句。

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被动句。

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A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秋,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数使使胡亡走匈奴。

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与信及匈奴谋攻汉。

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

汉兵击之,匈奴辄败走,已复屯聚,汉兵乘胜追之。

会天大寒雨雪,士卒堕指者什二三。

上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

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

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逾句注。

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安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

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

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

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

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

帝出围,欲驱,太仆滕公固徐行。

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

汉亦罢兵归,令樊哙止定代地。

上至广武赦刘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矣。

”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帝南过曲逆,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乃更封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B.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C.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D.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文中指"匈奴"。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九) 文言文阅读二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九) 文言文阅读二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湖南专用)(九) [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

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

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有千里之望.望:名望、声望 B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 聘:被聘用 C .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 疏:疏远 D .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逮:达到、赶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则或咎其.欲出者 B.⎩⎪⎨⎪⎧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D.⎩⎪⎨⎪⎧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9 文言文阅读断句(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9 文言文阅读断句(含解析)

考点强化训练九文言文阅读——断句(时间:40分钟)一、基础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退让贾谊翟王使使至楚。

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

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

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①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②采椽弗刮。

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

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注] ①窭(jù):贫而简陋。

②翦:同“剪”,修剪。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答案:B解析:关注常处于句首或句末的词语,如“也”;注意对话语境中问与答的内容的起讫点;关注上下文语意对句读的影响。

【参考译文】翟王派遣使臣到楚国。

楚王打算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所以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

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到了顶上。

楚王说:“翟国也有这样的高台吗?”使者说:“没有。

翟国是个贫穷的国家,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翟王自己盖的宫室,堂高三尺,土台阶三层,茅草屋顶不剪齐,柞木椽子不削皮。

翟王尚且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

翟国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楚王感到惭愧。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唐]舒元舆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

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B.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C.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D.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答案:C【参考译文】我因而感叹,认为金属的坚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等到工人铸造为剑器,又成为器物中最锋利的。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简答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简答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简答题一、(2020·江苏震泽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何以明之?梁州贼王国围陈仓。

乃拜皇甫嵩、董卓..,嵩不听。

卓曰:“智..,各率二万人拒之。

卓欲速进赴陈仓者不待时,勇者不留决。

速战则城全,不救则城灭。

全灭之势,在于此也。

”嵩曰:“不然。

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此,可胜在彼。

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此之谓也。

彼守不足,我攻有余。

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

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

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

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

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

贼众疲弊,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

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

吾前不击,避其锐也。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锐卒勿攻,兵之机也。

今而击之,待其衰也。

所击疲师,非归师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

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遂独进兵击之,使卓为后拒。

连战,大破。

国走而死。

卓大惭恨。

孙子曰:“怒而挠之....。

”言待其衰也。

又曰:“卑而骄之。

”言敌怒而进兵,则当外示屈弱,以高其志,待其归,随而击之。

又曰:“引而劳之。

”言因其进退以观其变,然后攻其不备,击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传也。

(选自《反经·先胜》,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B.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C.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D.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卓,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九)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九)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九)四十一、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①。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②,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驰逐,用马车竞赛;重射,设重金赌注。

②及临质,此指比赛即将开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使者如.梁如:往,到……去B.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进:推荐,荐举C.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西行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孙膑以.刑徒阴见②申之以.孝悌之义B.①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C.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②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D.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②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D.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答案 B解析 解:解除包围。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B.⎩⎪⎨⎪⎧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C.⎩⎪⎨⎪⎧ 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D.⎩⎪⎨⎪⎧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答案 D解析 ①负:辜负,对不起。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左右欲刃相如 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成以其小,劣之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 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D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人:慰问(2)细大不捐:舍弃(3)洒扫庭除:台阶(4)聚讼纷纷:争论(5)何患无辞:担忧(6)严惩不贷:宽恕,饶恕(7)克日成功:严格限定(8)无所适从:到,去,归向(9)信手拈来:随意(10)童山秃岭:秃的,没有草木的(11)登峰造极:到达(12)无稽之谈:查考,考核(13)日薄西山:迫近(14)尸位素餐:不做事情,空占职位5.请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古义:山川阻隔,中性词。

今义:把持和独占,贬义词。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古义:男子的通称。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比较稳定的部分。

具体表现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必考。

我们的对策是:文言虚词下苦功,文言实词不放松,课内文言打基础,课外阅读做补充。

一、文言虚词下苦功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每一种用法后面都附有例句。

文言虚词是古汉语中多年沿袭下来的一种语言现象,它的意义和用法一般都比较固定。

我们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对每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务必做到了如指掌。

在总复习阶段,让学生再重温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

二、文言实词不放松文言虚词是有限的,而文言实词是无限的。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翻译文句时,常常被句中的一两个实词卡住,就不能顺利通过,甚至导致全句理解的错误。

积累文言实词,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文言水平,也最能反映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

我们要求学生熟记常用文言实词120个,由于任务比较繁重,除课外,我们在课内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吸收、消化。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的文言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

三、课内文言打基础高中三年六册语文教材涉及文言文有四五十篇。

这些篇目都是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典范文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丰厚的土壤,学生应该植根在这里,吸取滋养,丰富自己。

由于在会考前夕,我们已经系统的复习了这些课文,现在的总复习阶段主要是查缺补漏,强化记忆,避免遗忘。

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做到根深叶茂。

四、课外阅读作补充由于语文高考要避开教材,在史书中去撷取文言的命题材料,所以我们在上述复习的基础上,有必要加深拓宽。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选择5~10段文言短文,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从而熟悉文言检测试题的题型,获得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和文言阅读的迁移能力。

补充:1.考试时,古文的知识点都是曾经在书本上出现过的,所以课本的语言点一定要熟悉。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文言文专项案必修下册重点案2庖丁解牛《庄子》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文言文专项案必修下册重点案2庖丁解牛《庄子》

重点案2 庖丁解牛《庄子》原文知识点梳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①,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②,膝之所踦③,砉然向然④,奏⑤刀然,莫不中音⑥。

合于《桑林》之舞,乃⑦中《经首》之会⑧。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⑨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⑩也,进⑪乎技⑫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⑬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⑭行。

依乎天理⑮,批⑯大郤⑰,导⑱大窾⑲,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⑳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㉑。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㉒,吾见其难为,怵然㉓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㉕,善㉖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㉗焉。

”①所触:接触的地方。

②履:踩。

③踦(y ǐ):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④砉(x ū)然向(xiǎnɡ)然:砉砉作响。

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向,同“响”。

⑤奏:进。

⑥中(zhònɡ)音:合乎音律。

⑦乃:又。

⑧会:节奏。

⑨盖:同“盍”,何、怎么。

⑩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⑪进:超过。

⑫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⑬遇:接触。

⑭神欲:精神活动。

⑮天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⑯批:击。

⑰郤:同“隙”,空隙。

⑱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⑲窾:空隙。

⑳族庖:一般的厨师。

族,众。

㉑硎:磨刀石。

㉒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㉓怵(chù)然:戒惧的样子。

㉔委:散落,卸落。

㉕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㉖善:这里指揩拭。

㉗养生:指养生之道。

一、链接“120实词+18虚词”1.间42【教材链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2)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6)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7)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高考链接】(8)(2023·新课标Ⅱ卷)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间:__________________(9)(2021·全国乙卷)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间: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空隙(2)离间(3)参与(4)间或、偶然(5)秘密地(6)隔离(7)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8)中间(9)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见43【教材链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2)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鸿门宴》)(3)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5)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6)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司马迁《屈原列传》)【高考链接】(8)(2023·新课标Ⅱ卷)此有以见.秦师之乱见:__________________(9)(2023·全国甲卷)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见:__________________(10)(2023·全国乙卷)公子见.使者,再拜见:__________________(11)(2022·新高考Ⅰ卷)夜见.孟尝君见:__________________(12)(2021·新高考Ⅰ卷)召见.,问以政道见:__________________(13)(2021·浙江卷)如景山且不能见.信见: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看见(2)拜见,会见(3)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4)被(5)同“现”,出现(6)见面(7)知道(8)知道(9)看见(10)拜见,会见(11)去见(12)召见(13)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解44【教材链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高考链接】(4)(2022·浙江卷)别白而不可解.解:__________________(5)(2021·新高考Ⅱ卷)桓宣救之,虎解.去解:__________________(6)(2020·江苏卷)彼盛怒易解.耳解: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剖(2)解释,解答(3)理解,懂得(4)开脱(5)解围,撤围(6)缓解,解除4.族116【教材链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解牛》)(2)士大夫之族.(韩愈《师说》)(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4)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高考链接】(5)(2023·全国甲卷)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族:__________________(6)(2021·新高考Ⅰ卷)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族:__________________(7)(2020·江苏卷)而推以赡族.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2)类(3)灭族(4)众(5)宗族,族人(6)宗族,族人(7)家族的人二、语句翻译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金榜夺冠·2012高考总复习·语文(资料):专题十四实文言文综合阅读参考译文九

金榜夺冠·2012高考总复习·语文(资料):专题十四实文言文综合阅读参考译文九

参考译文: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人,是南阳郡大族之姓。

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16岁时,他来到长安学习,志向远大,学习用功,诸儒都称他为“圣童”。

世祖(刘秀)未显达时,看到张堪志向节操,常常夸奖他。

当世祖(刘秀)登上皇位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朝廷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几次调迁后,任谒者。

朝廷派他运送细绢丝织品,并率领七千骑兵,到大司马吴汉处去征伐公孙述。

在半道上朝廷又追封他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

张堪听说后,赶紧驰马拜见吴汉,陈述公孙述必败、吴汉军队不应退兵的策略。

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便表现出疲弱挑逗敌人.公孙述果然亲自出战,最后在城下战死。

攻占下成都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藏珍宝,详细列出清单上报朝廷,没有私藏半点。

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

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又调任他为骑都尉,后来他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

在任期间,他追捕打击奸险狡猾的人,赏罚分明,官吏百姓都乐意受他调用。

匈奴曾派上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领数千骑兵飞奔出击,最后大败敌军,边界地区由此安宁太平。

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8000多顷,鼓励百姓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

百姓编成歌谣唱道:“桑树茂盛无旁枝,麦结双穗丰收时.张君治理郡中事,其乐融融不可支。

”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

(光武)皇帝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前后守令是否能干。

蜀郡的计吏樊显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他以仁慈对待下属,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

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握在手中的财物,足可以使十代子孙富足。

而他离职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只有布被包袱(或布做的放置被褥衣物的行李袋)罢了。

”刘秀听后,叹息了好久,拜樊显为鱼复县长吏.皇上正要征召张堪,恰逢(或“正赶上”)张堪病逝,皇帝深切哀悼痛惜他,颁发诏书对他加以赞美表扬,赏赐丝织品百匹。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特别加时练(九)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特别加时练(九)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特别加时练(九)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孝克,生于官宦,少为《周易》生,有口辩,能谈玄理。

既长,遍通《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

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

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

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

孝克养母,做粥不能给,妻东莞臧氏,领军将军臧盾之女也,其有容色,孝克乃谓之曰:“今饥荒如此,供养交阙,欲嫁卿与富人,望彼此俱济,于卿意如何?”臧氏弗之许也。

时有孔景行者,为侯景将,富于财,孝克密因媒者陈意,景行多从左右,逼而迎之,臧涕泣而去,所得谷帛,悉以供养。

孝克又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

臧氏亦深念旧恩,数私自馈饷,后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

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

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

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

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

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

至德中,皇太子入学释奠,百司陪列,孝克发《孝经》题,后主诏皇太子北面致敬。

祯明元年,入为都官尚书。

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

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

陈亡,随例入关。

开皇十年,长安疾疫,隋文帝闻其名行,召令于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

寻授国子博士。

后侍东宫讲《礼》《传》。

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B.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C.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D.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即易经,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后经孔子编定,为儒家“五经”之一。

2022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9

2022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9

2022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9书吴道子画后苏轼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①,得自然之数②,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爽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终生盖一二见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曰书[注]①乘除:抵销。

这是说上述的各种技法如顺逆、旁侧、斜直的合理运用,使之互相补充,从而获得平稳。

②自然之数:指符合自然的情理。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天下之能事毕.矣( ) 或不能必.其主名( )2.文中用了“游刃有余”“运斤成风”两个成语,写出其中一个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终生盖一二见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照文意,写出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

(用文中句子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答案与精析1.完备(或:穷尽) 确定(或:确信)依据行文,“天下之能事毕矣”与“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相对应,可见“毕”与“备”同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9)
五)翁归贤将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

少孤,与季父居。

为狱
小吏,晓习文法。

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
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
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
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

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日:“翁归文武
兼备,唯所施设。

”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日:“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案事发奸,穷竞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
徒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
归部汾南。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
有怨者。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定国家在东海,欲属
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
见其邑子。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日:“此贤将,汝不任
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东海大豪郯①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


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

翁归至,
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

东海大治。

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甚得名誉于朝廷。

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

(《汉书》)
【注】①郯:县名。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执掌
B.行县至平阳巡查
C.所举应法,得其罪辜罪责
D.又不可干以私干预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为狱小吏,晓习文法文章法则
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查办事情
C.过辞廷尉于定国拜别
D.视事数岁官吏到职处理事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狱小吏
如姬为公子泣
B、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自以能不及翁归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甚得誉于朝廷
得双石于潭上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翁归清廉从不接受馈赠,市面上许多商人都畏惧他B.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我尹翁归既有文又有武,希望能为我独设一类C.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免去他县里卒吏的职位,带他一道回太守府
D.不敢见其邑人
——不敢让他的同乡人的孩子出来拜见翁归
5.下列句子,表明翁归是一名贤将的一项是()
①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②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③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④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⑤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
⑥甚得誉于朝廷
A.①②④B.①③⑥C.①②⑤D.③⑤⑥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尹翁归,通晓法律,剑术高明,担任市吏,不收受贿赂,凭自己的懔然正气震住在市面斗殴闹事的权贵霍光
的家臣和奴仆。

B.尹翁归胆大自信,抓住太守田延年来县巡视的机会,不具一格举荐自己,虽遭到一些人的议论,但却赢得了太守田延年的信任,并因此获得了重用。

C.尹翁归办案认真负责,每事都能追根究底,弄清来龙去脉,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置,虽得罪了一些人,但也赢得了朝廷和不少官吏的敬重,因此不断得到升迁。

D.尹翁归虽然办事公正,为人清廉不贪,但是他好武尚刑,斩杀许仲孙,并抛尸于市,全市震怖,尚不能算是一名贤将。

(六)宋弘为国选才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帝每燕②,好其繁声。

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日:“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

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帝怪而问之。

弘乃离席免冠谢日:“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
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后汉书》)
【注】①洽闻:见多识广。

②燕:通“宴”。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能以忠正导主教育,引导
B.将令相举以法乎检举
C.谭见弘,失其常度气质
D.不与席而让之日责备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B.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C.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③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
④敢以烦执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2)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宋弘正直、关心国家的一组是()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③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④谭见弘,失其常度
⑤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
⑥帝改容谢,使反服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弘在光武帝登基后即被征召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广受赞誉。

B.宋弘拉拢士人,推荐桓谭做议郎的官职,后又因与之不和,上书光武帝罢免了他。

C.桓谭做议郎后,弹奏的尽是靡靡之音,败坏正统音乐。

D.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宋弘能直言进谏,并敢于提拔
正直、忠诚的官员,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