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二节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电流做功与电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功与电功率》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知道电功和电能,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能运用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列举说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
4.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得出焦耳定律。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电功的概念、公式;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电功的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过程]一.电能及其测量1.电功的概念、基本单位和计算公式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应用用电器工作的实例。
明确:电流通过用电器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Pt;W=I2Rt ;W=U2t/R(要点明适用条件)2.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1)电能表的读数方法(2)电能表的几个参数的意义:①kW·h:表示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单位是kW·h,即“度”;②50 Hz:电能表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③220 V:表示这个电能表应在220 V电压下使用;④20 A:表示允许通过这只电能表的最大电流是20 A;⑤2500 r/(kW·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的表盘转动2500转二、电功率1.电功率的概念、基本单位和计算公式。
《功率》教学设计(通用6篇)
《功率》教学设计(通用6篇)《功率》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做相同功所用时间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再全面解析物理量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通过估测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学以致用。
功率是初中物理量力学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物理量,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电功率的基础,并且是生活中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理解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估测人做功的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归纳认知功率,提高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
2、经历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将物理与生活联系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知功率,估测功率的大小。
教学难点:功率物理意义的认知理解。
教具:每组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个、米尺一根、机械停表一块。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漫画:小华和小明同时从一楼到三楼。
讨论:对他们的做功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学:功率。
自学提示: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认知:一些功率值。
3、活动:估测人将物体从地面提升到桌面的功率。
讨论:(1)实验原理。
(2)猜测:怎么能使功率更大一些?(3)测量工具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四、学以致用,布置作业。
1、设计方案:估测人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
2、收集家中用电器及其他机器的功率,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功率》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设计思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
在“探究”中提出物理问题,在“探究”中经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最终归于生活。
初中科学功率教案
初中科学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室设备、实验器材、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学中的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提问:在建筑工地上,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否相等?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引入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4. 介绍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三、实验观察与分析(15分钟)1.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设备,如电动机、灯泡等,观察它们在不同时间内的功率表现。
2. 数据记录: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设备的功率表现,包括功率的大小和变化。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功率与时间的关系。
四、功率的计算与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功率的计算方法:如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工人背运大理石板等情景。
2. 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个设备的额定功率、比较不同设备的功率大小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2. 提问: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理解功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和记录家用电器的功率表现,了解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设备的功率效率?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电功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基本概念,理解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够应用电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认识到电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功率的概念及其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及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准备和课前预习两个方面。
教具准备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功率实验器材等;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提前了解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需熟悉电功率的实验器材使用方法,并提前调试好设备。
同时,教师应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习题、实验视频等,以辅助课堂教学。
此外,还需确保教室内的电子设备如投影仪等正常工作,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电灯?电灯是如何发光的?它需要什么才能工作?”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与功率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功率。
二、新课内容展示1. 电功率概念引入教师通过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使学生对电功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上的功率标识等。
2. 公式与定理学习教师详细解释电功率的公式及推导过程,使学生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公式和定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电功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的变化,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_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在学习过程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效果分析本节课设计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比如两次用到物理课本做实验,让学生搬水桶比赛等。
另外关于浮力做功和重力做功的情况不好理解,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既巩固了浮力的知识又突破了浮力做功的认识。
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关于功的概念的教学。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1、“功”的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特别以后关于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充分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2、功的作用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
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3、课程标准解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4、教学建议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电功率说课稿初中
电功率说课稿初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功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功率”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电能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个新概念。
电功率的概念不仅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后续学习焦耳定律、家庭电路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率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常见用电器电功率的估算。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能消耗的快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基本概念,以及电能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电功率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用电器的功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记住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理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结合生活实例,对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进行估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功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功率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
(2)电功率的计算和常见用电器电功率的估算。
初中物理_电功电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前面对电路、电流、电压、电阻及欧姆定律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电学基础,并能够熟练地动手连接电路并操作实验,但是对于供电和用电还不能从本质上去认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能的来源和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家家都有的电能表也有了粗浅的了解,并且有的同学已经会读电能表的示数,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生活基础。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气氛浓厚,重视了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1.从立体的高度跨单元跨册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全书共有22章,分力、声、热、电、光五大知识板块。
电学内容在中考中占34.3%。
从电学内容的整体来看,电流和电路的内容是开篇,电压和电阻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了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内容则是这些概念的综合应用。
2.从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电能电功》这节课是《电功率》这一章的开首篇,是学生在学习电路、电压、电阻与欧姆定律之后,从能量和做功的角度来研究电,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扩展到电能、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
学习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掌握电能、电能的计量和电功三部分内容,其中电能和电能的计量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在于电功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应分析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
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本节课的电功公式导出。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2.知道电能的单位,会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
3.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电能转化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
4.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初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功与功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功和功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1)功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1)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力、距离和角度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功的概念,结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2)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公式推导;(3)讲解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率的概念;(4)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公式推导。
3.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亲身体验功和功率的概念。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功和功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功和功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第二节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1.2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
•(2)、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3)、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
难点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二、引入:搬运货物,人与起重机,你选哪个?生:思考,回答:起重机为什么?生:起重机快我们搬运货物做功,不但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
做功的快慢我们应该怎样比较呢?新授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回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生:思考,回忆(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3)路程与时间之比(速度)2、类比能否找到“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搬砖到二楼,楼高为 3 m,他们搬砖的数量和所用的时间如下表:甲乙丙砖重(N)200 200 150做功(J)时间(s)20 10 20(1)甲、乙、丙做功分别是多少?生:计算 600、600、450(2)甲、乙、做功谁快?为什么?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经过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
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方法知道比较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习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让全体学生全面地投入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教案3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教案3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电功率》为主题,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电力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对电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力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电力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电灯的亮度与电流的关系,引发他们对电力的好奇心。
2. 讲解:利用PPT讲解电力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了解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
3. 演示: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眼看到电灯的亮度与电流的关系,加深他们对电力概念的理解。
4. 练习: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灯亮度,从而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电力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孩子们对电力概念的理解有所提高,但在电功率计算方面仍需加强。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电力的应用,了解电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孩子们对电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也得到了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电功率》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让孩子们深入理解电力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电功率的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电功率的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电功率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电功率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些难点。
本文将对电功率的教学难点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教学难点分析1. 抽象概念:电功率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被学生直观理解。
学生往往无法准确理解功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缺乏实际应用:学生缺乏对电功率的实际应用场景的认识,导致对功率的重要性和意义产生模糊认知。
3. 数学能力要求高:电功率的计算涉及到数学运算,包括乘法和除法,对于一些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计算功率可能会出现困难。
4. 缺乏动手实践:以往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缺乏机会亲自实践电功率实验,无法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二、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以上教学难点,采取了以下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电功率的概念。
1. 图像辅助:在介绍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时,通过图像来展示电功率的物理含义,例如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或灯泡的明亮程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功率的概念。
2. 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电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家用电器的功率、电动车的电功率等,让学生意识到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拓展实验:根据学生实验条件的限制,设计一些简单的电功率实验,例如测量不同电子产品的功率消耗,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计算功率,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数学计算辅助: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我提供一些简化的计算方法,例如通过倍数关系来实现计算,或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降低学生计算功率时的困难。
5. 合作学习:将学生组织成小组,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电功率相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互相补充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三、反思与改进通过以上的解决方法,我在教学中对电功率的难点做了一定的改进。
但我也意识到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首先,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仍然需要更多提供支持和指导,例如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例题,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_物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
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1、力学中的功“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
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
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
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F=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
(S=0)(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得出以上三例中都不做功。
根据前面的实例归纳得出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
初中物理老师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老师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1. 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
2. 理解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如电风扇、灯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功率相关的现象,如电风扇、灯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功率有何关系。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功率的概念。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 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
2.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3. 讲解功率的单位:瓦特(W),1W = 1J/s。
三、实验观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风扇、灯泡等设备的功率表现。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四、功率公式的应用1. 让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计算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一个学生用5N的力举起一本重为2.5kg的书,举起的时间为2秒,求做的功和功率。
2. 学生解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解题思路。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计算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家里用电饭煲煮饭时,电饭煲的功率是多少?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初中物理功率教学反思3篇
初中物理功率教学反思3篇功率在中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学们必须掌握好功率的学习。
对于功率课堂教学,教师对此怎样反思总结。
下面是由整理的初中物理功率教学反思3篇,希望对您有用。
初中物理功率教学反思篇一《功率》教学通过复习用比值方法,比较运动快慢——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做功快慢——功率的概念;同时,教学所举例子——人骑自行车运动时所做功的功卒,缘于学生有切身体会的日常生活,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整节课遵循课标导向,完成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目标。
功率知识学生在初中虽有涉及,可惜设计教学内容过于深奥,学生理解较难。
初中物理功率教学反思篇二本节课的重点是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分类和应用。
难点是对瞬时功率的理解。
以前讲课的时候就是照本宣科,书上怎么说就怎么讲,由功和力、位移的关系,由位移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来得到功率和速度的关系,感觉还挺顺畅。
现在细细想来,那样太浅显,只是纯粹的理论推导,缺乏从理解其含义的层面上去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会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就说平均功率对应一段时间间隔,粗略地描述做功的快慢;而瞬时功率对应某个时刻,能精确地描述做功的快慢。
有学生问到,力做功要有位移,而发生一段位移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个时刻,哪来做功,那就更谈不上做功快慢了。
细细想来,是因为讲瞬时功率时没有渗透极限思想。
由此可知,当很短时,求出来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而很短时,就是瞬时速度,此时,其中v为瞬时速度时,求出来的功率即为瞬时功率。
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那么瞬时功率也能精确的描述做功快慢。
初中物理功率教学反思篇三功率的概念****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功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功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功率》教学设计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实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理解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水平。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理解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实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实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能够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也能够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所以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
初中功率教案设计
初中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功率的测量方法,能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概念:功、时间、速度等。
(2)提问:一个物体做功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功率的概念。
(2)学生总结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功率的概念,阐述功率的物理意义。
(2)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4. 课堂实验:(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功率。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功率与物体运动快慢的关系。
5.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7. 作业布置:(1)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功率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对于功率与功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讲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功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先复习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再提出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情景都需比较快慢,比如百米径赛时比较运动员的运动快慢有哪些办法。
学生回忆采用控制变量思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及如何引出速度概念的,再将此法用到比较做功的快慢上,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人和吊车搬运石块做功的快慢。
在学生讨论后,认为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
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二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这样类比迁移,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做功的快慢,即功率一、建立功率的概念1、节首一段文字提出做功有快慢,引出问题:“怎样表示做功的快慢?”2、想想议议比较功快慢的几个方法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快相同做功时间,做功多的做功快功、时间均不一样,怎样比较做功快慢?具体实例——小女孩和大人同时爬楼梯,谁做功快?引发思考。
1、此处需要弄清楚爬楼梯做功的道理——克服重力做功的含义需要介绍给学生。
2、联想速度定义给功率下定义。
(比较速度与功率,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学生有速度概念的基础接受功率就容易了。
)以上环节初步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二、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及含义结合图片有效利用下面这段文字,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达到目的:1、了解不同物体功率的大小。
优秀运动员一千瓦,小轿车数十千瓦.......体会功率的大小.2、以一个具体的实例如某同学爬楼梯的功率500瓦为例,解释含义。
三、例题实现本课的第三个目标: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的功率例题即给出了计算功率的方法,又给出了测量功率的思路。
建议:1、规范的计算要求2、测量功率的思路四、巩固练习课后习题处理1题,讨论,巩固功率的概念2题,计算功率,巩固功率,规范解题3题,了解功率的大小,巩固功率概念,功率不同意味做相同的功,时间不一样。
4题,可留作作业。
五、当堂检测按照本课教学目标选择测试题功率的含义、功率大小的意义、判断大小的方法、计算功率的规范、测量功率的要求等。
板书:第2节功率一、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三、功率计算二、功率1.物理意义:四、功率的特殊公式2.定义:3.数值:公式:(导出式)4.公式:(定义式),(导出式) 2.公式推导:5.单位: 3.适用条件:6.1W的含义: 4.公式物理意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功的学习及习题的练习,学生对功的概念已经建立,学生能够分析出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况,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二学习的速度概念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公式。
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功率做了很好的铺垫,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率知识的理解。
效果分析课堂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景导入,爬楼比赛引入做功有快慢,采用和速度类比的方法给出功率的概念,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功率的意义,轻松解决的教学的难点。
课堂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板书规范,突出了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功率》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做功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进而引出“功率”这一物理量;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接着通过与“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方法的类比,从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推导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这节要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然后通过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和能的关系。
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打基础。
《功率》检测题1、比较两台机器做功快慢,通常用如下三种方法。
(1)做功时间相同,比较。
(2)做功相同,比较。
(3)做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时,则比较。
2、单位时间内叫做功率,它是用来比较物理量。
在正常情况下,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在“J、J/S、N·m、w、kw、w·s”中,属于功的单位是,属于功率的单位的是。
4、某人在30sS内把60N的重物搬到12m高的楼房上,此人对重物做的功是J,做功的功率是W。
5、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1:3,如果它们完成的功相同,则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越快,功率越大B.做功越多,功率越大C.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D.做功越少,功率越大7、一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他的功率可能是:()A.几瓦B.几十瓦C.几百瓦D.几千瓦8、体重相同的两位同学举行爬楼比赛,结果一位同学用了15s爬到楼上,另一位同学用了20s爬了同样的高度,这两位同学做的功和功率的关系是:()A.功相同,功率不同B.功率相同,功不相同C.功、功率都相同D.功、功率都不相同9、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
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10、小明用100牛的力将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水平拉动5米,所用时间为10秒,求:⑴拉力做的功、功率;⑵物体重力做的功、功率;⑶小明若将物体在5秒内举高5米,则小明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功率为多少?教学反思功率的定义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跟速度的类比,引入了功率这一概念,学生很容易掌握。
使学生学习了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通过建立功率的概念,使学生学习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通过计算实际活动的功率,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是在知识获取和内化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具体的物理情境,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通过提出解决问题方案,进行优劣比较,上升到理论高度,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通过计算重复跳台阶运动的功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功率》课标解读本条目涉及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能量”中“机械能”的内容。
“能量”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和普遍规律。
它与很多学科都有关联,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注意与本课程其他内容的联系,注意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注意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
本条目课程内容涉及认知性目标,具体说明如下:“知道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中的“知道”“说明”都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该条目处于“了解”水平。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做功有多有少,做功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就需要引入同时考虑做功多少以及做功时间长短的物理量。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功与做功所需时间的比值能表征做功的快慢,并把它称为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做功就越快,完成相同的功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功率不一定大;同样,功率大,做功时间短,不一定做功多。
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不同的机器功率不同。
在相同时间里,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越多。
对于功率一定的机器,时间越长,做的功越多。
功率的单位W是一个导出单位,是从功率的定义中得出来的。
1W=1J/s表示在1s的时间完成1J的功。
由于“W”比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常用kW作为功率的单位:1KW=1000W。
在学习中应分清功的符号和功率的单位。
在使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时,P、W、t的单位分别为W、J、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性。
由和可得,也是计算功率的一个公式,它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