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教后反思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精选11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湖心亭看雪》教案精选11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二、诵读疏通文字。
1.读: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
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
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⑴妙在扣景之特征。
⑴妙在用朴素之语。
(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⑴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
诗如下:“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 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 可以帮助到您, 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散文, 是文人学士所钟爱的一种体裁, 他们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 山水本是无情物, 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 山水便有了性情, 自然便有了生命, 人与自然可以亲切的交流对话。
《湖心亭看雪》就是明代散文家张岱所作的散文, 它以简洁凝练的笔墨描写了雪后西湖的独特风光, 在苍茫广袤的冰雪世界中, 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有关情况, 积累文言词语, 培养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 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 感觉诗情画意, 学习白描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猜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 注释较详细, 学生自读课文, 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反复朗读课文, 直至熟练背诵。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 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一)导语: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 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装浓抹总相宜。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湖心亭”、“雪景”、“痴人”等。
(3)掌握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热爱与痴迷,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湖心亭看雪》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译文。
(2)作者张岱的简介资料。
(3)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雪景的美妙。
(2)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加深对作者张岱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背诵课文《湖心亭看雪》。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和背诵课文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10篇)《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湖风光画面)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等。
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是啊诗人心中若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的笔下就春意盎然:如果诗人心中寒冰一片,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怎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2、有感情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①词语: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表现景物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解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表现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采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湖心亭看雪》的相关资料,包括原文、译文、赏析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湖心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湖心亭看雪》。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难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2)分析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表现景物的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张岱白描手法自然美景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
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引导回顾曾经学过、读过的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
2.导语:明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读过不少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通过回顾可以帮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同学引起学生对“雪湖”的兴趣。
(二)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进行方法点拨和重难点字词的纠正与强调。
方法点拨:(1)将古代汉语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特别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2)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的字扩展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3)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沿袭保留;(4)适当增补省略成分。
重点字词: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是日更定(代词,这);惟长堤一痕(只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竭力);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设计意图】本文字词难度不大且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与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理解内容1.全班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尝试使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从自然景观中感悟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绘及其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与句式。
(2)从景色描绘中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美丽的雪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与含义。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绘,引导学生从景色中感悟人生哲理。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雪景的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景色描绘及其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湖心亭看雪》。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中的景色描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1500字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通过《湖心亭看雪》这篇古代诗歌,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并能够自己创作类似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生动地介绍《湖心亭看雪》这篇古代诗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抒发之情。
Step 2:朗读和理解(10分钟)
教师朗读《湖心亭看雪》,然后请学生跟读一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之后,教师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Step 3:欣赏和创作(1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雪景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欣赏雪景的美丽。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对雪景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小组合作,相互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Step 4:展示和点评(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每组选一位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Step 5:结语(5分钟)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并邀请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以促进学生对本堂课的反思和思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案五篇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以致背诵。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写景的白描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2.五环节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1、导入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2、了解作者及背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自主学习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1、初读课文,字找出生字,要求注音:(见学案)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 沆砀(hànɡdànɡ) 一芥(jiè)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语音,语意读顺,理解课文。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本文的记叙要素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说说下列这段描写雪景的文字用了什么手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公开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反思(共4篇)
公开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反思(共4篇)篇一:《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运时,便会把精神寄托于纷争喧闹以外的青山绿水家园,在山与水的调和中觅到一份安宁,以此再来寻求更高远的超脱,张岱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梦忆》的,里面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书中的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写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本文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积累,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注重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根据这一原则,我把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白文断句----整体感知”和“赏读文章----体会情感”两部分。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读读背背和积累文言词汇为主要目标。
在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所用课时、师生所花时间都逐渐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词语的记忆上。
在文言字词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借助课下注释和参考书、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复记忆巩固。
这种方法对文言文初学者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但随着文言词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没有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给白文断句(在初始阶段可以提示难点),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积累和经验给白文断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经过看书下注释,同学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文章意思。
通过给白文断句这一训练,我们希望能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有所进步。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情感的方法。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文中优美句子的赏析。
3. 生僻词语的解释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 生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3. 生僻词语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对优美句子的赏析。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与解答。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7.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做相关练习题。
8. 课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与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句子为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背诵情况。
2.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具体句子为例,进行讲解与赏析。
4. 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的赏析,互相交流学习。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掌握作者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关爱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掌握作者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2)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湖心亭看雪”这个成语吗?它有什么寓意?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概括作者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品味:(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2)讨论:如何理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景象?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对湖心亭的雪景情有独钟?(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感受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观察和描绘,体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希望大家能够背诵课文,将课文中的美景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审美情趣。
湖心亭看雪课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2.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湖心亭看雪》;2. 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课文《湖心亭看雪》,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查找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描绘的画面美。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1)正确抄写课文《湖心亭看雪》;(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雪景的诗词,如《卖油郎独占花魁》、《雪梅》等,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对雪景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最新1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最新1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一、导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鸟鱼都有思恋故旧的情感,那么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读懂文意;2、感情痴情;3、品读画卷。
(师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课的目标)二、读懂文意——完成目标11、一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句读。
(师提示学生注意“强、更、芥”的读音)2、一生再读课文,注意读时的感情处理。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
4、学生自读课文,据课下注释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询问。
5、学生质疑,师生一起答疑解惑。
6、学生齐读课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写内容。
师做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三、悟痴情——完成目标21、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对张岱作一个恰当的评价,你会选用哪一个字?(痴)2、舟子语中的“痴”是什么意思?(结合“喃喃”的意思来理解)3、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表情来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自言自语、困惑不解)4、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其痴行”,一起品读“崇祯五年十二月······独往湖心亭看雪”句。
张岱有哪些异常的举动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时,独往)5、那么张岱冷不冷?(品“拥”、“独”字——张岱不但身体冷,而且心里也是感到冷清的)6、但是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却感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在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和他一样的痴人了,这两个痴人见了张岱之后非常的激动和高兴啊,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几句7、生齐读“到亭上······强饮三大白而别。
”师指导学生反复读“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读出激动和欣喜,并让生翻译这个句子。
8、“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呀”,那么,什么样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请将这句话说完整,“湖中想不到还有如此的人呀”(生可填写“与众不同、超凡脱俗、闲情逸趣、痴迷于山水、清高孤傲等等)9、那么张岱见到金陵客以后,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样满心激动欣喜呀?(通过品读“拉、强、别”等相关词句,体会张岱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10、张岱哀愁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课下注释对张岱的介绍,来理解他的故国情结)那么你还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故国情结呢?(崇祯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意境;3. 能够领悟作者张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情怀。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 学会通过描绘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3.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2. 体会作者以自然景观抒发人生情怀的写作手法,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3. 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观赏雪景时的所见所感。
文章以简洁、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壮美的雪景和作者深厚的人生情怀。
2.2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表达技巧;3. 领悟作者的人生情怀。
2.3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播放雪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3 合作学习1. 分组讨论:从描绘方法、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课文;3.4 课堂拓展1. 学生展示自己描绘雪景的作文;2. 师生共同欣赏、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按照课文描绘方法,写一篇关于雪景的作文;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第五章: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家长签字情况;3.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收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雪景视频、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张岱的山水描写技巧。
学生能够解释“湖心亭看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学生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张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
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和哀愁,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张岱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阐述《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典故。
2.3 课文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关于诗歌的问题,如主题、情感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心亭和雪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如诗歌的主题、情感等。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关于雪景的短文。
学生通过写作,运用所学到的描写技巧,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4.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描写技巧和想象力等。
4.3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湖心亭看雪》的全文,包括注解和译文。
5.2 相关文献提供张岱的生平介绍和相关研究文献,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初中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备课教案级反思
初中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备课教案级反思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备课教案级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备课教案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文中流露出的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及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与学过程】一、导入西湖,在文人墨客眼中,无论阴晴雨雪,总是各具风韵的。
我们来欣赏几首古人咏西湖的诗(多媒体展示)。
这几首诗歌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因为诗人的视角不同,西湖所呈现的美也不同。
今天,我们就随张岱去欣赏一下雪后的西湖美景。
(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整理后明确,多媒体展示。
2、湖心亭简介: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湖心亭。
3、诵读比赛:⑴听课文录音,掌握字词读音,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语调。
⑵给加点字注音。
⑶自由朗读(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准备诵读比赛。
(评委由班长、学习委员担任)4、疏通文意:(解词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下例题目。
答对得十分,答错不得分。
一个小组抢答错误后,其他小组可再次抢答,每小组只一次答题机会,每题只答两次。
(班长为记分员)多媒体展示抢答题。
5、整体把握课文: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⑵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品读赏析1、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的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又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他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块看呢?──他认为舟子看不懂。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与应用。
3. 分析课文中的景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雪景视频,引导学生欣赏雪的美。
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情景再现: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湖心亭看雪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课文的理解。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3)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待自然和生活的态度,谈谈自己的感悟。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湖心亭雪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美景,增强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并解读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湖心亭看雪》是清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欣赏雪景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2.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标记。
3.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分析并解读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3.3 分析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合作探讨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领悟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2 学生合作探讨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4.3 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的投入程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湖心亭看雪》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
5.3 教学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湖心亭雪景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六章:教学过程设计6.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湖心亭雪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教后反思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
江西省高安中学李星
教学目标:
1.情感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古代文人往往志趣高雅,如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调素琴”、“阅金经”,不亦乐乎。
陶渊明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现代人也可做一些雅事,寻找一些雅趣:比如春可踏青,夏可于乘凉之时数星星,秋可赏枫叶。
请同学们建议一下,冬天有什么雅事可为呢?(看雪)
雪景和月景等美好的景物都是“赏”的,为什么不是《湖心亭赏雪》呢?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儿再来探讨。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湖心亭看雪。
(板书课题)
请问同学们:题中的“湖”指的是哪一个湖?(西湖)
好,让我们向着西湖出发。
我有一个想法:吟诵着与西湖有关的诗篇向着西湖去该是一件多么有诗意的事情啊。
来,咱们来一个西湖诗赛:以小组为单位,背诵和西湖有关的诗篇,看哪个组背得最整齐、声音最嘹亮。
由老师提示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二读通文意
我已经陶醉在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的吟唱之中,陶醉在同学们琅琅的书声里。
说起西湖,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不可不读。
请大家把课本翻开到205面,听老师朗读全文(配乐)。
请学生自由读,再请学生齐读。
1、找出不认识的字,老师正音。
拥毳(cuì)沆砀(hàng)(dàng)雾凇(sōng)打更(gēng)铺毡(zhān)
2、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读这篇短文,把难以疏通的字词加上记号。
3、同桌之间把难以疏通的字词拿出来讨论、解决,做相关检测题。
再请同学两两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
3、整体感知:文章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赏雪。
板书:叙雅事。
)
三读懂文旨
读通文意是学好一篇文言文的第一层次,读懂文旨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大家能完全读懂这篇文章吗?有没有什么疑惑?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是一种能力。
咱们比一比,看谁独具慧眼,能发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想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1、文章结尾写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很显然,在舟子眼里,“痴”就是“傻不拉叽”的代名词,在你们眼里,觉不觉得张岱“痴”呢?为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作提示:张岱“痴”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山水。
有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此痴情于山水正说明张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仁人智士。
超脱于世俗。
反过来看舟子之见又是怎样一种见解?明确:愚人之见。
俗人之见。
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是和舟子持同样见解的人多呢,还是和张岱一样超脱的人多?从文中的哪一个字可看出来?(独)
“独”字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它能让我们联想起哪些古诗文里的哪些句子?
明确:《爱莲说》里有“陶渊明独爱菊”,又有“予独爱莲”。
陶渊明、周
敦颐都是一些不慕名利、不随流俗的高洁之士。
在这一点上,张岱与他们堪称知音。
2、文首“独往湖心亭看雪”与文尾”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
文首的“独”主要反映的是张岱心境的孤独,舟子乃一俗人,不可能与之产生心灵的沟通,孤独感由此而来。
这样的张岱,渴望的正是与人心灵的沟通,到亭上巧遇两人,那两人大喜,张岱又何尝不是大喜?因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要读出惊喜之情。
师范读。
指名读。
生齐读。
“强饮三大白”后,才“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正是应了白居易的名句“相识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3、你还认为作者是在“赏雪”吗?悟悟主旨:
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湖中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遗世独立,高洁傲岸),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小结:在淡淡的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已包含于其中。
这是怎样一种超脱的情致啊。
将叙事与抒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板书:抒超脱情致)
四美读文章
1、我想我们已经理解了张岱的情感世界,设想你即张岱,摇头晃脑读文章一遍,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2、读后点评
五品读精妙语段
在反复的聆听中,同学们最爱的是文中的哪一段文字?
明确:写景的文字。
(板书:绘奇景)
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地品,才能收获每一缕茶香,一段好文细细地品,才能体会每一个妙处。
品一段好文可以通过刚才这种美读法,也可能运用想象画面法、比较揣摩法、背诵积累法。
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方法“奇文共欣赏”。
1、指名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联想画面。
试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明确:清新、淡雅、空阔。
)2把这段文字换为“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如何?为什么?此处的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的“一”含义是否相同?
明确:不同。
原文极力表现大自然的空阔悠远,改后无法体现。
此处的三个“一”极言物与人之小,“上下一白”的“一”极言大自然之大,两相比照,景致更为奇特。
“粒”本是用来形容物的,此处用来形容人,有何妙处?
明确:表明人与物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正所谓“天人合一”。
如果删去“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会怎样?
明确:单调,了无生趣。
景和人在此相映成趣。
景堪称奇景。
4、如果让你根据这段文字画一幅画,你觉得画成中国的水墨画好还是西方的油画好?为什么?
苏轼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此刻的西湖是“浓妆”还是“淡抹”?
5、这段文字的写法让你联想到哪些古诗文?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天净沙秋思》、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共同点
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只抓主要特征去写。
这种写作手法叫作白描。
引申:白描可用于绘景,也可用于写人。
写一个人的外貌时,无须长篇大论,只用寥寥数笔抓住他最本质的特征即可。
如描绘鲁迅:矮而瘦小的个子。
一根根竖起来的头发,一字型的胡须。
请一生为模特,其它同学现场白描之。
6、背诵竞赛指名背全班背
六语文活动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一群女孩子喜欢吟诗作赋,他们组织了一个诗社,定期聚在大观园里边喝酒边赛诗。
今天咱们学习了这篇叙雅事、绘奇景、抒脱俗情臻的美文,也来热闹一回吧。
咱们来一个击掌传花:花落谁手谁就得吟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吟不出,罚唱与雪有关的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