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反思(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本课堂反思(一)
其实这几天一直在想生本教育的事情,我最初理解的意思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完成;小组合作及展示。

最近看了生本教育的材料,感觉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高中、初中的生本课堂实例比较多,小学我看的最低年级的课堂实例是三年级,差别非常大。

于是我就在想,小学一至三年级要不要实行模式上的生本教育?小学低年级该如何实行生本教育?低年级真正的以学生为本要不要小组合作?
我想小学阶段的生本教育应该分为四个阶段,是能够循序渐进的。

一年级:习惯培养阶段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学科的思维感觉。

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抓学生特点,育学生良好习惯,我想能够不实行小组合作,因为他们还没有这样的合作与倾听的意识,即使是合作也是表面现象达不到预期效果。

教师先以每个学生为本,逐个理解。

二年级:思维形成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思维方式,但是还需要强化巩固,把牵动思维变为自主思维。

这个阶段能够实行一定的小组合作,因为学生发展不一,自控水平还比较差,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差别比较大,耗时可能就比较大。

三年级:逐步放手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自主水平逐渐形成,尝试每课设计前置性作业,重点抓差异学生,教师边辅边放。

四五年级:完全放手阶段学生会向更加广阔的领域探究,形成热火朝天的课堂。

生本课堂反思(二)
我开始尝试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实行教学,反思授课情况,存有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

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实行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

(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

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

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

(3)交流时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升,而我们的学生可能是不自信吧,讨论时教师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时就是不发言。

(4)我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

在实行生本教育教学的这几
天里,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实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然存有这些问题,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学尽快与生本教学接轨。

针对以上授课情况,我是这样想的:
一、要落实生本教育,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就要吃透教材,研透学生,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学生观。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

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

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择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协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二、落实生本教育,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创设和谐、认真、合作、探究的轻松的学习氛围,树立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教育观。

生本教育从角色定位看,教师是导演,是学生的辅助;学生是演员,是学习的主角。

语文学习重在体验感悟,必须有听、说、读、写、思、做的亲自经历,别人替代不了。

学生的主角地位不凸显,主体活动不活跃,他们的自主经历无从建立,这样的课堂如果依然精彩,那精彩的仅仅教师;如果也显现出发展的努力,
那么这种发展是以教师为本。

只要教师垄断课堂,学生就难以进入他们该进入的角色,当然也就难以欣赏到孩子们争奇斗艳的青春烂漫。

学生课堂的角色不归位,以生为本就是空话。

所以,以生为本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角色,从重视教的追求到重视学的探究,从重视自我展示到重视学生发展,从重视量化结果到重视质化过程。

满堂讲固不可取,满堂问,满堂演(多媒体演示),也不可取,因为这是变相的牵着走,对着灌,学生简单被动接受的处境不改变,以生为本就没着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和谐、轻松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把能够交付的学习任务托付给学生,极大地信任学生,教师大胆放开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少讲甚至不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