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公开课】张岱的雪,张岱的梦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逐字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公开课】张岱的雪,张岱的梦——《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逐字稿

张岱的雪,张岱的梦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课前,生配乐齐读《湖心亭看雪》入境。

(配乐为《渔舟唱晚》)

师:我们看到文学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人,凭借一篇作品,就能在文学史上占得一席之地,而且是不可撼动的地位。比如——

【屏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岱《湖心亭看雪》

师:湖心亭看雪,魅力何在?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讨论的问题,首先同学们配乐来读一读,读完以后,你们的任务是用三两句话说说它讲了什么。师:好,我们说说讲了什么事。

生:讲的是作者在杭州时,下了三天大雪,然后他独自一人到湖心亭看雪,偶遇一个童子。

师:好,偶遇的是一个童子吗?

生:是两个也在湖心亭看雪的金陵人。

师:对于刚才同学所说的偶遇一个童子的事件,我们先保留看法,有机会再来说说,在张岱心中,遇到一个童子,算不算遇到了一个人。

师:故事情节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如果我们要把它概括成两个动宾词语,两个字,那么两个段落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第一段是赏景。

师:赏景?可以更具体一点吗?

生:赏雪。

师:看雪,更好。第二个呢?

生:喝酒。

生:我认为第二段是遇人。

师:非常好,遇人。喝酒不是重点,遇人才是。

【屏显】

看雪遇人

二、

张岱的雪

师:首先,我们先和张岱一起去看一场雪。细细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屏显】

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以怎样的方式,看了一场怎样的雪?

生: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以独自前往的方式看了一场……

师:大雪?

生:嗯,应该是的。

师:也就是说,你觉得不太好形容。我发现你的回答中有个字很重要——生齐:独。

师:很好,圈起来。孩子们,你们说,按我们现在的解释,张岱是独自前去看雪的吗?

生:不是,还有舟子。

师:所以刚才有个同学说他遇到了童子,你觉得童子、舟子,可以算作是他心目中看雪的人吗?

生齐:应该不算。

师:关于方式,还有补充的吗?

生:张岱挐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

师:哦!乘着小舟前往,注意这里比较重要的是哪个字?

生:挐。

师:“挐”是什么意思?(撑)“挐一小舟”中,比较有表现力的字是哪个?

生:小。

师:只能是一条小船,不能是那种豪华的大船。关于方式,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生:他是在晚上。

师:晚上具体什么时候?

生:晚上八点。

师:八点以后,而且是宋朝的八点以后,而且又是那样的天气,几乎是什么状况?

生:没有人了。

师:课文怎么说没有人的?

生:湖中人鸟声俱绝。

师:不仅没有人声,连鸟声都没有了,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生:万籁俱寂。

师:这是张岱的方式。那么他看了一场怎样的雪呢?你来,把他描写雪的句子,读一读。

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这是不是你想说的?(对之前发言的同学问)你想读原文,但又觉得读原文不妥当,是吗?(是)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先齐读——

【屏显】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生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空灵的境界。

师:这个词写下来,空灵。好,继续。

生:我觉得是“空茫”,因为是一片白色的。

师:白茫茫一片,啥都没有了,是不是?是空灵的,也是空茫的。

生:我觉得景色应该是非常纯净的.

师:非常纯粹的、纯净的。上下一白,也可以说成“上下一空”,是吧?那这个句子可以换成这样吗?先读一读,感受一下。

【屏显】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生:我觉得不可以,因为原文的意思,肯定是天云山水它们是一体的,所以用“与”字连接,但如果用顿号连接,就显得它们分开了。

师:哦!你的意思是“与”字不仅是在句子表达中连接了字与字,而且实际上渲染出了上下一白那种空间上的连接感、苍茫感,对吗?顿号就把这种浑然一体的感觉,隔开了,隔断了。你看,张岱,短短的一百多字,非常精巧。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两者的不一样,注意读上面,我们要用连声。(生齐读两个不同的句子。)

师:不错,那我们再看第二个句子。读一读——

【屏显】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同桌讨论一下,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生热烈讨论)

师:好了,交流吧。

生:我觉得这句话,是以整个阔大的湖面为参照物的,所以长堤就只成为了一痕,人就只相当于湖中的一粒。

师:你物理学得很好,但你想说的其实不是参照物,而是背景,是以白色的——

生:世界。

师:是这个意思。不过,中国人不太喜欢说世界,中国人喜欢说——

生:天地。

师:以白色天地为背景,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对吗?

生:张岱来到湖心亭,眼前就是一个白色的世界,白色的世界很大,长堤就只有一痕了,人就变成一粒了。

师:也就是说,他把这些东西写得很小,实际上是什么很大?刚刚我们说是天地很大,可是劳斯晨刚刚告诉我们说,不是天地很大,而是——

生:雪很大。

生:湖很大。

师:人很小?那么什么很大?

生:心。

师:对,心很大?你是这个意思吗?(生点头)非常棒!

生:我觉得“余舟一芥”和“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得很好。因为当时是雪天,人鸟声俱绝,这个时候张岱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他应该不会想到还会有人比他先到这里赏雪。但是后面他遇到了一个比他先到的赏雪的人,就和您之前说的那样——看了一本很小众的书,发现有人和你看了同一本书,是一种知音的感觉。

师:好,等一下,我们就以你这个问题往下去导。刚才我们已经读到了这个地方特别妙,那么关于这个写景妙在哪里,我们还有想说的吗?

生:本来景色就是一种十分素的感觉,他又用了一种十分素的语言,然后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天地白茫茫一片,就是白描。

师:哦!这里要做笔记了,白描手法,素——的语言?

生:素雅。

生:素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