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2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文化1.1 教学目标了解《虞美人》诗歌的背景与文化意义。
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理解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虞美人》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李清照的生活时代和创作背景。
分析诗歌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和虞美人的故事。
探讨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和影响,包括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启示。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2.1 教学目标分析《虞美人》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特点。
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理解诗歌的形式对于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分析《虞美人》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句和诗段的安排。
探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和对仗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并探讨其表达效果。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3.1 教学目标理解《虞美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探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2 教学内容分析《虞美人》诗歌的主题,如爱情、美丽和悲剧等。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虞美人的形象和楚汉争霸的背景。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进行情感共鸣。
第四章:诗歌解读与欣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分析诗歌中的细节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分析其中的细节和意境。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如音韵、画面和情感等。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
第五章:诗歌与应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应用能力,将诗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分析诗歌中的智慧和启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启示,如对人生、爱情和美的思考。
鼓励学生将诗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在作文中引用诗歌或用诗歌表达情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进行诗歌评论或相关话题的讨论。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选课背景和教学目标《虞美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虞美人的美丽和才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必修的一篇古诗文,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文字、文化背景、美学鉴赏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虞美人》诗歌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能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
3. 能够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二、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1. 教学内容:(1) 《虞美人》的文本分析和鉴赏(2) 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分析(3) 唐代文化背景介绍和虞美人在文学中的角色(4)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5) 课文的朗诵和表演2. 教学组织形式:(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分析(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3) 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4) 学生个别或集体朗诵和表演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步骤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理解《虞美人》的运用和作者情感表达(2) 能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3) 能够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2.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文学素材的接触和理解(2) 学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3)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把握3. 教学步骤(1) 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并准备好课前的思考问题:1. 阅读诗歌后,你对虞美人的外貌和内在特征有哪些描述?2. 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功效?3.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4. 你对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文学中的地位有何了解?5. 如何朗诵或表演这首诗歌呢?(2) 教学正文环节1. 文本分析和鉴赏教师通过投影、板书等方式,对《虞美人》的原文进行逐行解析和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关于虞美人教案3篇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1.本文是自读课文,但是,却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学的第一首词作。
较之以初中所学的三首词(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除了在背诵和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外,重点应放在通过语言来品味词中情景的况味,进一步分析词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从而引发学生对词章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潜心涵咏的诵读习惯。
2.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线,结合评议,抓住词义要旨,分组讨论意境构成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3.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补充。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进行延伸阅读。
4.自制多媒体课件,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梳理知识要点。
5.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历史故事。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
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下面,让我们开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7篇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设想:两词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属于教学课文范畴,《蝶恋花》属于自读课文。
可以合并两词一块进行教学。
“词别是一家”板块选有宋词四首,萃集了宋词精品,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风格,从中把握词人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
学习__,主要是理解两首词风格,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目标与要求: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教时设置:1教时第一教时要点:了解词的有关文学常识,赏析,积累字词,背诵过程:一、导入(学习要求)二、了解词的有关常识:词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词的结构:词牌——标题——填词,词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写词当然就叫填词了。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仅是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
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
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还有秦观、李清照等。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或写山水融情于景。
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三、赏析第1首《虞美人》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第三代国君。
“好声色,不恤政事”,被宋朝灭国;人称李后主。
相传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阴历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
他最为传诵的名作《虞美人》、《相间欢》、浪淘沙》等几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称他为“词帝”。
2、听配乐朗读3、自读4、赏析(1)这首词里有一个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试找出来加以品味。
(愁,亡国之愁。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欣赏和分析诗词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亡国之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虞美人》的相关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 让学生讨论《虞美人》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 拓展延伸:让学生比较《虞美人》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虞美人》的艺术价值。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虞美人》,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比较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2)理解《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及意境;(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爱情和生命的热爱与追求;(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熟读并背诵《虞美人》;(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3)分析诗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1)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及其作品《虞美人》;(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等;(2)分析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阐述诗人的情感变化及其内涵。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爱情、美和生命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人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虞美人》;2. 结合课内所学,分析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体会其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虞美人》的熟练程度,包括朗读、背诵;2. 学生对诗中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3.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诗句,深入理解诗歌意境;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范文
《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虞美人》教学设计《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二、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和乐府一样是配音乐的。
后来它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为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为“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字数多少)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理解诗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虞美人》;(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对古代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3)对诗中爱国情怀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虞美人》的朗读录音;(2)课文译文和注释;(3)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查阅课文注释,理解生词和句子;(3)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虞美人》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生词和句子理解:(1)让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生词和句子的理解,互相学习和借鉴;(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补充,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虞美人”、“江山”、“故国”等;(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让学生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虞美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强调课后的复习和背诵,巩固所学知识。
《虞美人》教案二: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剖析
《虞美人》教案二: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剖析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剖析《虞美人》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表现了唐朝最著名的美女虞姬的传说故事,而且描写的是一片战乱时期士兵们对生命的无味和迷惘。
杜甫这首诗的语言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表现手法也非常独特,下面将从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剖析这首诗。
一、语言特点1.借物抒情的手法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将虞美人的美丽作为了表现手法,恰当的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
首句中,杜甫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里的“春花秋月”本是描写季节变化的代词,但作为感叹句,抒发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而且这两个词的本意是美好的经典意象,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正好为诗人后面要表达的情感打下基础。
2.对比渲染的手法在《虞美人》这首诗中,杜甫并不是直接描写主题,而且通过对比渲染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诗人用尽心思描写了虞美人的风姿和骨骼之美,形成了虚实对比和高低对比,为后面的叙述打下了基础。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和“黄河”是自然经典,而“依山尽”和“入海流”则是虚实对比;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中的“连峰”和“枯松”则是高低对比。
这些对比的手法让读者在感受到美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无常的真相。
3.修辞丰富的语言在《虞美人》这首诗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借物抒情、夸张等。
其中,“红颜易老,华发难留”中的反语,夸张地描绘了虞美人的美貌,让读者倍感震撼;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则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为诗人表达的情感更加生动形象。
二、表现手法1.虚空无物的景象在写《虞美人》这首诗时,杜甫描绘的是一片战乱时期士兵们对生命的无味和迷惘。
所以在诗中,他强调了虚空无物的景象。
笔下的太虚山水和虞美人这样的美女都是浮华的,他们的美丽只是瞬间的。
在“红颜易老,华发难留”这一句中,杜甫笔下的虞美人已经不再年轻,她的美貌也开始消逝。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能够背诵并默写《虞美人》。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通过背诵和默写,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感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诗意和意象;2. 《虞美人》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3. 《虞美人》的背诵和默写。
2.2 教学难点:1. 《虞美人》中复杂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2. 《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的深入探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对《虞美人》的深入研究和理解;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分析工具;3. 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2 学生准备:1. 预习《虞美人》并了解其背景;2.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重点内容;3. 准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通过引入《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会被认为是经典之作。
4.2 阅读与理解:1. 引导学生朗读《虞美人》,感受其韵律和美感;2. 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3 分析与探讨:1. 运用文学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促进思考和理解;3.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对自己的启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积极参与的程度;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5.2 作业完成:1. 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诗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等;2. 评估学生的作业是否展现出对诗文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诗歌《虞美人》,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杜牧的写作风格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虞美人的图画或播放一段关于虞美人的音乐,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的传说和在中国文学中的形象。
2. 学习诗歌:教师读诵《虞美人》,然后询问学生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学生尝试朗读,讨论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诗歌:教师解读诗歌的意义和象征意义,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美和生命的主题。
4.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抒情意境和情感表达。
然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以诗歌为蓝本写一首自己的情诗。
5. 诗歌赏析:教师向学生介绍杜牧的创作背景和其他作品,并与学生一起赏析其他唐代诗人写的关于爱情和美的诗歌。
6. 总结:回顾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诗歌文本和诗歌赏析材料。
2. 虞美人相关的图画或音乐。
3. 学生小组活动指导书。
评价方式:1. 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朗读表达、分析和创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展示和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
3. 学生可以在课后撰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作业,评价诗歌的表达和对爱情、美的理解。
教案延续:导入部分:在课堂上,我会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虞美人的图画或播放一段关于虞美人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对这个传说性的人物的了解。
耳熟能详的诗句和音乐旋律会唤起学生对虞美人这个形象的记忆和情感联想。
学习诗歌部分:接下来,我会亲自朗诵《虞美人》,让学生倾听诗歌的声音和节奏。
然后,我会询问学生对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的观察,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诗歌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们应该能够在老师引导下,意识到《虞美人》中的诗情画意和情感流露。
分析诗歌部分:在上面的讨论之后,我会对诗歌的意义和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美和生命的主题。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虞美人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虞美人的美丽,培养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展示虞美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虞美人的世界。
学生分享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诗歌朗诵2.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虞美人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2 教学内容选择与虞美人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诵训练。
分析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朗诵技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朗诵表现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诗歌解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虞美人的主题和意境。
3.2 教学内容分析虞美人的诗歌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寓意和情感。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虞美人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4.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首以虞美人为主题的诗或故事。
引导学生运用虞美人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写作技巧。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写作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5.1 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活动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虞美人教案4篇
虞美人教案4篇虞美人教案篇1一、情景导入上节语文课我们具体分析了“20__年高考新课标二试卷”的诗歌《残春旅舍》,里面有一个题目是这样问的“颔联乃晚唐巧句,具体分析巧在哪里”。
在诗歌鉴赏题里重点分析某个字某句诗的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炼字炼句。
今天我们以炼字炼句作为解读突破口,具体赏析有着双重身份的词人李煜流传千古的名词《虞美人》。
二、简析作者1、身世2、爱好 (PPT展示)3、词风特点: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爱情生活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4、语言特点: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记笔记)三、创作背景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诵读指导1、找出每一句你认为需要重读的字词(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自己试着读,明确读出的感情基调——低沉凄迷2、思考关键字词有哪些?五、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愁2、作者的愁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华清中学第二届教学新秀第一轮赛教语文课堂实录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六、品析鉴赏,感受艺术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4、“朱颜”的含义是什么?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虞美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
虞美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的怀念。
(2)理解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信息。
2.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感受作者对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的怀念,理解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了(liǎo)雕栏玉砌(qì)应(yīng)犹(2)生词释义。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应犹:一作“依然”。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A.课文写出故国的什么特点?B.表述这个特点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是什么?C.顺着“回忆”这一主线具体从哪个方面来描述的?D.标注出文章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推荐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虞美人》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虞美人》的词牌特点和艺术风格。
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文本:《虞美人》全词2.2 教学重点:《虞美人》的词牌特点及艺术风格。
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
2.3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及用词解释。
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虞美人》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
简单介绍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3.2 诗词品读: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
分析词牌特点,讲解词句含义。
3.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如“红颜”、“江山”等。
讨论意象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3.4 情感理解:讲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虞美人》的艺术特色。
布置作业,深化学习效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朗读等环节的参与情况。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作业中的作文。
4.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虞美人》原文及注释。
5.2 辅助材料:相关古代文化背景的资料、诗词鉴赏方法指导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虞美人》原文及注释,了解作者和词牌背景。
要求学生收集与《虞美人》相关的资料,如古代文化知识、其他同词牌的诗词等。
6.2 课中活动:进行诗词品读,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虞美人》的词牌特点和艺术风格。
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 2篇
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篇4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 2篇
高中选修课《虞美人》教案篇9教学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教学重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
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
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
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二、作者介绍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
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
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
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亡国之恨。
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三、初步感知:1听录音,正字正音2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3再听朗读。
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四、研习探讨:“愁”的具体内容,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写。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教案【精品】虞美人教案三篇虞美人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品味鉴赏: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1)品味意象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二、联想比较: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三、“愁”句集锦: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四、迁移运用: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附页:一、关于李煜: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3、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三、前人评价: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相关连接:1)垓下歌力拨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虞美人教案篇2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黑龙江省双城市兆麟中学的语文教师鞠海侠。
我来自遥远的北方,今天有幸来到江南,来到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有幸与你们相识,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站在这里,想起了郑愁予的几句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个匆匆的过客。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词七首》的第一首,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
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探究诗词的意境和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
《虞美人》一词篇幅短小,仅有八句话,但却蕴涵了丰富而深广的情感!主要写的是词人从一国之君沦落为亡国之奴的人生境遇的改变,以致发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和着血泪的悲叹。
2、学情分析:本词虽是双调,却很短小,上下阕各28个字,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准确的定位,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有积极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学和合作学习。
二、根据本课的内容和诗歌教学的鉴赏要求,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领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体悟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理解主旨句的丰富内涵,感受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难点:对主旨句的深刻理解,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1、我想在教法上以激发兴趣,问题导引,讨论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情感,获得新的认识。
2、学法上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作者李煜的生平资料,并搜集有关《虞美人》的鉴赏性文字,以及李煜的其他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在探究文章的意境、语言和情感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
四、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
导入――品味鉴赏――总结为了先声夺人,打动学生,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语。
冰冷的月光,狭小的殿堂,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
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
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我们就来静静聆听这首《虞美人》。
播放徐小凤的《几多愁》,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李煜的一生,传奇而浪漫,大起而大落。
我设想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
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详细介绍。
让学生把握他的生活经历的两个不同时期所带给他的词作内容和和风格的影响。
尤其是他的七月初七的出生以及七月初七的死亡,这是一种宿命还是一种巧合,还有他的重瞳的传说,他对佛教的信仰都会极大的调动学生了解走进李煜的热情。
我们更多地关注李煜,其实就是在关注他的作品。
我觉得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是解读他的作品的一把钥匙。
主体部分是品味鉴赏:我安排了这样的六个环节:听――读――品――评――仿――背。
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学生在活动,我们教师只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通过三者的对话,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回归。
听:同学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我们也来一起听一遍)读:听完朗诵录音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可学生代表朗读,也可分组竞读,或集体诵读。
提出具体诵读要求,抓住一个“愁”字,要读出悠远、悲伤、无奈的味道。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有琅琅的书声,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可以唤起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品:品味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我想采用设问导思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力求随着文章脉络的展开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
我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写得最好?或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是最后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由于学生个人的体验和经历不同,他们所喜欢的词句也可能不尽相同。
我也问过我读初三的女儿,她说喜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改。
我问为什么?她说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相类似,桃花又开,人已不在,有点物是人非的苍凉的味道。
是啊,这在与不在之间。
变与不变之间承载太多的酸甜苦辣,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那就按照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体现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全词的主旨句呢?引导学生抓住这句中的情感性词语标志,那就是“愁”,进而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愁的。
学生很容易分析出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愁比作了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无穷无尽。
为了加深对这句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回忆:这愁和《相见欢》中的哪句相同,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做到温故而知新。
再做深入的探讨研究:那么作者究竟为什么而愁呢?也就是他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解决的办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知人论事,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去把握,二是从课文的内容提取信息,赏析前六句,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通过探讨学生会发现李煜为什么而愁了,荣华富贵没有了,故国家园没有了,帝王江山没有了,阅尽了人间冷暖,饱尝了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愁“是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以水喻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引导学生探讨其它写“愁”的诗句,进行由此及彼的迁移拓展,与本课的主旨句进行比较,加深对作者的愁绪愁怀的理解。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